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10 19:54:01 阅读量: 论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旅游文化学论文

旅游文化学论文

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中介体文化等知识的整理

姓 名 学 号院 系 专 业

2012年11月19日

摘要: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在创造外汇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和扩大税收等方面发挥的经济作用不容各国政府忽视。本文介绍了旅游文化学相关的知识点,对旅游文化学中的主体和客体文化及中介等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写下了自己对学习这门课程后的感想。

关键词:主体;客体;旅游;文化;介体;作用与影响;感想

旅游文化是旅游与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结合,是旅游活动中创造的全新专门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新的生长点,是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层面。旅游文化学是一门分析研究探讨旅游文化活动现象、本质及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现代旅游和提高旅游文化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

1、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文化学从总体上研究人们的智慧和实践创造能力在旅游活动方式上包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表现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旅游文化学是关于旅游文化的现象、本质以及旅游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2、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运用于一切科学研究的方法,即哲学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二是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普遍方法,即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三是具体的文化学和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旅游文化学研究中使用的一般科学方法主要有文献法、实地调查与观察法、比较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几种。

3、旅游文化学研究的意义

①.旅游文化学研究有助于解释人类的旅游行为,揭示旅游活动发展的机理。

②.旅游文化学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了解旅游业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

③.旅游文化学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处理好旅游业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之间的关系。

④.旅游文化学研究将推动旅游科学的发展,丰富文化学的研究内容。

二、旅游主体文化

2.1旅游主体及其文化规定性

旅游主体即通常所说的旅游者,是旅游客体的游览主体。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只有在他与旅游客体直接相观照和相审视时,他才能成为旅游活动主体。旅游主体是旅游审美活动的主体,一般情况下,旅游审美则是以旅游主体对旅游客体的直接审视为条件的。

从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来看,旅游者经历了从劳作性旅游活动主体发展成为休闲审美性旅游活动主体的历程,从而奠定了旅游者的旅游文化主体地位。人成为休闲审美性旅游活动主体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生活及物质条件提高的结果,更主要则是人们对文化素质水平提高不断追求的结果。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除了物质上的需要之外,主要还有一种精神上追求文化享受的需求,我们称之为审美欲求,或称旅游审美。旅游审美是旅游者的主要活动,也是旅游的主要目的,而且还决定了旅游者旅游质量的高低。

旅游者作为旅游审美活动主体,有着如下审美主体的文化规定性:

1.旅游主体主要是精神活动的主体

2.旅游主体是情感活动的主体

3.旅游主体是自由的生命活动的主体

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者,应该是摆脱了精神压抑被解放了的自由的人,应该是摆脱了低级趣味和纯粹实用主义的高尚的人,是自由潇洒且不屈不挠、勇敢追求的人。旅游是表现“真我”的过程,是感受人类生命的本质力量和活力的过程,旅游使旅游者体现出“自由生命”的独特风采和魅力。

2.2旅游主体的文化人格与塑造

1、旅游主体的文化人格

旅游主体文化人格则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以个体人格为基础,融合真、善、美的先进文化品质后,而形成的一种崇高的旅游性格特征。旅游是一种高尚的文化活动,具有塑造和完善旅游者文化人格的功用。

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塑造,是建立在人性发展的基础上。人性的发展走向,是由必然走向自由。历史以雄辩的事实告诉我们:征服必然的自由意志,改造客观世界的英勇实践,实

现自身的解放,是人性的根本发展方向。旅游文化活动的不断发展,则体现着旅游者的人性从必然到自由的发展过程。

从总体上来看,旅游活动对旅游者文化人格的塑造和完善,则主要体现在旅游审美、向善和求真诸方面,而这些都可以在或轻松自由浪漫或艰辛跋涉的旅游活动中得以实现。

旅游可以塑造人类的审美文化人格

旅游可以塑造人类的向善道德人格。

旅游可以塑造人类的求真文化人格。

总之,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旅游者求胜意志的表现,它将促使旅游主体的文化人格得到全面的陶铸和塑造。

