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望,射天狼
更新时间:2024-02-14 18:27: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闸北区2015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附答案)
闸北区2015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00分钟)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3、本次考试书写分3分,希望同学们注意书写的工整、规范、美观。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
1、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 (《山居秋暝》)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 (《卖炭翁》)
3、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4、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5、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曲径通幽”源自“竹径通幽”一词,意思是 。(2分)
7、“潭影空人心”流露的诗人思想是。(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
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
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上文作者 (人名),是 (朝代)桐城派古文家。(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 (3分) ..
A.上文加点的“其”和“之”所指代的对象一样。
B.作者登山没有经过东谷,而是沿中谷直走到山顶。
C.“磴几不可登”的“几”读“jī”,意思是“石阶”
D.作者艰难登山是为饱览雪后泰山的雄浑瑰丽奇观。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
【注】 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跌倒 ③应候:顺应时令。
11.(1)下列与“使秦不得窥吾西”中的“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B、虽鸡狗不得宁焉 ..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D、即出,得其船 ..
(2)下列与“臣怪之,问其故”中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落日故人情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C.即克,公问其故 D.故有所览辄省记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岂不大利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齐王认为老百姓会踊跃参与筑城的理由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4.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二、 现代文(3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1分)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1)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
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
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
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
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
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2)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
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
(3)追求优秀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
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生命个体终结,
后来者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báshè 。
(4)追求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
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
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
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
(5)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
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
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
秀的起点而已。因为追求优秀,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
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因为追求优秀,装腔作势的表演、
阿谀逢迎的丑态、追名逐利的争斗,统统不屑为之。
(6)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
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追求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
赖客观条件。他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他们努力地适应环境,甚至改造环境。
(7)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
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20、根据拼音写汉字:báshè _____________ (2分)
21、根据上下文,填入第(3)段划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 所以 B、一方面 另一方面 C、即使 也 D、要么 要么
22、上文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3、怎样“追求优秀”,作者在(4)-(6)段提出了三条建议:(6分)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选文依据的一项是( )(3分)
A、(俄国)门捷列夫: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
B、(英国)郝胥黎: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
C、(法国)大仲马: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D、(爱尔兰)萧伯纳: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得到生
命的恬静和安宁。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21分)
家之脉
陈忠实
(1)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之下,父亲把一支毛笔和一沓黄
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竹筒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
做成的笔头。父亲又说:?你跟你哥合用一只砚台。?
(2)我的三个孩子的上学日,是我们家的庆典日。在我看来,孩子走进学校的第一步,
认识的第一个字,用铅笔写成的汉字第一画,才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开启。他们从这一刻开
始告别黑暗,走向智慧人类的途程。
(3)我们家木楼上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乱扔着一堆书。我看着那些发黄的纸和一行行
栗子大的字问父亲:?是你读过的书吗??父亲说是他读过的,随之加重语气解释说:?那
是你爷爷用毛笔抄写的。? 甲,原以为是石印的,毛笔字怎么会写到和我的课本上
的字一样规矩呢?父亲说:?你爷爷是先生,当先生先得写好字,字是人的门脸。?在我出
生之前已谢世的爷爷会写一手好字, 乙 。
(4)父亲的毛笔字显然比不得爷爷,然而父亲会写字。大年三十的后晌,村人夹着一卷
红纸走进院来,父亲磨墨、裁纸,为乡亲写好一副副新春对联,摊在明厅里的地上晾干。我
瞅着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村人围观父亲舞笔弄墨的情景, 丙 。
(5)多年以后,我从城市躲回祖居的老屋,在准备和写作《白鹿原》的六年时间里,每
到春节前一天后晌,为村人继续写迎春对联。每当造房上大梁或办婚丧大事,村人就来找我
写对联。这当儿我就想起父亲写春联的情景,也想到爷爷手抄给父亲的那一厚册课本。
(6)我的儿女都读过大学,学历比我高了,更比我的父亲和爷爷高了。然而儿女唯一不
及父辈和爷辈的便是写字,他们一律提不起毛笔来。村人们再不会夹着红纸走进我家屋院了。
(7)我小时候有回晚上下了一场大雪,足足下了一尺厚。第二天上课心里都在发慌,怎
么回家去背馍呢?50余里路程步行,我13岁。最后一节课上完,我走出教室门就愣住了,父亲披一头一身的雪迎着我走过来,肩头扛着一口袋馍馍,笑吟吟地说:?我给你把干粮送
来了,这个星期你不要回家了,你走不动,雪太厚了……?
