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课时作业1-11(内含答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7-09 08: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高二生物课时作业电子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课时作业1 走近细胞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生命系统的是( ) A.一只青蛙 B.青蛙的表皮细胞 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
D.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以及生活在池塘中的各种生物 2.下列细胞能体现全部生命现象的是( ) A.红细胞
B.变形虫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受精卵
3.下列关于细胞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多细胞的生物体由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分化,导致构成该生物体的细胞也呈现多样性 B.组成不同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
C.细胞的统一性说明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D.不同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即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4.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 C.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结构比较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 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 C.细胞本身就是一个生命系统
D.细胞学说的提出,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6.下列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只有真核细胞才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C.都含有核糖体,但原核细胞内不能合成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D.真核细胞有染色体,而原核细胞有染色质
7.如图为生物种类或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概念图,对a、b、c所代表的生物种类或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真核生物、b—真菌、c—酵母菌 B.a—原核生物、b—细菌、c—乳酸菌
C.a—生态系统、b—群落、c—种群 D.a—系统、b—组织、c—器官
8.如图为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方向分别是( )
A.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B.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C.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D.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9.绿硫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下列有关此细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能产生有机物
B.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具有细胞壁
D.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10.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菌的遗传物质只有DNA B.病毒是一种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C.由于病毒体内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所以病毒需要寄生生活 D.获取大量病毒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11.蓝藻、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和内质网 B.细胞膜和核糖体C.线粒体和中心体 D.细胞核和线粒体
12.细胞行使的功能不同,其形态一般也不同,无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形态总是与功能相适应,这是
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有长的突起,有利于接收细胞外的刺激和传导兴奋
B.鸵鸟的卵细胞较大,有利于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供给胚胎的发育
C.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呈半月形,两个细胞围成一个气孔,既有利于呼吸又有利于蒸腾作用 D.人体内的白细胞形状不规则,与其免疫功能相适应 二、非选择题
13.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甲
乙
(1)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判断的主要依据为 。
(2)甲、乙两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 。
(3)甲、乙两细胞的差异性表现在甲无 、 ,而乙有;甲只有 一种细胞器,而乙还有其他细胞器。
(4)上述细胞具有染色质的是 ,遗传物质是DNA的是 。(填标号) 14.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下图。
(1)请从下列目镜与物镜中找出与图像③④对应组合:③ ,④ 。 A.目镜10× 物镜10× B.目镜10× 物镜20× C.目镜10× 物镜4× D.目镜10× 物镜40×
(2)视野最暗的图像是 (填序号),图像太暗则应使用 和 。
(3)选择组合A:目镜10×,物镜10×,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 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 (填“长度”“面积”或“体积”);若A组合视野中细胞为160个,则换上D组合,视野中细胞为 个。
2
课时作业1 走近细胞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
2.B 解析: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一个细胞即可体现代谢、分裂、繁殖等全部生命活动。 3.D 解析:不同细胞虽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但原核细胞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因此D项错误。 (3)核膜 核仁 核糖体 (4)乙 甲、乙
14.解析:③的细胞最大,④的细胞最小,故③④分别是在放大倍数最高和最低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故③对应的目镜和物镜组合为D,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④对应的目镜和物镜组合为C,放大倍数为10×4=40倍。用显微镜观察图像时,放大倍数越大,所看到的图像视野越暗。所观察到的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提高4倍后,视野的长度和宽度各缩小为原来的1/4,面积缩小为原来的1/16,所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1/16。
答案:(1)D C (2)③ 大光圈 凹面镜 (3)100 长度 10 4.D 解析:A、B、C三选项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但细胞学说主要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的。
5.C 解析:原核细胞结构虽然简单,但是不同的原核细胞,由于形态、大小、结构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故原核细胞也具有多样性。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和DNA分子,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学说的意义在于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但没有揭示细胞的多样性。
6.B 解析:蓝藻为原核生物,具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原核细胞只有一种细胞器,即核糖体,好氧型的原核生物能合成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原核细胞的拟核中含有的是一个裸露的DNA,不含有染色体(质)。
7.D 解析: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属于真菌。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其中乳酸菌是细菌的一种。生态系统是由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群落是由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种群构成。人和动物的系统由多个器官构成,器官由四种组织构成。
8.D 解析:在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完全倒立的,故细胞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但是旋转方向不受影响。
9.B 解析:细菌都有细胞壁,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A、C、D项均正确。细菌无叶绿体,唯一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B项错误。
10.A 解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也无任何细胞器。病毒是寄生生物,离开活细胞不能进行生命活动,故培养病毒需将其接种在活体培养基上培养。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病毒遗传物质为DNA,RNA病毒遗传物质为RNA。
11.B 解析:蓝藻、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酵母菌是真菌,属真核生物,无中心体。因此三者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和核糖体。
12.B 解析:鸵鸟的卵细胞较大,贮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供给胚胎发育需要。
13.解析:(1)图甲是原核细胞,图乙是真核细胞,它们的最大差别在于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它们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分子。(3)图中原核细胞与乙图相比无核膜、无核仁,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4)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但真核生物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体)。
答案:(1)甲 乙 甲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乙有 (2)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分子
3
课时作业2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选择题
1.关于生物体的组成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脂质和蛋白质都含有C、H、O元素
B.糖类、脂质和蛋白质都含有相同比例的C、H、O元素
C.小麦体内的化学元素与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在种类和数量上基本相同 D.小麦体内的化学元素与玉米体内的化学元素在种类和数量上基本相同
2.在美国电影《侏罗纪公园》中,霸王龙被描述成侏罗纪最凶猛的食肉动物。下列关于其体内的化学元素与人体内的化学元素的说法中最可能不正确的是( ) A.含量相同 B.种类相似 C.具有统一性
D.具有差异性
3.下列关于细胞中水的含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B.老年人细胞中含水量比婴儿的少 C.抗冻的植物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多
D.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状或环状,从而形成生物大分子。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①碳元素参与生物体内所有化合物的组成 ②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③碳元素是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④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 A.②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5.下表表示人体肌细胞受刺激后,细胞内钙含量和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受刺激后时间/m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钙含量/(mmol·mL-1) 0 7.8 2.2 0.5 0 0 0 肌肉收缩力量/N 0 2.0 5 3.5 2.1 0.5 0
表中数据可以说明( )
A.细胞内钙浓度越高肌肉收缩力量越大 B.肌肉在达到最大收缩力前有钙的释放 C.钙元素在肌细胞内以碳酸钙的形式存在 D.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不断增强
6.(2012·北京西城模拟)科学家发现,玉米、烟草等植物含有类似人体血红蛋白的基因,加入铁原子,就可以制造出人的血红蛋白,从而可由植物提供医疗上所需要的人体血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
B.Fe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元素 C.Fe2+能调节红细胞内的渗透压 D.Fe2+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
7.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试剂 碘液 苏丹Ⅲ染液 双缩脲试剂 种类 甲 ++++ ++ + 乙 ++ ++++ ++ 丙 + ++ ++++
A.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
B.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 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 D.这三种试剂使用时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8.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戊 磷酸二 磷酸二 施肥情况 尿素 硫酸铵 不施肥 氢钾 氢铵 小麦收获 量/kg 55.56 65.26 56.88 55.44 55.11
由表中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 A.K
B.N C.P
D.S
9.有的植物能生存在干旱的地方。下列关于耐旱植物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液浓度高,自由水多,代谢旺盛 B.细胞液浓度高,自由水少,代谢缓慢 C.细胞液浓度低,自由水少,代谢缓慢 D.细胞液浓度低,自由水多,代谢旺盛
10.小明同学的不良反应引起了父母的担忧:感冒频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伤口不易愈合,食欲不振,免疫力低下。比起同龄儿童,他的身体偏矮,偏瘦。去医院后,经检查发现小明血清中锌的含量过低。对上述材料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锌是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
4
B.锌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容替代 C.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锌的作用极大,只要有锌,人就能正常生长
11.在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12.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RNA和纤维素的必需成分 C.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 二、非选择题
13.已知小麦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淀粉酶使所含的淀粉大量水解。某生物课外小组利用提供的下列实验材料与用具进行实验验证。试完成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与用具:萌发中的小麦种子、小麦干种子(干种子中含有很少量的还原糖)、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研钵、试管若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酒精灯等。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适量萌发的小麦种子和适量小麦干种子分别放入标为A、B的两个研钵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磨,制取研磨液并标号A、B。
第二步:取三支试管分别标号1、2、3。向1号试管注入A研磨液2 mL;向2号试管注入B研磨液2 mL;向3号试管注入蒸馏水2 mL。分别向三支试管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轻轻振荡,混合均匀。
第三步:将三支试管放入适当恒温水浴锅中保温5 min。 第四步:
。
第五步:
。
(2)实验结果预测:
。
14.探究洋葱的根尖细胞是否含有脂肪。 问题来源:
植物体没有专门的脂肪组织,但在花生、大豆、蓖麻等植物的种子中富含脂肪。有人提出植物体除种子外,其他部位如根尖细胞是否也含有脂肪?有同学对此开展课题研究,假设你是其中一员,请根据课题研究要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实验假设: 。
材料用具:新鲜洋葱根尖,苏丹Ⅲ染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 ,刀片,培养皿、镊子,滴管等。 实验步骤:
