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03 01: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肇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 1 —
二零一三年八月
— 2 —
目 录
序 言 ····························································································· 7 一、规划背景 ················································································· 8 (一)自然状况 ········································································ 8 (二)发展基础 ········································································ 9 (三)面临问题 ······································································ 10 二、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目标任务 ········································· 11 (一)指导思想 ······································································· 11 (二)规划原则 ······································································ 12 (三)协调关系 ······································································ 13 (四)功能分类 ······································································ 14 (五)目标任务 ······································································ 16 (六)战略格局 ······································································ 19 三、肇庆市域范围主体功能区 ···················································· 19 (一)优化开发区域 ······························································ 22 (二)重点开发区域 ······························································ 25 (三)生态发展区域 ······························································ 29 (四)禁止开发区域 ······························································ 33 四、各县(市、区)主体功能区定位和布局 ···························· 37 (一)端州区 ·········································································· 38
— 3 —
(二)鼎湖区 ·········································································· 39 (三)四会市 ·········································································· 40 (四)高要市 ·········································································· 41 (五)广宁县 ·········································································· 43 (六)德庆县 ·········································································· 44 (七)封开县 ·········································································· 45 (八)怀集县 ·········································································· 47 (九)肇庆高新区 ·································································· 48 (十)肇庆新区 ······································································ 49 五、绩效考核评价 ······································································· 50 (一)优化开发区域 ······························································ 51 (二)重点开发区域 ······························································ 51 (三)生态发展区域 ······························································ 52 (四)禁止开发区域 ······························································ 52 六、规划实施 ··············································································· 52 (一)政策保障 ······································································ 52 (二)市级职能部门职责 ······················································ 55 (三)县(市、区)人民政府职责 ······································· 58 (四)监测评估 ······································································ 59 附录一:肇庆市禁止开发区域名录(一) ································ 60 附录二:肇庆市禁止开发区域名录(二) ································ 62 附图:
— 4 —
(一)肇庆市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二)肇庆市重点发展区域战略格局示意图 (三)肇庆市综合交通战略格局示意图 (四)肇庆市重点产业园区分布示意图
(五)肇庆市重点城镇扩容提质区域分布示意图(六)肇庆市重点农业特色园区分布示意图 (七)肇庆市建设用地分布图 (八)肇庆市农业生产空间分布图 (九)肇庆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十)肇庆市开发强度分布图
(十一)肇庆市可利用资源占县区比重图 (十二)肇庆市生态敏感性分区示意图 (十三)端州区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十四)鼎湖区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十五)四会市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十六)高要市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十七)广宁县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十八)德庆县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十九)封开县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二十)怀集县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二十一)肇庆高新区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二十二)肇庆新区主体功能区划示意图
— 5 —
序 言
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肇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肇庆市正朝着全面融入广佛肇经济圈,努力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和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迈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我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根据国家和省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特制定《肇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规划,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现有开发程度和未来发展潜力,明晰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布局。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肇庆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加快实现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和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城市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发挥整体优势,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规范土地开发秩序,集约节约土地资源;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可持续发展。
