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S版六年上册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4-05-04 04: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目 录

1稻草人教学设计???????????????????????? ?1 2寓言两则.自相矛盾.画蛇添足????????????????????2 《自相矛盾》说课稿????????????????????????2 《画蛇添足》说课稿????????????????????????4 3卖火柴的小女孩?????????????????????????6 4刺猬汉斯????????????????????????????9 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10 6开国大典????????????????????????????11 7望大陆?????????????????????????????13 8明天更辉煌???????????????????????????14 9山海关?????????????????????????????16 10太阳与士兵??????????????????????????18 11永远的歌声??????????????????????????19 12秋天的怀念??????????????????????????19 1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1 14花边饺子里的爱????????????????????????24 15为了五美元的礼物???????????????????????25 16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26 石灰吟???????????????????????????26 竹石????????????????????????????28 夏日绝句??????????????????????????30 17詹天佑???????????????????????????31 18文天祥???????????????????????????33 19怒吼吧,黄河????????????????????????35 20一句话???????????????????????????36 21奇异的琥珀?????????????????????????37 22表里的生物?????????????????????????39 23自然之道??????????????????????????41 自然之道之二????????????????????????42 24一个这样的老师???????????????????????44 25最佳路径??????????????????????????47 26将相和???????????????????????????49 27奴隶英雄??????????????????????????51 28赤壁之战??????????????????????????52 29老人与海??????????????????????????54 30鲁滨孙造船?????????????????????????56

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自相矛盾.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说课稿

一、说教材:

《矛与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要前后一致,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自相矛盾。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通过多读、查阅工具书、借助文中的大意等来独立阅读思考,并与同学一道研究探讨,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理念:

新课改、新思路、新理念,这是新课程不同于传统教材的地方。新课标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理念。这个新理念既是新课改的重点,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易把我的难点。怎样在教学中贯穿这一理念呢? 1、调整师与生的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那种传授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身心发展及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与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者本着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从教学程序的设计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发现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更新教与学的方法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词,怎样让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更需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教者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表演活动等方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的方面,教者则更提倡个性化的学习,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及对学生现状的了解,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生字、生词。(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大意弄懂古文的意思。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读、讨论。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2)理解古文的意思,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紧紧抓住读这个重点,采取: 读通—读懂—读好—读透的“四读法”进行展示交流,以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味美,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明白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议、说、演相结合。

2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五、说教学程序:

(一)温故而知新,导入课文

由同学们回忆学过的一些成语故事,引出《自相矛盾》,同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结合平时的积累与预习,谈谈对矛与盾的了解。

(二)按照“读通——读懂——读好——读透”的学法,品读课文,悟出寓意。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首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在听范读的基础上,自己试着读课文,并让学生谈谈第一次读文言文的感受。引导学生说说解决这些困难都有些什么好方法。并让学生按照这些方法把文章读通。因为是文言文,所以读的次数要较于平常的白话文要多。 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接着让学生精读课文,感悟寓意,达到读懂、读好的目的。 在此处,让学生在读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结合注释预习,一字一句深入地读,读明白每一句话的意思,不懂的地方相互讨论,试着完成 。

接着,汇报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对汇报的要求很宽松,可以小组合作汇报 ,一人一句;也可以就你懂得最透彻的一句汇报;也可以就全文来汇报,每汇报一句,除了谈理解,还要让学生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或者表演来展示理解到的内容,老师再相机点拨,指导读法,也就是在“读懂”中渗透“读好”这一环节,让学生既读懂又读好。

3、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最后让学生自己在反复的品读中悟出寓意,品出学习文言文的秘诀,体会其美妙的韵律,达到读透的目的。

文章读到这时,实质上已经读透了,此时,教者在学生反复品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文章的寓意,并根据文章蕴含的道理设计了一个环节“文章读到这里,你肯定感受颇深,此时,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谈,只要说出道理即可。最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学习古文的秘诀,那就是反复诵读,细细的品味,慢慢你就会发现它有着音乐般美妙的韵律,从中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快乐。 六、说板书

板书力求简洁明了,紧扣主题,揭示寓意。卖者自夸的两句话“矛(利)物无不陷

也,盾(坚)物莫能陷也”,自然引出“自相矛盾”,这一主要意思。

《画蛇添足》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画蛇添足》。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画蛇添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21课《寓言二则》的第二则寓言故事。课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二》,是一则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懂得文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3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4、通读这则寓言。

根据四个教学目标和课文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能用“画蛇添足”说一句话。

为了讲清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所以我在教学中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新课伊始,我运用多媒体出示课文练习。

2、朗读体会法。朗读就是赋予作品以生命。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读:如有个别读、比赛读、齐读。让学生在读书的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感悟和理解,再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活动法。复述故事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则寓言故事派代表参赛。为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

4、鼓励、欣赏法。教师及时的点评、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一下方法: 1、小组合作,生生互动。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系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以“看、读、听、说、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提问、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多种语文实践中得到锻炼。

3、活动法。在本堂课中,学生参与了复述故事比赛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环节1.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我设计的导语是: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钟》,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我们古代有不少流传很广的寓言故事,它们往往借助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这些寓言故事见于各类文献中,如《战国策》《淮南子》《韩非子》等,后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一则寓言——《画蛇添足》。

此导语以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展开教学,能在巩固已学知识的过程中,自然的导入新课。

4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环节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 2、幻灯片显示课文练习题。 (1)读准

祠 赐 谓 舍 卮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引酒且饮之( ) ②丁壮者引弦而战( ) .. (3)说说句子大意: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活动安排:复述故事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则寓言故事派代表参赛。 最后师生评议,评出优胜者,颁发小奖品。 环节3、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指名诵读“画蛇添足”。

2、串讲课文: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

3、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然后交流。 明确“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不恰当。

4、能力训练:这则寓言已成为常见的成语,请造一个句子。教师可先示范造句。学生造句后,组织大家评价是否恰当。

5、全班齐读“画蛇添足”一文。

6、请举出生活中与之同类的事例,并谈谈你从文中所获得的启示。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难点。)

环节4、总结

《画蛇添足》的寓意是:事情已经完成了,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画蛇添足》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环节5、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写出句子的大意。

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

这一教学环节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巩固知识点,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借助视觉作用于学生大脑的重要教学手段,它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明确化。因此板书力求简洁、明了。板书设计如下:

画蛇添足

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不恰当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我为这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在读进去之后,再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二、设计理念

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的确,使学生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从长远看,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学生的一生更重要。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也包括情感世界的丰富,观察领悟能力的提高和探索创造精神的培养。

因此,我在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着重体现了以下教学思想: 1、 紧紧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

《 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倡导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语文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极富感情,我在教学中,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充分发掘课文的情感因素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故事扣人心弦,感情深刻强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激起对残酷社会现实的不满。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感情的朗读等。 三、教学目标 1、培养三种能力 (1)探究感悟能力

作者的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的。她的“ 可怜”“幸福”体现在哪里?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在自读中自悟,在互相讨论中加深理解和感受。 (2)想象和表达能力

如果你看到小女孩冻死街头会怎么说。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做客,你会说些什么?通过虚拟情境,一方面深化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一方面发展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3)朗读能力

