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玉器3

更新时间:2023-08-14 09:06: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春秋战国玉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至秦始 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共历549年,史 家称为春秋战国,也就是东周时期。此时王 室式微、群雄峰起,各诸侯国处于经济、政 治、文化大发展的时代。铁器也正出现于此 时,并很快普及到各地,用铁制造兵器和工 具。不久,铁也用在铊机上,以铁铊换下青 铜铊,提高了碾玉的效率。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

那时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 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谁战 胜了,谁就召开诸侯国会议,强迫大家公认他的 “霸主”地位。 先后起来争当霸主的有:齐桓公、 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把他们 称为“春秋五霸”。 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大 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华夏族和其他 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春秋末年,长江 下游和钱塘江流域的吴国和越国,也参加了争霸战 争。

起初,吴国打败了越国,强迫越国臣服。 越王勾

践天天舔尝苦胆,立志报仇。 他注意增加生产,训 练士兵,积聚力量。 经过长期努力,越国终于重新 强盛起来,最后灭掉了吴国。 春秋时期,铁器已经 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中使用。 农业生产中使用铁锄、 铁斧等。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 铁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那时, 也开始用牛耕地。耕作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进一 步发展起来。 一些贵族把公田化为私田,逐渐采取 了新的剥削方式,让种田的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 保留一部分产品。

春秋时期,玉器发生变化,以小件为主,装饰 细密化,多作隐起处理,艺术手法仍是象征 主义。如玉人头饰,高3.8厘米,宽2.5 厘米, 最厚1.8厘米,出土于河南光山宝相寺春秋早 期黄君孟墓。头戴垂角帽,大圆眼珠,大鼻 头,口张微笑,耳戴环,颈甚长。其比例准 确,与人面接近。面相自然,笑容可掬,富 有人情味,跟严肃的妇好像相比,与现实生 活贴近了重要的一大步。

(一)玉器的种类、造型与工艺 1、种类。生产工具有玉斧、玉环;装饰品有璧、环、 璜、罐、斧形饰、竹节形饰、璋形饰、玦、梳、襟钩、串饰、 笄、贝形饰、璇玑、管、珠、剑首、双系拱形饰、双鸟首拱 形饰、双龙环形饰。动物形玉饰有玉龙佩、虎、鸭首、鱼、 蚕、蝉、双鸟形玉柄、兽形佩、兽面形饰、龙鳞形饰、龙虎 合体佩。人物形玉佩有人首形佩、玉人、人形饰;礼仪器有 圭、戈、琮、璋、璜、璧等。 2、造型。器物造型分几何型、人物型、动物型。纹饰 造型以阴线龙首

纹最多见:龙纹、谷纹、勾云纹、凤纹、龙 鳞纹、蟠螭纹等为主要纹饰;谷纹的纹饰造型与布局的特点 是满密均细。

3、工艺。玉器的材质主要是透闪石软玉,包括白玉、 青玉、黄玉、墨玉、碧玉等,内含陕西蓝田玉,河南南阳玉 与甘肃酒泉玉等。其他材质有大理石、滑石、绿松石、玛瑙、 石髓、水晶、煤精等。说明玉料采选地域较广。装饰品玉器 的开料,如凤翔秦国的璧,厚度仅为0.1至0.35厘米。此种 精薄的玉器,唯用很薄的金属工具旋切方可奏效。装饰品绝 大多数都刻纹饰。礼仪器多数无纹饰。纹饰的刻法,以单阴 线和双阴线为主,线条细密匀称。所用工具是直径很小且很 薄的金属工具。所刻出的线条,一般不足0.1厘米的宽度, 线条圆转柔丽,工艺技巧颇熟练。龙首纹的龙眼,为细小的 圆圈,直径约为0.1厘米,有的小得肉眼难辨。所用工具是 极细的金属管钻。多数玉器表面,虽注重抛光,但其光泽晶 莹程度,与战国玉器相比显得逊色。

(二)春秋玉器的特征 1、西周玉器的遗风。中国玉器发展过程中的一条基本 规律是承前启后,说明玉文化有承传性与流变性双重特点。 一般的情况是承传性不如流变性表现得突出;流变性主要表 现为在承传基础上呈现多方面的创新。春秋玉器在继承西周 玉器的造型、纹饰上,亦表现出这一特征。如双龙首璜饰有 宽窄双阴线纹的龙首纹等。双龙首延续了西周的基本造型, 但有了新变化,如方嘴龙首是春秋时期首现的,这些种龙首 被战国玉器所沿用。西周晚期始兴的宽窄双阴线纹在春秋时 沿用,但线形有新变化。两条线的宽窄比例扩大,即定线加 宽,且线底呈凹圆形,纵剖面为凹形,即在宽线的一侧加刻 极细的单阴线。

