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更新时间:2023-06-09 19:3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七章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第一节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 第二节融资缺口模型及运用 第三节持续期缺口模型及运用

第一节资产负债管理论和策略的发展 一、资产管理理论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以活 期存款为主,资金供给相对充裕。在这种环境下, 商业银行管理的中心是维护流动性,在满足流动 性的前提下追求盈利性,因而将资金配置的重心 放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面。概括而言,资产管 理理论认为,资金来源的水平与结构是银行不可 控制的外生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资产项目的调 整和组合来实现三性原则和经营目标。 下面我们依次介绍资产管理思想和策略的发展顺 序。

(一)资产管理论沿革 1.商业贷款理论 2.资产可转换理论 3.预期收入理论

1.商业贷款理论 商业性贷款理论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商业银行所遵循的 确定资金分配方向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在分配资金时,应着重考虑保持资 产的高度流动性。因为银行资金以流动性很高的活期存款 为主,而存款决定是外在的,因此银行资金的运用只能是 短期的工商企业周转性贷款。这种贷款期限较短,且以真 实的商业票据作抵押,这些票据到期后会形成资金自动偿 还,所以,这一理论又称为自偿性贷款理论和真实票据理 论。 商业性贷款理论认为,商业银行不宜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 和消费贷款,即使发放这种贷款,也应将其限定在银行自 有资金和现有储蓄存款水平范围内。

商业性贷款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英国的产业革命刚刚开始,大机器工业尚未出现, 所需资金多数属于商业周转性的流动资金。 (2)商业银行管理处于较低的水平,中央银行还没有产 生,没有作为最后贷款人的银行。因此,流动性风险是商 业银行经常面临的主要风险。 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缺陷: (1)它忽略了活期存款的余额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使银 行将资金太多地集中在盈利性较低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上。 (2)以真实票据为抵押的商业贷款的自偿性是相对的, 在经济衰退时期,票据违约现象也相当普遍,从而票据的 资产程度大打折扣。

2.资产可转换性理论 (1)该理论产生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西方强国迅速恢复经济,后又 加上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加深,这些国家开始大量发行公债, 商业银行也逐步将资金部分转移到购买政府债券中去,资 产可转换理论应运而生。 (2)该理论被认为是由美国的莫尔顿于1918年在《政治 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一文中提 出的。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流动性要求仍然是商业银行 须特别强调的,但银行在资金运用中可持有具有可转换性 的资产。这类资产应具有信誉高、期限短、容易转让的特 性,使得银行在需要流动性时可随时转让他们,以获取现 金。 在该理论的影响下,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中的票据贴现和短 期公债比重迅速增加。

3.预期收入理论 (1)该理论为美国金融学家于1949年在 《定期贷款与银行流动性理论》一书中提 出。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商业银行的流 动性状态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贷款的按期 还本付息,这与借款人未来的预期收入和 银行对贷款的合理安排密切相关。贷款期 限并非一个绝对的控制因素,只要贷款的 偿还是有保障的,银行按照贷款各种期限 合理组合,使资金回流呈现可控制的规律 性,同样可保障银行的流动性。

(2)该理论产生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从战时状态转入 恢复和发展,鼓励消费的经济政策使得消费品市 场对生产企业的设备更新提出要求。在商业银行 的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增长很快,而且中长期贷 款本息回收的前景很好。这些行为均需要获得理 论上的支持。 预期收入理论并不否认商业性贷款理论和资产可 转换性理论的科学部分,但却极大地丰富了如何 判断银行资产组合中流动性和盈利性关系的思维 方式,强调了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是商业银行选择 资产投向的主要标准之一。

(二)资产管理方法 1.资金分配方法 资金分配方法提出的时间在20世纪40年代, 它根据资产管理理论,提出商业银行应如 何安排资金组合的运作策略。其主要内容 是:商业银行在把现有资金分配到各类资 产上时,应使各种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或 周转率与相应的资产期限相适应。那些具 有较低周转率或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应分 配到相对长期、收益高的资产上;反之, 周转率较高的不稳定性存款则主要分配到 短期的、流动性高的资产项目上。

