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沼—鱼”循环生态养殖投资扩建项目资料
更新时间:2024-03-03 05: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猪沼茶生态循环模式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申请报告
企业或单位名称(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项目名称:“猪—沼—鱼”循环生态养殖投资扩建项目
项目类型: 推进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所在地:
申请时间: 2010 年 07 月
1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一) 基本情况
安徽省生态农业示范园成立于2005年,拥有固定资产总值800万元,主要从事生态循环养殖的开发、研究、销售于一体的民营企业。坐落于淮南市田家庵区,环境优美,水、陆、铁路靠近厂区,交通便捷。
生态农业示范园现有职工32人,其中技术9人,专职防疫人员2名,公司生态循环养殖的发展,促进了周边乡镇的养殖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收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是田家庵区具有代表性的规模化养殖企业。本公司是一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公司,建立了灵活的激励机制,重点抓责任制的划分与落实,抓办事程序的合理与明确。形成了自己的科研开发、中试基地。本公司的产品开发立足于:以市场为导向,居安思危,积极创新,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本公司自成立至今,培养了一批管理和技术骨干,为本项目的的实施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公司实施产业化运作,标准化控制,组织化保障,品牌化经营,科技化支撑的经营战略,以养殖为主业,逐步形成养殖、销售、贸易一体化经营模式。现已建立起完备的销售网络体系,与国内外众多知名食品企业以及大型连锁超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他们
2
的主要供应商。
生态农业示范园致力于企业制度的建立,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与投资,强调企业运作效率与员工的持续培训,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去管理企业,企业以荣誉求生存、已质量求发展、牢固树立”不接受不良、不制造不良、不输出不良”的质量方针,倡导“团结、创新、发展”的企业文化理念,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制造高品质的产品、奉献全方位的服务是企业唯一的宗旨。企业有一支高效的服务队伍销售人员不以产品销售多少都一视同仁,推行用户就是上帝,听取用户意见,生产需要的各类实用不同规格的产品。企业以技术创新为依托,采用新型的专利技术,使企业发展的源泉,并致力于加强管理搞好服务并把企业打造成优秀的现代企业。
(二) 设施情况
公司多年来从事生猪和鱼类的养殖销售,拥有成熟的养殖技术和丰富的养殖经验,并拥有纯不锈钢饮水器、双面自动供食槽、刮粪机组、水质净化系统、增氧机等一系列相关设备。
本公司先存栏生猪8000头,年出栏生猪7500头,是田家庵区具有代表性的规模化养殖小区。配有生猪繁殖、生产等一系列系统全套设施,并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控制。设施齐全,满足生产要求。
(三) 治污情况
本公司采用目前国内外先进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较小,对于可能出现的污染主要有残渣污染和水污染,本公司对于这些污染均进行了相应的处理,雨水、污水使用专用排放系
3
统进行分离,通过消毒等处理后,可重新回塘使用。粪便经过发酵后沼气、沼渣、沼液均有相应的应用,达到了畜渔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化GB18596-2003的要求,基本实现绿色生态化养殖。
二、经营者情况
廖云和,男,出生于1972年11月14日,199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管理专业。现为淮南市安丰生态农业示范园主要管理人员。是淮南市“十佳市民”。
自2005年进入淮南市安丰生态农业示范园,廖云和同志建立了一系列灵活的激励机制,重点抓责任制的划分与落实,抓办事程序的合理与明确。在领导发展公司的过程中,立足于市场导向,居安思危,积极创新,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廖云和始终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和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在与客户的交往中树立了重合同、守信用、有能力提供高科技产品的企业形象。
三、项目建设情况
(一)项目建设背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
4
转变的重大举措。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等一系列文件,“十一五”规划也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列为基本方略。全国上下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热潮。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理论与实践,探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对正确理解中央精神,指导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推进安徽富民强省的建设中,转变传统农业发展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道路,是我省农业实行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用占不到世界5%的耕地,养活了约占全世界22%的人口。但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业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类食物安全所造成的危机。因此,转变传统农业发展观,重视农业健康生产和人类安全就显得十分重要,应该作为我省科学发展的重大对策之一。
1、新世纪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任务
二十世纪后期,国际上就针对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等问题,提出了用持续农业去替代传统农业的新农业发展战略。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提出《2000年粮食:转向持续农业全
5
球政策》的报告;198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制定了《持续农业:对农业研究的要求》的文件;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与荷兰政府联合召开的《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提出了《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战略》;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持续农业为各国政府所接受。在国内,国家在“八五”和“九五”农业科技攻关中都把全国六大典型农业区域列为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开展专题研究。1994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21世纪中国环境与发展研讨会》上,把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为21世纪整个国家的战略任务,当然也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
2、我国农业生产将发生的十大转变
