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青少年自助服务团队培养策划书

更新时间:2023-04-20 05:4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

项目名称“天使行动”:社区青少年

自助服务团队培养策划

项目负责人

项目督导

田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12年8月12日

一、项目策划论证

(一)项目背景及意义:

1.背景:

温江区万春青少年空间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社区青少年儿童服务项目的专业化探索。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服务的形式,引入专业的社工机构——成都市田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社区内6到24岁的农村青少年及其家长提供游戏娱乐、兴趣培养、社会实践、成长辅导、家庭交流等活动项目。至今为止,已经开展众多服务项目,有着丰富的青少年儿童服务经验及大量的可链接资源,是一个真正属于青少年,回应青少年需要,让青少年发挥潜能,不断探索的专业性公益服务平台,得到了周边地区获益居民的认可。所以,组织青少年探索自我服务,以空间作为支撑相对降低了服务的难度,培育青少年自助服务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这也是空间探索青少年服务的一种方向,为服务开辟了新的领域,既契合了机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设计理念,也体现了社会工作专业“助人自助”的服务宗旨。此外,据工作人员介绍,一些组员在年龄较小时会常常到空间参加活动,普遍到中学以后就很少再来,感觉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孩子,送出去的孩子对于空间少了一份归属感。所以通过培养孩子们形成团队,把空间的服务更多地扩展向社区,增加服务对象对于空间的归属感,不管走到哪,随时感觉自己仍是空间的一员,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

2.意义:

(1)通过小组的培训,使社区青少年最终形成一支在专业化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团队,由组员自己参与团队的组织管理与活动运行。让组员通过体会团队的成长过程,对于团队形成根深蒂固的归属感。各年龄段的成员可以互助接力贡献于自己专属的团队,实现团队的长远发展。

(2)团队形成后,主体是社区青少年,实现了由服务对象到主人翁角色的转化,更能调动青少年的参与积极性,对于活动的选择与接受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3)借助自助服务平台的呈现,体现了机构专业服务由“输血”到“造血”的领域扩展,在社区服务与青少年服务两个领域更是实现了进一步的结合。

(4)对于社区服务网络的建构而言,除了外部力量的介入,这也是培养内生力量的切入点。

(5)在团队中,组员可以享受到学校教育之外的一种自由,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在各类活动的筹备中锻炼自己,培养独立性与创新性能力。丰富课余生活,感受田园风采的魅力,形成真善美的人生信条。

(二)服务地点与服务对象介绍及需求分析:

1.服务地点:温江区万春青少年空间(田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选择该服务地点的优势:

(1)该机构已经开展过大量服务,取得了社区居民及青少年的信赖,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2)该机构是专业的社工服务机构,对于团队成立及后续的各种事工活动的展开具有专业支撑的意义。

(3)该地点毗邻几个性质类似的社区,都是由失地农民群体重组的新型社区,人口众多,流动儿童群体的数量也不可小觑,潜在服务对象规模巨大。

3.服务对象:以万春青少年空间所在地为中心辐射开来的社区青少年(包含大同上郡、花乡民居、春江花园小区等),主要指9至15岁人群。

4.需求分析:

(1)该社区及周边辐射范围内的社区均属于失地农民组成的新型社区。孩子们既少了对于传统农村田园生活的乐趣,也不及城市文明生活的欢乐畅快,需要形成朋辈群体的支持网络。

(2)据调查,该社区众多孩子均是外来的流动儿童群体,缺乏对于社区的归属感,需要力量推动他们建立社区主人翁地位,增强社区归属感,获得应有的快乐。(3)万春青少年空间坐落于春江路社区,以青少年和社区为两大服务领域为主体开展了大量的服务。更多时候是在空间内开展服务,服务对象对于接受服务的选

择面较窄,服务的针对性会受到局限。

(4)对于社工而言,很多时候都在考虑怎样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很可能就会走入“江郎才尽”的尴尬地步,也容易出现“岗位倦怠”。这就要求增加服务对象与社工的双向沟通与互动,更多地要求服务对象的参与。

(5)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更多的孩童群体缺乏学习之外的乐趣,生活显得单调乏味。通过团队形式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自由地发挥想象,丰富课余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三)项目目标及预期成果:

1.项目目标:

(1)总体目标:

关注和关爱社区青少年,通过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引导他们行动起来,形成一支专门的自助服务团队。协助团队开展成立初期的一些事工活动,直至团队能够自如运行。真正成为一支稳定的社区内生自助服务力量,对内、对外开展各类活动。

(2)分目标:

第一,引出社区青少年自助服务的团队意识,提出成立自助服务团队的观点,展开团队培训前期的招募工作。

第二,通过对于“圆梦天使”自助成长小组的开展,最终形成一支新兴的社区青少年自助服务团队。

第三,在团队形成后一段时间内,社工要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一些简单的、入门性质的事工活动。

