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
更新时间:2024-06-19 23: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1:绪论
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1-3 二、 产生和发展p4-13:
(一) 时代产物: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阶级实践基础
(二) 马克思继承和创新 (三) 实践中发展 三、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一)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 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 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 崇高的社会理想 四、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理论与实际结合;把马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
§1.1: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p28
1) 哲学的产生&意义——通过劳动分离人&自然;两大现象(物质&精神);两
大活动(认识&改造世界) 2) 其他思潮&马恩诞生
哲学基本问题(物质&意识;思维能否认识&正确认识存在) 3) 对于基本问题的回答
4)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5) 世界怎样存在(联系发展or孤立静止) 6) 马哲的解答 (二)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p30
1) 科学物质观、物质范畴、物质唯一特性
存在意识之外,可被意识反映
2) 意识&物质(作用&反作用);意识发展阶段;社会实践(劳动)决定性作用
意识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3)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p32
(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p32
1) 运动&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 绝对的运动,相对的静止
3) 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马哲之前的物质观 5) 社会的物质性表现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p35
1) 实践的基本特征 2) 实践的具体形式 3)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二)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p37
1) 把握两大方面
实践分化&统一人&自然;
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得到科学说明
2)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
三、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
(一) 规律及客观性 p40
事物发展中的偶然&必然;自然&社会规律 1) 规律的特点——本质、必然、稳定 2) 规律客观性——根本特点
不依赖与人的意识,意识受规律支配;不能蔑视、创造、消灭规律
(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p41
积极反映&改造世界(主要表现)
(三) 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p42
1) 尊重客观规律(前提),发挥主观能动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2) 发挥能动的注意点 3) 社会历史趋向&主体选择
主体选择符合or not历史发展的趋势&人民的愿望
§1.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发展的普遍性
(一) 事物的普遍联系 p44
1) 联系的特点(实践)——客观、普遍、多样 2) 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普遍连死
(二) 事物的永恒发展 p45
1) 发展是上升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2) 发展是一个过程——时间上的持续性&空间的广延性的交替 3) 人类社会发展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矛盾分析法;解释普遍联系的内容&永恒发展的动力 (一) 矛盾的统一性&斗争性(基本属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p47
1) 同一性和斗争性 2) 相互联系&作用&性质 3) 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 斗争性………………………….. 5) 和谐是矛盾的特殊形式
(二)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p49
普遍存在,特殊问题;主次矛盾,(非)根本矛盾,主次要方面;辩证统一
(三)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质变及其互相转化 p51
度的概念;质量辩证
(四)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p51-52
1) 肯定因素、否定因素、辩证否定观 2) 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周期)
前进行&曲折性的统一
§1.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一)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p53
主观反映客观;本质统一
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现象&本质;内容&形式
(二) 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工具 p54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一) 辩证思维方法 p57
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具体
(二)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p60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1:认识&实践: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客体 p64
1) 实践的定义
2) 认识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3) 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二)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p65
表现方面;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 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p67 (二) 辩证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的不同回答 p67
辩证——认识论 能动反映的特点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实践的周期)
(一) 从实践到认识 p69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辩证关系&感性向理性过渡)
(二) 从认识到实践 p71
1) 第二次能动飞跃——认识世界为了改造世界 2) 飞跃的条件
(三)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p72
飞跃的综合(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 造成反复性&无限性的原因
主观&客观,认识&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2.2: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 真理的客观性——唯物论 p73
客观性的原因;形式的主观性;一元性(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有差别,不都是真理)
(二) 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辩证法 p74
1) 绝对性的含义
2) 相对性(条件性、有限性)
3) 辩证统一(互相渗透包含;转化);静态&动态
4) 阐发: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无限绝对)&非至上性辩证统一
(三) 真理与谬误(主客观是否符合) p77
1) 对立统一(互相转化)
2) 真理发展的规律——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p78
1) 实践检验的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 2) 逻辑证明补充;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指导非标准)
(二)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不确定性 p79
1) 确定性(唯一性) 2) 不确定性(条件性)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 价值及其特性 p80
1) 实践的真理&价值尺度(成功的实践是二者的统一) 2) 价值的定义 3) 价值的特性
实践把主体需要&客体属性相联系
(二)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p82 (三) 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p84
1)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的作用 2) 价值观 3) 当代中国
(四)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p85
§3.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当代中国) p87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p89 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相结合 p90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3.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p95
(一) 两种历史观
(二)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p96
