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太仓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
更新时间:2023-04-13 22:0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太仓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
试卷 (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分别是()
A. 千米/时
B. 千米/秒
C. 米/秒
D. 厘米/秒
2.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的是()
A. 使劲拨动琴弦
B. 在二胡的弓弦上涂?些松香
C. 用力敲大鼓
D. 转动小提琴的旋钮
3.下列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说法正确的是()
A. 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熔化放热
B. 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液化放热
C. 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汽化吸热
D. 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凝固吸热
4.体育考试中,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小丽50m跑的过程,得到下列四张照片,
其中表示她加速起跑阶段的是()
A. B.
C.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清晨,我们看到地平面线下的“太阳”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验钞机上的看到的紫光是紫外线
C. 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 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对着自己的脸部照射
6.如图所示,当平面镜M绕O点逆时针转过3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
角将(假设入射角大于30°)()
A. 增大30°
B. 增大60°
C. 减小30°
D. 减小60°
7.2013年12月2日,搭载着“嫦娥三号”的运载火箭在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如图是上升过程中整流罩
与嫦娥三号分离的情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此
时的“嫦娥三号”一定是静止的?()
A. 地球
B. 月球
C. 整流罩
D. 运载火箭
8.仔细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图中的光路示意图正确的是()
第1页,共21页
A. B.
C. D.
9.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风景区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要想使桥的像大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拍摄
B.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小明看到湖水中的“小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10.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C. 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11.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 露珠的形成
B. 壶口冒“白气”
C. 冰雪消融
D. 湿手烘干
12.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
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
A. 熔化
B. 凝固
C. 汽化
D. 液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第2页,共21页
13.唐诗《枫桥夜泊》中有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听到钟声,是
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_____而发声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其他声音,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此空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来区别的。
14.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__________是
入射光线,AB面的左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空气”或“玻璃”)。
15.一代伟人毛泽东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描述了北国美丽的景
色,其中有关“冰”和“雪”的形成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______和______。
16.如图,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部,并向后移动到A处.因为光在均匀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
小明在A外又看到硬币的______ (选填“虚”或“实”)像,这是利用了
光的______ 现象.
17.如图所示是一款小巧方便的手机投影仪,可以实现将“影院”搬到家中,
它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_____(选填“一倍焦距以内”、
“一倍与二倍焦距之间”或“二倍焦距以外”),若让像更大些,应将投
影仪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
18.在居民小区或马路边能看到如图所示的“镜子”,这是人们利用光的
____规律,在路的急拐弯处装上的____(填“平面镜”、“凸面镜”
或“凹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19.空中飞得最快的是褐海燕,它100秒可飞行104m,则它的速度______ km/?.
20.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高空播撒干冰(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
成气体,同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很快______成小冰粒冰粒不断变大而下落,在下落过程中______成水从而实现降雨。
21.小科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个透镜的类型,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
把一张纸放在它们的正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透镜与光
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 (1)形成乙光斑的______是凹透镜。(填“一定”“不一定”或 “一定不”) (2)将其中一个透镜正对着太阳,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 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生产生活中应用这一像的性质可以制成______。(举一例) 第3页,共21页 22.小明利用电脑上的视频摄像头给自己拍数码登记照.试拍后发现左脸白,右脸黑,原来是台灯 放在左侧,这是由于光的______ 造成的;调整台灯后,如果觉得像偏小,他应该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看着自己的照片,发现面部光线还是不均匀.请你帮他想出一个解决办法______ . 2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传播170m距离所需的时间为______ s. 24.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 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1)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成的是______ 的实像; (2)将图乙中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要使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 应向______ 移动.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25.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1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作出在水面发生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注:标明反射角). (2)如图2画出已知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26.在图a和图b中画出对应的入射或折射光线;在图c和图d中恰当的位置添上凸透镜或凹透镜, 并完成光路. 第4页,共21页 27.如图所示,已给出了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请在方框内填上合适的透镜。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28.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被弹起: (1)由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有: ①发声的物体在______; ②声音可在______中传播; ③声波能传递______。 (2)假如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我们______ A.能听到音叉发声,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 B.能听到音叉发声,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 C.不能听到音叉发声,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 D.不能听到音叉发声,也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 29.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 秒”. 第5页,共21页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 (2)小车在AB段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是______ cm.