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辅导学
更新时间:2024-05-06 20: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教 甄老师、文 牧 编写
? 1999年 版权归作者所有
牧 辅 导 学
讲 义
Pastoral Counseling
1999年
教 牧 辅 导 学 讲 义
学分:3
讲师:甄老师、文 牧
课程大纲
一. 序言
二. 教牧辅导的圣经基础 1. 圣经教导 2. 圣经的例子
三. 教牧辅导的精神 1. 目的 2. 定义 3. 需要性
四.教牧辅导的要点
1. 人类成长阶段--人生八阶 2. 辅导形式
a. 非正式的辅导 b. 正式的辅导
c. 危机的辅导 d. 婚辅辅导
五.一些辅导理论
1. 心理分析治疗法 2. 当事人中心治疗法 3. 理性情绪治疗法 4. 行为治疗法
六.教牧辅导的内容
1. 辅导者的特质 2. 辅导的技巧 3. 圣灵与辅导
4. 受辅导者的态度 5. 辅导的进程(简略)
七.辅导的历程(深进) 1. 协助前阶段:关系建立 a. 尊重 b. 聆听
c. 牧养辅导的应用 2. 第一阶段:自我探索 a. 同理心 b. 尊重 c. 真诚 d. 具体
e. 牧养辅导的应用 3. 第二阶段:自我了解 a. 自我表露 b. 面质 c. 立即性
d. 牧养辅导的应用 4. 第三阶段:行动计划
a. 解决问题疗法 b. 行为改变技巧
1
c. 牧养辅导的应用
八. 一些专业守则 1. 转介 2. 保密
作业:
一. 请细心阅读讲义。
二. 完成考试(70%)和辅导个案的编写(30%)。
参考书:(学生不必购买,讲义足够完成考卷和作业) 1. Atkinson, R. L. 《心理学导论》。上、下册。台北:晓园,1994。 2. Collins, G. R. 《心理辅导面面观》。台北:大光,1990。 3. Foster, T. D. The Handbook of Christian Counseling. Nasville: T. Nelson,1986. 4. Benner, D. G. Strategic Pastoral Counseling. Grand Rapids:Baker,1992。 5. 亚当斯 《成功的辅导。》香港:种籽,1977。 6. 赖诺曼 《危机与协谈。》台北:学园,1988。 7. Egan, G. 《有效的辅导员。》台北:张老师,1986。 8. 林孟平 《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香港:商务,1993。 9. 林孟平 《辅导与心理治疗。》香港:商务,1986。 10. 高集乐 《教牧协谈概论。》台北:华神,1976. 11. Corey, G. 《谘商与心理治疗。》台北:扬智,1997. 12. 爱维莱特 《请听我说 – 谈心理辅导。》台北:校园,1985. 13. 高联基 《有效的辅导。》香港:种籽,1981. 14. Collins, G. Effective Counseling. Carol Stream: Christian House,1972. 15. 拿兰摩尔 《辅导心理学。》香港:证主,1972. 16. 黄惠惠 《助人历程与技巧。》台北:张老师,1991. 17. 马信行 《行为改变的理论与技巧。》台北:桂冠,1996.
2
一. 序 言
自有教会以来,关心会友,牧养他们成长这一项事工从未间断过。但是真正采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巧,应用在教牧辅导里的,是始于二十世纪。换言之,教会中的辅导工作,或教牧辅导,诚然是一门新兴的学问,而传统的教牧辅导都是以教导圣经真理为主,而借着祈祷及圣灵的工作来解决和面对问题。牧者的辅导是以教导和说服,使受助的信徒全心降服,以致活出合乎圣经的生活来,这方面是重要和需要的,也是华人牧者常乐于使用的牧养模式。但却往往忽视人类是一群复杂的群体,俗语说「一样米养百样人」,每一个人皆有不同的性格和特质。在每个人的成长中,可能积压很多问题或恶习,先天性或后天性而得来性格上的一些缺点和行为,当他们信主后,并不是即时超凡入圣的,所以有时信徒面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成圣是一个过程,需要假以时日,他们需要人循循善诱,借着别人之关怀和辅导,得着支援,去克服自己的问题和性格上的弱点。因此牧者面对的,是难于测度的人,而人心之不同,一如其面。故此,教会的牧养事工,藉圣经真理,配合牧者情,运用心理的理论和技巧为工具的途径,在圣灵的帮助之下,必在牧养事奉上收到很大的助力。
以下我们会结合这几方面的看见,探讨教牧辅导关怀事工,帮助我们更有效和适切地牧养神的群羊,引导他们走向成圣之路。
二. 教牧辅导的圣经基础
1〕圣经的教导
1.1 三位一体的神:圣父、圣子、圣灵是以一位关系中的存在者形式出现,是群性的。祂创造人类,赋于人有
祂的形像(创1:26),表示人的本质亦是关系中的存在者和群性的,神造男亦造女,借着男女所建立的家庭制度,使人类能彼此相助,互相关怀。
1.2 美好的创造:神创造宇宙是美好和有规律的(创1:31),祂看一切的创造甚好,并将管治大地的责任托付人类,
祂是期望人有健康的身、心、灵、整全的人格,治理宇宙,显出神的荣耀。
1.3 每一个人都一样宝贵:在神的眼中看每一个人都一样宝贵,他们是神所创造的,并将气吹在他们鼻孔中,
成了有灵的活人(创2:7),有神所赐的生命,是尊贵和荣耀的。
耶稣设比喻说,就是有一百只羊,失去一只,都会尽全力将它寻找过来,直到找着,欢欢喜喜的扛在肩上,
带回家中(路15:3-5)。每一个人都可能需要人伸手加以引导援救,主是好牧者,祂看重宝贵的每一只羊,愿意看见他们健康活泼成长。
1.4 道成肉身的基督:耶稣在世时,常施行助人脱离罪恶捆绑的职事。约翰福音记载耶稣多番与个别人士款款
深谈的对话,如与撒玛利亚妇人、尼哥底母等(约3:1-15;4:1-26)。由此可见,耶稣对有需要的人,包括信徒非信徒,他均抱着怜悯人的心肠去作出扶危解困行动(太9:35-38)。
1.5 大使命的托付:教会乃秉承主的使命,完成使人作门徒及教导的任务。而叫人作主的门徒不免要对每一个
门生因材施教,个别关心和辅导帮助他们属灵生命扎根成长,牧养栽培他们成为主的真门徒。
2〕圣经的例子
圣经里记载很多「直接劝勉」和「间接协谈」的辅导,下列列举部分个案,值得我们留意和体会。
2.1 叶忒罗对摩西(出18:3-27):这是「直接劝勉」的辅导,因为叶忒罗本身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加上十分了解
摩西的性格,以及十分理解当时的情况。可能他们经过若干询问、讨论和分析,叶忒罗就给摩西提出「直接劝勉」,得到很好的果效,彻底地解决困难。
2.2 拿单对大卫(撒下12:1-15):这是「间接协谈」的辅导,不单因为君王和下属的关系,也因为事情比较微妙复
杂,必须由大卫自己作最后的决定,所以拿单采用「间接协谈」的方式,乃是智慧的、合宜的、必须的方式。
2.3 基督对尼哥底母(约3:1-15):这是「直接劝勉」的例子,因为尼哥底母的动机和态度十分明显,而所需要的
答案也十分明显。所以基督不互相使用「间接协谈」式。祂先帮助尼哥底母了解自己,了解情况,了解将来结果,然后单刀直入地使用「直接劝勉」,确是最合宜方式。
2.4 基督对撒玛利亚妇人(约4:1-26):这是「间接协谈」的例子,因为情况复杂,所以有此需要:偶然见面、互
不了解、男女有别、文化有别、加上种族偏、隐藏罪恶、跟进困难等。若用「直接劝勉」的方式,一定不
3
能生效;所以基督使用「间接协接」方式,帮助她了解实际的需要、寻求的目标和解决的方法,然后引导她自己作出决志。这样的辅导十分有效,不但叫受辅者自己得到帮助,也间接叫其他人士得到帮助。
2.5 基督对撒该(路19:1-10):这是「聆听」和「接纳」的方式,基督没有使用「直接劝勉」,也没有使用「间接
协谈」,祂只是留意「聆听」(不是用「耳」聆听很久,却是用「眼」聆听到撒该的「心声」),并且絻不祂用行动向他表明「接纳」,这「接纳」就产生了很大的果效。基督工人需要学习「直接劝勉」和「间接协谈」的辅导,更要学习用耳和眼去「聆听」,以及用行动表明「接纳」,这「聆听」和「接纳」往往能产生奇妙的果效,这种没有辅导的辅导,是辅导事工中绝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
2.6 保罗对禁卒(徒16:27-34):这是「直接劝勉」的方式,保罗并没有盲目跟从理论,墨守成规,也没有花许多
时间调查和发掘禁卒的背景、研究他的心理情结,建立他的自信心。他只是当机立断地回答:「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教会辅导事工与专业的辅导中心有很大的不同,「直接劝勉」确是「常用」的方式;但是,基督工人必须儆醒,不可使之成为「滥用」的方式。
三. 教牧辅导的精神
1〕目的
这项事工既是深深植根于圣经的教导,教会便应多加关注和实践。耶稣基督所要建立的,是一个群体,透过他们彼此关怀,以至达到信徒们都能有个人成长的机会。以下是关顾和辅导所要达到的目标,点列如下:
1.1 激发人品格的成长和发展。
1.2 使人有效地适应生活上遇到的问题,解决内心世界的棦扎和情绪的困扰。 1.3 使失望者和哀丧者得着鼓励和指引。
1.4 使活在不健全的生活模式里的人,可以得着支援。
1.5 使人能与基督建立个人的关系,甚至能成为主的门徒。
要达至以上各项目标,当然不是一蹴而成的事。需要牧者以一颗诚挚的心和真情的流露,配合圣灵工作和知识运用,才能达至决定性的成效。
2〕定义
「辅导」是一个牧养工作可缺的部分,那么,甚么叫辅导呢?基督教的辅导,与世俗的辅导有什么分别呢?
2.1 麦希真《工人辅导》一书中,所下之定义是:「根据圣经原则,按着个别需要,借着个人谈话或小组谈话,
帮助受辅者自己解决困难,使他们获得发展。」
2.2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士(Carl Rogers)提出又具体又有影响力的定义:「辅导是一个过程,其间辅导者与受辅导
者的关系,能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视自己过去曾被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合于已经转变了的自己,作出统合。」
2.3 「辅导」确是一个过程,是辅导员与受辅导者关系建立,助他找出问题所在,支取资源,解决克服困难,
以达至一个健康美满的生活。在基督徒来说,这生活是合乎圣经教导的生活,按以上的剖析,基督教辅导在定义上实有以下重点:
2.3.1 是一个过程和意味着它是颇花时间的,如遇有个性执拗的受辅导者,辅导员所付出的时间代价很可能是昂
贵的。尽管如此,正是几许耕耘,几许收获,目睹一个人生命的改变,对辅导员的满足感是无可比拟的。 2.3.2 是一个独特关系的建立,尤以信徒之间,或是牧者与会友的关系,表明了教会是一个互相寻求医治的群体,
绝不是求取者众,付出者寡,反而是以信、望、爱去彼此建立,成就了肢体相交的真理。
2.3.3 是帮助信徒在主里成长,这表示它是一个有方向感的助人过程,使信徒能活得更合乎圣经的教导,或是活
得更像基督。
2.3.4 是辅导员与受辅导者共同探讨问题的所在和解决的方案。
2.4 牧养辅导图解:
关顾与辅导是教会牧养事工,也是牧者关注和积极参予其中的。以下图表具体地列出牧者工作的范围,并
且表达关顾辅导一些分野。
4
牧 养 工 作 │ │ 关顾(预防性) 辅导(预防性及治疗性) ---------------------------- ------------------------- │ │ │ │ 个 人 性 集体性 个人性 集 体 性 ----------------------------------- ------- ---------- --------------------------------------
│ │ │ | │ | │
1 2 3 4 5 6 7 8 小 1 2 3 1 2 3 4 5 6 婚 哀 婚 职 交 信 危 其 组 教 个 代 团 崇 跟 成 慈 其 B 前 丧 姻 业 友 仰 机 他 辅 会 人 祷 契 拜 进 长 惠 他 培 辅 辅 辅 辅 恋 生 辅 导 例 的 伙 小 小 福 聚 灵 导 导 导 导 爱 活 导 和 行 培 伴 组 组 利 会 会 辅 辅 治 探 训 : : 导 导 疗 访 支 A C 援 祈 圣 小 祷 餐 组 会 聚 会
3〕需要性
教会关怀与辅导,乃牧养工作的一部份,且是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信徒即使在生命上有了改变,但成圣之路是渐进的,特别不少信徒是在复杂、困难的背景中成长,又自小受到社会的颓风败俗所影响,再加上活在一个堕落的世代,不容易在短瞬间脱胎换骨地改变。此外,基督教信仰对信徒生活操守的崇高要求,必定会与社会的民风和习俗产生矛盾,信徒心灵必然起了很大的挣扎张力,他们何等需要教会牧者之疏导和指引。
3.1 丰盛的生命
耶稣说祂来是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神是定意给我们活泼的生命,健全的身心,活出神
荣耀的见证来。但在人的成长中有很多背景环境因素,积压产生不少问题,形成生命上的缺欠,不是一朝一夕解决和达至完美的,需要信徒愿意正视,常常悔改、省察,借着他人的关怀辅导渐渐成长,步向生命丰盛之路。
3.2 个别不同的需要
辅导的重点是供应不同个别的需要。人生充满了可能发生的危机,并且人人情况不同,每一个人都有其个
人特殊的情况,而讲台的讯息是一般性的教导,未能提供公开讨论和解答,辅导是关心个别需要,并尽力处理个别问题和危机,提供适切的牧养和支援。
3.3 跟进栽培
领人归主,但从不会跟进和栽培的,信徒流失率机会很;即使能保留在教会中,生命可能也呈现枯干停滞
不前,失去动力之困局中。因为困扰他们的问题实在太多,未能得着适切的帮助和指导。若信徒得着关怀,有人陪伴他们走人生的一段路,信徒会对神有更多的体验,对教会更有归属感,他的生命会更坚强。
四.教牧辅导的要点
为了增进辅导的效果,许多教会领袖都开始借助一些心理学家或专家的一些分析理论学说,从他们的研究和专业知识所得的结果,得着一些心得,以协助和提高其辅导的效率。以下我先介绍艾力逊(E. Erickson)的人生八阶说,借着他的分析和研究,对人在各种社会及文化背景中成长的影响,使我们对人的成长有一些认识;在我们的辅导牧养事奉上能助一臂之力。
这也是一个「认识自己」的一个测验,检查自己成长的过程,盼望能激励自己克服性格上的弱点。
1〕 人类成长阶段---人生八阶
艾力逊是近代的心理分析及人生发展学说的一名领导者,他出生于德国,而他的学说是沿于佛洛依德的理论发展出来的。
艾力逊把人生分为八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有各明显的特征,并且也潜伏着一种危机,但若安然渡过这些危机,则生命会有更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个人便有能力来克服后一个危机;否则生命就会受到阻滞,而后至的危机便难以应付了。以下是艾氏的人生八阶的概要:
5
1.1 信任与怀疑(0-1岁)
婴儿由出生至满岁,便是信任与怀疑(trust vs. mistrust)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表现在对人的信赖与不信赖的行为上。信赖可使婴儿能安心地,任由别人包括母亲在内的照料。例如喂奶,使安睡,大小便的排泄等。以后婴儿逐渐减少睡眠时间,更多运用感觉器官来熟习周围的环境。身体由人的照料而获得舒适,而舒适又与人的出现联系在一起,由此而产生对人的信任。当婴儿稍大的时候,他会进一步的察觉到,这种他所需要的舒适,是会按时地获得的,故此并不须母亲寸步不离地在他身旁,于是婴儿已开始放心让母亲暂时的离开他。因为他已建立了信任,信任母亲会在他有需要的时候出现。
信任不单只对别人而言,亦同时是对本身的信任。如果有自信自己能应付得一些突发事情的时候,婴儿便更放心让大人离开他。反之若婴儿不能在此时期发展其信任,则会影响其将来的人格发展,他可能此后产生退缩,对人不信任,失去对社会的信心,甚至会引致精神分裂,并且对于爱、互赖、信念与信仰等,都会有极不合理的态度和行为出现。
当然,婴儿在此期发展其信任,并不是单纯由获得的食物量与照料的多寡来决定的。因为最重要的,还是所获的食物的品质,及照料中所带来的爱的深浅,这会对婴儿产生的信任,及将来是否成为一个能被别人信任的人有绝大的关系。
在信任的发展的负面是怀疑。倘若本阶段中的信任发展遇到挫折,便会产生对人、对事不信任的态度。如日后不获补偿性的发展,则便会对事有诸多的猜疑,以至日后难以适应社会。
1.2 自主与羞惑(1-3岁)
(使用一至三岁是因为这个地方的小孩子是三岁进入幼稚园上学,其他国家可以按该国上幼稚园的年龄来定阶段)
第二个人生发展期,艾力逊称为自主与羞惑(autonomy vs. shame and doubt)。这个时期包括由满岁至三岁左右。心理分析学派相信,幼儿对大小便的控制,是人的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关键,因为这是收及放的能力的控制。幼儿由此而学习对本身的调整操纵,适当的排泄,将使幼儿感到满足,过度的压制,例如过早及过严的大小便训练,必会引起不快及紧张。训练操之过急,必然损害幼儿的自信与自决,并且可能使其感到羞惑。 幼儿发展是要经过一个自然的过程,不可使用强迫的方法令其加速。所以不可因其不负成人的期望而加以羞辱。过多的羞辱,使幼儿失去自信,对自身的能力有所怀疑,从而会放弃努力,并且变成任性、反抗、故意做出与人相悖的行为。感到羞愧者,通常是觉得自己的短处,在极不愿意的情景下,暴露在别人的眼前,于是有无地自容的感觉。所以有羞愧者是希望短处隐蔽起来的,成为不可见的,如果别人注视着他,他便会引起很大的忿怒。
这个时期,决定了儿童将来在自主与羞愧之间的发展,正与负两方的比例。例如爱与恨;合作与敌对;自由的自我表达与压抑;有自制还是需由外力来控制;有自豪感还是有羞耻感。如果正的一方强于负的一方,则
个体便安然地克服了这一时期的『危机』,自主便也战胜了羞惑,这样便为下一步的人格发展奠下良好的基础。
1.3 进取与罪咎(4-5岁)
(定为五岁是因为这个国家进入小学的年龄是六岁,如果另一个国家进入小学的年龄是七岁,那这「进取和罪咎」就是4-6岁)
儿童在四、五岁时,便处于进取与罪咎(initiative vs. guilt)的一阶段。这时儿童活动力大为增加,有较大的想象力及好奇心。由于精力的突然增加,使儿童产生各种希望及企图接受责任,这便是本期对正的一面『进取』的引发力。他开始更觉得自我的存在,及受自己的支配。他不怕失败,失败了又重来,用去了的精力,很快便又恢复了过来。因为试新事物对他是一个强烈的驱策力。
在进取的负方就是罪咎感的产生。罪咎感是于幻想过多,并且容易想入非非,发生恋父或恋母的情结,这样便会自觉有罪咎,由此而唤起内心的抑制。不过如果这个抑制是过分的话,是可以影响将来性格的反常的---包括潜能受损、感情冷淡、想象力受到缚束,甚至可能导致日后对性的冷淡。
1.4 勤业与自卑(6-11岁)
(定六至十一岁是因为这个国家的儿童是十二岁升中学)
在六岁以后,儿童已开始社交生活了。这个社交生活是以学校为开始的。儿童这时将会努力于表现自己,使他人觉得其存在,而且是与其年龄相若的一群孩子中的一份子。所以儿童要争取为其同侪接受,他要参与群体游戏、学习与活动,并且极怕被人排挤,这一时期约经历整个小学阶段。这时期的特征就是具有求知欲,有活动精力,希望学习成人。由此而产生一种勤业精神。不过如果这种受到窒碍,例如在群体中遇到排挤,便会产生自卑的情绪。因此,勤业与自卑是会经常交织地出现的。所以,这个时期便称为勤业与自卑(industry vs. inferiority)。
