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寨庙会(定稿)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13 20: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个起源于“文庙”的大型庙会

---馆陶县西河寨村农历七月十八日庙会

西河寨位于现在的馆陶县城(南馆陶)西南30里,是馆陶县域内最大的自然村,东西大约5华里,南北大约3华里,人口9700余人。姓氏主要有闫、宋、王、张、孟、刘等。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八日,是该村最为隆重的大型庙会。

庙会起源——古老的卜子祠、尊经阁

西河寨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卜商(字子夏)曾经在西河寨讲学,后人建有卜子祠。古代,西河寨陆路水路交通便利,黄河曾在西河寨村西流过,据《馆陶县志》记载:“黄河,汉武帝元年光中河决馆陶,成帝时复决馆陶。今,河绝。故道存焉,在县西南西河寨西。”。

清光绪三十四年宋金镜、熊廷献编《馆陶县乡土志》载:“西河寨有卜子祠,庙貌巍巍,河堤皆古,后世谒祠堂者,未尝不叹文学之教,上之如日星经天,下之如江河行地矣。”1936年版《馆陶县志》载:“城(指今北馆陶)西南七十里西河寨村,有一庙即卜子祠。其貌巍巍,内有尊经阁,即子夏设教西河处。”当地老人们称卜子祠为文庙(解放后文庙改成

1

了学校,并不断修缮,培养了不少新的人才)。每年庙会就在原来的文庙周围举办。

1936年版《馆陶县志》卜子祠照片

庙会活动——不拜神仙拜老师

每到农历七月十八,方圆几十公里的人们都纷纷涌向了该村,家家宾朋满座,户户欢声笑语。庙会上更是人挤人、人挨人,步履艰难。

祭拜孔子及卜子。西河寨庙会与众不同的祭祀活动在于不祭拜鬼神,而是祭拜子夏及其先师孔子,每年春季和秋季都要祭祀。西河寨村的庙会有四个,分别为农历正月十六、三月十三、七月十八、十月二十五,但以三月十三和七月十八的庙会最为隆重。据说,每年这两个庙会时节,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祭祀时,祭品有猪、牛、羊三牲。祭典从夜半子时

2

开始。主祭穿古代祭服,由鸣赞、引赞引导,身边跟随手罩、提炉、纱灯、跟班等人。先在杏坛磕头,然后由侧面走到大殿前的平台台阶,到大殿门口,提炉,纱灯留下,跟班随主祭进大殿拜台。人员有主祭官、陪祀官、分献官、通赞、引赞、鸣赞、读祝生、乐舞生组成。执事者各司其事,主祭官司就位,分献官就位,陪祭官就位。文东武西,瘗毛血,司毛血生将毛血捧从中门出,埋于西隅坎内。收生馔盖,举迎神乐,奏《咸平》之章。乐作。引赞唱:诣西北神隅。引众官至。神降复位。通赞唱;参神。鸣赞唱:跪,叩首。行三跪九叩礼。兴,平身。众官俱立。乐止。通赞唱:行初献礼,奏《宁平》之章。引赞唱:诣盥洗所,浴手,净巾。诣酒尊所,司尊者举酌酒升坛。导承祭官由东阶上入殿左门。诣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跪,叩首。行一跪一叩礼。兴。奠帛。捧帛生以帛跪进,承祭官接帛拱举立献案上。献爵。执爵生以爵跪进,承祭官接爵拱举。立献正中。跪叩首,兴,不赞。诣读祝位跪。鸣赞唱:众官皆跪。引赞唱:读祝文。读祝生至祝案前一跪三叩,捧祝版立于案左。跪,读祝。读华,捧祀版至正位前,跪,安帛匣内,三叩首,退。乐作。引赞唱:叩,兴。承祭及各官行三叩礼。礼成。祭拜的繁文缛节,体现了人们对儒家文化的极度尊崇。现在,这种大型祭祀在该村已不复存在,只能从《馆陶县志》觅到踪迹。