— 6 —
本规划根据国家、省相关规划编制,与市相关规划文件相协调。本规划主要依据:
(一)《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三)《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四)《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2010—2020年)》; (五)《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六)《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七)《肇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八)《肇庆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九)其他相关部门规划。
本规划将肇庆市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生态发展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主体功能区,明确这四类主体功能区的空间范围、功能定位、发展策略,以及绩效考核等方面内容。规划范围为肇庆市域,规划主要目标到2020年,规划任务更长远,实施中将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修订。
一、规划背景 (一)自然状况
肇庆市总面积14891.22平方公里,占广东省总面积的8.3%、珠三角地区面积的27.1%。2012年,常住人口398.23万人,占
— 7 —
广东省总人口的3.8%、珠三角地区的7%。境内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1%,平原和河川水域占总面积的19%;水资源充足,主要江河湖库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市地表水水质100%达标,星湖水质达到Ⅳ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标准,西江稳定保持Ⅱ类水质,是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自然资源种类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60多种,是广东著名的“黄金之乡”,金矿储量和黄金产量占广东省八成;林产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2.85%,生物品种众多,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
(二)发展基础
——区域合作优势突出。肇庆市面向珠三角,背靠大西南,是珠三角挺进北部湾和东盟的前沿走廊,也是两广合作的先行区。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肇庆整体纳入珠三角范围,肇庆市区位、交通、资源、生态环境等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广佛肇经济圈建设成效显著,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2.35亿元,增长11%,增幅居全省第八;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3.81亿元,总量跃居全省第九;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16.44亿元;外贸出口增幅居全省第五,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居珠三角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3%和15%。肇庆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中山(肇庆大旺)、顺德龙江(德庆)、中
— 8 —
山大涌(怀集)三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发展壮大,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封开)和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怀集)建设加快。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心城区处于广州一小时经济圈范围,到香港、澳门只需3小时车程。国道321、324线和广肇高速公路、广茂铁路贯通全市,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二广高速公路三水至怀集段建成通车,珠外环高速公路、广佛肇高速公路、南广和贵广铁路、广佛肇城际轨道正在推进,集空、铁、公、水于一体的立体式、多元化的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肇庆新区各项工作全面启动,成为广东省重大发展平台。中心城区“东扩南连”加快,星湖大道、砚都大道、肇庆大道、信安大道和波海公园、牌坊广场、东门广场等主干道、主题广场、主题公园等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1100多公里绿道网覆盖全市。土地、水源、矿产、植被等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大气、水体等环境质量稳定达标,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各县(市)县域新城和中心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三)面临问题
——经济发展规模仍偏小。肇庆市土地总面积约占广东省总面积的十二分之一、珠三角地区的四分之一,但2012年全市GDP只占全省的2.6%、珠三角地区的3.1%;人均GDP只相当于整
— 9 —
个珠三角地区人均GDP的43.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占全省的1.7%、珠三角地区的2.5%。
——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中心区(端州、鼎湖、四会、高要、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和山区四县(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发展差距明显。2012年,占全市总人口50.5%的山区四县,经济总量只占全市总量的31.2%,是中心区的43%。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农村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基础设施明显落后于城市。
——产业空间布局不明晰。全市产业分布“散、乱、弱”,缺乏特色鲜明、规模庞大、先导性强、价值链长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集群不明显,企业创新能力和创税能力不强。各县(市、区)间产业结构雷同度比较高,产业层次比较低。
——土地开发保护不协调。土地利用方式相对粗放,空间利用率不高,近三年全市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量仅为7万元/亩左右,还不到珠三角平均水平的30%;部分地区土地开发利用不合理,造成土地闲置与建设用地紧张同时并存的局面。(表1:2000—2012年肇庆市建设用地总量变化表)
— 10 —
区和生态地区。
禁止开发区域是指禁止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生态保护区域。主要包括依法设立的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重要水源地等各类国家、省规定的禁止开发区域。
(五)目标任务
到2020年,全市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格局。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标是:
——主体功能格局逐步明晰。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成为承载全市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的城市核心区域,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4.45%(未扣除禁止开发区域的面积)。生态发展区域成为以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提高生态屏障功能的地区,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5.55%(未扣除禁止开发区域的面积)。禁止开发区域成为承担维系生态系统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地区,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56%。
