汪洋书记十届省委工作报告
更新时间:2024-06-23 12: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汪文斌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加快转型升级 建设幸福广东
——在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5月9日)
汪洋
同志们:
我代表中共广东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未来五年广东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而努力奋斗。 一、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五年
过去五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历届省委班子打下的坚实工作基础上,十届省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与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同心协力,紧紧依靠全省人民,始终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完成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开创了广东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五年来,广东始终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先行先试,开拓进取,扎实履行排头兵的使命。我们着力围绕科学发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形成“八个必须、八个解放出来”的思想共识,推出一系列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的创新思路和工作举措,为当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我们着力打好加快转型升级这场硬仗。依靠改革开放打下的基础,充
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三促进一保持”、扩内需稳外贸、“双转移”、“腾笼换鸟”、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节能减排、节约集约用地、环保倒逼等战略措施,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成为推动发展上水平的过程,成为为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基础的过程。我们着力推进行政和社会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以大部门体制、行政审批、富县强镇、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等改革为突破口,促进我省相关领域改革逐步深入,大力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珠三角改革发展和粤港澳紧密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增创了改革开放新优势。我们着力创新改善民生幸福的制度措施。编制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和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突出加强文化教育事业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扎实解决“基本民生”、“底线民生”、“热点民生”问题,大力推行“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新模式,建成珠三角绿道网等一批惠民工程,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缩小,平安广东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有新的提高。我们着力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有效形式。颁布实施省委政治协商规程,同步批准实施广东“十二五”规划与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制定广东省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保障条例等一批保障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地方性法规,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积极开展网络问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工作得到加强。我们着力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考评机制和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大规模教育培训干部的制度,编制实施建设幸福广东指标体系,建立生态环境评价机制,逐步用制度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与此同时,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市县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基本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框架,反腐倡廉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我们还举全省之力,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和深圳大运会,圆满完成对口支援汶川等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开展新一轮对口援藏援疆工作。
五年来,从解放思想到转型升级,再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社会领域改革和幸福广东建设,我们经历了从思想到行动、从经济到社会、从重点突破到系统构建的过程。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再上科学发展的新台阶。全省共产党员的思想获得新的解放,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新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正在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步入科学发展轨道;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广东改革开放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南粤大地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全省人民正在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道路上奋力开拓。
五年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科学发展规律性的认识,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第一,解放思想必须与时俱进。实践在发展,解放思想不能一劳永逸。只有主动顺应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要求,从落后的思维定势和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才能以思想的领先促进发展的率先。第二,转型升级必须破除不合理的利益格局。转型升级是一场经济社会领域的重大变革,必然引起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只有坚决打破粗放发展的路径依赖、权力“寻租”扭曲的市场格局,才能使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三,改革创新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重视人民群众的改革愿望和基层的创新举措,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增强改革创新的活力。第四,发展必须惠及民生幸福。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坚持发展的过程和发展的目的都始终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发展成果,才能使科学发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第五,党的建设必须突出提升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改革发展全局。只有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本领,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制度优势,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同志们,五年成就来之不易。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和驻粤部队、武警官兵大力支持下,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热心帮助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受
住了经济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的严峻考验,将广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在这里,我们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广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五年成就令人欣喜,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当前,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待深化,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领导班子改革创新意识薄弱,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强;一些干部心浮气躁,作风不实,群众观念淡薄,工作缺乏干劲;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群众威信不高;一些地方和少数领导干部风气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比较严重,等等。我们只有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发展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二、广东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省由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份迅速跃升为经济实力居全国前列、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体制机制富有活力的较发达省份。当前,广东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广东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以更加坚定的政治自觉,承担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使命。 广东与全国一样,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发展生产力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但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现在的广东省情已经并正在发生全面的、深刻的、重大的变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大,已进入世界中等收入地区行列,但发展方式总体粗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日益紧迫;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