拜访恩师和师友。庙会期间对于恩师和同窗师友的拜访探望也是西河寨村庙会的一个光荣传统,这也是子夏留给西河寨人尊师重教的一个光荣传统。庙会前几日,已有很多工作在外的人们利用这个时机,到自己老师家中探望,带上外地特产,敬献恩师。同窗师友三五相邀,推杯换盏,席

3

间酒令猜字谜、成语接龙、吟诗作对,尽显儒家风范。回忆往事,畅谈现在,展望未来必不可少。这种光荣传统代代相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演出古装戏剧。每年庙会总要连唱几天大戏。剧种以豫剧、西调、乱弹为主,剧目选择也多有教育意义,如《岳飞》,《杨家将》、《五女拜寿》、《墙头记》等,使人深受教育和启发。

西河寨村庙会戏剧演出

玩狮宝及武术表演。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礼包含政治、道德、爱国主义、行为习惯等内容;乐包含音乐、舞蹈、诗歌等内容;射是射箭技术;御是驾驭战车的技术;书是识字教育;数包含数学等自然科学技术及宗教技术的传授。西河寨人

4

深得儒家教育之精髓,不但崇文而且尚武。卦拳、六八步拳就是该村的古老传统武术,流传至今。出生于西河寨村的现任馆陶县党史办主任闫良泉、馆陶县教育局党委办主任刘文谦对武术传承和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作者刘文谦在练习武术基本功

5

每逢春节、庙会等重大节日,该村都要进行武术表演,特别是玩狮宝,在方圆几十里很有名气。西河寨村狮宝会表演技艺高超,场面宏大,队伍发展最多时达40余人,包括武场20余人,其中大鼻子回回1人、毛猴2人、白鬼2人、结拜兄弟2人、夫妻2人、金狮1对4人、武术表演者20余人,文场12人,其中司鼓3人、敲锣2人、大镲2人、三镲2人、小镟子2人、马号1人。狮子表演扑跌翻滚、跳跃瘙痒,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器械有流星、拐子、单刀、长枪、七节鞭、三节棍等,既有单练,又有对打,场面逼真,气势恢宏。

西河寨村狮宝会表演《出街》

当然,除了上述活动,西河寨庙会与其他庙会也有共同的地方。庙会上各种小吃种类繁多,有豆腐脑、凉粉、糖瓜、糖饼、烧饼、糖糕、油条、

6

菜角、煎饼、烤红薯、棉花糖等等。庙会上准能让人品尝个够。吸引人的玩具随处可见。玩具枪械、车辆、刀矛、吹糖人、画糖人、塑糖人、面塑、拨浪鼓。卖玩具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套圈。摊主在地面摆一些玩具,值钱的在远处,价廉的在近处。顾客从摊主手中买下竹套圈,在规定地点把圈掷出,套中何物,何物就归自己。摇彩。置一带指针的木盘,盘内放玩具若干。顾客花点钱,用按扭发动指针。指针停止运行后,指着什么玩具,该玩具就归顾客。打枪。置一立柜,柜上有若干小门,门内分别装有玩具,门口都设有靶。顾客向摊主购买软木子弹,用枪击靶。如击中,小门自动开启,里面的玩具便归顾客。这些项目总能吸引到里一层、外一层的人们去参与、去围观。也有卖布匹、服装、农具的。但都不及上述场面热闹、有趣。

