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原》自编练习题库

更新时间:2024-01-01 04: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自编教材

统计学原理习题库

简家进编

财务管理教研室

二00八年七月

总 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A、产品产量 B.职工人数 C.劳动生产率 D.总成本 2、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3.以产品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的等级是( )。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职工人数 B.设备台数 C.学生的体重 D.工业企业数 5、要了解10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100名学生 B.每一名学生

C.1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6、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级作为总体单位,班级学生人数是( )。

A、变量 B、指标 C、变量值 D、指标值 7、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8、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 )。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9、某工人月工资为550元,“工资”是(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指标 D、变量值 10、( )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1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 A.标志和指标之间是固定不变的 B.标志和指标之间是可以变化的 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

12、质量指标是在数量指标基础上对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状况的反映。因此,根据较大总体计算的质量指标与较小总体计算的质量指标相比,前者( )。

A、一定大于后者 B、一定等于后者

C、一定小于后者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后者 13.标志是说明( )。

A.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B.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 C.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名称 D.总体量的特征的名称

14、对全校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研究,下列项目属于指标的是( )。 A.性别 B.每个学生学期考试平均分数 C.平均身高 D.每个学生月平均货币支出

15.某校在校本科生为2500人,这里的“在校本科生为2500人”是( )。 A.指标 B. 变量 C. 标志 D . 标志值

1

二、多项选择题

1、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 A.全部成年人口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品质标志 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2、对某市工业企业状况进行调查得到以下资料,其中统计指标是( )。 A.该市职工人数140万人 B.某企业职工人数4千人 C.该市设备台数10万台 D.全市产值400亿元 E.某企业产值2000万元

3、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 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D.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4、统计研究应用各种方法,包括( )。 A.大量观察法 B.统计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

D.统计模型法 E.归纳推断法 5、设某地区五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2、30、20、45和54万元,则( )。

A.“全民所有制”是企业的品质标志 B.“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数量标志 C.“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统计指标 D.“工业总产值”是变量 E. 22、30、20、45、和54这几个数值是变量值 6、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有( )。 A.信息职能 B.咨询职能 C.监督职能 D.决策职能 E.协调职能

7、下列各项中,那些属于统计指标( )。

A.我国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 B.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人均产值 C.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 D.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 E.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

8、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体 B.男性是品质标志的表现 C.人的年龄是变量 D.每一户是总体单位 E.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9.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

A.年龄 B. 性别 C. 职工人数 D. 国籍 E.出勤率 10.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

A.人口密度 B.职工平均工资 C.每公顷粮食产量 D.职工工资总额 E.男女比例 三、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3、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二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 4.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2

5、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现象的数量特征。 6、要有了某个指标,就能对总体进行完整、全面的认识。

7、指标和标志一样,都是由名称和数值两部分组成。 8、标志和指标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任何联系。

9、在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10、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的特点,因此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11、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12、所有的统计指标都一定是变量。

13.由于指标和标志是分别用来说明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因而随着总体和总体单位的转化指标和标志就必然发生相互转化。

14、构成统计总体的单位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不同质的。 15、品质标志不能综合出统计指标数值。

统计调查

一、单项选择题

1、对某市自行车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

A、所有自行车车主 B、所有自行车 C、每一自行车车主 D、每一辆自行车

2、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这种调查方法是( )。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3、对一部分农民家庭的收支状况通过提问、算帐方式进行调查,这种收集资料的方式采用( )。

A、直接观察法 B、报告法 C、采访法 D、以上都不是 4、对连续大量生产的某种小件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最恰当的调查方式方法是(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5、下列情况的统计调查,哪一种属于一次性调查( )。

A.商品销售量 B.商品购进量 C.商品库存量 D.商品销售额 6、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下述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

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调查 B.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

7、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点是为了( )。

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B.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C.确定调查单位 D.确定调查期限 8、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是( )。

A.精确性原则 B.随机性原则 C.可靠性原则 D.灵活性原则

3

9、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A.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B.为了运用概率论

C.用样本指标数值估计总体指标数值 D.为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10、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80%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

A、典型调查 B.普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11.了解某储蓄所月末存款余额,调查人员当场点数,这种搜集资料的方法是 ( )。