2、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塑造

旅游主体在旅游景观美的感召下,竟相游览和审美,使主体的审美意识得以强化,审美能力得以提高,反过来,审美意识则又促进主体对客体美的审视和欣赏。就这样,在主、客体的互动与无限循环的过程中,旅游者的审美素质得到无限提升,文化人格得以日趋完善。

古人认为,自然与人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对应关系,人们只要观赏了相应的自然景物,就能获得到相应的道德启迪和品德修养。道德取向无疑深化了旅游审美,使得旅游活动成为包含人的道德思维活动在内的精神生活追求。

并且,旅游都能够使人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忘却生活中的恩怨与烦恼,将自己平素琐屑、狭隘的心胸抛诸云外,使灵魂得到净化,道德获得提扬,精神超越无限。

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旅游都能培养人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精神,使人们养成不懈努力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意志。

旅游促进了人类求真的发展,满足了旅游者的求知欲望,并在旅游中丰富了旅游者的知识内容和经验积累,塑造了旅游者追求真理的文化人格。

2.3休闲文化对旅游主体性情的调适

休闲时代的到来,对于人类自身的改观也注定会释放出难以估量的影响,因为蕴藏在它背后的是一种社会价值模式的根本性转型,即由价值创造转入价值欣赏。休闲时代的到来,毕竟是人类意识觉醒的总体标志。

休闲文化的繁荣既是旅游活动飞速发展的结果,同时也为旅游提供了更多的游乐样式。更为重要的是,休闲文化对于旅游者文化人格的塑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旅游客体文化

旅游客体文化探讨和研究的是旅游资源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旅游资源文化的内容层次结构、特点与文化内涵;以及旅游者和旅游景观之间的审美与被审美关系,旅游资源的社会文化功能等。

3.1旅游客体文化的内容层次结构

旅游客体文化的内容层次结构,是由旅游景观文化的“形”、旅游景观文化的“意”、旅游景观的背景文化、旅游景观的阅读文化四部分内容组成。旅游景观文化,是这四方面内容的完整和有机地结合,四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对客体文化认识的不完整或不正确。

旅游景观文化的“形”,是指景观的物质形态,它较为直观,且易于被感知,是景观的外在体现,是景观文化的外化与物化,是旅游者接触景观文化最初也是最直接的感受。

旅游景观文化的“意”,是凝结在旅游景观中的文化意识,是景观的精神文化内涵。

3.2旅游客体的社会文化功能

人们历来普遍重视对自然景观美的观察和欣赏,并十分重视自然旅游景观对旅游者的人格塑造功能。自然景观可以使旅游者的审美能力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深化,即提高旅游主体的旅游审美感知能力、旅游审美联想能力、旅游审美情感能力。自然旅游景观能够使旅游者产生直观的审美文化感知。它不仅以其直观的形象美、色彩美、声音美、味觉美愉悦旅游者的身心,更能够以其实体在更远、更久的空间和时间里促进旅游者的旅游审美想象能力,让旅游审美感知与旅游者的情感记忆相联系,产生更为浓郁的体验。它还具有使旅游者情感激发和扩散的文化魅力。

人文旅游资源具有人文塑造功能。新创的人文景观对旅游者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并对旅游活动的发展和旅游业的推动起了很大的作用:

1.它能缩小时间的距离,再现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与生活,使旅游者受到历史传统的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观念,也警示后人“前世不忘后世之师”。

2.新创人文景观,能够缩小空间距离,让旅游者的思想和情感在不同的文化空间内暂时跨越,也能让旅游者的思想和情感走出国门。

3.对一些文明历史较短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新创人文景观能填补其旅游资源的不足,可以给旅游者提供更多的旅游景观,也使国内和世界旅游资源配置趋于平衡。

篇二:旅游文化学论文

《旅游文化学》期末

论文

开阳县旅游文化现状与发展

学 校: 贵州大学

专 业: 物流管理

班 级: 物流职111

学 号:

