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

更新时间:2024-01-29 22: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先学后教,提升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不参与的原因及对策

泰宁三中 江弥青 联系电话0598--7887567

今年三月有幸走入厦门蔡塘学校,亲身体验“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我深刻的体会到,这种以现代教学论为理论基础的教改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回来后,我在自己所任教班级也试行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但在具体操作中出现一些问题,课堂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低效问题,成绩出现了一些波动下滑。课堂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部分学生不参与讨论展示,在讨论时间内,他们要么讲些无关话题,要么不言片语。这段时间我对这种情况进行了一些反思,针对出现的这问题,我进行了

粗浅的分析思考并提出了自己不甚成熟的对策。 一、学生不愿参与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主要有:

1.学生课前没有预习或者预习不够充分。预习质量的好坏对于课堂小组讨论至关重要。一堂课就45分钟,用于课堂讨论的时间很宝贵,如果小组内学生没有充分预习新课,甚至连新课文看都没有看一遍,对课文内容完全没有观念,那就必然要在课堂上浪费时间去读和思考,这样就会造成时间差,让这部分学生没有办法跟上课堂讨论的步伐,造成被动的不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2.学生性格造成。有的学生很内向,做什么事情都谨小慎微,他们害怕在公共场合发言;有些学生害怕自己说错了被同学笑话;有的同学怕自己因紧张而结巴或忘记要点,这时候他们往往选择沉默。还有就是如果课堂讨论问题较多,讨论时间较短,一些分析思考较慢的同学适应不过来,他们也只好选择沉默。

(二)教师方面主要有

学生不参与讨论除了他们自身的因素外,我们教师更应该反思自身的原因。通过反思我认为有以下一些因素:

1. 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为了维护教师的形象,往往较为

严肃,脸上缺乏笑容,对学生的课堂要求较为严格,限制较多,在授课过程中激励性语言较少。但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会察言观色也较为敏感,教师亲和力不够,激励性不足就会压抑孩子的欲望。

2.合作时机选择不当。有的老师把小组讨论合作当作一把万能钥匙,课堂涉及的每一个问题都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或者整堂课都让学生小组讨论。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思维灵敏的学生大显身手,而对于程度稍差的学生只能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这样的课堂看起来很活跃,其实是低效课堂。再如我们在教《记承天诗夜游》这篇文章,如果学生对苏轼的生平遭遇以及写这篇文章的背景不了解的情况下让学生去讨论本文“闲人”的含义,那只能让学生感到像云像雾又像风,是懂非懂,根本不能体会其真正含义。 3.讨论及展示形式单一,学生失去兴趣。再完美的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果被一成不变的反复使用学生也会厌烦。课堂讨论展示的教学模式也一样,有的教师反复采用一两种方式,日久天长,学生对讨论习以为常,惰性大的学生就会钻空子,表面假装讨论应付了事或者干脆不讨论。

4.讨论话题的深浅度不合适。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成员素质有差异,当教学讨论的话题深浅度不能平衡优生和学困生学情时,对学困生来说过深,对好生来说过浅,都会造成部分学生不参与。如《紫萝藤瀑布》这课,教学时布置讨论这个问题:如何理解课文最后这句话的含义“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学生根据文章的背景以及内容理解前半部分没有问题,,但是后半部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对于程度稍差的学生很难弄懂。这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少数学生滔滔不绝,其余的都只能沦为看客。

二、针对以上出现的原因及状况,我提出以下解决对策以提高课堂效率。 1.合理分组。有效的小组讨论一定要建立在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及语文素养的基础有充分了解,因学生在性别、性格、成绩、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分组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既要注意小组成员的学习程度的参差不同,又要控制这种差异不能过大。在实际过程中,我们要多鼓励那些性格内向,心理素质较差、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让每个成员能够全程参与和全身心投入。另外,组员人数不宜过多,否则,会降低学生参与度。

2.精选话题。我们设计的语题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在讨论时要明确任务,让学生有事可做。这就要求我们精心设计讨论话题,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话题难度。话题的抛出要水到渠成,不能太突然,比如鲁迅的《雪》,如果没有让学生充分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学生对作者为何喜欢朔方雪以及它的象征意义就不能够充分理解,讨论就是空中楼阁。

3.关注不参与的学生。教师要对每一组内讨论不积极以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对他们的学习情况重点检查,掌握学情,确保每位学生能够对文本做力所能及的预习。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要穿梭各小组之间,检查督促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对于这些不爱参与的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消除自卑,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对小组的好生,我们要求他们要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要善于“择其善”。这样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4.讨论需恰当、充分。现在有些老师有一种观点,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有讨论环节,这就是明显的教条主义,我们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讨论环节,如果教学内容不适合讨论,完全就可以不讨论,所谓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自己教自己,已会的不教,教师只都教学生不会的。我们在课堂提出讨论话题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这时间应不少于5分钟,让学生把会的或者自己有独特想法的问题加以讨论交流。如果没有保障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讨论停留表面没有意义,这样也容易让学生刚打开的学生思路,刚活跃的学生情结戛然而止。久而久之,学生厌倦,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学生的智慧火花得不到碰撞。

5.丰富汇报展示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小组内汇报根据内容的不同,可选取程度较差的学生汇报展示,中等生补充,优生点评的形式进行;也可采用轮流做发言人的形式进行,即小组成员定期更换发言人,其他人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这样在争论中发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确保每个成员的参与。在小组进行课堂展示时,可以采取抢答竞争式、抽签回答式或者直接提问等方式进行。如在教《黄河,母亲河》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每个小组抽签决定他们回答的问题;还可以设计及一些问题做为抢答题。对于一些不愿展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点名提问的方式,这样让这些学生能够主动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可以采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让老师

或者学生解答,这样也能有效的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受诸多因素影响,我们所采取的各种策略是为了更好的指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互帮互助、互学互勉更好的提高他们参与小组合作这种课堂模式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效率,真正实现新课标的“合作、学习、探究”的理念,培养高素质的现代综合性人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84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