儿童此时在其勤于致力的学习与工作的兴奋与满足,由是而强化其勤业的行为。他开始留意工作或活动的各种规范,而尝试使自己能适应及服从这些规范,因而能够产生有效的工作结果。所以这时他心中的自我,是包括了他的工作工具及技巧在内的。
无论在何种文化的社会中,儿童此时是进入了一个较有系统的学习期。学习的事物范围是广阔的,指导的人亦不一定是学校的师长,这通常包括了一切周围的人。例如父母及其他成人,还有比他年长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亦可能成为摹仿的对象。
6
处于此时期,使儿童感到危险威胁的,是他可能自觉到能力之不足,不能随心所欲地应付他想完成的工作或学习,因而感到自卑、懊丧,对自己的技巧及工具都不满意,特别是当他看见别的同侪获得满意的工作结果时,会觉得有己不如人的感觉,由是会失去兴趣,不再勤业,产生退缩、回避及孤立。反之,如儿童获得成功的发展,有工作、学上的满足,则便已初步培养出对工作的爱好,及领悟人在社会上的分工合作的意义。这样,不但掌握若干基本工作技巧,且为将来进入社会作出了良好的准备。
1.5 自认与迷乱(12-20岁)
本阶段包括由十二岁至二十岁的一段青少年期。故此踏入十二岁后,儿童期已告结束,因为性机能已开始成熟,身体也快速长成。这些生理上的急速改变,及面临将需担任成人的工作,使他们不得不关注自身的处境。他们亦关心别人如何看自己,在别人眼中,他们是否够得上水准。
在此期中主要的心理特征,就是自认与迷乱(identity vs. confusion)。自认就是要自我认识,自我认定一种身分,一个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从而决定用何种身份来处理面对的问题。当然,所谓自认亦是向人认同,在其同伴中找一个模式,藉此而构成一个自我形象。这种自认可说是对未来的估计的开始。估计自身的能力,将来能否或意愿担负的职责。有信心的或会自认得过高,一旦发现能力不能配合的时候,自我的形象便会容易崩溃下来。没有自信的,则可能逃避认同,因而产生了更大的危机,处处否定自我,反抗现实,导致迷乱,不知自己应扮演甚么样的角色,因而消极、失望、对现实不满,把自认上的困难,推诿于社会之不当及不公正。有这种迷乱的,可能产生偏激反叛,进而在行动上表现出来,例如离家出走,放弃学业,反抗社会的一切。
在自认迷乱的另一端,便是过分的认同。此时不但已找得一个自我形象,而且对这形象作出狂热的偏爱,因而令其排挤其他非此形象的事物。所以某些青少年特别容易在认同一对象后,产生狂热甚至崇拜,一切以此对象为师,拼命模仿。当然,这样便失去个人的自我,使自己的独特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某些优良的特征都遭受破坏。
在此期间,青少年亦特别容易结党营群,而且对视异己份子者,作无情的
排斥与攻击。这些都可以表现在服饰、习惯、趣味及言行举止上。并且这些亦成为是否属于该党群的表象。如果在这些方面有不服从群众的,则便视为离心,其他成员便可能终止和他交往,使他孤立起来。
在这期间,自认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而这种自认亦绝非一次便可完成,他要经历一连串的自认。在某一阶段中,青少年可能认同于一群体;但在不久的时候,他又可能发现另有更值得认同的群体,因而其自我形成亦随而渐变。这个变的经历,对于青少年发展是有良好的影响的,因为这样可以帮助他在找寻真正的自我。
1.6 亲密与孤独(21-30岁)
随着青少年期而来的是早期的成年(early adulthood)。在这期中,心理的特征表现在亲密与孤独(intimacy vs. isolation)的交战。这时个体已应发展了自认,于是这种自认在本期中促成了与其认同者的频密而全面接触,及互相容纳,由此而发展了亲密的友谊。当友谊形成后,双方便可互相容忍,及愿意为对方作出些牺牲,以此调和了可能发生的冲突。
亲密的及面自然是孤独了。倘若在发展亲密中受挫折,因而失望退缩,又或恐惧别人结成亲密的企图不能达到,为了避免失败,也会自愿地筑起一道与人相隔的墙,而成为孤独者。这类人不能与人分享自我,亦不愿承担亲密的后果,例如对别人的爱护和照料,包括供养子女等。严重的孤独者,则终会作为精神病者,不能过正常的生活。
艾力逊认为这期的幸福快乐,建筑在亲密的充分发展。这表现在性爱的完满获致,双方都有无拘朿的修性爱活动,同享快感。他又提出理想的性爱,应是双方都能互想信任;愿意分享工怍、生育及娱乐的情趣;并且愿为子女谋求各阶段满意的发展。
1.7 创建与停滞(30-60岁)
(定六十岁为终是因为这个的退修年龄是六十岁)
艾力逊的人生第七个阶段便是所谓创建与停滞(generativity vs. stagnation)期。在此期中正是人生创业的中心阶段。一般来说亦是指中年期,由三十岁左右开始,以迄于六十岁以后的一大段时光。
创建期是人之事业发展的时候。所谓创建,就是创造与建树。人在此期须运用以前各阶段的学习与成熟的心智,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在事业方面,各尽其力来发展,使能达到个人创建的目标,使事业获得成就。这种创建力,就是人类社会之推动力,各人尽其所能作出贡献,促使社会文明进步。
在个体方面,创建力是促使才智有运用锻炼的机会,因而使心智更获得完美的发展。这种发展使创建得到收获,使心理方面得到满是,生活也因而充实起来。另方面,创建力也是促使人建立家庭,生儿育女,使新与老一代的关系建立起来,使夫妇互相依存。
反过来说,倘若创建受到压制,人没有机会发展其才能。又或在发展中遇到挫折、工作没有带来结果,事业失败,则创建力便渐渐会消失,且被停滞所取代。在这时候个体便会感到迷失,脱离现实,可能发生自我迷恋,顾影自怜。严重者会觉一切雄心壮志皆尽失,产生灰心懊丧,对事物采取放弃态度。故此形成未老先衰,内心充满停滞,休歇之感,生活贫乏无味,甚至产生压世的思想。
1.8 圆满与失望(60岁以上)
7
艾力逊的人生八阶的最后阶段,称为圆满与失望(integrity vs. despair)。此一阶段是人在六、七十岁以后的一段人生最后历程。这个时候,是一个把以往成败总结的时候。故此,如果以往的发展是完美的,有成就的,在这个阶段便会享受其成果,心理上便有圆满的感觉,对一生便感到满足及自豪,不然,就会在心理上积存失望感。
这种圆满包括接受一生的功业,而无后悔自己之作为;包括接受别人不同的生方式及其贡献;包括在经济及环境威胁下为保护个体之完整所作之努力;及包括因文化背景不同产生的相异生活。
辅导的对像是人,希望以上一些资料提供,帮助你们对人成长潜伏的危机,阻力或助力,有一点点的认识,帮助你辅导过程更流畅。
回应:站在基督教的角度,我们还可以接受这样的“成长阶段”的分析,也相信人生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
是其中的过程和经历是复杂的;认为每个人生阶段都那么重要,必须把握,使人生更形美丽和丰富。按辅导学来看,认为一个人如果在某个阶段没有完整的成长,必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也成为下一个阶段的拦阻。辅导员必须帮助一个人认识这样的性格和拦阻,辅导前进,也把基督的真理带给他,使他「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4:13)。
2〕辅导形式
辅导事工种类繁多,有的使用药物,有的作详细心理分析及精神治疗,有的作二、三十次或更长时间的辅导。
而教会的辅导工作与专业性辅导是有不同的,一般都不可能提供以上的服务。教会的辅导多使用个人约谈或小组形式进行。牧者多采取主动,去接触不同的人,透过个别对谈分享、小组的讨论、交流等,达到辅导目标。以下我会从「非正式辅导」、「正式辅导」及「危机辅导」三方面,浅谈它们之间的区别及处理情况。
2.1 非正式辅导:牧者所作的辅导工作,大部分发生于非正式的环境,甚至严格来说,不会被称为辅导。有时
是在聚会前后、探访中、偶遇、医院房间、街角、牧者办公至或家中发生,可能这些情况是没有预约,信徒便来到办公室和家中小叙,就是在这些非正式或偶然的接触活动中,帮助了不少信徒。而这些访问、探病、小组、偶遇等,都是一般普通的牧养和关怀事工。
2.2 正式的辅导:在一般牧养非正式辅导中,有时为我们创出一些正式或危机辅导的机会。
「有一位妇人在崇拜聚会后,在礼堂逗留,以便告诉牧师,她决定离开她的丈夫,这是牧师首次了解她的
困难。牧者立刻邀请她进入办公室详谈,但妇人有急事要办,不可以留下。牧师和她约定,下午三时再见。」这是一个例子,人往往从非正式辅导转移至正式的辅导,只要牧者多加鼓励,并给予机会和时间。 正式辅导是预约时间,订定次数(约四至五次),受辅导者是有具体问题待处理,双方有共同目标,一同面
对探讨可行之法,订定约见辅导次数的好处是双方有共识,在一个辅导疗程中,按部就班,有目标地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又在疗程后期检讨需否转介性的服务,另一方面也免至受辅导者长期在无止境辅导中,而过份依赖牧者,在辅导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一些要点(这些要点在后面课程再详谈)。
2.2.1 建立关系:
.借着留心聆听及适切感情的反应,让对方体会到你的温情和关心。
.了解对方感受和经历,给予适切同感的回应,不要太快审判事件的结果。 2.2.2 澄清和归纳问题:
.借着发问和重述对方所讲之内容,澄清事件的真相和背后原委。 .借着对方自己重述事件,帮助他\她自我了解问题的所在。
.请他思想可行的解决办法,或适当地提议一些方法,供他考虑。 .帮助他去审查每种方法可能发生的后果:「如果这样做大概会......」
.讨论这人所有可以提供的资源:如能力、兴趣、朋友、家人等,给他一些分析。 2.2.3 鼓励采取积极的行动:
.鼓励他计划具体可行之法面对困难。 .订下时间长短,尽快实行。
.鼓励他使用宗教资源,如祈祷、邀请主内信任肢体成为支持中心。
.向他保证,在他实行计划面对挣扎时,你会随时随地关心并且为他祷告。 .约定下次辅导时间。 2.2.4 评估计划的进展:
.在下次见面时,请当时人陈述在实行计划时发生什么事,肯定他的成就和努力的行动。 .对行动计划的评估,修定或加强进一步行动,按能力看可否处理危机困难的其他部份。 .鼓励他建立支持系统,如祷告小组。
.在危机减压后,鼓励他反省这次危机的经验,及他所学到的一切,让这些成为他信心灵性成长的功课。
8
2.3 危机辅导:人生是在一连串的危机(Crisis)中成长,在每一个危机必有适应的需要,在情绪上难免紧张,
会发生焦虑与不安。教会对每一个人的关怀,既是包括整个的人、整个的人生,就必须有彻底的服事,辅导他的信心增长,让生命更逐渐成熟。福音是从孩子时就需要,所以教会的工作应自育婴室开始,给予爱顾,使他快乐与安全。在学龄之前(通常说是六岁以前),需要规律与模仿,是极好的机会教导他信心的习惯。自学龄起,自幼童至少年,再由少年至青年,都是经过不同的阶段,面临若干危机。在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影响情绪,知识增加可能引起很多理智的困惑,都十分需要教给予合宜的辅导。青少年最需要辅导,除学业及职业问题逐渐需要面对之外,更有交友恋爱的问题。怎样辅导他对爱有正确的观念,对性有健全的认识,都是重大责任。青年人特别敏感,也容易冲动,辅导者必需有爱心的关怀及属灵的智慧来帮助他,使他有美满的婚姻与家庭,在信心上更加坚定。以后在中年阶段,逐渐进入更年期(或称转换期 Climacteric Period ),生理的转变,家庭环境的变更,(儿女长大自立,使他失去父母的功能),以及社会变迁的情况,又使他面临另一个重要的转机,灵性上需要帮助,因为这时期情绪与身体健康都可能有不安的现象。老年时期每因体力衰败、社会与家庭的身分失去、友伴离散老死,以及经济等问题,都表明他极需要安慰与同情。由于行动不便,来教会聚会也有困难,眼神不足,听觉欠敏,读经及听道都不尽理想。教会对老人辅导工作,尤其需要极大的关怀以及忍耐的服事。
其他如个人生活的挫折、家庭的变故,尤其疾病的侵袭,甚至死亡阴影的威胁,更需要教会的辅导者传递神的恩惠。
圣经中曾记载一些危机:摩西和以色列民去到红海边,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约拿在鱼腹中渡过三日三夜;但以理被抛进狮子坑中;马利亚和马大的兄弟病逝;主耶稣客西马尼园被捕;林后十三章23-28节,列出保罗所面对的一连串危机;使徒行传也记载到不少初期信徒所面对的危急关头。约伯在极短的期间遭遇一连串的变幻,请细读约伯记的第一、二章。
天有不测之风,我们的人生潜伏了危机,基督徒和其家庭也不能幸免,小产、急症、意外受伤、死亡、丧偶、失业...等等,任何一样都会影响到日常生活方式,带来了紧张、忧虑、仿徨、手足无措。这时个别的关怀、辅导是需要和有效的,牧者能站在其身旁,给予支援,适切指引,倍他走过人生危机之路,是何等重要和宝贵的一件事。以下列举一个例子,及遇见危机时之压力指数指标,提供牧者参考。
【末期病患者的心理】 阶段 不信、否定 愤怒、反感 沮丧、哀伤 接受、等候 心境 震惊、否定、不信、情绪激动、焦虑、混深思、无奈、丧失、内疚、冷静、释放 麻木 乱、急躁 空虚 基本需要 自我保护、心灵受震忍受心理上的压力表达死亡临近的痛苦 需要正视死亡、确知荡中求避震 和痛苦 死后有永生 需时 多周 多周 多月 辅导内容 与之同在、协助解决容让抒发心中的痛与之同在、安慰、与之交与之同在、容让之安实际的问题 苦、为之祈祷 谈、鼓励表达感受、解释静、表示了解、一同死亡之真义、一同祈祷 祈祷 【压力指数】
以下是人生中很可能遇见的压力和危机,如果将它们的压力指数加在一起时超过二百点,便是一个危险的指。标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发生这些事件时,难于承受他们所带来的压力(以100分为最高),是绝对有可能的,请参以下的表列: 事件 压力指数 事件 压力指数 配偶去世 100 怀孕 40 离婚 73 家中多了新成员 39 夫妻分居 65 转换工作 39 近亲去世 63 与伴侣之冲突增加 35 入狱 63 工作责任感转变 29 病重或严重受伤 53 儿女长大离家 29 结婚 50 妻子开始或停止职业生涯 26 解雇 47 生活条件转变 25 夫妻和好 45 改变个人习惯 24 退休 45 与上司不和 23 家人健康转变 45 搬迁 20
9
2.4 婚前辅导
(注:本院神学学位课程中还有「婚前辅导」这一固课程才是专门性的婚姻辅导课程。)
2.4.1 婚前辅导的重要
信徒的婚姻生活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灵命和事奉,然而,今日的世代,性开放、个人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生活忙碌等问题,再加上信徒所出生的家庭亦可能是问题重重,致使今日教会所面对的牧养家庭的需要,可说是巨大至极的。为了要预防日益严重家庭问题,作为给信徒主礼和证婚的牧者,在事前为信徒提供有关婚姻及家庭的指导,可说是责无旁贷的。然而,华人教会的牧者在婚前辅导的实践上,不少仍是一无所知,又或者一知半解,所谓「婚前辅导」,只是局限于查考一下圣经的婚姻观,或是安排婚礼的程序,在婚礼中作简短讯息以训勉,这些措施委实是不足够的。
成功婚姻的关键,是在乎男女是否知道如何去遵行神设立婚姻制度的意旨。有见及此,作为真理的传人及牧养群羊的牧者,有责任教育信徒认识圣经对这方面的提示及指引,对于要进入婚姻的男女,牧者更有责任去实事求是地为双方打开沟通之门,特别需要注意的部分包括:在二人同住一起时,彼此之间的适应(这与他们个别的成长背景有关)、钱财的处理、儿女的教育、圣经对夫妻角色的界定等。一言蔽之,现代基督徒的婚姻所面对的有四大问题:
1. 夫妻角色混乱,角色界定既难立论,则冲突和纠纷自然易于发生。
2. 沟通不足,这是因为生活逼人,夫妻各忙各的,没有时间稍为停顿以培养感情。
3. 随着都市化社会问题繁多,现代人的成长背景比以前更复杂,在组织家庭时,这些背景因素在在影响着他们个人的成熟程度、婚姻观和家庭观。
4. 性开放和男女关系的拉近,使婚外情、离婚及再婚等问题,均可发生在基督徒夫妇身上。
2.4.2 婚前辅导的目的
婚姻是人生中极大的事件,无怪乎我国有言:「大登科金榜挂名时,小登科洞房花烛夜」;而在五伦之中,最先出现的,按创世记所记载,便是夫妻的关系(创二18-25),再则,在任何游戏中,参与者大都是有胜有败的,但婚姻则迥然不同,它是一个全胜或全败的游戏,更可以说是一场可能导致两败俱伤的赌博,故此,婚前辅导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预防措施。
1. 牧者是代表着教会,决定是否接纳双方在主里结合,当中涉及信仰是否一致,心智是否成熟,会否存着不合理的结婚理由等。不正确的结婚动机包括了「奉子成婚」、为了同情对方、因失恋而立时找着另一位代替者、逃避自己家庭的问题、只为了摆脱孤单感、单单因对方样子吸引等。
2. 提高自我了解,籍之,双方明白自己的背景,如何影响着现今的他\她,这样,可以使彼此能更为接纳对方,方并且排除一些明显可能影响着将来夫妻生活的翳障。
3. 找出有可能影响和谐生活的潜在问题,例如对婚姻的期望、夫妻角色的界定、价值观、儿女观、经济因素和感受上的沟通等,使之得着正视和解决。
4. 明白圣经对婚姻和家庭的教导、夫妻角色的界定,以能活出合乎圣经的婚姻生活。 5. 计划婚礼的进行。
6. 与将结婚的男女建立较深入的关系,以能为日后可能需要的婚姻辅导铺陈道路。
2.4.3 婚前辅导的步骤:(一个提议)
1. 让会友知道他们在结婚之前,应该接受牧者的辅导。如果要牧者证婚的话,婚前辅导则更是一项先决条件。如属可能,可先让会友大略知道辅导的内容,并且表明圣经对婚姻所采取的立场。 2. 要求未婚男女在婚礼前五到六个月来约见,计划至少有四次会面,作为婚前辅导。
3. 每一次会面之目是双方面的谈话,当中包括了提问、讨论和教导,如发现有问题存在的话,便应花多一点时间去正视和处理,绝对不应草率了事。
4. 传道人的态度是最为重要的,他在每一次会面当中所表现的诚恳、慎重、坦诚及接纳,会促使对方正视恋爱和婚姻的重要。
5. 每一次会面都不妨以阅读书籍为功课,以丰富双方对恋爱和婚姻的认识。
2.4.4 婚前辅导的程序:
(1)第一次会面 1.1 目的
1.1.1认识双方,让他们了解婚前辅导的一些内容。
1.1.2决定你是否赞成及替对方行礼,鼓励他们作全身的健康检查。
1.2 内容
1.2.1 决定会否赞成与对方行礼
10
1 婚期是何时? 2 以前有否结过婚、离过婚或是同居等? 3 有否订了婚,两人相识多久,如何认识,如何发展感情? 4 彼此间有否有共同的志趣? 5 男女双方家庭对此段婚姻之看法? 6 教会背景 7 是否重生得救? 8 约见医生作全身的检查
如果以上的问题都没有疑问的话,则可示意基本上可为他们证婚。
1.2.2 请双方填写一份婚前个人背景调查表,在一周内掷回,以便辅导员查阅,然后才进行第二次的会面。
(2)第二次会面
2.1 探索双方的背景,找出可能会影响着彼此相处的不利因素。 2.2 内容
2.2.1 探索双方的个性:由于成功的婚姻,是系于双方个性是否能适应,故此花时间在这方面的探索是重要的。在一般情形下,成长了的个人个性,是由先天和后天,即双方的成长过程所决定的。有鉴于此,牧者有责任帮助双方,去理解自己孩提时代的事件,因它是如何的影响着今日的他/她。以下是一些问题,可以请双方作答,作为探索的导引。
(a). 学校---辅导员可以说:『让我认识一下你过往读书的情况。』 1. 你读过那间小学、中学及大学? 2. 在校时,甚么事情使你最快乐? 3. 甚么事情使你最不快乐?