学生姓名: 张忠元

指导教师: 沈丽红

电子信箱:

2013年6月11日

开阳县旅游文化现状与发展

作者:张忠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旅游对文化因素的要求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出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旅游业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经济,应通过不断地发掘旅游文化资源,建立好旅游文化,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双增长。开阳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充分发掘、利用这些资源,对开拓旅游市场,弘扬民族艺术,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现代旅游越来越重视文化旅游,旅游文化是一种值得大力开发利用的重要旅游资源。我们应该正确理解旅游文化的旅游价值,用正确的方法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发展的“双赢”。

关键字:开阳县,旅游,文化,作用与影响,加强建设

一、 开阳县旅游文化资源:

1、开阳县简介

开阳县距省会贵阳市中心88公里,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山川秀丽。在这里,20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42万热情好客的开阳人。开阳辖16个乡镇,农业人口36万人,占总人口的86%,有汉、苗、布依等22个民族。开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全县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2.5摄氏度;境内森林茂密,覆盖率达40.22%;河流网织,穿越县境的大小河流60多条;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贵州省首批获准建设经济强县的20个县之一。

2、历史文化:

开阳县地,夏、商、西周时期为雍州、梁州边鄙。春秋时为牂牁国北境。战国时属大夜郎国。秦时,属象郡。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在南夷置且兰县,开阳地属其西北域。元鼎五年(前112),以原且兰县城为治所置牂牁郡,开阳地属其西北境。

至民国三年(1914),废州,因直隶有开州,四川有开县,以州境有紫江(洗泥河),更名为紫江县,属黔中道。民国十六年(1927),直隶省政府。民国十九年(1930),改称开阳县。二十四年(1935),开阳改隶贵州省第一督察区。 1949年,成立开阳县人民政府,隶贵阳专区。1952年,贵阳专区改为贵定专区。1956年,划归安顺专区;1958年,属贵阳市郊区县,1963年,改属遵义专区;1965年,复归安顺专区。1970年,改称安顺地区。1992年,改属贵阳市,至今建制未变 。

2003年10月在开阳县哨上乡土桥村打儿窝岩厦惊现史前人类文化遗址,那在该遗址已探明的9个文化层中,发现了大量石制品、骨器、陶片、动物骨骼等文化遗物,同时还发现11座墓葬,多数墓葬骨架保存完整,并且其密集程度十分惊人。据专家分析认定,该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新石器时代以后,是多个时代人类活动的重要古人遗址。正是这一重大发现,使贵阳历史一下子往前推了一万多年。 3、人文资源:

唐朝贞观四年,贵州于开阳置蛮州,自明代以来就被称为“水东”地区,“水东”文化底蕴深厚,有距今上万年的打儿窝古人类遗址和秦汉时代的顶跋画马崖遗存,历史文化悠远。是近代名人、中国古建筑学创始人、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辛亥革命先驱钟昌祚,抗日名将付砚农的桑梓地,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曾在开阳白安营幽禁达两年之久,是在国内幽禁时间最长的地方。民间书画、诗文活动活跃,创作和研究成效显著,惊动了国内散文诗界,被喻为“开阳散文诗现象”,“中国散文诗之乡”美誉。县内“六月六”歌会、“杀鱼节”、“斗牛节”等民族风情活动浓郁。

4、旅游自然资源:

开阳地型地貌变化多样,地型起伏大,西高东低,呈斜坡状,森林植被完好,全县森林覆盖率42%,具有绿色喀斯特、绿色开阳之称。

开阳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林木苍翠、风景秀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以南江大峡谷、紫江地缝、香火岩、青龙河、猴耳天坑等为代表的喀斯特自然景观,各景区中随处可见峡谷、溶洞、漏斗(天坑)、天生桥、暗河、瀑布石笋、石钟乳等奇特景观,从而被誉为“中国喀斯特世界生态公园”。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加之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如以水东宋氏土司文化为典型代表的地方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近代朱启钤等历史人物享誉中外,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辗转开阳高寨、禾丰底窝坝、楠木古渡,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曾被幽禁长达两年之地白安营等,共同构成了开阳独具魅力的特色旅游资源。