A.直接观察法 B.报告法 C.采访法 D.问卷法 12.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13.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14.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

A.调查的组织形式 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C.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 D.调查资料的来源 15.要在全国工业设备普查情况,每一个工业企业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调查项目 D. 填报单位 二、多项选择题

1、非全面调查是仅对一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调查方式方法,下列项目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全面统计报表 E、普查 2.在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 :( )。

A、每一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 B.企业职工人数是调查项目 C.工业企业所有制形式是品质标志表现 D、每一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E、全国工业企业既是调查对象又是调查总体 3、我国统计调查的形式有( )。

A.统计报表 B.普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E.典型调查

4、统计调查按收集资料的方法,可以分为( )。

A、采访法 B、抽样调查法 C、直接观察法 D、典型调查法 E、报告法 5、普查是一种( )

A、全面调查方法 B、统计报表制度 C、专门组织的调查 D、经常性调查 E、一次性调查

6、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有意识地从调查总体中选择一部门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取得较为详细资料的调查方法,具有下述特点( )。

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B、应用比较灵活、广泛

C、调查单位的选择具有主观性 D、是一种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方法 E、可以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

7.专门组织的调查包括( )

4

A.典型调查 B.统计报表 C.重点调查 D.普查 E.抽样调查 8、要调查全国乡镇企业情况,全国每一个乡镇企业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调查项目 D. 填报单位E.总体单位 三、判断题

1、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目的。 2、在农村耕畜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是一致的。 3、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作用不同。 4、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其调查结果都可以用于推算总体指标。

5、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

本情况,这属于重点调查。 6、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工作的重点来确定的。 7、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8、调查时间就是开始调查工作的时间。

9、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只要有准确的统计资料,统计分析就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统计调查人员以调查表或有关材料为依据,逐项向调查者询问有关情况,并将答案记录下来的统计资料调查方法是直接观察法。 11.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是一致的。

12、对我国城镇职工家庭生活情况进行的统计调查是典型调查。

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年收入变量数列,其分组依次为10万元以下,10-20万元,20-30万元,30万元以上,则有( )。

A、10万元应归入第一组 B、20万元应归入第二组 C、20万元应归入第三组 D、30万元应归入第三组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如果其邻近的组中值为46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510 B.520 C.530 D.540 3、主词经简单分组而编制的统计表是( )。

A、简单表 B、调查表 C、分组表 D、复合表 4.分配数列是按( )分组形成的数列。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数

5.今有工人按工龄(年)分组的分配数列,变量是:(甲)工人数;(乙)工龄。今有工厂按工人数分组的分配数列,次数是:(丙)工人数;(丁)工厂数。(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6.某商业局对其所属商店的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正确的是( )

5

A、 80%--90% B.80%以下 C.90%以下 D.85%以下

90%--99% 80.1%--90% 90%--100% 85%--95%

100%--109%. 90.1%--100% 100%--110% 95%--105% 110%以上 100.1%--110% 110%以上 105%--110% 7、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

A.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组数的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D.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 8、在分配数列中,各组频率之和应该( )。

A.小于1 B.等于1 C.大于1 D.不等于1 9、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A.学生按成绩分组 B.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 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 10、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 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C.可以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用组距式分组 D.无法分组 11、统计表从内容上看,主要由( )构成

A、主词和宾词 B、各标题和数字 C、总体及分组 D、标志和指标

12、某小区居民每户人均月收入最高为4900元,最低为2000元,据此分为6组,形成等距数列,其组距应为( )。

A、500 B、600 C、550 D、650 13.变量数列是按( )分组形成的数列。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数 1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 B.选择分组标志 C. 确定组距 D.确定全距

15、有20 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 2,5,4,4,3,4,3,4,4,2,2,4, 3,4,6,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 )。

A.单项式分组 B.等距分组 C.不等距分组 D.以上几种均可以 二、多项选择题

1、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 )。

A、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B、工人按出勤率状况分组 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2、分组标志的选择( )。

A、是对总体划分的标准 B、要根据统计研究目的 C、要适应被研究对象的特征 D、必须是数量标志 E、必须考虑历史资料的可比性 3、统计分组( )。

A、是全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重要方法 B、可将复杂社会经济现象分类 C、可分析总体内部结构 D、可采用多种标志分组 E、揭示现象间依存关系