(b). 家庭背景 1. 孩童时代最快乐及不快乐的时刻,试为每一项举两个事件。 2. 家住在何处? 3. 父母的教育。 4. 父母的职业。 5. 母亲的个性,她有什么优点;你最喜欢她甚么,最不喜欢又是什么? 6. 父亲的个性,他有什么优点;你最喜欢他什么,最不喜欢又是什么? 7. 谁在家中拥有最后决定权? 8. 父母曾否分居或离婚? 9. 父母一般的相处如何?是否常有冲突?为了什么事而冲突?如何冲突? 10. 婚后会否与父母或亲家同住?
(c). 亲友 1. 你最亲密的亲朋友好是谁? 2. 对于你们的婚姻,他们会带给你一些什么性质的帮助? 3. 他们会否有可能带给你婚姻生活某方面的困难? 4. 你的姻亲会否有可能带给你婚姻生活的困难?
(d). 彼此适应 1. 描述一下求婚的过程,在什么情况之下求婚,男的紧张吗?女的有否即时答允? 2. 彼此共同喜好什么娱乐? 3. 什么事情导致矛盾冲突? 4. 在重生的历程中,性格上在那方面有改变? 5. 夫妇能否使对方有改变?用什么方法去求改变? 6. 你认为理想的丈夫或妻子是怎样的?
(3) 第三次会面
3.1 目的
3.1.1 探索经济方面可能带来的烦恼。 3.1.2 思想生儿养子的问题。
3.2 内容 3.2.1 经济方面:不少夫妇在结婚前从未想及如何处理钱财的问题,作为牧者的应该给予他们有适当的
引导,使他们能深入地思想,以致能产生对钱财正确的态度,而且订出一些处理钱财的方法及原则(最好能给予这方面的书籍以作参考)。可提问的有:
11
1. 你们现在的收入总共约有多少? 2. 有否债务要负? 3. 有什么动产和不动产? 4. 会否再进修,如何得着经济的支持? 5. 是否租屋或买屋? 6. 什一奉献和储蓄有何计划? 7. 会否夫妇同时有工作,女方会工作多久? 8. 银行户口的处理问题。 9. 是谁最后作经济决定? 10. 有否作一个每月收支的预算,其中包括零用及一些奢侈品? 11. 为甚么有些夫妇常为钱财而争吵,而每次的讨论都以争论为结束?
3.2.2 儿女方面:一般而论,年青夫妇很少会深入想及儿女的问题,而且更少会想到在短期内有儿女,甚至有人不打算有儿女。当然个中之因由有很多,在辅导中,牧者要帮助他们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意识心态及其形成的原因,有几方面可讨论。
1. 你有多少兄弟姐妹?
2. 与他们相处如何? 3. 有些夫妇不想生儿养女,何解? 4. 你们打算有多少儿女? 5. 是否赞成应等到有经济实力时才生育? 6. 儿女彼此相隔多久才为最适中? 7. 如果是【全男班】或【全女班】会有何看法? 8. 如果到时没有儿女又如何? 9. 如生有弱智的儿女又如何? 10. 如何教育儿女?如何表示你对儿女的爱? 11. 何以有些父母会偏心? 12. 如何在属灵的层面上栽培他们? 13. 双方父母对儿孙的看法?
(4) 第四次会面
4.1 目的:这一次会面涉及其他与婚姻有关的因素之探讨,牧者可因着需要,逐一或有所选择地辅导。 4.2 内容
4.2.1 性的因素:华人教会一般对这方面均很保守及含蓄,而牧者也鲜有与会众论及这方面的问题,如果牧者发觉有须要与双方思想这问题,可用以下一些标题作导引: 1. 介绍读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书。
2. 从圣经给予正确的态度及了解。可供选择的有:创一27-28,二21-25;箴五18,十八22;太十九
8、9;可十6、8;林前七1-19等。
4.3 夫妻角色:有四个可能的角色:1. 族长式、2. 补足式、3. 伴侣式、4. 平等式。查经:弗五22-33,看看圣
经如何教导。
4.4 基督化的家庭:不少夫妇在婚后遇到额外的压力和困难时,灵命会越发低落,当见到有此现象时,牧者便
应针对时弊,教导双方去明白如何用圣经的真理及原则去建立一个基督化的家庭,以下几方面也可作一番探讨。
1. 属灵生命成长的操练,其中包括如何被圣灵充满及凭圣灵而行。 2. 建立以基督为中心的家庭有什么原则。 3. 与其他基督徒夫妇建立友谊的重要。 4. 阅读属灵书籍的重要。 5. 参与教会及事奉的重要。
4.5 伦理因素:不少男女对婚后一些关于婚姻生活的原则一无所知,致日后产生不少冲突,甚至是灾难性的后
果,以下是一些「理应做」(dos)及「不应做」(don'ts)的要项可作彼此之参考: (a) 「理应做」
1. 在私底下小心奕奕地提出建议及批评。
2. 应该相敬如宾,并维持一定程度的礼貌和风度,如在饮宴中为太太拉椅子助她就坐,食饭时为她挟食物等。
3. 彼此尽量打扮得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
12
4. 在决策时,有商有量。
5. 彼此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行事历,甚至是日程表。
6. 尽量将空闲的时间给予对方,而不是给予以前的朋友。
7. 争取一些特别的日子,如结婚周年纪念,情人节等去向对方示爱。 8. 在睡前一起祷告。 (b) 「不应做」
1. 尽量不提及以前的恋人。
2. 不在众目睽睽下纠正对方的不是。 3. 不在公众场合中争辩。 4. 不在别人面前取笑对方。
5. 不批评大舅、小姨、大伯......。 6. 不忘记婚后有定期的约会。 7. 不在儿女面前争执。 8. 不可含怒到日落。
4.6 结婚程序:安排婚礼内容、采排时间、事前各事务的打点,并为当日天气及活动祈祷。
(5) 第五次会面
这是一个婚后的辅导,大概在男女双方结婚后一至三个月之间进行。
5.1 目的: 跟进和鼓励
5.2 内容: 最好能去到一对新人的家中进行,一方面作为探访,亦可亲身体会其新生活的环境。 1. 增进彼此沟通的技巧:训练双方学习表达自己及聆听对方的说话。
2. 一同敬拜神,藉此助双方建立起家庭崇拜的良习(并介绍有关这方面的书籍)。 3. 鼓励加入夫妇团契,作为婚姻生活的支援。
五. 一些辅导理论
自十九世纪末,心理学开始从事有系统的科学实验,对人类的行为及活动做了许多客观的观察、记录及分析比较,掌握人性许多有用的讯息和技巧,帮助我们探讨人的思想和行为。
本章会介绍一些心理学辅导理论,使我们对辅导技巧的掌握有帮助。现今被采用的辅导方式有许多,我只介绍其中四种,他们助人的着眼分别在情绪、思想和行为上,盼望将这四种方式整合。因为,在辅导工作上,我们定要感受、思想及行为并重,三者是有连锁关系和相互影响。
心理分析学早在十八世纪已被弗洛依德(S. Freud)发展和应用。也收到一些预期的效果。罗杰斯的受辅导者中心治疗法(Carl Rogers,client-centered therapy)是从感受着眼,属非指导式治疗法(non-directive therapy)。十分重视辅导者之间的关系,辅导者以同理心,无条件积极尊重和真诚去建立彼此关系,对其他方面的技巧比较不重视,着重的基本技巧如:倾听、情感的反映、支持等。受导者在自由地宣泄他的情感后,他会渐渐洞悉自己的行为,自动自觉地去作出适当的改变。
另外两种是直接指导式的治疗法(directive therapy),辅导者以专家身分,为受导者分析问题,直接指示受导者解决问题和行为改变的方法。
艾理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Albert Ellis,rational-emotive therapy),认为人基本上应以理性为主,情感及行为只属次要,所以辅导者不必理会受导者的情感与行为,只需集中分析他的理性,教导他学习用理智的头脑去思想。辅导者会尽量发表意见,向受导者挑战,去改变他的不理性思想。
行为治疗法(behavior therapy)的重点是行为,不着重思想与情感。他们认为行为的偏差就是问题的本身,所以只要从心理实验中找到改变行为的方法,就可改变受导者的不适当行为。
本章将协助我们思考以上三种辅导理论的交集与差异,尝试去寻找一个方法,以整合这些心理治疗法中的特色,使我们对受导者的辅导能照顾及人类三种层面的经验。
1〕心理分析治疗法
心理分析学也就是由佛洛伊德所提倡的心理学理论。今天许多心理学的用词多数由心理分析学一早开始使用至今。
佛洛伊德深深认为人(self)是受着他所不自觉的事件和记忆所影响,因此他区别了意识(conscious,例如你现在阅读时的思想)心理,前意识(preconscious,一般容易记起来的记忆)和潜意识(sub-conscious,儿童时期潜腹的坏记忆)心理。接着他认为人的整个人格(personality)是环绕着三个主要系统而组成:(见图如下)
心理分析学的焦点
13
人(self)的心理 = 意识 + 前意识 + 潜意识 ------------------------------------------------------------------------------------------ 人格(personality) = 自我 + 超 我 + 本 我 (理想我+良心) (本能:欲力+摧毁力) |-----------------------------------------------| 心 理 活 动
潜意识 - 本我(Id) -> 人的基本驱动力,内在欲望所在地
意识 - 自我(Ego) -> 负责调整人与环境的部份
超我(Super-Ego) -> 用来容纳及持守道德,规范,善恶判断 的部份
前意识 - 记忆、知觉、想法 (常被召唤去意识而想起来)
本我,按照佛洛伊德再分析下去,就是为人提供「本能」精力以操纵人格的发展。
这本能可再划分为两组不同的本能:
本我 -> 本能 -> 欲力(libido)= 提高生命的目的和延续之本能力(欲力/性欲(sex)) -> 摧毁力(death/aggression)= 对生命攻击、虐待、自残之本能力量。
心理活动就是 本我 及 自我 之间的活动。
本我 -> 按「欲望原则」(pleasure principle)去运行 = 以上本能所给与的欲力/摧毁力去前进。
自我 -> 按「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去运行
= 一方面应付每日的各种挑战,另一方面去减低由本我来的紧张。
当一个小孩渐渐长大时,需要学习父母,师长,其他长者的榜样和指引,这便形成人格的第三部份 - 超我。超我也有两个部份:理想我(Ego-Ideal)及良心(Conscience)。(注一)
超我 -> 理想我 = 竭力叫自己的行为迎合准则,得着奖赏。
良心 = 由长者来的道德总纲,犯错就引来审罚内疚。
借着以上的人性观,心理分析学有以下的人观假定:
一. 把人分成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当然,心理分析学者认为许多潜意识的东西(例如,本我的欲
望和过去的伤痕)是由儿童时期(口腔期:一至五岁)引入的,因此在辅导过程中必须分析及解除,或是抑压不被它们影响意识及前意识。
比较新近的心理分析学不同意弗洛依德的看法,不太注重这见解,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经历才是潜意识最主要的原料。
二. 生成(先天)的人格。认为过去的记忆是直接影响今天的人的最大因素。 三. 假定人的意志受两种力量驱动,欲力及摧毁力。
四. 假定人的心理的结构/构成分成三个层面:自我、本我、超我。
五. 认为辅导可以把人里面的动力释放,释放的阻力是这社会或传统的现实的道德原则/规范。辅导就必须解除
这些道德阻力,解除/抑压许多不好的记忆,让本我可以自由发挥。
借着以上的假定,心理分析辅导技术就是要分析一个人的心理结构,可借着联想法,或解梦(对梦的分析),或借着催眠术,把潜意识的东西解除/抑压。
----------------
注一:详细的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请参考D. Schultz,《人格理论》陈正文等译(台北:扬智,1997) 42-86页。
心理分析学虽然受到心理学和其他行为科学家所拒绝,但是一般普罗大众和文艺知识份子却非常欣赏它。
14
如果要比较的话,在那么多个心理辅导理论当中,心理分析辅导技巧可说是比较容易被基督教接纳的一个理论。
基督徒的反应
一. 神学家或者不会反对心理分析学把人的心理分成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但是却反对传统心理分
析学认为潜意识的东西全部是由儿童时期引入的。不过,多数神学家可以接受新近的心理分析学见解,认
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是潜意识最主要的原料。相信是这一点,使基督徒辅导者更容易接纳心理分析学。二. 基督徒把心理分析学所指生成(先天)的人格,认为是人的罪性影响而成,也就是说人的原罪和本罪导致一个
人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的侵犯,形成不同的人格。在辅导中必须借着福音来恢复成为新人。
三. 基督徒辅导者可接受心理分析学提出肉体所造成的驱动力(不管是欲力或摧毁力),认为这是人本性的「私
欲」。
四. 基督徒辅导者可以接受心理分析学把人的心理的结构分成三个层面:自我、本我、超我,但是不能接受说
本我是受传统道德的破坏,反而基督教认为是受到罪的破坏,觉得在辅导过程中必须指导人到神面前去认识那自我,也去实行超我(那受神的话语所指引的生活)。
五. 基督徒辅导者可接纳人里面是拥有潜在的动力,但是这能力已受到罪的破坏。这里面的人必须以福音及圣
灵的能力去驱动和释放,也不接受心理分析学认为阻力是这社会或传统的现实的道德原则。
心理分析治疗步骤
心理分析治疗法最终的目的是要帮助一个求助者恢复或建立一个完整的人格(personality)。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心理分析治疗者帮助求助者“释放”(relive)一些孩童的痛苦 – 这是一个治疗过程 – 要把那潜意识(sub-conscious)变成意识(conscious)。换句话说,使自我(ego)超越或控制本我(id),可以面对一个现实的世界。
治疗约谈内容包括分析孩童的印象,或不快乐的经历,或恐惧印象:有时借着求助者的自愿讲述,或分析求助者梦。这样的约谈直至你对某些恐惧没有焦虑(anxiety)为止。
心理分析治疗的基本技巧是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放松自己,把所有的个人经历和心理的事情讲述出来。讲得越多越好,越详细越有帮助。辅导者只是帮助你整理心理思想,把许多积在潜意识的东西告诉你,使你对它们有意识,这样你开始认识这些潜意识的东西,才不会引起惧怕,没有惧怕就不会有焦虑,没有焦虑也没有心理问题了。因此约谈可以是多次的,是重复的,一直把所有潜意识的东西搬出来为止。这叫着“释放”。当然,在过程当中,辅导员会叫你不要再受一些传统道德或宗教的规条的缚朿,把这些道德和宗教规条和限制放弃。
简单的讲,就是要使求助者得着「自我」可以按「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去运行,一方面应付每日的各种挑战,另一方面去减低由本我来的紧张。
2〕当事人中心治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
当事人中心治疗法奠基于人文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创始人罗杰斯(Carl Rogers)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人有许多潜质(human potential)和内在能力(inner power),若在良好的环境下让他的潜质和内在能力自由发展,将会是健康而具建设性的(注一)。基于此信念,罗杰斯假定人有不需治疗者直接干预就能了解及解决自己困扰的极大潜能。治疗者的角色是协助受辅导者,让他们的内在能力与潜质得以发展,他们就能朝向自我引导的方向成长。他认为,如果辅导员能提供一种孕育促进的气氛,当中包括着相容、接纳,与同理心,并且让受辅导者感受到这些条件,则疗效自然会产生。因此,罗杰斯强调辅导者的态度,个人特质,辅导员和受辅导者的关系是辅导过程中最基本的决定因素。他所采用的「非指导性辅导」(Non-Directive Counseling)强调辅导员要创造一个自由与不具指导色彩的治疗气氛。
2.1. 人性观
罗杰斯对人有极大的信心,强调每个人的价值和个人的尊严,他认为:
人是积极的,理性的,能够自立,对自己负责,有正面的人生取向,因而可以达到独立自主,生活进步而迈向自我实现,并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人有内在的能力,能推动自己成长,成熟和自我实现。 人是建设性和社会性的,值得信任,也可以合作。
人能够了解和改变自己,并有调配自己和辅导自己的能力。
2.2. 治疗原理
罗杰斯肯定了人本身是具有能力去有效地解决个人的问题,走向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因此,在辅导的过程中,辅导员要表现出真实、关怀,以及不带批判色彩的了解,用无条件价值(unconditional worth)的关系。辅导员应具备以下三种特质去建立一种治疗关系(Therapeutic Relationship),促进成长的气氛: 1. 一致:包括真诚或真实(Congruence)。