(1)选新鲜洋葱根尖并做徒手切片,取2~3片最薄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中央。
(2)滴加2~3滴 进行染色,2~3 min后滴加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 。 (3)在切片上滴1~2滴蒸馏水,加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4)将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若在低倍镜下找到不在视野中央的相应细胞,换用高倍镜观察,正确的操作步骤排序是 。
①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转动转换器 ④移动装片 (5)预期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
(6)由此可以得出的相应结论是: 。
5
课时作业2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
参考答案
1.A 解析:不同种类的化合物C、H、O的比例不同;自然界与生物体内及不同的生物体之间,化学元素的种类相差不大,但含量相差较大。
2.A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不同生物体内的含量是不同的。 3.C 解析:抗冻的植物细胞内结合水含量大,自由水含量低。
4.C 解析:并非所有化合物都含有C,如H2O;C是最基本的元素,是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 5.B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看出:在肌肉力量未达到最大时,钙含量已经达到最大。当肌肉力量达到最大时,钙含量已经下降了,说明肌肉力量达到最大前有钙的释放。钙元素在肌细胞内以钙离子的形式存在。表中的数据说明肌肉的收缩力量与时间无关。
6.B 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不能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Na+。
7.A 解析:碘液用于检测淀粉,其颜色反应为蓝色;苏丹Ⅲ染液用于检测脂肪,其颜色反应为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其颜色反应为紫色。分析题表可知,甲种子中主要含淀粉,乙种子中主要含脂肪,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在脂肪的鉴定中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8.A 解析:通过表中内容可看出甲、乙、丙、丁四组都与戊组对照。结果是甲、丙、丁与戊组小麦收获量基本差不多,只有乙组小麦收获量明显增多,而乙组施的是磷酸二氢钾,故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钾。
9.B 解析: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才能吸水。耐旱植物自由水少,细胞液浓度高,易吸水。自由水为代谢提供水环境、运输营养和代谢废物,自由水少,代谢就会缓慢。
10.D 解析:本题先给出一个情景,最终点明是因为缺锌造成的,从教材中我们知道Zn是微量元素,含量少但不能缺少。D选项中说法太绝对、武断,因为生物体包含很多的元素,并且功能各不相同。
11.A 解析:在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中,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马铃薯块茎中虽然富含糖类,但这些糖类都是淀粉,不是还原糖,因此无法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大豆和花生中都含有较多的脂肪,可以进行脂肪的检测,另外大豆中还富含蛋白质,因此也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鸡蛋清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通过稀释也可以作为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12.B 解析:纤维素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没有无机盐。
13.解析: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可溶性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由于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含量丰富,因此试管1(含有淀粉酶量多)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试管2(含有少量或几乎不含有淀粉酶)中也有砖红色沉淀产生但不明显;试管3(无酶)中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答案:(1)取出试管,向1、2、3试管中各注入2 mL斐林试剂,轻轻振荡混合均匀 将试管放入恒温水浴锅中,沸水水浴2 min,观察并记录各试管内的变化
(2)试管1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试管2中也有砖红色沉淀产生但不明显;试管3中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14.解析:根据题意,植物体除种子外,其他部位如根尖细胞是否也含有脂肪,作出的实验假设为洋葱根尖细胞含有(不含有)脂肪,在材料用具中,由于使用的材料为根尖,所以需要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通过制作徒手切片、染色等步骤后显微观察,如果看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则表明有脂肪的假设是正确的。
答案:洋葱的根尖细胞含有(不含有)脂肪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2)苏丹Ⅲ染液 浮色 (4)④③①② (5)在装片上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6)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
6
课时作业3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选择题
1.在下列物质中,若将其中能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而形成蛋白质分子,则此蛋白质分子中所含有的羧基、氨基和肽键的数目依次是( ) ①
②
③④
⑤
⑥ A.3,3,2
B.4,3,3
C.3,2,4
D.2,2,2
2.谷胱甘肽(C10H17O6N3S)是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的一种重要三肽,它是由谷氨酸(C5H9O4N)、甘氨酸(C2H5O2N)和半胱氨酸缩合而成的,则半胱氨酸的分子式为( ) A.C3H3NS B.C3H5N C.C3H7O2NS
D.C3H3O2NS
3.下图表示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图中A、B、C、D标出了分子中不同的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时,断裂的键是( )。
4.右图表示一个由20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分子中含有198个肽键
B.参与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200个氨基 C.200个氨基酸缩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 582 D.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3个—NH2
5.假设某蛋白质分子由n个氨基酸构成,它们含有3条多肽链,则它们具有的肽键数和R基团数分别是( )
A.n-3个和n个 B.n个和n个 C.n个和n-3个
D.n-3个和n-3个
6.下列与蛋白质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DNA的复制 B.人体肺泡中的O2被运输到肝细胞 C.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 D.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7.下图表示一个由15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分子中含有152个肽键
B.参与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1个氨基酸的R基有氨基和1个氨基酸的R基有羧基 C.该分子中有1个氨基酸残基含硫
D.该分子彻底水解将产生153种氨基酸
8.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中肯定含有S
B.多肽中乙的数目等于丙的数目 C.①过程都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
D.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9.在通常情况下,分子式为C63H103O6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肽键( ) A.63个
B.62个
C.17个
D.16个
10.如下图所示,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原切去C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可转变成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7
A. 胰岛素分子具有50个肽键,合成它的过程中共脱去50分子水 B. 胰岛素分子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C. 沸水浴时肽键断裂导致胰岛素生物活性的丧失
D. 理论上可通过测定C肽的含量间接反映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
11.某五十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2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几种不同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肽键数目减少4个 B.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 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 D.氧原子数目增加2个
12.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若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鹅膏蕈碱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是( ) A.1 024 B.898 C.880 D.862
二、非选择题
13.经查,某系列奶粉是用80%的麦芽糊精和20%的奶粉简单勾兑而成。由于含有大量糖类物质,而蛋白质含量低,婴儿喜欢吃却得不到足够的蛋白质营养。 请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劣质奶粉中含有大量还原糖,如果用斐林试剂鉴定,则该试剂与待测样液在试管中混合均匀后,还必须经过 处理,预计试管中混合液的颜色变化是 。 (2)如果要鉴定劣质奶粉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
(3)评价奶粉营养价值高低的主要标准是看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缺乏则会影响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出现营养不良。赖氨酸是否也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呢?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究,请补充并完善他们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
材料和用具:20只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正常幼年大鼠、分装在不同试剂瓶中的20种氨基酸、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天平等。 实验原理:
。
实验方案: ①配食:
,
配制成食物A(对照组);
,
配制成食物B。
②分组:将20只大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称量其体重。 ③饲喂:甲组每天饲喂适量的食物A;
。
④观测: 。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实验结果(营养状况和体重) 实验结论
14.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无色,细针状结晶,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以致死亡。该外毒素为环状肽,结构式如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合物中含有游离的氨基 个,羧基 个。
(2)该化合物是由 个氨基酸组成的,区别这些氨基酸的种类是依靠其结构中的 。 (3)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 种,其中有 个氨基酸的R基相同,这个R基是 。 (4)该化合物称为 肽化合物,含有 个肽键。 (5)填写虚线框内结构的名称:A ,B
。(从氨基酸结构通式的角度讲)
(6)该化合物具有8个氮原子,其中 个位于肽键上, 个位于R基上。 (7)该化合物具有10个氧原子,其中 个位于肽键上, 个位于R基上。 (8)该外毒素在环肽形成过程中失去了 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
8
课时作业3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参考答案
1.C 解析:从氨基酸的概念和结构通式看,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①②③④⑥,⑤氨基与羧基没有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属于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脱水缩合成多肽。该多肽的羧基除肽链的游离端保留着一个,在③④的R基上各有一个羧基;氨基除肽链的游离端保留着一个,在②的R基上有一个。5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共形成4个肽键。
2.C 解析:谷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脱去两分子水得到谷胱甘肽,即C5H9O4N+C2H5O2N+半胱氨酸=C10H17O6N3S+2H2O,据此知半胱氨酸为C3H7O2NS。
3.C 解析:蛋白质水解时肽键断裂,即C处。
4.C 解析:由题图看出该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并且两条肽链由一个肽键连接,故含有199个肽键。参与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201个氨基。缩合成该蛋白质时脱去水分子199个,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99×18=3 582。该蛋白质有两条肽链,至少含有2个—NH2。
5.A 解析:n个氨基酸构成3条肽链,肽键数为n-3,每个氨基酸含有一个R基团。
6.C 解析:DNA复制过程需要酶,所以与蛋白质有关。人体肺泡中的O2进入血液后是通过血红蛋白运输的,也与蛋白质有关。胰岛素本身就是蛋白质。只有C项中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与蛋白质无关。
7.B 解析:15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一条肽链,加上支链形成的肽键,共有肽键153-1+1=153个。支链形成一个肽键,表明参与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1个氨基酸的R基有氨基和1个氨基酸的R基有羧基。该分子中有1个二硫链,表明该分子中有2个氨基酸残基含硫。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8.C 解析:甲表示组成蛋白质的元素,必定含有的元素是C、H、O、N,可能但不一定有S元素。丙是肽键,一条多肽链中,肽键数量比氨基酸少1。①表示脱水缩合过程,该过程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DNA的多样性。
9.D 解析:若氨基酸所含N只存在于氨基中,且每个氨基酸只含1个氨基时,所含氨基酸最多为17个,则肽键为16个。
10.D 解析:A链有21个氨基酸分子,B链有30个氨基酸分子,共有49个肽键。胰岛素分子的两条肽链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氨基和两个游离的羧基。沸水浴时空间结构被破坏,但肽键不断裂。
11.D 解析:破坏丙氨酸两侧的肽键,才能使一个丙氨酸脱落。脱掉2个丙氨酸肽键数目减少4个,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氧原子数目增加4个,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
12.C 解析:形成环状八肽需要8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脱下 8个水分子,故鹅膏蕈碱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是:128×8-18×8=880。
13.解析:(1)利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其颜色变化表现为由蓝色变成砖红色。 (2)鉴定蛋白质的有无用双缩脲试剂。
(3)必需氨基酸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若动物缺乏,将影响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增加缓慢。因此,要证明赖氨酸是否为必需氨基酸,应取一定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含量和比例适宜的由20种氨基酸配制成的食物A(对照组);另取等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除赖氨酸以外的19种氨基酸,其含量和比例与食物A中相同。对甲、乙两组大鼠分别饲喂等量的食物A、食物B。分别测量两组大鼠的体重,计算体重增加量。若两组大鼠营养状况和体重基本相同,则赖氨酸不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若乙组大鼠营养不良、体重增加缓慢,甲组大鼠正常,则赖氨酸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
答案:(1)水浴加热 由蓝色变成砖红色 (2)双缩脲试剂
(3)实验原理:必需氨基酸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当动物缺乏必需氨基酸时,就会影响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增加缓慢