4、分配数量中,各组标志值与频数的关系是( )。

A、各组标志值作用大小从频数大小中反映出来 B、频数愈大,则组标志值也愈大

C、频数愈大的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标志水平所起的影响也愈大

6

D、标志值很小的组,相应的频数也就小

E、组标志值相应的频数很小,对于总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就大 5、指出下面的数列属于什么类型( )。 按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企业数 80-90 15 90-100 30 100-110 5 50 合 计 A、品质数列 B、变量数列 C、组距数列 D、等距数列 E、次数分配数列 6、统计分组( )。

A、是一种统计方法 B、对总体而言是“合” C、对总体而言是“分” D、对个体而言是“合” E、对个体而言是“分” 7、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 )。

A.是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C.就是组平均数

D.在开口式分组中无法确定

E.在开口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8、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三、判断题

1、统计整理的关键是对各项整理的指标进行汇总。 2、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3、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于总体各单位的“同质性”所决定的。 4、按离散型变量分组,确定组限时,可以采用重叠组限,也可以采用不重叠组限。

5、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6、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变量数列就是次数分布。 7、统计表的主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8、在确定组限时,最大组的上限应大于最大变量值。 9、通过统计分组,使同一组内的各单位性质相同,不同组的单位性质相异。 10、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11、从形式上看,统计表主要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构成。

12、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13、统计表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要求是科学、实用、简明、美观。

1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7

静态分析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

1.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2、下列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

A、出勤率 B、合格率 C、人均产粮 D、工人人数

3、某企业某月产品销售额为20万元,月末库存商品为30万元,这两个总量指标是( )。

A、时期指标 B、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C、时点指标 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 4.某单位十月职工的出勤率为95%,这个指标是( )。

A.结构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5、某厂2002年完成产值200万元,2003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万元,则超额完成计划( )。

A、15.5% B、5.5% C、115.5% D、5% 6、总量指标是用( )表示的。

A.绝对数形式 B.相对数形式 C.平均数形式 D.百分比形式 7、将对比基数定为1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为( )。

A、成数 B、倍数 C、百分数 D、千分数 8、某企业某种产品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了7%,则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

A、97.9% B、140% C、104.5% D、4.5%

9、2003年北京市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 )。

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10.某地区有10万人口,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发展水平指标 11、某地2005年底有1000万人口,零售商店数有4万个,则商业网点密度正指标是( )。

A、4个/千人 B、0.25千人/个 C、0.25个/千人 D、4 千人/个 12、若数列中,各个标志值扩大为原来的2倍,各组次数都减小为原来的1/2,则算术平均数( )。

A、增加到原来的1/2 B、稳定不变 C、减少到原来的1/2 D、扩大为原来的2倍 13.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14.某厂某种产品产量1月刚好完成计划,2月超额完成2%,3月超额完成4%,则一季度超额完成计划( )。

A、2% B、6% C、3% D、无法计算 15.各变量值与平均数的离差平方之和是等于( )。

8

A.各变量之和的平均数 B.零 C.最大值 D.最小值

16、在分配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小而权数较大时,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 )。

A、接近标志值大的一方 B、接近标志值小的一方

C、不受权数的影响 D、不能确定其移动方向

17、某部门生产三批产品的废品率及废品数资料如下:

产品批号 废品数(件) 废品率(%) 第一批 20 4 50 5 第二批 30 2 第三批 则三批产品的平均废品率为( )。 A、3.67% B、3.33% C、5% D、5.33% 18、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19.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

A.平均数小的代表性大 B.平均数大的代表性大 C.平均数大的代表性小 D.无法判断 20.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标志变异指标是( )。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志变异系数 21、受极端变量值影响较小的平均数是(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22、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意义不同 B.计算条件不同 C.计算结果不同 D.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23、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 )来比较。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 C.全距 D.均方差 二、多项选择题

1、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

A、实物单位 B、劳动时间单位 C、价值单位 D、百分数和千分数 E、倍数、系数 2、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

A、某地区人口数 B、某地区人口死亡数

9

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 D、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 E、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

3、在相对指标中,分子和分母可以互相对换的有( )。

A、比较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

4、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A、职工出勤率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人口密度 D、按人口计算平均每人占有粮食产量 E、按人口计算平均每人占有国民收入 5、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

