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县域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3-06-06 11:03: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网络背景下县域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研究报告

肥城市“网络背景下县域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课题组

【内容提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与网络逐渐走进课堂,使教学手段、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发生了转变。教学资源从单一的教材转变为丰富的数字化信息;教学过程师生的角色扮演也发生较大的转变,教师由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本课题根据县域实际教学情况,在教学中尝试构建基于网络的主题式学习资源,在开发与应用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围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设想。

【关键词】:县域 主题式学习资源 教学 开发与应用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美国教育与传播协会(AECT)在AECT1994定义中指出,学习资源是指支持学习的资源,具体包括支持系统、教学材料与环境,甚至可以包括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逐渐趋向于多样性,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学习兴趣逐渐下降,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中要求“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基础教育学习资源的建设摆在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

目前,县域范围内基础教育存在的学科教育资源单一,教材资源、网络资源、实践资源等各种学习资源缺乏整合,过多局限于书面文本资源,不利于进

行学习资源的交流、共享。许多中小学投入大量资金的校园网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今天,生活的网络化越来越明显,网络购物,网络交易,网上银行,网络游戏,空中课堂等基于网络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冲击着目前传统的生活、学习方式,但目前,学生对网络异常喜爱却仅局限于网络游戏,许多家长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上网玩游戏,而拒绝学生接触网络,明显有悖于时代发展的趋势。借鉴大禹治水,采用疏导方式,进行网络背景下县域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能丰富学生学习方式,迁移学生网游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

该课题针对县域基础教育存在的教育资源单一,教材资源、网络资源、实践资源等各种学习资源缺乏整合等问题,运用网络环境整合学习资源,构建主题,运用网络实施主题式互动教学,搭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平台。促进教育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中学教育的现代化程度。建立有效的机制使参与建设的学校和教师、学生获取一定的效益。完善与可行的系统规划吸引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使资源的受益者同时也成为资源的开发者、评价者。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探索教育教学学习资源的整合及二次开发的模式及方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教师现代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促进教师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和假设

(一)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 网络背景下县域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以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理论为灵魂,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研究方向,以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以课题研究带动县域范围内各学校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以课题研究方法促进课程改革的思路,促进学校、教师、学生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

1、认知构建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

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换句话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极主动,不断深化的建构过程。

2、强调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指导,主要包括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创新教育、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知识管理理论、教育管理等思想等。

3、网络背景下德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有着深厚的教育学基础。杜威首先提出“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这两个概念,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和《学校与社会》等著作中,把“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作了“保守”与“进步”的划分,并把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把他自己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分出重教与重学、重视教师传授知识与重视学生自我活动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这样在教学论中就形成了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和教师起主导作用的“三中心”的“传统教育”体系和以学生为中心,以个人经验为主及进行活动教学的又一个“三中心”的“现代教育”体系。“现代教育”认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极端地重视人的智能的开发,“传统教育”这种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和教师起主导作用的“三中心”的“传统教育”体系已经不能担负起培养现代人才的需要,而“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强调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从而形成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学生主动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现代教育思想跟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探索网络背景下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化。

4、教学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理论体系。新的学科教学及课程标准指出,教学,需要通过学科主干问题的分析解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利用互动的方式提高协作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理论假设

通过网络背景下县域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课题研究,形成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县域范围内的区域推进为手段,扩充县域内的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整个教育教学质量,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以及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能力。教师在从事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细致分析县域学习资源的现状,搜集,整合,开发新的学习资

源,反思常规教学方式,掌握一种研究技能,把握一种研究思路,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力。

2、丰富学生学习方式,迁移学生网络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网络背景下的学习资源的开发,给学生提供了更开放,更广阔,更具有人性化的自我学习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需要进行的学习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网络游戏的兴趣转移到网络学习上来。

3、形成“网络背景下县域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理论和实践。

三、研究的主要问题与目标

(一)课题的界定

1、课题界定:美国教育与传播协会(AECT)在AECT1994定义中指出,学习资源是指支持学习的资源,具体包括支持系统、教学材料与环境,甚至可以包括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随着科学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对学习资源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从而导致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化,学习资源呈现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网络背景下的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指为学习者提供以学科分类的以探究性主题为基本模式的,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利于展开网络化学习活动的各种网络信息化资源,这种信息资源定位于县域范围内,为广大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学习应用搭建网络平台,并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本课题属于实践应用研究。

