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控制测量技术补充规程

更新时间:2023-04-04 23:1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宁波市控制测量技术补充规程

(试行)

批准部门:宁波市规划局

主编单位:宁波市规划局

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编写人员:王丽萍陈为民曹学礼施立群吴春节何文峰祝方雄万宏德

施行日期:

--- 1宁波市控制测量技术补充规程宁波市控制测量技术补充规程(试行)(试行)

1总则

1.1 为了统一宁波市控制测量技术要求,保证控制测量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补充规程。

1.2 本补充规程适用于本市各种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以及控制点信息编码的建立,但城市沉降和建设工程形变监测控制网除外

1.3 本补充规程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量精度的标准,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1.4 控制测量成果必须采用电子数据,其中控制测量成果数据应采用.MDB 格式,点之记等图形数据应采用.DWG .DXF )格式,点之记照片应采用.TIF 格式,技术文档应采用.DOC 格式。

控制测量外业记录的数据格式可自行规定。

1.5 控制测量质量工作应实行二级检查和一级验收制度。检查工作由测绘生产单位负责,验收工作由项目委托方负责。

1.6 本市控制测量应符合本补充规程;本补充规程未规定的,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等国家有关现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7 在控制测量中使用的测绘仪器,不应低于相应控制等级的技术要求,并按规定进行检定和检查。

在确保精度的前提下,鼓励科技创新。凡采用本补充规程和现行规范中尚未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或新设备进行控制测量时,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

2平面控制测量

2.1 一般规定

2.1.1 平面控制网分为GPS 网、三角网、边角网和导线网,其等级与技术要求应按照《城市测量规范》执行。

2.1.2 本市宜采用宁波市独立坐标系。

宁波市独立坐标系采用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21°30 ,投影面为大地水准面(1985国家高程基准),参考椭球基准采用克拉索夫基

椭球几何参数。

2.1.3当要求提供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WGS-84坐标系时,应同时提供宁波市独立坐标系的成果

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和WGS-84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参数按照《城市测量规范》执行。

2.1.4 GPS测量应采用GPS时间系统,手簿记录应采用世界协调时(UTC);当采用北京标准时BST时,应与UTC进行换算。

2.2 GPS测量

2.2.1 GPS控制网观测分为静态、快速静态和动态模式。二等GPS控制网必须采用静态模式观测,其它等级的GPS控制网宜采用静态或快速静态的模式观测,但一、二级GPS控制网(点)也可采用GPS—RTK观测

2.2.2 GPS控制网采用静态或快速静态模式观测的,其技术设计、观测仪器、技术要求、数据处理等应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执行。

2.2.3 一、二级GPS控网点采用GPS—RTK观测的,应建立RTK基准站网。RTK基准站的最大作业半径应符合表2.2.3规定

表2.2.3RTK基准站的最大作业半径

其它地区

地形类别建筑工业区

平地(丘陵地)基准站的最大辐射半径(km) 575

2.2.4 RTK基准站网的点位精度等级不得低于四等,可直接采用原有四等以上的GPS 控制点,也可根据需要另行建设,但联测精度不得低于四等要求RTK基准站网应满足下列要求:

1、RTK基准站网无辐射漏洞,且全网的辐射重叠度不得低于需控制范围的20%;

2、RTK基准站选点应符合《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的有关GPS选点的

要求;

3、基准站的高程联测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执行。

2.2.5 RTK接收机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2.5规定

表2.2.5 RTK接收机技术指标

---

2

2.2.6 用于求解WGS-84坐标系与宁波市独立坐标系的转换参数关系的参考点应在3个以上,所选参考点应均匀分布,且能控制整个测区,转换后各点的残差分量应小于5cm 2.2.7 RTK观测一、二级控制点宜采用双基站方式,图根控制可采用单基站方式双基站和单基站方式均需初始化观测2次观测时流动站的架设应稳固,流动站与基准站之间不得存在大功率的信号干扰区。

2.2.8 RTK观测的采样间隔为1s,每次测量的历元数不小于10个。RTK观测的各项限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应$2cm,两次点位互差应$5cm;

2、当采用双基站观测时,两组观测值的点位互差应$7cm;

