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更新时间:2023-12-07 05: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名词解释

1. 环境问题的概念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2.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的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的成分。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的稀有气体。 3. 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4. 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μm的颗粒物。 5. 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 6.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的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

7.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的反应。 8. 水体: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与海洋。

9. 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的用途受到影响。

1

10.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的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11.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的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2.化学需氧量(COD)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3. 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的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

14.环境背景值:环境中诸要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15.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或消失的过程。

16.潜性酸度: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的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的摩尔数表示,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17.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当其达到一定数量

2

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功能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以至在植物体内积累,使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下降,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18.农药半衰期:指施入土壤中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使其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9.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20.干绝热递减率:干空气块或未饱和的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通常取100米),所造成的温度下降数值,用rd表示。

rd=0.98K/100m

22.酸沉降:pH值小于5.6的天然降水和酸性气体及颗粒物的沉降,包括湿沉降和干沉降。

23.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24.危险性废物:除放射性废物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或其他对动植物和环境有害的废物。

25. 静态储量指数:当前储量同当前消费的比例来预测某资源的使用年限.

26.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7.环境自净:环境受到污染后,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

3

四:简答题

1.简述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1)形成过程

① NO2光解导致O3生成

② 有机HC化合物的氧化生成了活性自由基,尤其是HO2、RO2、RC(O)O2等过氧自由基。

③ 过氧自由基引起了NO向NO2转化,进一步提供了生成O3的NO2源,同时形成了HC化合物(醛、醇、酮等)及含N的二次污染物如PAN和HNO3等 (2)形成条件

① 污染条件:存在排放NO2、HC等污染物的污染源,如汽车尾气、以石油为原料的工厂排气。

② 地理条件:① 南北纬60度之间,光强大;② 夏季可 能性>冬季,夏季中午前后易发;③ 利于污染物在地面附近聚积的天气,如天气晴朗、高温低湿、有逆温、风力不大。 二. 简述城市热岛环流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 (1)由城乡温度差引起的局地风。

⑵形成原因:① 大量人为热排放使城市白天增温比郊区快。② 城市空气中大量的污染物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减少热量的损失。③ 城市人工下垫面干燥,水体土壤的蒸发量小,植物蒸腾量小,增温迅速。④ 城市人工下垫面导热率高、热容量大,白天吸收太阳辐射热,夜间缓慢放热,降温比城郊农村慢。 ⑤ 城市建筑密集引起正常的空气流动不畅,

4

风速降低。

(3)规律:城市越大、纬度越高,城乡温差越大;冬季、夜晚热岛效应更明显。

三:影响烟气抬升高度△H的因素

① 与烟气出口速度、烟囱口内径呈正相关。 ② 与烟气同空气的温差呈正相关。 ③ 与烟囱风速、湍流强度呈负相关。

④ 温度层结:稳定层结抑制烟气抬升;不稳定层结使烟气抬升增强。

⑤ 离地面距离:近地面湍流强,不利于抬升;离地面越高,对抬升越有利。

四:影响下风向侧有害物质浓度的因素: ① 与其排放量成正比。

② 与烟囱有效高度的2次方成反比。

③ 对于同一有效高度,与烟囱口的平均风速成反比。

④ 下风向地面有害气体浓度分布不是直线型的,最大浓度出现地点随大气的稳定状况而异。大气不稳定时,最大浓度出现在靠近烟囱处;大气稳定时,最大浓度出现在离烟囱较远的下风向。

五.怎样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大气污染物的生成,与工业生产的原料和燃料有直接的关系。为了减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 改变生产工艺,采取无害化工艺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② 改变能源结构,尽可能采取

5

剂(农药)造成的生态危机,震动了欧美各国。

45、土壤剖面结构: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风化层。 46、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强;反之,稳定性就越差。

47、废弃物的排放量和种类越来越多,最终超过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导致环境的恶化。

48、各营养级生物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是逐级增加的。

49、人耳刚刚听到声压为听阈,使人感到疼痛时的声压为痛阈。 50、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人为缩短,食物网结构简单,生物量金字塔呈倒金字塔型。

51、生态系统中第一能量流是以太阳能作为初始能量的;第二能量流是以化学能作为初始能量的。

52、当噪声的声压增加9倍时,其声压级增加20dB。 53、当噪声的声压增加999倍时,其声压级增加60dB。 54、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55、危险性废物是由发达国家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

56、引起臭氧层破坏的主要污染物是氟利昂和氮氧化物,它们在臭氧层中的浓度并不因臭氧的减少而减少。

57、酸沉降指PH值小于5.6的天然降水和酸性气体及颗粒物的沉降。 68、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全球的气温升高并不是均等的,由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幅度是递增的,即南北两极的气温变化更大。 59、我国有三大基本国策依次是保护耕地、环境保护、和计划生育。

21

60、自然资源分为恒量资源、可更新资源、耗竭性资源三大类。 二、选择题

1、“第一次浪潮”出现的环境问题表现为( B )

A.饥荒 B.生态平衡失调 C.环境污染 D.污染转嫁 2、诱发四日哮喘病的主要污染物为( A ) A.SO2 B.TSP C.NOx D.CH化合物 3、诱发富山事件的主要污染物为( C ) A.Hg B.Pb C.Cd D.As 4、“第三次浪潮”出现的环境问题表现为(D)

A.饥荒 B.生态平衡失调 C.环境污染 D.污染转嫁 5、“第二次浪潮”出现的环境问题表现为( C )

A.饥荒 B.生态平衡失调 C.环境污染 D.污染转嫁 6、诱发水俣事件的主要污染物为( A ) A.Hg B.Pb C.Cd D.As

7、下列环境污染事件哪个属于污染的“转嫁”?( C ) A.伦敦烟雾事件 B.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C.博帕尔惨案 D.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

8、在大气组成中,含量变化最明显的是( D ) A.N2 B.O2 C.Ar D.CO2

9、在大气结构中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层是(D) A.逸散层 B.平流层 C.热成层 D.对流层

22

10、在大气环境中,诱发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化学物质是( D )

A.SO2及SO3 B.CO及CO2 C.NO及NO2 D.CH化合物及NOx

11. 造成大气环境中,CO2浓度增加的人类活动是(A )

A.化石燃料的燃烧 B.水能资源的利用 C.核能的利用 D.