现在,开阳县是生态旅游、漂流探险、科学考察、疗养度假的最佳旅游避暑胜地,是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旅游局确定的155个最具潜力开发县之一。

5、现有交通资源

为实现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助推县域经济提速,依托贵开高等级公路、久铜公路的建设,以及正在建设的“久永”和“贵开”两条铁路和开阳港,开阳旅游业将在近年内着力打造喀斯特生态游、乡村游、亲水游、工业游四张“王牌”,建成黔中旅游大县。

5、宗教文化

开阳县内有回龙寺、朝阳禅院、长庆寺、白龙寺、宝王庙等著名寺院,以及其他小型寺院。 如:回龙寺,回龙寺位于茅箭区的瞿家湾,古时被誉为鄂西北郧阳府八大名刹之一。寺院建在形似盘龙卧伏的山包上,寺旁有两口清澈见底的水井,似龙的眼睛。因马家河从寺前迂回流过,恰似蛟龙回游,故名回龙寺。寺始建于元末,分前、中、后三殿,左右厢房42间,建筑面积1094平方米。此寺建筑风格凝秀,形式古朴。前殿陈列四尊石雕,名四大天王,个个形体伟岸,气宇轩昂,魁梧威严,形象逼真。中殿前立《重建回龙寺记》石碑,书法刻石,堪称一绝。后殿陈列着八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菩萨金身,楼阁上绘有笔触细腻、色彩艳丽的巨幅壁画。寺前左右立有小巧玲珑的泰山庙和娘娘庙,还有明代建筑“照北塔”与寺相望。回龙寺背倚秀丽青山,山峰蜿蜒起伏,林木茂盛葱翠,环境十分幽静,景色分外宜人。

宝王庙也叫宝王宫,位于贵州省开阳县双流镇凉水井村。始建于明代,清代乾隆、道咸时两次重建,2006年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开阳县双流、金中一带朱砂开采始于唐代,到明末清初达到鼎盛。宝王庙作为中国唯一仅存的朱砂神庙,是贵州从唐代到清代千余年朱砂开采史的重要历史物证,也是贵州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贵阳地区在明代之前佛教并不发达,随着汉人和苗族、布依族等逐步迁入,佛教也随之传入,到明末时,宝王信

仰仍然在当地占主导地位,清初宝王信仰才逐步被观音等佛教神灵所取代,清代道咸时期重建宝王庙时就在正殿之后专门建了观音殿,宝王庙成了佛道合一的庙宇,不仅如此,咸同年间,白马洞附近上寨还建起了三教寺,儒释道三教终于和平共处于同一座寺庙。宝王庙庙宇建筑布局独树一帜,其建筑布局打破了中国传统寺庙的中轴对称结构,依山就势建成独特穿斗抬梁式砖木结构不规则三合院,不仅在贵州独树一帜,而且在全国也十分罕见。宝王庙的木雕、石雕、堆塑和浮雕精妙绝伦,牌楼门门楣、戏楼后及正殿前横梁上、石柱础等巧夺天工,堪称贵州古建筑艺术精品

6、民族文化

开阳县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各少数民族仍然保持着独有的风俗习惯,如盛大的“斗牛节”、 “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节日,这些已然成为开阳县旅游发展中的奇葩。 (1)苗族芦笙舞,是居住在贵州省开阳县高寨乡境内的洛泊河支系苗族同胞传统的集体文娱活动,每年的正月间,逢苗族跳圆节,苗家儿女都要欢快地跳起跳圆舞。这种舞蹈是由两名青年芦笙手和数名男青年围圈吹奏,一群姑娘围绕着芦笙手在乐曲中翩跹起舞。脚踩芦笙悠悠节奏,围圈而舞,因而就叫跳圆舞。芦笙队的男女青年,都穿着自己蜡染的、千针万线绣成的盛衣盛装,特别是姑娘,个个包着各色镯圈,戴着银手饰、银项圈、银耳环,打扮得花枝招展,婀娜多姿。苗族有句古话:“芦笙响,脚板痒”。无论男女老幼都十分喜欢芦笙跳圆舞。芦笙手吹奏起来,其音悠悠,动听悦耳,如风拂水,美妙无比。随着芦笙旋律和节奏,男女青年们都踮脚摆手舞了起来,翩跹多姿,舞者笑容可掬,脚步整齐,舞姿优美,为整个舞场营造了轻松、欢快、喜悦、热烈的氛围。