平显著提高,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仍然较大,发展普惠型民生福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更加繁重;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步伐加快,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社会格局初步形成,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新一代异地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的诉求更加强烈,社会治理模式亟待创新;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社会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文化建设滞后,凝聚社会共识面临新考验,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面临新挑战,文化软实力亟待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但市场化改革不到位、不彻底、不规范,与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同时并存,转变政府职能的问题仍然突出;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并获得巨大开放收益,但面临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挑战,增强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安全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问题更加凸显;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历经改革开放洗礼,较好地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但党的建设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党员素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任务更加艰巨。 这种全面的结构性变化的省情新特征,表明广东经济社会已经步入转型期。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第一,过去支撑我们快速发展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条件已经或正在发生重大改变,我省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期转入平稳增长期,我们正处于新旧发展模式交替的关键时期,必须顺应形势变化,主动加快转型升级。第二,这种形势变化的倒逼,为我们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也对我们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体制机制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把握得好,我们就能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顺利步入比较发达的现代化地区行列;把握得不好,我们就有可能跨不过“中等收入陷阱”,出现停滞和倒退,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也有可能断送。第三,能否适应省情新特征的要求,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与时俱进地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在驾驭复杂局面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处于这样一个重大发展转折时期,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必须勇敢担当起再创广东科学
发展新辉煌的历史重任,立足新起点,把握新趋势,形成新机制,建立新优势,把广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立足省情阶段性变化的新特征,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切实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坚持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从严管党治党,是这一总体要求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是动力,转型升级是路径,幸福广东是目的,管党治党是保证,四者有机统一于推动广东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把握好这四个方面,就抓住了省情变化对我们工作要求的关键,就抓住了未来一个时期推动广东科学发展的“纲”。
贯彻落实这一总体要求,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和谐共享战略,使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社会软实力显著增强,民生福祉显著改善,法治水平显著提升,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加强,努力建设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制度成果,是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
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坚定不移。
广东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市场取向的改革所形成的体制竞争力。但必须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特别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成为目前经济社会领域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体制性根源。只有下决心解决公共权力不恰当干预资源配置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正确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只有准确把握政府在经济社会领域的角色定位,才能进一步强化其公共服务职能,有效消除市场竞争的负面影响,不断提升民生幸福水平;只有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多元化格局,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确保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只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不走计划经济体制的老路,也不能让权力“寻租”扭曲市场经济,更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模式。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增创广东发展的体制新优势。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核心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效率与公平等事关全局的重大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不能放任唯利是图、恶性竞争;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关键作用,又要避免脱离实际、大包大揽;既要做到讲求效率上不封顶,增强创造财富和创新进步的动力,又要做到注重公平下要保底,防止两极分化,让人民群众充分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总之,就是要着力构建法治为基、诚信为魂、效率为先、公平为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一套具有强大动力、充满活力和可持续竞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格局。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精神,使法治、诚信、效率、公平成为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流价值,让制度设计和道德规范相得益彰。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重点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我们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坚决打破背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利益格局,解决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使政府真正成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要按照“放权、简政、服务”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坚决取消一批、下放一批、向社会转移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并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根治重审批轻监管的痼疾,着力建设精简、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继续完善推广大部门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加快以备案制为主的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宽入严管”的企业登记管理新体系,降低市场准入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政府管理与服务,推广网上办事与审批,推进网络参政问政制度化。推广深圳、顺德综合配套改革的成功经验,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形成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制度框架。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必须继续深化经济领域改革。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和产权制度改革,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打破市场垄断和价格垄断,创造有效配置资源、促进转型升级的条件。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创新国有资产监管方式,改革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竞争择优选拔企业管理者,提升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继续消除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各种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和预算制度改革,逐步理顺省以下财政体制。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科学防范化解风险的金融管理体制,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打击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必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放程度高是广东的一大优势。要进一步树立世界眼光,大胆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成果,抓住世界经济深刻
