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简答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16 09: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木架建筑的优势与缺憾

答:优势:?. 取材方便;?. 适应性强,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墙倒屋不塌” ?. 抗震性能好;?. 施工速度快;?. 便于维修、搬迁;?. 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 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

缺憾:?. 木材越来越少,造成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 不耐火,不耐潮湿,不耐腐蚀,不耐虫蛀,不耐久;?. 采用简支梁体系,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空间的需求; 2、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

答: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擅长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建筑群以中轴组织群体,规则、有序、主次分明。?.园林则自然而无拘束,有构图重心而无程式布局。 3、中国古代建筑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的特点

答:儒家和道家——中国古代两大主流哲学派别——都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从而使中国建筑有一种和环境融为一体的、如同从地中生长出一般的气质。历史上处理建筑与环境的手法主要有:?. 善择基址——注重对建造地点的选择;?. 因地制宜——善于利用和结合地形设计建筑;?. 整治环境——不一味顺从环境,而是能动的改造; ?. 心理补偿——采用风水、文学的手法进行补偿;

唐长安的规划对其后都城规划的影响很大。

唐长安城特点是什么?需画示意图。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

简述罗马建筑对古希腊柱式的发展。 举例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特点与成就。 4、中国古代主要建筑设计著作

答:1.早在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一书中就论述了城市规划建与筑设计的原理2.五代,喻皓的《木经》3.宋朝,李诫的《营造法式》4.元朝,薛景石的《梓人遗制》5.明代,《鲁班经》、计成的《园冶》6.清代,工部《工程做法》

5.木构架建筑特点

答:1.).木构架是梁架框架体系,不同于承重墙体系.因此具有广泛性,即"墙倒屋不塌".①可以适用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②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③可以搭配使用各种地方材料.④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可轻巧也可雄厚. 2).构架系统有严格的模数制.①有斗拱的以材分制(宋),斗口制(清)为模数.②没有斗拱的建筑用檐柱的柱径作为模数单位.柱径d=6寸,面阔s =16.6d=一丈,③柱高h=12.5d.优点:易设计,易备料雇工,水平有保证,易建造,易普及.缺点:卡得太死,由程式化走向僵化,不利于创新,中国建筑发展迟缓.

3).达到了高度成熟水平(体系的衰老症).优点:体现了功能,技术,造型(审美)的三结合的理性精神,二者高度统一.缺点:当发展成熟的时候,没有跳到另一个体系里去.木构建筑中的好多构件都失去了原来的结构意义(如斗拱,雀替).由成熟期继续发展到烂熟期,其间除了延续建筑文脉以外,已没有结构意义了――当从结构意义转化为文脉语义时,中国建筑开始走向衰落.

4).费工费料.如铺作中的转角斗拱构件有170多个.

5).木构架的技术局限.没有形成三角杆件体系,梁架之间和榀与榀之间缺乏联系,梁架和基础结合的不密切,梁的断面后期不合理.

6).耐久性差.怕火,怕水. 6.中国古代建筑为什么以木构为主?

答:可从文化取向、建筑目的、建筑理念上来分析中国古代建筑何以形成木结的主流其一是建筑目的方面。其二是文化取向方面。其三是建筑理念方面。

1)和平时间长,疆域大。也就是说中国核心地区,城市防备战争的需求不迫切,有一道石制的城墙可以满足一般需要。

2)城市规划和防火技术。唐以前大城市似乎只是政治、军事中心,城内按里坊制度划分区域。而木结构建筑本身,也通过使用砖瓦、山墙、在木制表面涂抹放火材料(泥巴?) 3)处于统一状态的时间长。木结构防火,应该是大城市才需要的技术。中国很早便有大城市(汉朝时洛阳地区据说人口百万),相关技术自然积累的更多;而有这些技术在,后人建房子自然不会用找取材难、加工不容易的石头之类。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总是要焚毁一些宫殿,重新建筑自己的宫殿。不仅要建造自己的皇宫,还得建好陵园和其它行宫之类的建筑。这么繁重的工作只有木质结构在短暂的执政时期才能完成,况且,除了皇帝,还有多少人在迫切地需要这样的政绩。

7中国古建筑大木结构的基本构成方式及构件是什么?各起什么作用?

答; 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快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有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分明。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唯园林建筑与此迥异,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当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屋顶的形式丰富多彩,有方形的、长方形的、三角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十二角形的、圆形的、半圆形的、日形的、月形的、桃形的、扇形的、梅花形,圆形、菱形相套的等等。屋顶的形式有平顶、坡顶、圆拱顶、尖顶等等。坡顶中又分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十字交叉等种类。还有的把几种不同的屋顶形式组合成复杂曲折、变化多端的新样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在表现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9.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 答:主要是指中国汉族封建社会时期的建筑。 ⒈建筑造形:由屋顶、墙柱、台基三部分组成。 ⒉中国建筑的间: 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以“间”为基本单元, 不同的间组成一栋建筑,直到一座城市;这就是由间—栋—院—群—组群—街坊—城市的形式。 还可增加“又次间”“又梢间”,而成为九间、十一间殿宇。 ⒊用材:木为主,土、竹、砖、石为补充 ⒋结构:抬梁式、穿逗式、井干式、砖石拱 ⒌屋顶形式:抚殿、歇山、悬山、重檐、赞尖、单坡、双坡、平顶、硬山、风火山墙、囤顶、穹顶等等。⒍布局: ?.建筑以中轴组织群体,规则、有序、主次分明。?.园林则自然而无拘束,有构图重心而无程式布局。 ) 10.中国古典木构建筑的优缺点:

答:?. 取材方便,加工容易;?. 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 ?. 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 抗震性能好;?.不耐火, 不耐潮湿,不耐腐蚀,不耐虫蛀,不耐久。 11.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一 原始社会:建筑的低级阶段,建筑体系萌芽.1 两种代表建筑类型: (1) 黄河流域的木骨泥

墙建筑 (2) 长江流域的干阑式建筑2 著名建筑遗址: (1) 浙江余姚河母渡建筑遗址(2) 西安半坡村文化遗址

二 奴隶社会 1 夏商时期 (1) 建筑体系逐渐成长:出现夯土台宫殿,城市.陵墓均有发展,夯土技术成熟.(2) 著名建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和二号宫殿遗址2 西周 (1) 出现等级制度 (2) 建筑技术发展:瓦的发明(3) 著名建筑遗址:陕西歧山凤雏村遗址 3 春秋时期:由于铁器和耕牛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很大提高。贵族们的私田大量出现,随之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应发展,相传著名木匠公输般(鲁班),就是在春秋时期涌现的匠师。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砖的应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出现。

三 封建社会 1 战国时期:战国时,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那时手工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高潮,如齐的临淄、赵的邯郸,魏的大梁,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又是诸侯统治的据点。 农业和手工业进步的同时,建筑技术也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铁制工具——斧、锯、锥、凿等的应用,促使木架建筑施工质量和结构技术大为提高。筒瓦和板瓦在宫殿建筑上广泛应用,并有在瓦上涂上朱色的做法。装修用的砖也出现了。尤其突出的是在地下所筑墓室中,用长1米,宽约三、四十厘米的大块空心砖作墓壁与墓底,墓顶仍用木料作盖。可见当时制砖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2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前221年),大力改革政治、经济、文化,统一法令,统一货币与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驰道通达全国,并筑长城以御匈奴。这些措施对巩固国家政权起了一定作用。而由于国家统一,便可以集全国之人力物力与六国成就,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骊山陵、至今遗迹犹存。整个汉代(前206—公元220年)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期。它的突出表现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而砖石建筑利于保存的特点,使许多遗址存在至今。 我国的石建筑主要是在两汉——尤其是东汉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贵族官僚们除了用砖拱做规模巨大的墓室外,还在岩石上开岩墓,或利用石材砌筑梁板式墓或拱券式墓。 3 三国.晋.南北朝时期:从东汉末年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治不稳定、战争破坏严重、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一个阶段。在这300多年间,社会生产的发展比较缓慢,在建筑上也不及两汉期间有那样多生动的创造和革新。但是,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另外,在秦汉时期兴起的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也有很大发展。 同时,由于西北少数民族大量移入中原,带来了不同生活习惯,使建筑室内高度得以提高。4 隋:隋朝(581~618)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战乱和南北分裂的局面,为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由于隋炀帝的骄奢淫逸、穷兵黩武,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大规模的宫殿和苑囿,并开凿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大兴城是隋文帝时所建,洛阳城是隋炀帝时所建,这两座城均被唐朝所继承,进一步充实发展为东西二京,也是我国古代宏伟、严整的方格网道路系统城市规划的范例。其中大兴城又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隋代留下的建筑物有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又称赵州桥)。它是世界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或称空腹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米。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洪对桥身的冲击力,在技术上、在造型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负责建造此桥的匠人是李春。

12. 简述风水概念及其内涵。答: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 水。”该定义里面谈到了“气”、“风”、“水”等概念,故其称“风水之法,

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13.中国古代风景区中常见的几种意境塑造手法? 答:(1)空寂出世——宗教山林理景的意境。(2)涤我尘襟——登高及治水理景的意境(3)标帜意蕴——诗文题字追求的意境。 14.简述北京四合院的特点。

答: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1. 首先,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2..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东西厢房与正房、倒座的建筑本身并不连接,而且正房、厢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为一层,没有楼房,连接这些房屋的只是转角处的游廊。3 北京四合院是名符其实的院,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 4.. 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丰富,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 15.以北京四合院为例简述中国传统汉族住宅的特点。

da : 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四合院里的绿化也很讲究,各层院落中,都配置有花草树木、荷花缸、金鱼池和盆景等。北京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体制最为尊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但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

16.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哪四个阶段?