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545元 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4.3%

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6000万吨 D、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1.5‰ E、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

6、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D、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7、平均指标是( )。

A、抽象的数值 B、抽象了数量差异 C、一个代表值 D、集中趋势 E、一般水平

8、不能总体的标准差不能简单对比,这是因为( )。

A、平均数不一致 B、标准差不一致 C、计量单位不一致 D、总体单位数不一致 E、离差平方和不一致

9、对不同单位进行比较时,为避免规模、范围大小的影响,应最好采用( )指标比较。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质量指标 E、数量指标

10、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

A、工业总产值 B、商品的销售额 C、职工人数 D、商品的库存额 E、生猪存栏数

11、1992年末我国城镇储蓄余额为8678亿元,该指标是( )。 A、总量指标 B、时期指标 C、时点指标 D、数量指标 E、综合指标 12、相对数的表现形式有( )

A、成数 B、无名数 C、百分数 D、复名数 E、千分数

13、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 )。

A、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总数的比重 B. 某年人均消费额

C.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 D.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E.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

14、下列属于平均指标的有( )。

A.某市人均住房面积 B.每平方公里所住的人口数 C.某产品的平均等级 D.某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 E.某企业的各车间的平均产品合格率

15、下列应采取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是( )

A.已知各级工人的月工资水平和工资总额,求月平均工资

10

B.已知某工厂各车间废品率和废品量,求平均废品率

C.已知某工厂计划完成百分比和计划产量,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D.假定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已知各组产量,求平均劳动生产率 E.已知某厂各种产品产量及单位成本,求平均单位成本 三、判断题

1、总量指标都是有计量单位的。 2、同一总量指标按其研究目的不同,既可能是时点指标,也可能是时期指标。 3、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4、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比例相对数。 5.某厂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降低4%,实际降低了

3%,则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为101.04%。 6、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都是反映现象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相对指

标,因此,说明的问题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略有差异而已。 7.某厂生产某种产品的计划单位成本4元/件,实际单位成本5元/件,则该产品

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了。 8、调和平均数是根据标志的倒数计算的,所以其计算结果等于平均数的倒数。 9、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是一个平均数。 10.算术平均数大小,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11、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数存在着正比关系。 12、已知甲、乙两个企业职工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50元和72元,则甲企业职工

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比乙企业大。 13.对任何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14、一个总量指标是总体单位总量还是总体标志总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15、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16、结构相对数是组成现象的各部分以其中一个部分作为比较基础的比值。 17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它是总体分布的重要特征值。 18、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19、方差和平均差就实质而言属于总量指标。 20、中位数和众数数值的大小与分配数列的极端值无关。 四、计算题

1、某企业2006年产值超计划完成8%,比上年增长12%,试问产值计划规定比上期增长多少?

又该企业甲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230元的水平上降低15元,实际上比上年降低了8%,试计算甲产品单位成本的计划完成程度。

2、某公司所属三个工厂的产值资料如下: 工 厂 本年计划 本年实际 计划完成 上年实际 本年是

11

产 值 比 重产 值 程 度产 值 上年的 % (万元) (%) (万元) (%) (万元) (1) (2) (3) (4) (5) (6) 甲 105 112 92 32 100 130 乙 96 200 丙 500 100 合计 要求计算表中空格数字,并直接填入表中;并指出表中宾栏(1)、(2)、(4)、(6)各指标的具体类型。

3、根据下表资料计算强度相对数的正逆指标。 单位 2004年 2005年 7500 10000 学生人数 人 80 100 社团个数 个

4、某工业局下属20个企业,有关资料如下: 按劳动生产率 企业数各组产值 分组(元/人) (个) (万元) 5000—6000 5 110 6000—7000 6 195 7000—8000 3 225 8000—9000 4 340 9000—10000 2 190 20 1060 合 计 要求:1.计算该工业局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2.计算该工业局平均每个企业的产值。

5、某市招收各类职业人员资料如下: 男性 女性 报考录用率报考人录用率 (%) (%) 人数 数

12

技工 350 20 50 40 200 25 150 30 教师 50 6 300 8 医生 600 - 500 - 合计 试分别计算男、女职业人员的总录用率,并比较两组说明各组和总录用率高低不同的原因。

6、某厂三个分厂同时生产甲产品,第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一分厂实际产量为500件,刚好完成计划;二分厂实际产量为900件,仅完成计划的90%;三分厂实际产量为1160件,超额完成计划16%。另外,一分厂单位成本为18元/件,二分厂单位成本为16元/件,三分厂单位成本为17元/件。所以全厂超额2%完成甲产品产量计划,即(0+16%-10%)/3=2%;全厂甲产品平均单位成本为17元/件,即(18+16+17)/3=17元/件。

以上平均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应该如何计算?