2. 无条件地正面关怀:包括接纳与尊重(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3. 准确的同理心及了解(Empathy):即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
15
当这种治疗关系存在时,受辅导者会发现自己有内在的能力,运用这关系来改变自己和成长。罗杰斯强调在辅导过程中,倘若以下六个条件都出现就足以产生建设性的性格改变: 1. 辅导员与受导者有心理上的接触和沟通。
2. 受辅导者感到无助,焦虑和混乱,而希望有所改善。 3. 辅导员在辅导关系中是一位表里一致和真诚的人。 4. 辅导员对受辅导者提供无条件的接纳和尊重。
5. 辅导员对受辅导者产生同感,了解受辅导者的感受,正如自己是受辅导者。 6. 受辅导者能体会到辅导员对自己无条件接纳,尊重和同感。
罗杰斯解释这是一个「如果...于是...」的过程。即「如果辅导员为受辅导者提供以上的条件,受辅导者于是就会变得有能力发挥自己的潜质和迈向自我实现。」他认为,若辅导员表示真诚,受辅导者亦会表现「真我」,觉察和承认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辅导员便能够进一步去处理问题。若辅导员对受辅导者表示无条件的关怀,尊重和接纳,包括他隐藏的和不合宜的部分,那么受辅导者会开始接纳自己,并相信自己是个有价值和能够发展的人。当辅导员表示共鸣同感,了解和反映受辅导者的内心感受,受辅导者亦会更了解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行为,他更能控制自己,他不但能够解决目前的问题,更能应付新的问题和挑战,加以适应,成为一个达致完全功能的人(fully functioning person)。
2.3. 辅导目标
辅导的目标主要是要与受辅导者建立一个适当的关系,来协助对方成为一个达致完全功能的人。具体来说,他有下列各种的改变:
1. 对自己有较实际的看法。
2. 较具自信,和较有能力自主。
3. 能够对自己和本身的感受有较大的接纳。 4. 对自己有较积极的看法和评价。 5. 较少对自己的经验作出压抑。
6. 行为上表现得较成熟,较社会化,适应力亦较强。
7. 压力对他的影响程度降低,同时,他亦较容易克服压力和挫败。 8. 性格上显得较为健康,人亦变得较具统合性的功能。 9. 对他人有较大的接纳。
总括来说,罗杰斯认为当一个人逐步走向自我实现时,他会开放自己,信任自己,懂得按自己的内在标准来评估事物,同时,他认识到人生其实是一个过程,而我们应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成长。
2.4. 从基督教的角度作评估
罗杰斯的当事人中心治疗法对早期的教牧辅导学影响很大,许多教牧辅导训练课程,都会将他的理论编入。罗氏的假设是建基于自由神学与人文主义思想,因此其理论与圣经启示有许多不同的部份,不能完全接受。 克兰伯尔(Clinebell)在《教会协谈的基本类型》一书中指出「受辅导者心中治疗法」只能作为一个建立治疗关系的准则,它没有指导我们如何藉此关系,来彻底帮助有困扰的人。罗氏只提供给我们一个辅导基础,但在辅导的方法上,却并非一个完全的结构。立足于基督教信仰,运用此方法时,要小心过滤吸收。
我们认为牧养辅导可应用罗杰斯的辅导关系的建立。牧者提供真诚,无条件和积极的关怀,尊重和接纳,以及同理心,这都是辅导的基础,也能使辅导过程和果效事半功倍。 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辅导」(Non-Directive Counseling),也值得牧者学效。透过这方法的学习,牧者可避免直接向受导者发出权威式的指导,而细心留意受辅导者所表达的,聆听他所说的,且注意他情感的反应,能够设身处地的了解他的情况,借着反映,澄清受导者之思想与情绪,使他自己找出问题,受导者会感受到被尊重和温暖的感觉。这种与辅导者所建立的良好关系,是辅导过程中良好的开始,但不能停留于此。牧者仍要以圣经的真理和权威,指导受辅导者。传统上的教牧辅导都是采用直接指导法,牧者透过个人教导式的劝勉与警戒,为会友提供各种资料与答案。这种方法,却没有真正深入会友的心境。因此,我们要在直接指导与非指导性辅导之间选取折 的交流式辅导。
克兰伯尔有较中肯的看法:当事人中心治疗法,曾在现代牧会协谈上影响深远,辅导者于协谈时,已避免过份直接地向受导者发出指示。这种辅导法提醒我们留意受导者在语言方面表达的一切,聆听他们所说的,也注意他们的反应。牧者在辅导时,除了采用以权威为中心的传统方法外,也可以间中采用罗杰斯的方法。以罗氏的哲学和方法为基础,可以增进辅导者的协谈技术;但是,我们不应停留在这个地方。牧师在进行辅导时,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个人身上,但这不是说我们一定要以受导者为中心,完全容让他们自导。
罗杰斯的理论建基于人文主义,与自由派神学的立场吻合,他否定圣经的权威,不提人的原罪,着重人的潜能,并强调人有解决个人问题的能力,有高度心理独立自主权。因此,很少福音派的基督徒会赞成这种立场。亚当斯(Adams)认为:「保守派的信徒(一切相信圣经为神的话的信徒),应该拒绝接受罗氏的辅导学,因为他的学说以人为开始,又以人为终点,人本身可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罗杰斯的「无条件的肯定」(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是将焦点放在人性的光明面。这是人文主义心理
16
学家所强调人的潜能(human potential),并要迈向「实践自我」(self-actualization)。香港一位辅导员蔡元云医生并不认为实践自我是辅导的最高目标。他认为人靠着神所赐的能力,不单可以重建那因犯罪而失落的神的形象,更可以不断成长,更像基督。使徒保罗也说,他的目标是「活着就是基督」。他也认为辅导的目标是叫人「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4:13)。 「实践基督」(Christ-actualization)不是靠人的力量可以达成的辅导理想,一定要加上神的灵亲自工作,所以一个信奉基督的辅导者,是与神的灵一同工作的。
基于以上的评估,我们可以学习「当事人中心治疗法」的治疗关系及关系的建立(稍后我们会把这技巧列入辅导的历程中)。但是在运用这方法时,仍要小心,以真理去过滤吸收。
3〕理性情绪治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艾理斯(Ellis)是理性情绪治疗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的困扰完全是由思想导致,人的思想会影响情感。当人认为某件东西不好,他就觉得这东西不好。如果将非理性的思想消除,学习理性的思想,则大部份的心理或情绪的困扰都可以解除。理性情绪治疗法主要是透过教导和学习,不单要除去病征,也鼓励受导者去检讨个人的价值观,正视一切问题,能够理性地思考,得到快乐。
3.1. 人性观
1. 他们强调人的价值观,并假设人出生时具有理性的、正确的思考及非理性的、扭曲的思考之潜能。因此一方面人会珍惜生命的可贵,可以快乐,可以思想,可以将个人的感受用言语表达,可以与人沟通和建立友爱亲密的关系,可以成长和实践自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非理性的思想却令人选择自我毁灭,逃避现实,重复错误,执迷不悟,逃避长大,自怨自艾和苛求十全十美。就会产生许多情绪困扰,无法快乐满足地生活。 2. 非理性的行为和思想自幼形成,人一出生就要坚持自己所渴望的都能得到满足,倘若不能立刻得到,就会怪责自己,也责怪他人,这些非理性倾向,导致了人发展出伤害自己的习惯和不良的行为。
3. 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有密切的关系,互相影响。为要了解人的自我毁灭行为,我们要先了解人如何感受,思想,领悟和行动。
4. 人是用言语来表达思想和感受的,故他时常用「自言自语」(self-talk)来表达自己,而他的「自言自语」又渐渐变成他的行为的指标。
5. 人有能力去改变基本观念和价值,所以就有机会以新的观念、意见和价值来作出取代,导致新的行为出现。
3.2. 治疗目标
理性情绪治疗法的目标是:「培养更实际的生活哲学,减少因生活中的错误而责备自己或别人的倾向,以及教导受辅导者如何有效地处理未来的困难。」
由于假定人的问题是来自许多错误观念,因此,会鼓励受导者以批判的态度去检视及改变一些最基本的价值观,正视一切问题,学习理性地思想。也会辅导受辅导者学习接纳现实,组织和节制自己的思想,对己对人较宽容和忍耐,减少对自己和对他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换言之,理性情绪治疗法是期望治本,而非单单治标。
3.3. ABC治疗模式
ABC治疗模式是由艾理斯(ELLIS)发展的一个逻辑步骤,探测和辩证非理性的思想,从而学习理性的思想,感受和行动。
下图将显示各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A 引发事件 ? B 信念 ? C 情绪与行为的结果 (activating event) (belief)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
D 驳斥干预 ? E 效果 ? F 新的感觉 (disputing intervention) (effect) (new feeling)
人怎样行动和生活,是因着自己的信念而决定,A 是既存的事实、事件、或一个人的行为或态度。C 是情绪与行为的结果、或一个人的反应;此反应可能适当或不适当。A并不能导致 C,而是 B,它是一个人对 A 的信念;是B导致了情绪反应 C。因此,人要为制造自己的情绪反应和困扰负起责任。理性情绪治疗法的核心是教导人们如何改变直接导致其困扰情绪结果的非理性信念。 A、B与C之后是 D,就是驳斥。「驳斥」是协助受辅导者向他们的非理性信念挑战。因为受辅导者可以学会理性的原则,用来摧毁任何不实际而无效的假设。最后,进入E的阶段,E 就是效果,指获致新而有效的理性哲学,能以合宜的思考取代不恰当的思考。我们接着就会创造 F,是一种新的情绪型态,不再感受到严重的焦虑或消沈,能配合情境而有适当的感觉。
3.4. 治疗的步骤
此派的方法是主动、直接和教导式的,可包括下列各步骤: 1. 充分认清我们应对自己所制造的问题负责。
17
2. 接受我们有能力显著地改变这些困扰的观念。
3. 认清和界定我们的情绪问题是来自那些非理性信念,并且去面对。 4. 辅导员向受导者挑战,要求他为自己的信念辩护,证实其真实性。
5. 辅导员向受导者显示那些信念无论在逻辑及验证上,都有很多错误。同时,也让他看到那些信念会导致自我毁灭。
6. 辅导员协助受导者改变自己的思想,以合理的信念来取代不合理的信念。 7. 辅导员教导受导者此后一直以理性情绪治疗法去根绝导致困扰的不合理信念
3.5. 从基督教的角度作评估
理性情绪治疗理论(RET)假设人的理性(内在思想)会影响我们的情感,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圣经的真理又是什么呢?「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箴23:7)。保罗也劝告信徒「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10:5)。耶稣在登山宝训的教导中,也强调「内心」和「思想」。因此,当我们要处理一些败坏的行为之前,先要处理我们的内心。
许多信徒,因着自己过往所犯的罪或别人所犯的罪,经历许多创伤和对真理,对父神在观念上许多扭曲,使我们的生命得不着释放。我们惟有靠着认识真理,真理使我们得以自由(约8:32)。因此,我们也需以真理代替扭曲的思想(非理性思想或不合乎真理的思想)。
RET的另一个假设是:如果我们能控制我们的理性,就能控制我们的情绪。基督徒也当常被圣灵充满,有真理,让我们的理性完全顺服基督,我们的情绪也自然会顺服圣灵的引领。
另外,艾理斯(Ellis)的人性是提高了人性的尊严,肯定了人的地位与价值,但同时过于强调人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发挥内在的潜质。这是过分乐观的假设,没有认清魔鬼黑暗罪恶的势力,人惟有归向真神,生命才可更新改变。艾氏认为人的价值,不在乎他是否全能和有成就。若从圣经看人是按神的形象样式所造,人是尊贵和有价值的。人的价值不在乎他所拥有多少,而是神所赐予的恩赐和与神建立的关系。人(包括基督徒)会按他的表现去衡量他的尊贵和价值,我们也会按自己的表现去建立自我价值。我们需要以神的眼光看每一位求助者,他们是神所创造,尊贵和有价值,无论他的光景是怎样。同时,也相信神的恩典和怜悯会更新改变他。「他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他的怜悯,借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多3:5)。耶稣与罪人一起吃饭,与在宗教上受歧视的撒玛利亚妇人谈道,也不定行淫时被拿的妇人的罪。祂透过神的爱,接纳和建立他们作为人的价值,完全没有歧视他们。
艾氏也不接受罪的概念,他认为凡事没有「正」或「错」,没有邪恶,罪等;他认为这只是宗教带给人罪咎感,这很明显与我们的信仰违背。另外RET所采用的理性方法,往往欠缺同情与同感,但从圣经中认识神的怜悯心肠,耶稣也常动了慈心,适切关怀人和接纳人。RET只注重改变人的思想,缺乏处理受导者的感受。
4〕行为治疗法(Behavior Therapy)
行为治疗法的行为导向方法帮助人采取明确步骤去改变行为,乃建基于实验心理学派,把多种学习原理(learning theory)应用于改变行为上,认为辅导是一个再教育的历程。
4.1. 人性观
行为学派致力研究人如何学习,以及决定人类行为的因素,他们认为:
每一行为完全决定于过去的因素,透过已往的行为可预测将来的行为,他们假设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从科学观点看,行为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也可以发现控制人类行为的规律。
人出生时像一张白纸,是中性的,人性本无善恶之分。人的行为透过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学习而来。因此,透过控制环境,不良的行为是可以矫正的。
4.2. 治疗目标
行为治疗法的焦点放在外显的行为上,对每个问题行为都设计特有的治疗目标,过程和结果评估,借着这一切步骤以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除去不理想的行为,保持或加强优良的行为。治疗目标有两方面,首先是消除受辅导者适应不良的行为,然后协助受辅导者以其他适应较好的行为作为取代。同时,他们也重视辅导员和受辅导者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关系;因为透过这关系,才可以澄清和界定治疗的目标,同时,也可使受辅导者在疗程中作出充分合作,为共同设立的目标而努力。
4.3. 主要原因
人透过以下六种途径来学习: 1. 反应学习(responding learning):反应学习或古典制约(classical conditioning)是源于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
夫(Pavlor)的研究。在实验中,他将食物给予一只狗之前,先行摇铃,当这情况重复进行多次以后,他发现狗在未见食物,只听见铃声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分泌唾液了。在这过程中,铃声成为制约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唾液则成为铃声的制约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因为食物和铃声的配合,狗学会了在铃声向时就分泌唾液,这种反应的模式为反射(reflex),通常是自动出现的,故此也称为自动或非自主行为。这表示若要维持某行为,便要有某种的增强物配合(reinforcement)。行为如果不获某种增强物的配合,行为便
18
会减弱,以致最终完全消灭(extinction)。
2. 操作学习(operant learning):操作行为指在环境中采取行动以产生结果,如果行为所导致的环境改变具有
