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的民俗特征和艺术特点-毕业论文-文述综献

更新时间:2023-09-14 05:44:01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广西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的民俗特

征和艺术特点

The Folk Culture and the Art Features of Guangxi Baikuyao Funeral

Music

院 系 专 业 学 生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单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 ××× ××× ××× ×××

×××

×× ××

广西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的民俗特征和艺术特点

××× 指导老师 ××

摘要

居住在广西南丹县的白裤瑶是瑶族中的一个支系,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生活方式及独特的葬礼音乐文化。本文对白裤瑶的历史、葬礼音乐文化的调查概况及其艺术特点做了简单的介绍。关于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的保护及发展,收录了一些学者的建议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民俗特征,艺术特点

广西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的民俗特征和艺术特点

学 生:×× 指导老师:××

(玉林师范学院 广西 玉林 537000)

[前言]

音乐是产生于劳动人民的,不分民族与地域。每一个少数民族都保留着他们自己特有的音乐。民族民间音乐是特定生态环境的产物,是民族精神的活化石。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事象,特别是在无文字的民族或村落里,民族民间音乐是叙述历史、传授知识、教化人伦、交朋结友、祭祖祈福等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它是一种民俗形式也是一种民俗内容,深深地寄予了民族文化精神和历史心理情节。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得知广西白裤瑶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国内学者对这一民族的相关研究正处于高涨阶段,但是对广西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研究还显得很泛少。因此,我们应对广西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如何保护与发展白裤瑶音乐文化.

[主题]

白裤瑶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它保留着他们自己特有的音乐文化,要研究它,就必须深入地去了解整个民族的习俗与历史。

一、白裤瑶的历史与现状

白裤瑶早在宋前就从湖南迁到广西南丹。目前有3万多人口,分别居住在广西南丹、河池及贵州荔波县的偏远山区;而在广西境区主要生活在南丹的里湖和八圩两个民族乡。以男子不分老少,一年四季都穿长仅掩膝,用白色土布制成的紧膝五指裤,包白头巾,白绑带而得名。由此可见广西白裤瑶是一个经历了长期的迁徙的民族。至今仍处在文化相对落后的状态的少数民族。

二、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的调查概况

唐玉文据王金秀、覃文衡的《关于白裤瑶铜鼓舞“砍牛祭祀”初谈》中记载:在白裤瑶地区,砍牛是他们较重大,独特的祭祀活动。大凡寨子里死了人都要砍牛、打铜鼓、跳“勤泽格辣”(老猴舞)为先人送丧,以表哀思。

三、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的艺术特征

杨殿虎说明:白裤瑶在他们长期的缓慢发展中创造了独特的音乐文化。1、一声歌曲。歌曲多为同一曲调,并且是同音反复,一字一音,极富吟唱性。2、乐器。准确地

说,瑶山白裤瑶没有严格上的乐器,除了铜鼓之外还有一些简单的敲击器物和鸣叫类吹奏器具:木鼓、牛角、飘里列和久文灯。

梁富林认为:丧葬活动至今仍是白裤瑶铜鼓最主要的使用场合。

高敏曾叙述:南丹里湖村长乐白裤瑶的铜鼓舞更是别具一格。挂起“编铜鼓”(一、二十面铜鼓)双从配套击奏,形成回音效果。在打击铜鼓是,必有一木鼓在队列做夸张的击奏表演。

四、对白裤瑶音乐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白裤瑶的传统文化是白裤瑶民族走向现代化的文化背景,是白裤瑶走向现代化的基础。 作为至今保存着本民族传统的少数民族,白裤瑶族应该也必须继承祖先留下来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并在新的时代给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进行新的演绎,只有这样,我们民族的精神才能永远长存。

传承和发展白裤瑶音乐文化的建议:1、模仿其他少数民族如何保护其音乐文化。2、建立动态呈现,静态陈列和文字立档为一体的保护机构。3、通过媒体传播宣传其民族。4、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白裤瑶音乐文化的发展。

[总结]

居住在广西南丹县的白裤瑶是瑶族中的一个支系,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生活方式及独特的葬礼音乐文化。那么我们应根据该少数民族的特点继承祖先留下来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并在新的时代给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进行新的演绎。使我们少数民族的文化永远长存。

参考文献

[1]杨殿虎.瑶山白裤瑶音乐的文化生态学叙事[J].黔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8(3):70-74

[2]唐玉文.中国瑶族砍牛祭习俗初探[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7):20-22.

[3]王熙远.广西瑶族丧葬中的文化学探源[J].学术论坛,2001(6):129-133. [4]吴永章.南朝遗风今犹在—广西南丹白裤瑶寨见闻录[J].寻根,2002(2):50-55.

[5]梁富林.白裤瑶的铜鼓崇拜[J].河池学院学报,2005(6):114-116. [6]吴晟志.论白裤瑶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继承[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83-90.

[7]李卫.鲁西南丧葬礼俗与鼓吹乐[J].中国音乐学(季刊),2006(4):36-40. [8]高敏.广西少数民族乐器与祭祀乐舞[J].中国音乐(季刊),2005(3):149-158. [9]黄书光等.瑶族文学史[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1).

[10]衣纬 蒋招凤.在保护中开发广西南丹县白裤瑶风情旅游[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9):60-64.

[11]管祥麟.住在峰顶上的族群—白裤瑶[J].民族论坛,2003(6):27-29. [12]覃洁贞.瑶族传统禁忌习俗的文化诠释[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0-13.

[13]李卓华 何明芳.砍牛[J].广西民族风情录,1997:94-98.

[14]袁珈玲.浅析白裤瑶农村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及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119-121

[15]温远涛.白裤瑶服饰文化的意义与象征[J].河池学院学报,2006(2):112-1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7d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