7、2006年某月份A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价格 甲市场成交额乙市场成交量等级 (元/斤) (万元) (万斤) 3 1.2 1.2 2 2 1.4 2.8 1 1 1.5 1.5 1 — 合计 5.5 4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8、已知某企业资料如下:

13

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产值 (%) (万元) 80—90 68 90—100 57 100—110 126 110—120 184 合计 试计算该企业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9、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 工人数(人) 15 15 25 38 35 34 45 13 合计 100 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10、甲、乙两个村的粮食生产情况如下: 按耕地自然甲 村 乙 村 条件分组 平均亩产粮食产量平均亩产播种面积(公斤) (公斤) (公斤) (亩) 山地 100 25000 150 1250 丘岭地 150 150000 200 500 平原地 400 500000 450 750 合计 试分别计算甲、乙两个村的平均亩产,并加以比较哪个村经营工作作得好?

14

统计指数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

A、产品产量指数 B.职工人数指数 C.劳动生产率指数 D.总成本指数 2、总指数有两种计算形式,即( )。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3、狭义指数是反映( )数量综合变动的方法。

A.有限总体 B.无限总体 C、复杂总体 D、简单总体 4、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总指数是( )。

A.综合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D.平均指标指数 5、用综合指数计算总指数主要问题是( )。

A.选择同度量因素 B.同度量因素时期的确定 C.同度量因素选择和时期的确定 D.个体指数和权数的选择

6.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

A、1.8% B、2% C、20% D、18%

7、某企业职工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则提高5%,该企业总产值增长了( )。

A、7% B、2.9% C、3% D、10%

8、某厂产品销售额增长10%,平均销售价格增长7%,则商品销售量( )。 A、增长2.8% B、增长17% C、下降2.8% D、下降17%

9、某企业基期工业总产值为800万元,报告期增加到1000万元,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15%,则工业产品生产量指数为( )。

A、8.7% B、108.7% C、125% D、25% 10、根据指数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为( )。

A、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B、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 11、作为综合指数变形的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的权数是( )。

A、

?pq00 B、p0q0 C、

?pq D、pq

111112、在一般情况下,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工资水平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

A.商品销售量、平均工资水平 B.单位商品销售价格、职工人数

C.单位商品销售价格、平均工资水平 D.商品销售量、职工人数

q?13、在销售量综合指数

?q

10p0p0中, ?q1p0-

?qp 表示( )。

0015

A.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B.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C.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D.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二、多项选择题

1、综合指数是( )。

A.编制总指数的基本形式之一 B.编制总指数的唯一形式

C.以个体指数为基础编制 D.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而形成的指数 E.基本公式有拉氏数量指数公式和派氏质量指数公式 2、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

A.同度量作用 B.比较作用 C.权数作用 D.稳定作用 E.平衡作用

3、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

A.产品产量指数 B.播种面积指数 C.单位成本指数 D.职工人数指数 E.物价指数

4、根据三种产品基期和报告期的生产费用和单位成本的个体指数资料编制的三种产品成本指数属于( )。

A.总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数指数 D.固定构成指数 E.调和平均数指数

5、某企业甲产品单位成本报告期为基期的120%,这一指数是( )。 A.个体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 D.动态指数 E.静态指数

6、三种商品的价格指数为105%,其绝对影响为800元,则结果表明( )。 A、三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5% B、由于价格上涨使销售额增长5%

C、由于价格上涨使居民在维持一定生活水准的情况,多支出800元 D、由于价格上涨使商店在一定销售量条件下,多支出800元 E、价格报告期比基期的绝对差额为800元 7、反映平均指标变动的指数有( )。