(2)苗乡刺绣 ,苗族妇女鲜艳、明亮的锦绣上衣,随身摆动的褶裙,带角的蜡染头巾,绿色的围腰,闪闪发光的银花银泡?,人衣合一,自然协调。劳作时如锦鸡觅食,跃动时如锦鸡翩跹。蓝领、红胸、彩臂、绿腹和那随意摆动和伸张的蓝花白裙,活脱脱就是一只十分美丽的锦鸡。锦鸡是苗家美的图腾,锦鸡是苗家美的化身。苗家女绣花讲究工整、对称,颜色搭配相互映衬。花样取自身边的花、鸟、鱼、虫、竹、木、山、水。仅花就取有花芽、花叶、花茎、花苞、花蕊、花边、花瓣等,水就取流水、波纹、花浪、回曲、旋涡等花样。 到了正月十五

篇三:云南旅游文化论文

云南旅游文化选讲论文

年级:2010级 班级:数学学院D班学号:104080319 姓名:杨建标

云南省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文资源丰富和神奇,自然资源瑰丽和多样,被誉为音乐舞蹈的海洋、美术摄影的殿堂、影视摄影的基地、文学创作的富矿、民族文化的金矿,为云南省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总体上看,目前云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实力,呈现较好的前景,文化云南的形象日益显现,正在实现从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

在视觉文化时代,图像化的事物和信息能得到更为广泛和更为自由的传播,而其他非图像化的事物和信息也可以借助图像、形象等视觉符号进行传播。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更为快捷,更为自由。在这样的发展机遇中,云南的文化产业可以借助视觉化传播的优势,加大产业发展,使云南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扩大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首先民族歌舞文化在这一方面表现突出。“云南是中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带”。民族歌舞资源丰富,民族歌舞文化利用影视、广播、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走向京城,走出国门,打造成为云南省的文化品牌之一。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印象》巧妙地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质朴的艺术魅力结合起来,“并采用当代最先进的电子音、视频和多媒体舞台设备,最大程度地再现了民间舞蹈的感观氛围,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刺激和心灵冲击,形成了一道与流行文

化、时尚文化迥异的文化奇观”…,不仅成为云南省一张响哨哨的名片,而且也成为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大型民族风情歌舞《丽水金沙》以舞蹈诗画的形式,荟萃了丽江奇山异水孕育的独特的滇西北高原民族文化气候,亘古绝丽的古纳西王国的文化宝藏,通过优美多姿的舞蹈、扣人心弦的音乐、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立体恢宏的舞蹈场面、出神人化的灯光效果,全方位地展现了丽江独特而博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此后相继出现了《七彩情》、《舞彩云》、《贝叶之光》等一系列的大型民族歌舞,让观众在如诗如画、亦真亦幻的七彩云南的艺术景观中,深深感受到丰富多彩、充满魅力的云南以及云南民族艺术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其次,像丽水金沙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映象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影视、演艺几大龙头企业,培养出一批本土文艺人才,并推出一批云南品牌的影视精品。以《诺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等为代表的电影作品,表现了少数民族特有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精神风貌等,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拓宽了民族电影的创作类型和表现领域。2005年9月,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影视创作指导小组具体策划组织实施了“云南影响”新电影系列,该系列预计在云南的10个地域拍摄10部电影,“云南影响”新电影旨在通过电影营销云南、输出云南,让“云南影响”影响世界。目前,云南省充分利用了云南香格里拉、三江并流、石林、大理、西双版纳、腾冲火山热海、红河元阳梯田打造“天然大摄影棚”,依托曲靖翠山影视文化城、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玉龙湾东南亚影视城、丽江束河茶马古道影视城等建设了

