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古镇保护性开发的传承与创新 - 以古镇慈城为例
更新时间:2024-02-01 07: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古镇保护性开发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摘要:历史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有着一定的矛盾。本文以宁波慈城为例,同时通过对周
庄和同里的对比研究,分析了古镇旅游开发状况和存在问题,并就正确处理慈城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宁波 慈城 古镇保护 开发
1.宁波慈城概况介绍 1.1区位环境简介
慈城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部,是宁波市15个中心城镇之一,镇域而积约102.6Km,距离宁波市中心约15km,距杭甬高速公路入口处10km,距栎社机场20km,距北仑港30km,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十分便捷,这为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区位条件。
1.2慈城物质文化遗产
1.2.1慈城古城布局
慈城古城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风水文化及城市规划思想慈城古县城三面环山,南面邻水,县倚北面南而坐,地形北高南低,南北向中轴(解放路)高 ,逐渐坡向两侧,是典型的“龟城”。县城选址于此群山环抱的平畴之上,符合“负阴抱阳,背山而水的城址选择原则”,体现了传统风水学说与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同时又具备了中国传统县方向为四条道路轴线,位于南北向的解放路处于中心轴的位置,其余道路均为半路半水,十字形道路网络与十字形水路重叠,形成“三纵四横”双棋盘的格局;原县城城墙(现已毁)共有七个城门,二个水门。这严谨的整体布局在江南依山傍水以自然形态见长的城镇体系中极为罕见,从中可以体会到唐代城市的布局手法。
1.2.2慈城古城内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构筑物
慈城古城内一些传统街巷,如民权路、民主路、民生路、尚志路、太阳殿路等,以明清时期古建筑为主的传统民居群落约有60万平米,历史风貌保存得相当完整。共有国家、省、市、区四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其中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处(由6个点组成);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处(由13个点组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此外,还有不少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却较有价值的文物点及古迹,遍布古城及其周边区域。
1.3慈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慈城是座文化之城,历来崇师尚学,以文兴城,素有“鼎甲相望、进上辈出、举人比肩、秀才盈城”之誉。自唐宋以来,出过5名状元、519名进上。历史文化名人有三国吴相阚泽、宋代大儒杨简;近代名人如大学士冯君木、书法家梅调鼎、钱罕;现代名人如物理先驱何育杰、京剧大师周信芳、文化名人冯骥才,以及中国遗传学之父谈家桢、中国土壤学之父李庆逵等,都出自慈城。
2.宁波慈城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
第 1 页 共 6 页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2.1慈城古城镇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模式
作为我国江南地区惟一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县城,慈城镇已投入10多亿元用于保护和开发。在老城,冯(俞)宅、酒税务、符卿第、宝善堂等明清古建筑群得到了维修,总面积为10多万平方米,形成了“一街一河双棋盘”的古城风貌;在新城,现已完成拆迁面积13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一廊、两轴、两湖”为主体框架的城市布局。此外,慈城镇与中心城区的道路框架已搭建完成,将成为中心城区新的生态商住型社区。 慈城古镇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列表 人文旅游资源 孔庙 冯宅 俞宅 符卿第 应家池 贞节坊 酒税务 布政房 甲第世家 福字门头 陈氏贞节坊 程氏庆余堂 护龙寺 王桥 慈湖 县衙 向宅 应宅 大耐堂 桂花厅 恩荣坊 冬官坊 世恩坊 姚镆故居 莫附马宅 刘家祠堂 胡宅旧址 娑罗庵 郭塘桥 浮碧山 校士馆 清道观 宝善堂 朱贵祠 护城河 三忠墓 古城墙 彭山塔 方状元宅 师古亭 周仰山宅 水上坟 周信芳故居 云湖窑 应修人故居 城山渡 冯岳彩绘台门 慈湖书院 方家砖雕台门 慈湖文化遗址 太平天国公馆 朱洪山烈士墓 太平天国兵营旧址 太平军击毙华尔处 妙音精舍 普济寺旧址 八字桥遗址 郭塘遗址 阚峰山 大宝山 自然旅游资源 根据建筑风貌、建筑质量和建筑层数等多种因素,分别采用不同的保护模式,这是慈城
古城保护的一个特点。
(1)保护。保护即保持历史原状,反映历史本来面目。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沿街传统建筑中质量和建筑风貌较好的建筑物、建筑群,采取保存的方式,对个别构件加以更新和修缮,修古如古,保证其内外部风貌具有原真性。