调整的新机遇,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新的国际经济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增创广东国际竞争新优势。加强软环境建设,加快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公共服务和管理,为投资者提供法治、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更加注重招商选资和招才引技,提高“引进来”的层次和水平。更加注重在全球配置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跨境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加强境外投资合作,打造本土跨国公司,建立海外生产经营网络。更加注重发挥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优势,力争在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带动全省改革开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必须创新社会治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社会结构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只有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解决社会领域的矛盾和问题,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要义,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多元化和流动性强的特点,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包揽社会治理的传统模式,创造各种有效方式,由人民群众依法进行自我管理,逐步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要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创新人民团体的活动方式,强化服务职能,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行业管理、社会生活事务管理等职能向具有资质条件的社会组织转移,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做到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强化基层社会治理,认真落实保障村(居)民依法自治的制度,强化村(居)委会自治功能,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引导和管理。深入推进平安广东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必须强化民主法治。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只有建立完善的民主法治环境,保障公民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
护社会公平正义,才能确保市场经济规范有序运行。要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全面实施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坚持科学立法,加大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立法力度,尤其要加强程序性法规的建设,保障规则公平、机会公平和权利公平,努力消除靠人情、关系办事的现象。严格执法,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增强法律的震慑作用。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加强司法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升全民法律素养,弘扬法治精神。要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畅通社会诉求表达,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建立健全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特别是工会与企业之间协商的制度。探索人民群众监督权力和资本的有效方式,规范权力和资本的行为。完善党和政府重大决策前充分协商、广泛听取社会反映和意见的制度,探索实行民意调查和专家咨询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决策水平提高。完善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方式。落实省委政治协商规程,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积极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我们要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创造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制度环境,让循法律制度之规,蹈社会公德之矩的企业和单位,工作环境有保障,发展前景可预期。 四、加快转型升级
加快转型升级是广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重要路径,是事关广东前途命运的一场硬仗。转型升级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关系人民群众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只有改变低附加值产业比重过大的经济结构,才能持续地提高劳动者收入,有效扩大内需,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转型升级还是关系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政治问题,如果以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速和总量,我们就会严重背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因此,必须把加快转型升级作为广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
加快转型升级的实质是“好”字当头,是把提高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第一位。要坚持标本兼治,强化科学政绩观的引领作用,完善加快转型升级的法律支撑和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利益引导机制,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加快转型升级的共识与合力,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低端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努力创造产品附加值高、发展质量好、能够支撑人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的发展模式。
加快转型升级,必须把创新作为核心推动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的责任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要重视运用市场机制配置创新资源,让创新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实践,使创新活力充分激发,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创新者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全面落实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质量强省战略。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体制机制,营造自由宽松、公平竞争的环境,为各类人才解决好居住、医疗、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科研风险分担等关键问题,使人才留得住、引得进、用得好。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强化创新绩效评估,打造国家级创新人才高地。促进形成有利于创新的财税政策体系和投融资环境,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创新领域,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紧密结合,形成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完善高新技术开发区、专业镇和产业集群等创新服务网络,深化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和国际科技交流,促进各类创新资源有机融合。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支持鼓励科技中介机构发展,促进创新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培育扶持新型科研机构,支持集原创性研究和产业化于一体的新兴源头科技创新,突破产业核心技术瓶颈,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
加快转型升级,必须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战略重点。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继续提升“广东制造”,大力强化“广东创造”和“广东服务”,加快构建结构优化、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要
优先发展服务业,尤其要加快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建成金融、创意、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网络服务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逐步提高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优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汽车、造船、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石化、钢铁、重大装备等一批重大项目,围绕产业链优化升级,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办好重点产业园区,促进广东制造业结构和水平实现重大变化。高度重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有一定技术和知识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品牌、标准、专利和时尚特色文化建设,创新商业模式,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发展水平。大力推进产业技术改造,提升信息化对转型升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整合和共享信息资源,建设“智慧广东”。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着力建设产业发展载体,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产业联盟,大力发展健康服务、节能环保、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幸福导向型产业,引导转型升级的方向。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和大型企业的带动作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发挥其在就业、创新和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基础设施支撑,高水平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能源保障体系和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转型升级,必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广东实现科学发展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之一。未来五年,我们要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全省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取得重大突破。既要逐步缩小区域间人均发展水平的差距,更要努力实现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把新型城市化作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抓手,继续强化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升“双转移”和“腾笼换鸟”水平,促进珠三角优化发展、东西两翼振兴发展、山区生态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城乡统筹、海陆联动的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建设,推进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强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深圳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作用,促进环珠三角地区与珠三角核心区融合发展。支持粤东西北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聚集发展、率先崛起,加快汕头东部