课文感情充沛适合训练朗读,因此要运用自由读、范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说教法

我根据这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感兴趣读的特点,主要采取“自学研讨法”教学。学生自己感悟领会,小组交流合作。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样既直观又有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将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课文1-4自然段,感知小女孩悲惨的命运;第二课时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下面我着重来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说设计理念:

我在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着重体现了以下教学思想: 1、 紧紧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极富感情,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我在教学中,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充分发掘课文的情感因素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故事扣人心弦,感情深刻强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激起对残酷社会现实的不满。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真阅读课文,能跟同学们一起讨论课后的三个问题。 2、体会作者情感。 五、说教法

我根据这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感兴趣读的特点,主要采取“自学研讨法”教学。学生自己感悟领会,小组交流合作。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六、说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思想感情。教师以读代讲,学生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都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凄美的故事。说它凄惨,我们能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深切地感受到。可是,为什么说它是个美丽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她在冻死前到底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当时小女孩又冷又饿又累,蜷缩在墙角里,最后她擦燃了火柴??就是这些擦燃的火柴把她带入了美好的幻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研读小女孩美好的幻象。) (二)、展开研读

1、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她看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她的幸福了吗? 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作以下安排:

(1)自学自研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分析,边读边批注。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活动,获得反馈信息。

(2)全班交流 。让学生找出第一次幻想时小女孩感到幸福的句子,教师指导朗读。读出火光的奇异,读出她面对火炉时的喜悦,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想象她面对温暖的火炉会说些什么?讨论:她为什么会在火柴的亮光中看见火炉?

7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设计意图:学习第一次幻象部分,掌握学习方法。) 2、总结学习方法。

(1)、找出写小女孩幻象的句子。 (2)、再联系上下文说现实。 (3)、对比现实和幻象谈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段落。 3、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分组以同样的方法自学余下的幻象。 (2)、组长汇报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掌握余下幻象的内容,

4、讨论:如果这一切不是幻象, 它们真实的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会有这种幸福的感觉吗?为什么?“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地方对小女孩来说存在吗?

5、出示小女孩在天堂和冻死街头的对比画面,使学生对小孩的悲惨命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自然理解了“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中“幸福”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余下幻象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时激起了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残酷现实的不满。) 6、再读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小结:

这个大年夜真冷啊!可更冷的是当时冷漠的世界,冷漠的社会。《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有一位叫刘倩倩的同学读了这个催人泪下的童话故事以后写了一首《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令人同情,残酷的社会现实令人不满。卖火柴的小女孩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她的故事还在被一代代人传诵着,引起更多人的思考。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珍惜我们今天拥有的幸福?

(四)、布置作业: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吧!

(设计意图:通过读诗歌,体会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以次打开话题,让学生写几句话送给小女孩,抒发自己的感受,使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 说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悲惨的现实:寒冷、 饥饿、没有欢乐、 没有爱 美好的幻想: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悲惨的结局:冻死了 说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教学中,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想象和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由于所安排的教学内容较多,所以后面的教学时间显得过于紧凑, 朗读教学也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悟句子的意思,却不能由内容想开去。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就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标。

8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会认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尼尔斯是一个勇敢、善良、有爱心的孩子。 3、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够自主阅读长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内容,了解人物。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过了不少有趣的童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长篇作品的节选。这就是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的代表作《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这部作品迄今已经被翻译成50余种文字在世界发行,还被改编为动画片,很有趣。让我们快读读吧!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诧异:觉得很奇怪。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恳求:恳切地请求。

2、自己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学习方法提示:①借助教师提供的原著故事简介 ②与同学探讨交流 3、全班汇总,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感受人物:

集体讨论:你认为尼尔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寻找课文中语句为发表感受的依据。评价要点:勇敢、善良、知错就改、富有爱心。)

◎如对比谈:---------鹅的情感变化,正是对尼尔斯勇敢、善良、知错就改、富有爱心的很好诠释。

1、尼尔斯非常调皮,要么追得鹅满地跑,要么就拔鹅翅膀上的毛。鹅都非常怕他。 2、在一块巨大的浮冰上面,整群野鹅已经聚集起来,他们一见尼尔斯,就快乐地拍起翅膀来。

◎再如7、8自然段中尼尔斯对待马丁的态度(语言、行动),都说明他的善良和有爱心。

◎又如13自然段“立刻赶过去”体现他的勇敢。 四、交流学习体会:今天学习后,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如:积累了词语:蹑手蹑脚、无声无息、出其不意、百爪挠心; 了解了课文内容; 知道了人物特点; 有了继续阅读的兴趣等等 五、布置作业:

1、将文中的好词好句画一画,读一读。 2、可以找到原著全文读一读。

9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开国大典》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S版十一册第二单元中的《开国大典》。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声,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本文借描绘得有声有色的会场布置、大会盛况、群众游行等场面,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重、热烈的气氛。针对文章以上的特点、单元训练的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本课教学目标为: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场面描写”是单元语言训练目标之一,精当的场面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因此,我把在阅读中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那么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开国大典距今六十一年,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这篇课文的关键。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按照从整体——部分——回归整体的教学方法学习课文,先初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尔后抓住部分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最后再浏览全文回归整体。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情景,深化体验。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再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学法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自学生字、新词;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朗读,想象,谈体会,即通过谈——读——想——体这四个环节,来学习课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效地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 四、说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激趣的启发式谈话:通过问题:你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第一岁的生日在什么时间吗?引出课题《开国大典》,随后播放课件《开国大典》片段(课件),然后让学生说说:该片段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提出自己看到课题后产生的疑问,最后让他们带着心中的疑问,结合自学的生字新词用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待学生初读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这样几个问题:(课件)什么是开国大典?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讲了几部分内容?并完成填空。

这一环节我采用启发式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课件的引入又

10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用喜欢的方式亲近文本;同时学生交流的问题又梳理了文章的结构,理清了课文的顺序,并锻炼了孩子的概括能力,真实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生成过程。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优化整体阅读,以此达到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 2、精读课文 想象场面 体会情感

“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教学中我没有引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而是从把握孩子的认知起点入手,引导学生抓住场面,想象场面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揣摩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首先,从情感入手: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课件)课文描写了一些什么场景,你对哪些场景的印象最深,从这些场景中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边读边批注)也就是从谈、读,想、体这四个学生的认知点入手,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场景,重点谈:什么场景的印象深、读:描写场景的段落、想: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体会这场景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课件)

然后,抓重点分析:引读5-7自然段后课件出示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落以及与词句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并指名朗读,随机引导学生理解课件出示的问题。

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分析中理解“光明”“长城内外”等词语的象征意义,体会场面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同时让学生从分析中知道了54门大炮28响代表着我国当时统计的54个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英勇奋斗了28年,终于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声音传入了每个人的心中,传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传遍了中华大地。这声音怎能不让全中国人民感到欢欣、激动和自豪!