第四,由团队成员自己尝试着策划一些事工活动,社工逐步退出团队,转向协助角色。

2.预期成果:(从三个主体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1)服务对象:

第一、通过团队的培训能够迅速按照计划形成一支自助服务队伍,组员之间

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增进友谊,彼此交流更加顺畅;在社工带领下着手涉足一些事工活动;继而服务对象能够以主体的身份自主完成活动的设计与施展。

第二、团队运行进入正轨以后,自助服务团队能够积极拓展活动领域,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户内、外活动,解决困难,得到发展,追寻快乐。

(2)社区:由青少年形成自助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区内的自助服务计划与服务网络结构,充分调动各方人员的积极性,挖掘力量支持新兴社区内生力量的成长。

(3)对于社工机构而言,要看到服务领域的尝试性探索具有可深入性。(四)项目的理论依据及工作方法:

1.理论依据:

(1)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是立足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走出挫折和不幸的逆境,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梦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它首先是由美国教授塞勒伯(Dennis Saleebey)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中提出。优势视角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社会工作者应该发现和挖掘案主身上的优势和潜力,培育、鼓励、协助、支持和激发案主内在的潜能,协助案主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获得发展。所以,优势视角的实践要求我们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案主及其所处的环境和现状,不再是鼓励或专注地集中于案主的问题,而是把眼光投向可能性。它强调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财富、资源、智慧、知识等);创伤和虐待、疾病和抗争在给人带来伤害的同时也可能蕴藏着挑战和机遇;与案主合作,我们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案主;所有环境都充满着资源;注重关怀、照顾和脉络。

介于此,社工在开展青少年儿童社会工作时,不仅要看到问题本身,还要看到问题所潜藏的资源和优势,协助服务对象发掘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或优势,利用这些资源和优势帮助服务对象成长与发展,达到“助人自助”的服务目的。

(2)增权理论

“增权”一词从empowerment翻译过来,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人们习惯于把它解释为“授权”、“能够”和“许可”。1976年,所罗门出版了《黑人增权:受压迫社区中的社会工作》一书,标志着增权取向实践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诞生。此后,不论是传统还是创新的社会工作取向都很快地接纳与融入了增权的观点,成为社会工作实践中重要的参考知识体系,延续至今。

虽然增权在我国的发展并没有系统化、本土化,但是有关学者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对于增权概念得出了一个综合的定义:个人对自己的能力保持肯定的态度,自觉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并且在需要时影响周遭的环境。依据生态观点,又可以自三个层次呈现权能感:在个人层面,个人有自尊、自我效能和掌控感,能够拟定目标,肯定自己的能力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在人际层面,个人具备与他人沟通的知识或技巧,与他人互动时能够自我肯定,能够与他人形成伙伴关系,自觉对他人有影响力,或是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同时也能考虑别人的需求或自己的责任;在社会政治层面,认识自己应有的权利,肯定团结的重要性与集体行动可以改变周遭的环境,也愿意为维持公义采取行动。

总体上讲,增权可以看作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一个目标或心理状态、一个发展过程、一种介入方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增权并不是赋予案主权力,而是挖掘或激发案主的潜能。增权的真正内涵是协助弱势群体或个人排除各种主观的和客观的障碍来感受本身的力量,通过其自身正面经验来激发内在的动力,并且尽可能的在集体参与中改变或掌握自己的生活。

(3)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作为系统理论的分支,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把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看做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将人放在环境系统中加以考察,强调“人在情境中”,以一个多层次和多系统的全人的角度和概念,来探讨个人的社会功能。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重视生态环境对于理解和分析人类行为的重要性,并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美国心理学家

Bronfenbrenner于1979年正式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2003年,美国的查尔斯·扎斯特罗进一步阐述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多层系统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他将人的社会生态系统分为三种类型,从内到外分别是: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微观系统主要是指处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的看似单个的个人,却又囊括了一种生物的、社会的、心理的社会系统类型。在这个系统中,个体要亲身接触和参与其中并产生体验。中观系统是指个体所处的两个或者多个微观系统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对个体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小规模群体,包括家庭、职业群体或其他社会群体。宏观系统是指个体所处的比小规模群体更大一些的文化与社会体系,如意识形态、信仰系统、风俗和法律。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假设个人有与生俱来的能力与环境互动,且与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系统,在该系统中人与环境相互影响,形成一种互惠关系;坚信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意义对于发展是重要的,个人的生活经验可以产生积极地改变,在个人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会经由相互的影响而达到最佳调和度。人与环境之间的配搭有相对性的和谐与不和谐,而没有所谓不适当的人或不适当的环境。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在生活空间的整体之中进行理解。由此,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主张通过改善人们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来协助案主解决问题。