3、当采用单基站观测时,必须检测周边已有同等级以上的控制点检测高等控制点

时,其点位互差应$5cm;检测同等级控制点时,其点位互差应$7cm

2.2.9 RTK观测的平面坐标成果应取各次观测成果的平均值。

2.2.10 RTK观测时应进行野外记录参考附录1),观测结束后应按照A4大小输出GPS 野外手簿报表,并根据项目装订成册。

2.3 控制点埋设与编号

2.3.1 各等级控制点均应埋设永久性的标石。控制点选点、标石规格和埋设方法等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和《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

特殊测量工程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

2.3.2 本市四等以上平面控制点采用点名和点号相结合的形式命名。其中点名可以用村名、山名、地名或单位名称等命名,无命名条件的也可以缺名;二等点的点号由等级代号和序号二部分组成,三、四等点的点号由等级代号、地区名和序号三部分组成,并统一如下:

1、二、三、四等GPS点的等级代号用G

2、G

3、G4表示,其它平面控制点的等级

代号均用罗马数字Ⅱ、Ⅲ、Ⅳ表示;

2、地区名按照行政区域编制,采用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组成:海曙区为HS、江

东区为JD、江北区为JB、镇海区为ZH、北仑区为BL、鄞州区YZ、余姚市为YY、

---

3

慈溪市为CX、奉化市FH、宁海县NH、象山县XS

3、二等点的序号全市实行统一编号,采用3位数字,从001开始按自然数的顺序编

号;三、四等点的序号以地区为单位,采用3位数字,从001开始按自然数的顺序实行统一编号。

4、编号举例:二等点——G2088、Ⅱ026;三、四等点——G3JD088、ⅣJD026

2.3.3 一、二级平面控制点采用点号命名,其等级代号不分控制点类型,均用罗马数字Ⅰ、Ⅱ表示。

城市一、二级基本平面控制点的点号由地区名、等级代号和序号三部分组成,其地区名按2.3.2 执行,序号以地区为单位,采用4位数字,从0001开始按自然数的顺序实行统一编号,如:JDⅠ0026

其它一、二级平面控制点的点号可自行编号。

2.3.4 平面控制点埋设后,应当及时绘制点之记(附录2、3

平面控制测量结束后,测绘单位应当按规定向当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有关资料,并由当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办理测量标志的委托保管手续(附录4

3高程控制测量

3.1 一般规定

3.1.1本市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1.2 高程控制测量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GPS高程测量。水准测量的等级依次分为一、二、三、四等和等外水准、图根水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可以代替四等及以下水准测量;GPS水准测量可以代替等外水准和图根水准测量

本市水准测量可采用电子水准仪作业电子水准测量)

3.1.3 各等级水准测量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宜按照《城市测量规范》执行,也可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或《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执行,但电子水准测量应当执行本规程

3.1.4 各等级水准网中最弱点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20mm;等外水准网中最弱点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30mm;图根水准网中最弱点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地形图的1/10基本等高距。

3.1.5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的,应当按照《城市测量规范》执

---

4

行。

3.2电子水准

测量

电子水准测量

3.2.1 对于新购置的电子水准仪、水准标尺及其在作业前和跨河水准测量中所使用的仪器和标尺均应进行全面的检验

3.2.2 电子水准标尺的检验项目:

1、标尺的检视(包括1、

2、3,附录5);

2、标尺上的圆水准器的检校(包括1、2、3,附录6);

3、标尺分划面弯曲差的测定(包括1、2、3,附录7);

4、标尺名义米长的测定(包括1、2,需送专业检定单位检定);

5、标尺尺带拉力的测定(包括1、2,需送专业检定单位检定;

6、标尺温度膨胀系数的测定(包括1、2,需送专业检定单位检定);

7、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的测定1、2并附录8);

8、水准标尺中轴线与标尺底面垂直性测定(包括1、2,附录9

本条和3.2.3条中,“1”表示新仪器,“2”表示作业前,“3”表示跨河水准测量。

3.2.33电子水准仪的检验项目(具体见附录13—21

3.2.

1、水准仪的检视(包括1、

2、3,附录10);

2、水准仪上概略水准器的检校(包括1、2、3,附录11);

3、视线观测中误差的测定(包括1,附录12);

4、补偿误差的测定(包括1,附录13);

5、调焦透镜运行误差的测定(包括1,附录14);

6、i角检验(包括1、2、3,附录15);

7、测站高差观测中误差和竖轴误差的测定(包括1,附录16);

8、系统分辨率测定(包括1,附录17);

9、磁致误差测定(包括1,需送专业检定单位检定

3.2.44作业期间,应参照《城市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和《国家

3.2.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的有关要求对仪器和水准标尺进行检验。

3.2.55不同等级的水准测量应采用相应标称精度的电子水准仪,一般按表3.2.5规定。

3.2.