(2)改善。原有建筑结构不动,局部修缮改造,主要是指对明清和民国建筑较集,},的区域,这些建筑有一定保存价值、格局基本完整、传统风貌较好,但建筑质量较差,难以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应修缮改造内部空间,根据新的功能要求改善使用条件,整治立面,基本保持传统形态,增加或更新水电、卫生及其他必要的生活设施。改善采用成片保护的方式,在保护建筑的格局和风貌的同时,重点对建筑内部加以调整改造,配备成为厨卫设施,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3)保留。对现状建筑质量较好,建筑风貌与历史文化保护区整体环境较为协调,对历史环境完整性破坏不大的非传统建筑子以保留。比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的区段,建筑质量较好,目_与周边环境冲突不大,采取保留的办法,维持现状,但对粉刷和外立面装修提出统一要求。保留只是作为一个过渡形式,远期则采取拆除、改造和逐步淘汰的方法。
第 2 页 共 6 页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4)更新。所谓更新,一是指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无保留价值的危旧建筑和对传统风貌破坏较大的建筑子以拆除并重建;二是指对不属于保护范围并难以改善的传统民居在保持传统格局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整修方法。对传统风貌影响较大的建筑,采取原地拆除的措施,新建筑按照风貌保护的要求进行设计,严格控制建筑层数及尺寸度。对违章建筑拆除,拆除后不再新建,以保持开放空间。
(5)整饬。整饬是指现状质量尚好、但风貌与历史文化保护区整体风貌不协调,因历史原因难以立即拆除的非传统建筑;对建筑外观进行整治改造,降低对历史环境的破坏程度;对少数位于重点区域的新建筑,近期难以拆除的那些风貌较差、高度过高的新建住宅,采取外立面整饬、层数削减的方法,使其与传统风貌相协调。
2.2.慈城现阶段旅游开发面对的问题:
古城的保护和振兴涉及人文、社会、经济等各个方而,对原住居民的风俗习惯、生活观念等都会产生较大影向;反过来又对古建和文物保单位的利用、保护,新项目的建设、运营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保留古城生活与居民搬迁的矛盾
将原住居民全部搬迁再对古城进行保护的方法经世界各地的经验证明是不成功的,这将使原本有活力的古城变成个没有生机的死城。原住居民的流失意味着种古城活力和传统文化的泯灭,而保留古镇的原住居民,又对诸如重点文保单位的保护、基础设施的改造、产业导入、施工等造成诸多障碍。这实际上是个涉及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项学科的综合性问题,所以,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将是保护开发工作亟待解决的大课题。 (二)传统居住空间与现代功能所需空间的矛盾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现存有价值的古建,绝大部分是过去拥有一定社会地位者的私宅,其功能原本是用作居住的。经拆迁并修缮后,在其功能配置方而,目前各地比较普遍的方式是用作展示性功能。对少量古建这样做是可以的,但对大量古建而言,其展示内容是否允实、有趣,能否吸引游客反复参观,能否在经济上做到不亏本等等问题是无法回避和难以解决的。所以,将城内的古建全部用作展示是不可行的和难以持久的。而且因场地、交通等因索的限制,不是所有的房屋都适合用作“博物馆”的。其二,对古建进行现代功能填充时,原有的传统住宅空间很难满足新功能对建筑及空间的要求,往往使人觉得一些传统建筑很难利用。其三,由于空间利用问题涉及到改变局部建筑结构或构造的问题。若保留其原有结构则妨碍新功能的填充;反之,则有破坏古建之嫌。所以,如何解决传统居住空间和现代功能所需空间的矛盾,将是我们乃至其它古城保护开发者面临的大难题。 (三)限制性政策与合理利用古建筑的矛盾 现行的许多保护政策、法规与古建的保护开发工作,尤其是古建利用方而存在一定的矛盾。例如根据《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中的第十二条规定:禁止利用古建筑当旅店、食堂、招待所或职工宿舍。但随着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对原本作为住宅的古建筑能否用做餐饮、居住功能提出了一个严峻且无法回避的问题,这无疑对古镇的经济发展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如何在不违反相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合理发挥其使用功能,是保护开发者面临的大挑战。 此外,由于目前慈城当地就业机会不多等原因,城区三轮车数量较多,其中包括大量无牌无证三轮车,总计有340辆之多,其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交通和城镇形象。同时,慈城镇区没有一个固定的个体经营场所或小商品市场,大量的个体摊主都在马路上或人行道上从业,并时有发生破墙开店、跨门营业的现象,破坏了古城原有的环境氛围,
第 3 页 共 6 页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危害了城镇品味和档次的提高。
3.同类型古城镇之比较
江苏省重视古村古镇开发比较早。在古村古镇的整体开发过程中,最为著名的是周庄、同里、甪直三个古镇。这三个古镇开发后,立刻在旅游市场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中国古镇文化感兴趣的不仅是外国人,国内旅游者也争相观瞻。从而使当地人开始认识到古村古镇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提高了当地人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增强了对历史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保护意识,增添了开发旅游的积极性,使原本日渐衰落的古村古镇保留了下来,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江南水乡城镇的建筑布局和风格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经济作用的完美结合,古镇良好的文化氛围、富裕安定的生活环境、旖旎的水乡风光,历来就吸引了文人雅士的寓居、游访。