随后: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借助开国大典盛况的课件片段把学生带入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让学生走入情境,深化体验,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课件)看完开国大典片段之后让学生欣赏(60年国庆阅兵)(课件)通过前后两课件的对比,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改革开放后我们伟大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军队现代化了,不再是开国大典时“马拉炮车”“万国牌武器”“ 小米夹布枪”而是自行研制的“战略导弹”“导航卫星”等现代化武器装备;使学生知道“国兴我兴”;教育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努力学习,用知识强大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谈——读——想——体让学生亲近了文本,以想象训练丰富语言感悟,使语文课成为“情感”的课堂。以默读、指名读、引读等多种方式的读,锻炼了学生阅读能力。让孩子走进字词,在字词理解、语言感悟中体味语文,发现语文的美。同时,分析课件所出示的重点语句的过程:让孩子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文中群众的情与教师情、学生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孩子的情感在文字上舞蹈,达到以情促悟。 3、回归全文,升华情感。 (1)、快速浏览全文。

(2)、根据本课板书的提示小组交流:从开国大典的盛况中,你读出了什么?(课件)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答案是多元化的,这样借助板书回顾总结了全文,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板书能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灵魂。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皆为本文描写的大场面,但以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为写作重点(用红笔标出),这样设计既能再现作者的写作思路;也能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

(3)、布置课外作业:如果你是一名开国大典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些方面:给你拍摄的

1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每张照片配上文字说明。以此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4)、升华情感:让学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齐唱中结束本课。(课件) 附: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会场布置 → 大会盛况 → 阅兵仪式 → 群众游行 ↓ 宣布成立 ↓ 升国旗

明天更辉煌

教材分析

本课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是一组表现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赤诚而炽热的爱的情怀的课文。《明天更辉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一首赞歌,全诗充溢着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无比兴奋、鼓舞的浓浓深情。 根据教材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认读“缀、汁、荆、棘”4个生字;会写“辱、觅、缀、汁、荆、棘、伐”7个生字;掌握“骨肉分离、自强不息、企盼、耻辱、寻觅、点缀、乳汁、炎黄子孙、荆棘、步伐”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诗句领悟文章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诗歌第三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表达出的香港回归给作者和全国人民带来的无比喜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香港回归给作者和全国人民带来的无比喜悦的激动之情;难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诗句深刻领悟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感情。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是最后手段和环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会场”照片。(看书上插图一。) 思考: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日子吗?

谈话: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徐徐升起,香港终于回归了!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人们以千歌万曲、千言万语倾吐着自己激动的心声。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其中的一首诗歌,它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板书副标题),题目是“明天更辉煌”(板书正题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句子读得通顺,在文中的逗号、分号、句号及顿号处有恰当的停顿,把握诗歌的情感。

可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让学生把课文多读几遍,尽量做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和学生一起分析字形、字音、字义。教师做好纠正。 (三)教师范读。

12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四)细读。

一边诵读,一边思考:课文有三个小节,各写了些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1.读第一小节时,应弄清“漫长的岁月”“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具体指什么,并抓住“撕断肠”“??为之怒号”“??为你悲伤”“企盼”等词语体会所含情感。

2.读第二小节时,可让学生了解香港的百年沧桑史的一些事例,去理解“你饱尝痛苦和耻辱”等诗句;可让学生了解香港的“世界第一”的一些事例,去理解“你把滴滴汗水,点缀在东方之珠上”等诗句。

3.读第三小节时,要让学生自己去查阅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有关资料,并由教师作简明概述,帮助学生理解“??有一位伟人永志不忘”“他用超人的智慧和胆略,为你绘制了回归的航向”等诗句。还要让学生观察课文第二幅插图,并结合朗读有关诗句,使学生懂得:“一国两制”构想已作为邓小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而功垂青史、光照中华。 在理解每小节诗的内容、情感时,要结合指导朗读,做到能有感情地去读,并把第三小节背诵下来。

4.组织学生赛读,教师应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 (五)练读。

训练学生掌握朗诵技巧,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六)谈话导练:

香港回归,百年盛事,普天同庆,举国欢腾。我们祝愿香港明天更辉煌。让我们再读一读另一首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散文诗吧! 香港明天更美好 归家,归航。

沐过世纪的风雨,一个信念伴随一个民族走过了百年沧桑。

长久的期待,苦苦的渴望,今夜紫荆花以一瞬的盛开凝聚了一个世纪的守望。 千紫万红是花,万紫千红是人。从南疆到北国,从东海至西域,延至五洲四洋,花千树,星如雨,狮龙舞。亿万颗心灵为这一时刻歌唱。

香江——长江——黄河,当归家的女儿带一路征尘,踏入家门时,迎接她的,是亲人最真的笑脸,最醇的问候。

火树银花,凤箫声动,狮龙竞舞。任何欢乐的字眼都无法尽述中国人那浓得化不开的激情。

1997.7.1,归家的日子,香江为温情亲情陶醉。

1997.7.1,一个民族用无比的欢乐向世界宣告:香港回家了,香港明天更美好。 (七)作业布置

通过各种手段收集香港的历史和今天的香港的资料 (八)板书设计 《明天刚辉煌》 ——献给香港回归值日 忆往昔,盼归航 寻发展,血脉连 绘航向,望未来

表达了香港回归给作者和全国人民带来的无比喜悦的思想感情

13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山海关》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山海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我国著名的古迹山海关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山海关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大意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初步在阅读中做些批注。根据以上要求,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山海关的赞美之情。

(2) 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叙山海关风貌的行文思路。 (3)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风貌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情感。

(4)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本课词语。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我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和教学难点来处理。 (一)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教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的过程。要求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为此,我采用以下方法展开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积累语言,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主。要通过“我”和父亲的对话表现出来的。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朗读,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 (二)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由此采用“读读、想想、议议、说说、写写”的方式参与学习。 三、说教学程序

(一) 出示山海关图片,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图片,这是我国著名的古迹,它的名字叫-----山海关。它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中国万里长城的起点。今天,我们就随著名作家峻青,去游览一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吧

(板书课题)。这样谈话,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课堂。 看图,山海关留给你的最初印象是什么?(指名说)那么在作者心目中,山海关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山海关,去领略它独特的魅力吧。

14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二)检查预习情况。

威武 耸立 雉堞 无垠 捍卫 烽台 蜿蜒 名不虚传 思慕已久

引人瞩目 高耸云天 气势磅礴 浑然一体 碧波万顷 可歌可泣 由于上节课学习了字词,检查的目的是看同学们是否扫清字词障碍。在理解“高耸云天 气势磅礴 ”时,我让学生看图理解,而理解“名不虚传 ”“ 引人瞩目”、“碧波万顷”,我却采用了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并告诉学生理解词有三种方法: 1查字词典2联系生活实际3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便学生在将来的学语习中运用。 2、注意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燕山 脖颈 殷红 苍劲 累累白骨 重关要塞 3、选词填空

赞美 歌颂 心 见 眼 想 历史 风貌

本文先写我的( )中所( ),描绘了山海关的( );后写我的( )中所( ),回忆了山海关的( ),表达了作者对山海关的( )和( )之情。

设计此项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清文章条理,初步了解文章是从两方面(风貌和历史)描写山海关的特点的,对文章的轮廓有个大致了解。 4、按提示给词语分类。

伟大的体魄 险要的地形 捍卫疆土 可歌可泣 高耸云天 雄伟的气势 忠贞的灵魂 抵御入侵 雄关风貌:------------------------------- 雄关历史:--------------------------------

设计此项练习,是为了检查学生读书时是否用心读了,是否会读书总结,训练学生读书时要学会思考。不仅要会读,还要会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细读感悟1----5自然段

(1)山海关的风貌有哪些特点?默读3---5自然段。要求用“----”划出作者概括描写山海关风貌特点的句子,并读一读,并用词语概括。

提示学生:会读书的人要善于住要点,要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本厚书读成一本薄书,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风貌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和准确用词能力,实现了教学目标3.