2、学科范围:中学各学科和小学部分学科。

3、研究对象的界定:中小学教师、中学生、小学高年级学生。

(二)研究目标

课题的研究目标(包括目标的分解与具体化:

(1)制定县域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库建设方案;

(2)制定县域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3)设计县域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库管理平台方案;

(4)探索县域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库建设的途经、方法。

(5)探索县域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库的应用推广模式。

(6)探索县域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的整合及二次开发的模式及方法。

(三)实验过程所遵循的原则

⒈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⒉ 主导性原则。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⒊ 实践性原则。教师要积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⒋ 整体性原则。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⒌ 创新性原则。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内容

(一)研究的框架和思路

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旨在改变师生的教学行为。通过多种学习资源的整合,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摩擦出火花,在互动中实现脑资源和知识资源的共享。这种学习资源的开发是以师生主动全面参与为前提,改变传统讲练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乃至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设计(包括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关于县域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2)关于县域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库硬件环境建设的需求研究。

(3)关于县域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库软件资源建设的需求研究。

(4)关于县域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库管理平台的功能及技术设计方案的研究。

(5)关于县域学科主题式学习学资源应用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6)关于教育教学资源分类的研究。

(7)关于教育教学资源评价的研究。

(8)关于教学资源整合应用平台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1、研究方法

(1)网络学习资源的研究

运用文献资料法,信息总结法。探求互联网信息的利用,面对大量网站、数据库、电子书籍、期刊、分类新闻、论坛、电子邮件等,如何选择、整理、利用的研究。

(2) 图书资料学习资源的研究

运用调查法、文献法。面对众多图书馆、资料室包括文本、图片、音像制品、视频剪辑等,如何开发、利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3) 实验学习资源的研究 ,运用实验法、总结文献法。

(4) 教师潜在的学习资源研究 ,运用调查法、评价法、分析法。对如何梳理教师的特殊才能、兴趣、爱好,并利用其讲座、培训、当辅导员,进行探讨和研究。

2、研究过程设计(包括时间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研究内容、达成的目标、阶段性成果形式,)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是三年,即从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培训准备阶段,(2006年6月-2006年8月)负责人李玉民、秦红玲

本阶段是在确定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的基础上,收集理论依据,确定实验教师,制定实验方案,添置实验所必备的硬件设备和配套的软件资料, 对实验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围绕专题开展试验。具体任务是组织学习理论;成立课题研究机构;制订计划,开展网络背景下学生探究学习探索课,撰写心得。此阶段组织人员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授课的基本模式、学习目标、课堂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了解。调查结果如下表:

课堂教学情况调查表

(实验前期 教师131人次,学生334人次)

参人与 数查调内容目 标 可的操 性 教学目作标 及容内内 容 的 容 和量 活生化 3 502教师 学生 调查果显示 结学目教重知识传标,授 能力轻养,重结培,果 过程轻 忽,了视感情教育 。教学 内容板呆,脱 离 生实际学, 堂容课 量对相小较教法 灵的活 教师性教 教 的法选 的择 适20 度 学性 习兴趣 的 高 低5 6教法欠活,千灵课一 ,法多人 一, 创新性 法不强 ;教的选法不符 合学生特择、点 材特点教 生学习学兴普遍趣 较低,部 学生有分厌倾 学;向 多很学生没有到 学找生学 学 的习方 式 的 科性学和有性 14效 165好的 、 果比效好较学的 习方,单纯法依靠教 材,知识面较 , 没窄 有富丰的习资学辅助 源学习 课堂。益 效教学 质量 的 高低36 7 5部 教师分的学成教 (绩分统计数)较高, 但

从调查

调查体会:从表中调查的结果不难看出,陈旧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制约了教师本人创造力的发挥,制约了教师间团结合作、共享智慧的发展,从而制约了综合成绩的提高,所以更多的教师希望能走出现有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更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呼唤改变原先学的方式,渴望得到教师科学方法的指导,希望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希望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迫切需要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发挥自主能力,体验与同伴之间进行沟通,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发展自己,提升对方,需要共享个体资源,需要与同伴团结起来,形成更具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团队。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6年9月-2009年3月)此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实验方案,采取措施,组织开展实验,并及时跟踪指导,通过学习资源的建立、丰富;课堂教学公开观摩、教学案例征集、阶段性经验总结、交流等措施,进一