(8)二女儿因为读俄语,补习只好赶到高陵县一所开设俄语班的中学去。每到周日下午,我用自行车带着女儿走七八里土路赶到汽车站,一同乘公共汽车到西安东郊的纺织城,再换
乘通高陵县的公共汽车,看着女儿坐好位子随车而去,我再原路返回蒋村的祖屋。我没有劳
累的感觉,反而感觉到了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幸福,比我父亲冒雪步行50里为我送干粮方
便得多了。
(9)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比村子里的农民多了会写字会打算盘的本事,在下雨天不
能下地劳作的空闲里,躺在祖屋的炕上读古典小说和秦腔戏本。他注重孩子念书学文化,他
卖粮卖树卖柴,供给我和哥哥读中学,至今依然在家乡传为佳话。
(10)我供给三个孩子上学的过程虽然也颇为轻松,然而比父亲当年的艰难却相去甚远。从做私塾先生的爷爷到我的孙儿这五代人中,父亲是最艰难的。他已经没有了做私塾先生的
爷爷的地位和经济,而且作为一个农民也失去了对土地和牲畜的创造权利,而且心强气盛地
要拼死供给两个儿子读书。他的耐劳他的勤俭他的耿直和左邻右舍的村人并无多大差别,他
的文化意识才是我们家里最可称道的东西,却绝非书香门第之类。
(11)这才是我们家几代人传承不断的脉。
25、第(9)段“地道”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6、根据文意,依次填入甲乙丙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 )(3分)
A.我大为惊讶 隐隐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我最初的崇拜产生了
B.我最初的崇拜产生了 隐隐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我大为惊讶
C.隐隐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我最初的崇拜产生了 我大为惊讶
D.我大为惊讶我最初的崇拜产生了隐隐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
27、将第(7)段划线句改成“我小时候有回晚上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上课心里想怎么
回家去背馍呢”,好不好?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联系全文,作者心中文化意识的具体内容有:(6分)
(1)读书是生命中光明的开启,是告别黑暗,走向智慧人类的开始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从全文的思路来看,第(8)段可否删去?为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运用(11分)
25、上海很多楼盘的命名折射出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和社会风尚,耐人寻味。如?牡丹华庭?,?牡丹?因花大、形美、色艳、香浓,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华?有?繁盛?的意思,这一楼盘命名寄寓了人们希望国家繁荣昌盛、家庭幸福吉祥的美好心愿;又如?金鑫怡苑?,?金鑫?表示财富性感,?怡?是?快乐愉快?的意思,这一楼盘命名则体现了人们希冀发财富贵、生活愉悦的心理;再如?东方曼哈顿?,借洋名展现其异国建筑风情,并显示出其尊贵的气派、所处的地段繁华珍贵,还可体味到国人对西方文明的崇尚感和追随感。下有十五个楼盘名称,请你从中选择一个,结合楼盘名称对其蕴含的意义稍作分析。(4分)
第一组:永泰新苑、达安花园、瑞和家园;
第二组:君御豪庭、名门世家、申江名邸;
第三组:书香门第、金榜逸家、文化佳园;
第四组:秋水云庐、天水雅居、东篱春韵;
第五组:东方剑桥、阳光威尼斯、海上普罗旺斯。
我选第______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楼盘名称)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小明家买了一套新房,近日准备搬进新居。为增添喜庆气氛,想在大门上贴一幅
对联。你认为下列最合适的一幅是( )(2分)
A、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
B、天上星辰应作伴,人间松柏不知年
C、祥云环绕新门第,红日光临喜人家
D、顾客如川川流不息,生财有道道畅无穷
(2)小明的奶奶准备在凌晨搬家时燃放烟花爆竹,以求安康吉利,小明却反对奶奶的做法。你认为小明反对奶奶做法的原因是什么?请你帮小明家想出一种更合适的庆贺乔迁之喜的办法。(5分)
四、写作(60分)
27、题目:一件值得反思的小事
写作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和具体的事例。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3)600字左右,不得抄袭。
闸北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39分)
(一)(15分)
1.清泉石上流 2.心忧炭贱愿天寒 3.会挽雕弓如满月
4.野芳发而幽香 5.豁然开朗(每句3分)
(二)(4分)
6.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2分)
7.摆脱尘世一切烦恼(或超凡脱俗)、遁人空门(2分)
(三)(8分)
8.姚鼐清朝(2分,各1分)
9.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3分)
10.D(3分)
(四)(12分)
11. (1)B(2分) (2)C(2分)
12.(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或好处)的事吗?(2分)
13.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2分)
14.办事情,想问题,要把考虑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结合起来。或既要看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4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19分)
15.跋涉(2分)
16.C(2分)
17. -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 惯。(3分)
18.要勤勉要有“争创一流”的意识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9分)
19.C(3分)
(二)(21分)
20.真正的,纯正的,标准的。(2分)
21.D(3分)
22.不好。原因有:原句具体写出了父亲为“我”送馍馍路上的困难(或写出了雪大的程度,路途的遥远,缺乏交通工具,突出父亲给“我”送馍馍的困难);写出了“我”发慌的心理,侧面烘托出父亲为“我”送馍馍的不易;父亲冒着大雪为“我”送馍馍的做法深深感动了“我”,为下文“我”传承父亲重视孩子读书的做法做铺垫。(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满分)(6分)
23.(2)坚守、传承传统文化(或认同传统文化);(3)竭尽全力、克服困难供下一代读书。(一项3分)
24.不能删去。第⑧段写“我”不辞辛苦送女儿读书,与上文父亲当年给“我”送馍馍作比较,衬托出父亲供儿子读书的不容易;说明父亲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我”,我家重视孩子读书的家风已得到延续。(答对一点得3分)(6分)
三、综合运用(11分)
篇二:《江城子》答案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译文:
年老的我姑且发一发少年的狂热,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要紧握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的圆如满月的弓上,看准西北的敌人,狠狠地射去。
情感:表达了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委婉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考题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阙叙事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壮观场面; 【出猎盛况】 下阙抒情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报国情怀】 2.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倾城)
4.“千骑卷平冈”句中“”字用得好,妙在:
(“卷”;“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词中的名句,说说你的理解。