A.可变构成指数 B.固定构成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 D.调和平均数指数 E.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三、判断题

1、在计算综合指数时,要求同度量因素不变。 2.总指数的计算形式包括: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3、若各种商品销售量平均上涨15%,销售价格平均下降15%,则销售额不变。 4.单位成本指数是一种数量指标指数。 5.在已知各种商品的销售量个体指数和基期销售额资料时,计算销售量总指数

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 6、为了使成本指数的计算符合现实经济意义,则编制单位产品成本指数时的同度量因素是计算期的产品产量。

7、在指数体系中,各指数间的关系是以相对数表现的乘积关系,绝对变动额间的关系是以绝对量表现的加减关系。

8、若指数化指标是数量指标,则应以相联系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若指数化指标是质量指标,则应以相联系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9、综合指数只能根据全面资料计算,平均数指数只能根据非全面资料计算。

16

10、统计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它只有于现象总体的综合在不同时间的综合对比。

11、平均数指数是从个体指数出发,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以观察个体指数的平均水平。

12、综合指数是编制总指数的基本形式,其他方法都是由综合指数所派生。 四、计算题

1、某商店三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 商品销售量(万斤) 价格(元) 销售额(万元) 名称 2005年 2006年 2005年 2006年 30 36 1.80 2.0 甲 140 160 1.90 2.20 乙 100 100 1.50 1.60 丙 合计 试计算:(1)各种商品的销售量个体指数和价格个体指数; (2)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3)三种商品的销售量综合指数;

(4)分析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

(5)利用指数体系推算价格总指数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

额。

2、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产值和产量资料如下: 实际产值(万元) 2005年比2004年 产品 产量增长的(%) 2004年 2005年 甲 乙 丙 1800 1300 2000 2200 1500 2100 15 10 -8 合计 试计算:(1)三种产品的总产值指数; (2)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的产值;

(3)价格总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而增加的产值。

17

3、某企业2006年比2005年产量增长15%,产品成本下降4%,2005年企业总成本支付了300万元,问2006年总成本比2005年要多支付多少万元?

4、某公司三种商品销售额及价格变动资料如下: 商品 商品销售额(万元) 价格变动率名称 (%) 基期 报告期 甲 500 650 2 乙 200 200 -5 丙 1000 1200 10 合计 计算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并分析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5、某企业三种产品的生产情况资料如下: 产 量 产品 单位成本(元) 名称 基 期 报告期 基 期 报告期 甲 乙 丙 5 8 12 6 10 15 400 500 150 500 600 200 要求:运用指数体系对该企业三种产品的总成本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时间数列分析

18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项是时期数列( )。

A、近几年的耕地总面积 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 C.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 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 2、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

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 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宾词 3、下列数列中,属于动态数列的是( )。

A.学生按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C.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 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4.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5、根据间断时点间隔相等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6.假定某产品产量1999年比1995年增加了150%,则这几年产品产量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

A.150% B.150% C.250% D.250% 7.平均发展速度是( )。

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增长速度加上100%

8.某校学生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四年的招生人数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0%、20%、20%、10%。如以1996年为基期,则1999年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

A.74.24% B.58.4% C.50% D.0.4%

9、已知某企业1-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人。则该企业一季度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

4545190?195?193?201190?195?19343A. B.

190/2?195?193?201/2190/2?195?193?201/24?14C. D.

10、某种产品产量1995年比1994年增长了10%,1996年比1994年增长了

15%,1996年与1995年相比增长了( )。

A.15%÷10% B.115%÷110%

C.(115%×110%)-1 D.(115%÷110%)-1 11.最基本的动态数列是( )。

A.时点数列 B.相对数动态数列 C.绝对数动态数列 D.平均数动态数列

12、某现象前期水平为1200万吨,本期水平为1500万吨,则增长1%的绝对值为( )。

A.3万吨 B.15万吨 C.12万吨 D.25万吨

二、多项选择题

1、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有( )。

19

A、时期长短应该相等 B、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C、指标经济内容相同 D、各指标具有可比性 E、指标的计算方法应该一致

2、下列数列哪些属于由两个时期数列对比构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 )。

A、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数列 B、百元产值利润率动态数列 C、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动态数列 D、某单位人员构成动态数列 E、各种商品销售额所占比重动态数列

