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陈涉世家》

更新时间:2023-07-19 19:5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学科)教学案

课题名称:《陈涉世家》

年级:九年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分布:五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2、读懂、读熟课文,结合课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 ,背诵精彩语段。

3、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的有关常识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 结合工具书,疏通文意

学习过程:

一、课前测评(检查预习情况)

1、 读课文,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阳夏人 辍耕 点缀 掇 啜泣 怅恨 苟富贵 嗟乎 鸿鹄之志 闾左 谪戍 皆次当行 度已失期 以数谏故 为天下唱 乃行卜 罾 被坚执锐 烹食 丛祠 篝火 陈胜王 忿恚尉 藉第令毋斩 鞭笞 袒右 攻蕲 符离 徇

六七百乘 社稷 谯 骑千余

二 新知导入

1.资料链接

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到秦二世

时,赋税更加严重了,人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陈胜、吴

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动领导了大泽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

民政权--张楚,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灭亡,使由秦始皇开始

的而想万世统治中国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暂的15年便被刘邦的西汉政权所取代。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长达3000

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

30篇,列传(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经济、天文、历法、礼乐)8篇。

《史记》不仅史料翔实,而且文笔流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因而鲁迅先生称

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字长,

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自幼刻苦学习,20岁起曾多次各地游历,观察

各地的风土人情,38岁时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他

继承父亲要写史书的遗志,42岁时开始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

解,被捕入狱,受宫刑。出狱后,继续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2、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注意停顿,

发闾左∕谪戍渔阳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温馨提示:划分句子中的停顿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要注

意不能把句中的同一成分分开;二是我们应注意照顾到我们的朗读习惯。

三 堂堂清 达标检测

1、给下边加横线字的读音。

阳夏人( ) 辍耕( ) 怅恨( ) 苟富贵( ) 嗟乎( ) 鸿鹄之志( ) 闾左( ) 谪戍( ) 皆次当行( ) 度已失期( ) 以数谏故( ) 罾( ) 丛祠( ) 篝火( ) 陈胜王( ) 忿恚( ) 佐( ) 毋斩( ) 鞭笞( ) 袒

右( ) 攻蕲( ) 社稷( ) 谯( ) 又间令吴广( ) 行收兵( ) 车六七百乘( )

2、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 ,字

朝代 ,著作 ,是我国第一部 , 共 篇,后人

赞曰“_____ ”。

3、读下面句子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

A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下面句子朗读时语气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B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C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D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第二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2、重点理解“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宜多应者”和“召令徒属 王侯

将相宁有种乎”两个语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结合书注,串讲大意。

2、掌握“之、而”等一词多义和文中的通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疏通文意,小组讨论

(一)借助课下注解,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辍耕之垄上 (2)怅恨久之 ....

(3)苟富贵,无相忘 (4)佣者笑而应曰 ..

(5)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7)屯大泽乡 (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

(10)狐鸣呼曰 (11)皆次当行 ...

(1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3)会天大雨 .....

(14)置人所罾鱼腹中 (15)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16)等死,死国可乎? (17)天下苦秦久矣 .....

(18)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 (19)念鬼 ..

(20)扶苏以数谏故, (21)今或闻无罪 ....

(22)楚人怜之 (2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

(2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5)吴广以为然 ..

2.翻译下列句子。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2)苟富贵,无相忘。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发闾左谪戍渔阳。

(5)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7)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9)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0)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方法链接

翻译句子有两种方法,一是直译,二是意译。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应以直译为主,

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同时在译句的时候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一定要在译文中出

现。

(二)借助课下注解,学习课文第三段。

3.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忿恚尉 (2)尉果笞广 ..

(3)皆刑其长吏 (4)并杀两尉 ..

(5)复立楚国之社稷 (6)公等遇雨 ....

(7)藉第令毋斩 (8)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9)从民欲也。 (10)袒右,称大楚 ...

(11)为坛而盟 (12) 收而攻蕲。 ..

(13) 将军身被坚执锐 (14)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

(1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6) 敬受命 ...

(17) 比至陈 (18) 行收兵。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2)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将军身被坚执锐。

三、堂堂测 达标检测

1.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1)故 广故数言欲亡( )扶苏以数谏故( )

(2)数 卒数万人( )广故数言欲亡( )数有功( )

(3)将 将兵徇蕲以东( )将尉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4)之 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 )二世杀之(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楚人怜之( )卜之鬼乎( )

令辱之(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 )

(5)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 )

(6)书 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

(7)欲 广故数言欲亡( )从民欲也( )

(8)而 佣者笑而应曰( )夺而杀尉( )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为坛而盟( )

(9)以 扶苏以数諫故( )固以怪之矣( )以激怒其众(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杀之以应陈涉( )

2.通假字

苟富贵,无相忘。( )发闾左適戍渔阳( )

为天下唱( ) 固以怪之矣( )

将军身被坚执锐( )

3、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B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扶苏以数諫故,上使外将兵 ..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

D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

B 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

C 皆指目陈胜 卜者知其指意 ..