答:1:|.茅茨士阶”的原始阶段.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17.我国历代各朝宫殿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答:1.规模渐小。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18. 中国古建筑庭院布局的特点、原则。 答: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统一原则 均衡原则比例原则韵律原则对比的原则质地原则简单原则大众原则意境原则 19.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区别。

答:皇家园林比较大气色彩浓重 多用红色,黄色而私家园林比较注重个人喜好

色彩清淡素雅一,服务对象不同:北方皇家园林是为了建筑帝王服务;江南私家园林则属于家园林则属于私家园林。园主人不同,各自要求不同二,规模与所处地域不同北方皇家园林规模大,占地广,多处于自然风景优美的山林,湖泊地区,江南私家园林规模小,多处于市井内。三,气候条件不同,北方气候寒冷,干燥;江南则较温暖湿润。

20.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一 )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二 )轴线的空间艺术. 三)“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

21.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特点: 答:特点: 一脉相承 延续不断 2 木构为主 表现独特 3 官式为主 等级严格 4 群体为主 讲究环境 5 规模宏大 规划严整 6 文学艺术综合表现 7 民族地方 多种多样 22.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点的形成原因:

答:1 自然地理论2 经济技术论3 政治思想论4 文化决定论5 综合推力论 23,例说明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的三种模式

答:1.新建城市。2.依靠旧城建设新城3.在旧城基础的扩建。 24.我国古代建筑的三种结构形式及特点,优缺点:

答;【穿斗式构架】:①又称立帖式.②这是用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④因此,它有时和叠梁式构架混合使用.适用不同地势,基本构件,柱檩穿挑.

【抬梁式构架】:①(叠梁式)是一种梁架结构体系,水平构件为梁,垂直的为柱,梁是受弯构件,靠自重稳定建筑.②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在置梁.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是层叠而上,在最上的梁中央放脊瓜柱的承脊檩.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多用于官式和北方民间建筑,特别北方更是如此.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④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主要构件,梁,柱,檩,枋.

【井干式】:将木材层层相叠,既是围护结构,又是承重结构.

25.《营造法式》及其成就。

答:《营造法式》,宋代重要建筑著作,是建筑专家李诫编著的。书中包含各种“作”(大木作、瓦作等等)的制度、工限、料例三个主要内容以及有关附图,系统说明当时建筑的分级,结构方法,规范要领,并按照“功分三等,役辨四时,木议刚柔,土评远近”的原则,规定劳动定额。书中一个重要之点是提出“以材为祖”的材份制,即以与建筑规模等级相应的某一尺度作为建筑的空间尺度及构件尺度的模数。这是建筑体系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这种模数制度或比例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只是表现形式有所变化

《营造法式》中国现存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建筑学著作。本书内容除行政管理上“关防工料”的要求外,侧重于建筑设计、施工规范,并有图样,是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学,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典籍。

27. 写出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构件名称? 答:台基

、木头圆柱 、开间 、大梁,即横梁、 斗拱 、彩画 、

屋顶(古称屋盖)、山墙 、 藻井

29. 中国建筑开间的特点。 答:我国目前大量建造的砖混住宅,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3米。规定较小的开间尺度,可有效缩短楼板的空间跨度,增强住宅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震性。 为了保证建成的住宅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住宅的进深在设计上有一定的要求。进深大的住宅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目前我国大量城镇住宅房间的进深一般都限定在5米左右,不能任意扩大。在住宅的高度(层高)和宽度(开间)确定的前提下,设计的住宅进深过大,就使住房成狭长型 ,距离门窗较远的室内空间自然光线不足。

开间5米以上,进深7米以上的大开间住宅可为住户提供一个40——50平方米甚至更大的居住空间,与同样建筑面积的小开间住宅相比,承重墙减少一半,使用面积增加2%,便于灵活隔断、装修改造。

虽然小开间住宅存在着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许多弊病。因为开间小,在住宅建筑面积中,承重墙、柱的结构面积相对较大,增加了有效使用面积;同时由于开间小,房间分割过小,不适应家庭居住行为变化的要求,而且住房很难自行改造。

30.斗拱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起什么作用,

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是斗拱的初创时期。斗拱先是用于柱顶,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出现(最早的是人字拱)。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枋交搭在一起。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桁。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就是斗拱经历了由主要作为承重结构(这个过程经过了不断形式上的演化)——同时作为承重结构和装饰结构——完全作为装饰结构

32.简述风景建设按其性质和规模的分类。

答:1.邑郊风景名胜2.村头景点3.沿江景点4.名山风景区 34.穿斗式构架优缺点: 答案(要点):优点:1)以竖向的木柱来代替横向的木梁,2).以小材来取代大材,3).简化了屋面用料4).简化了屋檐的悬挑构造5).增加了构架空间的整体性;6).增加了构架的灵活适用性。,

缺点:1)密柱导致的小跨度,不能适应大空间的需要;2)小规格用料和简便的构造,不能适应厚重的荷载。

33.中国建筑艺术的重大特点:

35.唐长安城特点是什么?

答:隋大兴唐长安城总体上是中轴对称的格局,设计时参考了邺城和汉魏洛阳城的布局城市建设过程中,还附会《易经》中“乾卦六爻”的说法,根据龙首塬分为六条岗地的特点,安排了功能不同的建筑。此外,在城市的边缘规划了园林区,既可美化环境,又可成为民众的游览场所,是中国古代城市史上的一大创举。唐长安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公里,按中轴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10座里坊。此外还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城市总体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堪称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 36.我国佛教石窟的特点?

答;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型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4.由于建造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也长;5.除石窟本身以外,在其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 37.佛光寺大殿

答:建筑,公元857年,山西五台山,为殿堂型构架.是两个唐代木构架建筑之一,是中国木构架体系进入成熟期后保留下来的代表作,是唐代建筑风貌的典型实例.

剖面特点: ① 佛光寺大殿的构架为殿堂型构架.殿堂型构架的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屋顶为四角顶.大殿殿堂型构架的前提是内外槽的柱子一样高.分为三个水平层,柱网层,铺作层,屋架层.(唐称内外槽,明清称檐柱,金柱,且檐柱,金柱不等高) ② 分明栿,草栿两层.(明清称梁,唐宋称栿)明栿:平闇(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 ③ 运用了叉手托脚.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有这个构件。

38.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答: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建于晚唐时期,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的成熟期。大殿平面形式为金箱斗底槽,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七铺作双抄双下昂,单檐四阿殿,屋面坡度较平缓。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肥硕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佛光寺大殿(平,立面) 晚唐建筑,公元857年,山西五台山,为殿堂型构架.是两个唐代木构架建筑之一,是中国木构架体系进入成熟期后保留下来的代表作,是唐代建筑风貌的典型实例.立面特点:

① 角柱升起,八根柱子越到边上越高,每个高起2寸.② 正脊 --典型的凹曲线(明清为直线).垂脊平直,平缓有力,不象太和殿那么陡.③ 五个开间相等趋于正方形,尽间减小.④ 没有仙人走兽.⑤ 屋顶较扁,檐口微翘.单檐四阿顶.(明清称庑殿顶)⑥ 升起(生起),有侧脚,外槽向内倾斜89.5度.(侧脚:指外槽柱子向内倾斜,角柱从两个方向向内倾斜,而外槽柱子从心间向角柱逐渐升高)(生起:逐渐增加某一类构件高度的做法,称为生起.如外槽柱子自心间向角柱逐渐加高.)⑦ 斗拱肥硕.⑧ 出檐深远. 内部空间处理: ① 空间层次丰富,从室内看,明栿在下,平暗在上,衬托着明栿层次多,丰富.② 尺度把握较好,平暗的格子很小,对比之下感觉室内空间的尺度很大.③ 空间比例严谨,内槽柱子与平暗围合成了一个趋近于正方形的空间.④ 斗拱制作灵活,柱头铺作,补间铺作有下昂(双杪双下昂),内转改为偷心造(不设横拱)即插拱内槽柱子内侧为七铺作偷心造,由于佛像的圆光罩很占地方,设横拱则放不下,故全部采用偷心造,很灵活. 39.隋、唐建筑特点

㈠、 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㈡、建筑群处理成熟:㈢、木建筑群辟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问题,如大明宫麟德殿5000m2,面宽11间深17间;含元殿柱距达10m。㈣、设专司设计、施工职务,称“都料匠”。 ㈤、木构件标准化,无过大或过小的构件;如南禅寺及佛光寺,构件受力作用明确,并有艺术性。(如:华栱实为悬臂梁)㈥、砖石结构发展,砖塔枋木,砖石工精细了。

40.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答: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㈠ 规模宏大,规划严整——长安城——里坊制㈡ 建筑群处理越来越成熟——宇文恺设计明堂,用1/100的图及模型送宫廷审查;大明宫的主体建筑在中轴线上;以及利用地形建造乾陵等。㈢、木构建筑群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大明宫麟德殿㈣木构件标准化。无过大或过小的构件;如南禅寺及佛光寺,构件受力作用明确,并富有艺术性,斗栱的装饰效果很好。㈤ 设计和施工水平提高——设专门掌管建筑设计、施工的职务,称“都料”。㈥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砖石结构发展,砖石枋木,砖石加工精细了。㈦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42. 北宋东京城的特点

