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阳货”、“阳虎”非一人考辨

更新时间:2023-09-13 20:48: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语》、《孟子》“阳货”、“阳虎”非一人考辨

摘 要:阳货之名,见于《论语?阳货》,然《左传》作阳虎,《孟子》则阳虎、阳货并见,至于诸子所述、《左传》、《史记》、《汉书》所录,皆作阳虎,与《论语》、《孟子》异焉。自何晏以来历来注家多以“名虎字货”解之,义晦而未明。据考证,货、虎古音相近,盖古人以音定字,往往二字通用,故古籍时而阳货、时而阳虎,今考证,阳虎阳货本一人,而邢?m以“阳虎字货”者,非也。

关键词:《论语》;《孟子》;阳货;阳虎;非一人

中图分类号:H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012-01

《论语?阳货》篇中有名阳货之人,欲“见孔子”而使之仕,(《论语?阳货》),而在《孟子?滕文公章句上》里则作阳虎,《孟子?滕文公章句下》作阳货,《墨子?非儒篇》也作阳货,《左传》中作阳虎(《公羊》《?Y梁》亦然),至于《庄子?秋水》《淮南子?人间》《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及《史记》《汉书》皆作为阳虎。何晏注《论语?阳货第十七》:“阳货欲见孔子。”孔安国注曰:“阳货,阳虎也。季氏家臣而专鲁国之政。”邢?m疏:“阳货,阳虎也。盖名虎字货。”盖诸家所注,以为阳货、阳虎一人也,名虎而字货,其源出自孔安国。《孟子?章句上》:“阳货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而在《孟子?章句下》又云:“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赵岐又注之:“阳货,鲁大夫也。孔子,士也。”可见,赵注《孟子》前后之不同,疑因阳货、阳虎为两人。

崔述在指出由于先秦典籍的记载有所不同,似乎阳货、阳虎当为两人。他的考证依据有三点:“第一、夫虎乃季氏家臣。虽专政,未尝为大夫”第二、《春秋》未载阳虎之名,第三、可能古籍成书之谬误所致;在这里崔述可能未识春秋之例,得出阳虎阳货非一人,而误判之,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家臣称大夫,其由来渐焉

《左传?昭公七年》:“(孟僖子)及其将死也,召其大夫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而灭于宋。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礼记?檀弓下》:“陈子车死于卫。其要与其家大大谋以殉葬,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这里的宰即家大夫。”清人毛奇龄《四书剩言》卷三论述春秋时家臣、大夫时,曰:“孟子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此大夫礼也。乃引称阳家臣称大夫,此最异事,殊不知季氏家臣原称大夫。季氏是司徒下有大夫二人,一曰小宰,一曰小司徒。此大国命卿之臣之明称也。故邑宰家臣当时通称大夫如?C邑大夫、?J邑大夫、孔子父鄹邑大夫。此邑大夫也……然则阳货大夫矣。注故不识耳。”明代阎若璩《四书释地又续》说的更为详细:“陪臣至春秋时亦称大夫,公叔文子之臣大夫、?Q大夫。?Q者,家臣之称也。非有如洪注。?Q本家臣,荐之方并为大夫之说。或讶焉。”

二、《春秋》黜载阳虎名是由孔子增纂《春秋》之过

《左传?定公九年》:“夏,阳虎归宝玉、大弓。书曰:「得」,器用也。

凡获器用曰得,得用焉曰获。”崔述指出“书曰:“盗窃宝玉大弓”;在记叙阳虎的颠覆叛逃齐国时略过了阳虎叛逃与逃跑的经过而仅仅记叙了阳虎送回宝玉、大弓的经过,崔指出这是由于阳虎为人家臣,所以黜去不计,接着崔述假设阳虎即使为大夫,孔子也绝不会以大夫之礼去尊称阳虎。

孔子据史实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字寓褒贬,不佞不谀,使乱臣贼子惧,遂以“春秋笔”指据事直书的史笔。至于阳虎之徒是典型的乱臣贼子,《列子》对孔子一生所受磨难概括为四:“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其中两难(围于陈蔡和见辱于阳虎)与阳虎有着直接的关联,另两难亦或多或少与阳虎有一定的关系。《春秋》中对阳虎的叙述较少而贬责色彩浓厚和此不无关系。因此在《论语》中孔子大骂阳虎“陪臣执国命”孔子晚年作《春秋》,大骂阳虎为“盗”,又何以尊称阳虎? 三、由《孟子》成书之谬误推知二人非一人不可靠