实验方案:①取一定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含量和比例适宜的20种氨基酸 另取等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除赖氨酸以外的19种氨基酸,其含量和比例与食物A中相同 ③乙组每天饲喂与食物A等量的食物B。两组大鼠其他饲养条件相同 ④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大鼠的体重,并计算体重增加量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见下表:
实验结果(营养状况和体重) 实验结论 若两组大鼠营养状况和体重基本相同 赖氨酸不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 若甲组大鼠正常,乙组大鼠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增加缓慢等症状 赖氨酸是大鼠的必需氨基酸
14.答案:(1)0 0 (2)7 R基 (3)5 3
(4)环状七 7 (5)肽键 R基 (6)7 1 (7)7 3 (8)7 126
9
课时作业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
质
一、选择题
1.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为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所采用的试剂为( )
A.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B.乙酸钠溶液
C.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D.蒸馏水
2.下列关于核酸知识表示正确的是( )
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结果发现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A.甲基绿、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相同 B.细胞核由DNA构成,细胞质由RNA构成
C.真核细胞中,DNA不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RNA不分布在细胞核中 D.该实验的结果反映了DNA和RNA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状态 4.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作为储能物质的多糖分别是( ) A.葡萄糖、淀粉 B.糖原、麦芽糖 C.乳糖、纤维素 D.糖原、淀粉
5.下列关于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淀粉和动物的糖原都属于多糖 B.脂质中的固醇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C.蛋白质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D.五碳糖和磷酸的差异是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 6.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的是( ) A.胰岛素和淀粉
B.胰岛素和糖原 C.核糖核酸和糖原 D.核糖核酸和胰岛素
7.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些固醇类物质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 B.有些脂质能激发和维持动物第二性征
C.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 D.有些脂质能促进人体肠道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8.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以下关于DNA与RNA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相同 B.组成的五碳糖不同 C.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组成的碱基相同
9.某生物体内能发生如下的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
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其能利用葡萄糖
D.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
10.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的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A是葡萄糖,物质E是淀粉 B.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F C.物质C的种类约20种,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D.SARS病毒的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物是CO2和H2O 11.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同质量的脂肪中含有比糖类更多的能量 B.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以双分子层的形式存在 C.胆固醇对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所以它既是脂质也是激素 D.有的脂质可以由内分泌腺分泌,如性激素
12.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B.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10
) )
C.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⑤所指元素为 。 (2)D初步水解的产物是 。
(3)E具有多样性,从b分析是由于 ,若b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r,通过④反应过程形成m条肽链,经盘曲折叠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e的E,则E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 。
(4)染色体是 的主要载体,该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用 染色剂将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核呈绿色。
(5)蛋清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CuSO4反应能产生紫色物质,这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的反应。请根据这一反应特征,利用下列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人的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备选材料: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稀释蛋清液、唾液、蒸馏水、试管、滴管。其他材料若需自选。 实验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为1、2、3; ② ; ③ ; ④ 。
实验结果预测: 。
实验结果分析:由于蛋清的主要成分是水和蛋白质,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唾液淀粉酶,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证明 。
14.科学家观察发现,有一种俗称“熊虫”的动物,若进入“隐生状态”(这时它的代谢率几乎可降至0),能耐受零下271 ℃的冰冻数小时,据研究,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它们的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二糖。 根据上述资料,有人认为“熊虫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因低温造成的损伤”。
请设计一实验方案,用于探究题中假设的真实性。(操作时只要定性即可) (1)设计实验的目的是
。
(2)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用于实验的材料,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应该具有 的特点,用于实验的材料可以将取自同一动物个体的组织或器官,经过 技术获得大量
实验用的材料。 (3)简述实验操作: ① ; ② ; ③ ; ④ 。
(4)写出实验的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
11
。
课时作业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
质
参考答案
1.C 解析: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能水解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但不会水解核酸。 2.D 解析:DNA由磷酸、碱基和脱氧核糖组成,RNA由磷酸、碱基和核糖组成。
3.D 解析: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高,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高。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细胞质、线粒体及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在细胞核中也有少量分布。
4.D 解析:动物细胞中含有的多糖是糖原,植物细胞中的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多糖。
5.A 解析:植物特有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特有的多糖是糖原。
6.D 解析:淀粉无氮元素;糖原无氮元素;核糖核酸包括C、H、O、N、P等元素,胰岛素包括C、H、O、N等元素。
7.C 解析: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性激素能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肠道对Ca、P的吸收。
8.B 解析:DNA和RNA的主要分布位臵不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而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DNA特有的碱基是T,而RNA特有的碱基是U。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RNA的五碳糖是核糖。
9.C 解析: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并不是因为其能利用葡萄糖,而是因为其能合成糖原。
10.D 解析:由图可知,A为葡萄糖,E为多糖(植物体内主要是淀粉,动物体内主要是糖原),B为甘油、脂肪酸,F为脂肪,C为氨基酸,G为蛋白质,D为核苷酸,H为核酸。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后,脂肪产生的能量较多。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
11.C 解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因为脂肪中的H比例高于糖类,所以等质量的脂肪中含有比糖类更多的能量。磷脂是细胞膜等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以双分子层的形式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由性腺分泌。胆固醇不属于激素。
12.A 解析:蛋白质中特定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分子特定的空间结构决定了其功能特异性,一旦空间结构被破坏,功能特异性也就丧失。
13.解析:据图可知:A物质为DNA,经转录②形成RNA(D),再经过翻译③形成多肽链(B),B经过折叠形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E),图中a为脱氧核苷酸,b为氨基酸。
(1)图中⑤为N、P,⑥为N。(2)D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
(3)从b的角度分析,E具有多样性主要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有关。设E分子中的肽键数目为x,则(x+m)r-18x=e,因此,x=(e-mr)/(r-18)。
(4)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用甲基绿染色,细胞核可以被染成绿色。
(5)要证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应以蛋白液、唾液和蒸馏水为实验材料,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其颜色变化,若在唾液中发生与蛋白质类似的双缩脲反应,而蒸馏水中不发生,则可以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答案:(1)N、P (2)核糖核苷酸
(3)组成B的b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 (e-mr)/(r-18) (4)基因(遗传物质) 甲基绿 (5)实验步骤:
②在1、2、3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稀释蛋清液、唾液和蒸馏水
③然后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1 mL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振荡。 再向3支试管中加入4滴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振荡 ④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1、2号试管中均出现紫色物质,3号试管中不出现紫色物质 实验结果分析: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14.答案:(1)探究熊虫产生的海藻糖是否能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因低温造成的损伤 (2)自身不含海藻糖亦不能合成海藻糖 动物细胞培养 (3)①取经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的同种动物细胞适量,等分成甲、乙两组 ②向甲组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熊虫产生的海藻糖;乙组细胞的培养液中不添加 ③将甲、乙两组细胞均控制在零下271 ℃的条件下冰冻数小时 ④观察并记录两组细胞的生活状况 (4)若甲组细胞均生活良好,乙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则说明熊虫产生的海藻糖确实能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因低温造成的损伤;若甲、乙两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则说明熊虫产生的海藻糖不能保护避免受到因低温造成的损伤
12
课时作业5 细胞膜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膜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细胞膜成分中糖蛋白明显减少 B.细胞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中的磷脂含量和种类 C.糖蛋白和糖脂分别位于细胞膜的内外两侧
D.脂类物质能优先通过细胞膜与膜中蛋白质的种类有关 2.下列关于制备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鸟类的红细胞不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B.人的成熟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不会发生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细胞体积不变 C.叶肉细胞因有细胞壁存在使提取细胞膜更复杂
D.提取出的猪成熟红细胞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3.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由于细胞膜能严格地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因而能保证生物体的健康 B.将玉米花粉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隔开的结构是细胞壁 C.器官移植时的异体排斥反应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结果
D.精子和卵细胞、胰岛B细胞和肝细胞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相同
4.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多种功能。如图所示的模型主要表明了细胞膜的何种功能?( )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细胞间信息交流
D.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5.科学家揭示出电压控制的钾通道,这些通道是负责K+进出细胞的门户蛋白质,它们在神经和肌肉细胞上的作用,与晶体管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一样。这一成果从另一侧面证明了细胞膜具有( ) A.免疫功能 B.识别功能
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6.下列各种生理现象中,没有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B.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胰岛素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7.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B.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C.构成膜物质的分子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 D.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8.生物膜分子结构模型的探究历经了100多年的时间,目前仍在研究之中。在这期间,无数科学家积极投身该项研究之中并各自取得一定的进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世纪末,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最终推测膜上含有蛋白质 B.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抽提出蛙红细胞内所有脂质,最终确定膜上的磷脂为双层 C.1959年,罗伯特森获得细胞膜“暗—亮—暗”的电镜照片,认为蛋白质分布于膜两侧 D.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膜上所有磷脂和蛋白质都是运动的 9.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制备用研磨法