答:基本布局:东京城(今河南省开封市)的布局,基本上是继承隋唐以来的传统,是在一个旧城的基础上改建而来的;城市设施:京城(今河南省开封市)的主要街道是通向各个城门的大街:从宣德门至南薰门;从宣德门外向东至土市子,再折向北经封丘门一直延伸到永泰门,从州桥向东经丽景门至阳门;从州桥向西经宜秋门至顺天门。城市发展在城市发展上,东京城(今河南省开封市)最重要的变化,是坊市制度的崩溃,北宋初年,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基本上仍保留古代的坊(里)市制度,市民居住区为坊,商业区则有东市、西市。: 其一,隋唐时期封闭式的里坊制度是政治高度集中的产物,但却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其二,开封“地平无山”,但北宋东京城却是军事防御色彩非常浓厚的都城。其三,北宋东京城作为一代名都,又是一座河道纵横、桥梁密布的城市。。 43.宋代石作加工工序与加工样式 44.宋式建筑的风格特征:

45、宋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答:㈠城市结构与布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废弃了“里坊制”,开敞街道,使得城市建设、消防、交通、商店、桥梁都有了新的发展。㈡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营造法式》总结并规范了古典模数、材制。使得古典模数的使用,延续于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建筑中,利于建筑技术的发展。㈢建筑群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总平面的空间更加丰富、更趋复杂,层次深厚,主体建筑突出,屋顶的组合多变。㈣建筑装修与色彩大有很大发展——源于手工技术的提高和对生活享受的追求。一改唐代的直棂窗和板门,而多用格子窗、格子门,增强了装饰效果;一改唐以前朱白两色为主的做法,出现了“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迭晕棱间装”、“解绿装”和“丹粉刷”等多种彩画;并开始大量使用琉璃瓦。㈤ 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高84m;开封祐国寺塔是最早的琉璃饰面建筑;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仿木建筑形式。㈥园林兴盛——出现了大量的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

46.宋代建筑特色:

答:㈠、城市革命,城市结构与布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得城市建设、消防、交通、商店、桥梁都有了新的发展。(2)《营造法式》总结并规范了古典模数,材制。使得古典模数的使用,延续于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建筑中,利于建筑技术的发展。㈢、建筑群与建筑空间的组合,层次深厚,主题建筑突出;屋顶的组合多变,总平面的空间更加丰富、更趋复杂。㈣、建筑装修与色彩大有发展,源于手工技术的提高和对生活享受的追求。一改唐代的直棂窗和板门,而多用格子窗、格子门,增强了装饰效果;一改唐以前朱白两色为主的做法,出现了“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迭晕棱间装”、“解绿装”和“丹粉刷”等多种彩画;开始大量使用琉璃瓦。普遍使用了垂足家俱。㈤、砖石建筑有了新的发展,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高84m,开封佑国寺塔是最早的琉璃饰面建筑,泉州开元寺双石塔,仿木精细。北宋时所建的泉州万安桥长达540m ,331个船形桥墩,最大的石梁长达11m。㈥、园林兴盛,出现了大量的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 ㈦、辽金建筑的汉化程度很高。 47. 宋代建筑上的特点和成就

答: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唐以前的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由于手工业和商业要求,城市建设必然突破这种里坊制,不再实行夜禁了。 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模数制 ;北宋李诫编纂的《营造法式》一书的完成与颁行。李氏的《营造法式》在理论上和建筑造型、规格定制之上,对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成就做出了一个完整的总结,使宋代的建筑艺术发展达到了一个历史的最高水平。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主体建筑;4.建筑装饰与色彩有很大发展。这和宋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及统治阶级追求豪华绚丽是分不开的。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这是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其次是桥梁。6.园林兴盛。 49、明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答:㈠砖已经普遍使用于民居砌墙。㈡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㈢、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少,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㈣建筑群的布置更加成熟——北京十三陵、北京故宫。㈤、 官僚地主私园发达。㈥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㈦明代家具文明于世。

50.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理水的基本原则和手法。

答:造园学家陈从周在《说园》中说“水曲因岸,水隔因堤”,“大园宜依水,小园重贴水,而最关键者则在水位之高低”,“园林用水,以静止为主” 这些均是园林理水地基本原则,十分重要而如何理水,尚有许多具体手法值得一说园中之水有旷、奥之分水聚则旷,有汪洋之感;水散则奥,有不尽之意

两者无所谓孰优孰劣,但最怕不旷不奥,不伦不类; 首先,要从水边之物做起,所谓“小中见大”,尺度问题是很关键地; 园中之水,须有活气; 水之形全在岸; 园林中地水面,应当作为“空间”来看待 园中空间,贵在层基本上有两种手法,一是做狭次: 第二种手法是造桥(或筑堤)

51.江南天井式住宅的特点。

答:减少了太阳辐射,又凉爽宜人,占地面积小,通风量大,采光效果好. 52.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答:和玺彩画: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沥粉贴金。等级最高。

旋子彩画:画面用痢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等级次于和玺彩画。 苏式彩画: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虫鱼等。等级低于前两种。 55、清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答:㈠ 供统治阶级享乐的园林达到了极盛时期——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㈡喇嘛教建筑兴盛——外八庙㈢住宅建筑如百花齐放、丰富多彩。㈣ 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

装修水平。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论述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

答:(一)中国园林造园艺术手法的特色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这种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表现得尤其突出。它们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至于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则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各各个园林不论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至于“借景”这种艺术手法,更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园林中运用得非常普遍,而且具有很高的成就。中国古典园林的这种借景手法,在《园冶》一书中,总结为五种方法,即“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所谓“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主要是指园林之内的借景。所谓“邻借”是指园内距离不远的景物,彼此对景,互相衬托,互相呼应。 “仰借”一般是指园林中的碧空白云、或明月繁星等天象。不过,象仰望山峰、瀑布、以及苍松劲柏、宏伟壮丽的建筑也可称为仰借。 第三,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以常见的亭、廊、桥为例,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如亭,不仅是造型非常丰富多彩,而且它在园林中间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至于中国园林中的桥,则更是以其丰富多姿的形式,在世界建筑艺术上大放异彩。中国古典园林特征/建筑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①中国古典园林充满了诗情画意。它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那么古典园林是如何巧妙地体现它的意境美的呢?②首先,它崇尚自然,注重意境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优雅的环境具有调节生活、怡情养性的功能。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人类珍视环境、保护环境、善于利用自然环境的典范。③其次,它巧妙置景,酿造意境美。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中,置景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置景又称“造景”,是按艺术构思对景物进行巧妙布局,突破空间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

墓规格大同小异。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陵与陵之间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余均成扇面形分列于长陵左右.依山而建的陵墓建筑群的布局. 15.江南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

答:特点: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

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2.水面建设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 3.修身养性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 4.清高风雅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16.举例说明明清皇家园林的处理手法。

答: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蕴涵: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借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物境表达主题意境;5文字点题(景题、匾、联、刻石等);

17.试比较论述明清皇家园林及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成就。

答: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大类型,二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明、清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成时期。1)它以“自然天成就地势,不待人力假虚设”为造园的基本原则,整体风格朴素淡雅,与苍莽的北方山水景物十分协调。 2)在园景的模拟表征上,山庄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以东南方的湖泊去、北面的平原区和西部的山路区,表征国土的江南水乡、漠北草原和西南高原;以金山仿镇江金山寺;以烟雨楼仿嘉兴烟雨楼;以文园狮子林仿苏州狮子林;以永佑寺舍利塔仿南京报恩寺塔等等;山庄宫墙外模仿藏喇嘛庙和五台殊像寺、海宁罗汉堂的外八庙,整个山庄及其周边环境就成了一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象表征。这种仿写是“循其名而不袭其貌”,表现手法是高雅而非低俗的

1.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都是人工营造出来的山水环境,在功能上都是游乐、休息的场所,

2. 在园林的规划布局与造景手段上,二者都采用模拟象征等手段,在有限的范围内经营出

具有自然山水形态的园林环境。

3. 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境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木的有机

统一。与一般艺术不同的是,它主要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成功的园林艺术,它既能再现自然山水美,又高于自然,而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4.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艺术的追求上体现了中国人对待美的思想和看法。作为一种有一

定程度人工化,由各种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构成相对封闭、相对独立的尤其环境的园林艺术的美跟自然美不同。它是一种艺术美,起自然性与社会性同意近私于自然美。

5. 对整体性而言,从园林建筑(不仅是这里所说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许多的中国建筑中都有)中所体现的中和、平易、朴素、含蓄和深沉,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民族传统。

6. 园林建筑里也反映着中国人对生态和环境的现代化的思想。“天人和一”、“顺应自然”、“珍惜生态”等哲学理念的手法和形式处处体现在其中。中国的园林建筑,最主要体现的是天、地、人的自然融合,其主要要素是山、水、花草和建筑。因为山、水是自然的基本元素,而建筑就是置于山、水之中,构成“天人和一”的关系。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发展是相互影响一脉相承的。他们之间有很的不多之处,但是更多是相同点,他们都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高峰和杰出代表,他们其中深深地蕴涵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思想,同时他们也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个人发展的和谐现代的观念。