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 (3)小车的运动方向是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 30.图甲是小芳“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图乙是小芳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冰在熔化时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温水加热试管中的冰,除了使冰受热缓慢,还有一个好处是 ; (2)由图乙可知,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 (3)重复实验,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发 现冰不再熔化,该现象(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4)小林在实验中发现冰熔化时间非常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 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 3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 的现象: (1)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 ______(选 填“A”、“B”或“C”)。 A.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6页,共21页 B.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试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试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C.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试验,测量每次试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2)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 (3)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总结出了光的折射规律。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 射规律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 由:。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0分) 32.一列长为12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 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3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会明显减小。 乙: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动,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溅起浪花。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其他现象虽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什么问题? 第7页,共21页 34.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______ ,这一现 象表明______ . (1)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在______ (选填“A”或 “B”)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______ ,其主要特性是______ 效应 (2)如果在暗室进行该实验,并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放置一块红玻璃片,则白屏上将见到 ______ 色光.若移走红玻璃片,在白屏上贴满绿纸,则屏上将呈绿色和______ . 35.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在真空中才能发生, 在有空气的空间,当空气阻力很小可以忽略时,物体的下落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霞和同学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1: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2: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将三个金属球在20m高处由静止释放,测得金属球落地时间如下表: 实验序号材料质量/㎏下落时间/s 1铁球0.2 2.05 2铁球0.4 2.05 3铅球0.4 2.05 ______。 A.便于实验操作 B.便于实验观察 C.相对空气阻力较小,使运动更接近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更具科学性 (2)他们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是______; (3)根据表中的数据,宇航员在月球上将小铁片和羽毛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它们将 ______。 A.同时落地 B.铁片先落地,羽毛后落地 C.羽毛先落地,铁片后落地。 第8页,共21页 第9页,共21页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C 解析:解:据课本知识可知,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秒(m/s). 故选C.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国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时间的主单位是秒,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本题考查了速度的单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2.答案:D 解析:解:A、使劲拨动琴弦会增大琴弦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不符合题意; B、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是为了增大弓与弦的摩擦,从而发出声音,不符合题意; C、用力敲打鼓,可以使得其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故不符合题意; D、转动小提琴紧弦的旋钮可以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所以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符合题意. 故选D.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区分判断声音的特征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易错点.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答】 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错误; B.“露珠”是液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正确; C.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液化放热,故C错误; D.“冰”是固体,是由液态的水遇冷形成的,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变速直线运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会通过频闪摄影的图片来判断其运动状态。 【解答】 读图可知,只有B图是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运动的距离均相同,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10页,共21页 而A图是做加速运动,C图是做减速运动,D图则是先加速后减速,故只有A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D 解析:解:A、清晨,我们看到地平线下的“太阳”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验钞机利用的是紫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紫外线是看不到的,故B错误; C、平面镜成等大的像,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是为了看得更清楚,所成的像不变。故C错误。 D、脸在镜中所成的像是由脸反射的光线照射到镜面反射而形成的。所以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着自己的脸照。故D正确。 故选:D。 (1)光在不同的介质或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要发生折射; (2)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 (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4)物体在镜中所成的像是由物体反射的光线照射到镜面反射而形成的。 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紫外线、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的应用,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多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属于基础题。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答】 由题意可得,当平面镜M绕着O点逆时针转过30°时,入射角减小30°,因为反射角与入射角始终相等,因此反射角也减小了30°,故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减小60°,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答案:D 解析:解:搭载着“嫦娥三号”的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嫦娥三号”的位置没有变化,处于静止状态,而以地球、整流罩、月球为参照物,位置都发生变化,是运动的。 故选:D。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8.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光的色散的成因和光的折射的光路图;从中发现,太阳光是复色光,同时得出在介质中,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红光的折射率最小。 第11页,共21页 太阳光是复色光,经过三棱镜后由于折射率不同,导致偏折程度不同。 