强化性,那么该行为再发生的机会就会增加,否则便会减少。就如史金纳(Skinner)的实验:饥饿的老鼠意外地触到门掣,得到食物,于是老鼠学会触那门掣来索取食物。他的定律是人某种行为若能导致满足后果,则该行为在未来继续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在操作学习过程中是反应带来结果,如下图所显示:
R ? C 反应(response) ? 结果(consequence)
不过,在实际运作中,结果(C)是控制着反应(R)的。换言之,从控制的角度来看,情况如下图:
R ? C 反应(response) ? 结果(consequence)
行为的结果(C)控制着行为(R),它使行为再出现。
行为学派十分重视正强化的功能,认为有效的运用强化物能改变人的行为。正强化物可分初级强化物(primary reinforcer)和次强化物(secondary reinforcer)。前者如食物,饮品和睡眼等,满足我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后者则满足我们心理、社会和精神层面的需要如名誉、地位、赞赏、金钱等;次级强化物在理想行为塑形过程中,是极为重要。
3. 模仿(modeling):在行为学习过程中,模仿很重要。事实上,人在日常生活中,许多行为都是由模仿而学
到的。在行为治疗中,会让受辅导者观察一个模范,然后引导他仿效对方。在辅导过程中,受辅导者通常将辅导员放在较优越的地位,当他越尊重和信任辅导员时,辅导员就越能发挥模仿的功能。
4. 果断训练(assertive training):基本上是帮助受导者减低焦虑和训练社交技能。目的是促进受辅导者的自我
尊严和自我尊重;能畅快地表达自己,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在辅导过程中,辅导员提供一个温暖具安全感的关系后,会鼓励受辅导者学习去表达自己。
5. 松弛训练(relaxation):教导人如何应付日常生活的压力。透过放松肌肉与心境,去减少肌肉的紧张,来缓
和受辅导者的态度。通常会和系统减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一起应用。总括来说,松弛的基本要求是要受辅导者达到一种主观的安静状态,用来与可能引起焦虑的情境相抗衡。
6. 系统减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主要是用来处理焦虑和退缩行为。首先会按受辅导者的情绪困扰程
度,定出等级,然后教导受辅导者松弛的技巧,辅导员会将引到焦虑的情境重述,由最小至最大,透过松弛过程而达致减敏的果效,直至所有的焦虑都消失。
4.4. 治疗步骤
辅导员首先设法和受辅导者建立一个温暖、真诚而又富同感了解的关系。受辅导者经验到辅导员的接纳、关心、体谅和同感,他才会改进自己,和辅导员合作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辅导的过程有以下步骤: 1. 建立关系。
2. 界定问题:要清楚列明不适当行为和不适当行为的刺激是什么。
3. 清楚了解受辅导者的背景,历史和个人发展情况,可帮助我们明了受辅导者的许多问题。
4. 确定辅导目标:首先辅导员和受辅导者双方一同去决定问题所在,就容易确定辅导目标,安排消除不合宜的
行为,并用增强物来鼓励合宜的行为。
5. 选择将会应用的方法:对不同的受辅导者,不同性质的问题,辅导员会采用不同的技巧来协助受辅导者解决
问题和达到所选定的目标。
在辅导过程中,辅导员是相当主动直接的,他要协助受辅导者界定问题所在,并探索出独特的处理方法和选定有效的行动方法。另外,辅导员也充任受辅导者的模范,作为效法的对象。因此,辅导员要注意自己本身的质素,为受辅导者带来积极的影响。
4.5. 从基督教的角度作评估
行为主义学派的人观眨低了人的尊严和价值,视人如「机器」,且否定了人的自由、自主、自决和独立性,这与圣经的人观有很大分别。他们也否定受辅导者的独特性,并忽略他所具有的人性特征和内涵。圣经说人是按照神的形像所造,基督为了拯救人类而舍命,人有真正的价值。人有自由意志选择自己的方向,但我们也要按所行的受报应,因为神是公义的。
19
行为学派认为人类行为会受到环境影响,这样,人就不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作为牧者,我们要教导会友为「选择」负责,人是有尊严和自由,但不能以周围的环境作为解释我们行为理由的借口,罪的责任必须承担。不管情境多困难,也不能将罪的责任,归咎于环境因素。
作为治疗并不鼓励受辅导者去体验其情绪,着重教导受辅导者该如何行为和思考。我赞成于辅导过程开始时当专注在受辅导者的感受上,然后才处理其行为。如果我们单单针对行为,许多时只能为受辅导者处理表面行为的改变,于是结果问题又会以其他形式的行为表现出来,因为他们未能处理罪的根源。
行为治疗理论对牧养辅导也有不少贡献,因为他们将辅导重点放在外显的行为上,根据科学方法的原理与步骤,协助受辅导者改变其不良行为。他们的问题解决的技术(problem-solving)和行为改变技术(behavior modification)能有效地帮助求助的会友有计划和策略地改变一些不合神心意的行为。
小结:
我们若考查圣经,就知道情绪、思想及行为都是同等重要。先看情绪方面,圣经中形容耶稣不抑制自己的情绪,祂曾哭泣,也曾发怒。祂对别人的感受有敏锐的触觉,祂怜悯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在辅导过程中,有些人会过份注重感情,亦有人挂斥,而耶稣却能适当地让情感自然流露。
有时耶稣服事的焦点放在理性思考方面,祂与尼哥底母讨论重生,又与宗教领袖辩论理性方面的问题,也用合理的证据解答多马的不信。
耶稣也注意到人所行的和他们的罪,祂直接地斥责人的罪行,要求犯罪的人悔改,并在行为上改变。 圣经里充满了顾及人的情绪、思想与行为的教导。在辅导工作上,我们定要情绪、思想及行为三者并重,因为三者是相互影响。牧养辅导要帮助会友在情绪、思想与行为上成长,合乎神的心意。这样,我们才可完全委身跟随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 ? 你的神」(路10:27)
六.教牧辅导的内容
1〕辅导者的特质
在基督教的辅导过程中,最少有四个因素,是决定性地影响着辅导是否成功或失效,就是:辅导员、辅导技巧、圣灵工作和受辅导者的态度。
我们先讨论辅导员本身一些特质和应具备的条件。
1.1 温暖(warmness):这种特质涵盖了对辅导者的接纳、尊重、真诚的态度和适切的关心。使受辅者感受到温暖、
被接,有足够安全感和信任心,能够彼此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是辅导的第一步。
1.2 同理心(empathy):受辅者怎样想?他内心真正的感觉如何?他的价值观、信念、及伤害为何?辅导者要在
交谈过程中不断思量和发掘,要极力设法了解他们,有效的是以言语或表情表达自己对对方的了解。这种能力和方式是向受辅导者表「同感」也就是以下我们讨论和学习的「同理心」了。辅导有同理心,尤其在辅导的初期,更为重要。这会影响工作的成效和发展。
1.3 身体的状态:辅导员要以最佳身体的状态去接见受辅导者。有充足的休息,良好的体魄,以能聚精会神进
行一次「真实的相遇」。休息不仅是指睡眠,也代表放下施压于我们身上的工作和活动,使自己能心平气和、悠然自得。此外定期的运动,也是松弛神经,保持良好精神体魄的妙法。
1.4 心理的状态:辅导员不是超然的人,他同样面对很多生活上的压力和危机,因此,他必须先认识和处理自
己的心理状态。
1.4.1. 要能自我辅导,处理压力的能力。辅导员要对自己过往的经历如何影响现今的自己,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并且能处理一些长期困扰着他心理健康难题。他亦要有固定时间,去清理一些因为日常工作所带来的压力,以使心理得着调理和舒解。
1.4.2. 保持「辅导员-受辅导者」的专业关系。这里是指在辅导期间这种专业关系必须保持。许多时候,当辅导
期完成后,辅导员与受辅导者会维持朋友的关系。当然,所有之前所谈的个人资料都将是保密的。
1.4.3. 保持辅导员的专业道德界线。也就是说,两人之间是不可能发生任何恋情或超越的关系。
1.4.4. 避免“反射心理”。也就是说,辅导员不可藉用受辅导者的一些经验来解答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
1.5 灵性状态:不单指头脑对圣和神学知识的认识,乃是脚踏实地活出属灵的生命,并主的品格来。一个好的
辅导员,也是一位好牧人,他对每一只羊有兴趣、有爱心、忍耐,以生命引导和帮助他们归向神,面对生活的挑战。
1.5.1 牧者与神有美好关系的生活见证,是要好好熟习神的话,并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圣经的教训。 1.5.2 被圣灵充满,能敏锐顺服圣灵的引导和指示。这也可以让辅导员去察觉受辅导者的灵性状态。
1.5.3 有生活见证,特别是家庭生活的着重,注意夫妇关系,子女婆媳问题,牧者有和谐健康的家庭人际生活,
是表达着神的荣耀和神人和好的见证。
20
1.5.4 藉祈祷、默想,净化内心世界的困扰,不被罪恶困绑,心灵得释放,使有力量引领别人同样经历心灵的释
放。
除了以上这些重要质素外,还有其他的条件也是不可缺的,譬如在辅导的技巧知识方面装备自己,有不断扩阔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领域,能存开放态度,保密的道德及生命要不断成长。总括而言,作为牧者辅导群羊具备的质素就是:本着基督爱世人的心,有阔宏接纳不同的人,透过聆听的艺术,同感心,了解当时人面对真正困难问题之所在。我们帮助别人,不要忘记建立自己身、心、灵的健康,不断自我成长的时候,以至有足够的心力和持久力去扶助有需要的人。同时辅导的技巧和知识之装备也是不可缺,它是很好的辅助工具,协助教牧辅导的工作。
2〕辅导的技巧
辅导是一种关系的建立,借着一些外显的表达,使受辅导者感到被重视、被接纳,有亲温暖和可信任的感觉。因此牧者要给予足够的专注。专注的行为可分二方面表达。
2.1 身体方面:
.坐姿要自然、放松,面向受辅者,或成直角,身体些微前倾,以表重视和对方的面谈。 .眼神注视对方或适切时注视对方,以表达关切和了解。
.面部表情要有礼貌,仁慈及渴想了解受辅导者的样子,不要表现疲倦,不耐烦的态度。
2.2 细心聆听:
.聆听是一种艺术,需要集中精神,去听他话中的话,他所想表达的及没有说出来的部份。 .一边听,一边思想,切莫魂游象外。
.随时报以适切的回应,如「点头」、「微笑」、「唔」、「还有呢?」「你觉得怎样?」来鼓励对方继续讲下去。
.即使有时会有沈默或哭泣,牧者要耐心等候,给他足够空间慢慢说。
.控制自己不要作太快的评断和意见的提供,让受辅导者有机会畅所欲言,抒泄感受,消除心中的郁闷,也
使辅导员从聆听得着足够资料,了解事件背景,真相和焦点。
2.3 留心观察:
.留心对方言谈举止,是否突换话题、坐态不安、呼吸紧促,泪盈眼眶,这些都是反映受助者一些内心心态。
.留心所说的话有自相矛盾之处否?比方他表对工作很满意,但后来又提及打算调职,又或许他谈家庭背景,
但从未提及他的父亲。这些可能是重要线索,提供我们辅导的资料,能以正确判症,对症下药。
2.4 地理环境:
.最好教会有一间房间或办公室,能隔声,以免谈话内容外泄。房间的门最好是装有玻璃,使外面的人可以
看到内里情况,以免牧者与异性约谈时,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或陷在性的诱惑中。玻璃门最好有门帘遮蔽。辅导异性时,最好门外有秘书或信任的人留下。
.室内设计最好能营造家庭的气息,如有一些盆栽。不要案头凌乱不堪等。
.如约谈是在牧者家中,将地方收拾整齐一点,使来宾有舒适感觉,可使集中精神。
.在辅导进行中,最好有一些人可以随时成为你的支援,因为突发性事件在辅导中常会发生,所以需要有人
作后勤或介入协助。
.有特别情况或会使用闭路电视。例如,给罪犯的辅导或提供辅导学学生实习。如果使用闭路电视必告知受
辅导者,这也是学习保密的功课之一。
2.5 资料的预备:
.预备一些辅导中可能使用的材料,如背景调查表、问卷、纸、笔、道具等。 .预备圣经或提供一些阅读资料,如夫妇相处之道的文章。
3] 圣灵与辅导
这是基督教面对辅导学必须提出来的课题。基督徒的辅导者必须确认及接受圣灵在辅导工作中的力量。 圣灵,在希腊文是para-clete(原意在旁指导/辅导者)(约14:16-17)。他是耶稣离世后差派给基督徒代替基督的辅导者。
目的:一. 圣灵可以使人成圣。人成为圣洁乃是圣灵的工作。 二. 圣灵也引导人明白神的旨意,叫人遵守圣经的话语。
三. 圣灵使人结出圣灵的果子,这果子含有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
等的生命素质。
圣灵如何辅导
21
一. 圣灵透过神的事物工作:也就是祷告,信徒互相的慰问/相交,圣餐,崇拜等事物在信徒身上来达成他的工
作。这工作是劝慰人改正,引导人当行的路,甚至改变人(罪人,堕落,失散的人)的性情,使他成圣。 二. 圣灵是超然的:圣灵乃一有位格的神,他不只是一股力量或是一个原理而己。在圣经中,圣灵一方面是按
自己的意思自由运行工作,另一方面,他也拣选适当的时间,方法,场合来工作。圣灵使罪人悔改,圣灵改变人的生命(赐人新生命),圣灵使整个人的人生观改变过来。基督徒的辅导者必须把这权柄交回给圣灵去执行他的工作。
三. 圣灵透过神的话语作工:辅导者可以利用神的话语指导人,但是圣灵使神的话语在人心中真正发生效力。
4〕受辅导者的态度
4.1. 帮助受辅导者解除“接受辅导”的心理压力。接受辅导对现今社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自然接受的意见。辅导
员必须先帮助受辅导者解除这样的成见或心理压力。给与受辅导者适当的解答,让他觉得接受辅导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情,不是因为他有问题,而是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问题。说明你可以提供一些专业技术,帮助他更快处理一些心理拦阻。
4.2. 鼓励和释放。给与适当的鼓励,使他可以释放自己,接受你的辅导,把真正的情况说出来。要知道受辅导
者不是那么容易释放自己,甚至出现防卫态度。如果对你稍有猜疑,可能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愿意把真实情况说出来。
4.3. 接受执行程式。在辅导过程中,有时辅导员要求受辅导者去实行一些“改进”的步骤,必须逐渐地要求受辅
导者去执行,观察和奖赏(称赞)其改进。 4.4. 要求受辅导者说出改变。这是一种确认/肯定的方法,在辅导过程中,要求受辅导者亲口说出有什么“改变”,
或“成就”(或“与前不同”)的功课。
5] 辅导的进程(简略)
以下我们使用的一套辅导方法,共有三个基本阶段,藉此过程帮助受辅导者面对要解决的困难。
这套辅导方法,是结合了各大心理治疗法的优点,并且与基督教信仰融汇后的一个统合性模式。与「理性情绪治疗法」相近,强调人先有正确信念,即合乎圣经的信念,才能产生正确,健康的行为和感受。
3.1 第一阶段
辅导的进行总要有个开始,这阶段的目标是要建立信任的关系,借着受辅导者对辅导员(牧者)产生了归属感和安全感,信任就得以被建立起来,这是成功辅导的重要一步。其次是协助受辅导者探索(或界定)问题之所在,这包括他的思想感觉和行为。
3.1.1 同理心
建立受辅导者的归属和信任,辅导员就需要有「同理心」(empathy,建立同感的心)。「同理心」就是辅导员借着「主动的聆听」,设身处地从受辅导者的观点和角度,去看他的世界、事物和感受,诚然成为受辅导者的一个“知音”者,但这并不表示辅导员要赞成那人有问题的思想和行动。 故此,「同理心」的表达令受辅导者相信辅导员愿意与他共度危难,心中自然有满足和舒畅感,这成为他愿意将问题的全部和全盘托出,并且促使努力去寻求出路的动力。以下是「同理心」的例子和辨识练习。
情境(一) 当 事 人:「我不愿意与他再继续下去,他根本不是一个诚实可靠的人。」 辅导员反应:□1〕事实上,你何必要再去想他,花精神在他身上呢? □2〕我亦有同感,你当然是不用再去理睬他为妙。
□3〕你认为他不是老实人,故不愿意再维持彼此间的感情。
□4〕你感到再没有意思与他维持感情,因为与一个不老实的人谈恋爱,根本不会有好结果。
情境(二)
受辅导者刚从学校毕业,正在找工作,刚接到面谈通知,他说:「我恐怕这次的面谈又不会成功,像以前几次一样又没希望了。」
辅导员反应:□1〕不会的,你要有信心,就会成功。
□2〕你为何不去找那些面谈成功的同学谈,也许你就能知道一些窍门了。 □3〕不要这么悲观嘛!你怎么会这么想呢?
□4〕由于过去失败的经验,你担心这次也失败,好像不太有信心的样子。
□5〕对于一个刚出校门的人,第一次找工作本就比较困难,就是失败了,也不算什么。
情境(三)
一位结婚数年的太太对辅导员说:「这一年多来,我们几乎在吵架中渡过,大事吵,小事吵,白天吵,晚上也吵,我不知道我们这样还算是夫妻吗?将来日子要怎样过呢!」
22
辅导员反应:□1〕天下有那对夫妻不吵架,常常床头吵,床尾吵,不要太紧张。 □2〕你们天天吵,到底是为了什么事呢?