19.论述明清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和设计方法。

答:总体布局:天坛位于北京城正阳门外东南,占地面积273公顷,是世界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由两个坛组成,南部是圜丘坛,北部是祈谷坛。整体布局呈“回”字形,北圆南方,象征着天圆地方,其建筑特点可以用一组数字概括:“一、三、五、七、九”。 一条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有昭亨门-圜丘坛-皇穹宇-成贞门-丹陛桥-南砖门-祈年门-祈年殿-皇乾殿-北天门。 三道坛墙:内坛墙、外坛墙、分割圜丘坛与祈谷坛之间的东西坛墙。五组建筑: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建筑群、牺牲所建筑群。七星石:祈谷坛东侧的七星石。九座坛门:天坛西侧外坛墙上有祈谷坛门和圜丘坛门,祈谷坛有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圜丘坛有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

天坛的总体布局蕴涵着中国古代规划设计大型建筑组群的杰出意匠:1)它以超大规模的占地,突出天坛环境的恢宏壮阔2)它以大片满铺的茂密翠柏,渲染天坛坛区的恢宏壮阔3)它以圜丘坛、祈谷坛两组有限的建筑体量,通过丹陛桥的连接,组成超长的主轴线,控制住超大的坛区空间4)它以高高突起的圜丘坛、祈谷坛和丹陛桥,提升人的视点,拓展人的看天视野,显现天穹的分为开阔,造就天的崇高、旷达、神圣的境界5)它通过一些列数的象征、方位的象征、色彩的象征和“天圆地方”之类的图形象征,充分显现崇天的意识6)它还特意把皇帝居住的斋宫置于主轴线旁边的侧位,置于坐西朝东的偏方位,以皇帝低于昊天上帝的建筑体制,强调出“天子”与“天”的亲缘关系。可以说,经历明清两代扩建、改建的北京天坛,堪称中国古典范性的建筑组群。 20.论述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艺术成就。

答:故宫建筑群是现在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建筑。 整体布局: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

它的主要成就包括:1)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仅以宫殿的核心部分紫禁城为例,它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根据宫廷建筑的一般习惯,故宫也可以分作

皇帝处理政务的外朝和皇帝起居的内廷两大部分。故宫中的乾清门,就是外朝和内廷之间的分界线。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前有太和门,两侧有文华殿和武英殿两组宫殿。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它的两侧是供嫔妃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故宫的这种总体布局,突出地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前朝后寝”的制度。

2)建筑群组合方式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群体设计思想。整个故宫的设计思想突出地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例如,主要建筑除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外,特别强调其中的“三大殿”,“三大殿”中又重点突出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此,在总体布局上,“三大殿”不仅占据了故宫中最主要的空间,而且它前面的广场面积达2.5公顷,有力地衬托出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主脑。再加上太和殿又位于高8米分作三层的汉白玉石殿基上,每层都有汉白玉石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使太和殿显得更加威严无比,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气象非凡。至于内廷及其它部分,由于它们从属于外朝,故布局比较紧凑。

3)辉煌的建筑单体艺术。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4)建筑色彩的巧妙运用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故宫在这种色彩体系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当然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 23.应县木塔的结构?

答:应县木塔位于应县城内,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国内现存最古的木塔,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其结构措施有: ① 八角形平面,其作用

可减小风力. ② 套筒式结构,内外两圈柱,底层檐柱外设有回廊,即<营造法式>中的”副阶周匝”,内外柱的排列又如佛光寺大殿的”金箱斗底槽”. ③ 殿阁型构架,9个柱网层,9个铺作层,1个屋架,每个铺作层都象圈梁一样. ④ 高宽比合理,67.31/30≈2/1 ⑤ 收分合理,内柱1-5层对齐,6.7层内错半个柱径,8.9层再内错半个柱径.外层每层都内错半个柱径,在外观上形成逐层向内递收的轮廓. ⑥ 暗层的处理,结构上增加了柱梁之间的斜向支撑,使塔的刚度大大增强. ⑦ 底层加厚墙体,底层的内外两圈柱都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 ⑧ 楼梯处理很独到,分散布置避免纵向断裂. ⑨ 门窗上加斜撑,也增加了整体的刚度. ⑩ 荷载方面,高大的建筑用小构件,每层柱子不高,空间跨度小,但数量多,可使荷载分散,减轻自重,大的构件均在一层. 其立面造型上雄壮而华丽,采用了60多种斗拱,繁多的构件为结构所需,构筑了华丽的外形,尺度很大,所以同时又是雄壮的. 评价:当时的砖塔为先进的结构形式,采用木结构是落后的,从历史发展上说是落后的,但由于使用木材得体得法,是木结构中的精品,文物价值很高.

24.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在今天的建筑及城市规划学习中可以从哪些方面借鉴中国传统建筑及规划的精华?

答:人地关系视角下中国传统园林的“天人合一”观

如果说古代的苑囿园林最终都浓缩于古典园林设计之中,那么,可以说现代景观设计最基本的东西都体现在建筑设计当中。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已经很正式的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也更为深入 传统建筑里院落是居住的生活中心,中国民居将内院看成是人与天地、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最佳场所。

25. 殿式彩画和苏式彩画的比较

答:殿式:采用程式化的象征画题.程式化即采用图案化.(旋子彩画可能出现局部写实的画题,说明并不够规范) 苏式:与殿式相反,采用写实的彩画,而次要的部位采用程式化的画题. 二,殿式尊重构件的结构逻辑.殿式每个构件的彩画不会延伸到相临的构件上,可清晰辨别每个构件的边缘轮廓. 苏式则突破构件的结构逻辑.突破了构件之间的界限(但并不是说100%突破.例,藻头布卡子时则遵守了各自的界限). 三,殿式严格地运用平面图案,没有透视感或立体感,图案平面化. 苏式则热衷于立体图案和退晕的效果.例如,回纹,连珠纹,烟云用立体的图案,但如卡子则为平面化的图案,所以也不是100%的采用立体图案.

殿式和苏式之间迥然不同的原因一.建筑不同性格对彩画有不同的要求.殿式建筑为庄重,富丽堂皇,要求彩画端庄,凝重,规整.而苏式园林建筑本身则轻松,欢快,对彩画要求是,活泼,风趣,丰美. 二,在创作方法上体现了”重理”和”偏情”的不同倾向,不同的创作思想.殿式彩画为”重理”的创作方法,为什么要尊重结构逻辑呢?反映实际需要,实际面貌. 苏式彩画为”偏情”的创作方法(浪漫).把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反映其主观意愿. 三,建筑创作中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彩画现象即为其一. 26.颐和园:

答:-其前身是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占地290公顷.分前山,前湖和后山后湖三大景区,其中78%为水面.是保留较完整的皇家园林.

清漪园在天然山水的基础上,结合治水建寺,因势利导地施展了大规模的地形整治,对全局山水地势作了一番除暇瑜的调度.一,疏浚西湖.往东拓宽湖面.二,修筑西堤,支堤,将昆明湖分成三个小域.三,整理前山,疏通后西湖,进一步密切湖山关系.四,紧依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园外借景.

宏观特点是,1,湖堤用岛式布局和堤式布局的综合形式,利用西堤,支堤将水面分成三个部分,又做出三大岛,三小岛,总体上,符合传统叠山理水的模式――三山,却又不拘泥.2,山区特色概括为前山”寺包山”,后山”山包寺”.前山建筑左右布局烘托轴线,创造出仙山琼阁――雍容华贵的境界.后山则创造出人间桃源――山林野趣,淡雅幽静的另一番境界.3,宫廷区布局将庄重,肃穆,端庄,稳重的风格与园林的大环境结合的很成功.其构成要素,东宫门,仁寿殿,乐寿堂,德和园,玉澜堂及服务用房.4,前山区一主四从的轴线组织,主从突出,两侧退后的建筑,均衡却不对称.同时使用了3728米之最的长廊,提供了全天候的游览路线,形成过渡层次,并取得画框效果.5,后山后湖采用两山夹水.水窄山高,水宽山矮,形成了对比效果,突破了带形长河的僵直单调,取得化河为湖,开合多重的基本格局.达到真假难辨的”宛自天开”. 总之,颐和园的布局在充分展示了造园主题的同时,又重笔点染了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的性格

外国史

1.西方古典建筑的特点。 答:(1)人本主义的建筑观(区别于中世纪):建筑尺度宜人;建筑合乎人体比例。(2)讲求比例的美学观(区别于东方):追求几何和数的和谐。3)柱式控制立面构图(区别于中世纪和东方)(4)空间透视构图与轴线图相结合(区别于单纯的轴线构图)(5)建筑与广场结合(区别与建筑与街道结合)(6)建筑与雕刻结合(区别与建筑与绘画结合) 2.古希腊与古罗马在建筑观念上的差异。 答:(1)建筑本体观:雕刻品/空间(2)建筑价值观:神庙/纪念性与世俗性并重(3)建筑审美观:希腊艺术形式的完美/罗马的大尺度(4)建筑空间观:内外,透视/轴线,对称(5)建筑环境观:希腊的顺应自然/罗马的改造自然(6)建筑技术观:艺术甚于技术/艺术与技术并重

3.分析西方古代建筑结构技术的演变。

答:1)希腊——梁柱结构体系.2)罗马——券拱结构、穹顶结构与梁柱结构结合,出现肋架拱,交叉拱顶;古罗马建筑在结构技术上留下两大遗产;集中式的穹顶结构和长方形的券拱结构。前被拜占庭建筑所继承,后者被初期基督教建筑、罗马风建筑以至哥特建筑所继承。 3)拜占庭——帆拱技术解决在方形平面上覆盖穹顶的问题;使集中式的平面构图同时在垂直方向具有了方向感,具有了纪念性和神秘性。4)罗马风建筑——通过集束柱和十字拱解决长方形平面上覆盖拱顶摆脱承重墙;但半圆形拱由于拱高和跨度上的一致性而使内部柱子粗细交替。5)哥特建筑——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肋架拱、飞扶壁,使哥特建筑结构达到古代建筑的颠峰

4. 社会环境以何种方式影响建筑?