新城、湛江东海岛工业新城、韶关芙蓉新城、茂名滨海新区、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增强对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汕潮揭”同城化和“湛茂阳”临港经济圈发展,支持粤北山区绿色崛起。实施对粤东西北地区的人才支持计划,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高度重视发展县域经济和扶贫开发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长期化、制度化。扶持革命老区、中央苏区县、贫困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重视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落实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海洋经济强省。
加快转型升级,必须促进内外需协调拉动。改革开放以来,外向带动战略的实施,有力促进了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但面对国际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我们必须适时调整发展战略,促进形成内外需协调拉动的发展格局。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内销平台建设,提高“广货”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培育并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强化产品质量监管,确保消费安全,改善消费预期,着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全社会最终消费率。要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提高服务贸易出口比重,推动市场多元化。实施进口促进政策,规划建设一批大宗商品进口分销基地,把外贸优势转化成服务全国的优势。积极发展服务外包,加快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落实好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率先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强规划协调和衔接,联手港澳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坚持科学开发,从容建设,高水平打造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以及广州中新知识城、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东莞台湾高科技园、中山翠亨新区等重大合作平台。发挥侨乡优势,加大以侨引资、引智力度。深化泛珠三角地区区域合作,加强与海西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合作发展,巩固深化对台经贸合作,积极参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加快转型升级,必须强化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潮流,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赢得战略主动。我们要走生态立省之路,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探索建立生态发展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国家低碳试点省和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建设。实施从严从紧的环保政策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加强重点流域、近岸海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治,下大力气解决灰霾、水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环境突出问题。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改善农村卫生面貌。加快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实施珠江清洁水系、重点水源地保护、沿海沿江重要绿化带、北部连绵山地等重点生态工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加快转型升级,必须夯实“三农”基础。加强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是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要发挥广东农业的特色优势,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农民增收,创新农产品产销模式。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和农村金融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耕地红线。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巩固和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突出加强农村科技培训和职业教育,造就新型农民。推进名镇名村建设,促进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五、建设幸福广东
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的崇高使命。建设幸福广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深化和体现,是转型升级的价值追求和目的依归,是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任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了发展奇迹,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和发展起来以后,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如果错误地把发
展手段当成了目的,就会偏离为人民谋幸福的初衷,导致发展陷入片面性,使人民群众难以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有的甚至会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果不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幸福理念,以物为本、金钱至上的现象就会难以纠正,焦虑感上升和幸福感下降的问题也难以克服。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是否以人为本,是否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作为检验和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重要标尺。
幸福广东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既包括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又包括保障人民群众社会政治权益,是物质需要与精神追求、客观标准与主观感受的有机结合,是物质富裕、安全和谐、生态优美、宜居宜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文明进步的有机统一。建设幸福广东,归根到底就是要通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幸福变成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物质精神享受,让人民群众逐步过上富裕、文明、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好日子。
建设幸福广东,必须突出改善民生。要大力发展各项民生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全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创建教育强省,争当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打造南方教育高地,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教育发展路子。就业和创业是创造幸福的源泉和基础,要坚持就业优先,加强职业技能教育,提升就业质量,鼓励全民创业,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分配公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食品安全溯源机制,建立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探索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围绕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待遇增长的可持续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做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等工作,加快构建统筹城乡、惠及全民、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
体系。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提高人口素质。树立绿色、人本、集约、智慧、包容的城市发展理念,广泛开展幸福村居创建活动,努力建设美好宜居城乡。加快全省绿道网、生态景观林、社区绿地公园、森林公园、城乡文体场馆等建设。健全改善民生工作机制,建立为民办事征询民意制度。
建设幸福广东,必须突出文化引领。没有文化支撑和精神富足,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广东。要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充分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要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知足常乐的社会心态,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大力弘扬岭南优秀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民众生活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着力提升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全面参与建设幸福广东的意识和能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实施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倡导文明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建设幸福广东,必须强化制度保障。要以规则公平、机会公平、权利公平为导向,加强社会领域基础性制度建设。弘扬劳动光荣的理念,让劳动者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使之享有与其贡献相适应的荣誉、地位、福利,拓宽工农群众参与日常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制度通道。破除潜规陋习,创造公平公正、活力有序的社会环境,让守规矩的人不吃亏,让有本事的人有奔头,各尽所能地追求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进一步破除地域、户籍等限制,调整完善经济、社会、文化政策,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良性流动,防止社会阶层固化和“代际传递”。完善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入户城镇、考录公务员、参加社会管理等制度,促进他们逐步融入所在城镇。进一步完善幸福广东指标体系,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价幸福广东建设的根本标准,使之成为引导领导干部改进工作的“指挥棒”,从制度上保证幸福广东建设的正确方向。