——空间开发结构逐步优化。全市开发强度控制在10%,城市空间控制在310.73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07.84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农田不低于1508.47平方公里,逐步提高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的空间利用率,每平方公里创造的生产总值大幅提高,充分发挥作为承担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和提供居住等城市空间作用。
——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以主体功能区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促
— 16 —
进三次产业在主体功能区域协调发展。各县(市、区)之间产业整体融合,错位关联、互促互补、区域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
——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人均投入与城市基本持平,实现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经济发展中心区融入广佛都市圈促进广佛肇一体化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水质、空气、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自然灾害防御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空间合理增长,工矿生产空间更加集聚,人居环境逐步优化。(表2:肇庆市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指标;表3:肇庆市各县(市、区)2020年基本农田面积)
表2:肇庆市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指标
指标 开发强度(%) 城市空间(平方公里) 农村居民点(平方公里) 耕地保有量(平方公里) 基本农田(平方公里) 林地面积(平方公里) 城市空间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森林覆盖率(%)
2009年 5.12% 223.82 403.88 1694.8 1508.47 9953.86 5264 67.40% 2010年 5.30% 243.23 403.64 1710.95 1508.47 9998.16 5359 67.70% 2011年 5.81% 243.23 403.64 1891.54 1508.47 10033.6 5359 67.94% 2012年 5.85% 243.23 404.01 1893.85 1508.47 10451.57 5359 72.85% 2020年 10.00% 310.73 476.77 1707.84 1508.47 10411.67 9590 70.50% — 17 —
表3:肇庆市各县(市、区)2020年基本农田面积
县(市、区) 全市 端州区 鼎湖区 高要市 四会市 广宁县 怀集县 封开县 德庆县 基本农田面积(单位:公顷) 150847 0 6203 31445 17403 15739 35888 26555 17614 (六)战略格局
完成上述目标,构建“一核心、两走廊、三高地、多节点、全保障”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格局。
“一核心”:以中心片区一体化发展为基础,将中心城区进一步东扩南连,继续强化肇庆中心城区功能,构建市域最具辐射带动能力的发展核心。
“两走廊”:以西江经济走廊和绥江经济走廊为发展轴,构成支撑肇庆空间发展的主骨架,实现经济中心区带动西北山区梯度发展。
“三高地”:以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和怀集县城作为肇庆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城市副中心的引领区域。
“多节点”:以四会城区、高要城区、广宁县城、德庆县城、
— 18 —
封开县城,以及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封开)、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怀集)等各类重点合作园区构成肇庆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全保障”:以高速公路网、轨道交通网、内河航道网形成对接珠三角核心区、连接大西南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作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性基础保障。在全市各县(市、区)均设立生态屏障和禁止开发区域,保持较高森林覆盖率,保护基本农田,构成全市多形式、大范围的绿色屏障,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三、肇庆市域范围主体功能区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把肇庆市列为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在《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省域范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发展和禁止开发区域,其中我市端州区、鼎湖区属优化开发区域,划入国家级优化开发区域珠三角核心区;四会市、高要市大部分区域属重点开发区域,划入省级重点开发区域珠三角外围片区;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属生态发展区域,广宁县划入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北江上游片区,德庆县、封开县划入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西江流域片区,怀集县划入国家级农产品生产区,高要市活道镇、小湘镇、乐城镇、水南镇划入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山区县生态镇;依法设立的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水源地、湿地公园、重要湿地以及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等属禁止开发区域。(表4:在《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肇庆市县域范围主体功能区划表)
— 19 —
表4:肇庆市县域范围主体功能区划表
功能区分类 优化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 国家级优化开发区域 省级重点开发 区域 珠三角核心区 珠三角外围片区 北江上游片区 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 西江流域片区 范围 端州区、鼎湖区 四会市、高要市大部分区域 广宁县 德庆县、封开县 生态发展区域 高要市活道镇、小分布在重点开发区域湘镇、乐城镇、水的山区县生态镇 南镇 粮食主产区 怀集县 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 禁止开发区域 依法设立的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文化自然遗产、湿地公园及重要湿地等区域 结合国家和省对我市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按照自然、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肇庆市对全市国土空间进一步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分。肇庆市域范围的主体功能区以建制镇(乡、街)一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表5:肇庆市镇域范围主体功能区划表)
优化开发区域的面积为1694.4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1.38%;重点开发区域的面积为7903.4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3.07%;生态发展区域的面积为5293.3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5.55%。1而禁止开发区域则以点状形式分布于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和生态发展区域中,总面积827.46平方
1
由于存在部分面积重叠交叉难以剔除等因素,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生态发展区域的面积包括了禁止开发区域的面积(下同)。
— 20 —
林公园、封开龙山风景名胜区、封开国家地质公园、封开黑石顶自然保护区,避免粗放式的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加大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禁止新上陶瓷、漂染、电镀、制革等重污染项目,推进节能减排。严格保护耕地、基本农田和森林。
(八)怀集县 1、功能定位