步充实和改进实验方案,探索出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负责人:李玉民、秦红玲、肖红博、张娟

具体的实验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带领,发动教师,特别是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刻苦钻研信息技术,熟练掌握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技术。订阅相关业务杂志三分以上。

2)、按课题实施计划进行实验,收集整理有关材料,对初步成果进行分析和验证,必要时根据情况调整研究进程。

3)、组建学科主题学习资源库,撰写课题研究过程性总结,心得体会,进行经验交流。

4)、实验中期进行必要的调查问卷,及时掌握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效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从2009年3月至2009年6月。负责人:李玉民、秦红玲、肖红博、张娟

归类总结课题研究的资料;对研究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形成各项最终成果,准备结题。

五、主要研究成果

1.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使学生同伴之间的交流大大增多,他们在彼此平等的接触与竞争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灵活性都大大提高,同伴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也有所增多,真正实现了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合作学习,共同进步。与此同时,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实践探究。多数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展开争论,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跃上新的台阶。通过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使课堂实现怡静与活跃的统一,紧张与愉快的和谐。学习方式由同一被动变为主动多样,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及“发现学习”。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品尝到“发现”的欢乐和求知欲的满足。同时让学生特别需要体验“丰收”的喜悦的美好愿望变成了现实。运用主题学习资源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视听手段,创设情景,边听

边看,或是自己选择视听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知识面,使学生能更深更广泛地学习所学科目,也扩大了他们的视野,增进了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它打破了学科界限,这更容易使知识融会贯通,增强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多种媒体,以生动活泼、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觉通道加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使得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风格得到更好的照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期望,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品质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是此项课题研究的实践主体。为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的运用,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们成立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定期分年级开展班级主页制作、英语电子版画、健康卫生小报、信息科幻小论文、电子报刊等主题教学活动。定期组织以电子报刊、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页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作品评选活动,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2.初步建构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团结协作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活动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探究自学活动带动整个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意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掌握一套学科的自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在运用中得以巩固,使他们的各种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增进情感交流,改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热烈、紧张而有序的课堂氛围。通过实验探索,我们初步构建了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领域中应用两种教学模式:情境探究式和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流程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资源,探究学习——交流协作,互帮互学——实践应用,拓展创新——总结提升,评价体验。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为:引发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网上测试。

a. 提出问题能力

一个善于提出问题的人,其发展前景将是无法估量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为此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概括。

经过教学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通过课题质疑、联想质疑、比较质疑、批判质疑等“提出问题”的方法,掌握了学生自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提出问题”的方式。

b.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包括:⑴确定学习内容的能力;⑵获取、利用、加工、评价信息资料的能力。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

c. 协作交流能力

(1)竞赛型:

两个或多个学生对同一学习内容,进行竞赛型学习,看谁能够最先达标。

(2)伙伴型:

学生选择的合适的学习伙伴,遇到问题时,双方相互讨论,从不同角度交换看法,直到问题解决。

(3)互换角色型:

不同的学生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习者负责解答问题,而指导者帮助学习者解决疑难,双方角色可以互换。

经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了“问题探究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或途径,给学生一个主动探索、发现的空间,形成在网络环境下以突出学生主体性、差异性、创造性为基本特征的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研究,培养和锻炼了骨干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 肖红博老师执教的《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课在山东省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王杰老师执教《网页制作》一课在山东省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井立祥老师执教的《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课在山东省电化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王化国老师执教《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课在山东省电化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三等奖。王克强老师在初中劳动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王玉英老师在泰安市初中历史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王秀君老师在泰安市初中政治思想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倪红老师在泰安市初中语文电化教学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三等奖;赵海霞老师执教的《杠杆的作用》在泰安市电化教学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二等奖。夏明奇老师在肥城市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二等奖;李莉老师在肥城市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一等奖等。总之,在一系列各级优质课的评选过程中,参赛教师均采用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配合课堂教学,可以说正是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领域中的广泛深入的应用,给教学最大的支持辅助,取得了课堂教学意想不到的巨大成效。

4.丰富了教学资源,开发了一批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和专题网站。组建了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信息资源库。