人类进入21世纪将面临的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两个支柱产业。21世纪农业科技将在探索农、林、牧、渔和微生物生命活动中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使农业在持续、高效、高产、优质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新世纪农业将发生10大转变。这就是:(1)农业将由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向现代集约经营方式转变,从而实现自然经济型农业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型现代农业的转变。(2)农业将由农工分离,城乡脱节的二元经济结构向工农协调、城乡结合的一元化经济转变,从而做到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地域之间的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向专业化、一体化的混合经济方向发展。(3)农业将由传统的种养业向农、工、商综合经营转变,实现市场连企业,企业带基地和农户的有效结合,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密切联系起来。(4)农业将由传
6
统粮食观念向现代食物观念转变,强调优化食物结构和广辟食物资源的新观念,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渔业。(5)农业将由传统的种植业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改变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建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促进草食动物食物、奶制品和豆制品的消费。(6)农业将由传统的仅仅依靠耕地向整个国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变,在充分利用耕地资源的基础上,要特别面向丘陵山地、草地、水面、滩涂和近海资源,开发各种食物资源。(7)农业将由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向现代食品制造业转变,通过对农产品进行系列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8)农业将由传统的分散经营向现代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转变,促进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商业的有机结合,形成多产业环环相扣、互相依存的一体化产业链。(9)农业将由只注重物质投入的资源型产业向既注重物质投入又重视智力投入的知识型产业转变,促进传统农业向持续、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10)农业将由部门分割、行业垄断的封闭低效产业向国家宏观调控市场、市场配置资源的现代化高效产业转变,把现代农业经济运行纳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世界农业科技将取得十大突破性进展
综观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将在下列10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就是:(1)农业生物技术将取得重大突破。例如,培养动、植物新品种,开发生物疫苗和生物肥料以及生长调节剂等生物技术产品,将有重大突破,并将进行产业化生产和应用。(2)农业信息
7
化、农业技术高新化将成为新时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例如,宇宙农业技术、农业核技术和遥感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研究和应用将取得重大突破。(3)先进的、适用的农业技术集成、组装并大面积推广,将大大促进农业生产领域技术水平的提高。(4)农业科技产业化将形成一大批农业现代企业和企业集团。(5)农业科技将向整个国土资源开发治理和保护开展工作。(6)农业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电气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7)工厂化农业将成为高效农业的主体。(8)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节水农业技术将出现革命性变化。(9)发展持续农业技术,逐步改变农业增长方式,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10)主要农业生物基因图谱、基因标定、克隆技术、生物光合作用、生物杂种优势、生物固氮等方面的研究将取得重大突破。
4、循环经济的定义和内涵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循环经济”这一术语在中国出现于90年代中期,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已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环境保护的角度、技术范式的角度、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的角度、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等不同角度对其作了多种界定。当前,社会上普遍推行的是国家发改委对循环经济的定义:“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这一定义不仅指出了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特征,同时也指出了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8
抓住了当前中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中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从长远来看,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发展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以期建立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协调的生态型社会经济系统。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生态经济系统中,增长型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止境性,与稳定型的生态系统对资源供给的局限性之间就必然构成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围绕这个矛盾来推动现代文明的进程,就必然要走更加理性的强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生态经济发展道路。生态经济就是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的经济活动形式。它要求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物质能量层级利用的原理,把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统筹考虑,立足于生态,着眼于经济,强调经济建设必须重视生态资本的投入效益,认识到生态环境不仅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还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要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四者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
(二)项目建设内容
9