崔述又说:“《孟子》谬误盖亦成於其门人之手,淮、泗入江之误,先儒言之矣,安知此文之不亦类是乎!”这里崔述指出《孟子》成与门人之手,或有谬误,如同古人误记淮水泗水流入长江一样,崔述此前曾指出此处可能由于门人的错误导致阳虎与阳货未分清是否是一人,文献在早期的流传中可能有误,但其他文献如《春秋》《左传》中作阳虎(《公羊》《?Y梁》亦然)但至于《庄子?秋水》《淮南子?人间》《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韩诗外传》以及《史记》《汉书》中记载均为阳虎,《孟子》一书或误而何以其他文献记载尽误?因此,此说并不可靠。

四、《春秋》、《孟子》“阳虎”“阳货”之不同盖因古人以音定字之过 崔述又按:“《论语》有阳货而无阳虎……《孟子》书尝称阳货者一,阳虎者一,其于‘馈豚’则称为阳货。与《论语》合,不称阳虎也。其于‘为富不仁,则称为阳虎,与《春秋传》鲍文之之言合。亦不称为阳货也。”来表明阳货、阳虎似乎为两人,但是这种说法没有根据。因为古人书写,往往以音定字,有其音而不必有其体也。先秦各家著述立说,因其音而定其字,虎、货古音近而相通,故有阳虎、阳货书写之别。像这种情况的,古书比比皆是。如《论语?公冶长》中“季路、“子路”并现而实为同一人。另外,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注“虎”时说:“呼古切,五部。与十七部通”故《左传》阳虎

《论语》作阳货非一名一字也。而同样段氏《说文解字注》载:“货,卧古切,十七部。”由此可知,阳虎及阳货是由于古音相通而互用。且《墨子?非儒篇》曰:“阳货乱乎鲁。”这里“乱乎鲁”的,阳货指的就是阳虎。因此,崔氏阳货、阳虎为两人之说非。 钱穆先生的《先秦诸子系年考辨》曰:“今按:赵《注》“阳货鲁大夫也,孔子士也”,专明礼大夫有赐于士云云之意,故不称季氏家臣,而变文曰大夫,并不以为两人。”故《左传》阳虎,《论语》作阳货,非一名一,字也,邢?m、孙?]乃有虎名货字之说。古人书写往往以音定字,有其音而不必有其体。先秦各家著述立说,遂因其音而定其字,虎、货古音近而相通,故有阳虎、阳货书写之别。其例古书尚多:若“伏羲”,《庄子?大宗师》《荀子?成相》《淮南子?览冥、要略》皆作“伏?颉?;《汉书》则一书而三名:《艺文志》作“宓?颉保?古今人表作“宓羲,《叙传》则又作“?羲”。《战国策》同书而齐闵王、齐?⊥醵?名互见:《齐策》作齐闵王,《赵策》则作齐?⊥酰?此为同一人也;而《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作齐?⊥酢!妒芳恰贰逗菏椤酚钟型?记一人而名不同者:《史记》“鲁恭王”,而《汉书》作“鲁共王”。《汉书》且又有同名而异体者,如“朝错”、“晁错”并用:《荆燕吴

传》作“朝错”,《爰盎晁错传》作错”。可以看到,诸如此类,以音定字而发生错误的情况,不一而足,由是而知,阳货即阳虎,盖货、虎古音相通而互用,“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受之者非一邦之人”,由是而知,阳货即阳虎,盖货、虎古音相通而人用其乡,同言异,同字异言,于误遂生矣。 参考文献:

[1]何晏,邢?m.唐宋注疏十三注疏论语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98. [2]赵岐,孙?].唐宋注疏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98. [3]李启谦.孔门弟子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1987. [4]钱穆.钱穆先生全集:先秦诸子系年[M].台湾联经.

[5]崔述.洙泗考信录(丛书集成初编本)[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6]毛奇龄(清).四书?言(四库全书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7]阎若璩(清).四书释地又续(四库全书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钱穆.阳货名字考;先秦诸子系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9]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0]陆德明.经典释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9d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