答:地理、环境 科学、技术 政治、经济、军事 历史、文化、观念

艺术、审美 材料、工具、 5.外建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古代埃及建筑 印度教建筑 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建筑、亚洲封建社会建筑.古代爱琴建

筑、古代希腊建筑、古代罗马建筑/东欧中世纪建筑、拜占庭帝国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欧美复古思潮建筑、对新建筑的探索、现代建筑的发展与现代建筑大师、后现代与现代建筑之后的建筑流派、当代建筑的主要流派、思潮与趋势 6. 引起建筑发生变化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答:A 生产方式的变化 B 阶级关系的变化 C 国家形态的变化 7. 主流建筑风格是怎样产生的?有何特征?

答: A 产生:主流阶级→主流思想→主流文化→主流建筑文化→主流建筑风格

B 特征:独特性、统一性和稳定性

8. 何为主流建筑文化与非主流建筑文化?它们的关系如何?

答:A 主流建筑文化: 灵敏地反映社会的变化和生产力的进步,代表着一个时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建筑史的主要内容。

B 非主流建筑文化: 对社会的变化和生产力的进步反映不够灵敏,长期间变化不大。 C 关系:相互影响—— 主流建筑文化对非主流建筑文化的影响在所有领域 —— 非主流建筑文化对主流建筑文化的影响仅在物质领域

可转移性—— 跨民族、跨地区、跨国家的历史性转移

9. 学习外建史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

答;A. 整体意识和综合眼光 B. 把握各个历史阶段的关键性变革 C. 外建史是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 D. 在行为上,要多想、多看、多写、多画

10.玛斯塔巴主要模仿哪种建筑?

答:梯形坟墓,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坏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再铺上一层泥土,形象一座有收分的长方形土台.

11.古埃及建筑的特点。 答:(1)建筑材料与结构:古埃及缺少良好木材,房屋多以棕榈木、芦苇、纸草、粘土、土块建造,采用梁、柱和承重墙相结合的结构,神庙和陵墓用石材建造,古埃及人石材加工水平很高,形体准确,严丝合缝,石构件最大重达数十吨,长达数十米。(2)建筑与环境结合:建筑处理因地制宜,结合环境,下埃及沙漠边缘地区,建造形体简单的庞大金字塔,气吞山河;上埃及峡谷地带建造石窟墓,以岩峭壁与墓的外部浑成一体,壁立苍穹。(3)建筑布局:作对称纵深序列,神庙最前为一梯形石造的牌梯门,门前有一两对法老圆雕坐像和方尖碑,再前长达1km的两行密排的圣羊像或狮身人首像夹峙的大道,门内依次为回廊内院、桂厅和层层神殿。石窟墓于悬崖前由密排狮身人首像的石板路引向由坡道路而上的平台,平台前壁镶有柱廊,再后者是廊院、柱厅,最后是凿在岩石内的圣堂。4)建筑与雕刻结合:广泛采用与建筑结合的浮雕、圆雕和壁画,题材是战争史迹、法老生活和神话。盛产的纸草、莲花、棕榈和鹰、狮等动物以及象形文字均为装饰母题,并创造了以纸莎草花、莲花等为母题的束茎式、盛放式柱头的柱子式样。

12.简述埃及纪念性建筑型制的演变并分析其原因。

答:1)埃及纪念性建筑包括陵墓建筑和神庙建筑。宗教信仰是纪念性建筑的思想基础。埃及宗教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来世,相信死后的永生、千年之后的复活,过着比生前更美好的生活。陵墓修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保存尸体,凭借特殊的气候和传统的技术,得以制成木乃伊;不惜人力物力财力给死者建造坟墓,或者在生前就建造坟墓。

2)陵墓建筑型制的不断演变,其动力之一就是更好地保护尸体不被阍。早期陵墓玛斯塔巴,以后来台阶形金字塔、折线金字塔、以及方锥型金字塔陵墓,地面以越来越高,地下结构越来越复杂,盗墓的难度就越来越大,安全系数相对就越来越高,到后来迁都上游山谷后出现的祭祀和陵墓分离的崖墓型制,对尸体的保护就更相对可靠。3)环境的是埃及陵墓从金字塔演变到崖墓的主要原因。古王国时期,埃及定都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地带的孟菲斯。广漠的

三角洲地带,金字塔这样形式简单、构图稳定、体重巨大、符合人们山岳崇拜的建筑形象与自然环境十分协调。而当中王国时期迁都尼罗河上游盆地第比斯后,地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狭长盆地两侧的峭壁这样环境使金字塔的形象不再有典型的纪念性,只是作为一种惯性,还在曼特赫普墓中保留了金字塔的形象,但已经退化为配角的地位;到哈特什帕苏墓就彻底淘汰了金字塔。4)埃及社会变化引起的对国王神性崇拜的不断加强、外部自然环境变化的需要、技术的进步以及防范盗墓人的目的,各种因素所导致的陵墓保存尸体功能与祭祀功能的分离,促进了作为祭祀专用的神庙型制的不断演化。5)包含陵墓和神庙在内的纪念性建筑演化的基本趋势是:纪念性不断增强并逐渐演化为神秘性;从注重室外形象逐渐演化为注重内部空间;建筑群体的空间序列不断加强,原因正在于以上的分析中。 13.金字塔建筑成就:

答:① 祭祀厅在塔脚下,而入口在几百米外,从那里进入一个狭长的甬道,走出甬道,就是院子,明亮的天空和金字塔同时呈现在眼前。建筑处理的用意在造成从现世走到了冥界的假象。② 在广阔的沙漠上,只有这种高大、稳定、沉重、简洁的形象才站得住,才有纪念性。③ 反映着原始的拜物教,对高山、大漠、长河的崇拜。④ 起重运输和施工技术上的重大成就,劳动人民在极其原始的条件下的劳动与智慧结晶。 14.古埃及太阳神庙的形制与特色

答:形制:①在一条纵轴上,依次排列高大的门——围柱式院落——大殿——一串密室②从柱廊经大殿到密室,顶棚逐层降低、地面逐层升高、两面的侧墙逐层内收,空间因此逐层缩小。③门前加一两对作为太阳神标志的方尖碑。

特色:①外部:牌楼门(Pylon)及其前面广场-群众性宗教仪式场所,力求富丽堂皇,与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门的样式是一对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不大的门道。为了加强门道对石墙的体积的反衬作用,门道上檐部的高度比石墙上的大得多。石墙上满布着彩色的浮雕,圆雕也着彩色。这大门的景象是喧闹的,热烈的,皇帝在这里被一套套仪式崇奉为“泽被万物的恩主”。)②内部:皇帝在这里按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大殿里塞满了柱子,中间两排特别高,形成侧窗。阳光近来被撕碎,散落在地上,渐渐移动,充满神秘气氛。 15.岩窟墓格局特点

答:1.祭祀厅堂为主体,在悬崖前按纵向序列布局,山体被巧妙地组合到陵墓外部形象中,取代了金字塔。2.内部空间与外部形象并重。3.充分利用环境条件把皇帝的威力利用自然力来表现。4.建筑群艺术构思具有浑朴、粗犷的气魄。5.利用严整轴线、对称构图手法,使人在行进中反复渲染陵墓气氛。 16.古埃及建筑的主要成就与风格

① 以石材为建筑材料,采用梁柱结构②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③ 建筑与装饰融合在一起,建筑构件表面总是布满雕刻④ 成功的纪念性建筑设计: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做纵深序列,对称布置,大规模、大尺度,稳定的几何形体 17.吉萨金字塔群主要是由那些内容所组成?

答: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哈夫拉前的大斯芬克斯 18.阶梯式金字塔的名称是什么? 答:昭赛尔金字塔 (多层台阶式) 19.哈特什帕苏墓建造于什么时期?

答:中王国时期(第11-第17王朝) BC2130—BC1580 20.卡纳克阿蒙神庙和鲁克索阿蒙神庙建造于何时期?

答:卡纳克阿蒙神庙、鲁克索阿蒙神庙:新王国时期(第18-第35王朝) B.C1582—B.C332 21.山岳台建造于哪个地区?

答: 西部亚洲 土坯或夯土建造的多层高台建筑 代表作-乌尔山岳台 22.亚述王国时期的宫殿建于何年代? 公元前11世纪 23.帕赛玻里斯是哪个王朝的宫殿? 波斯帝国 24.伊什达城门建造于哪个城廓? 新巴比伦城 25.两河流域、伊朗高原的建筑有何特色?

答:A. 两河流域与古埃及的发展步律基本相同、伊朗高原的高掘起稍微迟后B. 宗教基本上是信奉原始的拜物教、世俗建筑占主导地位C. 发展了多种建筑形制和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D. 两河下游的高台建筑、叙利亚河波斯的宫殿特别是壮丽的新巴比伦城是代表性成就 26.爱琴文化的建筑特点有哪些?