太阳能的利用

12、在工业布局中工厂厂址选择须考虑环境因素,下列哪一项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C )

A.工厂污水排放口建在靠近城市水源地 B.工厂污水排放口建在靠近河流补给区 C.排放有害气体的工厂建在城市主导风向下方 D.排放有害气体的工厂建在城市主导风向上方

13、大气圈中,污染最严重的是出现在哪一层?( A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电离层 14、对人的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的污染物是( C ) A.硫酸烟雾 B.烟尘 C.光化学烟雾 D.化学农药 15、地面空气污染最严重的烟型是(D )

A.爬升型 B.平展型 C.锥型 D.漫烟型 16、我国的哪个城市容易发生光化学烟雾?( B ) A.沈阳 B.兰州 C.成都 D.福州 17、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目的是消除(D )

A.悬浮物 B.重金属 C.病原微生物 D.耗氧有机物 18、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是(C )

23

A.物理法 B.化学法 C.生物-化学法 D.生物法

19、引起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的主要污染物质是( D )

A.放射性污染物质 B.氟化物 C.氯化物 D.有机物

20、合成藻类原生质时,所吸收的N、P的比例是(D ) A.1:16 B.1:2 C.2:1 D.16:1

21、自然水体对有机污染物净化完成后的恢复期,溶解氧含量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C )

A.微生物生物量异常 B.动物异常 C.藻类生物量异常 D.重金属含量

22、关于赤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P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产生赤

潮的主要原因 C.在封闭海湾容易发生 D.赤潮发生与人类活动无关

23、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物质是(A )

A.N、P B.Hg、Cd C.Cu、Zn D.I、Se

24、海洋的富营养化现象一般被称为( A )

A.赤潮 B.生物富集 C.生物放大 D.水华 25、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现象一般被称为(D )

A.赤潮 B.生物富集 C.生物放大 D.水华 26、下列农药中属于高残留农药的是(A )

A.有机氯类 B.有机磷类 C.氨基甲酸酯 D.除草剂 27、土壤在哪种状态下有利于农药分解( D )

24

A.落干氧化 B.落干还原 C.淹水氧化 D.淹水还原 28、土壤潜在酸度是由胶体吸附的(C )水解引起的 A.K B.Na C.H及Al D.Mg 29、在南极企鹅体内新发现的化学物质是( D ) A.Hg B.Pb C.Cd D.DDT

30、下列农药中属于禁止生产及使用的农药是(A )

A.有机氯类 B.有机磷类 C.氨基甲酸酯 D.除草剂 31、土壤溶液中,活性酸度的大小取决于( C )的浓度

A.K B.Na C.H D.Mg

32、土壤是由( D )相物质有机组合在一起的特殊物质 A.零相 B.一相 C.二相 D.三相 33、下列农药中属于脂溶性农药的是(A )

A.有机氯类 B.有机磷类 C.氨基甲酸酯类 D.除草剂 34、在大气环境中,对O3层造成破坏的主要化学物质是( C ) A.CH4 B.CO2 C.氟利昂 D.SO2 35、在大气环境中,诱发酸雨的主要化学物质是(B )

A.CO及CO2 B.硫及氮的氧化物 C.氟利昂 D.CH化合物及TSP

36、与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形成有关的主要污染物分别为(D)

A.CO2、硫及氮的氧化物、CH化合物、氮的氧化物

B.CH化合物及氮的氧化物、CO2、氟利昂、硫及氮的氧化物

25

+

+

+

2+

+

+

+

3+

2+

C.CO2、氟利昂、CH化合物及氮的氧化物、硫及氮的氧化物 D.SO2、CO2、氟利昂、CH化合物及氮的氧化物

37、环境的良性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C )

A.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暂时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 B.“杀鸡取卵”

C.既能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又不使环境质量下降 D.人类是环境的塑造者

38、下列哪种行为是促进环境良性发展的( D )

A.把农田改为建筑用地,扩大居住面积,改善生活环境。 B.将现有林地、草地改为耕地,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问题。 C.增加城市车辆,解决“乘车难”问题。 D.植树造林,绿化大地。

39、诱发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D ) A.NO2 B.SO2 C.NO D.CO2

40、下列可能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B )

①地震、泥石流 ②干旱及洪涝灾害 ③寒潮及冰冻

④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 ⑤土地盐碱化 ⑥臭氧层破坏及酸雨

污染

A.①②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41、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污染物是(A )

A.氟里昂和NOx B.CO2和CO C.SO2和烟尘 D.各种

化学农药

26

42、世界上的第三大酸雨区出现在我国的( D )

A.东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长江下游 D.西南地区

43、危险性废物越境迁移的走向是(A )

A.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2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7g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