建设幸福广东,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是建设和享有幸福广东的主体。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权利;造福人民,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我们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切实维护并发挥好人民群众建设幸福广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人民首创,让人民群众大胆探索自己的幸福道路,使每个人在努力创造个人幸福生活的同时,也为增进全社会的幸福奉献心力,实现全省人民共建共享幸福广东。要防止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等错误倾向,既积极作为,又量力而行,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循序渐进地提升全民福祉。我们相信,只要人人都为我们共同的家园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幸福广东的美好愿景就一定能够实现。 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实现这次大会确定的任务,办好广东事情的根本保证。我省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较早,党的建设面临更多的挑战,提高管党治党水平的要求更加迫切。管党治党,关键在于遵循执政规律,严管善治;在于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都应当直面挑战,改革创新,体现从严管党治党的要求。只有这样,全省各级党组织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力量。
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必须武装思想、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是立党的“根”和“魂”,是我们党克服各种困难的胜利之本。要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学习和落实好党章,深入开展党性党风教育,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破除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束缚,在党内营造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勇于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理论学习的领导责任制,进一步办好“广东学习论坛”。建立党员干部思想状况的调研分析制度,提高武装思想的针对性。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自觉抵制庸俗之风,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用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自觉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必须发扬民主、严肃纪律。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才能保证党的创造活力和团结统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创新党内组织生活形式,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带头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增强民主意识,发扬民主作风,提高民主素养,善于运用民主方法,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开展工作。制定发挥党代表、全委会成员和全委会作用的规则,深入实施党代表任期制和试行党代会常任制,全面推进党代表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党的纪律是党坚强有力的保证。要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绝不允许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绝不允许有不服从纪律的“特殊党员”、“特殊干部”。严肃执行党的纪律,坚决反对自由涣散,反对各行其是,切实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党的纪律真正成为全省共产党员严格遵守的行为规则。
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必须选贤任能、固本强基。干部队伍是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要进一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能上能下、有效监督、充满活力的选贤任能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着眼于未来发展,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重视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完善从优秀工农群众中选拔公务员和培养领导干部的机制,扎实推进以重视基层导向、加强基层历练为主要内容的“双基建设”,把长期驻村驻企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方式。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市、县领导班子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各级党委要坚持重心
下移,全面推进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和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要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模式、新机制。加强城乡党组织互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要把村级党组织建设作为基层建设的重点,用五年时间分期分批整顿问题突出的村级基层组织。完善村干部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我们党的力量和作用,不仅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要坚持党员发展标准,注重从优秀青年特别是共青团员中发展党员,认真做好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制定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办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必须转变作风、服务人民。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只有始终坚持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我们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创新联系群众方式,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党的领导机关要坚持群众接待日制度,领导干部要亲自处理来信来访。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铺张浪费,以优良的作风凝聚党心民心,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必须反腐倡廉、强化监督。腐败危害党的肌体健康,反腐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严厉惩治腐败,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建设的规律,注重治本,注重预防,注重制度建设,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制度防腐”工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具有广东特色的开放、动态、创新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积极开展廉洁从政教育,注意用鲜活的反腐案例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弘扬“南粤清风”廉洁文化,推进廉洁城市建设。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着力强化党内监督,充分发挥党外监督、专门机构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严格执行诫勉谈话、函询、巡视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加强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
计,进行领导干部个人财产申报试点。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既要注重对重要领域、重点环节腐败行为的查处,又要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对腐败分子,不论是什么人,不论职务有多高,都要依据党纪国法予以严惩,决不姑息。
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加强各级人大制度建设及组织建设,保证立法、监督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人民政协切实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支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开展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坚持党管武装,继续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进一步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同志们!历史总是在继承和创新中发展的。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使命,励精图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满怀信心地为幸福广东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正在阅读:
汪洋书记十届省委工作报告06-23
墙头马上11-09
教育信息化建设宣传提纲(大版)06-03
初中七年级数学 第七章 一次方程组7.2.1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04-06
猴子出逃记续写作文800字06-16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1课战争的扩大与转折教案岳麓03-11
辞职马上走的借口02-25
未来的环保生活作文700字06-21
事业单位国家行业分类目录04-27
可怜天下慈母心作文500字07-0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汪洋
- 工作报告
- 省委
- 书记
- 《计算机图形学》复习样卷`
- 戏曲名段唱词
- 架空乘人装置施工方案
- 甲级单位编制纤维板螺钉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可研+贷款+用地+201
- 地铁车站安全门系统分析
- 力学难题,经典题(独家收录)
-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汇总1
- 岛津LC-20AD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 苏教版译林英语五年级下补充习题听力材料及答案
- 文法学院十年志(一稿)
- 面料网深圳会议邀请函
- 西方经济学说史课后习题及名词解释整理
-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魏宗舒)答案
- 只拣儿童儿童多出行教学设计
- 华为OceanStor 9000大数据存储系统技术白皮书
- IBM-存储-DS8000使用及维护手册-V1.0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剖面描述标准配置和方法 - 图文
- 设备安装试题
- 仪表工理论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