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破顾客的隐性购买动机

更新时间:2023-05-30 18:2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识破顾客的隐性购买动机

文/崔建中,浪潮集团产品市场部总经理

“他为什么要买我们的产品?”这是个貌似简单的问题,但真要回答起来却不简单,因为它涉及到信任、需求、价值、信心等诸多问题。而其中一个最简单的因素就是——动机。

为了说明什么是动机,我先讲一个我自己的案例:

大约18年前,我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一家制造业企业。不久,公司要买一套信息化系统,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预算大约是1000万元,我被选进了选型小组。竞争供应商有两家,一家国内、一家国外。于是我成了被攻关的对象。

国外这家公司有一个和我差不多年龄的销售员负责盯这个单子,他大约是认真地研究了我,发现我有两个想法:一是我当时对最新的计算机知识特别渴望,老拿自己当个技术人员看;二是有跳槽的想法,希望积累一些东西作为资本。

根据我的情况,他做了两件事情,一是每次来我们公司都会给我带几本市面上不常见的技术书;二是他为我报名参加了几个培训班,先后拿了几个技术专业证书。于是我被俘虏了,很自然地推荐了他们。

这个案例在大部分的销售项目中都会出现,案例虽寻常,道理却不简单。销售中最难的是什么?以我多年的经验来看,我认为最难的就是:猜透客户到底在想什么。这是销售中最重要、最困难、最神秘的地方,因为这是销售的核心推动力。而这,又恰恰是客户最经常掩饰的地方。

被隐瞒的个人动机

动机是客户购买的推动力。开始的案例中存在三种东西:任务动机、个人动机以及任务与个人动机之间的联系。

在B2B的销售中,任务动机一般都是很高尚的东西,可以拿出来给大家说的。比如:买汽车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买设备是为了增加产能,买咨询是为了节约成本。能说得出口的基本都是任务动机,是属于组织利益。它是客户购买的目的之一,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动机。

在购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个人动机。个人动机就是参与购买的人希望从这次采购中所想达到的目的(未必是和产品相关的)。比如买汽车是因为隔壁那个瘪三买了,自己要争个面子;买设备是因为想少加班,多陪陪老婆孩子;买咨询是为了整死自己的政治对手等。这些往往都说不出口。

比如在我的案例中个人动机就是想成长和跳槽。这种动机,客户要么不说,要么不说全,要么不说实话。更让人郁闷的是,你还不好问。你有再好的销售技巧,也未必问得出来,问多了,客户还会觉得你有毛病。但这却往往是客户购买的最重要的动力。

是不是任何客户购买都有这两个动机存在?答案是肯定的,可能又会有人问了,一定都要满足这两个动机才会购买吗?答案是:未必。你只要比你的竞争对手在满足客户方面做得好一点就可以了。不是什么都得满足。

举个例子:一个采购人员决定用你的竞争对手的产品了,因为对手给了回扣。这时候你找到了老板,老板决定用你的产品。你自然没有满足那个采购的个人动机(想要回扣),但是你仍然拿下了单子,因为你满足了那个采购人员另一个动机:要保住自己的饭碗,绝不能得罪老板(安全动机)。这个动机显然要比回扣重要。

个人动机的种类:

客户购买的动机复杂而多变,比如:

保护好自己的权利。例如:好的工作表现是最结实的保护伞;

实现对他人的控制。例如:老板们最想知道下属们每时每刻都在忙什么;

获得更多的安逸。例如:有了新设备,不用再加班了;

提高技能的培养。例如:通过购买,获得培训和成长的机会;

提高个人的生产力。例如:移动上网,可以让我出差的时候处理邮件;

作为一个改革的先锋。例如:虽然位置不高,但是一直靠引领变革引起领导重视; 获得别人的认同。例如:干成了这件事,大家都对我刮目相看;

提升发展潜力。例如:我又为下一步跳槽积累了资本;

提高社会地位。例如:通过这个项目,我经常被人邀请做经验介绍;

与家人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例如:有了这台设备,终于让我周末可以在家歇了; 获得更多的自由。例如:网上培训工具的使用,让我不用天天出差了。

如何识别个人动机?