3.1周庄
周庄位于江苏省苏州昆山市,古镇区面积为24hm,总人口约2.2万居民。古镇的历史
2
文化保护区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占地约4hm。古镇内保留有46%的公元15-20世纪初的传统建筑,现有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0个市级文物控制单位。 周庄是江南水乡古镇中旅游发展最早也是发展最快的古镇。自1996年以来,古镇的旅游业就呈迅猛发展的态势。从调查的数据分析可以得知,到目前为止,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000一4000人,周末平均每天7000一8000人:现在每年的观光游客数已经超过了1996年的3倍。2000年的游客总数约为150万,其中外国游客就有22.5万。在国庆节期间,每天的游客量达到了3万人次,旅游业的年收入约有4.2亿元。
2
3.2同里
同里古镇位于吴江市东北部,地处太湖之滨,已有一千多年历史。2000年,镇内的退思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根据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小心编制的名镇保护规划,同里对文物古迹和镇区建筑进行保护,如在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严格控制和重新定义的措施进行招治,并注重在建设,与古镇的建筑风格色彩相协调。今天,同里挖掘、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开拓多元化、大旅游发展之路,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以古镇旅游为核心,建设华东地区最大的湿地风景区。扩展旅游文化保护区,开发金色沙滩区、激情游乐区、体育运动区、森林探险区等旅游项目,既保存了古镇风貌,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3.3 同类古镇发展中的问题
江南古镇在发展和保护的过程当中,逐渐出现一些对古镇发展不利的问题。公共服务设施现代时尚,旅游商品充斥泛滥,旅游季节人满为患,旅游团队走马观花,村落居民“人人皆商”,浓重的商业气息无不侵蚀着古镇的原真性。古镇的旅游业开发正面临着商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公园化、工业化的冲击,形成了后人工景观与古镇原生态景观之间巨大的差异,成为保持古镇风貌的核心矛盾。主要有以下六大问题:
1.古镇的商业化色彩过于浓厚,使遗产真实性面临挑战。近年来,以周庄为代表,在0.47km2的核心区集中了300多家饭店、100多家旅馆、300多家商店、200多条船和600多辆三轮车。仅一条街长lOm的地段,就有35家卖万三蹄膀的店铺。河街两岸布满了熟食店、丝绸店、饭店和古玩店等。旅游者进人古镇区,扑面而来的就是浓浓的商业气息,而古镇的风貌正遭受严重威胁。
第 4 页 共 6 页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2.每年未经保护委员会同意就对房子进行私自拆迁、改建的事件在10多起以上。周庄的门窗、海棠窗、板窗、顺风窗、元宝窗等由于人为破坏,导致很多样式消失了,现存数量减少,其中因为做生意对角门、元宝窗毁坏最多。旅游开发之所以产生种种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因经验不足和思想上存在单纯发展旅游业的倾向,没有注意开发与保护平衡的问题。
3.“古朴不再”已是古镇共同面对的危机。古镇不仅在村落建设、维护修缮、保护利用过程中受到现代化时尚要素的影响,而且正逐渐丧失传统古镇生活景观,形成“外壳尚存,内涵尽失”的空壳化现象。
4.发展模式“克隆”问题严重,经营差异化不明显。古镇景观上存在较强的替代性,而且旅游项目大多雷同。小桥流水的生活环境,泛舟水上的江南小船,普通游客不会从深层次上细究水乡的差别,很多都是只停留一天甚至半天时间观光,如果缺乏具有特色的吸引物,很难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开发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古镇独一无二的特色,旅游开发的层次也仅仅停留在观光和门票收人上。 5.开发过程中“空心化”,缺乏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体验。“空心化”就是把原先生活在古镇的居民迁出,再对古镇、古宅、古街进行修缮,派出管理人员、讲解人员进驻,看起来似乎是保存了古镇,但却丧失了老百姓生活其中为古镇营造的那份传统意蕴。
6.古镇超负荷运营,不可修复性破坏巨大。随着一些古镇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来到古镇。古镇的旅游基础设施很难满足如此大的旅游需求,游客很难体验到古朴、静谧的水乡原貌,而代之以接踵的人群、
4.发展对策探讨
以上论述可以发现,在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中,会有好多个不同的利益体,他们之间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古镇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区,他们渴望自己的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拥护开发;另一方面,古镇是游客的观光区、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区、历史文化资源的载体,他们希望古镇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不要随便开发和改造。如果只讲保护不搞开发,不担搞不活经济,还会使居民利益受损;如果一味开发轻视保护,又会对古镇造成“开发性破坏”。如果慈城在开发过程中,不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其未来的发展无非是两种:一是默默的黯淡于国内各大古镇旅游的热潮中;二是复制其他古镇旅游模式,面临类似的发展问题。