看到向往已久的山海关,作者产生了什么感受呢?

读“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然名不虚传!”为了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感受,我启发诱导:作者的心情是何等激动,那么怎么样去读才能表达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呢?

山海关气势雄伟、地形险要,作者如何具体描述的呢?(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读书要学会边读思考,哪些句子表现了山海关的气势雄伟?哪些句子表现了山海关的地形险要?(指名读,齐读)并在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旁做些批注,记录下你思考的痕迹,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除了思考,还提示学生要边读边想象,想象山海关的雄伟气势和险要的地形。大家一边读一边想象,可以把一句话读成一段话,把薄书读成厚书,这又是一种阅读方法。

激情导读一二自然段。看到如此雄伟壮观的山海关,你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怎样的赞叹? 这样设计打乱了课文的顺序,因为有了前面山海关气势的雄伟和地形的险要的感情铺垫,学生发起感叹来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很自然。

作者由概括到具体把山海关的风貌特点刻画得细致入微,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咱们今后要把这种写法应用到我们的习作中。

1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活”这一环节。 1、课堂延伸

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形式:鼓励表扬和严厉批评,你有同样的感受吗?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先和同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在全班交流。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实践证明,辩论不仅是交流思想,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互相启发、活跃思维的过程。 2、课外延伸

1)利用你这节课学到的知识,给你的父母写一封信,向他们谈一谈你渴望得到的那种爱。使他们改变对你的教育方法。

2)让你的父母今晚也来写一写他们读这篇文章的体会。若能相互交流你们的体会就更好.

这样学生就走出文本,积极主动地学习,创新的潜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师生、生生、家长与学生灵活互动,既渗透了思想教育,又让家长懂得了教育孩子的哲理。 3)推荐美文

《父爱,在拐弯处》《爱的教育>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的总体思路。既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又使人一目了然,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板书

“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

鼓励 赞扬 严格 批评 爱 成功

大家好!

花边饺子里的爱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第14课《花边饺子里的爱》。这篇课文讲述了

“我”小时候妈妈给“我”包花边饺子和“我”长大后给妈妈包花边饺子的故事,让我们感到时代在变,但深沉的亲情永远不会变。下面我对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所在单元所有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这一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让学生体会人间亲情的美好,懂得珍惜亲情,学会感恩和回报。本课要求学生感悟浓浓的母爱和作者的孝心,唤起自己关爱母亲的感情,并联系实际生活感悟理解。

二、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基础较差,自学能力较差。所以针对此情况,我在教学中会侧重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生字、词等知识目标,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结合本单元“亲情”主题,引导学生有适当的情感体验。

2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三、 课文。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二) 情感目标:体会“我”和妈妈两代人之间相互关爱的深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三)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悟浓浓的母爱和作者的孝心。 (四) 教学难点:唤起学生自己关爱母亲的感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四、

教学方法

本课我将以讲授课的形式,采用引导法、谈话法、讨论法及情境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

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 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本课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花边饺子是什么?为什么以“花边饺子里的爱”做题目?这个花边饺子又是如何体现爱的?让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并划分段落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过程中,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结合工具书自主学习。理解本课的词语,例如:拮据、破天荒、威风凛凛、雷打不动等词的意思。

再让学生想一想,并讨论一下,课文围绕“花边饺子里的爱”写了哪几件事? 教师总结:

(1) 小时候,全家一起包饺子,妈妈把肉馅包进花边饺子里,让“我们”吃。 (2) 家境好转后,妈妈依然爱吃饺子,每当包饺子时,妈妈便很兴奋。 (3) “我”为了讨老母亲的欢心,包花边饺子。

结合上面说的三件事,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着重强调第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 1、2自然段 第二部分 3、4、5自然段 第三部分 6、7、8、9自然段 第三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 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通过再一遍深入地读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思考四个问题: 1、 妈妈为什么要包花边饺子?使学生从中体会出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2、 后来“我”为什么要包花边饺子?

为了给妈妈送去祝福,表达母子之间那浓浓的爱。 3、 课文为什么用“花边饺子里的爱”做题目?

本文以花边饺子为线索,写出了母子之间的浓浓的爱,母亲包花边饺子给儿子吃,体现了无私的母爱,儿子包花边饺子给母亲吃,包含了对母亲的祝福和对母亲的爱,用它做题目非常贴切、形象。

4、 开放题,让学生们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小事能体现父母对你的爱? (四)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要有感情,教师可适当点拨并示范朗读,朗读基调应平和且充满温馨。 (五) 练习写作

22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联系实际生活,讲讲自己的故事,也可作为家庭作业。 六、

板书设计

小时候 妈妈 包肉馅的饺子-花边饺子 母爱 长大后 “我” 包糖馅的饺子 回报母爱

为了五美元的礼物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十二岁的鲁本用将近一年的时间为母亲准备礼物的故事,表达了对母亲诚挚的爱。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季节,时间的词语,使文章脉络显得更加清晰。如:“夏季来临,学校就要放假了”“整整一个夏季”“时间过得真快,学校开学了”“明媚的春天终于来了”等。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感悟鲁本对母亲诚挚的爱,是本课的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币,攥,纫,揽”4个生字,读读记记“维持生计,硬币,攥着,缝纫,缝缝补补,揽入,生计,恳切,遗弃,虔诚,奢望,期盼,梦寐以求,日夜操劳”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鲁本对母亲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热爱父母,长辈的精神品质。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从题目导入。出示课题后,可进行如下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为了五美元的礼物》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为了五美元的礼物”)。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这五美元的礼物是?什么是谁献给谁的礼物?为什么要献这个礼物?等问题。那么,请你赶快来阅读这篇课文吧。 (二)自读感悟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会认识的字,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件什么事? 2.找出课文中写鲁本为母亲准备礼物这部分内容。多读几遍,并画出表示时间的语句。

3.按时间顺序简要说说:鲁本是这样为母亲准备礼物的? (1.)那天,他找回了两个麻袋,换回了两个五美分的硬币。

(2.)每天放学,做完家务事后,鲁本就在小镇的建筑工地上搜寻麻袋。 (3.)夏季来临,学校放假了,整整一个夏季,鲁本除了做家务,始终没忘记他心中的哪个秘密使命。

(4.)明媚的春天终于来了,鲁本打开铁罐,倒出所有硬币,清点后发现还差二十美分。他毫不犹豫地跑出家门,在天黑之前又找到了四个麻袋,换回了二十美分。 (5.)鲁本跑回了家,抱着钱罐向商店跑去,买回了他梦寐以求的东西。鲁本终于实现的心中的美好愿望。

4.理解:课文中两次写到鲁本想起父母为维持生计而辛苦操劳的内容,特别是母亲的家务事和对生活的期盼。这是为什么?(这是鲁本要给妈妈送礼物的感情基础。表现出了

23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鲁本十分热爱这个家,更热爱为这个家日复一日地操劳的爸爸,妈妈。)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自己的感受。先在小组里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读本课生字,说说自己是这样记住它们的。