3、将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称为( )。 A、平均发展水平 B、序时平均数 C、一般平均数 D、动态平均数 E、静态平均数 4、下列哪些属于序时平均数( )。

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 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 C、某企业职工第四季度人均产值 D、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 E、某地区进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平均增长速度 5、累积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 )

A.前者基期水平不变,后者基期水平总在变动 B.二者存在关系式:逐期增长量之和=累积增长量

C.相邻的两个逐期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累积增长量

D.根据这两个增长量都可以计算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每期增长量 E.这两个增长量都属于速度分析指标

6、已知一个动态数列的累计增长量、时期数及最末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便可求( )。

A、平均发展水平 B、最初水平 C、最末水平 D、各期环比发展速度 E、平均发展速度

7、已知各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便能计算( )。

A、平均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水平 C、各期定基发展速度 D、各期逐期增长量 E、累计增长量 8、简单算术平均数适合计算

A、时期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B、间隔不等的连续时点数列 C、间隔相等的连续时点数 D、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 E、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

9、下列动态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不能相加的有( )。

A、绝对数动态数列 B、相对数动态数列 C、平均数动态数列 D、时期数列 E、时点数列 10、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

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

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E、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三、判断题

1、动态数列是变量数列的一种。

2、发展水平就是时间数列中各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总量指标数值。 3、动态平均数和一般平均数完全相同,因为它们都是将研究对象的个别数量差异抽象化了。

20

4、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5、若环比增长速度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6、平均增长速度是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序时平均数,因此,它等于n个环比增

长速度连乘积的n次方根。 7、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8、时间数列中的各个指标值是不能相加的。

9、若将2000-200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10、所谓序时平均数就是将同一总体的不同时期的平均数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 11、各期发展水平之和与最初水平之比,实际上就是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 12、相连的定基增长速度相除等于相应得环比增长速度。

13、已知某市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至2005年各年增长速度分别为4%、4%、9%、11%和6%,则这五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97%。 四、计算题

1、某企业资料如下: 指 标 一月 三月 九月 十月 1200 1180 1250 1150 月初工人数(人) 要求计算:该企业1-9月的平均工人人数

2、某企业资料如下: 指 标 1月 2月 3月 4月 364 416 440 400 总产值(万元) 800 760 920 880 月初工人数(人) 劳动生产率(元/人) 要求:(1)编制第一季度各月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数列; (2)计算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3)计算第一季度的劳动生产率

3、某零售商店2006年上半年的零售额与库存额资料如下: 项目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零售额 10 14 12 16 18 20 月初库存额 6 8 6 10 7 9 10 试计算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商品流转次数,上半年的周转次数。

4、某企业第二季度有关资料如下: 月 份

4月 5月 6月 7月 21

计划产量(件) 实际产量(件) 月初工人数(人) 105 105 50 105 110 50 110 115 52 112 120 46

试计算:(1)第二季度平均实际月产量; (2)第二季度平均人数;

(3)第二季度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4)第二季度平均每人月产量和季产量。

5、某化工厂计划执行情况如下: 指 标 一季度 二季度 108 120 计划完成程度(%) 50 65 计划产值(万元) 试计算全年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6、某工业企业资料如下: 指 标 1月初 4月末 4 000 4 080 全部职工人数(人) 280 300 其中:管理人员(人) 试计算该企业管理人员占全部职工的月平均比重。

7、某自行车厂历年产量统计资料如下:

三季度 125 80 四季度 105 80 6月初 4 160 308 年末 4 200 320 22

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1%的(%) (%) 年份 绝对值(万辆) 环比 定基 环比 定基 1996 1997 5 1998 100 1999 110 2000 132 20 2001 144 2002 138 要求:(1)试根据动态分析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表中所缺指标; (2)试计算1997-2002年间的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8、某地区1984年国民收入总额为18亿元,1985-1987年国民收入平均增长速度是2%,1988-1989年国民收入平均发展速度是107%,1990年国民收入比1989年增长6%,要求:(1)计算1985-1990年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2)1990年国民收入总额。

9、某煤矿1990年煤炭产量为25万吨。

(1)规定“八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4%,以后每年平均增长5%,问到2005年煤炭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

(2)如果规定2005年煤炭产量是1990年的4倍,且“八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问以后需要每平均增长多少才能达到预定的产量水平?