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在经济流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投入,并且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废弃物再生利用只是减少废物最终处理量。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原则的重要性不是并列的,它们排列是有科学顺序的。减量化——属于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属于过程,旨在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再循环——属于输出端,旨在把废弃物再次资源化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处理废物的优先顺序是: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即首先要在生产源头——输入端就充分考虑节省资源、提高单位生产产品对资源的利用率、预防和减少废物的产生;其次是对于源头不能削减的污染物和经过消费者使用的包装废弃物、旧货等加以回收利用,使它们回到经济循环中;只有当避免产生和回收利用都不能实现时,才允许将最终废弃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环境与发展协调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从利用废物到减少废物的质的飞跃,从根本上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也就减少环境负载的污染。
本项目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
项目规划总扩建面积2000亩,其中猪场面积1200亩,粗养鱼类水域面积600亩,精养鱼类及特种鱼类水域面积200亩,沼气
10
池一座, 运用生态学原理,建立立体循环养殖模式,将猪粪发酵,产生沼气、沼液、沼渣。沼气用于养殖场用电、用热、用气等;沼液作为浮游生物营养源,促进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天然饵料;沼渣直接作为鱼类饵料。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特种鱼类的养殖。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项目总投资50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8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22万元。
项目建成后,可年增产生猪2000头,鲢鱼、鳊鱼300吨,鲑鱼、对虾20吨。鳄鱼、娃娃鱼等特种鱼类养殖能力可达400只/亩。年均销售收入可达1200万元,年利润210万元,年缴税110万元,可新增就业人数50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三)项目技术方案 1、 发展农产品的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满足农业的发展需求为重点,努力将新型生态循环养殖培育成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节能、节土、节水,充分利用各种废弃物,保护生态环境,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积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努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推进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结构的升级,实现良性滚动发展。
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方针,引导和支持各地发展适合当地资源条件,做到生产和推广应用一体化。注重开发系列化、功能多样化的产
11
品,提高新型养殖业整体配套水平。
2、 工艺技术方案
本项目研究的工艺方案是建立起一套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将猪粪发酵,产生沼气、沼液、沼渣。沼气用于养殖场用电、用热、用气等;沼液作为浮游生物营养源,促进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天然饵料;沼渣直接作为鱼类饵料。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特种鱼类的养殖。具体生态循环养殖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高效生态循环养殖结构模式图
3、 猪棚建筑标准
建设8排猪棚,每排16间,合计4800平方米。 ①.地形地势
猪地形整齐开阔,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背风向阳。
12
②.交通便利
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安丰生态农业示范园猪场距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距离居民点500米以上。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距离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较远。
③.水源水质
猪场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水源水量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
④.场地面积
生产区面积按每头繁殖母猪40~50平方米计划。 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①.生产区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这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
种猪舍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种猪区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刺激,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刺激母猪发情)。
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培育猪舍。
育肥猪舍设在下风向,且离出猪台较近。在设计时,使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度角,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风条件。
13
总之,安丰生态农业示范园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而在布局上做到对生产最为有利。在生产区的入口处,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②.饲养管理区
饲养管理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等。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这个区与生产区毗邻建立。
③.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
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
④.兽医室
设在生产区内,只对区内开门,为便于病猪处理,设在下风方向。
⑤.生活区
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这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单独设立。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此外猪场周围建围墙或设防疫沟,以防兽害和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⑥.道路
道路对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对卫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
14
⑦.水塔
水塔自设水塔是清洁饮水正常供应的保证,位置选择与水源条件相适应,且安排在猪场最高处。
⑧.绿化
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同时还可以减弱噪声,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猪场总体布局时,首先考虑和安排好绿化。 猪舍的建筑设计
①.猪舍的形式
猪舍采用双坡式双列猪舍,其保温效果较好。主要由墙壁、屋顶、地面、门、窗、粪尿沟、隔栏等部分构成。
1)墙壁
坚固、耐用,保温性好。墙壁为砖砌墙,要求水泥勾缝,离地0.8~1.0米水泥抹面.