表3.2.5 电子水准仪的标称精度与等级要求

标称精度0.3-1.0mm/km 1.0-3.0mm/km $10.0mm/km

---

5

等级一、二三、四工程水准、图根水准

3.2.6各等级电子水准测量仪器的技术指标应满足表3.2.6的要求:

表3.2.5 电子水准仪的技术指标

指标限差超限时处理办法序号

1标尺弯曲差(mm 4.0 4.0 8.0 8.0—对标尺施加改正2一对标尺零点不等差(mm

3标尺底面垂直性误差(mm

4标尺名义米长偏差(μm

5一对标尺名义米长变化(μ

m

50 50 500 500 —禁止使用

6测前测后一对标尺名义米

长变化(μm

30 30 ———

分析原因,合理处理

成果

7标尺尺带拉力与标称值偏

差(kg

1.0 1.0 ———调整

8补偿误差(/1)0.10 0.20 0.5 2 —

9视线观测中误差(″)0.40 0.55 ———

10 调焦透镜运行误差(mm

11 I角15.0 15.0 20.0 20.0 30.0 校正

12 测站高差观测中误差(mm

13 竖轴误差(mm0.05 0.10 0.3 0.5 —

14 磁致误差0.02 0.04 0.18 0.2 —

禁止使用注:磁致误差指在磁感应强度为0.05mT的水平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3.2.

3.2.77一、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7.1条执行;

三、四等及四等以下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如下:

1、三等水准测量可进行往返观测,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2、四等及四等以下水准测量可进行单程观测;支线必须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观

测。

3.2.

3.2.88各等级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但一、二等水准观测在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

a)日出后与日落前30分钟内;

2、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小时内(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中午间歇

---

6

--- 7时间);

3、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剧烈时;

4、气温突变时;

5、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3.2.3.2.99设置测站

1、一、二等水准观测,须根据路线土质选用尺桩或尺台(尺台重量不轻于5kg)作转点尺承,特别地质可采用大帽钉;三、四等水准观测须选用尺台作转点尺承。

2、视线长度(仪器至标尺距离)、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表3.2.9执行。视线高度

等级

一等

0二等

01.00mm 三等

02≤3.00mm 2四等

12≤四等

以下$10.0mm 1宜

注:DiNi12(几何法)视线高度的高端一等允许到2.85m 。在震动较大、成像质量较差时,重复测量次数应适应增多。正常作业中,相位法读数原理的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可以比上表中数值减少一次。

3.2.3.2.1010测站观测顺序和方法:

1、一、二等水准测量:

1)往、返测奇数站照准标尺顺序:后视标尺—前视标尺—前视标尺—后视标尺。

2)往、返测偶数站照准标尺顺序:前视标尺—后视标尺—后视标尺—前视标尺。

3)一测站操作程序如下(以奇数站为例)

a.首先将仪器整平(望远镜绕竖轴旋转,圆气泡始终位于指标环中央);

b.将望远镜对准后视标尺(此时,标尺应按圆水准器整置于垂直位置),用垂直丝照准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

c.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d.继续照准前视标尺,按测量键;

e.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

--- 82、三等水准测量每站照准标尺顺序:后视标尺—前视标尺—前视标尺—后视标尺。

3、四等水准测量每站照准标尺顺序:后视标尺—后视标尺—前视标尺—前视标尺。

3.2.3.2.1111各等级水准测量间歇与检测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的有关要求执行。

3.2.3.2.12 12

12 测站观测限差应不超过表3.2.12的规定:表3.2.12 测站观测限差

单位:mm 等级

同一标尺两次读数差两次读数所测高差的差检测间歇点高差的差一等

0.3 0.4 0.7 二等

0.4 0.6 1.0 三等

2.0

3.0 3.0 四等 3.0 5.0 5.0 注:测站观测中误差超限,在本站发现后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才检查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间歇点(须经检测符合限差)起测,重新观测。