□3〕不断的争吵使你害怕,担心彼此关系的变化。 □4〕请多告诉我有关你们相处的情况。
□5〕也许是你们的婚姻生活太呆板、变化所造成的,如果做些变化,如出去旅行、二度蜜月或
送送花、吃吃饭...等,会有所改善的。
情境(四) 受辅导者说:「其实我已经长大了,可是爸妈老是把我当小孩子看,什么事都过问,都盘查,我知道他们是关心我,但是我很想自己试试出去闯闯看呀!」
辅导员反应:□1〕这就是天下父母心,总是爱自己的孩子,你要好好珍惜。 □2〕你是不是曾经做过什么事让他们不放心呢?
□3〕其实父母是如此,他们这样做才会安心,你不必太在意,等你长大为人父母时,就能体会
了。
□4〕你觉得父母过度操心,让你无法独立试试看。
同理心反应(一)
阅读下列的情境,以初层次同理心反应之。
1〕首先用「你觉得....(情绪字眼)....因为....(事实内容简述)....」句型。
2〕再以平常较自然的口吻将了解体会到的感觉与内容说出来。
情境(一)
一个高中生说:「班上秩序不好,导师怪我不负责,要我把不守规矩的同学报告给他,可是那些同学受处罚后,都骂我多管闲事,马屁精。到底要怎样做才好?」
辅导员反应:1〕你觉得左右为难,因为不管怎样做,老师或同学都会怪你。 2〕你夹在老师与同学之间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情境(二) 受辅导者说:「最近经济不景气,每种行业都不好,保险业更难做,这两个月以来,连一个客户都没开发成功,已经够呕了,经理还指责我不够努力,可是我已经尽力而为了。」
辅导员反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三) 受辅导者说:「办公室的同事,不是大学毕业,起码也是专科学历,只有我是高职毕业的,当然做起事来,会感到矮人一截。」
辅导员反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理心」用在辅导,可促进受辅导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和了解,因此,同理心本身就是有心理治疗的作用。
3.1.2 问题探索
受辅导者在描述自己的问题时,过了一段时候(多数是到了重点之所在或是陈述的尾声时),辅导员便需要为对方摘要(总结),其目的是给予受辅导者一幅有关自己问题的全面性图画,以帮助他对自己的问题,有焦点性的掌握,故摘要(总结)是一个综合性的思想和言语的运作。摘要(总结)是要求辅导员能够将一些零碎的表达,融合成一个比较有条理的题旨,所以,他是需要有综合事情的能力,并且能用强而有力的词句,帮助他去总括,例如: 例一:「按以上你所讲的,你可说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方面....。」 例二:「这个问题之所以这样困扰你,是因为....,正是『顺得哥来失嫂意』。」 例三:「这样看来,你....可算是非常之『当黑』了!」 例四:「....总之,你感到极为『无奈和无助』,甚至怀疑神是否存在。」 例五:「那么,你好像成为一个『夹心人』,四面受敌了。」
为受辅导者所谈过的问题作具体性的摘要,可说是为他绘出一幅图画,经过一两次的综合,他便会对自己的问题有「拨开浓云见青天」的感觉。有见及此,辅导员需要增加和丰富个人的词汇,以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并且可以对受辅导者的各种感受,有更贴近的体认。
23
3.2 第二阶段
进入第二阶段,帮助受辅导者对自己所面对之问题,有客观、正确的看法。每当他越客观地看自己的核心问题时,他便越有「真相大白」的感受,因而能得着心得,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在此阶段,那些同理心,聆听等技巧仍是大派用场的。不过,因为在探索问题上,将会进入更深入的层面,因此我们会采用「高层次同理心」。
3.2.1 高层次同理心:高层次的同理心运用的目的,是藉此对整个问题作一个总结,使受辅导者明白心中矛盾的
成因,产生对问题的澄清,引导受辅导者去综合看自己的问题,藉此产生自我了解和心得,预备进入解决问题的层面。以下是一些例子和练习。
初层次与高层次同理心
下面有几个情境,请你首先(1)以初层次同理心反应;再(2)以高层次同理心反应,此时假设双方关系已经建立得相当稳固了。
情境(一)
受辅导者正在对辅导员抱怨他与妻儿的低潮关系,他说:「不论在办公室或各种社交场合,我的幽默一直是是最受欢迎的,几乎每个人都因我而笑得开心极了,气氛也变得捧透了,我自己也得意得很,但是在家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再好笑的笑话,再幽默的动作,没人笑一下,儿子说我无聊,太太更是气得要命,说我吃太饱,弄得场面很尴尬、很不愉快,我实在不知道他们到底要什么?」 1〕初层次同理心反应:「你认为很幽默的笑话,妻儿却有相反的反应,使你感到很困惑。」
2〕高层次同理心反应:「你对家人反应感到很奇怪,会不会他们不要你在家里当笑话大王,喜欢你更实际一点。」
情境(二)
受辅导者,女,28岁,自毕业后,一直在这一家公司上班,她说:「唉!每天张开眼,就换上那套讨厌的制服,又是一阵茫然,还不是为了生活,讨口饭吃,真不知人为了什么而工作,活着真辛若,真没意思....。」 1〕 初层次同理心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高层次同理心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三)
家庭主妇,育有一子(初中二年级),一女(小学),是一个责任感很重的母亲,照顾孩子无微不至,总觉得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好是母亲的罪过,尤其怕别人说她没尽到母亲的责任。现在她正和辅导员谈论孩子的功课问题,她说:「我并没有过份要求他,只要他每科都在八十五分以上,能分到优等班就行了。这一切都为了他好,他竟然大声的对我叫,叫我别天天管着他,他自己知道该怎么做。我听了,实在很难过,他还小怎么会打算?其实我只想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而已,我不要别人以为我不关心我的孩子....」 1〕初层次同理心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高层次同理心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 自我坦露:这是一个具教导性的技巧,在当核心问题呈现时,辅导者可以对受辅导者分享一些合宜的,有
关辅导员的个人资料、意见、感受和经历,其内容尽量与受辅导者的际遇有相似地方,俨然成为受辅导者的楷模。
作为教会史的一个辅导者,也可运用圣经的资源作教导,但是使用时,尽量避免长篇大论说教式姿态出现。
下列一些例子可作参考。
1〕辅导员:「了解你的问题后,我发现到有一段经文,常常能在这方面帮助我的,我很愿意与你分享,便是....。」
2〕辅导员:「你这个问题,领我想起圣经中的保罗亦曾经有相似的经历,....。」 3〕辅导员:「在数年前,我亦有一个类似你的经历,我还记得在那时,有一位弟兄是我的好朋友,他的一番话
对我有极大的帮助,他提到圣经中有一位人物叫雅各,他....。」
24
辅导员在运用圣经上必须要纯熟和老练,他要知道什么经段,对什么问题可以提供正确的思想和信念。当然,辅导员不一定是要引经据典,他可以统合一些经文,或是一些神学题旨,以作出一个概念性的教导。
3.2.3 面质:在辅导过程中,受辅导者有一些前后不一致的观念、思想、行为和表现,面质就是将问题展示,要
求他去评检、解释和正视,刺激他去思考,以助他确立正确目标和设计行动计划。
不过面质不宜滥用,在采用时最好先建立良好和牢固的关系,以致受辅导者确信辅导者是可靠的,是为了
自己好处才坦言相告,以爱心说诚实话。
以上的自我坦露,面质行动都是向受辅导者提出挑战,刺激对方有愿意改变的意欲和行动。面质一个例子:
一位年轻的女性受辅导者,谈论自己「不吸引」人的状况。
辅导员反应:你说你不吸引人,但是我知道很多男士邀请你出去。我并不觉得你不吸引人,如果我没有弄错,
在我们的团体里有不少人都很喜欢你。我无法把你说「你不吸引人」这件事和我看到的连结一起。
3.3 第三阶段
作为辅导的最后一个阶段,其目标是为所发现的问题作出分析,以能产生相应之解决方案,并鼓励受辅导者去化计划为行动,正是新思想产生了相应的新行动和计划。
3.3.1 理性上的跟进:一个人的思想不是一下子便可扭转过来,尤其受辅导者已经长年累月为一个不正确的世界
所困,他需要被圣经的思想信念潜移默化。因此使用经文时,不仿要求受辅者背诵,让神的话语根深蒂固植根受辅导者的脑每中,成为抗衡负面,消极之属灵力量。也可介绍阅读文章、书刊、充实受辅导者的思想。
3.3.2 情绪上的跟进:在前二阶段,受辅导者的情绪已有了一些抒解和医治,但在整个过程中,情绪困扰,是会
重现的。因此牧者要在适当时候采取一些行动,例如对受辅导者多加一点鼓励;勾画出他的优点,提高其自信;藉祈祷、诗歌安慰平伏其心绪。渐渐地,他情绪上的困扰,便能受控制,随着思想的改变,情绪亦相应地有所改善。
3.3.3 行为上的跟进:如果受辅导者的行为,能因信念的改变而得着调整,这当然是最为理想,但有些行为和心
理根深蒂固,未能立刻剔除,这样牧者便要决定,那些行为的严重性和影响性,如果影响不大,就继续鼓励他按部就班,用坚忍持久态度慢慢改进,否则就需要即时处理。
例子:有一位信徒,他因为考临近而过分紧张,以至他晚上常有失眠,其次数是每天都是如此,这样,
使他日常生活的节奏,因为棈神不足亦受到影响。在此,辅导员如要减低这事件的严重性,他需要考虑如何为受辅导者松弛神经和肌肉,又或者用药物使他能安睡,又或者减低其失眠其失眠次数,都会有助受辅导者去面其问题,以能过正常的生活。
3.3.4 订定目标:辅导员需要协助受辅导者订定一些可行目标,使他能在辅导的过后,得着充份跟进和支持。
注意事项:
.目标是要双方一同订定同意的。
.目标要具体,能够衡量、评鉴,使受辅导者有成就感。 .要由较为容易达成的目标为进路,由浅入深,按部就班。 .要有弹性、灵活性、容让受辅导者有空间、时间慢慢改进。
最后,受辅导者能否完成目标,问题得着完满的解决与否?自然是辅导目标和辅导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另外,作为基督徒辅导员,他要承认人生命的成长是在乎神的工作,作为辅导者只不过栽种和浇灌的工夫上努力而已。因此不要忘记倚靠圣灵、祷告,带领受辅导者集中于神的大爱和大能,继续经历神对他生命上奇妙的改变。
总括而言,辅导是一门艺术,需要因人施教,并且要忍耐及多方引导对方步向问题解决之路,而且所处理的问题,亦没有一个会尽然相同,故不能死板墨守成规,而要以经验和原则为基础,随着圣灵的引导,去分析和化解问题的症结,以下的图表,再一次清楚地统合以上所阐释教会辅导之一个阶段。
【一个基本的辅导模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25
目的 目标 枝巧 给予归属感 1〕建立关系 2〕找出问题所在 1〕同理心 2〕问题的探索 1〕产生信任 2〕自我探索和发现 结果 给予心得 1〕对问题产生心得 2〕校正观点和角度 1〕高层次同理心 2〕自我坦露 3〕面质 1〕自我深层了解 2〕内化圣经的教导 给予鼓励 1〕订定目标和计划 2〕跟进 1〕理性、情绪、行为上的跟进 2〕订定目标 3〕评估或修定 1〕产生安全感和自信心 2〕外化圣经的教导,有方向感地过合乎圣经的生活
七. 辅导的历程(深进)
辅导是有系统和持续性的面谈,去深入受辅导者内在情感的探索。辅导员在不同的阶段中应用不同的辅导技巧,以完成每一阶段的目标,最后达成辅导个体的最终目标。辅导过程的开始,是辅导员营造出一个温暖、接纳、尊重、诚恳的安全气氛,使受辅导者在被尊重、被接纳、被信任和被了解的情况下,能放下防卫的心,坦诚开放的表露自己的过去失败及痛苦经历,自我探索,达成对自己和困扰的了解,进而能以正确的行为改善不适当的行为。
辅导历程及其技巧
以下是一个辅导历程,特别建议给“牧者”形的辅导者,分成四个主要的阶段,每个阶段有一次至三次不等的约谈,视乎是否能达到指定目标为止。 阶段 协助前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目标 关系建立 自我探索 自我了解 行动计划 使用技术 1.专注 1.同理心 1.自我表露 1.解决问题 2.聆听 2.尊重 2.面质 2.行为改变 3.真诚 3.立即性 4.具体 辅导理论 当事人中心治疗法 理性情绪 行为治疗法 治疗法 重点 情绪与感受 思想 行为 辅导的最初阶段,即是协助前阶段及第一阶段,目标是「关系建立」和协助受导者「自的探索」,最适宜采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治疗法(Carl Rogers,non-directive client-centered therapy),他特别强调辅导关系,这是辅导成效的关键因素。辅导员流露出亲切、关怀、同感、接纳的态度,受导者可以自由地抒发他的情感及苦恼。辅导者只是聆听倾诉,间中作个总结,反映反导者的感受,帮助他渐渐了解自己的行为和问题。
协助前阶段可能需要一至两次的约谈,第一阶段可能需要一次三次的约谈。
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协助受导者自我了解。此阶段辅导者不再让受辅导者以其个人的主观观点去探索其问题。他会挑战受辅导者的一些自己所逃避的,不一致的,不合理的,扭曲的观念,使受辅导者对其问题能有更客观、正确的领悟和了解。
第二阶段可能需要一至三次的约谈。
第三阶段的目标是行动计划。当受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了洞察及了解,运用行为治疗法的行为改变技术,让受辅导者学习有效的行动计划,而达成辅导的目的。
1〕协助前阶段:关系建立
教牧辅导与专业辅导不同,牧者通常与求助的会友稍有认识。这些辅导之前的接触,对于建立辅导关系很有帮助。第一次协谈的时候,会友往往是带点恐惧和怀疑,他们可能不习惯与别人谈论自己的问题,又不知辅导的情况怎样。因此,牧者有责任给与支持及引导,让他觉得自然一点。
当面谈时,如果牧者让会友感觉到受重视,被接纳,有亲切温暖感受时,就能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专注(attending)是牧者对受辅导者表达专心和注意。细心聆听(listening)是使他感受到尊重与辅助的诚意。求助者自然对牧者信任,而更愿意开放、合作。以下是关系建立的技巧:
1.1. 专注
专注是指在面谈中,牧者的身体语言表达出下列姿态:
1. 面向对方:挻起胸膛、面带微笑,适度的点头接纳表达亲切感,专心一意在受辅导者身上。
26
2. 保持眼神的适当接触:眼神注视是表达尊重,更可透过眼神向受辅导者传达亲切,接纳和了解。 3. 保持轻松、自然、开放及非防卫的表情,表达出对受辅导者的接受。 4. 身体稍微往前倾:表达对受辅导者的问题有兴趣,乐意专注的听他讲。
1.2. 聆听
聆听是不单用耳朵,而且用心去听。聆听是表达对受辅导者的尊重,并且倾听对方说话才能了解受辅导者的痛苦、困难和感受。也透过聆听,让受辅导者宣泄伤痛、委屈、不满的情绪,使其感情得到净化作用。因此,牧者需学习积极聆听(active listening)的技巧,这包括: 1. 倾听受辅导者的言谈来了解其情绪、事件过程及困难。
2. 观察其身体语言如手势、表情、神态和声调的抑扬,往往表达出受辅导者的真正讯息。
以上两个基本步骤是一个专业辅导历程的开始。
1.3. 教牧辅导的应用
牧者可透过专注和聆听,表达对受辅导者的尊重;受辅导者会对牧者产生信任,对自己也产生信心与自尊,良好的辅导关系也得以建立。
耶稣对门徒的帮助和影响,是透过祂与每位门徒建立一种亲密,且独特的个人关系。爱维莱特在《请听我说》一书中说明:辅导的第一步就是确定你与受辅者之间有私人的友谊。牧者应待每一位求助者为「个别的人」,效法耶稣,以神的怜悯,花时间和心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透过尊注和积极聆听,让求助者知道我们在注意他、尊重他也认定他的价值,用神的爱来爱他,真诚地接纳他。
除了专注和聆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关注求助者,也需要有灵性的关注,与求助者一起存着敬畏的心,仰望神的怜悯。因为唯有在神的光照下,让神的灵介入辅导的过程,才能获得属天的洞察力和引导。
辅导表格(一):前阶段使用
规则:一. 请辅导员尽量填写,并告诉受辅导者你会作一些记录。
二. 所有资料必须保密,并收藏好。也让受辅导者知道你会这样作。
辅导员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受辅导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 年龄: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婚姻状况:已婚,______ 年 未婚 ____________ 有无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 宗教信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家人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家庭背景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长阶段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显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阶段(关系建立:专注、聆听)约谈资料 目的:认识和关系建立好。 约谈日期:
地点:
约谈日期:
资料(对辅导员的信任、开放。受导者的情绪和感受。)
27
地点:
(可继续写在后)
2〕第一阶段:自我探索
辅导的最首要目标是寻找问题带来的情绪。当受助者分享他的感觉,反射,我们要尝试肯定这些感觉是否是忧虑、苦毒、罪咎、失望或空虚感。如果受助者开始时只讨论问题,辅助者要尝试问他对这些环境和事件有什么感受。
克莱布(Crabb)在《有效的圣经谘商》(Effective Biblical Counseling)中指出,辅导者首要的焦点是明白受助者的情感,以帮助他看到问题的根源。
罗杰斯(Rogers)认为辅导最基本是针对处理他的情感问题。他相信如果一个人能表达,明白及接纳他心灵深处的情感经历,他的问题很自然地得以解决。因此,他强调一个成功辅导员应具备以下条件:同理心(empathy)、无条件的积极尊重(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和真诚(congruence)。