2)屋顶
屋顶为水泥预制板平板式,并加15~20厘米厚的土以利保温、防暑.屋顶采用进口新型材料,做成钢架结构支撑系统、瓦楞钢房顶板,并夹有玻璃纤维保温棉,保温效果良好。
3)地板
地板的要求坚固、耐用,渗水良好。采用夯实的三合土地板,三合土混合均匀,湿度适中,切实夯实。
4)粪尿沟
15
猪舍在距南墙40厘米处,并加盖漏缝地板。粪尿沟的宽度根据舍内面积设计,有30厘米宽。漏缝地板的缝隙宽度要求不大于1.5厘米。
5)门窗
在饲喂通道侧设门,门高0.8~1.0米,宽0.6米。通道的门高1.8米,宽1.0米。猪舍设后窗。后窗长与高皆为60厘米,上框距墙顶40厘米;下框距地应为1.1米。
6)猪栏
猪舍内建隔栏。隔栏为砖砌墙水泥抹面。纵隔栏为固定栅栏,横隔栏为活动栅栏,以便进行舍内面积的调节。
③.猪舍的类型
猪舍的设计与建筑,首先要符合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其次要考虑各自的实际情况。黄河以南地区以防潮隔热和防暑降温为主;黄河以北则以防寒保温和防潮防湿为重点。
1)公猪舍
公猪舍为单列半开放式,舍内温度要求15~20度,风速为0.2米/秒,内设走廊,外有小运动场,以增加种公猪的运动量,一圈一头。
2)空怀、妊娠母猪舍
空怀、妊娠母猪最常用的一种饲养方式是分组大栏群饲,一般每栏饲养空怀母猪4~5头、妊娠母猪2~4头。圈布置为单走道双列式。猪圈面积为7~9平方米,地面坡降不大于1/45,地表为糙面,以
16
防母猪跌倒。
3)分娩哺育舍
舍内设有分娩栏,布置为两列列式。舍内温度要求15~20℃,风速为0.2米/秒。中间部分是母猪限位架,两侧是仔猪采食、饮水、取暖等活动的地方。母猪限位架的前方是前门,前门上设有食槽和饮水器,供母猪采食、饮水,限位架后部有后门,供母猪进入及清粪操作。可在栏位后部设漏缝地板,以排除栏内的粪便和污物。
4)仔猪保育舍
舍内温度要求26~30度,风速为O.2米/秒。采用网上保育栏,l~2窝一栏网上饲养,用自动落料食槽,自由采食。网上培育,减少了仔猪疾病的发生,有利于仔猪健康,提高了仔猪成活率。仔猪保育栏主要由钢筋编织的漏缝地板网、围栏、自动落食槽、连接卡等组成。
5)生长、育肥舍和后备母猪
这三种猪舍均采用大栏地面群养方式,自由采食,其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尺寸上因饲养头数和猪体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饮水设备
猪用自动饮水器的种类很多,有鸭嘴式、杯式、乳头式等。由于乳头式和杯式自动饮水器的结构和性能不如鸭嘴式饮水器,安丰生态农业示范园采用的是鸭嘴式自动饮水器。鸭嘴式猪用自动饮水器的结构见。它主要由阀体、阀芯、密封圈、回位弹簧、塞和虑网组成。
3.饲喂设备
安丰生态农业示范园采用的圆型自动落料饲槽用不锈钢制成,较
17
为坚固耐用,底盘也可用铸铁或水泥浇注,适用于高密度、大群体生长育肥猪舍。
4、 产品方案
产品生产过程不适用化肥和杀虫剂,产品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物。蛋白质含量高,口感好,符合人们对于健康无公害食品的要求。
项目产品属于绿色食品,是安全、营养、优质的生态食品。食品原料产地经农业部制定的环保监测部门审定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水、肥、土的条件符合无公害控制标准。
(四)项目建设的有利因素
1、地理条件优越
淮南市田家庵区处在中国承东启西、南北相接的过渡带上,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东连京沪线,西接京九线,淮南线和206国道穿境而过,淮河水运通江达海,京福高速、合阜高速纵贯于城市东南两翼。交通便利,为农产品的销售运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淮南市田家庵区地处淮河中游,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1-16℃。气温变化由北向南,由沿海向内陆递增。极端最高气温达44.5℃,极端最低气温达-24.1℃。蒸发量南小北大,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900-1500mm,无霜期200-240天。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宜农宜牧,宜林宜果,还蕴藏有一定的水力资源,非常适合发展生态循环养殖。
2、社会经济发展带动绿色安全食品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
18
步增强,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对于食品安全卫生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通过生态循环养殖出的产品满足了这种需求,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五)社会效益分析
1、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生态循环养殖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是为了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生态和环境的需要,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的决策,最终目的是有利于保证人民的生存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对于维护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十分重要。
2、项目对合理利用资源的影响:
项目建成后,可以更为合理的利用农村土地,使得每一寸土地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在相同产值下可节约土地约200亩,同时利用了生产中产生的废物,减少治污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是合理利用资源具有积极的作用。
3、对保护环境的影响
生态循环养殖合理利用资源,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均可以加以利用,变废为宝,减少养殖过程中废物堆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持水土和生态平衡,有利于净化和美化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对于推进城市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资金筹措情况
本项目总投资500万元。所需资金计划由项目承办单位自筹37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申请上级扶持资金32万元。
19
五、产品市场情况及企业结构调整
(一)市场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和规模养殖的飞速发展, 养殖业大起大落的波幅逐渐趋向平稳。那些仅靠掌握高低潮而突击饲养获取暴利的养殖模式已逐渐萎缩, 代之而来的是依靠科技进步来获取高效益。当前养殖业要走出低谷,生态循环养殖是唯一的选择,当前我国的养殖业的现状是:完全用配合饲料的大中型养殖场基本无利可图或亏本,饲料成本高居不下,使许多机械化养殖场破产。
我国在转变养殖业增长方式上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2006年9月启动农村标准化畜禽生态养殖地区建设工作,经过2年多的摸索,成功创建了“七个一、五统一”的发展模式,即“在一个村建设一个养殖小区,配套建设一个沼气池和一个沼气服务站,解决一个种植基地的肥料供应,引入一个龙头企业带动,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进行管理”的建设模式;并在养殖区内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种苗、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
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
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20