2、玉觿的广泛使用。 3、龙虎合体造型。龙虎合体造型的玉器,在 商和西周时尚未见到,春秋时始有这种创新造型。 4、云纹龙形佩。春秋云纹龙形佩,大大突破 与发展了商和西周的同类器型的造型与形制。云纹 变商和西周多见的勾云纹为对称内钩卷云纹(简称 卷云纹),春秋云纹龙形佩为战国两汉同类器开了 先河,特别是战国飞动优美的玉龙造型,就是在它 的基础上形成的。 5、首现谷纹。古代以饰谷纹的玉器为祥玉, 玉器谷纹是谷物种子颗粒的象形。

玉饰纹卧虎 玉饰纹卧虎,春秋中期,长7.7cm,宽2.2cm,

厚0.3cm。清宫旧藏。 玉虎用青白色玉料,片状,有因埋藏 而产生的褐色色变。虎伏状,整体呈“弓”字形,头部刻画 精细,张口,上唇上卷与鼻相连,前后足皆呈卧状,尾大而 上卷,虎身饰“人”字形阴线虎皮纹,四肢饰勾

云纹。 在春 秋及战国早期墓葬中曾多次发现玉虎,其往往被成双使用, 可能具有合符的功用。春秋时期的玉虎一般比此件更宽,且 饰纹更复杂,而这件作品的造型较一般作品更为生动,形态 准确。“人”字形虎皮纹继承了商、周玉器的某些装饰风格。 作品中部有孔,虎尾及口部亦呈旋孔状,皆可穿绳悬挂。此 玉虎可能是成组玉佩中用于中部的玉件,较一般玉虎更为珍 贵。

玉龙纹璜 玉龙纹璜,春秋晚期,长9.3cm,璜面最宽6.3cm,

厚0.3cm。 此玉璜为新疆和田青玉制,表面有因埋藏而产生 的色变,局部呈黄褐色。体扁平,扇面形,弧度超过半圆, 此形制在春秋时期的玉璜中非常少见。璜两面满饰隐起的勾 云纹,纹饰密集,局部组成侧面的兽面形。璜两端为侧面龙 首形,边缘沿龙首之形呈凸凹变化。 璜类玉器产生于新石器 时代,用作礼器与佩玉。西周时期盛行以璜作杂佩,一套佩 玉中出现多重玉璜,自上而下排列,这一时俗影响一直延至 春秋、战国时期,因此璜形玉佩在玉器中所占比例较大。这 件玉璜仅上部有一孔,两端无孔,下方不能再挂物,应为悬 置在成组佩玉最下端的玉件。

玉虺龙纹冲牙 玉虺龙纹冲牙,春秋,长

7.4cm,端宽1.5cm,厚0.3cm。 玉冲牙为新 疆和田玉制,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斑。器 片状,形似弧形长牙,上端宽而方,下端略 尖,中上部有孔,可穿绳悬挂。冲牙表面饰 阴线刻出的花纹,线条呈方折状,图案中隐 有多个虺龙纹。此种方折的阴线纹图案在陕 西地区发现的一些春秋时期的玉器上也可见 到,据此推测这件玉冲牙为春秋时期我国西 部地区的作品。 此件作品造型简练而凝重, 代表了春秋时期关中地区佩玉的风格。

春秋时期稍早的玉器,在器型、图案和做工上仍保留着西周 玉器的遗风,如河南光山宝相寺黄君孟墓出土的玉人首蛇身、 玉人头饰、玉龙等。代表春秋玉器典型风格的是隐起或阴线 刻的细密装饰型玉器,如黄君孟墓出土的玉鸟兽纹璜、玉鸟 纹环、玉虎形饰等。沂水春秋墓出土的 2件玉兽面,一件是 粗阴线双勾,另一件是细线双勾的细密装饰;六合程桥镇春秋 末期墓出土的玉具剑、青玉剑柄玉饰标首和鞘尾的玉□,均 作减地隐起的羽状纹;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的龙形玉饰,也饰 以隐起的翼状涡纹。由此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玉器已由西 周时的平面化、简约化向隐起化、繁复化方向演变,为战国 玉器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中国的战国时期,经过春秋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到 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燕、韩、赵、 魏、秦等七国,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

”。 东周时期,以农田灌溉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高潮逐渐 兴起。水利工程有多种类型,如陂塘蓄水、灌溉分 洪、渠系灌溉以及多首制引水等。东周的建筑技术 已有很高的水平。著名的鲁班,即鲁国人公输般, 是土木工匠中的杰出代表,后人尊称为祖师。考古 发掘所见东周的建筑遗迹,多为宫殿遗址,出土的 建筑构件以瓦当最为常见,还有青铜斗拱、青铜饰 件和青铜屋模型等。

由此可以想见东周宫殿建筑的宏伟壮观。东周时期, 大国争霸,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需 要,在商、西周交通干线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将道路扩展 到更为遥远险绝的地方,因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东周的丝绸西传路线甚至横贯欧亚大陆。当时马车的使用已 很普遍。 这时,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 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 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 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 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 但天子以“共主”的 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 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 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尤其在晚期,玉器在艺术上发生了重要变化, 这就是在玉器装饰上出现了现实主义的萌芽。 由此可将中国古玉划分为工艺美术和造型艺 术两大阶段,其起点是春秋战国,其分水岭 是秦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6d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