答:A. 不同之处:迈锡尼的建筑——粗犷雄健、防御性强

克里特的建筑——纤秀华丽、毫不设防

B. 共同之处:上粗下细的石柱 工字型平面的大门 宫殿以正室为核心

27.与帕提农神庙相对比,简述伊瑞克提翁神庙的特点。 28.比较古希腊时期的两种柱式。

答多立克柱式更多一点男性的雄健庄严;而爱奥尼亚柱式更多一点女性的柔和华贵,这两种建筑风格最成熟

完美的代表是雅典卫城建筑群. 2.多立克柱式简朴单纯,线脚少而方棱方角,没有曲面线脚,没有经过雕饰的线脚,保持了它风格的纯粹.在帕特农神庙中,其高度(含柱头)为底面直径的5.47倍;爱奥尼亚柱式有柱础,是两层或三层的凸圆盘和凹圆槽组成的,像压缩的弹簧,很有弹性柱身凹槽通常为24个左右.其高度(含柱头)为底面直径的9.5倍.

29.绘图分析雅典卫城的布局特点。

答:“巧妙利用地形”1)?布局和祭祀雅典娜的仪典密切相关2)?根据使用功能进行流线动作设计:① 考虑山下的游行队伍的观赏,建筑物大都沿周边布置② 为了照顾山上人的观赏视点,建筑物不是机械的平行或对称地布置,而是因地制宜、重点突出,将最好的角度朝向人群③ 尤其是胜利神庙,雅典娜像的设计考虑了人们的心理活动④ 利用建筑群体向的均衡、形成完整统一的外部空间形象3)?整体与个性的统一① 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与地形结合巧妙完美,从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较完整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② 卫城上的建筑物有形制和大小的变化,柱式也不同,每个建筑都有个性,但是整个建筑群统一。具体手法:帕提弄神庙是中心,它的位置最高,体量最大,形制最隆重,装饰最华丽雅典娜像以垂直的体量,把周围分散的建筑同意起来,所有建筑都是白色大理石砌筑 30.简要分析雅典卫城建筑群中如何做到突出帕提农神庙的中心地位。 31.雅典卫城主要建筑特点和成就:

特点:①古希腊建筑风格特征为和谐、庄重、典雅、精致、有性格、有活力。“表现明朗和愉快的情绪……如灿烂的、阳光照耀的白昼,……”。②建筑类型:除神庙外还创造了各种公共建筑类型③建筑群体布局善于利用地形,布局形式自由④以希腊半岛上盛产的大理石为建筑材料,高度发展了石梁柱结构⑤建筑单体平面简单,风格成熟,里面大量采用视差校正法⑥建筑装饰精美,雕刻艺术与建筑艺术融为一体⑦成熟的古希腊柱式 成就:①发展了建筑和建筑群设计的艺术原则②木建筑向石建筑的过渡③形成了稳定的柱式④确立了一些建筑物的形制

缺憾:古希腊建筑毕竟还处在“萌芽和胚胎”的时代。它们的类型还少、形制很简单、结构比较幼稚、发展的速度也很缓慢

影响:1.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2.古希腊的建筑也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深深地影响着欧洲2000千多年的建筑史。3.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是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的艺术形式的完美。

32.希腊化时期的主要建筑类型和成就

答:1.露天剧场- 半圆平面、放射看台、依山而建、逐排 升高、两层后台、悬挑舞台、半圆形乐池、容纳几万人。2.室内会堂- 矩形平面、三面排列、逐排 升起、放射状柱网。3.祭 坛- 口形平面、两端突出、高大基座、柱廊围合庙宇。4.奖杯亭- 方形基座、圆形亭子、半圆壁柱、集中式纪念建筑。5.叠柱敞廊- 梯形平面、开间一致、双层柱廊、下层多立克、上层爱奥尼、宽边设庙宇。6.街坊- 方格路网、格局一致、面积相近。7.住宅- 天井内院、明厅住房、沿街无窗。

33.古希腊建筑的特点。 答:(1)重要建筑类型:圣地建筑群,卫城,神庙;竞技场、旅舍、会堂、敞廊等世谷公共建筑,希腊化时期,市场成为城市的中心。(2)结构与材料:梁柱结构体系,质地细腻优良的石材为建筑材料。(3)总平面布置考虑行进中的观赏和多角度的观看,即考虑透视构图;庙宇平面以围廊式为主,另外还有前廊端柱式、前后廊柱式、前廊列柱式、前后廊列柱式以及华丽的列柱围廊式、双排列柱围廊式等型制。(4)立面:石结构的庙宇由木结构演变而来,立面构图保留了木构件的权衡关系和以陶片保护木构的装饰痕迹。并逐渐形成了柱式,包括多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5)空间:室内是单一空间的封闭空间,中间以围廊空间为过渡,室外建筑空间自由;在希腊化时期逐渐出现梯形广场。空间尺度宜人。 34.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答:A. 木建筑向石建筑的过渡 B. 圣地和庙宇形制的演进 C. 柱式的诞生 D. 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完美的艺术形式

35.雅典卫城主要由哪些内容组成?它的建筑成就和空间特色各是什么?

答:A 组成:卫城山门、 胜利神庙、雅典娜铜像、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

B 建筑成就:继承了古代希腊优秀的文化传统,体现了希腊艺术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精神,达到了圣地建筑群的最高水平,它是人类建筑史上的骄傲。

C 空间特色:相继出现、前后呼应、主次分明、条理井然,构图变化起伏大,建筑和雕塑交替成为构图的中心,建筑群的空间布局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原则。

36.雅典卫城建筑群(费地)的艺术特点 答:①突破了小城邦国家和地域局限,综合了多立克和爱奥尼艺术。两种柱式的建筑物共处,丰富了建筑群。所有的建筑物都用白大理石砌筑,有利于统一。②卫城发展了民间自然神圣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为了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主要建筑物贴近西、北、南三个边沿。供奉雅典娜的大庙帕提农在山顶,人工垫高了它的地坪。山势陡峭,只有西端一个孔道可以上下。③在每一段路程中都能看到优美的建筑景观,它们相继出现,前后呼应,构图作大幅度的变化。建筑物和雕刻交替成为画面的中心。建筑物有形制、形式和大小的变化,两种柱式交替。雕刻的材料、体裁、构图和位置都不一样。画面不对称,但主次分明,条理井然,很完整。为了构成这些画面,建筑物的朝向不死板,而向游行队伍显示最好的角度。④同时,建筑群因为帕提农的统率作用而成整体。它位置最高、体积最大、形制最庄严、雕刻最丰富、色彩最华丽、风格最雄伟。其他的建筑物,装饰性强于纪念性,起着陪衬烘托的作用。建筑群的布局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构图原则。⑤建筑本身则考虑到了单体相互之间在柱式、大小、体量等方面的对比和变化,加上巧妙地利用了不规则不对称的地形,使得每一景物都各有其一定角度的最佳透视效果,当人身处其中,从四度空间的角度(即运动的角度)来审视整个建筑群时,一种和谐、完美的观感就会油然而生 37.简述雅典卫城在建筑布局上的特点。

答:雅典卫城坐落在雅典城内的一个陡峭的山顶上,用乱石在周围砌挡土墙形成大平台,平台东西长约300米,南北最宽处为130米,建筑物就分布在这平台上,山势险要,只有西面一个出入口。卫城的主要建筑物是帕提农神庙,它的北面是伊瑞克先神庙,卫城的山门在西端,山门南面是小小的胜利神庙。

1.卫城建筑顺应地势,灵活布局,考虑流行路线,透视构图,同时兼顾山下仰望及置身其中时的感觉。为了照顾山下的观瞻。建筑物大体沿周边布置;为了照顾山上的观瞻,建筑物不机械地平等或对称,而是利用地形,考虑透视效果,把最好的角度朝向人们。 1.主次分明,条理井然。卫城建筑群按照人们前进行列的全过程来设计布局,从远眺到近观,从全貌到局部,步步深入,层层动人。卫城建筑群的最重要的建筑物是帕提高农神庙。为了突出这一重要建筑,建筑师设计了几个步步深入的景观序列:山门、雅典娜铜像,辅之以各种陪衬的,最高处是体量最大、处理最精美的帕提农神庙,给人以主次分明、条理井然、灵活而不混乱的印象。

2.采用对比的手法,但又不失统一。高达8.6米的实墙面与虚的山门形成对比;雅典娜铜像的竖起构图与背景横向的柱廊及建筑轮廓的对比;大体量端庄的帕提农与小体量活泼的伊瑞克神庙的对比;爱奥尼克柱式与多立克柱式的对比等等。 38.卫城山门特点: 答:①既能围绕入口、大门的需要进行设计,又能表现大门的艺术特色②两种柱式协调应用:山门是多立克式的,前后各6根,中央开间较大,门的西半,内部沿中央道路两侧,有3对爱奥尼柱子,这在多立克式建筑物里用爱奥尼柱子,是雅典卫城的首创。 39.古希腊建筑有几种柱式?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3种。1.多立克柱式:特点是比例粗壮、刚劲雄健、浑厚有力,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2.爱奥尼柱式:特点是比例修长、精巧清秀、柔美典雅,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3.科斯林柱式:希腊科斯林柱式的比列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纤巧精致、高贵华丽,柱头是用毛莨叶(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