一批适宜电影电视剧拍摄的人工景点及景区,并创造了影视制作的相关条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再次是与旅游项目相结合的各地地方文化节的开展。“视觉符号是事物和知觉之间的中介,是地域文化观念的物化形式和传播载体”。地方文化节是以区域文化特征为基础,紧紧围绕特色文化而开展。云南各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街”,彝族白族的“火把节”,傈僳族的“刀杆节”,瑶族的“盘王节”,景颇族“目脑纵歌”,独龙族的“卡雀哇”,佤族的“新米节”等。有些地区结合自身的优势,举办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文化节,元阳梯田文化节、德宏葫芦丝文化节、罗平油菜花文化节、腾冲火山热海旅游文化节、晋宁古滇文化节、临沧茶文化节、扬武烟盒舞文化节等节日,着重突出“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充分挖掘民俗资源和区域文化内涵,提高了旅游的文化内涵。而每两年举行一次的昆明国际旅游文化节更是扩大了云南的影响力。

最后,云南省利用自身优势,打造香格里拉、石林、三江并流、茶马古道等等一批云南特有的文化品牌;大力扶持新闻出版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云南出版业打“特色”牌,使滇版图书不仅内容丰富、品种齐全,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先后出了一系列的精品书籍,并编辑出版了《文化云南》、《祥瑞云南》两本高质量的邮册;云南本土的各影视动画公司创作了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云南本土气息、有自己原创品牌的动漫产品,充分展现了云南在本土动漫创作上的巨大潜力;通过文化交流和国外演出表演,有时还搭载“中

国文化年”的东风,使海内外的朋友领略到与众不同的云南民族文化,扩大了在海外的影响。

云南省在以上项目中充分发挥了媒体的传播优势,使人们能够近距离地欣赏丰富而神奇的滇文化,并引领人们参与其中,亲身感受滇文化的无穷魅力,这就是云南文化的视觉化传播效应。

近年来,云南省文化在视觉化传播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和北京、上海等地相比较,仍有很大的差距,仍需调整思路,拓宽领域。

借鉴原有经验整合云南文化资源,打造视觉传播平台 云南省是一个“最美、最大的天然摄影棚”,《无极》、《千里走单骑》等大片相继来滇取景。通过影片,众多的观众领略了云南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迥异的古滇文化。同时对云南心驰神往。在此影响下,应利用视觉化传播扩大号召力;同时加大对云南本土电视节目进行整合和市场化运作,打造出在全国叫得响的电视栏目;对各个地方的特色文化进行整合包装,充分发挥文化艺术、新闻出版、音像电子等领域的优势,将它们联合起来,打造成符合本土特色的视觉传播平台。

多渠道塑造视觉效应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视觉媒介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其种类也日渐多样化。图片、博客、播客、广告、动漫、创意概念、DV个人作品等都可以作为传播云南文化的渠道,并联合相关文化产业,形成双赢的文化产业链。以网络为例,网络中特有的视觉元素可以成为宣传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环境人文的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感召力的传播方式;就动漫产业而言,动漫是一种喜闻

乐见的文化形式,以鲜明动感的形象,时尚的流行元素等吸引着人们。但目前云南省的动漫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提高动漫产品的水平,拉动衍生周边产业的发展。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手机动漫、影视正处于蓬勃发展中,云南省文化借助这种新媒体可大有作为。 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加强对外交流 在视觉文化时代,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更好地保护、传承、传播民族民间文化,发掘利用宝贵的文化资源,推进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项严峻而迫切的任务。就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化而言,由于其独特性和丰富性,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民族间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文化的多样性,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增添活力。在文化建设中,“实现民族视觉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使其再现于新的社会环境中,走入市场,带来效益,推动其复兴和再生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6z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