辅导的第一阶段是自我探索,鼓励受辅导者表达自己的情绪、感觉、思考与行为,协助他探讨、定义及澄清自身的问题,就更能知道可以如何有效的去处理它、解决它。为帮助受辅导者自我探索,辅导员要有效地使用以下技巧:同理心(empathy)、尊重(respect)、真诚(genuineness)、及具体(concreteness)等。
2.1. 同理心(empathy)
罗杰斯(Rogers)认为同理心是辅导员「能够正确地了解受辅导者内在的主观世界,并且能将有意义的讯息仔达给当时人」。罗杰斯认为同理心包括两方面:一是了解,辅导员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了解受辅导者的感觉及其世界;二是沟通,辅导员以受辅导者所能了解的语言,把自己对他的了解表达出来,让他知道辅导员已经正确的了解他的感觉及行为。受辅导者可因此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也因着辅导员的同理心,而感到被人了解和接纳。
卡考夫(Carkhaff)把同理心分为两个层次:初层次同理心(primary level of empathy)与高层次同理心(advanced level of empathy)。初层次同理心是针对受辅导者所明显表达的意思及感觉做了一个基本了解的沟通,协助受辅导者去探索及澄清自己的问题。而高层次同理心是深入受辅导者的问题,尤其是说了一半的事,或隐藏在话中的意思,更真确的了解受辅导者的真正问题或感受,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同理心是在整个辅导过程所必须的,要达到正确的同感,辅导员要首先放下自己主观的标准,设身处地的去从受辅导者的标准来看事物和感受事物。
2.2. 尊重(Respect)
罗杰斯(Rogers)用无条件的积极尊重或关怀来描述「尊重」。自尊是人基本需求之一。在辅导过程中,肯定及尊重受助者的人格和尊严,因此对他流露出无条件的接纳与关心。罗杰斯认为辅导者愈能尊重对方且依他的意思去改变,则受导者就越有信心和能力做建设性的改变。尊重是一种态度,其内涵包括: 1. 无条件接纳;
2. 愿意花时间与受辅导者一起;
3. 视受辅导者为一独特性及有价值的个体;
4. 协助受辅导者认清并开启自身的潜能和资源; 5. 尊重受辅导者的自我决定。
辅导员向受辅导者表达尊重,要有正确的同理心和真诚,专注聆听地与受辅导者交谈,但不会分析判断及责备,在态度和语气上要表现温暖,避免指责和否定。我们所接纳和尊重的是受辅导者这个人,而非他的行为,也并非表示赞同他一切的行为。无条件的尊重是由于辅导员相信和尊重受辅导者是一个有潜质的人,相信他有能力去促进自己成长,而最后会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2.3. 真诚(genuineness)
罗杰斯认为在辅导关系中,辅导者需要具有三种特质里,真诚是最重要的。真诚是指辅导员在辅导中表现坦诚、整合与真实。是发自内心的真心诚意、诚恳、内外一致,自发的,而非表里不一、虚假的外表、防卫、口是心非。他们不会戴上假面具,而以真正的自己和受辅导者相处,能坦诚开放地分享当时的感觉与态度,促进与受辅导者诚实的沟通。真诚的态度有助于受辅导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发展,而愿意开放自己,进入更深层的探索。
罗杰斯指出一个辅导员要能做到真诚,首先必须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行为、动机...等有正确清楚的认识,以及这些个人的特质如何表现在重大的事件上及与人的关系上。能自我了解,才能接纳自己,肯定自己,才能
28
自我实现,也才能是个真诚的人。 表达「真诚」具有下列的特质:
1. 不局限于角色:帮助人是出自真心,而不是由于角色。 2. 自发性:能把内心感受,直接坦诚的表达出来。
3. 非防卫性:能面对接纳自己的缺点,而不加以掩饰。 4. 一致性:表里合一,思想和行为一致。
5. 自我分享:愿意自我表露,向受辅导者分享自己经验。
2.4. 具体(Concreteness)
辅导的目的是要协助受辅导者更清楚、更了解自己及环境。「具体」是明确地引导受辅导者探索他的感觉、经验与行为,并针对特定的问题,而非漫无目的。使从含糊不清的内容,变得较具体、明确化,而导致双方均对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
在此阶段,辅导关系已经建立,辅导员可以把受辅导者话中所隐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和受辅导者沟通,探讨。另外,也向受辅导者反映他自己的问题,所做的行为上及情绪上的表现,使受辅导者对自己未觉知的问题有进一步的察觉。
2.5. 牧养辅导的应用
在华人教会中,信徒们比较含蓄,平常不敢主动找人倾诉自己的问题也会怕别人会泄露他的秘密。因此,会友寻求牧者的辅导,他是鼓起很大的勇气,牧者需要以鼓励和支持,让求助者感受温暖和关爱,得着他的信任和接纳,消除他的恐惧、疑虑,以奠定良好的辅导关系。这阶段要避免直接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而应以受辅者的观点先了解问题的所在,明白他是如何面对问题和困扰。爱维莱特指出「辅导的第一阶段是了解对他和他的问题。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先了解情绪。」牧者要从会友的情绪表达中,学习了解其所代表的意义,明白受助者问题的所在,这需要以祷告的心来寻求明白,依靠圣灵和神的智慧去辨别,追寻出问题的根源。
人是值得尊重的,神在创造时便赋予人价值,耶稣也因着人的价值而死。神既看重所有的人,也给予人自由意志,我们也当尊重每一位求助者,即使不赞同他们的罪,也能接纳他们,避免论断。这样,就可建立一个良好的辅导气氛。
辅导表格(二):第一阶段使用
(自我探索:同理心/对受导者的了解、尊重/信任、真诚/开放、具体/察觉。 目的:探索及界定了根源,有具体察觉) 约谈日期:
地点:
约谈日期:
地点:
29
约谈日期:
地点:
3〕第二阶段:自我了解
在第一阶段,辅导员与受导者建立信任及亲睦关系,然后协助他具体的探索自己及其问题,是以受辅导者个人的观点来探索,这是不足够的,而且太自我限制。因此,在第二阶段,辅导员提出与受辅导者以新的观点来思考自己及其与所处环境的关系,他会发现自己的一些看法或解释是被扭曲的,或不正确的,因此才产生困扰。经过这样的澄清后,受辅导者会得到一种领悟或了解,使他对自己及问题有了正确、客观的了解,才能协助他建立合理的目标、发展方案及采取行动。
黄惠惠称这是「挑战」阶段,挑战的技巧在帮助受辅导者真正的自我了解与导向目标设定,采取行动是重要的。伊根(Gerard Egan)提出几个有效的挑战原则:
1. 时刻牢记挑战的目标:是帮助受辅导者发展另一可选择的观点和参考架构,用以澄清 问题。
2. 允许自我挑战:让受辅导者有适当机会自我挑战,为他提出问题和结构。 3. 获得挑战的权利:辅导员要有以下基础才可挑战。
a. 建立良好稳定的辅导关系,得到受辅导者的信任,挑战才能达成效果。
b. 了解受辅导者:有效的挑战是建立在了解之上,了解才能发现受辅导者的不一致 或隐藏行为。
c. 对挑战开放:自己能放下防卫,开放接受挑战。
d. 完全地生活:除非你在体能上、智慧上、社交上和情绪上经常挑战自己,有充分 发展,否则不能挑战他人。
4. 小心使用挑战的方法和态度:要谨慎提出,并以尊重来应用。
5. 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上:协助受辅导者欣赏自己的成功,并帮助受辅导者建立合理的自 我要求。
6. 具体化:会击中要点。含糊的挑战使受辅导者混乱。 7. 挑战优点甚于缺点:和未能有效运用的资源。
8. 挑战受辅导者来澄清价值观:使他做出合理的选择。
在这个阶段,辅导员会使用的挑战技巧有:自我表露,面质和立即性;在理性思想的层面帮助受导者更充分和深入地探索,真确的了解其问题,才能导向有效的问题解决。
3.1. 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
自我表露是辅导员在必要的情况下,适当地将自己类似的感觉和经验与受辅导者分享,其功能有:
1. 透过与受辅导者分享相似的经验,因而增加彼此的信任和吸引力,使双方沟通更加契 合。
2. 对受辅导者有示范作用,使受辅导者更有效的开放自己。
辅导员分享自己类似的经验和感受,提供一相似问题的处理方式的参照架构,增进受辅导者对其问题及行为后果的思考和了解,及作更深层的自我了解,最后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自我表露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 你表露什么?能否协助达成受辅导者的自我探讨及自我了解? 2. 自我表露应保持简洁,切忌太多,反成受辅导者的负担。
30
3.2. 面质(confrontation)
面质是辅导员协助受辅导者看到一些阻碍他自我了解或从事积极行为的一些矛盾、冲突,使受辅导者了解其自我破坏性的行为,以及未曾善加利用的资源。面质是邀请受辅导者去检查自己的那些不当行为导致不良的后果,激励受辅导者去思考自己问题行为的关键,以便得到真正的了解,有助于确立目标及设计行动计划。
面质主要是针对当时人行为中的矛盾、歪曲、及逃避部份,内容包括: 1. 矛盾:受辅导者的一些不一致行为。
2. 扭曲:有时当我们发现某些事实是我们所不能或不愿面对的时候,我们会将它加以扭曲,使自己免于挫折或
痛苦。
3. 不合理的思考:使受辅导者情绪困扰。面质是驳斥他的不合理思考,使他有合理的思考,以产生理性情绪行
为。
4. 把戏、诡计或烟幕:目的是不愿去面对问题真象。 5. 逃避或借口:不愿面对问题,推卸责任,怪责他人。
6. 价值观:困扰问题是来自其价值观,要协助受辅导者作价值澄清,并作明确的价值决定。
使用面质时,需有良好的辅导关系为基础。运用高层次同理心,表达关怀及投入的态度,而非高高在上的质询。语气要缓和及有弹性,使受辅导者感到受尊重,且一次过避免指正太多,免得他受不了。
3.3. 立即性(immediacy)
当辅导关系遇到暗流,双方不能沟通,身心和情绪状况需要处理。此时,辅导员要针对双方的一些状况做一种「立即」、「坦诚」、「直接」的沟通与处理,即称为「立即性」,功用是: 1. 因基于「此时此地」,故可使受辅导者更真切的去觉知与了解事物。 2. 辅导关系常为受辅导者日常生活的缩影,由立即性的反应和探讨,可拓展受辅导者的自我探索和自我觉知领
域。
3. 经立即性的直接而开放的沟通,有助于维系良好的辅导关系。 4. 透过辅导员的示范,受辅导者可学习如何有效的与人沟通。
3.4. 牧养辅导的应用
牧者在这阶段帮助求助者归纳分析他思考的方式,找出他平日解决问题的人生观和价值系统,这些是造成他的情绪反应。运用圣经的真理,属灵的价值观,帮助受助者有新的观点、行动和态度,引导他建立正确、积极和合神心意的思想模式。
牧者也要让求助者明白他必须为他的行为在神面前负责任,纵使他逃避,也无法不面对造他的主。牧者要与神同工,一起协助他走出黑暗,进入光明。也要将求助者交托给神,相信在基督耶稣里,主要的改变是圣灵的工作。惟有接受神的怜悯与真理,并被神的爱所激励,选择信靠顺服的路,这样才有真正解决问题的可能。
辅导表格(三):第二阶段使用
(自我了解和挑战:自我表露、面质、立即性。 目的:接受面质、建立正确及积极的观点/价值观) 约谈日期:
地点:
约谈日期:
31
地点:
约谈日期:
地点:
4〕第三阶段:行动计划
4.1. 解决问题疗法(Problem-solving therapy)
辅导的目的是协助受辅导者自我探索,对自己及环境有更正确的了解,然后发挥自己的能力或运用环境资源,学习并采取有效的行动,解决问题和困扰,使生命更丰富。经过第一、二阶段的辅导,受辅导者已很清楚问题所在,也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辅导员在第三阶段是协助受辅导者建立一套实际的行动计划,帮助他具体地改变行为。以下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 1. 确定问题:首先要清楚确定受辅导者的问题。
2. 决定问题处理的先后次序:不要同时处理太多问题,以免增加挫折感。先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先予处理,
即可全面解决。
3. 建立当时人同意且具体可行的目标:协助受辅导者具体叙述其目标,而目标是受辅导者能力及资料所能处理
的。
4. 达成目标的阻力与助力分析:然后找出必须克服的主要阻力及较容易奏效的助力。 5. 尽量想出有关的策略或方法。
6. 选择达到目标最有效的方法:要比较、评价、筛选出最可行的方法。 7. 付诸实行。
4.2. 行为改变技巧(Behavior modification)
建立了所期望的目标后,需要一些方法去协助改变旧有不适当的行为,建立适当的行为。行为治疗法的基本假设是:各种行为无论是好是坏均是学习而得,因此亦可藉学习历程予以改变,其技术主要是根据下列几项学习的原则:
1. 增强原理(principle of reinforcement):如果有明确的鼓励和奖赏,会推动受辅导者去完成计划。这是运用内
外的和外在的增强或奖赏,该行为再发生的机会就会增加,否则便会减少。不过,最适宜选择能满足受辅导者动机的增强物才会有效。 2. 自我监控:要求受辅导者详细地观察与记录自己的行为,这样会提高自我察觉,去注意具体及可观察的行为。 3. 订约(contracting):事前先确定计划的成功或失败将产生那些外在与内在的结果。这个方法可帮助受辅导者
承诺执行其行动计划。契约应明确规定受辅导者要做的,并指出成功的奖励和失败的处罚。奖励可使受辅导者更遵守契约,他们视其为个人良好表现的回馈。 4. 计划评估(Evaluation):指评估目标达成的程度。受辅导者检讨在拟定行动计划之后,是否成功地解决问题,
否则就需要调整与修改计划,另定更合适的策略。
32
这些行为疗法的优点是让受辅导者学习为自我的行为负责,也学会了解决问题技巧应用到人生的其他问题上。许多求助者的困扰是因为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技巧,如果对解决问题的技巧熟 习,就可自如地解决人生大部份的问题。
4.3. 牧养辅导的应用
求助者有决心改变之后,需要一套实际的行动计划来帮助他具体地改变行为。牧者要与他一同找出适合的、有建设性的行动计划,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达到预期目标。因此,需要受辅导者在计划的过程,执行和进度的监督上都愿付上责任,而牧者随时从旁给予支持与鼓励。
牧者应从受助者的灵性上开始着手,因为这往往是问题症结所在,将根本原因除掉常常会带来全面性的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除非在神的恩典下,受辅导者的意愿顺服,确信「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神是我们力量的来源和盼望,人的改变,因着神的介入而有决定性的扭转。要给予人协助,使他的生有改变,整个辅导过程中神都乐意参与其中。真正的改变是出于神。
辅导表格(四):第三阶段使用
(行动计划:解决问题、行为改变。 约谈日期:
地点:
约谈日期:
地点:
约谈日期:
地点:
目的:行为改变)
33
八. 一些专业守则
1. 转介
「有一位牧师说:若是我不能帮助每一位到我这里来的人,我便觉得我是失败的。后来,我知道某些问题是需要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来解决,而我未受过那种训练。从此我就注意找寻有能力的专家们,我可以告诉人们去向其求助。实际上,当我们转介受辅导者,去向适当的人求助时,便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服务。」 我们都需要有以上牧师的醒觉。有人形容牧师为「万能博士」,样样精通,样样都行。但牧者并非万能,而且牧养辅导所面对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在经验上、精神上,以及装备上,牧者许多时无法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如果涉及比较专门的困难时,牧者不必勉为其难,而此时最佳的辅导方法是把受导者转介往其他专业的基督徒辅导机构,让他们得到更专门的协助。转介辅导绝不是表示牧者的无能和失责,反而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充份地使用资源扩展服务的范围。
牧者不能以转介当作逃避的方法,也不应视为辅导的失败。转介对于牧者与受导的会友双方都是一种很好的保护:一方面需要帮助的会友得到更适合的专家或资源,确实地解决他的困难。另一方面,可使牧者避免给予会友没有把握的辅导,可使他对辅导失去信心。在牧师的辅导和关怀工作中,把会友转介给其他专业人士,这些技巧是牧者必需学习的功课。其实,辅导过程中常常会运用转介来让受辅导者可以获得最大的帮助;牧者不要轻忽了转介的重要性,而没有作出全面妥当的处理。林孟平认为转介技巧,包括了一列各项要求: 1.转介的运用有系乎辅导员的专业道德。 2.转介是开启社会资源的钥匙。
3.转介可以补偿个别机构工作条件的不足。
1.1. 谁需要转介:
一般来说,当牧者发现自己的时间有限,情绪不隐定,或是自觉在技巧和经验上的限制,不能应付当前的个案,就应该及时转介。倘若受助者的问题与法律有关,或是需要大量经济援助和医药治疗,甚至极度抑郁,有自杀的倾向,有吸毒或酗酒的表现,行动危及他人和面临精神崩溃等,及早的转介服务都是必须的。有些受助者可能自己要求转介,牧者也不必勉强挽留。
麦希真在「工人的辅导」一书中详细列出那些来求助的信徒需要转介: 1. 别人更能有效帮助受导者。
2. 经过多次辅导,受导者没有反应。
3. 受辅者所要的,是辅导者的时间和训练都无法应付。 4. 受辅者需要专家或特别机构才可解决困难。 5. 受辅者有长期性的经济困境。
6. 受辅者需要医药照顾,住院护理或治疗技术。 7. 受辅者对教会辅导有强烈反感。
在牧养辅导中,牧者如果发觉个案的性质和艰难程度是无法应付时,不要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而勉强支持,不甘心请教人或作出转介,这是破坏了辅导员的专业道德。我们牧者也要学习接纳自己个人的限制,一旦发觉自己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会友提供专业的帮助时,他就应该作出转介。
1.2. 转介指南