2.工作方法:

(1)个案工作——在小组招募宣传期,对部分成员进行个案访谈,了解情况;在团队培训的小组过程中,对特别的个案进行心理调适,协助排除困惑,增进对于小组的归属感,融入团队;给自助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建立一份详细的个人档案。(2)小组工作——自助成长小组和事工小组

通过开展自助小组,协助组员成立自助服务团队;引领他们开展一些事工活动以学会自助运行团队的技巧;进而结合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开展各种自助性质的服务。

(3)社区工作——增进青少年组员对于社区的了解,加入社区文化营造活动,增强社区归属感;通过开展一些社区活动,如宣传社区生态意识、社区地图制作、

社区合唱团、社区亲子活动、社区青少年运动会等,为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做贡献。

(五)项目内容与服务实施:

1.个案服务:(略)

2.小组工作

(1)“圆梦天使”自助成长小组(见附录一)

(2)“天使行动”事工小组(见附录二)

3.社区活动:(以下活动均为社工暂时拟定的备用方案,实际操作所用计划须待自助服务团队成形以后由队员集思广益共同策划)

(1)举办一次田园绿道秋游活动;

(2)开展社区青少年秋季运动会;

(3)开展社区青少年手工制作大赛;

(4)社区亲子活动;

(5)社区拉歌赛;

(6)重阳登高行;

(7)社区微公益倡导宣传活动。

(六)项目进程及时间安排:

8.14—8.16,进行小组宣传、招募;

8.17—8.30,对于组员进行团队培训,开展“圆梦天使”自助成长小组计划;

8.23—8.28,执行事工活动计划,由社工进行引导;

9.1—9.30,每周举办一次具体的事工活动,可以涉及各类积极向上的活动主

题,由团队成员主办,社工协助。

10.1—10.10,评估和检验项目取得的成效。

10月——12月,社工后续跟踪团队的变化情况,适时进行介入干预。(七)团队介绍:

1.成员基本情况:

本团队是以成都市田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后盾。在庞大的社会工作权威专家顾问团及理事会成员的指导下,由专职社工和社工专业实习生若干组合而成,成员们各有所长。且机构一直以来以青少年服务和社区服务为两大特色服务品牌,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因此,本团队在小组招募、团队培训、资源协调、项目方案策划、组织和评估、社区联络等方面均能较好地达成目标。

2.团队愿景:建立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公正分享资源的社会。

3.团队理念:改变人就能改变世界。

(八)项目评估及成果展示:

1.项目评估(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服务对象的直接体会和收获情况可以作为评估方式之一,主要表现为笔头反馈信息和口头反馈记录,即服务对象的满意与否就是项目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依据;

(2)机构与督导对于项目的认可程度,对具体服务事务的组织、操作、实施和对于综合效果的评定也是项目评估的一个重要方式;

(3)社工的反思与总结;

(4)对所有活动记录资料的整理与情况对比;

(5)社区居民对于项目的实施知名度、认可度、满意度、支持度;

(6)对于项目所收到的直接成果及项目的可持续性分析也是评估策略的一种。2.成果展示:

(1)团队形成初期,在小组招募、培训过程中会有个案访谈、活动记录、总结,可通过对服务对象的前后对比,得出服务对象的成长结果展示。

(2)自助服务团队经过培训形成之后,参与事工活动,用活动材料及实践效果进行展示。具体包括每期活动资料、活动创意策划、活动照片、活动总结、项目推广经验的宣传展示。

(3)社工可以根据对实务活动的观察,结合服务对象的特点,进行相关的理论研

究,形成学术论文科研成果。

(九)项目创新性及可行性分析(包括项目完成的条件和资源保障):1.创新性:

(1)改变服务提供主体的角色,使服务对象由纯粹的服务接受者转化为服务的设计者和受益者,完全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自己的生活设计中,更大程度上调动了参与积极性;社工则以服务的协助者身份作为主要角色。这是一个尝试性的创新点。

(2)以往的服务是以专职社工提供的专业服务与义工提供的兴趣活动为主,每项服务主题是单一的,较为固定。而本次服务项目则是以专业性的团队培训为首要任务,进一步的服务内容与领域则没有固定性和详细的计划性,全凭服务对象自己探索与创造性设计,给了服务对象最大的弹性空间。对于服务对象而言,具有新鲜感。

(3)从社工服务模式的本土化角度看,这也是对于实务研究的一种探索性尝试。

2.可行性:

(1)田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专业性支持、专业的督导、专职的社工、庞大的资源连接网络。

