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凸显学科味
更新时间:2024-02-28 05: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凸显学科味 ——再论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朱可
(杭州市孩儿巷6号,邮编:310003,手机13957170592)
内容提要:
学科味是学科的基本精髓,学科核心素养是形成学科味的基本前提。要在历史教学中凸显学科味,就必须在教学中渗透、内化学科的核心素养。历史知识体系庞杂多样、历史教学内容博大精深,稍有把握不当,就有喧宾夺主、偏离主题之嫌,会削弱历史味。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坚持严谨的史实认定、多维的观察视角、缜密的逻辑推论和深刻的历史感悟,唯有如此才能凸显学科味,这也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历史味 核心素养 学科感悟
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日趋深入,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历史时序感、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分析以及历史认同感逐渐成为广大教师耳熟能详的用语。笔者也曾撰文论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求真、求证、求智。①但对一线历史教师来说,了解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固然重要,但如何理解?怎么内化?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有效渗透,则是更为关切的。如果停留在泛泛而谈的角度,就会陷入添标签、记概念的误区,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迪意义是不大的。
学科味是学科的基本精髓,它不仅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化体现,更是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有效凸显。历史学科涉及内容宽泛:广义上有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各模块;狭义上有思想家、科学家、革命家以及文学家等众多内容。我们经常能够在教学中看到这样一幕:教师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地想讲清高深的科学原理、专业的文学常识,却无意中喧宾夺主、偏离主题,忽视了对历史学科味的有效挖掘,这明显是得不偿失的。历史教师不可能包打天下,历史课更应该注重内化历史的核心素养——使历史课具有历史的视角、历史的思维和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凸显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朱可 《历史教学》2013年第8期)
1
历史的感悟——历史味。本文试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谈谈学科味的营造方式,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严谨的史实认定
历史课缺乏学科味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素材选取随意、史料运用不当,让人有历史课就是故事课的感觉。史学家何兆武先生曾说过:“历史学本身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历史学Ⅰ)是对历史或史料的知识或认定。第二层次(历史学Ⅱ)是对第一层次的理解与诠释......历史学Ⅰ所给定的数据可以认为有一个‘实’,即大家一致(或可以达成一致)的看法。历史学Ⅱ基本上是一种思维构造过程。” ①何先生认为,历史学之所以为历史学,关键在于历史学Ⅱ,而不是历史学Ⅰ。历史学Ⅰ是科学,历史学Ⅱ是哲学。但他也不否认历史学Ⅰ的重要性,因为一旦前提不“实”,后面的思维构造过程肯定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有鉴于此,严谨的史实认定就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
1.素材要精选
历史事件是不可复制和再现的,正是这种时间上的已逝性和空间上的不可接近性,给历史事件的解释留下了许多的遐想空间。但历史学科独特的学科特性决定了所有的解释都必须建基于准确、丰富的史实基础上,如果没有准确的史实基石,任何分析思考都无从说起,甚至会产生分析越缜密,与史实相差越远的悖论。
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把史学家们已经确认的史实,运用多样的教学素材,通俗易懂地教给学生。但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或用野史、传闻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分析、讨论;或直接把教材中的历史结论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记忆,这些都是与严谨的史实认定的要求相违背的,是历史教学缺乏学科味的表现。
傅斯年先生曾云:“史学即史料学” ②,马克垚先生更是提出了“没有资料就没有历史;资料的贫乏就意味着历史的贫乏” ③的观点,可见史料在历史
①何兆武 《历史与历史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7年6月
②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载岳玉玺等编:《傅斯年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③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学科中的基础性地位。把史料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拓展教学内容、理解教学重难点是有效的手段。但用什么样的素材?素材是否合理、妥帖、科学,则是每位历史教师必须深思熟虑的。
左图是某教师为解读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采用的教学素材。但教师在引用时恰恰忽略了史实认定的基本原则:该素材取自经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电视剧《水浒传》,其真实性已经大打折扣,且教师在教学中又不能准确点出该图片的史实
错误——宋代不可能如此广泛地种植玉米,因为玉米是明代从美洲传入的。如此以讹传讹的素材运用,不仅不能让学生从中获取真知,反而会误导学生,起到相反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素材的误用、滥用、乱用的现象是比较多的,应该引起广大历史教师的重视。
因此,教学素材的选用一定要本着真实、合理、妥帖的原则,不能捡到碗里都是菜,尤其是文学作品、影视视频、野史传说一定要尽量去伪存真。凡是经过文学加工的素材必须尽量少用,能用第一手史料的,尽量不用第二手史料。同时,由于教学时间的紧张,许多中学教师对许多重要的历史结论会直接呈现给学生,这种下意识的举动,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历史教材里的结论都是正确的,学习历史就是背诵史实与结论,这也是违背史实认定的原则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选取合理、妥帖和科学的素材,让学生分析、讨论,自己去得出结论。某教师在执教人教版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选取了很好的教学素材作为教学主线来贯穿全课——《丘吉尔二战回忆录》。我们知道,该书作者是二战的亲历者,有较可信的史料价值,丘吉尔就是凭借该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教师运用了1953年丘吉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作为导入语:“在黑暗的年代里,他的言语以及与之相应的行动唤起了世界各地千百万人们心中的信念和希望。”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紧接着教师设计了以下一个问题:“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的了,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也许不会降临在我们头上。”引发学生对二战能否避免的思考。紧接着教师用一系列丘吉尔回忆录中的一系列讲话,拓展教学内容:
3
(1)“德国独裁者没有从饭桌上抓取食物,而愿意让人一道菜一道菜地伺候他——这就是首相为捷克斯洛伐克所获得的一切。” ——指责张伯伦的无知与德国法西斯的贪婪。
(2)“我们没有经过战争就已经遭到了一次完全彻底的失败,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无力和更加危险。” 1938年10月,他公开宣称:“这是我们这个体验到的最严重的后果。由于我们五年来所做的和没做的一切所造成的结果,五年孜孜以求尽量不抵抗路线的结果,五年英国势力不断退让的结果??我们处在一场降临于英国和法国的最大灾难面前。” ——对绥靖政策的抨击和结果的预测
这里限于篇幅,只提供了关于绥靖政策的教学片断,这样的素材运用贯穿了全课。本课的素材选取较有说服力,教师运用素材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通过观点的碰撞、史实的实证,可以让学生形成疑伪求真、理性思辨、实证研究的史实认定习惯。
2.发掘要深透
不论什么学科,必须妥帖、合理地使用学习素材,以拓展学生思维,挖掘教学的内涵。历史的素材极为丰富,但素材不能滥用,否则会偏离教学主线,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笔者的观点是在每堂课中精选一些科学的素材,精心地挖掘素材所蕴含的历史内涵,引导学生分析、思考——素材要精选、挖掘要深透,引领要得当,这也是史实认定的基本要求。在某次历史课上,某教师让学生课堂完成一道选择题: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使得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 C.美国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 D.美中两国之间没有任何的共同利益可言。这则试题是解读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非常深刻的一则材料,解题难度不大。课堂上学生迅速报出答案,教师口头表扬,一个教学环节就宣告结束。但我们如果仔细推敲就发现:这则素材蕴含的史实信息非常大,如果只呈现答案,真可谓“暴殄天物”了。如果我们进行及时的引领: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一现象到1972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很明显,这一系列问题,能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梳理史实、形成观点,是符合史实认定的要求
4
的。同样,这一则教学素材也非常有价值:湘军胡林翼去会见曾国藩,看到湘军水师浩浩荡荡逆流上行,感觉非常壮观。这时,开来一艘英国火轮船,迅速超过了湘军水师,激起的破浪,把湘军的船都给掀翻了。胡林翼一个跟头从马上摔下来,周围的人把他弄醒。胡林翼的第一句话就是:“天要变了。” 如果只作为一则简单的选择题进行训练,效果必然低下。但如加以妥帖、合理地引领,效果必然大不相同:(1)是什么刺激了胡林翼,使其昏倒?(2)他说的“天要变了”是什么意思?(3)为了应付变天,清政府后来做了什么?结果如何?这一由浅入深的问题引领,会让学生养成从素材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相关,这是教学富有历史味的有效表现。
二、多维的观察视角
历史课缺乏学科味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观察视角单一、知识呈现缺乏动感,让人感觉历史课就是休闲课,读史未能明智。高中历史教学绝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了解一些历史知识、熟记一些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明确其发展的方向。
1.寻根溯源的学习方法
历史学习应该非常注意因果关系的理解。我们知道,许多历史事件都是互为因果的: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把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使之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他们采用的方式往往是对内把人民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如英国的“圈地运动”,对外,进行野蛮的殖民掠夺。但资本的原始积累又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它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从这样的角度来思考,我们就会发现英国的“圈地运动”虽然残忍,但它却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必须的一环,它解决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国内市场与劳动力的问题,历史就是在这样付出惨重代价的前提下向前发展的。聂幼犁先生说过:“史的特征在于其有厚度,有‘穿透力’,一曰‘探源’,二曰‘探流’,三曰‘探变’,四曰‘探因’,五曰‘探义’,六曰‘探势’,七曰‘探异’,八曰‘探思’,用问题来表示即从何而来?怎样来?如何变化?什么原因?有何作用及意义?趋势如何?还存在什么不同解释?我们的解释有问题吗?” ①这“八探”很好地体现了历史学习学科味的内涵,我
①聂幼犁《以<嘉善田歌>为例看中学的研究性学习》《历史教学》2003.12
5
正在阅读: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凸显学科味02-28
2010年08期《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准确高效的应用层协议分析识别方法05-14
美特斯邦威财务报告分析01-13
案例6-资本预算-绿远公司投资与分析09-16
长跑小学作文06-15
浅析化工搪瓷设备静电事故的预防05-31
武汉纺织大学2007高分子物理试卷03-1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凸显
- 学科
- 高中
- 教学
- 如何
- 历史
- 现场处置方案(专家评审通过的) - 图文
-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 表格式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图文
-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 煤矿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 图文
- 木材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1
- 110101运输顺槽作业规程
- 2014预备党员考察鉴定表自我总结(四个季度)(500字)
- 2015-2016-1《安徽大学微机原理及应用》A卷
- 福建省2015年8.22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Transfer Fcn
- 关于进一步规范资产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
- 针阔叶浆品牌及英文
- 化工机械基础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 三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练习
- 大学保险学试题总汇及答案
- 党员干部学习《忏悔录》心得体会汇总
-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 国际法
- 结构化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风险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