怀集县土地面积3554.07平方公里,2012年末常住人口82.79万,分别占全市的23.87%和20.79%。怀集县怀城镇、闸岗镇为优化开发区域;桥头镇、梁村镇、汶朗镇、冷坑镇、岗坪镇、马宁镇、中洲镇、连麦镇、大岗镇、凤岗镇为重点开发区域;洽水镇、坳仔镇、诗洞镇、甘洒镇、永固镇、蓝钟镇、下帅壮族瑶族乡为生态发展区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把怀集县划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是我市重要水源涵养地,生态保护责任重大,同时也是我市新兴发展载体的重要承接地。怀集县要打造成为资源型产业集聚区、粤桂湘省际物流枢纽、现代生态文化旅游基地和珠三角安全食品产业基地,建设成为服务粤桂湘连接地区的区域性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
2、发展重点
加快县城和中心镇的开发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金属深加工、汽车配件、生物能源、特色新型材料、林产化工、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业和跨省物流业。加快中山大涌(怀集)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规划建设金属深加工产业集聚区和汽
— 46 —
车零配件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三高一铁”交通区位优势,着力建设广佛肇经济合作区和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打造成为跨地区和省际合作典范。打造辐射珠三角与大西南的货物贸易集散中心。大力发展禅宗文化、金燕文化和温泉健康休闲产业。
3、保护重点
重点保护大稠顶自然保护区、三岳自然保护区、燕岩风景名胜区、新岗森林公园、大坑山森林公园等,严格保护绥江、马宁水、中洲河、柑垌河、凤岗河等水域,对上述水域及环境造成污染的工业必须严格治理,实现达标排放,禁止新上重污染项目,对无法治理的工业企业迁出或转产。严格保护耕地、基本农田和森林。
(九)肇庆高新区 1、功能定位
肇庆高新区土地面积96.58平方公里,2012年末常住人口7.72万,分别占全市的0.65%和1.94%。肇庆高新区整体为重点开发区域,拥有国家级高新区和省级产业转移示范园等品牌,是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的龙头带动区域,引领我市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现代科技工业城、全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的典范、国内一流的高新区。
— 47 —
2、发展重点
着力加快现代科技新城规划建设。大力推动转型升级,引进规模较大、科技含量高、创税能力强的项目,鼓励、支持和促进现有企业自主创新、二次创业。着力加快中山(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推动高端产业发展,重点发展金属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四大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优先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科技、精细化工、电子商务等产业;做强光电等高科技产业。
3、保护重点
加强基本生态控制线的保护,严禁引进陶瓷、水泥、漂染、电镀等重污染和排水量大的项目,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居住环境,在土地利用、资源配置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创新。
(十)肇庆新区 1、功能定位
肇庆新区西起鼎湖区凤凰大道,东临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北含鼎湖山脉25度坡以下山麓地,南临西江含砚洲岛。包括鼎湖区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以西的莲花镇、永安镇、凤凰镇、广利街道、桂城街道辖区内的部分行政区域和周边相关区域,总面积115平方公里,2012年末常住人口6.8万人。肇庆新区整体为重点开发区域,是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的龙头带动区域,引领我市新型城市化的重要载体,要以低碳、智慧、人本、包容为目标,
— 48 —
努力走出一条国内领先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积极打造肇庆行政文化中心,建设成为国家低碳绿色发展示范区、广东探索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先行区和试验区、珠三角健康宜居理想城市。
2、发展重点
肇庆新区以“低碳绿色”为主题,科学开发、从容建设,推进发展低碳化、城乡一体化和生活优质化,全力统筹推进城乡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提升优化现代山水田园城市规划建设,着力构建“一轴两带三区”总体空间格局。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休闲养生、文化创意等幸福导向型产业和现代物流、商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促进低碳、绿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建设新的行政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教育医疗中心、体育中心,促进城市发展重心进一步东移。以起步区建设为基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实现“三年打基础,八年见新城,二十年大发展”的目标。
3、保护重点
加强西江沿线水环境保护,加快建设、完善城市雨污分流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重点做好九坑河、长利涌、横槎涌和砚洲岛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禁引进电镀、漂染、鞣革、造纸等重污染行业和“两高一资”项目。
五、绩效考核评价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并有利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把主体功能区的绩效评价纳入对部门和地方领导
— 49 —
干部的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重点考核推进主体功能区的组织领导、配套措施、工作分工、主要工作和完成目标情况,考核结果将作为部门和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训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建立以县(市、区)考核各乡镇(街)为主体的绩效评价体系,在全面评价各乡镇(街)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提供公共服务、强化社会管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和考核办法,有效引导各地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一)优化开发区域
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优先的绩效评价,强化对经济结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自主创新、城镇化水平等指标的评价,弱化对经济增长速度等指标的评价。主要考核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高技术产业比重、城镇化水平、研发投入经费比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率、“三废”处理率、空气和水质量等指标。
(二)重点开发区域
实行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优先的绩效评价,综合评价地区经济增长、吸纳人口、质量效益、产业结构等,突出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考核。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长速度、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承接产业转移、人口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水平等指标。肇庆高新区列入重点开发区,但应在上述指标考
— 50 —
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56%。
表5:肇庆市镇域范围主体功能区划表
功能区分类 端州区: 鼎湖区: 四会市: 高要市: 优化开发区域 广宁县: 德庆县: 封开县: 怀集县: 端州区: 鼎湖区: 范 围 黄岗街道、城东街道、城西街道; 坑口街道、桂城街道、广利街道; 东城街道、贞山街道、城中街道、大沙镇; 南岸街道、金渡镇; 南街镇; 德城街道、新圩镇; 江口镇; 怀城镇、闸岗镇。 睦岗街道; 莲花镇、永安镇、沙浦镇; 江谷镇、地豆镇、龙甫镇、迳口镇、下茆镇、罗源镇、四会市: 黄田镇; 高要市: 金利镇、白土镇、大湾镇、新桥镇、禄步镇、莲塘镇、回龙镇、蛟塘镇、白诸镇、蚬岗镇、河台镇; 江屯镇、宾亨镇、古水镇、排沙镇、横山镇、五和镇、广宁县: 洲仔镇; 重点开发区域 悦城镇、回龙镇、官圩镇、九市镇、马圩镇、播植镇、德庆县: 莫村镇; 封开县: 南丰镇、长岗镇、江川镇、金装镇、长安镇、罗董镇、平凤镇、莲都镇、渔涝镇、杏花镇; 怀集县: 桥头镇、梁村镇、汶朗镇、冷坑镇、岗坪镇、马宁镇、中洲镇、连麦镇、大岗镇、凤岗镇; 肇庆高新区; 肇庆新区。 鼎湖区: 凤凰镇; 四会市: 威整镇、石狗镇; 高要市: 活道镇、小湘镇、乐城镇、水南镇; 广宁县: 赤坑镇、木格镇、北市镇、坑口镇、螺岗镇、石咀镇、生态发展区域 潭布镇; 德庆县: 凤村镇、永丰镇、武垄镇、高良镇; 封开县: 白垢镇、大洲镇、都平镇、大玉口镇、河儿口镇; 怀集县: 洽水镇、坳仔镇、诗洞镇、甘洒镇、永固镇、蓝钟镇、下帅壮族瑶族乡。