D 之次所旁从祠中 皆次当行 ..

5、下面句子中的“而”字表转折的一项是( )

A 夺而杀尉 B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C 为坛而盟 D 收而攻蕲

6、下面译句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官府征发贫苦人去驻守渔阳,有九百

人,屯驻在大泽乡。)

B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当了

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C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如今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

动起义也是死,等待也是死,不如为国事而死,这样可以吧?)

D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吴广装作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叫:“大

楚复兴,陈胜为王。”

7、对下面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A 就(用)丹砂在红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赠送的鱼的肚

子里。

B 就(在)红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C 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D 就(用)丹砂在红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

里。

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了解课文是如何以事件发展的顺序来组织的。

(2)确定陈胜、吴广是怎样为起义制造舆论准备的。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理解陈胜年轻时的抱负为起义奠定思想基础。

2、陈胜对起义前形式的分析,制定的策略口号,舆论准备,起义步骤以及建立

张楚政权后起义军迅速发展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 、深入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本文记叙了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件事是什么?

(二)理解内容

1.第一段主要写什么?(要求用一句话作答)本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胜的?

2.陈涉虽出身农民,但与一般农民有很大的不同,想一想不同点。

3.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间接原因(根本原因)

4.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5.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6.第3段写什么内容?(要求用一两句话作答)

7. 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二)分析人物形象.

8.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归纳分析陈胜的性格。

三、当堂检测

一、比较阅读。

文段一:陈胜者,阳城人也。 杀之以应陈涉。(全文)

文段二: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

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

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

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

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

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

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比至陈( ) (2)或说陈王曰:( )②把下列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

(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燕雀”比喻 ,“鸿鹄”比喻 ④陈涉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司马迁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

二、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

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

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

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

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

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

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

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

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

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

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

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天大雨 会:适逢,恰巧遇到

B、等死,死国可乎 等:等待

C、扶苏以数谏故 数:屡次

D、陈胜王 王:称王

2、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3、对下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谪戍:强迫去守边。 B 等死:坐等死亡。

C 指意:意图。 D 惊恐:又惊奇又害怕。

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5、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选段叙述了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B “丹书帛曰 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和“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两件事,都体现了他们积极做好起义的舆论准备工作。

C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是他们提出的策略口号,目的是利用秦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掌握人心动向,以利于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秦斗争。

D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此句交代了起义的根本原因。

6、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一段主要是介绍陈胜年轻时的情况,“尝与人佣耕”说明了他当时的身份。

B “鸿鹄之志”说出了陈胜、吴广年轻时的抱负,也突出了他们年少气盛。

C 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是“大泽乡”,起义的导火线是“失期,法皆斩”。

D 陈胜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一策略,表现了他超人的才略胆识。

7、对文意的叙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廷征召贫苦百姓去镇守渔阳,陈胜、吴广都被编在征发的队伍里,因大雨,道路不通,九百人都被滞留在大泽乡,以致不能如期到达渔阳。

B 秦法规定,戍边的人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一律要砍头。陈胜、吴广都在砍头之列。

C 陈胜认为,秦朝应当继承皇位的是扶苏。但扶苏竟被他弟弟二世杀死了。陈胜、吴广商议,决定冒充是扶苏和项燕的部下,带领九百戍边之人起义反秦。

D 为了给起义作舆论准备,陈胜、吴广做了两件事,一是“置书鱼腹”,二是“篝火狐鸣”,结果士卒们在夜里都惊恐慌乱,人人自危,到处议论,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不敢和他当面交谈。

四、课后练习

1、完成同导练习

五、教学反思

备注:第四课时:习题讲解

第五课时:综合复习本课

从本课作者作品、主题、结构图、字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朗读节奏、重点语句翻译、文言句式等方面复习本课。

秦末大泽乡农民起义。

1、 这段主要写陈胜年轻时给人做佣工之时,胸中已怀有大志(“鸿鹄之志”)。 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

2、(1)“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2)“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3、 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4、明确:先提贤君公子扶苏可以利用,以宗法观念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再提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具有号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对秦灭楚的复仇火焰。两个策略,反映陈胜对时局的关注和精到的智识。

5、明确: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做王的舆论,主要作用是“威众”。

6、这段是记述陈胜起义的起事经过以及陈胜起义迅猛发展的慨况。写了三方面内容:并杀两尉;为坛而盟;胜利进军。总之,写了起义的经过和胜利情况。

7、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8、陈胜是个年轻时就有远大抱负,有勇有谋,有敏锐洞察力,有卓越领导才能的农民领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a7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