在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制作了很多优质课件和网站。如:课题组成员肖红博老师共制作历史课件100余个,部分上传到全国著名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网站k12资源网被广泛下载应用,评价较高,创建煮酒论史(/u/1364551882)专题网站,搜集并整理了大量各地市近3年来的中考试题150余套,通过开通肥城市教师qq群,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教师赵明东、赵彬老师制作、搜集生物、地理教学课件200余个,极

大的丰富扩充了教学资源。孔庆松老师的课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全国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大赛活动中获得二等奖。肖红博老师课件《伐无道诛暴秦》在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联合举办的课件评比活动中获得三等奖。鲁宁、赵鸽老师的课件《排泄》在泰安市中学生物教学课件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5.培养了一批教学设计能力强、信息素养高的教师队伍。

张娟老师于2010年8月为泰安市中学历史教学提供公开课一节;赵海霞老师于2010年12月,为泰安市物理教学提供公开课一节;另外张娟、肖红博、王峰、赵海霞、夏明奇、张海红、路梅英等老师多次为肥城市举行的毕业班研讨会,新课程研讨会提供公开课。所有公开课均采用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备受与会专家、教师的好评。

通过近两年的研究,课题组老师在理论研究上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如:鲁宁、赵明东老师的论文《对多媒体教学的再认识》获得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李莉老师的论文《浅谈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获得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等。

利用学科主题式学习资源辅助教学具体案例:

《海底世界》------张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教给学生会自我学习。”网络以文、声、图、像的形式将语文课程资源一一呈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文本的理性精髓,通过网络获得感性的认识,通过网络加强对文本的解读。“发挥网络资源优势”的确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下面我想结合自己所上的《海底世界》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课前预习,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找准预热点

预习好比打仗前的火力侦察,既可以扫清一些障碍,取得进攻的出发基地,又可以对“敌我”双方做到“知己知彼”,争取主动,提前消灭“拦路虎”,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网络为教学的需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它突破了教材的限制,极大扩充了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局限于学习课本的内容,既能开拓思路,

看到百家思想,又能完成老师布臵的课前预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信息加工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让学生在网络中博览了文本之外的许多知识点,让学生对进一步解读课文文本,进一步学习课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使学生在没有正式学习课文之前,就已经进入了学习状态。丰富的网络资源,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学习的工具书不够、知识点狭窄、参考资料不全等问题。长期养成预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在教学《海底世界》前,我交给学生的预习作业是:“通过网络查询,看看你对海底有哪些了解?海底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结果发现,很多学生上网查找了很多有关海洋中动物、植物、矿物等物产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部分学生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还进行了筛选、整理,有的学生还把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打印了下来。在“海底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答案中,答案五花八门:“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海底并不是和海面一样风平浪静”、“海底很漂亮”、“海底有很多的鱼”、“海底有很多的矿藏”、“海底也有很多的植物”……让学生说的时候,他们是通过看到什么内容后,得到这个结论的,有什么想法等等,有根有据,热情极高。这样,课文还没教,学生通过Internet获取知识、扩展视野、解决问题,已经达到提前热身效果。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巧设情境,利用网络资源的形象性点击兴奋点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认为:“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可见兴趣是使学生乐此不疲的绝佳“兴奋剂”,是使学生“胃口大开”饱食精神食粮的上好“调味品”。而网络资源形象的动画、迷人的游戏、绚丽的色彩,一下子便能抓住孩子们的心,特别是教学游戏(Instrutional Games),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产生一种带有竞争性的潜在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趣味性、挑战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并巧妙恰当地呈现,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提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点击中产生兴奋点,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在上《海底世界》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你觉得大海怎样?那你又知道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吗?今天,我们穿上潜水衣,潜入海底去看看海底世界好吗?”接着,我就利用多媒体,随着潜水员潜入海底去欣赏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还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一个个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屏幕,时而有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声。他们被海底那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住了,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我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顺势利导,引出课文1、7两个自然段,让孩子们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中哪两个词与大家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孩子们通过默读,很快找出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词,找到了这篇文章的文眼。

海底不是每个人都去过的,我们对它谈不上了解和研究,若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则需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情景,借助音乐的感染力和精美的画面,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与陌生的海底世界拉近距离。教师借助多媒体,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突破了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仿佛把学生带到了海边,刹那间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叩击学生心灵,营造心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课文,研读文本。

三、发挥优势,利用网络资源的及时性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老师口诺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信息技术,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学生进入《海底世界》专题网页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先找出该段的中心句,看看围绕这句分别写了哪几种动物,它们是怎样活动的有关句子。初步知道课文是怎样有代表性地描写海底的这几种动物,明确“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后提出有关疑难问题:

1、贝类有眼睛吗?

