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更新时间:2023-09-15 15:42:02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 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即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包括个体的身体发

展和心理发展 二、单项选择

1.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A )。

A.霍尔 B.高尔登 C.华生 D.洛克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可能的是( A )。

A 机器大工业生产 B社会主义制度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全面发展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B )。

A 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4.人的发展是指人的( C )的发展。

A.社会性 B.智力 C.身体和心理 D.个性 5.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 D )。

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生理前提作用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类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7.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 B)。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B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9.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B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10.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B )。

A.顺序性且不平衡性 B.不平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11.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 B )。

A.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C.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 D.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12.“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B)。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三、多项选择

1.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BCDE )。

A.教育的价值取向 B.教育的内容 C.学校课程的结构 D.教育的方法 E.教材的编排 2. 教育的本体功能是( CDE )。

A.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B.经验和人才的选择 C.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 D.人的培养 E.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印度狼孩的事例充分说明了( ACE )

A.遗传素质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B.自然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 C.人的发展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 D.社会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E.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收效不高

4.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BD )。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能动地接受教育 四、判断:

( F )1.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心理方面的发展。*人的发展既包括生理发展也包括心理发展。 ( F )2.“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遗传决定论是对人的发展影响因素的片面理解。

( F )3.学校有专职教师,有各种设备,所以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必定无疑的。*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F )4.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 F )5.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指身心方面共同、平均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包括潜能、个性的发展。 ( T )6.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于儿童已有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社会、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构成的新旧需

要之间的矛盾而引起的。

(F)7.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唯一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是多方面的,除了教育外还有如遗传、环境以及个人主观能动性等。 五、简答

1.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身体和心理);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性别、身心构成);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阶段,不同方面);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人的身心发展的可变性(潜在性)

2.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l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入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即脑力劳动和体 力劳动的结合,当然,也包括道德的发展;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 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六、案例分析:

1.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分析提示: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答案要点:

(1)这是宋代王安石的一篇关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文章。讲述了“神童”方仲永因家长“不使学”而最终并没有成材的故事。

(2)方仲永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离开环境的影响和良好的教育,这种可能性就无法转变为现实的发展。方仲永五岁时,已能“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谓天资聪慧,但因其父只知“日扳仲永环遏于人”却“不使学”,致使方仲永十二三岁已“不能称前人之闻”,二十来岁已“泯然众人矣”。

(3)方仲永由神童到“泯然众人”的经历说明,良好的先天素质是智力超常的前提,优良的环境与精心的教育者是儿童超常发展的主要原因。

2.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被认为智力低下,但剑桥的博物学者汉斯罗在与达尔文的交往中发现他有很强的观察力,于是亲自推荐他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参加贝格尔舰的考察航行,后来取得了卓著的成绩。

分析提示:达尔文大器晚成的事例,说明儿童时代智力表现迟钝的人,只要在后天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以及个人的主观努力下,也是可以有成就的。先天的遗传素质仅是给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9t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