B.研究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利用荧光标记法
C.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可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
10.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精子能识别卵细胞,精子将其头部钻入卵细胞中。当一个精子进入后,细胞发生变化,不再让其他精子进入,这一现象体现出细胞膜能够( ) A.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使卵细胞摄入所需要的精子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1.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膜磷脂的合成与内质网有直接关系,膜蛋白的合成与内质网无直接关系 B.膜磷脂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直接关系,膜蛋白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无直接关系 C.膜磷脂与膜的流动性无直接关系,膜蛋白与膜的流动性有直接关系
D.膜磷脂与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有直接关系,膜蛋白与突触中兴奋的传递也有直接关系 12.下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对该图有关内容的描述错误的是( )
13
A.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B.②为糖蛋白,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 C.③为磷脂双分子层,为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D.①为多肽,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二、非选择题
13.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流动镶嵌模型”中,构成生物膜基本骨架的是 ,由于 的分布使生物膜的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
(2)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此实验结果直接证明了细胞膜中的 ,由此能较好地解释细胞膜结构上的 性。
(3)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时发现,其外膜包含很多称为“孔道蛋白”的整合蛋白,可允许某些离子和小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物质的这种跨膜方式为 ,体现了生物膜功能上的 。若将线粒体的蛋白质提取出来,脱离膜结构的大部分蛋白质无法完成其生理功能,说明 是完成生命活动的基础。
14.对细胞膜结构和组成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早在19世纪末期,研究人员就曾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溶于脂肪的物质,也很容易穿过膜,反之,不容易溶于脂肪的物质,也不容易穿过膜。这表明:细胞膜是由 构成的。
(2)将人的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红细胞发生的形态变化是 ,这是 作用的结果。将加有红细胞的蒸馏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在该液体的 (上、中、下)层能得到破碎的脂双层。
(3)1925年,有人用丙酮从红细胞膜中提取到磷脂,并将其铺在水面上形成磷脂单分子层。测量铺层面积,约为红细胞总表面积的 倍。
(4)1933年发现:蛋白酶能够使细胞膜分解,这表明:
。
(5)通过其他方法,测得多种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物质种脂质 类 膜的类别 变形虫细胞膜 54 42 4 小鼠肝细胞膜 44 52 4
人红细胞膜 49 43 8
依据上表数据,分析构成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在化学组成上的共同点是 ,主要区别是
。
14
课时作业5 细胞膜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参考答案
1.A 解析:癌细胞的细胞膜成分中糖蛋白明显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减小,容易扩散和转移,所以A项正确。细胞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所以B项错误。糖蛋白和糖脂位于细胞膜的外侧,所以C项错误。脂类物质能优先通过细胞膜与膜中脂质成分有关,所以D项错误。
2.B 解析:鸟类的红细胞除细胞膜外还有多种细胞器膜,所以A项正确。人的成熟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其水分子跨膜运输达到动态平衡,细胞体积不变,所以B项错误。叶肉细胞因有细胞壁的存在,提取细胞膜时,需先破除细胞壁,故使提取过程更复杂,所以C项正确。猪成熟红细胞只有细胞膜,细胞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所以D项正确。
3.C 解析:细胞膜虽然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某些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使生物患病,A项错误;将玉米花粉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隔开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壁是全透性的,B项错误;异体排斥反应是效应T细胞对移植器官识别后产生的,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结果,C项正确;精子和卵细胞、胰岛B细胞和肝细胞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不同,前者是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后者是通过激素进行的信息交流,D项错误。
4.C 解析:图中的信息表明细胞通过激素互相传递信息。
5.C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看门蛋白质的作用是负责K+进出细胞,故C项正确。
6.D 解析:精子和卵细胞只有相互识别,才能完成受精作用,故A项正确。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和胰岛素结合属于胰岛B细胞和肝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故B项正确。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进行信息交流的通道,故C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其他细胞无关,所以D项错误。
7.A 解析:细胞膜中脂质主要是磷脂和胆固醇,所以A项错误。细胞膜的外侧糖蛋白含量高,因此细胞膜内外两侧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所以B项正确。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导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决定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所以C项、D项正确。
8.C 解析: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进出细胞,于是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所以A项错误。荷兰科学家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故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故B项错误。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故C项正确。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所以D项错误。
9.C 解析:制备细胞膜常采用吸水涨破法,所以A项错误。研究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利用化学分析法,所以B项错误。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所以C项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的是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所以D项错误。
10.D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在受精过程中,精子能识别卵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故D
项正确。
11.D 解析:膜磷脂的合成与内质网有直接关系,膜蛋白合成之后也要经过内质网加工、运输。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蛋白、膜磷脂均有关系: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膜蛋白参与完成。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就是因为膜磷脂、膜蛋白均是可以流动的。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后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完成的,因此与膜磷脂、膜蛋白均有关系。
12.D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①为糖链,②为蛋白质,③为磷脂分子,所以D项错误。
13.解析:本题通过图解综合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是运动的。不论是细胞还是某一种细胞结构,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使其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 (2)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流动
(3)协助扩散 选择透过性 膜结构的完整性
14.解析:(1)根据物质的相似相溶原理可以判断出细胞膜中含有脂类物质。(2)根据渗透原理,可以判断出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会吸水涨破,磷脂分子质量轻,会存在于溶液的上层。(4)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所以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5)为表格分析题,在找共同点时需要看是否含有,在找不同点时要看含量的差异。
答案:(1)脂类物质 (2)(吸水)膨胀、直至破裂 渗透上 (3)2 (4)细胞膜上有蛋白质 (5)组成不同细胞膜的物质种类相同 组成不同细胞膜的物质含量有差别
15
课时作业6 细胞器和细胞核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多利羊的产生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C.m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而不能直接通过核膜,体现了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科学家在单细胞伞藻的幼体嫁接的实验中,将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长出了乙的伞帽。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B.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 C.欲证明细胞核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对照实验 D.该实验证明了细胞质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3.如图所示为科学家进行变形虫的切割实验,这个实验最能说明( )
A.细胞核控制细胞的遗传 B.细胞质控制细胞的遗传 C.细胞核是控制细胞代谢的中心 D.细胞质是控制细胞代谢的中心
4.下列关于核糖体的分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结构 B.核糖体的化学组成和T2噬菌体相似
C.在生物膜系统中,核糖体不是只分布在内质网上 D.基因表达的全过程都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
5.如图所示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细胞内的某些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些结构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结构 B.以上七种结构均参与了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构成
C.与基因表达有关的结构有a、b、f、g,但不一定都能发生A—T、G—C之间的互补配对 D.在a内能合成葡萄糖,而在b内能将葡萄糖分解
6.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新细胞壁的形成过程,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中D表示内质网 B.图中C是高尔基体,图中E的主要成分是加工后的多肽链 C.该细胞的核基因在有丝分裂后期不能转录,但是能够进行翻译 D.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7.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时用到的染液为健那绿,染色后数小时内细胞的生理状态及线粒体的颜色为( )
A.死细胞、蓝绿色 B.可进行有氧呼吸、蓝绿色
C.死细胞、绿色
D.可进行有氧呼吸、绿色
8.下列有关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抗体的合成在游离的核糖体上 B.可以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分辨出核糖体
C.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D.叶绿体光合作用中产生的葡萄糖可直接转移到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 9.下列关于细胞“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一定为植物细胞 B.含中心体的细胞一定为动物细胞 C.绿色植物细胞内一定含叶绿体 D.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能进行有氧呼吸
10.甲图是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与其进入内质网加工的示意图,乙图是分泌蛋白从合成到运输到细
16
胞外的流程图。据此判断错误的是( )
甲
乙
A.分泌蛋白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而不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中合成的 B.乙图中①②都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成分 C.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D.生物膜是有活性的膜结构,具有选择透过性,在实际应用中无法模仿其功能
11.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4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有① B.植物细胞高尔基体膜结构有② C.叶绿体内膜有③ D.线粒体内膜有④
12.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不同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绿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 B.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内的基粒增大了线粒体的膜面积 D.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囊泡而增大膜面积 二、非选择题
13.下列是细胞的部分结构放大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将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过程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 。
(2)在细胞分裂间期,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 ] ,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
由[ ] 供给。
(3)细胞的识别与⑥中的[ ] 有关。观察活细胞中的②常用的染色剂是 。 (4)图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填标号)。 (5)用含有
35
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该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一种含
35
S的蛋白质。请写出
35
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用“→”和序号表示先后顺序): 。
(6)信使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由核中进入细胞质中并与核糖体结合,通过的生物膜的层数是 层。
14.下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 ]中填标号,在 上填相应的名称)。
(1)只有在 细胞中,使用 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该图表示的结构。
(2)[3] 主要由细胞质中翻译形成的物质以及 共同组成,前者进入细胞核的通道是[ ] 。
(3)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 。
(4)一同学将下图乙伞藻的细胞核与伞部去掉,并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乙中,则长期存活下来的乙伞藻其外形是 。
17
课时作业6 细胞器和细胞核
参考答案
1.A 解析:多利羊的产生是通过核移植来实现的,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不能说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C 解析:欲要通过上述实验证明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需要同时进行对照实验,将乙的伞柄嫁接到甲的假根上,观察实验结果。