40.围柱廊的艺术作用: 答:①它使庙宇四个立面连续统一,符合庙宇在建筑群中的位置要求②它造成了丰富的光影和虚实的变化,消除了封闭的墙面沉闷之惑③它使庙宇同自然互相渗透,关系和谐,它的形象适合于民间自然神的宗教观念,适合圣地上的时速的节庆活动。 41.帕提农神庙——

答:卫城的主体建筑物,为长方形列柱围廊式 特点:(如何突出它作为建筑群主体建筑的地位):①位置:把它放在卫城最高处,距山门 80m左右,一进山门,有很好的观赏距离②体量:它是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③型制:它是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型制最隆重④装饰效果:它是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物,全用白大理石砌成,铜门镀金,山墙尖上的装饰是金的,陇板间、山花和圣堂墙垣的外檐上满是雕刻

内部处理:内部分为两半,朝东的一半是圣堂,圣堂内部南、北、西三面都是列柱,是多立克式,为了使它们细些,尺度小些,以反衬神像高大和内部宽阔,这些列柱做成上下两层,重叠起来,如用通高的柱子,柱径很粗,内部将拥挤不堪,且尺度过大,神像也受压制,朝西的一半是存放国家财物和档案的方厅,里面有4根柱子用爱奥尼式的。

⑤ 雕刻帕提农的雕刻也是最辉煌的杰作。东西山花上刻着雅典娜的故事,它们不再象前期的那样,刻板对称,而是使内容的安排巧妙地符合于三角形。陇间板雕刻着一幅幅雅典娜与雅典人征服各种敌人的神话故事。它们唤起雅典人的自豪之感。这些雕刻都是圆雕或高浮雕,因为它们的位置很高,只有圆雕才能有足够强烈的光影,使远处的人能看清,而且与多立克风格协调。⑥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帕提农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它的比例匀称,风格刚劲雄健而全然没有丝毫的重拙之感。它可能存在着一个重复使用的比数:4:9。檐部比较薄,柱间净空比较宽,柱子比较修长,不象它以前的多立克柱式那么沉重,都易于同爱奥尼柱式协调。柱头外廓近于45°斜线,坚挺有力。⑦视觉调整手法为了使建筑物

显得更庄重,除了加粗角柱,缩小角开间外,所有柱子都略向后倾大约7cm,同时它们又向各个立面的中央微有倾侧,愈靠外的倾侧愈多,角柱向对角线方向后倾大约10cm。(据推算,所有的柱子的延长线大约在二英里的上空汇交)。柱子有卷杀而不很显著,柱高2/5处,外廓凸出于上下直径两端所连直线最多,也不过1.7cm左右,柱子因此既有弹性而又硬朗。整个台基是一个极细微的弧面。额枋和台基上沿都呈中央隆起的曲线,在短边隆起7cm,在长边1lcm。墙垣都有收分,内壁垂直而外壁微向后倾。这些精致细微的处理使庙宇更加稳定,更加丰满有生气。

42.伊瑞克提翁庙——古典盛期爱奥尼柱式的代表

答: 伊瑞克提翁庙与帕提农神庙对比: ①爱奥尼柱是与帕提农的独立克柱式在风格上的对比②不对称、复合的形体同帕提农的对称的、单纯的长方形对比③活泼轻巧对比帕提农的凝重端庄④装饰岁繁富但色彩淡雅,与帕提农的金碧辉煌形成对比⑤朝南的白大理石墙与朝北的帕提农的柱廊形成对比

43.帕提农神庙 、伊瑞克提翁神庙、胜利神庙 、奖杯亭各是什么柱式的建筑?

答: A. 帕提农神庙: 多立克柱式B. 伊瑞克提翁神庙: 爱奥尼亚 C. 胜利神庙: 爱奥尼柱式D. 奖杯亭: 早期科林斯柱式

44.希腊化时期创造了哪些种类型的建筑?

答:A. 露天剧场-半圆平面、放射看台、依山而建、逐排升高、 两层后台、悬挑舞台、半圆乐池、容纳万人 B. 室内会堂-矩形平面、三面排列、逐排 升起、放射状柱网 C. 祭坛-口形平面、两端突出、高大基座、柱廊围合庙宇D. 奖杯亭-方形基座、圆形亭子、半圆壁柱、集中式纪念建筑E. 叠柱敞廊-梯形平面、开间一致、双层柱廊、下层多立克、上层爱奥尼、宽边设庙宇F. 街 坊-方格路网、格局一致、面积相近 G. 住宅-天井内院、明厅住房、沿街无窗 45.罗马人继承了希腊的柱式,并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解决了柱式同罗马建筑间的矛盾。

答:1.解决了拱券结构的笨重墙墩与柱式艺术风格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2.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发展了叠柱式,创造了水平立面划分构图形式3.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式构图形式。4.解决了柱式线脚与巨大建筑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 46,简述罗马建筑对古希腊柱式的发展。 47.古罗马建筑使用十字拱的优点。 48..十克建字拱的意义。 49.古罗马创造了哪些种建筑类型?

答: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 ,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

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50..古罗马对世界建筑的重大贡献

答:1.发明了混凝土2.光辉的券拱技术3.柱式的发展与定型4.创建了多种建筑形制5.建立了科学的建筑理论6.创造了城市供水方式(自来水)7.解决了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和功能问题

51.罗马风建筑的特点。 答:(1)总平面与平面;教堂平面多为拉丁十字式,长轴东西向,西端为主要入口,东端为圣坛,短轴为横厅。后来在东端增设若干小祈祷室,平面形式渐趋复杂。在纵横两个中厅的交叉点上方的屋顶上常有采光塔。(2)结构:采用半圆形肋骨拱顶。常见的有四分肋骨拱顶、六分肋骨拱顶,并形成室内的束柱、室外的扶壁。(3)外观:教堂正面通常有一对钟塔,有的在后部、正厅和横厅的阴角也有塔,加上采光塔、扶壁等,形成起伏活泼的轮廓。门窗洞口采用半圆形券。由于墙厚,洞口很深,洞口向外成外八字形,排上层层装饰线脚,线脚上刻几何纹样、植物形象以及圣者形象。墙头、檐下和腰线部位常用浮雕式的连续的空券装饰。

52.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答:古罗马直接承接了希腊晚期的建筑成就,并把它极大的发展和创造,大大地推向了前进。 古罗马建筑的规模大、质量高、分布广、类型丰富、形制成熟、艺术形式完善、设计手法多样,结构水平很高,达到了奴隶制社会建筑的最高峰。

古罗马的建筑对欧洲乃至全世界以后几千年的建筑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53.古罗马的凯旋门

答:特点:形体高大、进深较厚、威武雄壮

代表作: 替度斯凯旋门(81 年)、赛维鲁斯凯旋门(204 年)、君士坦丁凯旋门(312 年) 54.古罗马的纪念性广场

答:为皇帝个人建立的封闭式广场

特点:进深较大、围墙很高、中央雕塑、庙宇结束

代表作:恺撒广场(公元前54—46 年)、奥古斯都广场(公元前42—2 年)、图拉真广场(公元109—113 年)

55.古罗马的剧场建筑特点

答:三层化妆室、观众席半圆形平面、放射形、券柱式叠加、装饰豪华

代表作 :元采鲁斯剧场(公元前44—13 年)、奥朗治剧场(公元50 年)、阿斯潘达剧场(公元2 世纪)

56.古罗马的角斗场

答:起源于古罗马共和末期,遍布大小各个城市,是古罗马杰出建筑的代表,开创了体育建筑的先河。

代表作:罗马大角斗(斗兽)场(公元75—80年) 1..椭圆形、长轴188米、短轴156米、分5个区、60排座、坡度升起62度容纳5-8万人;2..四层、高48.5米、券柱式立面;3..建筑开朗明快、轮廓清晰、装饰恰当、生动宏伟、形制完善、成就很高,是功能、结构、形式和谐的统一,在体育建筑中沿用至今。 57.古罗马的庙宇

答:继承了希腊的宗教和型制,以矩形为主,前柱廊式,建在城中。

代表作:罗马万神庙(公元120—124 年) 1.单一空间,集中构图,古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2.圆形平面,穹顶直经43.3 米,高43.3 米。 3.几何形状,单纯和谐,开朗庄严,尺度恰当,曲线饱满,含蓄有力,稳定安祥,构图连续,整体感强。 58.古罗马的公共浴场

答:把运动场、图书馆、音乐厅、交谊室、商店等组合在浴场里,成为多功能的公共建筑群。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建筑成就,对18世纪以后欧洲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设计产生了极大影响。 主要成就:结构出色、功能完善、空间多变

主要代表:卡拉卡拉浴场(211—217年)216米*122米、戴克利提乌姆浴场(305—306年)240米*148米

59.古罗马的住宅与宫殿

住宅:天井式 - 公寓式(标准单元) - 山坡式 宫殿: 巴拉丁山宫 - 阿德良离宫 - 戴克利提乌姆宫

60.《建筑十书》的作者是谁?成就,局限性、主要论述了哪些内容?