(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怀。)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词人以魏尚自喻,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好处: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7.(1)观察右图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的哪一句?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2)“倾城”的意思是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
百姓对苏轼态度是:。
(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态度: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敬佩
(3)从“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
(“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
8、下面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希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9.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侵略的爱国壮志。
B. 开篇“聊”“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是古诗词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的强烈愿望,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10.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11.下面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左牵黄,右擎苍”,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描写猎队武士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故表达诗人以冯唐自比,期望得到重用,杀敌报国。
D.“西北望,射天狼”,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1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 这是首典型的豪放词。
B. “为报倾城随太守”是为我通知全城都随太守前去打猎。这里“太守”是苏轼的好朋友。
C. 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D.“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贯穿全篇。
13.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 首句中的“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写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B. 结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写作者为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
C.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写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D.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是写作者非常在意自己的衰老,慨叹报国无门。
14.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全词由叙事而抒怀,开篇以"老夫"自况,"狂"字体现情怀,统领全词。
B.词中两次用典,上阙自喻孙权,下阙又自比冯唐。
C.全词塑造了一个慷慨激昂、走马挽弓,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志士形象。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到语言风格都体现了粗犷、豪放的风格。
15.苏轼一生著述丰富、风格各异,再写两句他其它作品中的名句。
示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译文:
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情感:
抒发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题
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2.“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3. “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是指什么? (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4.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5. 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哪两个细节中可读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6. 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悲凉肃杀的气氛。)
7.《破阵子》中,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愤慨和悲伤”,结合这首词作简要分析
(开头一句为实境,“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现实生活的写照,醉酒之时,词人还在灯下抽出剑来仔细端详,表明词人虽居乡间,但心中仍忧虑国事,不忘杀敌立功的感情。
中间四句为虚境,写梦境中,军队出征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战士们壮行、点兵、出征、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情景,表现了词人意气风发、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可怜白发生”一句为实境,又回到眼前的现实,呼应首句,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以沉痛的感慨有力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8.对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C )
A.“八百里分麾下炙” 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马作的卢飞快” 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9.下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典故。
篇三:词五首知识点归纳
词五首知识点归纳
一、《望江南》
1、了解作者
温庭筠: 本名歧,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2、内容介绍
这首小词,只有二十七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 清晨 写到 黄昏 ;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 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到 希望 到 失望 以至最后 肠断 。
3、主题
4、考点归纳
(1)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 “脉脉”和“悠悠”表面写落日和江水,实则写女子含情脉脉、柔肠寸断的凄美眼神。
(2)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二、《渔家傲》
1、了解作者
范仲淹(989-1052 )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学过他的《岳阳楼记》。
2、内容介绍
(1)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 写景 下阕 抒情
(2)写景以一“异”领起,描绘了“雁去衡阳”、“边声四起”、“落日孤城”三个画面。分别写了雁去、边声、孤城、长烟、落日,渲染了西北边塞 荒凉萧瑟 气氛 。
(3)下阕先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最后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点明主旨,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想忧国的情怀。