2、为什么章鱼能喷出“墨水”?

3、梭子鱼有哪些种类?

4、乌贼、章鱼遇到强大的敌人时是用什么办法逃生的?

5、海参遇到强敌时如何脱身?

6、乌贼为什么游得这么快?

7、海参又名什么?熟食海参能治什么病?

8、什么鱼长得很像梭子鱼?

(二)网络搜索 、协作商讨。

让学生通过自主上网到(海洋资源--是一个虚拟的网站,各网页都是从网上下载的)查找与这几种动物有关的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学习,加深对这些动物的认识。

学生带着对四种动物的各种疑问浏览相关站点,了解到:

(1)当海参遇到敌害进攻无法脱身时,可以用分身法逃命,内脏迅速从肛门抛出。天敌看到颜色鲜艳的美味,就会舍本逐末地扑向海参的内脏。弃内脏的海参还可以活着。

(2)梭子鱼可分三种。一种是台湾梭干鱼,体侧有两条褐色带,尾鳍为黄色,身长40~50厘米。居住于珊瑚礁水域及内湾浅水内,喜欢群居,时速60~70公里。一种是大和梭干鱼,具有沿岸性,经常群居与于水的中、表层。

(3)乌贼被称为海中"化妆师",因为它实在太爱"打扮"了。乌贼十分善于利用体色表达感情。它体色发生突变,多半是因为感到恐惧和激动。到繁殖季节,雌乌贼用五彩缤纷的颜色表达对异性的爱慕。它们常常在自己的躯干上涂上一道道斑纹,犹如穿上了漂亮的睡衣。

(4)多种多样的贝壳螺壳,形状奇特,色彩斑谰。其中虎斑贝、白玉贝、夜光贝、五爪螺、猪母螺、珍珠贝、贞洁螺、唐冠螺、七角贝、猪耳壳,以及可作烟灰缸的马蹄螺、渔民作用号角的大角螺等等,都是惹人喜爱的天然工艺品,用光滑油亮的海贝壳雕琢、镶嵌制成的各种画屏、器具、摆设等,具有色泽明丽自然,格调名贵雅致的特色。

(三)、汇报表演 、解决问题。

采用老师扮演《海洋日报》的记者和学生分组扮演的几种动物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我通过创设情景,精心设计问题,在学生表演汇报时,教师加以点拨,穿插解决知识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说、演、做动作、换词等方法,有机地解决课文中的难点。讲到梭子鱼这一环节时,我适当地穿插了一段有关梭子鱼的视频,让学生加深对这种动物的认识。这种学习方式寓教于乐,既启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培养了说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个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在教学中,我采取了“自主探究、网络搜索、协作商讨、汇报表演、”等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都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课文5、6自然段分别介绍的是“海底的地貌、植物、矿物” 这一部分课文中写得比较简略,把指导学生学与放手让学生通过网络课件和课文内容来自学结合起来,做到有扶有放。可见,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只要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小语教学的契合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就会变得顺利。

四、学练结合,利用网络资源的开放性抓牢训练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我们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提高课堂容量,加快教学节奏,删繁就简,将节约出的宝贵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语文能力的不足之处,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拓展延伸”部分,老师让学生课后上网查找并下载自己感兴趣的海底资料,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和信息技术课上,学做一个专题网页,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经历一个由文本吸收到借助网络反馈的交互过程。 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工具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看到的美景进行创新表达,当堂练笔、交流,增加了表达的机会和空间,使语言文字的学习

与训练紧密结合。这样,既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及信息素养。

精美的画面,动人的语言,营造着美丽感性的语文课堂,图文并茂、声情并茂是语文课堂丰富多彩的标志。网络,这个信息时代无孔不入的精灵已闯进了课堂,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师生学生们眼前;网络,为语文课堂浓缩了一个大千世界,让教学内容“活”起来了,它给语文教学插上了翅膀,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彰显出其特有的魅力。

获奖情况一览表:

秀王君泰在安初中政治思市想优课质赛中比获市二 等 奖得二奖

等02106.王英玉泰安市在中初历史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二市 等二奖 奖

201等.06倪红

泰在市安中语初电文化学优教质课赛 比三市奖 中等得获等奖

三2100.