上面列出的只是九牛一毛,美国有一家销售培训公司曾经对个人动机做过细致的研究,并归纳了四类:获得赞美、获得尊重、获得认同、获得掌控。

特别是在大项目的销售中,参与的角色很多,每个角色往往都有多种动机,这些动机又相互博弈,力量对比随时变化。所以,不要太轻信你所了解的客户目标或者愿景,要学会“扒了目标的皮”,只有那样你才能真正知道目标后面隐藏着什么。

了解了个人动机,事半功倍;满足了个人动机,一日千里。那么,如何识别个人动机?有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围剿:个人动机确实很难“问”出来,所以只能猜。可能有人会说了,范围太广了,这哪能猜得出来?这事要反着想:客户个人动机自然要通过你这个销售员来实现,而且也只能在“这次”销售中实现。客户知道你不是上帝,你能干的事就那么几种,从这几种里找,这就大大缩小了范围。

猜测:这应该是销售人员花费精力最多的地方,从客户的家庭、经历、职位、环境等方面进一步缩小范围,客户的心思你要猜。这确实需要经验,销售永远都是个需要经验的活儿。

验证:经过上面两步,其实也就差不多了,剩下的到客户那里通过各种方式去验证一下就行。比如:希望得到老板的重视、希望提升等,已经不是太难了。

其实,客户比你还希望实现个人动机,他最担心的是你不知道,最希望的是你知道。所以他比你急。一急就会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你只要用点心。知道每件事情后面都有一个背景,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两种动机之间的联系

在销售中,高手通常会倾向于建立两种关系:产品功能与任务动机之间的关系。比如“某医疗设备的清晰成像可以给医院客户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从而为医院赢来声誉”。这是产品与任务动机之间的一个关系,而这又可能满足了使用部门负责人的几个个人动机:

1.他得到了院长的表扬,这是他很关心的问题;

2.他跟学术部门的关系更密切了,经常被请去做报告,这是他评职称的必要条件;

3.不再依赖于手下那个讨厌的医生的经验,免得看他脸色了。

这些个人动机其实都是通过任务动机的达成来实现的,这样做既不违反法律,也不违反道德,甚至还经常让客户对你感激涕零,何乐而不为?

在开始的案例中,当我们决定选用国外厂商的产品时,国内的厂商立刻红了眼,直接给我们选型小组的副组长说:“你只要选我们的产品,立马在北京给你买套房子。”结果呢,我们那位同事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你可能觉得他是高尚的,其实不然。他拒绝的原因简单:他的个人动机就是想出国。

这两种动机(利益)其实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当你有效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两种利益立刻就变成直接的因果关系。有时候企业利益是“因”,它满足了个人利益的“果”;有时候个人利益是“因”,他要通过实现企业利益达到自己的目的。找到了“因”,把“果”做成功就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怎样满足客户的动机

生意的本质是什么?生意说到底就是一种交换,而人们之所以愿意交换,就在于他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得到的比自己付出的多。而销售这个职业说到底,就是围绕着如何让客户感觉“多”展开的,其核心就是满足客户的动机,让客户认为他获得了“多”的利益。

有一种最常用、最好用,也最简单的销售技巧:SAB。S是Solution,就是人人都会的解决方案;A是Advantage,就是方案带来的优势;B就是Benefit,就是优势带来的利益。

下面简单说一下这个技巧的应用。

S(解决方案):用此招之前,你必须先要了解客户的动机,包括个人动机和任务动机;其次,知道了客户的问题和需求,自然要拿解决方案去应对,不要太啰嗦,说清楚就行了。人们买手表是想知道几点了,不是想知道手表的构造。

A(优势):优势的表述很多人喜欢说一大堆形容词,比如更快、更好、效率更高之类的话。但真正的优势应该具备以下两点:一,优势不是针对东西的(比如产品、公司、服务),它是针对人(客户)的,而S是针对东西的,这是他们的分界线;二,优势描述的是你的东西解决了客户哪些方面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客户如何使用你的产品解决问题的描述。

B(利益):是指由解决方案和优势所带来的结果,以及当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时给客户带来的感受。

房龙论动机

现代心理学教会了我们几样有用的东西,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做一件事情极少是出于单一的动机。无论是我们为一座大学慷慨捐款100万美元,还是拒绝对一个饥饿的流浪汉施舍一个铜板;不论坚持把黑说成白,还是坚持把白说成黑……总有各种复杂的动机促使我们做出最后的决定,我们心里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如果真敢对周围的人诚实地道破这一切的真相,在大庭广众之下恐怕我们就尴尬了。

出于本能,我们总要从各种动机中挑选出最值得敬佩,最有价值的一项。修饰一番后,以迎合大众的口味,然后公诸于世,称它是“我们做某种事情的真正理由”。

不过这虽然可以在大部分场合下蒙骗住大家,却从来没有一个办法能欺骗住自己,哪怕是欺骗一分钟。

我们内心怎样想,这是自己的事,只要外表保持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心里便会感到满足,因此就很愿意遵守这样的原则:“你相信我的谎话,我也相信你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a6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