约翰觅信(John Mixon)认为转介有两个重要方面: 1. 了解资源,它的程序、作用、收病人的规则等等;
2. 用良好的辅导程序,以诠释这些资源,及可以希望得到的帮助。
牧师需要一份资料册,详列有关的专业服务机构以作转介的参考。牧者能按自己的需要设计一个私人的转介指南,将各机构的地址、电话、收费、服务时间和服务范围等资料详细列出,可供随时使用。如基督教的辅导服务机构,精神治疗专家,专业辅导员;至于其他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社工等,也需要搜集一些关于教会机构,政府及志愿福行署等。若有资料在手,遇到有需要时,就立刻可以转介。
另外,牧者也该与区内的教牧同工,社会工作者及服务人士建立良好的关系,保持联系。一方面可加深了解社区资源,在有需要时,能有效地转介;另一方面,透过所建立的关系桥梁,牧者要作转介时,牧者能和这些人仕通力合作,帮助受困苦的会友。
牧者向社会的资源求助,并非要推卸责任,而是为了使他们的会友可以得到最好的帮助。但在转介后,要和那机构保持联络,使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共同工作,以帮助被转介的会友;牧者仍要与该会友保持联络,以牧师的身份给予支持,关心和鼓励。这样,转介才可利用团队的力量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会友。
34
1.3. 如何转介
祈连堡(Clinebell)所著的牧养与辅导提到转介的九大原则:
1. 使来谈者在心理上有预备与期待,等到需要转介时,就不至于恐慌。
2. 在辅导的初期,如果发现需要转介,就该及早让来谈者知道将有转介的可能性,并且解释为什么需要专业人
士的协助。
3. 从受导者对自己的问题的了解以及所需的帮助着手。因为他对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与辅导员所理解的往往
有很大的差距。
4. 必须使辅导者与受导者之间,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的方法有了适当的了解和商讨之后,才开始提及转介。 5. 帮助受导者,解决他们在情绪上对所转介的机构和人的抗拒。 6. 对受导者解释清楚,他们所要接受的辅导的性质。
7. 牧者如果对转介的辅导者很熟悉,受导者会比较信任。牧者也可使他与辅导者之间建立了感情的桥梁。 8. 鼓励被转介的会友,善用辅导员或机构提供的帮助。
9. 让受导者明白牧师的牧养关顾,仍然会继续,即使已把他转介给别人。
转介是牧养辅导范围的一部份,故此,我们要小心和谨慎处理。适当的转介,是牧者忠于事奉和负责任的表现,也让会友得着最好的帮助。
2. 保密
基于信任,在牧养辅导中,会友坦诚地向牧者倾心吐意,其中包括了许多个人资料,生活情况如已往所经历的创伤和所犯的罪等。这些资料是会友的私隐,牧者一定要留意,绝对不能外泄。保密是建立互信与良好治疗关系的核心,也是法律和道德问题。林孟平有以下一些实际之建议,协助牧者可以为会友保密:
1. 会友的资料绝不应当作社交闲谈的话题。 2. 个案的资料也不应作为牧者讲道的题材。
3. 牧者应小心避免自己有意无意间以个案举例,来炫耀自己的能力和经验。
4. 牧者应小心存放个案记录档案,避免他人可翻阅。也不可随便任人查阅。以确保资料的保密性。 5. 若有需要,资料传阅之前,必须经受辅导者之同意。
牧者违反了保密的原则时,可能会导致恶劣的后果。首先,所泄漏的资料可能会使会友的名誉受损,自尊受到损害,也反映出牧者对受辅导者的不尊重。另一方面会令受辅导者更加不敢信任人,影响他的人际关系;也会不再信任牧者,不再信任辅导,甚至会否定辅导。因此,牧者一定要小心持守这项重要的原则。
保密是有效辅导关系的核心,但不是绝对的。在决定打破守密的原则时,牧者要谨慎判断。一般而言,在危及受辅导者自己和他人的性命危险或造成严重伤害时,则不需守密。法律上也要求,有关儿童虐待,老年人虐待,以及对别人可能造成伤害,均须解除保密。一些辅导协会提供的指南如:「辅导员必须为受辅导者保守一切秘密,除非解密最符合受辅导者的利益,为了顾及别人的福祉,为了呼应社会舆论的要求,或法律的要求。在需要解密时,则仅应透露有必要的资讯。」
然而,保护受辅导者坦诚分享的资料不外泄,是治疗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辅导员之基本责任,牧者也应持守这专业守则。
附录(一):【辅导经文】
焦虑与担忧:诗四十三5;太六31、32;腓四6、7;、19;彼前五7
丧失与损失:申三十一8;诗廿七10,一一九50、92;林后六10;腓三8。
安慰:诗廿三4;哀三22、23;太五4,十一28-30。约十四16、18;罗十五4;林后一3、4;
帖后二16、17。
信靠(在发展中):诗廿七3;箴三26,十四26;赛三十15;加六9;弗三11、12;腓四13,一6;
来十35;彼前二9。
危险(防避):诗廿三4,三十二7,三十四7、17、19,九十一11、一二一8;赛四十三2;罗十四8。
死亡:诗廿三4,一一六15;哀三32、33;罗十四8;林后五1;腓一21;帖前五9、10;提后四
7、8;来九27;启廿一4。
患难(藉以教训):罗八28;林后四17;来五8,十二7、11;启三19。 失望:诗四十三5,,五十五22,一二六6;约十四27;林后四8、9。
灰心:书一9;诗廿七14,四十三5;约十四1、27,十六33;来四16;约壹五14。 信心:罗四3,十17;弗二8、9;来十一1、6,十二2;雅一3、5、6;彼前一7。
恐惧:诗廿七1,五十六11;箴三25;赛五十一12;约十四27;罗八31;提后一7;约壹四18。 罪的赦免:诗三十二5,五十一,一零三3;箴廿八13;赛一18,五十五7;约壹9;雅五15、16。 饶恕别人:太五44-47,六12、14;可十一25;弗四32;西三13。
朋友与友谊:箴十八24;太廿二39;约十三35,十五13、14;加六1、10。
35
长进的灵性:弗三17-19;西一9-11,三16;提前四15;提后二15;彼前二2;彼后一5-8,
三18。
指引:诗三十二8;赛三十21,五十八11;路一79;约十六13。
帮助与眷顾:代下十六9;诗三十四7,三十七5、24,五十五22,九十一4;赛五十9,五十四17;
来四16,十三5、6;彼前五7。
孤寂:诗廿三,廿七10;赛四十一10;太廿八20;来十三5。 神的爱:约三16,十五9;罗五8,八38、39;约壹三1。
顺服:撒上十五22;诗一一一10,一一九2;太六24;约十四15、21;雅二10;约壹三22。 心里的平安:赛廿六3;约十四27;约十六33;罗五1;腓四7;西三15。
逼迫:太五10、11,十22;徒五41,九6;罗八17;提后三12;来十一25;彼前二20。 赞美和感谢:撒上十二24;诗三十四1,五十23,五十一15,六十九30,一零七8,一三九14;弗
五20;来十三6、15。
预备:诗三十四10,三十七3、4,八十四11;赛五十八11;太六33;林后九8;腓四19。 基督的再来:路廿一36;徒一11;帖前四16-18;多二13;约壹三2、3。 疾病:诗四十一3,一零三3;太四23;约十一4;雅五15、16。
忧伤:箴十22;赛五十三4;约十六22;前后六10;帖前四13;启廿一4。
力量:申三十三25;诗廿七14,廿八7;赛四十29、31,四十一10;林后十二9;腓四13。
受苦:罗八18;林后一5;腓一29,三10;提后二12;彼前二19,四12、13、16,五10。 试探:林前十12、13;来二18;雅一2、3、12、14;彼前一6、彼后二9;犹24。 信靠:诗五11,十八2,三十七5;箴三5、6;赛十二2。
得胜:代下三十二8;罗八37;林前十五57;林后二14;提后二19;约壹五4;启三5,廿一7。
附录(二):【个案研究】
类别:职业辅导
受辅导者:女性;约廿五岁,高级秘书,基督徒,未婚,与家人同住,但却没有甚么要好的朋友。在与她交谈
时,她常有表示对一些不求上进的同侪不满。
问题的性质:虽然仍常参与教会各项聚会和活动,但表现得焦虑和沮丧,故在主日崇拜之后,约我会谈。
当坐下后,我向她搭讪:
我:你看来有点心事。(开场白) 她:是的,我近来很不妥当。
我:(点头,稍为皱眉)事情是怎样的? (鼓励开放)
她:牧师,我最近升了级,本来应该很开心,但在公司里却换来很多工作上的压力,回到家中,我又找不到任
何人肯听我的问题,于是晚晚只看电视,且看得很夜,但求能逃避,我唯有使自己极其的疲倦,以便可以入睡......我知道这样下去是不正常的,所以今日便决定找你谈论有关我的问题。
我:你在工作上遇到的问题,你希望能与家人商量一下,但却没有一个人肯去关心你。你也知道逃避是没有用
的,你可以找我交谈有关你的困难(同理心的反映)。
她:是的。(稍为停顿)在升级后,我以前的同事成了我的下属,她们都很妒忌我升级,故常与我为难,常常冷言
冷语的,不肯帮助我去完成每天的工作。她们可真懒惰,有时连电话也不肯接,难道连这些她们分内的事,也要我做吗?她们甚至迟到早退,也常常只在谈天说地,无所事事的,而我却要终日做个不停的,若稍为叫他们做事时,通常都是叫一次,做一次;并且每次都还面色给我看,说我持势凌人,又不是我给她们薪金,何必如此紧张等字眼,我真的应付不了她们。
我:你以前的同事,不服你成为她们的上司,于是处处与你为难,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又给面色你看,其实,
她们的表现的确是强差人意,使你不得不提醒她们。(同理心的反映)
她:是的,其实如果她们能努力一点,老板没有理由不升她们级的,正是因为她们的懒惰,老板才升我这一个
学历比她们差,但却一直不断努力工作的人。过往七年,我在夜校里进修,在公司则常常超时工作。她们只会集中在我的学历不及她们这事上,但却从不注意我的努力,并且反省一下自己的工作态度。
我:这样看来,老板升你级,是因为你有良好的表现,而他亦知道其他的同事是不求上进的(同理心的反映,并
且稍为分析)。
她:是的,老板是知道她们那些懒惰的工作态度。还有的是,他最近去了外地,下周便回来,并且要求我报告
一下在他离开公司的那段日子,她们每一天的工作态度如何?这更是难为了我,因为这样是等于『打小报告』,这是我不愿意做的。但如果隐瞒事实而不报告,老板一定会觉得奇怪,她们是不可能在他不在时一反常态,变得勤力的啊,我现在的压力比以前更大
我:这真的使你为难了,如果你将真相讲明,必定会招致下属们更大的反感,而造成关系更差,但如果你不报告
的话,又怕老板知道后会责怪你,这真是叫你进退两难了。(高层次的同理心)
36
她:可不是吗?其实,还有另一种压力你尚未知,那就是以前的工作是无需会见客人的,回答他们的问题,只
需对着一部电脑和一些文件,抄抄写写便算了。但如今却要接见不同的客人,当然,有些客很好、很合作,但有些却是问东问西,诸多的留难,而我又发觉自己常常辞不达意,有时在谈话当中大汗淋漓,手震得连字也不能写。(她进一步透露)
我:你转了工作岗位,在适应的过程上感到很困难,如要接见客人,而谈话也比以前多了,这使你很紧张到手
震和冒汗。你亦发现自己并不是很会表达自己的人(同理心的反映)。 她:由于自己在表达上不清楚,造成客人表现得不耐烦,甚至说:『我根本不知道你在说甚么?』这分明是怀疑
我的工作能力。结果我便更紧张、更混乱了。 我:这可说是恶性循环了......。(同理心的反映)
她:更惨的是那班下属却幸灾乐祸,其实人总是会有错的呀......(她显得有点激动)。(进一步透露)
我:我可以想象你的闷局,一方面,对外,你要想法子去应付客人,对内,下属又不合作,与你为难,可说背
腹受敌了,似乎这份工作,使你在适应上有很大的困难。(摘要,引导对方注意问题之焦点:适应问题) 她:其实我亦曾经考虑辞职转工的,但是我的老板对我很好,他常常鼓励我不要理会他人,只要用心学习,千
万不要气馁,更不可考虑辞职。真的,我从来没有遇过这样好的一个老板,所以,我留下来的主要原因乃是因为他。(进一步探索对方内心世界的矛盾)
我:看来,你老板对你的确是很诚挚,愿意给你机会,这成为你继续留下来的主要支持力量。(同理心的反映) 她:还有的就是,我一旦转了工后,便要由头做起,打回原形了,又因为这份工作我刚开始,根本谈不上有任
何经验,转工便会浪费了我以往的努力,这个打击对我来说将会更大。(进一步的透露)
(在此,受辅导者表示不愿意转工,因为这打击对她来说,将会是比目前的打击更大,基于此故,我便决定
目前的策略就是助她去适应其工作的环境。)
我:这样,使你留下来的有两个主要因素是:一是你的老板的照顾,二是这实在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你不愿意
失去。(摘要,聚焦于如果留下来所要采取的行动) 她:是的。
我:你进入这个岗位有多久?(发问以澄清、诊断和导向对方) 她:去年十月开始的。
我:即是有四、五个月了。 她:差不多。
我:即然只有五个月,我想你仍是在新工作的适应期中,是吗?(诊断中的分析) 她:我想是的。
我:你需要适应的,看来是包括了:要学习如何作上司,如何使下属对你心悦诚服,例如有时请吃饭,请看电
影,以鼓励取代责难等。(聚焦) 她:但这岂非要动用很多金钱?
我:这方面也是丰捡由人的,我建议你运用在转工后所加的薪酬上,拨三至四分之一的数目,作为联络下属的
费用,此可为公关费,以建立与属下良好工作关系的费用。当然,这样做时,你需要有一点的技巧,以免太过显眼。(自我坦露,建议) 她:(显得专心聆听)
我:其实,我从前亦不晓得如何与人相处,常常因为自己是基督徒,就要求自己和别人都要完美,更因为坦白
而得罪他人,反而不能如圣经所教的,要以爱心说诚实话的与人相处。(我取过圣经来)在此,箴言十九章四及六节有言:『财物使朋友增多,但穷人朋友远离。』『好施善的,有多人求他的恩情,爱送礼的,人都为他的朋友。』请你再读一次这些经文:(自我坦露,面质) 她:好。(拿过圣经来读有关的经文)
我:圣经是一本很实事求是的书,这些都是人生百态的描写。所谓『人心是肉造的』,你的下属,迟早会接受你
成为他们的上司;这个事实的。只要你多鼓励他们,少作批评,特别是以一些礼物来表示对任何一位肯助你的人的一种欣赏,你们之间的合作,是会有改善的可能的,你认为我的建议如何?(教导及建议) 她:(点头)我想有一些下属会肯改变的。(表示愿意实践)
我:此外,对客人方面,你不妨将平日要回答的问题,搜集一下,然后为之逐一写下答案,甚至是背诵之。这
样,你便能因为已经作好准备而有信心地作答了。在过了些日子之后,看看这方法是否改善你的手震和冒汗的问题。(教导及建议)
她:(点头)我想可以尝试一下。(表示愿意实践)
总结:到了这里,我便致力于开药方,我取了一张纸,以点列式写下刚才我的建议,并且再加上了动用她的资
源之两项建议:一、要求她每周都找一位比较熟识的教会朋友,分享一下自己的困难,一方面可以疏导一下自己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可以练习多一点去表达自己。二、要求她去找一位教会的执事,给予她适切的指示和鼓励。我亦会将她的大概情形向这位执事描述。得到受辅导者的同意后,我们约定在三周后再详谈,并以祈祷作结束。
37
事后评估:在考虑整个过程时,我致力于解决她工作上的矛盾,故大都采用了现实治疗法(reality therapy)的方式,
而没有运用心理分析治疗法,去探索她与家人的关系,及她成长背景如何影响到她在人际上的问题等。这是因为按受辅导者的情形,给予她有方向感去解决她目前的问题是当前的急务,致于其他的深究,则无疑是可作为进一步跟进此个案的进路。
----完成后,把这部份交上-----
教牧辅导学考卷
38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可打开圣经和讲义参考,并回答所有问题。(70% + 30%)
1. 请列出圣经中三个「直接劝勉」式的辅导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耶稣对撒该是以哪一种的辅导法去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3. 请列出其中三个教牧辅导所要达到的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4. 请列出其中四个「个人性辅导」的种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5. 请列出其中三个辅导学分配的「人生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6. 保密有哪些工作要做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请形容人生八阶段中「自认与迷乱」这阶段的特点(以精简为主)(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请形容「危机辅导」通常是针对哪些问题?(以精简为主)(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39
正在阅读:
教牧辅导学05-06
灵武长枣促花保果调控技术规程(正式)10-01
师德论文01-23
技术部员工加班相关规定05-30
消费者行为学 - 论文04-15
奉贤人文历史风情景点 - 图文11-26
2017最新qq网名三篇02-15
侦查行为中的警察权益保障05-06
国际金融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12-06
品牌展会成功的重要因素研究分析06-1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辅导
-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数字电子秤设计
- 九年级语文语用题练习
- 企业管理汇编
- 开大英语3网上作业2014全部答案
- (深圳中企智业)2017-2021年中国微型扬声器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
- 葫芦岛市小学音乐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二级标准
- 细胞生物学讲义(翟中和-高教版)
- 钢板桩围堰专项方案(草)
- 《点集拓扑讲义》第三章 子空间(有限),积空间,商空间 学习笔
- 造价管理论文t Word 文档
-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记叙文阅读(1)
- 矿山救护队
- 郭锡良古代汉语
- 高考专项指导:成语、熟语
- 《土木工程材料》试题库
-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 数字电路实验指导书验指导书
-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
- 20世纪经典建筑名录
- 数字治超综合平台建设方案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