2.读一读“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和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而后写在词语本上。 参考资料: 词语解释

生计:维持生活的办法。本课指衣食住行方面的情况。 恳切:诚恳而殷切。 遗弃:抛弃。 攥着:握着。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奢望:过高地希望。 期盼:盼望。

使命:比喻重大的责任。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

《石灰吟》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古诗《石灰吟》。现在我来和大家说说我备课的一些想法。

我选择这个教学内容,出于这样几个原因:1、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教学内容的体裁丰富多彩,我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必须适应各种体裁的教学;2、平时,我也观摩过不少执教古诗的课,很是羡慕大师们的挥洒自如。而自己在公开课的教学中,也从未尝试过古诗的教学。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的尝试。

《石灰吟》这首诗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对于文本的分析,我就不多说了。我主要和大家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对于这堂课,我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自己的理解,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联系诗人的生平,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具体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熏陶。

基于这样的目标预设,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整体通读

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是学习古诗的前提。对于本首诗,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学生进行朗读,相机指导学生把生字“焚”读准、读懂。“焚”这个字是前鼻音,以往的教学

24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实践告诉我,学生很容易读成后鼻音。在我看来,词语教学在高年级段依然要扎扎实实。同时,对于“粉骨碎身”这个词,和我们现在的语言习惯不大一样,学生感到不明白,这很正常,因为我读这首诗时,对为什么是“粉骨碎身”也很疑惑,我通过查资料整合了其中的原因,所以提出来强调,一是提醒学生读正确这个词。二是通过直接告诉的方法,让学生能消除心中的疑惑,以加深对这个词的了解。 第二步,理解诗意

学习一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含义无疑是教学的重点。对于司空见惯的石灰,不要说学生,就是我自己,如果不看相关的资料,对于采制石灰的过程也不是很清楚的。如果能了解石灰的采制过程,当然能有助于诗歌的理解。试教时,我用“石灰的自述”介绍了一段文字,让学生自己读了一下。课后,我发现如此的做法不仅是蜻蜓点水,而且冲淡了语文课的味道。那如何让学生用语文的学习方式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了解石灰的采制过程呢?于是,我反复读教材,读着读着,惊喜地发现“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正是石头锻造成石灰的三个步骤。我就紧扣这三个词语,通过指导学生把词语所蕴含的意思给读出来。在进行简单的小结后,指导学生理解并读好“若等闲”和“全不怕”,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采制石灰的过程,同时对诗歌的前三句也就能准确地理解了。让学生交流对石灰是否有新的认识,学生通过反思,就能很自然地对习以为常的石灰有了深入的认识,知道作者吟诵石灰,就是要吟诵石灰高洁的品格。 第三步,了解诗人

生活在当代的孩子,要真正读懂时隔甚远的古代诗歌,当然必须结合诗人的生平来理解。对于于谦,学生有所了解,但了解得不是很全面,于是,我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名一生把于谦的相关事迹进行介绍。对于这份介绍材料,我是自己根据教参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了重新组合和加工,使于谦的生平介绍变得充实,同时,介绍的语言直白、生动,使学生易于接受。介绍之后,让学生交流对于谦的认识,在相互的交流中,同学们对于谦这个人就有了深入、全面地了解。 第四步,指导朗读

朗读也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我看来,对于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处理不该是老师直接的告诉,不能仅停留在技巧的层面,而应让学生反复品读文本,深入到情感的内核,这样,学生才能与文本产生共鸣,朗读才能情动而辞发。在学生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我结合先前于谦的生平介绍,按照于谦年少时——步入仕途——走上刑场这样的经历让学生想象于谦的感受,创设情境让学生朗读,看得出来,因为走入了于谦的内心,学生的朗读深情并茂,我想:在这样的朗读训练中,学生或多或少会受到一点立志和做人的情感熏陶。 第五步,课堂总结

体会、理解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方法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课堂中,我两次让学生反思是否有新的认识,其实就是促进学生自己思考与表达学习所得,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此时,出示托物言志这个写作方法,学生可以自然地接受。这时,再把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时,学生的朗读完全是一种自然、真切情感的流露。因为背诵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课上,让学生互相背,指名背,齐背,就给了每一个学生均等的机会,从效果看,还是比较好的。 第六步,书写古诗

在平时的公开课教学中,老师很少让学生在课上书写诗。因为对于一首诗,让学生会读会背这是我们老师很注重的,对于书写一般放在课后。今天,我之所以要放在课上,出于这样几个原因:1、写字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平时,学生的书法要考级;考试时,试卷上有卷面分。2、从我平时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堂上书写一

2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定会比课后认真得多,长此以往,学生就能习惯成自然。而且在课上书写,也便于老师进行指导。3、平时,让学生抄写古诗,学生都把它看作是一种作业,兴致不是很高。现在,我提供了这两种书法样式,让他们完成一幅作品,学生感觉很新鲜,同时配上舒缓的音乐,更让他们觉得这样的书写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4、我提供的范字就是我们班的学生写的,因为我觉得写得字要比电脑直接打印的更有一种书法的味道,虽然学生写得还比较幼稚。 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化的传承,才意味着真正的立人,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非常神圣而又十分艰巨的使命。今天,我就尝试着让孩子们在读读写写中受到文化的浸润,期待能将文化的种子自然地植入学生的心田。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以上的想法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今天的课堂教学也是我一次不成功的尝试,期待大家的批评指正。谢谢!

《竹石》说课稿

各位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竹石》。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阶段目标中提出:低年段以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我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想象力,让他们反复的读古诗,利用课件的形象性帮助学生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初步感受诗人的借竹咏人。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破、磨、击、尔、南”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

1、教法。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法,图文结合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来体会诗中的景象。

2、学法。学生通过看图片感受,反复吟诵,来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这首诗的诗中有画,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就从这一处入手,我设计了以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梅花》) 导人:大家还记得这首诗吗? 2、学生读诗。

3、师:这是一首赞美梅花的诗,今天刘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赞美竹子的诗。 (出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注意把字音读准。)

26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二、初读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诗,自学不认识的字。(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把宇音读准)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互评。 4、教师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 破 磨 击 尔 南 咬定 破岩 千磨万击 坚劲 5、小组齐读古诗,读流利。 三、读诗悟情

1、师:平时你们见过竹子吗?见过的同学给大家说说竹子是什么样子的呢?(生答)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竹子?(出示课件各种各样竹子的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竹子吗?我们的大画家郑燮也非常喜欢竹子,他还画了很多竹石图呢!(出示课件竹石图,边播放边简介诗意) (播放音频《竹石》) 3.学生练读1、2句,师指导; 4.学生练读3、4句,师指导.

5.全班齐读。跟着诗人一起读。(播放音频) 6赛诗会。

7、练习背诵古诗。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交流好的背诗方法。 四、课后延伸

自然界中有好多植物都具有优秀的品质,诗人们时常写诗来赞美它们。课后读读《青松》。下次课大家来交流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夏日绝句》说课稿

《夏日绝句》是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这首诗

一、说教材

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28年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知府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带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今安微省和县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项羽拔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看当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吟出这首诗。整个诗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思念他那种死也不肯逃过江东的英雄气概。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27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可能会在品悟的“意象”(形象)的时候把握不准,这里需要教师的耐心带着品悟。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当堂背诵古诗,学会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去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情感。 方法与过程: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后期作品的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品、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词句的含义

难点:借助资料的阅读,反复品悟,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教师朗读古诗、板书课题、生读课题,质疑课题、谈所获信息。 ㈡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再读古诗,为古诗划节奏。 ㈢学习课文、理解诗意 1、学习第二句古诗:

⑴ 站在乌江口的李清照之所以能信手拈来《夏日绝句》,是哪一位历史人物跳入了她的脑海?