庙会销售的葫芦画

7

庙会影响——儒学昌盛人才辈出

上述活动只是表面的热闹和繁华,千百年来,也许是受子夏的影响,尊师重教和注重人才的培养才是宾朋推杯换盏之际谈论的主要话题。

清光绪十九年重刻本《馆陶县志》曾引多本史志提及馆陶:“人好儒学,性质直怀义,有古之风烈。”(《隋书》);“俗近敦厚,家知礼逊,习俗节俭,人多读书,士风彬彬,贤良宏博。”(《一统志》);“士习诗书,尚礼仪,民朴实,无浮华。”(《通志》)。孔子的另一弟子曾子年老时很可能也居住在西河寨,《礼记·檀弓篇》云:“曾子谓子夏曰:吾与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 ”。清刻《馆陶县乡土志》记载:“夫西河,古魏地也,魏,大名也,馆陶县西河寨去魏县城五十里,本朝属东昌,馆陶古属大名、魏县”。西河寨——作为子夏讲学的村庄和曾子的居住地,或许是馆陶及周边儒家文化的传播地,应该是当之无愧。

西河寨一带,人们对于儒家文化的追求和崇拜可以用登峰造极和无以复加去形容,仅从一个例子就可见一斑:西河寨村至今保留着亲人去世要“报庙”的习俗,所谓“报庙”也就是要到土地庙报告亲人死亡的信息。祖辈传下的规矩流传至今,如果祖上有考中秀才的,在出殡以前,每天三次在饭前由本族长者带着香烛、纸钱到土地庙祭烧;如果祖上没有考中秀才的,在出殡以前,作为子女的可就惨了,每天三次都要身穿重孝哭哭啼啼地亲自带着香烛、纸钱到土地庙祭烧。这也不啻是当时激励读书人考取

8

功名的一个重大发明,但从一个侧面也印证了该村对儒家文化传习的极度重视。

宴席上,把盏论酒,谈古话今,既增进感情,又扩大视野,还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亲朋好友们谈论最多的就是近几年谁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谁的家长教育孩子有一套,从中可见人们对教育子女的重视,这或许就是子夏两千多年来对西河寨及周边人的影响。古今名人更是人们常谈常新,百谈不厌的话题。

子夏(公元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末晋国温(今河南省温县)人,是著名的儒家学派传人。他自幼聪明过人,不满二十岁就离开家乡到鲁国拜孔子为师,成为了孔子弟子中较为有成就的一个。孔子曾这样对他的弟子们讲:“能够阐明我的学问的是卜商啊!”有一次他问子夏的志向,子夏回答不愿为官,只愿终身从事教育,弘扬儒家学说。孔子语重心长地告诫他:“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后来,莒国(今山东省莒县)国君请求孔子为其选拔品学兼优的弟子到莒国为官,孔子推荐了子夏,子夏只得遵师命到莒国做事,但始终从内心十分厌倦官场中勾心斗角的生活。孔子死后,他坚决辞职离开莒国到馆陶县西河寨村设馆教学。春秋时期,馆陶是晋国著名的冠氏邑,地处齐、鲁、晋(包括赵、魏)、卫等国交界处,数度黄城之战就在冠氏邑附近发生,而且著名的曲梁城也就在附近,因而是重要的战略要地。子夏在黄河边的西河寨(按当时黄河就在馆陶经过,北流向天津入海。南北走向的黄河叫西河,西河寨因而得

9

名)培养了许多人才,其中就有名士段干木(今馆陶县人)、名君魏文侯、政治家李悝、军事家吴起。

子夏教学很辛苦,弄得身体很虚弱。后来其儿子不幸死去,他非常痛苦,以致哭瞎了双眼,史称“痛抱西河”。子夏活了八十多岁,病逝于他的讲学处西河寨村。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其讲学处建立了祠堂,即卜子祠,供人瞻仰纪念。

馆陶县魏征博物馆“痛抱西河”和“卜子祠遗址”照片

子夏在西河寨培养的段干木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段干木(约前475-前396)复姓段干,名木,春秋末战国初晋籍魏人。曾到西河寨村向子夏求学,清光绪十九年重刻本《馆陶县志》中的《段干木先生祠记》写到:“先生晋之高士也,自三晋分,乃隶魏,守道不仕,师卜子夏”。“陶邑