慈城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可以有很多的改进之处。 宣传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慈城旅游业有一个宣传词——“慈城是江南第一古镇”。但由于古镇旅游在全国的逐渐兴起,今天的人们对这个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县城并不十分了解,建议慈城把厚重的历史文化通过文化创意方式变成影视、文学,变成今天人们喜闻乐见的旅游文化产品。
比如影视剧能展现非广告的旅游营销效果,透过画面的视觉展示,并通过故事情节的渲染,把人们直接带到了非想象的背景场景中.这是非常具有传播力的东西。慈城古镇有其独特的江南古镇魅力,其旅游营销并不缺少文化资源,相比之下,缺的是展示文化的路径,因此可考虑利用城内保护交完好的历史资源,在此拍摄影视剧的片段来达到扩大宣传的目的,促进其旅游营销。
借势营销,拓展旅游传播渠道是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又一大亮点。其中,借事件之势就是借助某一具有较强新闻传播力、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事件而进行旅游策划。“慈文化”无疑是一个值得借势的机遇,2008年,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江北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称号。而江北也是全国首个获得“慈孝文化之乡”称号的城区(市)。江北慈孝文化已不仅仅是一份遗产,它还与现代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已从个人的母慈子孝扩散到了
第 5 页 共 6 页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整个社会的慈善行为,为慈城古镇进一步展开旅游营销做了较好的铺垫。这些营销策划都是通过了对于旅游产品之外的要素进行敏感捕获,并巧妙地纳人到旅游产品营销的总体计划当中.获得借力营销推广的效果。
古镇的最大的弱势可以说是城内基础设施的简陋,从而带来居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的脏、乱、差。因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加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改善居民环境应成为城市建设、历史保护的重要任务。对主要街道两侧的建筑设计,其材料、色彩、形式、尺度都要严格控制。对户外广告、门面、招牌也要早做规划,制定相应的规范或景观条例,要采用传统的形式和和谐的色调,预防旅游发展和商店建设带来的冲击以及环境的视觉污染现象发生。 此外,古镇应禁止在保护区内开设新的商店、逐步地把那些向游客出售小装饰品的商店迁移到保护区的外面;通过发展观光旅游,恢复传统“老字号”,演示传统手工艺;还应重新挖掘构成水乡古镇整体空间环境的建筑群及人文环境的项目,开发民间游乐项目,展示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
发展旅游是弘扬遗产地价值并为保护遗产地提供经济支撑的重要途径,而利用遗产地则是发展旅游的一个重要资源渠道,两者不应该对立,而应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江南古镇较多,慈城可以和其他临近古镇成立古镇旅游区联盟,对几个古镇的旅游线路、交通和旅游产品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方便游客在古镇之间的选择游览和游线组织,避免游客在某一古镇的过度聚集。
遗产地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如果只追求效益而将保护置之不理,一旦遗产地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就会直接威胁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只有从长远利益出发,把对遗产地的有效保护放在第一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旅游业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同时,对遗产地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旅游容量,寻找历史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平衡,仍是现今的当务之急。
5.结语
“文化好比条长河,有源有流,源远则流长。”上述诸项矛后最终归结为古城保护和发展的矛后,而这矛盾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小同历史时期都有过激烈的争论,离开了发展的保护是不能有成效的,也是难以持久化和规模化的,即所谓有“源”无“流”;同样,离开了保护的发展也将使城市失去其原本特色和文化品味。如果不考虑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而一味地强调发展,慈城最终将失去其作为“江南第一古县城”的地位。 在如何处理好发展和保护整个古城的关系这重大问题上,只有通过不断的调研、研究和探索,在实践中去解决,为慈城古城这珍贵的千年遗存留下经得起考验的笔。
参考文献:
[1].严冉天 段闻生 周华 宁波慈城保护性开发中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 [2].李苏宁 江南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博弈思考
[3].熊侠仙 张松 周俭 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对周庄、同里、甪直旅游状况的调查分析
[4].孔宇 虞明华 古县城保护下的慈城城镇现状及发展对策