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独立特征,专家认为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系统观。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将“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系统建设作为维持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二是新的经济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资本在循环,劳动力在循环,而唯独自然资源没有形成循环。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仅仅沿用19世纪以来机械工程学的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三是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在考虑自然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21
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新的生产观。传统工业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在生产过程中,循环经济观要求遵循“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即在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输入自然资源;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即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并在多种场合使用;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实现资源再循环。同时,在生产中还要求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农家肥等,使生产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尽可能地利用高科技,尽可能地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使人类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五是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走出传统工业经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同时,循环经济观要求通过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
22
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如宾馆的一次性用品、餐馆的一次性餐具和豪华包装等。
生态循环养殖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人类最初从事的生产活动就是生态农业,其中包括生态循环养殖,在原始农业社会, “六畜”都在没有污染的生态环境下生长、繁殖,所生产的肉食全都是绿色食品。传统养猪业还猪粪尿于农田,在低生产力水平下,可以维持养猪与环境生态平衡。但随着畜禽养殖业的高速发展,规模化养殖场的排污造成了环境污染, 滥用药物造成病原菌抗药性增强,病毒毒力增强,混合感染性疾病增多,肉、蛋产品药物残留,危害人的健康。在全社会生态意识日益增强,关注环保、关注食品安全并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为未来发展的基本国策的背景下,我国有关专家于1995年提出生态循环养殖的概念。所谓生态循环养殖是指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组织、调整和管理畜禽生产,以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畜禽养殖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形式。
近年来,我国的养殖业也像工业一样出现了激烈的竞争,养殖成本居高不下,产品卖价去不断下降,养殖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通过生态循环养殖能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于食品安全卫生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通过生态循环养殖出的产品满足了这种需求,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生态循环养殖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大大降低了养殖的成本,与传统养殖相比,具有十分显著的竞争优势。
23
目前,国外生态循环养殖产业化条件已经十分成熟,很多国家已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养殖业,不仅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动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充分利用废物,化废为利,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国外生态循环养殖通过延长食物链,增加营养层次,促进生态系统中资源与能量的有效利用,并解决适度规模的畜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其目标一是能通过食物链再生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能减轻环境污染危害,达到无公害、生产质量安全的规定。采用生态技术生产出来的动物产品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生态养殖的发展必须通过各方面的技术协作与交流,解决生态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把多学科的技术融入一体。生态养殖业需要因地制宜,从当地环境实际出发,探索循环规律,找出良性生态循环的养殖模式,以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适合生态养殖业发展的创新机制。完善有关的法规制度和有效发展机制。要提高集约化养殖环境控制能力,加强设施建设,建立生态型养殖小区,实现粪污零排放。
积极开发生态饲料业,开发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添加剂,逐渐向有机养殖业方向发展。必须将畜禽日粮配合纳入整个生态系统, 使畜牧业逐渐走上生态型畜牧业的轨道。通过营养调控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降低废弃物的排泄量, 研究开发新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
人工生物链将有可能作为生物工程取代现有的饲料工业生产体系,并作为环保产业的一部分在我国获得长足发展。加强人工生物链这一
24
薄弱环节,研究生物链上的生物群落,挑选出易于生产的品种,强化培育,形成新的产业链,使饲养的动物获得比自然界更优越的环境,更加充足的饵料,从而降低饲养成本并获得优质高产。
总之,生态循环养殖的发展必将走有机养殖的道路,实现养殖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有效结合,是协调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有效举措,是21世纪中国畜牧业应对WTO挑战,突破绿色贸易壁垒、进行养殖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方向。
(二)企业结构调整
转变农业发展观,就是要转变农业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旧观念,树立“资源有限,资源有价”的新观念;转变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片面发展观,树立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全面发展观;转变只追求物质享受的毫无节制的消费观,树立物质享受与精神文明需求相统一的消费新观念。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环保问题,而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它要求人文文化、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