3.C 解析:据图可知,有细胞核的部分能摄食和生长,无细胞核的部分不摄食,也不生长,说明细胞核是控制细胞代谢的中心。
4.C 解析:病毒不含核糖体,所以A项错误。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T2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所以B项错误。在生物膜系统中,内质网、核膜的外膜上都有核糖体的分布,所以C项正确。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只有翻译过程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所以D项错误。
5.C 解析:图中所示为亚显微结构,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所以A项错误。图中的e和f分别为中心体和核糖体,两者均无膜结构,故不属于生物膜系统,所以B项错误。图中a、b、g中均含有可表达的基因,碱基配对方式为A—U、A—T,C—G,f是翻译的场所,故f处碱基配对为A—U,C—G,所以C项正确。b是线粒体,葡萄糖必须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被继续分解。所以D项错误。
6.C 解析:图中A、B、C、D、E分别表示细胞壁、细胞膜、高尔基体、内质网、分泌小泡。新细胞壁的形成是有丝分裂末期的一个特征,所以A项错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B项错误。有丝分裂后期核基因所在的DNA仍然是染色体形态,无法解旋,所以不能转录。但是间期转录产生的mRNA仍然可以进行翻译。所以C项正确。该过程通过囊泡实现物质转运,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D项错误。
7.A 解析: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染色后的细胞仍维持活性,染色后线粒体呈蓝绿色。
8.C 解析:抗体是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所以A项错误。核糖体需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所以B项错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转移为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膜转移为细胞膜,实现了高尔基体膜的更新,所以C项正确。葡萄糖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所以D项错误。
9.D 解析:除植物细胞外,原核生物细胞大部分有细胞壁,所以A项错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都含有中心体,所以B项错误。绿色植物的根细胞等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所以C项错误。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能进行有氧呼吸,体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所以D项正确。
10.D 解析:游离的核糖体合成胞内蛋白,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所以A项错误。①表示内质网,②表示高尔基体,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组成,所以B项正确。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C项错误。在实际应用中虽然不能制备真正有活性的膜结构,但可以模仿其功能,如制成人工肾,用于血液透析,所以D项错误。
11.C 解析:类囊体膜是叶绿体扩大膜面积的结构,但不属于叶绿体内膜。
12.B 解析:叶绿体通过形成基粒增大膜面积;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内质网通过折叠增大膜面积;高尔基体通过囊状结构增大膜面积。
13.解析:(1)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在间期染色体以染色质的状态存在。
(3)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②是线粒体。若用活细胞观察,常用健那绿进行染色。 (4)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和具膜的细胞器构成,⑤核糖体无膜结构。
(5)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途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所以35S在细胞内的移动途径是⑤→③→①→⑥。
(6)信使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经核孔进入细胞质,没有通过任何膜结构。 答案:(1)① 高尔基体 (2)c 染色质 ② 线粒体 (3)a 糖蛋白 健那绿染液 (4)⑤
(5)⑤→③→①→⑥ (6)0
14.答案:(1)真核 电子 (2)染色质 DNA 2 核孔 (3)4 核仁 (4)B
18
课时作业7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一、选择题
1.将人红细胞置于盛有下列液体的离心管中,10 min后离心,得到沉淀物和上清液,则上清液中K+含量最高的离心管内盛有( ) A.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B.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C.质量分数为20%的蔗糖溶液 D.蒸馏水
2.小明用玻璃槽、饱和蔗糖溶液和清水做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生物膜透性的模拟实验。甲、乙两槽间的隔板中央圆圈为玻璃纸,玻璃纸是一种半透膜,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而水分子能自由通过。几小时后,发现( )
A.甲槽内水的体积减小 B.乙槽内溶液的体积减小 C.甲槽内水的体积无变化 D.乙槽内溶液的体积无变化
3.为探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甲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测定了植物A细胞液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甲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 )
浓度/(mol·L-1) 0.15 0.2 0.25 0.3 质壁分离状态 不分离 刚分离 显著分离 显著分离
A.≤0.15 mol/L
B.≤0.2 mol/L C.≥0.2 mol/L D.≥0.3 mol/L 4.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右图
所示状态。a、b表示该部位的溶液浓度,由此可推测( ) A.a>b,细胞渗透吸水 B.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C.a
5.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再过 滴加清 实验组 5 min的 现象 5 min 水5 min 质壁分 ① 0.3 g/mL蔗糖溶液 x 无变化 离复原 ② 0.5 g/mL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y 无变化 质壁分离 ③ 1 mol/L KNO3溶液 质壁分离 复原 z 细胞大小 细胞大小 ④ 1 mol/L醋酸溶液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错误的是( )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细胞膜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6.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在一定条件下,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
C.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当细胞液乙的浓度>溶液甲的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
D.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乙的浓度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发生渗透作用
7.吞噬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以及衰老的红细胞。这些物质(细菌等)进入白细胞内的方式是( ) A.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 C.胞吞
D.胞吐
8.如果线粒体DNA有缺陷,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 )
19
A.成熟红细胞利用葡萄糖 B.胃上皮细胞吸收水 C.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D.神经细胞吸收K+
9.下图表示动物肌肉细胞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
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B. Na+
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 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相同 10.
右图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与b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B.a和b都要消耗能量
C.b示细胞分泌的同时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D.b与a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11.如图是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据图可确定①为既耗能又需载体蛋白的主动运输 B.⑤⑥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①③两种方式被吸收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③胞吞作用有关
12.2010年底,“植物奶油”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专家指出,植物奶油在“氢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反式脂肪酸会增加食用者患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下列各项所描述的物质运输方式中,与反
式脂肪酸进入细胞的方式相同的是( ) A.动作电位形成时Na+内流 B.细胞排出尿素 C.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 D.DNA聚合酶进入细胞核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 方式,B表示 方式,C表示 方式,D表示 方式。 (2)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B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 。
(3)与A方式相比,B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 ,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 上合成的。 (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 方式进行,该种运输方式也体现出细胞膜 的特点。 (5)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 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14.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① ;② 。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
20
课时作业7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参考答案
1.D 解析: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由于渗透作用大量吸水,细胞破裂,细胞内容物被释放进入溶液中,经离心后可在上清液中得到较多的K+。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蔗糖溶液使细胞失水皱缩,质量分数为0.9%的NaCl盐水则维持细胞原来的正常状态。
2.A 解析:据题意可知,玻璃纸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而蔗糖分子不能自由通过,且玻璃纸的两侧溶液有浓度差,发生渗透作用;甲槽中清水的体积变小。
3.A 解析: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植物将不能正常生存。因此,为保证植物移植后能正常生存,甲地土壤溶液浓度应≤0.15 mol/L。
4.D 解析:A项,若题图细胞是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此时a>b,细胞渗透吸水。B项,若图示细胞正处于一个水分进出细胞动态平衡状态,则此时a=b,细胞水分进出量相等。C项,若图示细胞正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此时a
5.D 解析:洋葱表皮细胞在0.3 g/mL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而在0.5 g/mL蔗糖溶液中会因质壁分离失水过多而死亡。在1 mol/L的KNO3溶液中,由于K+和N能穿膜,故发生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由于K+和N进入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增大,因此滴加清水后,体积增大。放入1 mol/L醋酸溶液中会杀死细胞。
6.D 解析:渗透作用是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当溶液甲的浓度=细胞液甲的浓度时,水分子仍进行扩散,只是水分子进出平衡。
7.C 解析: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细胞碎片以及衰老的红细胞以胞吞的方式。
8.D 解析:线粒体DNA有缺陷,细胞呼吸受影响,供能不足,主动运输减慢。神经细胞吸收K+是主动运输。
9.D 解析: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题中葡萄糖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10.D 解析:选择透过性指的是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胞吞”和“胞吐”不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
11.A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①是主动运输,②是被动运输,③④分别为胞吞和胞吐,⑤⑥分别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被动运输的特点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免疫球蛋白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作用吸收;在腌制过程中果脯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膜失去了生理活性。
12.B 解析:反式脂肪酸为脂溶性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细胞排出尿素的方式也是自由扩散。
13.解析:
答案:(1)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胞吐 (2)葡萄糖
(3)载体蛋白 核糖体
(4)D(或胞吐)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C、D(或主动运输和胞吐)
14.解析: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是否能透过半透膜。由提供的实验材料可推知实验原理:蔗糖的水解产物如果能透过半透膜,则由于渗透作用,两边的液面差会缩小,用斐林试剂检验,水浴条件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否则,两边的液面会因为蔗糖的水解使溶质分子数增加,而液面差变大,且检验时无砖红色沉淀。实验设计步骤时重点考查无关变量的控制,如两侧加入等量的蔗糖酶、水浴控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等。
答案:(1)①向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形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变化
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60~65 ℃)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
(2)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21
课时作业8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选择题
1.向蔗糖溶液中注入适量的新鲜α淀粉酶溶液,放在60 ℃下保温5 min,然后用斐林试剂检测发现( ) A.生成了砖红色沉淀 B.混合溶液变成了紫色 C.混合溶液的颜色不变 D.生成了橘黄色的小颗粒
2.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B.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D.DNA连接酶可连接DNA双链的氢键,使双链延伸
4.科学家证实:RNaseP酶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和RNA分开,在适宜条件下,RNA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而蛋白质不具有。这一结果表明( ) A.酶都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 B.RNA具有催化作用
C.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所有的酶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能合成激素的细胞都一定能合成酶 D.酶的最适pH都是7左右
6.下图表示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
A.pH为6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pH由低到高时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
C.不同物种淀粉酶的最适pH有差异 D.人的淀粉酶活性比植物淀粉酶活性高