(2)潜在服务对象在万春青少年空间参加过各类活动,具有成立团队及运行团队的可塑性。

(3)万春青少年空间在之前的服务中已经得到了当地社区居民的信任,以该机构作为支撑,调动青少年参与活动能够得到社区居民的支持。

(4)春江路社区的支持;

(十)项目风险(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

1.风险来源:

(1)对于服务对象的需求分析不够,导致在项目的策划上过于理想化,最后完全无法实际运作。

(2)对于项目的论证不够深入,方向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具体,在招募组员的过

程中出现障碍。

(3)团队成立更倾向于培训形式,趣味性会相对缺乏,与组员的年龄段存在不协调,组员的参与持久性会受到考验。

(4)在社区自助团队能够顺利形成的情况下,会展开一系列主题的事工活动,以户外活动为主。因此,天气因素也是影响项目顺利实施的一个客观因素。

(5)考虑到组员的年龄构成及群体特点,即使社区自助服务团队能够顺利生成。其后续存在的可持续性仍有待考验。

2.应对措施:

(1)对于服务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访谈与交流,尽可能追求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力求在组员的筛选上把好第一关。

(2)尽可能的找到组员心理上所期待的东西作为切入点,以寻求项目的顺利开始与组员的需求达到最佳平衡状态。

(3)考虑到组员的特点,尽可能在活动设计中将趣味性与功能性、活动的形式与意义折中处理。多准备一些备用的趣味游戏,在组员出现倦怠情绪时用以活跃气氛。

(4)对于团队成立后活动的安排力求全方位考虑,跟踪天气预报,准备多项选择的活动预案。尽量减少组员对于团队活动的随意性态度。

(5)如果自助服务团队能够顺利迈过第一步,那么社工与机构应倾注更多精力协助团队开展活动,将其带入正轨,在活动设计上一定要精益求精,力求有实际意义的活动,新颖且富于体验式快乐,能够带来更多弥补枯燥学习生活的实践乐趣。使组员体会到团队活动带来的成就感与幸福感,进而增强成员对于团队的归属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进去。

二、经费预算

附录一

“圆梦天使”自助成长小组计划书

一、小组名称:“圆梦天使”自助成长小组(暂定,准备与组员共同商议)

二、小组相关材料

(一)小组性质:自助成长小组

(二)小组规模:8—10人

(三)小组时间:2012年8月14日~8月30日

(四)小组地点:万春青少年空间心理咨询室

三、小组宣传及招募

(一)宣传:

1.在万春青少年空间张贴宣传海报、公示栏公示宣传;

2.社工对于来空间活动的青少年进行口头宣传。

(二)招募:

1.在万春青少年空间设立招募点进行公开招募组员。

2.通过个案访谈进行招募。(通过电话或者当面与符合条件的组员进行

交谈,询问其对于加入小组的意见)

3.由专业督导或者其他相关成员推荐。

4.采取一次集体活动进行观察、筛选。

(1)活动主题:我信、我能、我要

(2)活动时间:8月16日上午10:30——11:30

(3)活动地点:万春青少年空间心理咨询室

(4)预计参与人数:15人左右

(5)活动目标:与活动参与者一起来寻找成立团队的原因,分析万春青少年空间带给大家的快乐及潜在的发展空间,挖掘参与者的优势,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心中对于快乐的定义及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快乐的,倾听最纯真的声音,让活动参与者的心中愿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5.若人数过多,则凭借个人信息进行筛选。(包含:积分要达到30分;年纪要满足10岁;在团队培训中缺席不得超过3次等。)

四、小组目的

通过趣味性的热身活动及团队游戏使组员感到快乐;同时,从快乐中要领悟到团队所具备的精神品质,提升组员自信,培养个人能力,选出领导,制定团队协议,共同探讨以便形成自助服务团队专属的称谓,给每人发放身份认同标志,增强团队凝聚力和组员对于团队的归属感。以便为事工活动做好铺垫。以此目的为导向,环环相扣,依次递进,共分为七节,如下所示:

五、具体活动内容

主题一“相见欢”

活动目标:大家对小组有基本了解,明确小组目的,制定小组协议,明确组员需求及角色定位,形成一个好的开端。

活动时间:55分钟

主题二“我很优秀”

活动目标:通过对组员优点的挖掘及肯定,提高组员的自信心。寻找自信的支点,开发自身的潜能。

活动时间:60分钟

主题三“我们是战友”

第一节活动

活动目标:认识沟通的重要性

活动时间:50分钟

第二节活动

活动目标:领会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时间:45分钟

第三节活动活动目标:体会信任的重要性

第四节活动活动目标:体会理解(同理心)的重要性

主题四“挖掘领袖”

活动目的:发掘每个组员身上的领导潜质。让组员了解领导者的基本素质,以培养组内领袖,使团队实现自我管理,培养个人的团队意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9j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