建设循环式生态农业园,是要求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为主线,正确运用食物链法则,采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25
形成一个多目标、多功能、多成分、多层次的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关系协调、能协同发展、具有动态平衡的新型农业生态体系,以期获取最佳经济效益、较大社会影响和相对优化生态平衡的综合效益,从而把园区建成一个种、养、加和产、供、销以及公司联基地、基地联农户和农户联效益,从而达到公司盈利、职工(农民)增收和消费者满意并具有良好声誉的新型农业产业化企业。 持续高效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由之路,而农业要持续高效发展就要依靠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循环式生态农业园建设有利于在一个特定区域内集中而系统地配合运用现代农业技术,从而更快更好地获取经济效益。为此,国家早在“九五”期间就设立了《持续高效农业技术革新研究与示范》的科技攻关项目,在全国六大生态经济类型区建立持续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区,并取得了重大成果。本项目顺应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试图在一个特定的小区域内,通过循环生态农业建设,探索企业盈利和服务社会的持续高效农业新途径。
循环式生态农业园建设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需要。在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农产品的质量问题,这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面临更大的困难,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并生产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只有生产出与市场接轨而安全的绿色食品才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生态农业园区内,可以统一规划,调整种养业结构,使用综合治理配套技术,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开展健康食品生产。
26
建设循环式生态农业园是与国际农业接轨的需要。加入世贸组织(WTO)后,一方面为我国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但另一方面对我国农业发展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主体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农民,生产方式和手段比较落后,生产与市场经济脱节,农产品上市的标准和品质与国际市场差距较大。建设循环式生态农业可以实行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易于实现对农产品的质量控制,有利于与国际市场接轨。
循环式生态农业园建设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需要。与发达国家比,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一直都比较低(平均约为30%左右),尽快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循环式生态农业园建设是加快农业生产标准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生态农业园内,对园区进行农业的专业化生产布局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现代管理,集中投入和开发,形成知识密集、劳动密集的主导产业,加快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循环式生态农业园建设是开发观光休闲农业的需要。近些年来,人们追求山乡野趣,感受幽静的田园风光,品味农家生活已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向往的旅游新时尚,生态农业观光园正是顺应这种新潮流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模式,它具有常规农业的所有功能,并叠加了旅游功能,具有开放性,追求景观美化和环境舒适,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促进区域生态平衡
27
和社会文明具有积极意义。
六、产业升级的实施情况和规划
(一)产业升级的实施
淮南市安丰生态农业示范园采取生态循环养殖的新技术对传统养殖业进行升级改造,遵循新经济的发展规律,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潮流。公司利用生态循环养殖,能通过食物链再生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危害,达到无公害、生产质量安全的规定。采用生态技术生产出来的动物产品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公司通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来实施产业升级。产业结构的改善表现在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本项目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真正实现了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
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我公司实施产业化运作,标准化控制,组织化保障,品牌化经营,科技化支撑的经营战略,以养殖为主业,逐步形成养殖、销售、贸易一体化经营模式。采用先进生态循环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污染、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属于绿色安全食品,符合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产业升级的规划
28
1、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
为实现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我公司保证了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这是前提。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管理设备和相关技术。更重要的是,信息产业可以直接带动传统产业升级。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传统产业能否获得新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传统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关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深层次的改造,是一项大规模的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为企业的信息循环流动创造物质条件,使整个企业的运营,都在网络上进行。而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它也是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建立新型的工作流程,实质上是形成一种迅速、高效的管理方式。在这种管理方式下,生产的组织不再以动力、物资等为中心。而是着重管理数据流。籍此,企业可以提供大量个性化服务,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扩展企业的生存空间。网上交易可以帮助企业打破地理、时间的限制,开拓广阔的市场。