— 21 —
禁止开发区域 依法设立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以及市域饮用水水源地等区域。 备注:鼎湖区与肇庆新区主体功能区域划分重叠区域,按肇庆新区功能定位和布局。 (一)优化开发区域
优化开发区域是提升我市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区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龙头。经综合评价,市级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包括端州区、鼎湖区大部分地区和其他各县(市)县城所在镇(街),共18个。(表6:肇庆市优化开发区域基本情况)
表6:肇庆市优化开发区域基本情况
面积及占全市比重 功能区分类 平方公里 优化开发区域 1694.42 % 11.38 万人 137.62 % 35.13 常住人口及占全市比重 开发强度(%) 13.10 备注:人口数据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计算依据。
已列入优化开发区范围内的生态公益林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均作为生态发展区域。
1、综合评价
该区域是市县两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以旅游、房地产、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和港口物流为主体的城市服务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强。近年来,通过积极营造城市最佳的投资环境、最宜人的居住环境、最理想的旅游环境,以城市的品牌效应吸引投资、旅游和消费,城区环境大幅提升,有效增强了整个城市的经济活力。
— 22 —
该区域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但规模仍偏小,规划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业发展受到制约,转型升级压力较大。端州城区服务业规模和水平较高,鼎湖城区发展相对滞后,各县城之间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大。城市服务业以传统型、生活型服务业为主,为生产服务的新兴现代服务业刚刚兴起,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研发销售服务、品牌服务、供应链服务等几乎空白,生产要素性的服务如企业融资服务、风险投资服务、会展服务等相对滞后。该区域地形平缓,开发强度高,未来可作为建设用地的土地资源严重缺乏。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
2、功能定位
建设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城市的试验区 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门户区 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 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区 建设宜居城乡的示范区 3、发展方向
该区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化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把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着力提高城镇化水平,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优化空间结构和城镇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布局,优化生态系统格局。按照“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要求,不断提高土地开发密度与产出效率。增强城市服务功能,
— 23 —
带动重点开发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坚定不移实施“东进”战略,努力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
4、发展布局
——以端州、鼎湖为中心,以二广高速、广佛肇高速、广佛肇城际轨道等区域主要交通通道为轴线,壮大四会市、高要市、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等地县城所在镇街的集聚能力,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一体化、组团式、开放型的轴向发展空间结构和城镇功能布局体系。
——实施“东扩南连、轴向组团,多点拓展、梯度开发”的城市空间优化策略,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端州城区与高要南岸等地统筹规划,加速形成“一江两岸”发展格局。加快中心城区东移,推进城区一体化,使肇庆形成开敞组团式的城市空间。拓展县城规模,形成互促互补的优化城市发展格局。
——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强交通、能源、供水、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以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为主体,构建省地、环保、便捷的城市公交和城际交通体系。实施分区引导控制,适当分离工业与居住生活服务空间,优化城市空间资源配置。适当提高交通干线沿线、火车站、轻轨站等重要交通设施周边地块的开发强度,倡导公交引导的土地开发模式。扩大建成区内部绿色空间比重,保护好水系、林地和自然文化遗产,形成优美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增强与广州市、佛山市等珠三角核心城市的优势对接和功能互补,推进一体化经济融合,实现互动发展。
— 24 —
(二)重点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是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是落实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经综合评价,市级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包括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以及56个各县(市、区)中心镇和发展潜力较大的镇(街)。(表7:肇庆市重点开发区域基本情况)
表7:肇庆市重点开发区域基本情况
面积及占全市比重 功能区分类 平方公里 重点开发区域 7903.43 % 53.07 万人 194.11 % 49. 57 常住人口及占全市比重 开发强度(%) 13.95 备注:人口数据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计算依据。
已列入重点开发区范围内的生态公益林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均作为生态发展区域。
1、综合评价
该区域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近年来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以肇庆高新区为龙头的一批产业园区发展迅猛,吸收外来投资能力不断提高,通过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聚能力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即将全面建成,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同时,新型城市化发展重要载体肇庆新区各项工作全面启动,发展总体规划获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成为我省重大发展平台。中心镇建设力度加大,特色产业
— 25 —
培训,增强转移人口的就业能力,引导原住居民点“内聚外迁”,促进人口有序向城镇化地区转移,减轻人口压力。对不能搬迁的村落或其他社区进行符合生态要求的改造。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加强生态文明村和卫生村建设,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4、主要发展目标 到2020年:
——区域布局合理有序。通过主体功能区优化布局,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使区域布局合理有序,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屏障作用明显提高。地表水水质明显改善,主要河流径流量基本稳定并有所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严格保持现有的林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恢复和增加。