7.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曲线Ⅰ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Ⅱ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B.曲线Ⅰ作为实验对照
C.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D.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Ⅱ的顶点上移
8.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 2 mL 0.5 mol/L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管 编号 1 2 3 4 5 加入 适量 熟土 生土豆片+ 锈铁钉 生土豆片 物质 唾液 豆片 稀盐酸 实验 几乎 少量 大量 几乎无 几乎无 结果 无气泡 气泡 气泡 气泡 气泡
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实验 B.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
C.各组实验都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D.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9.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
10.欲测定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人们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其他条件最适,改变温度,观察反应生成物的量 B.其他条件最适,改变反应时间,观察反应生成物的量
C.其他条件最适,改变酶的浓度,观察反应生成物的量 D.其他条件最适,改变反应物浓度,观察反应生成物的量
11.下图为不同因素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A→B代表酶促反应速率坐标(0~100%),A→C代表温度坐
22
标(0~70 ℃),C→B代表溶液酸碱度坐标(pH=0.1~1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各线段含义提示:例如EH线段表示温度为E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为H) A.GH线段所代表的酶其最适温度在DE范围内 B. FI线段可用来体现胃蛋白酶的作用特点
C.据图可说明影响某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酶的数量和底物浓度 D.GH、GI线段所代表的某酶酶促反应速率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温度
12.下图曲线1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或向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的分别是( )
A.4,2 B.3,2 C.2,4 D.3,4
二、非选择题
13.(2012·福建高考理综,26Ⅰ)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 ℃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 。
图1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 ℃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 ℃间。他们设置15 ℃、16 ℃、17 ℃、18 ℃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 ,可用 试剂鉴定。
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 。
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 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 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
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 。理由是 。
图2
(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
低 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14.下列甲、乙、丙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其原因是 。 (2)图乙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 。
(3)图乙中,A点到B点的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 。
(4)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 ℃和 75 ℃水浴锅中,20 min后取出,转入37 ℃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反应分别为:甲
,乙 。 (5)图丙表示了 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植物淀粉酶
23
课时作业8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参考答案
1.C 解析:α淀粉酶不会催化蔗糖的水解;斐林试剂与蔗糖和蛋白质都不会发生紫色反应,也不会有橘红色小颗粒出现。
2.C 解析:因为过氧化氢不稳定,在高温下会自行分解成水和氧气,从而不能正确表现酶活性。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只能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来判断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究酶的专一性,不能用碘液。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设臵在最适pH左右。
3.C 解析:胰蛋白酶可分解动物细胞间与黏着性有关的蛋白质,使得动物组织分散成悬浮的单个细胞;酶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或RNA,故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是通过降低活化能而不是通过直接供能来提高反应速率的;DNA连接酶连接的是磷酸二酯键而不是氢键。
4.B 解析:根据题意,RNaseP酶由蛋白质和RNA组成,但这并不能说明酶都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题干强调“RNA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说明RNA具有催化作用;RNaseP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这一说法正确,但本题的实验结果并不能说明这一结论。
5.C 解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部分酶是RNA;酶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就能发挥作用,不论在细胞内还是细胞外,也不论是在生物体内还是生物体外;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是活细胞,也一定能合成酶;不是所有的酶的最适pH都是7左右,酶不同,其最适pH也不同。
6.C 解析:pH为6时,人淀粉酶活性高于植物淀粉酶活性;pH升高时,淀粉酶活性先变大后变小;不同物种淀粉酶的最适宜pH不同;pH在0~5.5范围内,植物淀粉酶活性高于人淀粉酶活性,pH在5.5~10范围内,人淀粉酶活性高于植物淀粉酶活性。
7.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加入X物质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下降,但最适温度没有改变;若改变溶液的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不可判断。
8.D 解析:酶具有高效性是通过无机催化剂与生物催化剂相比较(即2号与3号实验)得出的。1号和3号实验是两种酶催化一种底物,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3号与4号实验对比能说明高温会降低酶的活性。3号和5号实验的自变量是pH,说明pH会影响酶的活性。
9.C 解析:自变量是指在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也可以是底物的种类;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应为催化剂的种类;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设臵多组不同的pH,且设臵的pH梯度越小,研究出该酶的最适pH范围越精确。
10.B 解析: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表示,这里的反应速率是指最大反应速率。温度、pH、酶的浓度和反应物的浓度都会影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因此测定酶的催化反应速率就要使这些条件处于最适条件。
11.D 解析:GH线段表示当pH为G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为H,而温度为D和E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均为H,说明该酶的最适温度在DE范围内;FI线段表示pH较低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较高,而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温度为D,pH为G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在HI段,可见限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有酶的数量和底物的浓度等。
12.A 解析:曲线1为最适温度下酶促反应的速率,当温度略微升高时,酶活性降低,反应速率下降,达到一定程度趋于平衡,此时对应曲线为4;当加入少量同样的酶时,随酶量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此时对应曲线为2。
13.解析:(1)酶的活性越高,其催化效率就越高,由题图1中曲线可知三种蛋白酶中,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活性最高。
(2)①蛋白酶的分解底物是蛋白质,因此实验中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鉴定蛋白质常用的试剂为双缩脲试剂。
②根据题图1所示,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最适pH为8。
③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一般用恒温水浴来控制不同的反应温度;酶促反应速率能体现酶催化效率的高低,酶促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用单位时间内底物浓度的减少或产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④图2的实验结果中,四个实验温度下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没有出现峰值,因此不能断定18 ℃为最适温度。
(3)酶具专一性,由于大菱鲆淀粉酶与脂肪酶含量少,因此饵料中淀粉、脂肪的含量也应要少。 答案:(1)幽门盲囊蛋白酶 (2)①蛋白质 双缩脲 ②2和8
③水浴 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
④不能 据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 (3)淀粉、脂肪
14.解析:(1)图甲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此时影响反应速度的不再是反应物浓度,而应是反应溶液中酶的数量。(2)图乙中,A点时酶催化反应的速度达到最大,酶活性最高,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3)图乙中,A点到B点的曲线急剧下降,原因是温度升高,酶的结构受到破坏。(4)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 ℃和75 ℃水浴锅中,20 min后取出,转入37 ℃水浴锅中保温,甲试管中的酶遇合适的温度活性增强,反应迅速,乙试管中由于酶在高温下失活,再改变温度也不能恢复活性,反应并不增强。(5)图丙所示酶的最适pH在8左右,应为胰蛋白酶的相应曲线。
答案:(1)受反应液中的酶浓度的限制 (2)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3)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 (4)速度加快 无催化反应 (5)C
24
课时作业9 细胞的能量“通货”
——ATP、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是细胞中的一种生物大分子物质
B.为满足对能量的需求,肌细胞中贮存大量ATP
C.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较少,所以易断裂
D.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甘油分子由小肠腔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过程中,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B.由于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C.植物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可为多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ATP水解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组成单位之一
3.表示人体在不同距离的跑步过程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假设能量全部来自糖类的分解)。相关的正确说法是( )
A.跑步距离越长,无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大 B.跑步距离越短,有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大 C.100米跑时,所需ATP主要由有氧呼吸产生
D.1 500米跑时,两种呼吸方式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不相等
4.某校兴趣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向甲、乙两气球中分别注入10 mL酵母菌培养液、10 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分别注入适量相等的氧气,扎紧气球,分别固定于装有20 ℃温水的烧杯中。将整个装置置于20 ℃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形成对照以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 B.实验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甲、乙两烧杯内液面都没有发生变化 C.实验开始30 min后,两烧杯内液面甲升高,乙没有发生变化
D.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培养液以确认是否进行的是无氧呼吸
5.适宜温度条件下,向一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C6H12O6溶液至离瓶口1/3处并密封。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葡萄糖进入酵母菌的速率与瓶中氧气含量有关 B.丙酮酸能够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 C.一段时间后,瓶中会有酒精产生
D.可以用目测估计法在显微镜下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6.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青藏高原的哺乳动物细胞产生能量的主要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 D.ATP中的“A”与碱基“A”是同一种物质
7.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度快
B.ATP合成酶只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中 C.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D.无氧条件下,叶绿体的光合作用是细胞中ATP的唯一来源 8.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B.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空气中的病毒一般进行有氧呼吸
D.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中肯定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9.下列对ADP+Pi+能量
ATP反应式中“能量”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来自细胞内蛋白质的水解
B.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来自葡萄糖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向左反应产生的能量可用于叶绿体中水的分解
25
D.向左反应产生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对水的吸收
10.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同时叶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共消耗葡萄糖6 mol,产生了24 molCO2,则块茎消耗的葡萄糖为( ) A.4 mol B.3 mol C.2 mol D.1 mol
11.为研究酵母菌在不同情况下细胞呼吸释放的热量,某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在装置甲和装置乙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活性酵母菌和煮沸并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后,将两装置置于25 ℃的环境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则装置甲、乙中温度计的读数最可能是下表中的( )
装置甲 装置乙 A 24 ℃ 23 ℃ B 27 ℃ 25 ℃ C 26 ℃ 28 ℃ D 28 ℃ 26 ℃
12.下表是植物不同器官的呼吸速率(单位鲜重在单位时间耗氧量μL·g-1·h-1)。
植物器官 呼吸速率(O2) 植物器官 呼吸速率(O2) 根 25 胚 715 胡萝卜 种子(浸泡15 h) 叶 440 胚乳 76 大麦 果肉 30 叶 266 苹果 果皮 95 根 960~1 480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
B.种子内胚的呼吸速率比胚乳高,表明胚的能量代谢较旺盛