1) 社会存在定义
2)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发展 3) 社会意识定义
4) 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p97
政治法律思想(核心、主导)、道德、艺术、宗教
5) 辩证统一(+社会意识的依赖性) p98 6) 社会意识的独立性 p99 7) 正确发挥社会意识能动作用 p100 8) “划分”与“归结”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p101
(一) 生产力&生产关系 p101
1) 生产力定义
2) 生产力基本要素(+科学技术) p101-102
劳动者highlight p102 3) 生产关系 p102
广义、狭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 p103
生产关系是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不是物,“可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结合着,并作为物出现”——e.g:资本以物的形式,不是物,是生产关系 4) 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p103
(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p104
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生产方式 1) 相互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 aspects) p104 生产关系反作用 (2情形) 2) 相互作用(矛盾运动) 3) 矛盾运动的意义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p106
1) 经济基础(把握两点) 2) 上层建筑
3) 政治上层建筑(国家)
4) 国体与政体 p108
(二)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p108
决定和反作用
相互作用与矛盾运动 矛盾运动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一) 社会形态的内涵 p110
经济形态、政治、意识
(二)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p110-111
1) 整体统一性:五种社会形态 2) 局部多样性 3) 统一、多样辩证统一
(三)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p111
1) 必然性: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性)的结果(生产力&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2) 历史选择性(3层意思+例子) p112
(四)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顺序性&跨越性) p112
§3.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 社会基本矛盾(两个) p114
(二)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p114-115
根本动力的表现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 阶级&阶级斗争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p117
1)阶级的定义 2)阶级斗争的定义
(二)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p118
1) 阶级斗争表现基本矛盾
2) 阶级斗争作用的表现(质变推翻&量变改革) 3) 阶级斗争的历史性、局限&无产阶级
(三)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p119 (四) 社会革命的实质与根源 p120
(五)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p121
改良作为革命的补充手段 不拒绝改良,但反对改良主义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p122
1) 改革的定义&其与革命区别 2) 改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
4)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一场伟大的改革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p123
(一)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将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p124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影响 科教兴国
(二)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p126
1) 积极作用 2) 消极作用
3) 正确对待科技的态度
§3.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 两种历史观 历史创造者: p128
(二)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p129
1) 现实的人
2) 劳动是基本的人的活动 3) 人的现实本质——人是社会的人
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认识和把握个人&群体
(三) 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p129 1) 立足整体 2) 历史必然 3) 人与历史不同层次
(四)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p131
1)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历史范畴,不同时期构成不同(最稳定——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群众&知识分子) 人民群众--社会历史实践主体 人民=主体的表现(见p131) 2)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5) 创造历史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五)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p133
群众观点的内容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一) 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 p134
(二) 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p134
杰出人物、反面人物
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三) 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p135
出现必然,作用偶然
正or反取决于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
(四)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p135
历史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
实则也是联系(历史背景)和发展(不断变化)的眼光分析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4.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p140
(二) 资本的原始积累 p140-141
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土地掠夺(私有)、海外殖民掠夺;对内
(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p143
利用劳动者&农民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p144
1) 自然经济的对立物
2) 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与劳动产品分属不同所有者
(二) 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 p145
1) 商品二因素的定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 2) 二因素对立统一
3) 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4) 二重性对立统一
(三) 价值量的决定 p14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简单、复杂劳动的影响
(四)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p148
货币产生的阶段 基本职能
分化为两极,基本矛盾没有解决
(五)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p148
1) 价值规律内容及表现形式 2) 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表现 3) 消极作用
(六)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p150
1) 定义
2) 为何称为基本矛盾 3)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私人占有vs.生产社会化):被取代的必然性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p152
奠基剩余价值
揭示商品经济一般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p153
1) 界定生产性劳动(新老界定及原因) 2) 科技、管理人员的劳动(总工人) 3) 对价值创造&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创造是分配的基础&前提
但分配首先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
§4.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p154
(一)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p155 (二)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和货币转化为资本 p155
1) 劳动力的价值&使用价值
2) 货币转化为资本:通过购买劳动力(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3) 购买的是劳动力而非劳动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 所有制和所有权 p156
1)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