3.2.3.2.1313测段往、返起始测站必须进行各项设置的查看与设定。

1、仪器设置主要有:

a.测量的高程的单位和记录到内存的单位为米;

b.最小显示位为0.00001m;

c.设置日期格式为实际年月日;

d.设置时间格式为实时24小时制。

2、测站限差参数设置:

a.视距限差(包括高端、低端);

b.视线高限差(包括高端、低端);

c.前后视距差限差;

d.前后视距差累积限差;

e.两次读数差限差(可讨论舍去);

f.两次读数高差之差限差;

g.重复测量标准差限差。

3、作业设置

a.建立作业文件;

--- 9b.建立测段名;

c.选择测量模式:“aBFFB”;

d.输入起始点参考高程;

e.输入点号(点名);

f.输入其它测段信息。

4、通讯设置(以DL-101C 为例)

a.标准设置:

波特率:1200;数据位:7;停止位:1;校验位:偶检验。

b.用户设置:

波特率:300/600/1200/2400/4800/9600……;

校验位:偶/奇/无。

3.2.3.2.1414观测中应遵守的事项

1、观测前30分钟,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设站时,须用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以仪器罩。

2、i 角测定前,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设站时,须用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以仪器罩,新测定i 角与原有i 角值比较,相差在限差的1/5以上时,须再次进行i 角测定,以确保i 角值的正确性。

3、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4、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禁止为了增加标尺读数,而把尺桩(台)安置于壕坑中。

5、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支标尺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6、标尺圆气泡每天检校一次。

7、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尽量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要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仪器只能在厂方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确信大型车辆造成的震动过去后,才能启动测量。

3.2.3.2.1515各类高程点的观测

1、当观测水准点以及“其它固定点”时,须仔细查对该点的位置、编号和名称是否与相应的点之记相符。

--- 10 2、在水准点以及“其它固定点”上放置标尺前,须卸下标尺底面的套环。标尺的整置位置如下:

a.观测基岩水准标石时,标尺置于主标志上;观测基本水准标石时,标尺置于上标志上。若主标志或上标志损坏时,则标尺置于暗标志或下标志上。对于未知上、下标志(或主、暗标志)高差的水准标石,须测定上、下标志(或主、暗标志)的高差。观测时使用同一标尺,变换仪器高度测定两次,两次高差之差不得超过1.0mm 高差结果取中数后列入高差表,用括号加注;

b .观测“其它固定点”时,标尺置于需测定高程的位置上,并输入点名信息。水准点的“其它固定点”的观测结束后,应按原埋设情况填埋妥当,并按规定进行外部整饰。

3.2.3.2.1616结点的观测

1、观测至水准网的结点时,须在“记录手簿”中详细记录接测及检测情况,填绘格式与结点接测图(与原规范附录A3相同)

2、经观测证实位于地面变形地区的结点,应与当地变形观测网连测,并纳入该地变形观测规划。

3、位于变形量较大地区的结点,应由几个观测组协同作业,尽量缩短连测时间。

3.2.3.2.1717新旧路线连接时的检测

1、新设的水准路线与已测的水准点连(接)测时,若该水准点的前后观测时间超过三个月,须进行检测。

2、对高等级路线的检测,按新设路线的等级进行;对低等级路线的检测,按已测路线的等级进行。

3、检测时,须单程检测一已测测段。如单程检测超限,则应检测该测段另一单程。若高差中数仍超限,则继续往前检测,以确定稳固可靠的已测点作为连接点。

3.2.3.2.1818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

1、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和检测较差的限差应不超过表3.2.18规定:

表3.2.18

单位:mm

--- 11四等

注:K ——测段(区段)、路线长度,km ;

F ——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km ;

R ——检测测段长度,km

2、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对单程检测或往返测均适用,检测测段长度小于1km 时,按1km 计算。

3、水准环线由不同等级路线构成时,环线闭合差的限差,应按各等级路线长度及其限差分别计算,然后取其平方和的平方根为限差。

4、当连续若干测段的往返高差不符值保持同一符号,且大于限差的20%时,则在以后各测段中,除酌量缩短视距外,还须加强仪器隔热和防止尺桩(台)位移的措施。

3.2.3.2.1919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1、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超限,应先就可靠程度较小的往测或返测进行整测段重测,并按下列原则取舍:

a .若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不符值超过往返测高差的不符值的限差,但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不超出限差,则取用重测结果;

b .若同方向两高差不符值未超出限差,且其中数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亦不超出限差,则取同方向中数作为该单程的高差;

c .若a 款中的重测高差(或b 款中两同方向高差中数)与另一单程的高差不符值超出限差,须重测另一单程;

d .若超限测段经过两次或多次重测后,出现同向观测结果靠近而异向观测结果间不符值超限的分群现象时,如果同方向高差不符值小于限差之半,则取原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往测结果,取重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返测结果。