⑵ 项羽何许人也?(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回答)

⑶ 项羽对于李清照来说已经成为了历史,为何李清照在这里会独独思念他? ⑷ 假如你是项羽你会选择逃过乌江还是拔剑自刎而死呢?

重点体会项羽“不肯”过江东与“不能、不会、不愿意”过江东进行比较学习。突出项羽那种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这正是作者思念项羽的地方。 品读第二句古诗

学生品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读出感悟,读出对文本的理解,读出诗人李清照的心声。

2、学习第一句古诗:

⑴ 从“人杰”入手,引出刘邦也称张良、萧何、韩信为人中豪杰这个典故。

⑵ 让学生谈自己心目中的“鬼雄”,进而学习屈原《国殇》有云:“身既死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这第二个典故。 ⑶ 总结“项羽”这一历史典故。

28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3、学生总结诗意。 ㈣精读古诗

⑴站在乌江口的李清照之所以如此高亢地吟出《夏日绝句》,是因为她的眼前有了一副怎样的画卷?她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⑵学生带着体会再精读古诗。 ⑶学生背诵古诗。 ㈤拓展升华

⑴学生谈对宋朝当权派(皇帝)、李清照、项羽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评价。 ⑵学习这首古诗后,你明白怎样做人了吗?

⑶学生汇报收集的爱国名言、警句,教师将李清照的“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送给同学们。

詹天佑

尊敬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詹天佑》,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小学语文s版第十一册第十七课。首先我来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理解,这篇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修筑北京到张家口这段铁路中,不怕帝国主义的重重阻挠,克服各种艰苦的困难,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英雄事迹。从而表明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段、句、词,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理解詹天佑是我们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3、教学重点

了解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并理解“两端凿进法”、“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 4、教学难点

理解“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讨论为什么说“詹天佑士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说教法】

1、品读 2、精思 3、感悟 4、演示 【说学法】

1、边读边画边想,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强其思维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体会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3、采取多种多样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说教学过程】

这一篇课文可以设定为两课时。下面我将具体说一说我对第二课时是怎么达成我的教学目标的。在教学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做起:

29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一、复习导入,感知课文

对于课文的第一环节,我打算安排两个小步骤。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詹天佑是一位怎样的人?【板书:杰出、爱国】 2、詹天佑的杰出体现在哪里?他的爱国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在修筑铁路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困难?分别在哪些自然段?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书:克服困难】

【这一步目的是让学生在复习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出新课,在老师定向的引导下,一下子能捕捉住课文的重点段,然后再从重点内容入手,去仔细品味、剖析围绕一个中心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每一个事例,这对全文来说起到了居高临下,总览全局的作用。】 二、精读课文,品词品句

1、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一节,我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由去读,从文中找出答案:

(1)、这段话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詹天佑是怎样做的?

(3)、詹天佑对工作人员说了些什么?你怎么理解? (4)、遇到困难,他又是怎样想的?

【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定向阅读,对中下等学生起到引路作用,对上等学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会在书上划注出现成答案;能力强的学生,会边读边想,准备概括出完整答案。这样上中差兼顾,既避免了学生读书漫无目的,走过场的形式,同时也向学生暗示着抓一段话中重点句子理解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

2、引导学生自己交流,先标出小标题,再抓住文中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理解、感悟。【板书:勘测线路】【这一步,是学懂课文的关键,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思考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句,评议结合,揣摩作者的用意,体会文中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在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可以运用品读法来进行。学生通过读中悟,悟中读,理解詹天佑坚持完成任务的坚定决心和顽强的意志。】

3、引导学生当堂归纳本段的学习方法:读──思──议──读:

【对于这一部分的处理,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要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4、运用刚才的学法自学第5、6自然段。

让学生默读这两段,画出詹天佑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克服的?再标出这两段的小标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为了加深理解我运用演示法,通过媒体出示课件,进行演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两端凿进法”、“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在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在第一课时就安排学生同桌讨论,自己再画一画示意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朗读这段文字,就能够更好的理解了。 【对于这一段的设计,我认为,让学生先讨论,再画图,然后让学生通过演示,从视觉上感知,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三、拓展练习,加深理解

在这一环节,我安排学生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时,引导学生抓住“不满”“提早”“有力的回击”“赞叹不已”感知詹天佑的伟大,【板书:有力回击、赞叹不已】并让学生讨论课后问题: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接着再安排课内练笔,写出心中最想对詹天佑说的话,全班交流。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品读、理解、感悟,使得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此时安排练笔正好升华了课文的主体。】

30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最后安排作业:就是拓展阅读,找一些相关的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 四、总结课文,升华课文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课文中的文字输入到孩子的头脑,使学生真正达到书入我心、我心用书的境界,力争让学生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当然,由于本人的教学水平有限,设计思路肯定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奇异的琥珀

《奇异的琥珀》是第十册新教材中第三单元的课文,此单元以“神话传说,科学天地”

一、 说教材:

为主题,训练的重点是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推敲重点词句,记录自己的疑惑和体会,也可以查找一些资。同学们会随着语言文字进行特殊的旅游。根据这些要求,我以我校一贯坚持的培养学生十大创造性学习习惯为核心,努力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教学过程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 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复述故事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本课教学的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三、 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 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教师导入:(课件出示课题) 2、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设悬: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意图:回顾旧知,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展示图片,给学生设置悬念,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习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3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1)、课件出示有声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学生观看动画)

[意图:用动画课件展示这一过程既直观又形象,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看后,教师问:你觉得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 (4)、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读出相关句子,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出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课件展示) (5)、师: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太阳光热辣辣的, 这会与松脂球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6)、师:课文中哪一句话说苍蝇、蜘蛛同时巧遇松脂球呢?在这里“刚好”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读相关句子,出示课件,理解句子。

(7)、分角色读2—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个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学习形成化石部分(10—12自然段)

(1)、过渡:松脂球的形成我们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由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0—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松脂球成了化石的原因。 (3)、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原因(学生边说教师边随机出示课件) 指名读相关句子体会漫长的变化过程:“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课件出示动画——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

a、我们知道了由松脂球形成化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展开想象,看看整个形成过程是如何变化的?

b、出示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的动画课件,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意图:在已有的文字教学的基础上,再次用动画展示琥珀完整的形成过程,让想象,画面,文字完美统一,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教师小结,过渡: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那这块琥珀又是怎样被人发现的呢? 3、简单了解琥珀的发现过程 (出示课件,指名反馈) 4、复述故事过程

先同桌之间交流,再指名全班复述,然后完成下面说一说的练习:(课件出示练习) a、琥珀是由松脂球变成,推测出( ) b、琥珀中有苍蝇和蜘蛛,推测出( )

c、苍蝇和蜘蛛的腿的四周有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 ) d、琥珀是海滩上发现的推测出( )

[意图:这一环节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归纳概括能力。]

5、学习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部分(18自然段) a、教师导入,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最后一段 b、默读思考: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科学价值?