答;维特鲁威Vitruvius (公元前1C,罗马人奥古斯都的军事工程师 )

成就:① 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② 系统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例如,关于建筑物的选址,他探讨了建筑物的性质、它同城市的关系、地段四周的现状、道路、地形、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等。关于经济,他探讨了建筑物平面的组合与

布局,结构方式,材料的选择、制备和运输、直到业主的社会地位和财力。力求依靠当时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对实践经验做出了理论解释。他提出,只有兼备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人才能成为称职的建筑师。他详细阐明了几何学、物理学、声学、气象学、等基础科学以及哲学、历史等对建筑创作的重要意义。书中基本上没有玄学或神学的信息。③ 全面的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他指出,“一切建筑物都应当恰当地考虑到坚固耐久、便利实用、美丽悦目,”并把这个主张贯彻到全书的各个方面。④按照古希腊的系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

●局限性:除了科学本身发展水平的历史局限性外,主要是:① 为迎合奥古斯都皇帝的复合政策,有意忽视共和末期以来券拱技术和天然火山灰混凝土的重大成就,贬低它们的质量。② 对柱式和一般的比例规则,作了过于苛求的量的规定③ 文字有点晦涩,有些地方语焉不详,以致后来有人钻空子随意加以解

内容:《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惟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于公元前27年由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著,约于公元前14年出版。全书分十卷,内容包括建筑教育、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作法、施工工艺、施工机械和设备等。书中记载了大量建筑实践经验,阐述了建筑科学的基本理论。在文艺复兴时期颇有影响,对18、19世纪中的古典复兴主义亦有所启发,至今仍是一部具有参考价值的建筑科学全书。

61.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答;(1)重要建筑类型:除希腊出现的神庙以及剧场、市场等世俗公共建筑外,建筑类型更加丰富,如建筑规模庞大的斗兽场、空间变化丰富的浴场、工程浩大的输水道等。2)材料与结构:采用天然火山灰捣制的混凝土代替石块,大大促进了拱券结构的发展。拱券和穹顶达到了可观的跨度。拱券结构由筒形拱创造的交叉拱、十字拱所形成的拱顶体系,摆脱了承重墙的局限,获得了宏敞开阔、流转贯通的内部空间,穹顶结构尚未突破封闭的承重墙。(3)立面构图:柱式控制立面构图,在古希腊柱式基础上发展成为罗马五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塔司干柱式和组合柱式,与希腊三种柱式并称为古典柱式。同时还创造了与拱券结构相协调的券柱式、与多层建筑相协调的叠柱式和巨柱式构图。4)总平面与平面布局:总平面布局逐渐追求轴线对称,开合变化以及纵横双轴;平面趋向复杂组合。 5)建筑空间:外部强调开合变化和空间序列;内部适应不同功能需要,创造出多种复合空间。因为建筑的纪念性需求逐渐增强,开始追求大尺度的建筑空间。(6)建筑理论成果:维持鲁威所写的《建筑十书》,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62.古罗马主要建筑特点与成就

答:①广场采用当地火山灰所制之天然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②结构山国发展了拱券与穹顶:券(Arch),筒形拱(Barrel Vault),交叉拱(Intersecting Vault),十字拱(Cross Vault)③创造丰富了建筑类型:军事建筑,纪念性建筑,公共建筑和神庙④利用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和拱券平衡技术,创造出拱券覆盖的单一空间,单向纵深空间,序列式组合空间等多种建筑形式。⑤将古希腊柱式发展成为五种,成为古罗马五柱式,还创造了券柱式和连续券。⑥建筑理论: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63.代表古罗马最高建筑成就的是哪种类型的建筑? 64.罗马大角斗场下部三层为何种柱式? 65.古罗马的地王广场有那几个?

66.古罗马万神庙特点、穹顶的直径与高度各是多少?

答:特点:1)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2)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3)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平面为圆形,穹顶直径43.3m,顶端高度43.3m,穹顶中央开一个直径8.9m的圆洞,寓意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

67.古代美洲的建筑有何特点?

68,古代西亚建筑成就及代表。 69.简述洛可可风格。 70.洛可可装饰。

71.简述阿尔伯蒂在《论建筑》中对造型美的客观规律性的探讨。

72.简述文艺复兴晚期

73.简述吉萨金字塔群的特点。 74.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征。

75.拜占庭建筑的主要建筑特点与成就:

答:①在综合了东西方建筑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拜占庭建筑。常见的建筑下面是一立方体,上面是穹隆。②结构:在结构上创造了通过帆拱或抹角拱作为过渡,将穹隆顶建造在方形平面上的结构方法。③在建造技术上采用小料厚缝的砌筑方法,使拱、券、穹隆的形式灵活多样④平面:教堂设计从平面上分为巴西利卡式、集中式(平面圆形或多边形)和十字式(平面是十式,中央有穹隆,有时四翼上也有)⑤装饰:建筑装饰多采用彩色云石或琉璃砖镶嵌画和彩色面砖饰面。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⑥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76.拜占庭的建筑风格是怎样形成的?

答:皇权强大;建筑繁荣;继承并融合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传统;吸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和亚美尼亚等地的文化成就并结合本地区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体系 77.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答: A. 创建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型制。 B. 为欧洲纪念性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C. 对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穹顶: 在独立支柱上发券,在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上砌鼓座,鼓座上砌穹顶。 帆拱: 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与多券之间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巴西利卡: 古罗马时期创建的建筑型制,长方形带侧厅的会议大厅,中厅比侧厅高,高侧窗通风、采光。

拉丁十字式教堂平面: 东西方向平面及空间较南北方向长得多的教堂。(大厅比圣坛、祭坛长

得 多,象征耶稣受难)

希腊十字式教堂平面: 东西方向平面及空间基本等于南北方向的教堂。

(中央穹顶和四面筒形拱组成的等臂十字平面)

78.帆拱技术产生于什么时期?怎样建造?

答:帆拱支撑穹隆的结构形式开始于 拜占庭帝国时期 大约公元532年-公元537年就有成功的运用的实例。 这一时期圣索菲亚大教堂突出的建筑成就正在于创造了以帆拱上的穹顶为中心的复杂拱券结构平衡体系。 在四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四条边长做券,在四个垂向券拱之间砌筑一个过四个切点的相切穹顶。

79..圣索菲亚大教堂建造于哪个时期?是哪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它的内部空间有何特点?主要建筑 特色是什么?

答圣索菲亚大教堂:(532—537年)东正教中心教堂,用来举行重要议典的场所,拜占庭 帝国极盛时期的纪念碑,世界第二大教堂。

内部空间:集中式的复合延展空间、空间组合的重大进步; 内殿东西长77米、南北宽71.7

米、连廊总长100米

穹顶直径32.6米、高15米、40个肋窗、中心距地55米高

主要特色:结构体系—关系明确、层次井然。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集中统一。装饰效果—色彩绚丽、灿烂夺目 80.拜占庭的地理与历史

答:地理位置:1)5—6世纪: 巴尔干、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北非和意大利及地中海的部分岛屿。 2) 7世纪以后:仅剩巴尔干和小亚细亚。

历史过程:1)5—6世纪:皇权强大,建筑繁荣,继承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 筑传统,吸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和亚美尼亚等地的文化成就并结合本地区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体系。 2) 7—14世纪: 封建分裂,建筑发展缓慢。3)15世纪以后: 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灭亡。 81.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

答;创建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为欧洲纪念性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穹顶: 在独立支柱上发券,再在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上砌鼓座,鼓座上再砌穹顶。 帆拱: 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与多券之间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巴西里卡: 长方形带侧厅的会议大厅,中厅比侧厅高,高侧窗通风、采光。

拉丁十字式教堂平面:东西方向平面及空间较南北方向长得多的教堂。(大 厅比圣坛、祭坛长得 多,象征耶稣受难)

希腊十字式教堂平面:东西方向平面及空间基本等于南北方向的教堂.(中央穹顶和四面筒形拱组成的等臂十字平面) 82.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

圣索菲亚大教堂:(532—537年)东正教中心教堂,用来举行重要议典的场所,拜占庭帝 国极盛时期的纪念碑,世界第二大教堂。

内部空间: 集中式的复合延展空间,空间组合的重大进步。内殿东西,长77米、南北宽71.7米,连廊总长100米,穹顶直径32.6米、 高15米、40个肋窗、中心距地55米高。

主要特色: 1.结构体系—关系明确、层次井然2.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集中统一 3. 装饰效果—色彩绚丽、灿烂夺目

83.俄罗斯教堂:

答:木结构包金属外壳的战盔式穹顶,浑圆饱满,富有生气。主体近似六面体,山墙飘逸活泼形体敦朴舒展。 84.南斯拉夫教堂:

答:窗口周围装饰线脚,内部空间层层降低,半圆形山花,墙面花式砌筑,外部形体华丽且富于变化 。

85..西欧中世纪的建筑风格

答:1.罗马风建筑:于古罗马废墟上形成的建筑风格,也称仿罗马或伪罗马建筑。2.哥特式建筑:由罗马风建筑发展而成的、具有城市平民色彩的建筑风格。3.伊斯兰式建筑:形成于伊斯兰国家特有的建筑风格。4.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5.教堂向城市发展:市民文化取得了主导地位,教堂向城市转移,建筑进入创造性时期并获得了光辉的成就。

86..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

87..哥特式教堂的内部处理特征。 88.介绍哥特教堂的内部处理。

89.哥特式的教堂特征

答:1.扶壁、飞扶壁、飞券、骨架券、尖十字拱、玫瑰窗被广泛应用2.用砖、石建造的框袈结构 3.彩色玻璃镶嵌于框架之间4.立面及空间具有强烈的向上冲势5.西立面的构图定型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7z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