【解答】 白色光经过三棱镜后产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由上至下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由于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所以偏折最大;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则偏折程度最小。故屏上端为红光,屏下端是紫光。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9.答案:C 解析:解:A、照相机拍摄风景区的照片时,底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要想使桥的像大一些,照相机离桥近一些,物距减小,像变大,故A错误. 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桥在水中的倒影是桥在水中成像,是光反射的结果,故B错误. C、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射向水面,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于一点,就是看到的小鱼的像,由于不是实际光线汇聚而成所以是虚像,故C正确. D、照相机拍摄风景区的照片时,底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2)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桥在水中的倒影是桥在水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4)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结果,小孔成像是光线直线传播的结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光的折射的结果.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运动的图象,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 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 ③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④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解答】 A.由图可知,甲车初速度不为0,不是由静止开始运动,乙车开始计时时的速度为2m/s,也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A错误; B.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甲=s 甲 t 甲 =10.0m 5s =2m/s; 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 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B正确; C.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但是不知道甲和乙的初始位置以及运动方向,则两车不一定能相遇。 第12页,共21页 故C错误; 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速度均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解: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白气是高温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河里的冰化成水,是固态的冰熔化为液态的水;故C正确; D、热风干手器打开,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水的温度升高,水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使手很快变干,属于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2.答案:C 解析:解:滴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酒精受热就会汽化为酒精蒸汽,将塑料袋鼓起来。 故选:C。 从塑料袋的鼓起可以知道塑料袋内的气体增多,而这些气体是怎么得来的呢?塑料袋中滴有一滴酒精,是液态的酒精液化形成了酒精蒸汽。 物态变化是中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分析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的起始状态和生成物的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13.答案:振动音色 解析:解:僧人撞击大钟时,大钟会振动发出声音;因为大钟发声材料与其它发声结构不同,所以会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哪种乐器。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此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和音色的特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一些问题。 14.答案:EO;玻璃 解析: 【分析】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此判断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然后再根据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其它介质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以此找到折射光线,从而判断出分界面两侧的物质。 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掌握规律的内容是解题关键。 【解答】 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相等,可判断EO、OF中一定一条是入射光线,一条是反射光线;再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且在两种介质中,可知OG是折射光线,EO是入射光线,OF是反射光线,CD是法线,AB是分界面,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界面AB的左侧是玻 第13页,共21页 璃,右侧是空气。 故答案为:EO;玻璃。 15.答案:凝固凝华 解析:解:千里冰封,是指水变成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 万里雪飘,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雪花,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 故答案为:凝固;凝华。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 (1)掌握云、雨、雪、冰雹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2)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16.答案:虚;折射 解析:解: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 故答案为:虚;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就看到了物体的虚像.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二者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 17.答案:二倍焦距以外;远离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熟记成像规律是解题关键。 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缩小倒立实像,应用为照相机; 2f>u>f,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u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成的实像变大。 【解答】 手机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物距满足2f>u>f,成放大倒立实像,它所成的像位于二倍焦距以外,若让像更大些,应将投影仪远离屏幕。 故答案为:二倍焦距以外;远离。 18.答案:反射;凸面镜。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以及凸面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在凸面镜上发生光的反射,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凹面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和凹面镜都是利用光的反射定律成像的。 【解答】行驶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看不到拐弯处的情况,人们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和凸面镜对光 第14页,共21页 线的发散作用,在公路急拐弯处装上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看到拐弯后的物体的像,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故答案为:反射;凸面镜。 19.答案:360 解析:解:已知褐海燕飞行路程,s=104m,所用时间,t=100s, 褐海燕的速度v=s t =104m 100s =100m/s, 100m/s=100×3.6km/?=360km/?. 故答案为:360. 根据v=s t ,求出褐海燕的运动速度,然后将褐海燕的速度单位换算成km/?即可得到答案. 此题考查的是速度的计算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20.答案:升华凝华熔化 解析:解:(1)固态的干冰在常温下很易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此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 (2)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气温骤降,就直接凝华为小冰晶; (3)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熔化为水滴,形成了雨;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21.答案:不一定投影仪或幻灯机 解析:解: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根据图示可知,甲一定是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而乙可能是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也可能是先会聚在焦点后分散,因此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也可能是凸透镜,即不一定是凹透镜; (2)将其中一个透镜正对着太阳,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透镜一定是凸透镜,并且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物距为30cm),即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或投影仪。 