32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c、指名反馈后,出示课件 d、齐读最后一句。

[意图:精读课文这一板块是本堂课最重要的一环,这一环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看、读、思、议、画等手段,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逐步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条件,体会科学家合理的想象。] (三)、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给予一定评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课后作业:收集了解一些其他化石的形成过程,如: 恐龙、大象等。

《自然之道》课前说课稿 芳草兰

《自然之道》课前说课稿 芳草兰 一.说教材

《自然之道》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到南太平洋一个小岛去旅游。他们的目的是观察幼龟怎样离巢入海,在观察中为救一只幼龟,没想到这是龟群的“侦探兵”,成千上万的龟群也爬向大海,因来了许多食肉鸟,造成幼龟的伤害。描写了众人与向导对此事的后悔之情。

通过本篇的教学,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之道。

这篇课文我准备了两个讲授,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生字;理清脉络,讨论段落划分。第二课时:复习生字,朗读课文,读后谈感受;教学课文,理解词语,总结全文。

我着重讲第二课时,针对可是的安排和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以下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2.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词语,体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情意; 3.基本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说教学要点

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是重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本科选用了“细读,精读,默读整体感知;讨论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什么寻用这种方法呢?本课是一篇丰富学生见识,使学生受到启发的文章。精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默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思考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说学法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这节课可知导学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知导学生以朗读来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说学生情况

中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对大自然,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借助本课的学习,对他们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有很好的帮助。 六.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33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一)复习生字

a.指名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拼读生字;b.进行默写填空 我用这个方法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a 默读课文带着以下的问题: *这个故事使你受到什么启发?

* 一边读一边动笔划出成语,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b 再次朗读课文,抓住重点段,精读

我这里要求学生再次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内容,在读中把握理解字词。 问题:*在朗读中注意刚才不理解的字词

*当向导救起那只幼龟,发生了什么事情?从中体会到什么?

*读两遍向导的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体会向导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

*向导一边走一边悲叹,向导为什么悲叹?从向导“悲叹”这个词中可以知道向导当时怎样的心情?(板书:后悔,惭愧)

我这里采用分小组交流 / 指名回答讨论结果 / 学生先评 / 教师补充评 。在这里,我抛出问题,放手让学生通过朗读,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然会弄巧成拙;让学生当小老师来评,提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能力,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点评进行补充。 (三)换词训练,理解关键词

a 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成群的幼龟从巢口爬出来。 b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通过这个训练,引导学生体会恰当的用词方法,培养学生的用词能力。 (四) 课外拓展 : 找出文中成语,用成语写一段话

“争先恐后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成百上千 气喘吁吁 ”等

我用这个方法,让学生感悟文本表达,文本语言,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略)

食肉鸟

沙滩

众人

34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自然之道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 的课文《自然之道》。为了能在实践教学中突出新课标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人文关爱和时代气息,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想把这次说课内容的主标题定为“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并以此作为理论基座和贯穿说课各环节的主线。从教材理解、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设想、教学程序安排、教学设计特色几个板块进行一一说明和体现。 一、感悟教材:<自然之道>主要讲了我和我的同伴们在美丽的小岛上发现一只幼龟正面临着被食肉鸟吃掉的危险,从而萌发救助之心,然而却导致更多幼龟被食肉鸟吃掉的悲惨后果.从而说明了遵循”自然之道”的重要性..这篇课文围绕”大自然的启示”的主题取材,通过生动的事例说明道理,是说理性比较强的课文.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单元训练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年级的学生虽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他们的思维和认知水平还处在待发展状态,自我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比较低,学习主动性不是十分高,对文本的探究能力容易受老师的影响,或者仅仅停留在表面阶段。因而,在课堂上就很难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与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有一点很好,就是学生的好奇心强,探究欲望高,喜欢和他人交往,善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合作。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教学时,我将针对学生的饿这些情况,有效的落实教学方法。 三、教法设想: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完美体验,促进表达与发展的过程。所以,为了落实课改精神,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这节课,我将营造自主、合作、平等、和谐的良好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并辅以问题情境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在刚拿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发现这篇课文的可以大体的分为两段,一是我们好心救助那只危险的小幼龟,二便是我们救了它却发现我们做了一个多么”愚不可及”的事情.两段的情感有较大的起伏,对学生的情感冲击较大.我发现这既是文本的难点重点同时也是一个突破点.学生能不能对这篇文章产生共鸣就看能不能有效地利用这个关卡.于是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便是将教材用分批呈现的方式来进行解读.用一群同样的主人公干的同样的一件事来串连两个段落.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呈现那个小屿上美丽的风光下,爬着一只弱小而可怜的幼龟,然而在它的背后却正盘旋着一只可怕的食肉鸟,眼看这只可怜的幼龟就要被这只凶恶的食肉鸟当成美餐了,画面就定格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这时我将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是你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会怎么做?一强一弱的强烈对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原有的情感积淀,正义感和一颗除强扶弱的心让学生不能不对这个的画面动容,救助小幼龟的强烈呼声在他们的心底涌起.

3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这个时候,我将极力地肯定他们这份爱心,毕竟他和学生原有的情感思路十分相附,于是我再将故事讲下去:那群可爱的旅客们也是这样做的,也许这个时候还有学生会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为那群旅客也为那只险被吞食的幼龟而庆幸.

就在这个时候,学生的胜利感充拆着他们的时候,我将呈现第二份的教材,同样是这群人,干的同样的这件事,后来到底如何了呢.通过研读学生才得知”我们干了一件多么愚不可及的事情.这个结论就犹如重型炸药,为什么我们除强扶弱反而却害了别人呢?这个时候才是思维迸发的突破点,新的理念与原有道德观念的冲击会让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这个时候教师只有适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闪光,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殿堂,最后让学生在探究中得出:, 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大自然中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要乱作决定或指挥;当人自作聪明时,就可能以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聪明反被聪明误等等..当然最后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有个小结:强调自然之道的重要性.最后我的想法是利用一个”蛹化成蝶”动人故事,而告诉同学们在我们神奇的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或是那样奇妙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欲望. 四、教学设计特色:

1、紧紧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新走向。

新课标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因此,我在预设的教学中,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整体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思想的共鸣,达到了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真正使语文课堂得到了开放。 2、抓住课堂闪光点,着重开展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本篇课文蕴涵着丰富的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因素,所以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主要抓住让学生自由畅谈这样一个机会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潜能,鼓励学生去创新,去大胆想象,并把它完整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训练语感和提高创新思维。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以人文关爱为出发点,以新课标精神为理论依据,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主动的学习,有效的学习,并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真正体现了“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

一个这样的老师

六年级的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时基本上已经能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说出自己感受。但是还是会有部分学生偏重于文章的情节,只把握了所写内容,浮于表面,而对于这些事件所蕴藏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结构整篇文章却忽略了或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当然,这与这两点有一些抽象有一定关系。所以,在讲读这篇课文时教师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二 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阅读的要求: 1.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

一 学情分析

36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本文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的中心是讲“科学的精神”,重点在于培养青少年从小立志报国,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精神。