C.测定大麦种子呼吸速率前先浸泡,是为了提高种子内自由水含量 D.不同植物的同类器官呼吸速率不同,与其结构有关而与功能无关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是外界条件对植物呼吸作用速率影响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上图甲中可知,呼吸作用最旺盛时的温度在 点。AB段说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呼吸作用 ;温度的变化主要是影响 的活性。
(2)上图乙中曲线a表示 呼吸类型。如果曲线a描述的是水稻根细胞的呼吸作用,那么在DE段根细胞内积累的物质是 。曲线b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利用的有机物主要是 。14.下图为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与ATP关系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现象,其电能是由图中的 过程释放的能量转变而来的。 (2)某人感冒发烧,其体温上升所需要的热量是由图中 过程释放出来的。
(3)用图中的数字依次表示光能转变为骨骼肌收缩所需能量的过程: 。 (4)医药商店出售的ATP注射液可治心肌炎。若人体静脉滴注这种药物,ATP到达心肌细胞内最少要通过的细胞膜有( ) A.1层 B.2层 C.3层 D.4层
(5)经测定,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 h将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总量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生物体内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
。
26
课时作业9 细胞的能量“通货”
参考答案
1.D 解析:ATP并不是生物大分子;ATP在细胞中含量不高,其供能机制在于ATP与ADP相互转化;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含能量较多且易断裂。
2.D 解析:甘油属非极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该过程不消耗ATP;成熟的红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只能被暗反应利用;ATP由一个腺嘌呤、一个核糖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即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3.D 解析:题图中显示,跑步距离越长,有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大,跑步距离越短,无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大;100米跑时,所需ATP主要由无氧呼吸产生;1 500米跑时,两种呼吸方式消耗的能量相等,但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不相等。
4.D 解析:甲、乙两组只有一个变量,形成对照。乙气球内无活的酵母菌,不进行细胞呼吸,气球体积不变,烧杯中液面不变;甲气球内有活的酵母菌,开始一段时间内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与产生的CO2量相等,气球体积不变,烧杯中液面不变。甲气球随着O2的消耗,酵母菌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气球体积增大,烧杯里的液面上升。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于CO2的检测,但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CO2,而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用于检测酒精,酒精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
5.D 解析: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酵母菌,该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能量的产生与瓶中氧气含量有关;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可进入线粒体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开始时瓶中氧气充足,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随着瓶中氧气减少,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通常用显微直接计数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6.C 解析: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它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人体只有有氧呼吸才会产生二氧化碳,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ATP中的“A”叫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DNA和RNA中的碱基“A”是腺嘌呤。
7.A 解析:ATP合成酶除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中外,还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叶绿体产生ATP时必须要有光照;无氧条件下,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合成ATP。
8.D 解析: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才能进行有氧呼吸;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仍能进行有氧呼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细胞呼吸;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有催化这一系列反应的酶。
9.B 解析:ADP和Pi合成ATP过程所需的能量包括以下两种:动物、人、真菌等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而绿色植物来源于光能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叶绿体中水的分解过程所需的能量为叶绿素吸收的光能;细胞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吸收水分,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10.C 解析: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无CO2;24 mol CO2全部来自叶肉细胞的有氧呼吸,消耗4 mol葡萄糖,则块茎消耗的葡萄糖为6-4=2(mol)。
11.D 解析:分析图解可知装置甲处于有氧状态下,装置乙处于无氧状态下。酵母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故两装置温度都会升高;又因为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于无氧呼吸,故装置甲中的温度高于装置乙。
12.D 解析:呼吸速率的不同,取决于该器官(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代谢越旺盛的器官,呼吸速率就越高。
13.解析:呼吸作用作为一种生理活动,也是一种酶促反应,因而温度的变化必然因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呼吸作用速率。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也常利用温度与呼吸作用这一关系,如冰箱冷藏蔬菜或水果等。无氧呼吸作用会受到环境中氧浓度的影响,通常随着氧浓度增高,无氧呼吸受到抑制。
答案:(1)B 加快 酶 (2)无氧 酒精 葡萄糖
14.解析:在绿色植物体内,光能转变成ATP中的化学能,然后再转移到有机物中,有机物被动物消化吸收后,可以氧化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这些能量的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维持生物体的体温,少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之后可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如生物放电、肌肉收缩等。静脉滴注ATP时,ATP要到达组织细胞内,首先要通过毛细血管的管壁细胞(2层膜),然后进入组织细胞(1层膜),共通过3层细胞膜。
答案:(1)④ (2)③ (3)①②③④ (4)C (5)ATP与ADP之间进行相互转化
27
课时作业10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根据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少数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对420 nm、670 nm光的转换率较高 ②在晚间用大约550 nm波长的绿光照射行道树,目的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以增加夜间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③据图可知,用白光中450 nm左右波长的光比白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④土壤中缺乏镁时,420~470 nm左右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 ⑤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减少
A.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下图表示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3化合物浓度降低 B.曲线中D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5化合物浓度升高
C.AB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BC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是温度等其他条件 3.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 B.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在日光下,叶片中的叶绿素等量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4.图1中试管甲与试管乙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氧气产生量的影响,结果如图2曲线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曲线和乙曲线不同的原因是小球藻对光的利用能力不同 B.Q点的净氧释放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为零 C.P点负值产生的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D.若光照强度由R变为S,则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的含量将会增加
5.炎热夏季中午,为了防止失水过多,植物往往采取应急措施。此时叶肉细胞( ) A.三碳化合物含量上升
B.光反应产物不足以支持暗反应的需求 C.有机物积累速率明显下降 D.叶绿体基质中ADP含量增加
6.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他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 )
①本实验未设对照组 ②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 ③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 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 A.只有②③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③④ D.①~④全部
7.在上午8~10时的两个特定时刻测定某植物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含量变化,其相对数值如图所示。该细胞最可能是( )
A.形成层细胞 B.叶肉细胞 C.根尖细胞 D.果肉细胞
8.将某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在含低浓度NaHCO3的培养液中,并用石蜡油覆盖液面。先照光一段时间,然后在相同光照强度下不同时间测定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测定时间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是( )
28
9.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当光照强度为3 klx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 )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光饱和时光照强 光饱和时cm-2叶·h-1照强度/klx 度/klx ) 黑暗条件下cm-2叶·h-1) A植物 1 3 11 5.5 B植物 3 9 30 15
A.11.5 B.4 C.10.5 D.1.5
10.有人把玉米和向日葵的叶片从植株上切下后,分别放在保持高湿度、光照充足的容器内(保持叶片的生活状态),叶片的含水量由于蒸腾作用而逐渐减少,然后测定叶片在水分亏缺情况下的相对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水分亏缺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水分亏缺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B.水分亏缺对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不同 C.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水分亏缺影响光合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CO2进入叶内而起作用的 二、非选择题
11.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代谢过程,图中①~⑦代表各种物质,A、B代表两种细胞器。
(1)图中 (填代号)代表的是细胞生命活动可直接利用的一种能源物质。 (2)B中的色素主要吸收 光。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时,则图中①→②→①的循环 (填“能”或“不能”)进行,原因是
。(3)若A中释放的CO2除进入B外,还有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则意味着 。
一个CO2分子从A中释放到细胞外需经过 层磷脂分子。 (4)写出⑥参与的细胞代谢过程的反应式:
。
(5)若这是取自甜高粱某组织的细胞,如何检验该组织中含有还原性糖?请完成填空。
第一步:浸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该组织 ,用清水漂洗后制成匀浆。 第二步: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液,再加入1 mL,水浴加热。 第三步:观察颜色变化,若 ,则表明有还原糖。
12.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设计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材料和用具:100 mL量筒,50 W、100 W、200 W 和400 W的台灯,冷开水,NaHCO3,黑藻等。
实验步骤:
①准备4套如图所示装置,编号为1~4。在瓶中各加入约500 mL质量浓度为0.01 g/mL NaHCO3溶液后用冷开水充满。 ②取4等份长势相同的黑藻分别放入1~4号装置。
③将4套装置放入暗室中,然后分别用50 W、100 W、200 W和400 W的台灯等距离地照射1~4号装置,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
④30 min后停止光照,测量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体积(mL)。 以上实验重复三次,实验结果见下表。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1 2 3 4 次数 50 W 100 W 200 W 400 W 第一次 5.0 12.0 21.0 19.2 第二次 5.3 11.5 20.0 18.5 第三次 5.0 12.0 20.0 19.0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列出实验中的两个控制变量(无关变量):
。
(2)根据装置图,上表中的实验数据是如何读出的? 。
(3)上表中测得的氧气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其原因是 。 (4)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
(5)若想确定黑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请在本实验的基础上写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思路:
。
29
课时作业10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参考答案
1.A 解析:由图可知,叶绿素a的吸收高峰为420 nm和670 nm,叶绿素b的吸收高峰为470 nm和650 nm左右,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能转换光能,在420 nm和670 nm处转换效率较高。叶绿体色素吸收绿光很少;白光中各种波长的光都有,其光合作用效率高于某一单色光。叶绿素中含Mg,缺Mg导致叶绿素不能合成,相应波段的光的吸收值下降。在550 nm的波长,光吸收值少,而在670 nm的波长,光吸收值高,叶绿素a转换的光能多,生成的ATP多,还原的C3增多,故叶绿体中C3含量减少。
2.B 解析: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增大,消耗C3化合物,所以叶绿体中C3化合物浓度降低。曲线中D点转向B点时,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用于固定CO2的C5化合物增多,叶绿体中C5化合物浓度会降低。AB段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也在不断增加,所以这一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BC段光照强度较大,二氧化碳浓度也比较高,所以在这一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是温度等其他条件。