——适宜产业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以环境友好的特色产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格局。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
——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其它区域大体相当。人口受教育年限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5、分区开发指引
— 31 —
——绥江流域。该区域是北江上游水源涵养区,属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部多为山地,南部为丘陵地带。资源开采和林木采伐成为当地重要经济支柱,水土流失或潜在水土流失情况较为普遍,生物多样性受到潜在威胁。水土保持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的问题。(1)加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限制陡坡垦殖。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恢复退化植被。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及建设项目的监管,加大矿山环境整治修复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造成新的水土流失。(2)在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做好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对现有产业布局进行调整。原则上不再新增工业项目和工业园区。(3)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积极发展特色名优农产品,拓展农产品加工贸易。以生态林为主,适当发展速生丰产林,重视林下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菌类、中草药材等,扩大林业效益;建设特色旅游景区,促进人文旅游及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的开发;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采本区内的优势矿产资源,并发展相应的加工产业,提高矿业开采的附加值。
——西江流域。该区域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1)加强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水土保持,严格保护水资源。严格保护具有水源涵养功能的自然植被,强化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护。严格控制水污染型项目的引进,加大力度推进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业发展的科学水平,推进农产品生产专业化、基地化,减少面源污染。(2)发展特色经济。在确保生
— 32 —
态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发挥山区林业资源的优势,提高农林产品的深加工水平。建设规模农业基地。发展生态旅游,树立旅游品牌。(3)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前提下,适当发展生态型、科技型产业。加强西江堤围以及沿江港口建设,推进西江黄金水道建设。
(四)禁止开发区域
肇庆市域范围内的禁止开发区域包括依法设立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以及市域饮用水水源地,同时与《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禁止开发区域名录相衔接。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43个禁止开发区域(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19个,市域饮用水源地19个),点状分布于全市各地,面积约827.4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56%。
1、综合评价
该区域基本上是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集中分布区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人文价值功能。区内集聚着华南特色动植物资源,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具有类型多样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区内生态环境优势突出,蕴藏着山岳景观、瀑布温泉、水景溪流,湿地、洞穴、人文景观等丰富资源,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价值。
2、功能定位
禁止开发区域是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的重要区域,有代表性的
— 33 —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所在地和文化遗址,是全市维护生态安全、保护自然资源、保全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生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核心区域,是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3、保障目标
到2020年,该区域内自然资源、景观资源、人文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旅游价值得到有效挖掘提升,风景名胜、地质遗迹和文化遗产得到全面保护,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自然和文化体系。区域内人口实现有序转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依托优质的旅游资源打造国际化休闲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资源整合,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旅游品牌。
4、分类管制
实行强制性保护和分类管制。禁止开发区域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施强制性保护,严格保护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不得破坏或随意改变原真性和完整性,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实现污染物排放量的递减,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提高环境质量。按照严格的分类保护策略和管制要求,明确相关区域内允许存在的人为活动、工程建设以及相应的限制条件,除必须的旅游和管护设施外,严格禁止其他开发建设活动。
——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肇庆市内的自然保护区类型
— 34 —
多样,生态系统复杂,有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类型和自然遗址类型等。要以保护区内资源环境的自然性和拯救珍惜濒危生物资源为首要任务,根据不同类型资源保护区的特点,依法实行分类管制,逐步推行“一区一法”。所有保护区内严禁滥捕滥挖。自然保护区实行分类管制,划定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严禁任何生产建设活动;缓冲区,除必要的科学实验活动外,严禁其他任何生产建设活动;实验区,可开展适度的符合自然保护区规划的科研、教学实习、参观、旅游、农业生产、其他生态产业以及驯化、繁殖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但要严格控制区内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
——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肇庆市内的风景名胜区具有典型的岭南特色和景观多样性、奇特性的特点,喀斯特岩溶地貌特色鲜明,景观奇特。景区的产业发展要以生态旅游为主。景区内的服务设施和建设项目应与景观相协调,不得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在景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周围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资源和地形地貌。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开发房地产项目,禁止在核心景区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成的,应当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
——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肇庆市的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丰富。园区建设要以不破坏自然景观为准则,封山育林,提高
— 35 —
