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毛概论文)

更新时间:2023-04-15 06:0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 .. . .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课题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探析

学院:

年级:

学号:

2015年11月6日.. .专

业. .

. .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探析

摘要:新中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摸索出了属于中国自己走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使中国在建国初期打下的社会基础下迅速发展地发展起来。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经历了继承徘徊、初步形成、逐步发展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特色理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从历史发展的经验来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三个历史时期下经济建设、文化及生态建设、政治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简要分析。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论;发展;思想

一、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前的徘徊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三大改造完成后,以思想为指导的共产党人继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思想是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符合中国自身国情的独具创造性的科学理论,是全体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之一。思想萌芽于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国民革命时期,在土地革命时期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成熟,新中国成立后的新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得到继续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经曲折。

从革命战争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在不断地实践和创造中完善自身理论体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充分认识了当时的国情,制定了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56年,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部矛盾的问题》等讲话,是实行“第二次结合”的理论成果,为找出一条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当时世界上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只有前联,中国刚发展社会主义,只有向联学习,于是制定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以农轻工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在的领导下,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都有很大发展。与此同时,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拥有了原子弹、氢弹,打破了核垄断;掌握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技术。这一切,为进行社

.. .专

业. .

. . .. . .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二)三年饥荒,十年文革的教训

在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路线反应了党和人民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大跃进”的错误。大跃进时的浮“夸风”,“大炼钢”等做法,直接导致国家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另外,公社化使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大大降低,再加上粮食大量出口前联以获军事上的增长和各地区的自然灾害影响,在1959年至1961年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这种盲目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不切实际地贪多求快的结果导致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上遭受了严重损失和挫折。【1】

1966年,由于领袖对国家政治形势的错误评估,从而发起了历经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当时认为社会上出现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必须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引发此次革命的是关于新编剧《海瑞罢官》容的讨论,之后中共九大制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该路线是严重脱离当时国家实际的,严重损害国家发展的,它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动荡。之后出现了四人帮叛乱,危害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局面。文化大革命最明显的后果,也即是人们在评价这场动乱时首先考虑的问题和出发点,是它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当时官方并没有公布死于非命的人数,而后官方公布的数字也是不完整的,外国观察家估计的数字,出于不同的政治倾向,结果相差甚远;即使从官方不完全的统计数字来看,死亡人数也是惊人的。1980年审判“四人帮”时,[2]官方的起诉书指控“四人帮”及其追随者要对“十年动乱”(1966—1976)期间3.4万名无辜者的死亡负责。起诉书本身表明,死亡人数远不止于此。起诉书还提供了一些具体事件的详情,仅在西南的省就有1.4万人死亡。在人口稀少的,有1.6万人死亡。【2】

文革进行了十年之久,1976年,以华国锋、叶剑英、先念等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于10月6日果断地逮捕了江青、春桥、为元、王洪文。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全国亿万军民,随即举行盛大的集会游行,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的历史性胜利。“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乱至此结束。

.. .专

业. .

. . .. . .

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形成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刚刚经历了一场国家浩劫之后,一切事物百废待兴。拨乱反正伴随着思想解放,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批判危害多年的极左思潮,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反思过去的曲折,考虑未来的出路。党开始酝酿对社会主义的若干体制进行改革。

然而,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同时发表的社论却提出“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种对生前的决策和指示拒绝作任何分析的观点的出现,说明长期以来“左”的指导思想还未从根本上改变。“两个凡是”提出不久,1977年4月,尚未恢复领导职务的在给党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此后,他多次在不同场合批评“两个凡是”。云、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一批老同志也反复强调实事的优良传统,抵制“两个凡是”的推行。

在全国局势逐步稳定的基础上,在全党的要求下,1977年7月召开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终于决定恢复在1976年被撤销的全部职务。复出后,主动要求分管教育科学工作,同年恢复了高考制度。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召开。全会认为,应当结束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及时地、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形成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这一历史进程就是理论的开端,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命题,【3】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开始初步形成了。

理论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该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在心底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冲破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理论吧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家形式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

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该决议是由起草的、对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探讨的决议。在决议中,公正客观地评价了.. .专

业. .

. . .. . .

的功与过,肯定了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卓越贡献,坚持和发展思想。它科学评价了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思想的科学体系;科学分析了同志晚年的错误与“文化大革命”的关系;对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做出基本评价。《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科学价值和长远意义在于它标志着党胜利地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主题,为形成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线指明了方向;对全面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作出系统部署,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指导我们坚持正确方向、辨别是非曲直、开展思想斗争的理论指南。这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历史进程。【5】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新世纪之初,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概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也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国家、国际形势下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成果。2000年第一次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全党同志在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时,要牢记三个代表的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又不符合的要积极调整,勇于纠错。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同志明确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注意思想的根本要求,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写入了十六大新党章。

这是继理论后的又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该理论涵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与时俱进,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创新。【6】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候要始终坚持,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统一,把科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充实和完善

(一)科学发展观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我们的特色社会.. .专

业. .

. . .. . .

主义建设建设进程一直在稳步增长,在新的经济、社会、政治环境下,为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共产党人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又一重要科学理论,它全面地阐述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建设的重点问题和和实践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指导思想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情况下显得更具科学性!我们不能牺牲生态环境来搞经济建设,要为我们的子后代谋福利。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在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上被列入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二)中国梦

走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一代又一代中共领导人的带领下逐渐强了起来,各方面发展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但我们不能止于现状,因为我们的社会制度还需要不断改善,我们还没有实现全面小康,我们还要不断改革,不断发展。于是总书记提出了要“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中国梦,民族复兴的路;中国梦,人民的梦中国梦,不仅是对近代以来中国的梦想的总结概括,更充当着新历史时期社会进步的精神指引,而如何实现中国梦,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世界。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 .专

业. .

. . .. . .

和社会理想之中。所以,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是逐步的,同中国具体国家状况结合的,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是永远的主题,同时理论指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最优的效果,这样中国就可以以社会主义大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林祖华: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案例

[2]莫里斯·迈斯纳:的中国及其后

[3]尼克奈特:再思

[4]许恬: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5]娜: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

[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

[7]《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8]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 .专

业.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79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