另外建立一系列信息基础工程,信息基础工程的建设是信息化的基本前提。它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科研基地、教育基础设施、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创新政策及知识产权法规等的建设。
2、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
我公司采用先进的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大科研和开
29
发的投入,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建立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积极探索产、学、研联合新机制,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引进高层次的技术,并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和人才培养,使技术层次的创新成果在生产经营过程不断被刷新。
3、对传统产业进行体制创新
我公司对传统产业进行体制创新,体制创新可以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有效的运营机制、无论是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还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创新,都有赖于企业的改革。没有体制创新,企业就没有活力,也就不可能有其它方面的创新。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的体制创新面临管理模式转变。新经济呼唤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强调企业内的职能运作独立而分工明确,而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必须强调企业内部的部门协调,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正常的联系机制,使企业管理更为系统化。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也要相应变革,传统的等级管理方式比较僵化,难以适应新经济时代决策的需要,现代决策需要一种更少约束、更为灵活的网络组织形式.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效率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该是把等级式管理与网络式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七、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生态化与污染治理产业化、动脉产业与
30
静脉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我们是在较低发展阶段,为寻求综合性和根本性的战略措施来解决复合型生态环境问题。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首先是从解决消费领域的废弃物问题入手,向生产领域延伸,最终旨在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如德国的循环经济起源于“垃圾经济”,并向生产领域的资源循环利用延伸;日本的“循环型社会”也起源于废弃物问题,旨在改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从我国目前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探索实践看,发展循环经济的直接目的是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走出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通过对“猪、沼、鱼”项目生产经营系统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该项目实施后,增加当地人民的就业机会,对于加快淮南市经济发展的步伐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有利于推进本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该项目科学地解决了环保问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社会效益明显。为此建议市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项目实施,协助搞好项目建设工作,促使项目早日建成。
(二)建议
1、本项目工程建设中应多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有关论证、设计、施工要紧密配合,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论证。因为本项目施工质量要求较高,投资较大,建议建设方法采用招标方式选取有类似工程经验的施工单位进行现场施工,在严把质量关,保证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合理科学地控制建设成
31
本,降低工程造价。
2、提高生产加工技术的先进性,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在生产过程采取严格的管理规范,加强质量监督,从原料入手,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以质量赢得市场。
3、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加强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树立品牌意识,建立牢固的销售网络,为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八、附件
①法人营业执照 ②项目核准备案文件 ③2009年度企业纳税证明
④企业提供的已投入自有资金凭证。 ⑤贷款合同
⑥2009年度审计报告 ⑦公司荣誉
33
正在阅读:
Nace 212-16
集团总部会议手册05-23
全国各地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中的压轴题汇编04-07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03-31
学习礼记心得体会03-14
关于朱姓的历史与现况的研究报告11-09
北京大学各专业及系考研参考书目 - 图文03-28
课堂上的笑声作文07-0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扩建
- 养殖
- 循环
- 生态
- 项目
- 投资
- 资料
- 鱼”
- 马原复习,选择题,辨析题,含答案(厦门大学) - 图文
- 哈尔滨工业大学推免硕士面试考生须知
- 工程地质课后思考题汇总与答案 - 图文
- 家乡名胜古迹多教学设计1 - 图文
- 2014新版PEP六年级英语上册单词表
- 小学优秀短信汇总模板(打印版)
- 2019年监理工程师考试合格证书领取时间及地点
- 中南大学物化考试卷5
- 2016课外阅读结题报告 - 图文
- 千亩马铃薯示范基地项目
- 审计学基础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在短短的十分钟内把握好试讲时的课堂节奏 - 图文
- 年金计算总结和习题
- 论马克思主义系统整体观及其当代价值
- STM8用于BLDC驱动控制 - 启动(一)
- 定型组合钢模板安装与拆除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 利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加速产品概念设计进程
- 袁二二期施工组织设计 2
- 6063铝合金型材表面腐蚀的分析
- 美国海军现役舰艇大汇总(3)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