[5].王国安 古城镇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功能融合研究——基于浙江慈城的实践 [6].祁今 燕谢军 关于古城保护与建设的几点思考
[7].蔡铭,王益澄 城市旅游营梢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分析——以宁波慈城古镇为例
第 6 页 共 6 页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整个社会的慈善行为,为慈城古镇进一步展开旅游营销做了较好的铺垫。这些营销策划都是通过了对于旅游产品之外的要素进行敏感捕获,并巧妙地纳人到旅游产品营销的总体计划当中.获得借力营销推广的效果。
古镇的最大的弱势可以说是城内基础设施的简陋,从而带来居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的脏、乱、差。因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加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改善居民环境应成为城市建设、历史保护的重要任务。对主要街道两侧的建筑设计,其材料、色彩、形式、尺度都要严格控制。对户外广告、门面、招牌也要早做规划,制定相应的规范或景观条例,要采用传统的形式和和谐的色调,预防旅游发展和商店建设带来的冲击以及环境的视觉污染现象发生。 此外,古镇应禁止在保护区内开设新的商店、逐步地把那些向游客出售小装饰品的商店迁移到保护区的外面;通过发展观光旅游,恢复传统“老字号”,演示传统手工艺;还应重新挖掘构成水乡古镇整体空间环境的建筑群及人文环境的项目,开发民间游乐项目,展示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
发展旅游是弘扬遗产地价值并为保护遗产地提供经济支撑的重要途径,而利用遗产地则是发展旅游的一个重要资源渠道,两者不应该对立,而应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江南古镇较多,慈城可以和其他临近古镇成立古镇旅游区联盟,对几个古镇的旅游线路、交通和旅游产品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方便游客在古镇之间的选择游览和游线组织,避免游客在某一古镇的过度聚集。
遗产地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如果只追求效益而将保护置之不理,一旦遗产地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就会直接威胁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只有从长远利益出发,把对遗产地的有效保护放在第一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旅游业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同时,对遗产地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旅游容量,寻找历史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平衡,仍是现今的当务之急。
5.结语
“文化好比条长河,有源有流,源远则流长。”上述诸项矛后最终归结为古城保护和发展的矛后,而这矛盾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小同历史时期都有过激烈的争论,离开了发展的保护是不能有成效的,也是难以持久化和规模化的,即所谓有“源”无“流”;同样,离开了保护的发展也将使城市失去其原本特色和文化品味。如果不考虑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而一味地强调发展,慈城最终将失去其作为“江南第一古县城”的地位。 在如何处理好发展和保护整个古城的关系这重大问题上,只有通过不断的调研、研究和探索,在实践中去解决,为慈城古城这珍贵的千年遗存留下经得起考验的笔。
参考文献:
[1].严冉天 段闻生 周华 宁波慈城保护性开发中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 [2].李苏宁 江南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博弈思考
[3].熊侠仙 张松 周俭 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对周庄、同里、甪直旅游状况的调查分析
[4].孔宇 虞明华 古县城保护下的慈城城镇现状及发展对策
[5].王国安 古城镇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功能融合研究——基于浙江慈城的实践 [6].祁今 燕谢军 关于古城保护与建设的几点思考
[7].蔡铭,王益澄 城市旅游营梢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分析——以宁波慈城古镇为例
第 6 页 共 6 页
正在阅读:
小议古镇保护性开发的传承与创新 - 以古镇慈城为例02-01
模拟试卷(二)01-01
技术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3.2805-09
2014年上学期第二次补考考试科目座次表(汽车学院)05-26
中国乳猪教槽料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年度报告(目录)08-05
年度基层支部组织生活会班子对照检查材料07-30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10-22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02-07
matlab小波变换01-18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古镇
- 慈城
- 小议
- 保护性
- 传承
- 创新
- 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