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意见表格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27 08: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回到乐山》太平洋品鉴会

《回到乐山》是一部乐山本土公益生活纪录片,以真实人物的生活记录为蓝本,讲述在乐山生活的21名主人翁,他们用不同的生活方式诠释着自己的人生态度。这些故事平凡而普通,他们涉足创业、咖啡、艺术、美食、公益、医疗、植物、音乐、空间改造、旅行、家庭教育这些领域。在他们身上,有着对生命本真的追求,散发着质朴而温暖的气质。他们在专注自己生活的同时,也把这份热爱献给这座城市,影片以散文式纪录片呈现有温度的生活方式,影响更多的人去探索生活的意义。 影片资料

片名:《回到乐山》 类型:生活纪录片公益片 片长:约35分钟 票价:免费

片名:《回到乐山》 放映方式:

1、4月24日乐山太平洋电影城、乐山金杯影都首映

2、全国众包申请放映:独立空间或个人只有符合放映资格和条件即可申请放映。(具体另外众包放映说明)观众可免费到承接众包放映的地点观影。 制作团队

导演:沐青杉制片:武叶 苏余年编剧:豌豆妈妈 艺术总监:蟹子 监制:前三板陈晓宇 撰稿:张亦韵 文学指导:李希容顾问:张铮铮 出品:温度文创

联合出品:青鱼映画工作室蟹子流行音乐基地 乐山QQ志愿者协会

向日葵青年志愿者去乐山

1、主题简介

在生活的大主题下,各个阶层、各个行业人物都有自己关于“回到乐山”的故事,为了更好的呈现我们想表达的主题,我们把主线瞄准到了“生活方式”,用他们有别于传统的生活方式,通过影像来表达在生活中更多元化的可能。

2、主题起源

在中国的各个城市,人们对城市关注的焦点,大部分停留在著名景区、文化遗址或者美食街道上,而往往容易忽略了城市中最有魅力的主体—人以及人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中国的农村居民大量的融入城镇,二三线城市居民迁居一线城市。大量的农村资源被闲置和浪费,伴随而来的是城市交通、环境、社会问题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而迁居大城市。这也让我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与其追着经济的步伐马前鞍后,坐享其成,何不留在自己的家乡,用自己的力量去建设和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

在现实生活中,艺术创作、影视创作、文化名城这些关键词基本都跟一线城市挂钩,在二三线城市和乡镇中更是望尘莫及。但是人的灵感和艺术创作、生活方式应该不分地界,不分国界的。而生活就是创造的灵感起源,所以本影片选择了“生活”这个主题,用影像还原人与城市真实的连接。生活的目的并不全是工作赚钱养家,买车买房买关系。生活的内容也不只有打牌喝酒唱K旅游。本影片的制作,就是为了向人们讲述还有更多有意义、有温度的生活方式。

3、影片定位 这是一部原乡人文片

影片的制作动机源于主创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原乡的热爱。用21位主人翁的生活故事,呈现一座城市中这样一群有情怀的人,向人们讲述生活中一种别致的美好。

这是一部生活纪录片

影片的制作全部以人物的真实生活为素材、以记录的方式来制作。用影像的语言来呈现有温度的生活方式,人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这是一部公益推广片

影片的全部制作经费来自众筹,制作时间历时5个月,无任何赞助和商业广告植入。影片的发起和制作全部都是非专业人员,他们都在不同的行业有自己的工作,影片制作全部由主创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其设备、音乐、航拍等也都来自主创及主创朋友的无偿支持。从制作目的到制作过程和传播方式都在践公益精神

幕后制作故事

同在乐山生活的小5和苏余年因为水杯论坛而结识,他们在一次聊天中产生了制作一部关于乐山人物故事纪录片的想法。小5负责收集人物故事,苏余年负责影片制作。随着越来越多的主人翁的加入和相识,由7个人组成的主创团队同时也慢慢组建。

在发起《回到乐山》制作之前,那时沐青杉导演其实已经决定离开乐山回到他的家乡福建发展,因为《回到乐山》的制作,让他最终选择了留在这里,和其他主创一起完影片的制作。2015年10月,《回到乐山》正式开始进入前期制作。进入2016年的1-2月期间,由于主创都回家过年和忙于年底工作,暂定了1个多月的制作。进入2016年的3月份才恢复制作,所以《回到乐山》的制作全部时间用了5个月的时间。

为了解决《回到乐山》的制作经费问题,主创们发起了一次公开的影片众筹。当时的众筹目标是5万元,结果并不理想,最终众筹到的经费只有18578元,这部分经费中还有除开3600元的众筹回报产品制作成本。这个费用对于一个剧组来制作一部对外公开放映的电影是非常紧缺的,但也并没有阻碍主创们的制作激情。

《回到乐山》的主创团队都不是从事影视行业的专业人员,他们都有自己各自的工作,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影片的制作。为了节约经费,即使是剧组工作期间,主创们都自掏腰包解决交通、餐费问题。拍摄的全部设备只有三台单反相机、一支简易的录音话筒和三角架。他们也没有自己的办公场地,办公几乎基本都是在主创们的家里完成。在影片最后的阶段,为了赶制制作进度,剧组在最后半个月的制作时期,把临时工作室搭建在了豌豆妈妈的茶室兰花小馆。在影片中需要的航拍镜头,也是找到朋友甜蜜哥帮忙,无偿为剧组提供航拍飞行拍摄。 在影片制作期间,乐山知名诗人和书法家李希容担任了《回到乐山》的文学指导,并为回到乐山题字。并且得到了著名川剧嘉阳派表演艺术家胡钰辉老师鼎立支持。

《回到乐山》的制作,不仅将这些主人翁的故事通过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还有一件很重要的初心,就是链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到乐山》这部影片,已经成功链接了一部分生活在乐山的个人以及民间社会组织、公益组织,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影片将这种连接方式推向更多的空间和社群。

现在《回到乐山》将代表乐山参与四川网络视频创作大赛,恭请资深影迷发表高见,对《回到乐山》提出建设性意见,请在后页表格中写下您宝贵的意见,感谢!

衷心致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9z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