活期存款

储蓄存款

定期存款

借款

债券

股本

一级储备

二级储备

各类贷款

长期证券

固定资产

2.线性规划法 资金分配法只是提供了一种资金管理的思想策略,但是, 银行在运用中需要一种可供操作的方法。线性规划法就是 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它被银行用来解决一些变量受约束 时,线性函数值如何取得最优的问题。 线性规划模型的运用步骤: (1)建立模型目标函数。 (2)选择模型中的变量。主要考虑决策和预测这两类变 量。决策变量是银行可以控制的变量,如资产和负债项目; 预测变量是银行不能进行控制的项目,如利率

、现金流量、 存款和贷款的种类等。 (3)确定约束条件。 (4)求出线性规划模型的解。

例如: 一家银行资金总来源为2500万元,这些资金可以 用于贷款( x1),也可用作二级准备金及短期证券 2 ( x)。设贷款收益率为12%,短期证券收益率为 8%。又设银行管理人员确定的流动性标准是总资 产中每10个单位资金至少有2个单位的短期证券, 即短期证券与总贷款的比例至少要1/4。

目标函数和约束 最大化z 0.12x1 0.08x2

定义 目标函数总资产负债约束

服从约束条件

x1 x 2 2500

x2 0.25x1x1 0, x 2 0

x1 =2000 x =500 Z=28002

流动性约束 非负约束

短 期 证 券 x2

A

Z

Z*

E 5

D

B 0 20 25 贷款X1

二、负债管理理论 (一)基本内容 商行资产按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 整资产负债表负债的项目,通过在货币市 场上的主动性负债,或“购买”资金来实 现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其核心是把 保持银行流动性经营的重点,由资产方转 移到负债方,以主动积极的负债管理作为 实现资产流动性、盈利性均衡的主要工具。

(二)产生大背景(20世纪60年代) 银行负债管理思想源于利率管制下的金融创新。 利率管制导致金融脱媒,分流银行资金来源,使银行面临 资金来源的巨大压力,不得不在存款之外寻求新的资金来 源方式,即主动在货币市场购买资金。 (三)评价 积极作用: (1)降低了流动性资产储备水平,提高了资产的盈利能 力; (2)银行在资金管理上更富进取精神,摆脱了被动负债 的制约。 理论缺陷: 一旦筹措不到资金,风险增加;负债成本过高,不能实现 盈利性目标。因此,负债管理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

提取存款购买资金 一级准备 二级准备 活期存款 储蓄存款

贷款收益性 一般性定期 投资 存款 固定资产 收益资产目标增长 负债管理策略 资本账户 购买资金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一)产生的背景 负债管理理论使得商业银行不断创新出众多新的 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提高 资金价格,利率限制实际上被冲破了。20世纪80 年代,西方各国先后取消或放松了利率管制,银 行界出现了金融自由化浪潮,种类繁多的浮动利 率负债和浮动利率资产纷纷涌现。商业银行在主 动负债的同时,也面临新的风险——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开始把资金管理的目标转向如何如通过 协调负债与资产的关系来保持净利息正差额和控 制正的自有资本净值,其管理思想就是资产负债 联合管理。

(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内容 商业

银行在融资计划和决策中,主动地利用对利 率变化敏感的资金,协调和控制资金配置状态, 使银行维持一个正的净利息差额和正的资本净值。 在利率波动下,利率会从两个方面给银行带来风 险: 第一,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缺口 状态,它会使利率在上升或下降时影响银行净利 息差额或利润; 第二,利率波动引起固定利率资产和固定利率负 债的市值变化,从而影响到按市值计算的银行自 有资本净值。

浮动利率资产

浮动利率负债 固定利率负债

固定利率资产 利率敏感资金正缺口

浮动利率资产

浮动利率负债

资 金 缺 口 和 利 率 风 险

固定利率资产

固定利率负债

利率敏感资金负缺口

第二节融资缺口模型及运用 融资缺口模型是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方法 之一,银行运用该模型的目的是根据利率 波动趋势的预测,相机调整利率敏感资金 的配置结构,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或扩 大净利息差额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6v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