2、区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时,应就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与区段(路线)不符值同符号中较大的测段进行重测,若重测后仍然超出限差,则须重测其它测段。

3、符合路线和环线闭合差超限时,应就路线上可靠程度较小(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较大或观测条件较差)的某些测段进行重测,如果重测后仍然超出限差,则须重测其它测段。

4、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Δ、全中误差M W 超限时,应分析原因,重测有关测段或路线。

5、测段重测与原测时间超过了三个月,且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差超过检测限差

时,须进行测段两端点可靠性的检测。

3.3 GPS高程测量

3.3.1 利用GPS进行工程水准和图根水准测量,当采用静态或快速静态模式观测时,应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执行;当采用动态模式RTK观测时,RTK 基准站的最大辐射半径、RTK接收机的技术指标、RTK观测方式等,应当按照本补充规程2.2执行。

3.3.2 采用RTK高程测量的测区必须联测至少5个以上均匀分布的高程控制点,且能控制整个测区,不得外推。

3.3.3 RTK高程观测的各项限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单次观测的高程收敛精度应$3cm,两次互差应$4cm;

2、当采用双基站观测时,两组观测值的互差应$4cm;

3、当采用单基站观测时,必须检测周边已有同等级以上的高程控制点,检测高等点

时,其高程互差应$4cm;检测同等级点时,其高程互差应$5cm

3.4 水准点埋设与编号

3.4.1 水准点的选点、标石规格和埋设方法等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的相关要求。

3.4.2 二、三等水准点的编号按照《城市测量规范》的相关要求执行。

3.4.3 四等水准点同时属于等级平面控制点的,直接采用等级平面控制点的名称;单独埋设且作为基本高程控制点的,应以地区为单位进行统一编号。编号由地区名、罗马数字Ⅳ和序号三部分组成,其中序号采用4位数字,从0001开始按自然数的顺序编号;其它四等水准点的点号可自行编号。

3.4.4 高程控制点埋设后,应当及时绘制点之记(附录22

二、三、四等高程控制测量结束后,测绘单位应当按规定向当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有关资料,并由当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办理测量标志的委托保管手续(附录4

4技术

报告编写和项目验收

技术报告编写和项目验收

4.1 一般规定

4.1.1 控制测量结束后,测绘单位应编写技术报告和质量检查报告。

4.1.2 项目验收按任务书(合同书)、批准的项目设计书及有关技术标准为依据。

---

12

4.1.3 控制测量仅为测绘项目的一个环节时,可以不单独编写技术报告或进行项目验收

4.2 技术

报告编写

技术报告编写

4.2.1 技术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项目概况:项目的依据、目的和要求;项目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项目开工和

完成日期;实际完成的工作量等;

2、技术依据:作业的标准依据;坐标和高程的起算数据;采用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方

法;

3、应说明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4、质量检查和评定资料;

5、结论与建议;

6、提交的控制点成果、点之记和委托保管书;

7、附图和附表。

4.2.2 技术报告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技术报告应重点突出、文理通顺、表达清楚、结论明确;

2、小型项目的技术报告可从简。

4.3 项目验收

4.3.1 验收资料

1、项目依据:任务书(合同)、项目设计书、规范、规程及规定;

2、项目基础资料:所利用的地图资料、已有成果资料、坐标和高程的起算数据以及

仪器的检定、检查、校准记录;

3、野外观测原始记录和平差计算资料;

4、质量检查报告及精度统计表、质量评价表;

5、成果资料:控制点成果表、点之记、委托保管书、控制点网图;

6、技术总结报告书;

4.3.2 验收内容

1、提交的验收资料应齐全;

2、测量的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程和经批准的项目设计书的要求。技术方案的变更应

经项目设计书的原批准单位同意;

---

13

3、野外原始观测记录、平差计算资料、成果表、点之记应履行过检查审核程序,有

记录、填表、检查者签名;

4、仪器检定、检查、校准记录齐全,发现问题已处理和改正;

5、技术报告内容齐全,能反映项目的全貌,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

6、成果资料的装订应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

4.3.3 验收报告书

验收后应提出验收报告书,其内容应包括:

1、验收的目的和依据;

2、验收组织部门、参加单位、验收组成员;