故答案为:(1)不一定;(2)投影仪或幻灯机。 (1)根据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进行分析; (2)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本题考查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属于基础内容考查范围。22.答案:直线传播;靠近;灯光不直接照射面部 解析:解: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台灯放在左侧,所以灯光几乎全部射到人的左侧脸上,所以左脸白,右脸黑. 摄像头就相当于照相机,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小明距离镜头应大于2倍焦距,要想使像大一些,应靠近镜头,使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第15页,共21页 要想使自己照片面部光线均匀,不应让光线从某一角度照射,应让光线多角度照射.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靠近;灯光不直接照射面部.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摄像头就相当于照相机,解决本题时可以将摄像头想象成照相机考虑问题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直线传播的特性,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23.答案:0.5 解析:解:传播170m距离所需的时间为t=S V =170m 340m/s =0.5s. 故答案为:0.5. 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的距离,根据公式t=S V 可求所需时间. 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相对比较简单.24.答案:倒立放大;凸透镜 解析: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40.0cm?30.0cm=10.0cm; 图乙中,物距u=12cm,像距v=23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2)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即光屏应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1)倒立放大;(2)凸透镜. (1)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然后可知其焦距;根据图中表示的焦距与物距,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成像的性质.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本题主要考查了测量焦距的方法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大,像的大小也变大,凸透镜成虚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小,像的大小也变小. 25.答案:解:(1)题目已经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入射角于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解析:(1)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第16页,共21页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的掌握情况,注意真实光线为实线,法线为虚线. (2)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出的像与物的具体关系是: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 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常用方法是: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像点得到物体的像. 26.答案:解: (1)a图,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 (2)b图,延长线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凹透镜的虚焦点; (3)c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折射光线远离主光轴,因此该透镜为凹透镜; (4)d图,由图知,平行于主光轴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交于一点(注意图中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所以这个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填凸透镜.如图所示: 解析:(1)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过焦点的光线将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2)延长线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射出,其折射光线的反向沿长线经过凹透镜的虚焦点; (3)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并结合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选择合适的光线元件. 作透镜的光路图关键是要熟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并对三种光线特别留意,即:平行于主光轴的、过焦点的、过光心的;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光学元件的光学特点. 27.答案: 解析: 【分析】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光的会聚找合适的光学元件,属于基础题。 【解答】 一束平行光经透镜折射后会聚,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应填凸透镜,如下图: 第17页,共21页 。 28.答案:振动;空气;能量;D 解析:【解答】 (1)当敲响音叉乙时,音叉乙振动发声,振动通过两音叉之间的空气传递给音叉甲,甲振动将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传递能量; (2)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在月球上做此实验,我们将听不到音叉发声,乙发出的声音传不到甲音叉,甲音叉不振动,故看不到甲中乒乓球被弹起,故选D。 故答案为:(1)①振动;②空气;③能量;(2)D。 【分析】 (1)①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③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可以传递信息; (2)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甲中音叉不会振动。 综合运用声音的产生、传播知识可解答此题。 29.答案:v=s t ;5.00;0.01;左 解析:解:(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 t ; (2)A点时刻为8:5:9,B点时刻为8:5:4,所用时间t为5s; 以小车的左轮为准,则A点刻度为4.00cm,B点刻度为9.00cm, 所经过的路程s=9.00cm?4.00cm=5.00cm. 平均速度v=s t =5cm 5s =1cm/s=0.01m/s. (3)由图示数字钟可知,从右向左数字钟的示数越来越大,则小车的运动方向是由右向左. 故答案为:(1)v=s t ;(2)5.00;0.01;(3)左.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 t ; (2)根据表的示数读出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的时刻.然后通过读刻度尺得出距离.再根 据v=s t 求得平均速度; (3)根据数字钟的示数判断小车的运动方向. 此题考查了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求法.应熟记公式,注意单位. 30.答案:(1)使物质均匀受热; (2)10; (3)能; (4)增加冰的质量 解析: 第18页,共21页 【分析】 本题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考查了固态物质的加热方法、晶体的熔化特点等,属于基础知识。 (1)把盛有回体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可以使固体均匀受热,减慢熔化速度,发现熔化过程中的规律;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3)晶体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4)开始熔化的时间到熔化结束,即为冰熔化的时间;延长熔化时间,可以从酒精灯火焰上和烧杯中冰的数量上去考虑。 【解答】 (1)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的目的是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 (2)由图可知,冰在第5min到第15min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0℃不变,故熔化过程持续了15min?5min=10min; (3)将试管浸入到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发现冰不再熔化,由于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无法吸收热量,该现象能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4)实验中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可以增加冰的质量或者将酒精灯火焰调小,来延长加热时间。 故答案为:(1)使物质均匀受热;(2)10;(3)能;(4)增加冰的质量。 31.答案:(1)C (2)增大小于0℃ (3)是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做此实验 解析: 【分析】 (1)要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需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折射角的大小,将两者比较得出规律;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3)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多次测量是为了获取多组数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 (1)A.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偶然性太强,客观性不够.