10、某企业2004-2008年资料如下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指标 产量 (万辆) 逐期增长量(万元) - 22 16 增长量 (万辆) 逐期 累积 23

累计增长量(万元) - 32 80 环比增长速度% - 32 定基增长速度% - 要求:将表中空格所缺数字补齐。计算2004-2008平均增长量

相关与回归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

A、不相关 B、负相关 C、正相关 D、复相关

2、两个变量X、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这说明X、Y之间属于( )。 A.不相关 B.低度相关 C.显著相关 D.高度相关 3、确定回归方程时,对相关的两个变量要求( )。 A.都是随机变量 B.都不是随机变量

C.只需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D.只需自变量是随机变量

4、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 A.低度相关关系 B.完全相关关系 C.高度相关关系 D.完全不相关

5、已知变量x和y之间存在着近似的正比例变动,则变量x和y之间的相关系数大致为( )。

A、0.29 B、-0.86 C、1.05 D、0.95

6、某校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时间的关系进行测定,建立了考试成绩倚学习时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 y=180-5x,该方程明显有误,错误在于( )。

A、a值的计算有误,b值是对的 B、 b值的计算有误,a值是对的 C、a值和b值的计算都有误 D、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搞错了 7、在相关分析中,变量x与y之间的负相关是指( )。 A.x增大时y也随之增大 B.x减少时y也随之减少 C.x增大(或减少)时y随之减少(或增大) D.y的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的影响

8、现象之间线性依存关系的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 )

24

?

A.越接近于-1 B.越接近于1

C.越接近于0 D.在0.5和0.8之间

9、学生的学号和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等于0.85,说明两者之间属于( )。 A、高度相关 B、直线相关 C、虚假相关 D、不完全相关

10、肉类和肉制品年消费量Y(公斤)和年人均收入X(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5+0.3X这意味着,人均收入每增加10元,肉类和肉制品消费增加( )。

A、15公斤 B、15.3斤 C、平均3公斤 D、平均0.3公斤 11、对表明2001-2005年某企业某产品产量(吨)的时间数列配合的方程为Y=200+15t,这意味着该产品产量每年平均增加( )。

A、15% B、15吨 C、215吨 D、200吨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是( )。

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 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C.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 2、直线回归分析中( )

A.自变量是可控制量,因变量是随机的 B.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 C.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D.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

E.对于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个线性相关变量可求得两个回归方程 3、直线回归方程y=a+bx 中的b 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 )。 A、可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 B、可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 C、可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D、可确定因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

E、可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量 4、测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是( )。

A.编制相关表 B.绘制相关图 C.对客观现象做定性分析 D.计算估计标准误 E.配合回归方程 5、变量之间的不完全相关可以表现为( )

A.正相关 B、线形相关 C、零相关 D、负相关 E、相关系数为1 三、判断题

1.若直线回归方程y=170+2x,则变量x和变量y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 2、相关系数r与回归系数b的符号相同。 3、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必须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 4、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唯一方法。

?5、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都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6、相关系数r等于0,说明两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7、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8、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c 的平均误差程度。 四、计算题

1、企业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有关资料如下:

25

? 产 量单位成本 (千件) (元/件) 1 3 52 2 4 51 3 3 53 4 4 49 5 5 48 6 5 47 24 300 合计 要求:(1)计算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 (2)用最小平方法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并指出回归系数的含义;

(3)若7月份的产量为6000件,试测算其单位成本。

2、甲地区1995年—1999年个人消费支出和收入资料如下:(单位:万元)

年份 个人收入 消费支出 2001 64 56 2002 70 60 2003 77 66 2004 82 75 2005 92 88 385 345 合计 要求:(1)用最小平方法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2)若2006年个人收入为100万元,试测算其消费支出。

3、 某地区2000—2004年个人收入资料如下: 年份 个人收入 (万元) 2000 64 2001 70 2002 77 2003 82 2004 92 合计 试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并据此方程预测该地区2008年的个人收入月份

26

情况。

4、某企业销售情况如下: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年份 158 170 192 210 销售收入 140 对该企业的销售收入进行趋势预测,测定2007年的销售收入。

2006 238 2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6i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