3.B 解析:叶绿素对绿光的吸收量最少,因此日光中透过叶绿体的光中绿光比例最大;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是利用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由叶绿体自身合成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不是等量吸收各种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都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4.B 解析:甲、乙因为培养液中镁含量的不同,对光的利用能力不同,镁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Q点为植物的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P点氧释放量为负值,原因是呼吸作用吸收氧气;若光照R变为S,光照减弱,NADPH、ATP生成量减少,其他条件不变,C3化合物还原减少,C3化合物增加。
5.C 解析:炎热夏季中午,植物为了防止失水过多,叶片上的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影响了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进而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导致有机物积累速率下降。
6.A 解析:本实验遮光部分与曝光部分成为相互对照,另外本实验只能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并不能证明光合作用是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7.B 解析:由图分析细胞CO2减少,O2增多,C6H12O6增多,应为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B正确。
8.C 解析:将某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在含低浓度NaHCO3的培养液中,并用石蜡油覆盖液面,植物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能利用的CO2会越来越少,所以其光合作用强度会越来越低。
9.D 解析:A植物在3 klx光照强度下达到光饱和点,其固定的CO2量应为11+5.5=16.5;B植物在3 klx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强度相等,其固定的CO2量为15,由此分析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1.5。
10.D 解析:由图可知,在水分亏缺为30%和50%时,向日葵和玉米已分别停止光合作用,再结合植物所吸收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可得水分亏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是原料水的不足(因为此时叶片的含水量是可以满足光合作用对水的需求的),而是光合作用的另一种原料CO2(CO2主要通过气孔从外界获取,在水分亏缺的情况下会导致气孔关闭)。再结合玉米对CO2的利用效率高,可知水分亏缺主要是通过影响CO2进入叶内而影响光合作用的,符合图示现象。
11.解析:(1)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判断①为C5,②为C3,③为ATP,④为ADP和Pi,⑤为H2O,⑥为O2,⑦为丙酮酸。(2)在黑暗中光反应不能进行,没有[H]和ATP的条件下,暗反应也不能进行。(3)线粒体产生的CO2除用于光合作用外,有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说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5)该组织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在检测还原糖时要脱绿处理,以免影响颜色反应的观察。
答案:(1)③
(2)红光、蓝紫 不能 没有光反应提供的ATP与[H],暗反应不能进行 (3)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6 (4)C6H12O6+6H2O+6O212H2O+6CO2+能量 (5)脱绿 新制的斐林试剂 出现砖红色沉淀
12.解析:本实验探究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此,光照强度是自变量,无关变量是除光照强度外影响光合作用的其他因素。黑藻吸收NaHCO3溶液中的CO2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O2,O2使瓶中的压力增大,使瓶中的液体排出,因此排出的液体的体积代表光合作用的O2的量。黑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要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测得的氧气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从实验结果看出,光照过强光合作用的速度减慢,要确定黑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需在100~400 W范围内设置更多组进行实验。
答案:(1)光照强度 CO2量(或NaHCO3溶液量及浓度)、温度、pH、光照时间、黑藻量等(要求至少答出两项)
(2)读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的体积 (3)黑藻自身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
(4)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光合作用的强度也随之升高 (5)缩小光强梯度,在100~400 W范围内设置更多组进行实验
30
课时作业11 细胞的增殖
一、选择题
1.下列是关于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符合在一个细胞周期内发生顺序的是( )
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 ③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2.下列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板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
B.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通常发生在分裂前期 C.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D.在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3.对如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因为细胞中有中心体⑨,无细胞壁,所以可以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⑤和⑥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8个DNA分子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4.体细胞增殖过程中,肯定发生的是( ) A.DNA含量的变化 B.纺锤体的形成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自由组合
5.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
B.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形成46条染色单体
C.体细胞有丝分裂完成后两个正常子细胞的DNA序列相同
D.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视野中央可见某个细胞从分裂中期进入分裂后期
6.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各组成成分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定不相等的是( ) A.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数目
B.染色体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
C. DNA分子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 D.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
7.下图是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下一细胞周期开始于图②时期的结束
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
D.图①时期细胞中的中心粒移向两极
8.下列可以判定植物分生组织细胞的部位的是( ) A.有蛋白质的合成 B.有RNA的转录 C.有DNA的合成 D.光合作用旺盛
9.下图是某学生绘出的某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其中错误的是( )
A.a和b B.c和d C.b和d D.e和f
10.在真核生物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过程中都有的变化是( ) A.蛋白质的合成 B.染色体数目加倍
C.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D.遗传物质均等分配
11.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核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12.下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DNA分子数(c)的统计图。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 )
31
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①时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序可能达到最高 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 D.③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二、非选择题
13.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从 开始到 结束。
(2)图A表示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cd段表示细胞分裂进入 期,染色体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 de段表示细胞分裂进入 期。
(3)图B表示的细胞分裂期相当于图A中 段,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染色体 条。 (4)图C所示细胞与图B所示细胞相比,在图A中de(或ij)段的显著差异是 。
(5)从图A可以看出,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相同数量的染色体,所以,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 有重要意义。
14.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之后,不同班级的同学在一起进行交流,某同学发现,上午第一节课做实验的同学极少能观察到分裂期的细胞,而上午第三节课做实验的同学则大多数能观察到分裂期的细胞,他推测洋葱根尖细胞在一天中的某些时段分裂比较活跃,并就此展开下面的探究活动。 (1)准备。
资料检索表明:25℃时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8 h,其中分裂期为1.5 h。所以,要准确掌握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不同时段的分裂状况,每次取样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 h。
(2)培养洋葱幼根,装片制作。装片制作的正确步骤是: 、 、 、制片。 (3)观察装片。
(4)记录观察结果。请将下列记录表中①~⑤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
样本 ② ⑤ 细胞周期 ③ ④
取样时间: 室温: 记录人: 记录时间: ② ;
③ ; ④ ; ⑤ 。
(5)结果统计与分析。数据显示根尖分生区细胞大多数处于分裂间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2
课时作业11 细胞的增殖
参考答案
1.C 解析:在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两个相同的DNA分子完全分开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心体发生加倍出现在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着丝点排列在同一个平面出现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综上所述答案选C项。
2.C 解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出现细胞板,只有植物细胞才在末期出现细胞板;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分裂期的末期;中心粒的复制发生在间期。
3.D 解析:如图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8个DNA分子,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既有同源染色体,也有非同源染色体。
4.A 解析:任何体细胞的增殖都会发生DNA复制,然后通过分裂分配到子细胞中,因此DNA的含量肯定会发生变化;在增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基因突变;若发生的是无丝分裂,则不会形成纺锤体;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分裂,在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过程不发生。
5.C 解析:间期染色体数目不变;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有92条染色单体;洋葱根尖细胞在制作有丝分裂装片的过程中已被杀死,不能再进行生命活动。
6.B 解析:染色体数目是以着丝点数目为依据进行计数的,故二者一定相等;染色单体只有在一条染色体复制时才出现,故染色体数目为1时,染色单体数目为0或2,二者不可能相等;而DNA分子数目与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之间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7.A 解析:下一细胞周期开始于上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即图②时期的结束;若按分裂期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①→④→③→②,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个核DNA 分子;由图看出图①时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了纺锤体,判断该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粒)结构。
8.C 解析:分生组织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进行DNA的复制,而不分裂的细胞是没有DNA复制的。
9.C 解析:b、e图都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细胞膜不向内凹陷,b图错;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d图错误。
10.A 解析:分裂过程中一定要进行DNA分子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11.C
12.C 解析:②染色体加倍,应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13.答案:(1)e j
(2)后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变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末 (3)bc或gh 6
(4)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5)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4.解析:第(1)题考查取样的时间,因分裂期为1.5 h,所以取样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5 h,否则就无法掌握在不同时段的分裂状况。第(2)题装片制作的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漂洗与染色两步骤易颠倒出错。第(4)题考的是实验表格的填写,是很容易忽略的问题,书写时要考虑自变量和因变量,如本题的自变量为不同时期,而不是不同时段(表下面有取样时间,说明是在同一时间取的样本),因变量是细胞数量。第(5)题要明确问的是为什么看到的细胞大多数处于分裂间期。
答案:(1)1.5 (2)解离 漂洗 染色 (4)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同时期细胞数量记录表 ②细胞数量 ③分裂期 ④分裂间期(③与④可互换) ⑤样本1、样本2…… (5)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的比例远大于分裂期
33
正在阅读:
二十八星宿吉凶释义05-15
艺术作文之艺术特色学校汇报材料03-02
快乐主张02-18
对P2P投资的3大误解08-10
10合同法 - 图文05-01
污染雨水收集池施工方案10-24
2020年仁爱版八年级上英语Unit 3 Topic 3 Section C教学设计11-19
北京大学区域经济与企业管理高级总裁研修班06-0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生物课
- 内含
- 高二
- 作业
- 答案
- 图文
- 11
- 分析网络环境下的新闻记者角色定位
- 文明班级建设计划
- 高考英语回归课本复习14
- 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训练
- 干细胞分裂模式和干细胞干性维持的机制研究
- 《古典诗词格律入门》 - 3b33
- 材料科学基础总复习3
- 循环码实验报告
- 开学条件保障情况
- 厦门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说明(试行)
- 中国鼓凳子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滑雪单板装备是什么
- 山东省威海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卷及答案 - 图
- 镇江大东纸业搬迁项目工程造纸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PM4,5车间
- 江南大学2013下半年资产评估学第三阶段测试及答案
- 广东省台山市华侨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2次小测(含答案)
- 注册税务师考试财务与会计考前语音串讲
- 西华大学单片机试卷
- 2012年山东科技大学数据结构与操作系统--真题及参考答案
- 福建省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统计报表制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