森林覆盖率和林地质量,确保植物培育和生物多样性,并形成有利于水源涵养的植被结构,禁止种植掠夺水土资源,破坏土壤结构的劣质树种。严禁擅自征、占用森林公园林地。适度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按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适当进行道路、防火通道、科普教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做好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国家地质公园。肇庆市的国家地质公园是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奇特地质地貌景观分布区。要严格保护地质地貌的完整性和稀缺性,遵循“不改变原状”、系统保护、特色保护、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保护并重的原则,保持遗迹的历史性、原真性和完整性。在保护的前提下,可适度进行旅游和科学研究活动,允许存在适量科学研究和旅游设施,发挥地质公园的科学教育功能。完善地质公园管理体制,明确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权属,加强对地质遗迹及相关的森林、文物等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禁止一切对地质公园产生破坏的开采活动。
——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肇庆市的湿地公园建设要根据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保护园区内典型湿地生态系统为重点,积极开展湿地公益宣传。
——市域饮用水水源地。肇庆市内的饮用水水源地是人民日常生产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要根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和供水规划,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严格保证饮用水安全,严厉打击污染饮用水水源、破坏饮用水水源保护设施的行为。除
— 36 —
供水管网等必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外,禁止一切对饮用水水源地产生破坏的开发活动。
四、各县(市、区)主体功能区定位和布局 (一)端州区 1、功能定位
端州区土地面积153.99平方公里,2012年末常住人口48.44万,分别占全市的1.03%和12.16%。端州区黄岗街道、城东街道、城西街道为优化开发区域;睦岗街道为重点开发区域。以优化提升为主要发展方向,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基地,增强文化软实力,打造“国字号”砚文化研发、交流、培训、旅游四大基地,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建设成为珠三角创新创业集聚基地和宜游宜居文化名城。
2、发展重点
着力发展城市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以“龟顶新城”、“城东城市综合体”、“江滨西路改造示范段”等项目为重点,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以省市共建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为依托,积极提升电子信息、光电等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规划建设“双龙”现代产业园区,大力培育低碳环保型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华南智慧城为龙头,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发展职业教育、文化创意、软件开发、金融、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创建“国
— 37 —
际知名旅游会展胜地”,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化教育、商贸、餐饮、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以端砚文化村、文化创意大厦为依托壮大砚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动漫产业。以推进“三农”向“三城”转变为契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3、保护重点
配合市直相关部门保护好七星岩中心景区、北岭山、龟顶山等景观的自然和历史风貌;加强历史街区与文物古迹的保护,凸显岭南名城风貌;加强绿道、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工作,为市民提供绿色开敞空间和游憩空间;禁止新上并逐步淘汰“两高一资”的项目,加大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控制破坏环境的开发活动。
(二)鼎湖区 1、功能定位
鼎湖区土地面积552.39平方公里,2012年末常住人口16.7万,分别占全市的3.71%和4.19%。鼎湖区坑口街道、桂城街道、广利街道为优化开发区域;莲花镇、永安镇、沙浦镇为重点开发区域;凤凰镇为生态发展区域(与肇庆新区重叠区域按肇庆新区定位和布局)。鼎湖区是打造肇庆新区的重要承接载体和新交通枢纽,实施“绿色崛起、产业兴区、构造名城”发展思路,着力提升城市建设,科学构造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休闲度假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山水智慧城、活力现代城、低碳休闲宜居生态城。
2、发展重点
— 38 —
积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健康产业和节能与环保等高端产业。在坑口、桂城和砚阳湖片区建设生态、高端、智慧城市,形成现代产业和人口集聚区;在桂城一带规划建设教育产业基地,引进高校、培训、科研机构进驻;在沙浦镇、凤凰镇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同时,结合肇庆新区规划布局发展,在广利、莲花、永安镇一带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制造等新兴工业和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在港口腹地规划建设港口物流园区,着力发展临港工业和物流业。
3、保护重点
严格保护鼎湖山风景区的自然风貌和水质资源;重点保护九龙湖、砚洲岛、羚羊峡等景区生态环境;禁止新上并逐步淘汰陶瓷、漂染、电镀、制革等项目,加大节能减排治理力度,严格控制破坏环境的开发活动。
(三)四会市 1、功能定位
四会市土地面积1166.38平方公里,2012年末常住人口47.85万,分别占全市的7.83%和12.02%。四会市东城街道、贞山街道、城中街道、大沙镇为优化开发区域;江谷镇、地豆镇、龙甫镇、迳口镇、下茆镇、罗源镇、黄田镇为重点开发区域;威整镇、石狗镇为生态发展区域。四会市要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基地、文化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和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成为肇庆中心城市副中心和绥江经济走廊龙头城市。
— 39 —
2、发展重点
着力建好肇庆“东大门”,优化提升城市建设水平。进一步打响省级民营科技园品牌,建设南江、富溪、东城、龙甫、下茆、迳口、旺田、江谷八大工业集聚地。重点改造提升金属加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化工、纸品印刷、玉器加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汽车(电动汽车)零配件、输变电设备、高端电子信息、电子机械、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打造江谷精细化工基地。以亚洲金属再生资源工业基地为载体,有色金属深加工、废旧家电回收利用为核心,提高产品附加值,规划建设专业化的产业循环园区。积极发展商贸流通、房地产等服务业。以六祖文化、玉器文化为依托,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玉器珠宝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沙糖桔等果品专业市场和生猪养殖等特色农业。
3、保护重点
重点保护贞山森林公园,保护绥江水质,保护山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禁止新上陶瓷、水泥等项目,严格限制并逐步淘汰电镀、漂染等重污染项目,加大工业污染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破坏环境的开发活动。
(四)高要市 1、功能定位
高要市土地面积2185.62平方公里,2012年末常住人口76.55万,分别占全市的14.68%和19.22%。高要市南岸街道、金渡镇
— 40 —
为优化开发区域;金利镇、白土镇、大湾镇、新桥镇、禄步镇、莲塘镇、回龙镇、蛟塘镇、白诸镇、蚬岗镇、河台镇为重点开发区域;活道镇、小湘镇、乐城镇、水南镇为生态发展区域。高要市既是重点开发的新型城市载体和新型工业经济区,也是同步进行生态保护发展的重要区域,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成为肇庆中心城市副中心和宜商宜居现代化中等城市。
2、发展重点