3、验收时间和地点;

4、成果验收概括;

5、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

6、验收结论;

7、验收组成员签名表

5控制点信息编码及成果资料

5.1 控制点信息编码

5.1.1控制点信息编码应包括控制点的坐标信息、标识信息、网形信息、地理位置信息、埋设信息、时间信息及有关单位与个人信息。

5.1.2控制点的属性及编码见附录23

5.2 成果资料

5.2.1 提交的成果应包括书面资料和计算机文档资料,并符合任务书(合同)的规定的要求。

5.2.2 成果提交应列出清单或目录,逐项清点,并办理交接手续。

5.2.3 控制测量提交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技术设计书;

2、仪器检定证书及各项检查资料;

3、控制点成果表和控制点点之记;

4、标志委托保管书;

---

14

5、平面控制网图;

6、外业观测资料;

7、内业平差资料;

8、技术总结(报告书);

9、质量检查报告;

10、验收报告书。

---

15

附录1: RTK外业观测记录手簿

测站点名:参考基站点名:接收基站信号比:

日期年月日天气

观测者检查者

测量模式①电台②手机③其它

②天线竿③其它

米②米平均值=米

接收机序列号:基线长:km

开机时间:关机时间:

L1卫星数:L2卫星数:

GDOP两次观测质量1=2=

备注:离测站最近的障碍物距离约米;发射台距离约米。(注:无障碍物或无发射台时,请划“----”

测站点名:参考基站点名:接收基站信号比:

日期:年月日天气:

观测者:检查者:

测量模式①电台②手机③其它

②天线竿③其它

米②米平均值=米

接收机序列号:基线长:km

开机时间:关机时间:

L1卫星数:L2卫星数:

GDOP两次观测质量1=2=

备注:离测站最近的障碍物距离约米;发射台距离约米。(注:无障碍物或无发射台时,请划“----”

第页

---

16

--- 17 附录2: : 等级点点之记等级点点之记所在图幅1等点点之记

点号概略经度点

名地

类土质所在地

最近水源及里程

本点交通情况(水路、铁路,公路及距

本点最近的车站、码

头的名称及距离)。最近住所及里程

石子来源点位略图

本选点员对造埋工作的意见

实造觇标高度实埋标石断面图觇标类型标

基板:

况觇或

本点()测支线水准

便本点(

)天文点本点向导:宁单位:

姓名:

选时

时时

注:县(市)检查者:市(地)检查者:

--- 18 附录3: 一、一、二二级控制点点之记点名所在地

1

23

连接

方向实埋标石纵横断面图

作业单位

选埋者

绘制者

点位

略图点名所在地

1

23

连接

方向实埋标石纵横断面图

作业单位

选埋者

绘制者

点位

略图

附录4: 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本委托保管书各种测量标志通用,一式2份,一份存当地测绘管理部门,一份保管单位。

---

19

--- 20 附录5:标尺的检视

1、标尺有无凹陷、裂缝、碰伤、划痕、脱漆等现象;

2、标尺刻划线是否清晰,有无异常伤痕。

附录6:标尺上的圆水准器的检校

1、在距水准仪约50m 处的尺桩上安置水准标尺,使水准标尺的中线(或边缘)与望远镜竖丝精密重合。如标尺上的气泡偏离,则用改针将标尺圆水准气泡导至中央;

2、将水准标尺旋转180°,使水准标尺的中线(或边缘)与望远镜竖丝精密重合,观察气泡,若气泡居中,表示标尺此面已垂直,否则应重新对水准仪十字丝进行检校;

3、旋转水准标尺90°,检查标尺另一面是否垂直,其检校方法同⑴、⑵两项;

4、再旋转水准标尺90°检查,如此反复检校多次,使标尺能按标尺上圆水准器精确地位于垂直位置。

附录7

标尺分划面弯曲差的测定

1、测定方法通过标尺两端引张一细直线,标尺直立,在标尺尺面的两端及中央分别量取分划面至此细直线距离。

2、计算方法

标尺弯曲差f 按式⑴计算:

()2下上中R R R f + =……………………⑴

式中:R 上——上端读数,mm;

R 下——下端读数,mm;

R 中——中间读数,mm

当名义尺长测定值为标尺带弧长时,f 不得大于4.0mm,否则标尺长度l 必须按式2改正:)'2'38l f l l =……………………⑵

式中:l ——标尺名义长度,mm

附录8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的测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7i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