3、主题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4、考点归纳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4)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雁去 ”(限2个字)。
(5)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 睡觉
(6)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9)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
(1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不眠、头生白发? 爱国激情,浓重思乡,兼而有之。
(11)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端起酒杯,遥望万里之外的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但功业未成,边患未平,归家的打算遥遥无期。这两句词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
(1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抒发了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这里的悲怆情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庭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三、《江城子 密州出猎》
1、了解作者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内容介绍
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 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写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3、主题
这首词通过太守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报效国家、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4、考点归纳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 下阕写报国情。
(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1分) “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
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4)“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5)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7)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倾城”。
(8)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2分) 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
(9)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①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10)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狂;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11)“遣冯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都用典;“遣冯唐”表达了作者希望的到皇帝的重用,“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力功的决心
(1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所展现的壮观画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们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1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1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人为自己勾勒什么的形象? 英武豪迈,气概不凡,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
(15)“亲射虎,看孙郎”表达了此人什么意思和情感?
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
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了解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
2、内容介绍
上阕写军营中的生活,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五件事情;下阕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写了骑快马、挽强弓、收失地、留美名,最后回到“可怜白发生”的现实中,词作有雄壮转为悲壮,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3、主题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4、考点归纳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分)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2分)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1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6)读了此词,你心目中的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豪放词代表人物;南宋爱国词人;兼具文采和武略;怀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等
(17)这首词的题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解析“赋壮词”的含义。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18)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他看到自己鬓边的白发时,感到自己已入暮年,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的悲情!
(19)词中有一处显示作者感情出现波折的句子,请写出这句话,并赏析一下它所产生的 效果
五、《武陵春 》
1、了解作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2、内容及主题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3、考点归纳
(1)上片中,“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描
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
(3)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1分)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分)
(4)词中“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5)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本来是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运用夸张的比喻,把它比作可触摸,可承载的实体,说自己的“愁”多得连小船都载不动,突出了自己的愁苦之重,想象奇特,委婉含蓄,生动形象。 沉重的哀愁。
正在阅读:
西北望,射天狼02-14
供电系统安全保障措施(2)11-18
论在微博平台下提高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03-08
市政府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6-03
民航乘务员实用机上英语口语12-16
新版北师大版数学(理)提升作业:2.13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含答案)11-29
给予的感觉真好作文500字07-08
青铜葵花阅读题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