10

西南有西河寨村,意或其受业子夏处,而卜葬于此耶,未可知也。”其数名好友先后为将,唯段干木清高隐居。魏文侯弟魏成子,极力推荐段干木,魏文侯月夜登门拜请段干木。他尊从“不为臣不见诸侯”的古训,越墙逃避。文侯求贤若渴,每过段干木家门,扶轼致敬,以示其诚,终于感动了段干木,得以相见。秦国欲伐魏国,出兵至阳狐。有人劝秦王说:“魏君礼贤下士,有段干木辅佐朝政,国人上下团结一致,万万不可轻举妄动”。秦王遂停止对魏国用兵。魏文侯在位50年,首霸中原,开创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这与段干木雄才大略辅政安邦密不可分。

子夏对教育的重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以目前百人的刘氏一族为例,自永乐十年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到西河寨,明清期间就有国子监生 5 人、生员(秀才) 3 人,钦赐九品1人。恢复高考后先后12人考上大学。

重教风气不仅影响了本村,周边村庄也深受影响,例如,与西河寨仅五华里的北拐渠村耿家就是一个代表。

明清时期,在今馆陶县房寨镇拐渠村一带,居住着名门望族耿家,至今仍留有耿家墓群。其中一支耿邃于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因隶属军籍移居聊城。耿邃,字膺武,生于洪武十年(1377),正月初六日亥时,卒于正统二年(1437)七月二十日戌时,享年61岁。明清两代,耿氏家族文风日盛,计有8人中进士举人,另有国子监生30人、府县秀才26人;正七品以上官员14人。耿明、耿如杞、耿章光、耿含光、耿愿鲁、耿贤举、耿寿平、耿锡观等均为当时著名人物。

11

阎兆亨、宋振明是现代西河寨的代表人物。新中国的两位部长宋振明、萧寒就分别出生于西河寨村和与西河寨村仅3华里的南拐渠村。

阎兆亨是河北省馆陶县西河寨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生于富裕家庭。初小毕业后升入南馆陶高级中学,学习认真刻苦。后考入临清简易师范,好运动,擅长美术,爱读课外书籍,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喜为真理而辩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任筑先纵队独立团政治处副主任。1939年6月率筑先独立团与一二五营在馆陶县董固抵御日军作战中以身殉国,时年26岁。

宋振明,1926年生于河北省馆陶县西河寨村一个贫农家庭。他1938年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宋振明同志历任我军文化教员、政治指导员、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安康军分区干部部副部长等职。解放以后,他先后任玉门矿务局运输处处长、采油厂厂长、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副指挥、大庆党委书记、石油化工部副部长、石油工业部部长、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中原油田会战领导小组组长等职。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0年6月13日在黑龙江省大庆市逝世,享年64岁。

肖寒(1926.12—)汉族,馆陶县拐渠村人,1940年加入中共并参加革命工作,相当于初中文化。 1942—1948 县委宣传部干事、地委民运部干事, 1948—1953 地委青委、团地委宣传部部长、地委青委副书记、书记, 1953—1955.10 团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 1955.10—1957.01邯

12

郸市委副书记, 1957.01—1963.10邯郸市委书记、邯郸钢铁厂厂长、副经理、党委副书记、书记, 1963.10—1965.10峰峰矿务局党委书记, 1975.10—1977.03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 1977.03—1979.10煤炭工业部党组书记、部长 ,1979.12—1982.05国家经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1983.03—1998.04国务院山西能源基地规划办公室主任、神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西河寨村一带民风淳朴,尊师重教,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英才,这或许与子夏讲学和每年庙会有直接的关系和影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日益增多、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交往的日益便利,庙会的规模与二十年前已不能同日而语,人们对庙会热情日减,也十多年不再唱戏了,古老的庙会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萎缩乃至消失呢?

(作者刘文谦,馆陶县西河寨村人,现任馆陶县教育局党委办主任)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a4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