2)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所有权范畴) 3) 联系&区别
(二)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p157
1) 历史上不同的剥削制度
2) 本质(资本与雇佣劳动;等价交换的掩盖下,占有剩余价值)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
(一)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p158
1) 剩余价值来源(生产过程)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2) 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的要素&特点
3) 价值增殖——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4) 剩余价值定义&资本阐述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不是物,社会关系 5) 不变、可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 6) 剩余价值的本源&剩余价值率
剥削程度
(二)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p160
1) 绝对剩余价值 2) 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过程) * 科技因素
(三) 资本积累 p163
1) 资本积累定义 2) 再生产——目的 3) 资本积累源泉及贫富分化 4) 失业现象根源:
有机构成定义
资本积累、积聚、集中,有机构成上升,相对失业
5)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的社
会性)
(四) 资本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p166
1) 资本循环及其三阶段 2) 循环条件
3) 资本周转&影响快慢的因素 4)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流通
两大部类,三个价值组成部分 社会在生产条件 产品相对过剩,危机必然
(五) 工资与剩余价值分配
(六)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p170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经济危机
(一)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p170
矛盾的内容&三个表现 矛盾的尖锐化不能避免
(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p171
1) 危机与相对过剩 2) 危机的可能性&根本原因
基本矛盾是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的矛盾) 3) 危机周期性及不可避免 4) 危机决定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
§4.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一)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职责 p173
对内、对外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形式的进步&本质的剥削
(二)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p174
民主制度、法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政党制度 进步性&局限性
对待资本主义制度的态度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一)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 p179 (二)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p179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5.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p184
1) 生产集中、资本集中和自然的垄断 2) 垄断定义
3) 产生垄断的原因 4) 垄断组织形式
(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p185
1) 垄断加剧竞争的原因及竞争形式 2) 垄断竞争的特点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p186 (四)垄断利润&垄断价格 p187
1) 垄断利润及其后果 2) 垄断利润的来源
3) 垄断利润的实现——垄断价格(垄断价格公式)
垄断高价、垄断低价
4) 垄断价格的后果及价值规律解释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作用 p188
1) 定义 2) 发展阶段
3) 产生原因(非偶然) 4) 形式
5) 国家垄断的积极作用 6) 局限性
(二)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p192
1) 世界扩展的经济动因
2) 基本形式及输出资本来源(私人&国家)
自由竞争&垄断竞争时期不同的输出内容 3) 形成经济社会后果(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入国) 4) 国际垄断资本的形成
协议——跨国公司;国际垄断同盟(国家) 5) 经济组织 6) 影响&局限
(三) 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p195
五个基本特征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一)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p196
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生产要素跨过流动、跨国界组织生产、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
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二)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p198
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基础
跨国公司的发展——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流动&分工) 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三) 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p198
§5.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p200
个体资本所有制--股份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 资本占有的社会化↑
(二)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p201 (三) 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p202
资本家地位&作用;高级职业经理;知识性&服务型劳动者
(四) 经济调节机制&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p203 (五) 政治制度的变化 p203-204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本质:
(一) 新变化的原因: p204
科学技术;工人斗争;社会主义;改良主义
(二) 新变化的实质 p206
§5.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历史地位 p207
1) 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2) 局限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不能消除 3) 结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过渡性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一)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p210
原因
(二)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p213
原因
正在阅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06-19
湖北鹤峰精准扶贫人员名单09-18
励磁系统建模试验方案03-01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指南实施细则10-16
人货电梯安装、拆卸施工方案 2剖析04-17
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展的现状及未来11-04
司炉取证复审(网考)完整国家题库 含答案04-18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206-0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马基
- 马克思主义
- 概论
- 课本
- 原理
- 整理
- 基本
- 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郑州西三环)(DOC)
- 慈东片区基层商会 会员名单 2009
- 登电集团CEMS方案 - 图文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 吕氏春秋《郈成子返璧》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 爱国英雄人物故事广播稿
- 六下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 知识点梳理
- 例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 2014-2019年中国显微镜行业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图文
- 2011漳浦县科目四c1小车试题
- 板桥镇权力运行流程图
- 五类重金属
- 双城区区域联盟教研活动 - 图文
- 六年级语文句子排序练习题
- 中国节日帽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图文
- 内控工作总结2篇
- 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第讲双曲线练习理新人教A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第十八单元世界地理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
- 最新版 福建省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流程
- 随机过程试题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