此选项错误; B .保持入射角不变,虽然进行多次实验,但得到的折射角是相同的,得不出客观的结论,此选项错误; C .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测量每次实验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发现折射角随入射角变化的规律,得到的结论是普遍的,此选项正确; 故选C。 (2)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第19页,共21页 (3)从实验过程可以看出,实验中存在不足:应该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将更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1)C;(2)增大;小于;0℃;(3)是;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做此实验。 32.答案:解: 根据题意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为s=120m+3000m=3120m, 那么火车过桥时的速度v=s t =3120m 100s =31.2m/s。 答:火车过桥时的速度为31.2m/s。 解析:火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为大桥长与火车长,根据速度公式就会算出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火车完全过桥时行驶的路程为桥长与火车长的和是关键,该题属于基础知识考题。 33.答案:解: 甲: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向外抽时,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弱,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由此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乙: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柱发生振动,而且笛子柱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振动频率不断变化,造成音调的改变。所以笛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丁: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 答: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乙、丁;甲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丙说明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解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特征等知识进行解答。 34.答案: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A;红外线;热;红;黑 解析:解:阳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被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说明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 (1)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放应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通过的色光决定的,所以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放置一块红玻璃片,则白屏上将见到红色光. 彩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物体相同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若移走红玻璃片,在白屏上贴满绿纸,绿纸反射绿光,吸收红光,则屏上将呈绿色和黑色. 故答案为: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A;红外线;热;(2)红;黑. (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色散; (2)红色光之外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 (3)不透明的物体可以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而吸收其它色光;透明物体可以让与它相同的色光透过,而把其它色光反射回去,无色透明的物体能透过所有的色光. 第20页,共21页 该题考查了光的色散实验以及红外线的热效应,虽然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但可以根据其热效应来证明它的存在.还要明确彩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物体相同的色光,其它的色光被物体吸收;彩色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和物体相同的色光,其它的色光被物体吸收. 35.答案:C;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和质量无关;A 解析: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应控制物体的外形相同,使空气对它们的影响变得很小。故选C; (2)材料、质量都不同,但下落的时间相等,说明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质量无关; (3)由(2)知,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在地点相同,高度相等时,小铁片和羽毛将同时落地。 故本题答案为:(1)C;(2)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和质量无关;(3)A。 (1)棉花球或纸团的体积较大,会受到较大的空气阻力; (2)材料、质量都不同,但下落的时间相等; (3)由(2)结论可知应为同时落地。 本题是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的探究实验。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在本题中控制了形状、地点、高度相同,研究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因素。 第21页,共21页
正在阅读:
2022-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太仓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04-13
北京中考数学必知压轴题四大破解方法03-15
高中通用技术粤教版《高中必修: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 设计的实06-09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高考专题04-23
高职高专第9章教参03-18
XX村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及环卫工作制度04-22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讲义 - 图文10-09
电影《猪猪侠之囧囧危机》观后感12-11
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04-01
修路捐款个人倡议书模板八篇04-02
- 1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 2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2-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解析
- 32022-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 4【配套K12】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 5江苏省太仓市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调研测试思品试
- 62022-2022学年北京市朝阳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72022-2022学年北京市朝阳区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
- 8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2-2022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 9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102022-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下期末英语考试试题(有答案)-精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太仓市
- 昆山市
- 苏州市
- 江苏省
- 2022
- 学年
- 期末
- 物理
- 年级
-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2热学气缸问题赏析.docx
- 360防盗功能锁定iPhone劫匪 警方2小时擒获嫌疑人
- 纳税服务质量和纳税人满意度调查表
- 矿山用电安全一般要求标准版本
- 潍坊某发电厂厂区景观施工组织设计
-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第三次全真模拟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
- (江苏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精练3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 新
- (完整版)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句子练习
- 13级英语第二学期末笔试大纲
- 新材料产业发展热点和趋势
- 【挑战中考数学压轴】第一部分 函数图象中点的存在性问题
- 湖北省八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2年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779舞蹈学基础知识考研题
- 中国所有房地产企业名单
- PHC管桩基础施工方案
- 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学计划及大纲
-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一章练习题有答案
-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2课《庖丁解牛》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
-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速率
- 材料成型设备(王卫卫)部分课后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