积极配合肇庆中心城区“东扩南连”,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以南岸街道、金渡镇、莲塘镇为新型城市载体,推动与端州城区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由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省市共建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基地为载体,加快高要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积极依托省级五金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抓好金利五金园际商城建设,完善五金产业链,推动五金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金鼎黄金”品牌优势,开发建设黄金谷项目,做大做强黄金产业。以50平方公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为载体,推进北大未名健康产业前沿技术应用园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加快培育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LED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
— 41 —
金融服务、商务发展、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优质稻米、水产养殖、花卉苗木、绿色蔬菜等现代效益农业。
3、保护重点
加强西江沿线水体保护,重点做好羚羊峡森林公园、西江烂柯山自然保护区、金钟山森林公园、紫云谷端砚石和砚坑资源的保护工作。严禁新上陶瓷、水泥、漂染、电镀等项目,对现有上述产业实行限制、调整和优化。加大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控制破坏环境的开发活动。
(五)广宁县 1、功能定位
广宁县土地面积2455.46平方公里,2012年末常住人口43.06万,分别占全市的16.49%和10.81%。广宁县南街镇为优化开发区域;江屯镇、宾亨镇、古水镇、排沙镇、横山镇、五和镇、洲仔镇为重点开发区域;赤坑镇、木格镇、北市镇、坑口镇、螺岗镇、石咀镇、潭布镇为生态发展区域。广宁县既是生态保护重点区域,肇庆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又是绥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成为资源型产业集聚区、珠三角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基地、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成为绥江城镇发展轴的重要节点城市。
2、发展重点
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开发建设。高标准谋划建设佛山三水(广宁)产业转移工业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林浆纸一体化、再生资源、新型铝材、环保建材、精细化工、竹木加工
— 42 —
等支柱产业。以造纸生产和用水为纽带,连接造纸行业与加工业,规划建设林浆纸一体化循环产业基地,以循环经济模式建设完善华南塑料资源再生工业基地。建设优质沙糖桔出口基地、竹子生产基地、现代林业基地、食用油茶基地、有机蔬菜基地、优质生猪养殖基地和竹园鸡养殖基地等特色农业基地。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业和广绿玉、竹制品加工销售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纸制品、竹制品专业市场。
3、保护重点
重点保护绥江的水质资源及旅游资源,保护螺壳山森林资源和竹海国家森林公园、龙湾国际旅游城,避免粗放式的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加大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禁止新上重污染项目,推进节能减排,严格保护耕地、基本农田和森林。
(六)德庆县 1、功能定位
德庆县土地面积2002.8平方公里,2012年末常住人口34.68万,分别占全市的13.45%和8.71%。德庆县德城街道、新圩镇为优化开发区域;悦城镇、回龙镇、官圩镇、九市镇、马圩镇、播植镇、莫村镇为重点开发区域;凤村镇、永丰镇、武垄镇、高良镇为生态发展区域。德庆县既是生态保护重点区域,担负着西江水质保护的重任,也是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成为资源型产业集聚区、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岭南文化旅游基地,建设成为全省山区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县和岭南宜居宜游宜创业现代
— 43 —
文化名城。
2、发展重点
高标准建设顺德龙江(德庆)产业转移工业园,积极发展新型建材、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现代效益农业建设。进一步拓展县城区发展空间,西、北向新圩,东向河口方向拓展,重点建设西江北岸工业经济与城市建设发展区、旧321国道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区、德城—官圩走廊休闲旅游发展区,发展文化产业园。重点建设“两园”,以悦城镇为中心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加快悦城龙母文化旅游创意园建设;以官圩镇为中心建设官圩生态旅游产业园,以龙母祖庙、盘龙峡两大景区为龙头带动“两园”发展。加快县城和中心镇的开发建设,引导农村人口向“两城”(德城、悦城)聚居就业创业,不断优化空间结构、城镇结构、人口布局、基础设施布局。
3、保护重点
重点保护西江水资源,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禁止西江沿岸新上漂染、电镀、制革等重污染项目,加大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推进节能减排。严格保护耕地、基本农田和森林。
(七)封开县 1、功能定位
封开县土地面积2723.93平方公里,2012年末常住人口40.43万,分别占全市的18.29%和10.15%。封开县江口镇为优化开发
— 44 —
区域;南丰镇、长岗镇、江川镇、金装镇、长安镇、罗董镇、平凤镇、莲都镇、渔涝镇、杏花镇为重点开发区域;白垢镇、大洲镇、都平镇、大玉口镇、河儿口镇为生态发展区域。封开县既担负着西江水质保护的重任,也是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县城环境容量优势和资源优势,提升南部、开发北部、优化中部,打造成为资源型产业集聚区、连通大西南的重要物流基地、珠三角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基地,建设成为连接肇梧地区的门户城市。
2、发展重点
加快县城和中心镇的开发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新型建材、精细化工、新材料、矿产资源深加工、林产化工、新能源、跨省物流、生态农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以水泥产品加工为纽带,连接水泥行业和加工业,规划建设封开循环经济产业园,以铜钼矿开发为重点,加快建设矿产资源加工区。加强与梧州市合作,探索粤桂共建新模式,着力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打造成为横跨粤桂两省和东西部两大区域的合作典范、先行先试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低碳绿色发展示范新区。南部打造建材产业和物流基地,中部打造生态旅游和杏花鸡、板栗等特色农业基地,北部打造能源和矿产资源深加工基地。传承和发扬广信文化,做强做优特色旅游文化产业。
3、保护重点
加强西江、贺江的水质资源及旅游资源,重点保护状元湖森
— 45 —
正在阅读:
肇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 图文10-03
房屋建筑学模拟试题05-16
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12-12
2019年幼儿园元旦晚会主持稿3篇02-22
敬一份孝心七年级作文400字04-07
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05-08
英国雕塑家 亨利摩尔05-23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11-28
2011年高考试题(山东卷)06-1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肇庆市
- 功能区
- 主体
- 规划
- 图文
-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练习:第四部分“高考11个选择题”提速练(二) Word版含解析
- 可研最新试题库及答案
- 电路图识别详解 - 简化电路图
- 陶瓷公司信息系统实验报告书2015年4月 - 图文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考研西方经济学大纲(资料源于校内)
- 传染病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50题)
- 医疗器械注册细则43号
- 文献综述 张洁
- 齐齐哈尔大学过程装备制造与检测试题
- 九年级中考政治复习纲要
- 大学公共体育课教案(篮球、排球、武术、田径)
- 兜率天众上师瑜伽
- 西安特色小吃集锦 - 图文
- 外国文学基础任务3附答案
-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 验收监测报告 - 图文
- 团史知识试题及答案
- 护理专业毕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人才选拔测评案例
- 公共行政的精神 读书笔记
- 安全管理工程(专升本)阶段性作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