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它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又与众不同的老师形象。 根据课程标准和对学情、教材的分析,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怀特森老师具有的坚持不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作者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重点语句,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怀特森老师运用与众不同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的做法,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启迪。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本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塑造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

1、感受怀特森老师与众不同的教育艺术和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 2、在学生心中播下追求科学精神的种子。 四 教学方法

1、直入重点,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研究的主线。高段文章篇幅较长,为了使课堂高效,教师必须把握文章重难点,找准切入点,实现长文短教。 2、语文阅读应以读为主,在读中思、读中悟、读后议,为此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勾画重点句、关键词,批注、自主阅读,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三个角度来探究“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这个问题。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遇到难题让人民通过同伴互助解决,老师相机点拨。因此,在突破重点时采用四人交流的方法。 五 教学过程

根据本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需要,划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检查预习,扫清学生阅读中的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学习课文,初步感知怀特森老师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上课开始,先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的精神”,第一课也介绍的是一位科学家,今天的课题却是“一个这样的老师”,引导学生质疑。(预设有同学会提出老师和科学精神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个老师与别的老师有什么不同等问题)

37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这个环节是紧扣单元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采用汇报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一些字词掌握的情况;

2、正音并解决不理解的词及关键词。(面面相觑、饶有兴趣、胸有成竹、狡黠、郑重其事等)

(这个环节是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纠正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三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默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炼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2、怀森特老师通过介绍什么东西让我们对他印象深刻?(凯蒂旺普斯)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个词语。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三次)围绕这个词分别写了什么?(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再次小声阅读、思考,并作批注,可同桌交流)

3、通过阅读文章,初步感知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找相关语句,说出理由。(预设学生可能认为怀特森老师是博学的、有趣的、特殊的、不寻常的、不可思议的、惹学生生气的、狡黠的、戏弄学生的、让学生学到了探索精神的、让学生明白书上写的、老师说的都是不一定正确的、用特殊方法纠正学生错误的、??) (这一环节是继续培养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的能力,初步感知人物形象,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 解答预习中产生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学生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留待第二课时解决。

这一环节是答疑,并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第二课时作准备,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内容,达到顺学而教的目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2、体会正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

教学重点: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体会正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 一 复习导入。

回顾课文: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这一环节是回顾巩固已学知识,创设进入下一环节的氛围。) 二 紧扣中心,重点探究。

(一)、抓重点句、关键词,自读自悟,汇报交流,并通过朗读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喜爱。 首先设问:为什么“凯蒂旺普斯”能让同学们喜欢上刚接触的怀特森老师呢?根据学生回答追问:从哪儿感受到同学们被吸引住了?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要求学生根据文中的语句作答。(生感情朗读)

最后换位思考:如果你也是这个班上的学生,遇上这位老师,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全班齐读课文的1、2自然段,整体回顾这一部分内容。

(二)、用(一)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同学们对老师由喜欢到愤怒的情感变化,重点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本文在记叙“凯蒂旺普斯”事件的过程中除了对怀特森老师语言和行为的正面描写外,还侧面对“我”和同学们的心理、语言、动作做了细致刻画。教学时这样引导学生:

1、在文中勾画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语句。(如:“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老师追问:明明心中充满了疑问,可面对老师我为什么不说呢?引导

38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生个读,齐读。

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探究“我”心情变化的本原,从而感受“我”心情变化的过程:喜欢——惊疑——愤怒。

略讲其他同学的表现,勾画相关语句,如:比利正气恼地捶桌子呢。

(由点到面,引导学生体会“我”及“同学们”对老师的整体心情变化和对老师的评价的变化,体会侧面描写的用处。)

2、对于学生的愤怒,怀特森老师是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

教师引读第9段,生跟读。接着读第10段,提问:难道怀特森老师真的想全班同学不及格吗?引导学生找出怀特森老师让学生不及格的真正原因,(板书:没有思考、没有怀疑)为揭示新怀疑主义埋下伏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对“我”和同学们心理变化、语言、动作的侧面描写的学习,更加深入了解怀特森老师的与众不同。)

(三) “凯蒂旺普斯”事件引起“我们”的行为变化。

(这一部分用的是叙述性语言,理解的难度较大,但是对突出人物形象非常重要。通过指导学生对这一段深入学习,解决怀特森老师究竟交给了学生什么,他的与众不同体现在什么地方。)

引读12段,初步感受学生的行为变化。

自读课文的相关部分,了解学生有哪些变化,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进行相关阐述。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怀特森老师对我们学习与生活的深远影响,并体会这一侧面描写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凯蒂旺普斯”,明确此时的“凯蒂旺普斯”究竟代表了什么?对“我”及“同学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课文学到这儿,学生已理解了怀特森老师的良苦用心,情感已经由愤怒转为敬佩了,这样学生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就全面而深刻了。)

引读最后一段,学生仅仅是学习行为上的改变吗?通过对比两次“正视”,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影响不仅是学习方面,而且还有生活方面,他对同学们真是“影响深远”。(板书:影响深远)

(上面三步是以“凯蒂旺普斯”为学习线索,深入体会学生对怀特森老师的情感变化,怀特森老师与众不同、追求科学的精神,以及他对学生们学习、生活的影响。) 三 提升感悟,总结写法。

1、一个这样的老师就是这样用自己独特的教育艺术教会了同学们怎样学习,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教育了我们要培养怀疑的科学精神,并且有坚持的毅力!

2、这篇课文,主要是介绍一位老师,但是作者对于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并不多,更多的是在描写同学们的心理活动和学习生活的变化的侧面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语句,感知通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塑造怀特森老师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的写作方法。 四 拓展延伸、学法迁移。

运用本文所学写作方法,请同学们写一位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 六 板书设计

科学的精神

39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一个这样的老师

喜欢 怀疑 学习 写法

愤怒 用心良苦: 影响深远: 正面描写

敬佩 探索 生活 侧面描写

最佳路径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以为在这三者中,教师首先要与文本对话,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所以,我觉得上好一节的前提是反复钻研教材。我在钻研教材的时候,起先只认识到这篇课文是以平白朴素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设计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而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身上得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要让学生弄清楚格罗培斯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而这个联系就是从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上得到了“给人自由 任其选择”的设计灵感。但当我继续深读下去,我觉得这联系不仅仅如此。其实许多园主卖葡萄的方法是给顾客摘好葡萄,这正和格罗培斯前50次的设计一样,是在为游客设计他认为最佳的路径。而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却是让顾客自己去摘葡萄,让顾客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葡萄。从老太太的卖葡萄的方法上,格罗培斯受到启发,于是他的设计观念有了转变,从原来为游人设计转变为让游人自己设计。而最佳设计的获得这“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不可或缺的。我认为这篇课文不仅仅让我们懂得“给人自由 任其选择”的人文思想,还让我们懂得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 二、说目标

纵观整篇课文,我觉得文章有着“苦思——启发——决定”这样一条文路。因为苦思,因为借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所以看到南部农民卖葡萄,才会突发灵感,于是做了决定。我这堂课的设计就是以“苦思——启发——决定”为我的教学线索,紧扣课后问题“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读、思、议中明白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以及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2.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3.从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过程中,学会遇到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

重难点:知道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以及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三、说学情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7i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