8文赵在泰市安三届课第教学堂新课创赛中比 二等市奖 得获二奖

2010.等11赵利 夏奇明赵 霞海肥城在优质市课评选中获得一奖等 在城肥优质市评选课中获得等二奖市一等奖市二 奖

等021.1022 10.02 0199

执.教《电的功在肥》城市化电学教质课优市 一奖 等选中获评一等得

李莉奖在肥城市信息术技优质评选中课得一 获市一奖等等 奖2001.4红肖博课件伐《无道暴秦》诛在K 2 1国中小中学国 家等三级 教育学网与中教小信息学术教技育杂 志联举办合课的件评比动活中获三等得奖2011.6

孔松庆

课《件圆和圆的位置关》在系国多媒全 国家二体等奖教学 课件计设赛活动中获得二大等奖20017

.宁 鲁鸽 赵鲁 宁赵明 李莉东课件排《泄在》安市泰中学生物学教件 市一课等奖 比评动活中获得等奖一论文《对多媒 体教的再学识认获》得山 东省等三奖省中 小学育教研优科成果三秀奖 论文 《浅谈等信息技术课学中学生教新精 省三等奖 创的培养》神获 得东山省小中学育教研优科 秀成三等果

201奖0.

201706.

0120.6王克

强论《培养提出文题问能的力,全提面高 学省三等 生奖素》 获得山质省东中小学教科育研优秀 果成等三奖

012.0

6

提供公开课一览表

6、课题研究所产生的其他效果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深了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功能、特点等问题的认识,有利于指导今后的教学改革。

②通过研究,培养和锻炼了骨干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现在我市的所有中青年教师和70%的老年教师都能熟练调用学校资源库的资料,80%的中青年教师能熟练运用多种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

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速了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硬件投入,软件投入 ,教师培训投入 ,目前全肥城市教师每人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全部开通“班班通”,运用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常态教学行为。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研究设想

(一)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是Internet上的教育资源日趋丰富,但是包含学习资源在内的资源特性上包含大量的冗余信息、过载信息,使得人们难以准确地定位自身所需求的信息资源,同时虚假与污秽信息则污染着人们的心灵。因此,建设符合学习者自身建构的学习资源的有序组织,特别是学科主题类的学习资源建设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另一方面,人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特别对网络资

源的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着重物轻人的现象比较多的是从技术本身出发,很少从技术的使用者角度来探讨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开发资源的技术组织人员对信息组织缺乏理性思考,资源组织的过程中忽视了人的因素,信息没有按照学习者的发展规律、学习活动的规律进行组织;另一方面,基层的学科教师对于网络资源的特点缺乏把握,难于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科学组织,实现有效教与学。从这个角度说,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开发,是目前大家面临的现实课题,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认识上的不到位,操作技能的局限,网络应用的空缺,资源库的贫瘠,与教育教学脱节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课题组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和改善这些现象。首先加强数字化队伍培训。学习培训是促进教师观念升级、素质提升的唯一途径。课题组抓住学校创建数字化校园的契机,对课题组的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了提高,使得课题组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和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实验中出现的一部分问题。其次以资源开发为中心开展工作,资源丰富、操作便捷、覆盖面广的资源库可以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资源和相应的软件支持;创立一个共建共享、学科完备、内容优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既可以为教师提供各种教辅资料、优秀课例、多媒体课件和素材,又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自主学习的资源和优秀教师的教学辅导。

(二)今后设想

1、整合各种现有资源。

对已建成的学习资源体系进行整合和优化,形成高端、中端、低端三个不同层次的资源网络化建设格局,更加切合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种资源再生的机制,营造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资源生态环境。

2、根据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先导,形成新的课题研究内容,在实践中继续探索,让学生通过合作教学的课堂学会更多的合作技能,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增强更大的社会竞争力。

3、整合课程的理念需进一步强化:教师们习惯从自身学科出发进行教学,教学的开放意识和开放态势尚处于初级阶段,对课程整合的构架及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缺乏清新的认识,仍习惯于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习惯耕耘教材,习惯于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b1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