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实务》教学计划

更新时间:2024-06-11 18: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

企业管理专业

教学计划

2015年12月

1

《现代企业管理实务》

一、 依照大纲要求,制定本教学计划。 二、 教学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电子商务应用、网站建设与维护、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网络营销、电子支付、配送、策划等活动的相关工作人员。

三、 教学要求

(一)思想政治素质和德育方面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 2.有理想、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文明习惯、职业道德以及较强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精神。 (二)业务方面 1.知识要求 (1)具有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文化、外语及计算机等知识; (2)熟悉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原理和方法; (3)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制度,对外经营贸易知识; (4)掌握企业财务、统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5)掌握人的心理、行为、公关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论;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2)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常用管理软件; (3)具有企业财务、统计的管理能力,技术经济分析初步能力; (4)具有企业生产、经营、决策、计划工作的能力; (5)具有质量管理、产品的市场开发能力 (6)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3.职业素质 具有市场意识、质量意识、法规观念、开拓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目的

《现代企业管理实务》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熟悉国家经济政策法规,具有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工具、方式等基本技能,能够解决现代企业决策、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管理等实际问题,适应管理,一线工作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五、课时安排

《现代企业管理实务》:总学时 36 课程学分 :9

六、考试安排

考试为理论知识(90分钟)

七、教学方法:此课程为面授课为主,集中答疑为辅、现场学习。 八、教材说明

2

教材: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规划教材

《现代企业管理实务》主编马春莲赵智磊机械工业出版社

九、技能操作考试重点

一、什么是管理?(hat is ma)

泰勒的定义:管理就是“确切了解你希望工人干什么,然后设法使他们用 最好、最节约的方法去完成它。”注重管理的目标。

法约尔的定义:管理是经营活动中的一种活动,它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个要素。注重管理的职能。

3、西蒙的定义:“管理就是决策。”注重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4、孔茨的定义:“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 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管理是一个为有效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的过程。

我认为: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有效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包含了四层含义: (法)管理必须为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 ()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è)管理的实质是对组织所拥有的各项资源的协调的整合。 ()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二、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习管理?(why do we study) 从理论上讲:

1、管理具有普遍性。管理无时没有,无处不在。 2、管理的重要性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而增强。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

3

4、管理四种经济资源之一(土地、资本、劳动、管理)。 5、管理是五大生产要素之一(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管理)。 6、管理和科技是社会发展的两大轮子。 7、“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8、德里克“发展中国家并不是发展上落后,而是管理上落后。” 9、邓小平:“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 从现实上讲:

1.《现代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专业学科的调整,学科的交叉,其他专业也开设了《现代管理学》;

3.学科发展“趋势”——席卷全球的恰及潮流,使《现代管理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4.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管理类人才需求量剧增。

三、在管理学中,我们能学到哪些知识?(hat can we learn from m 在现代管理实务中,共学习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部现代管理观念 ()系统观念 (è)创新观念 ()终身学习观念 (è)以人为本观念 第二部分部现代管理实务 ()战略管理

(è)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 (è)全面质量管理

4

()时间管理 (è)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第三部分部现代管理艺术 (1)决策的艺术 (2)协调人际冲突的艺术 (3)用权的艺术 (4)用人的艺术 (5)激励的艺术 (6)理财的艺术 (7)会议的艺术

四、我们怎样学习管理学?(hich ways can we study 1、端正学习态度,学以致用。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

3、充分吸取古今中外管理学理论精华,吸取精华,弃去糟粕。

4、在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理论时,既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也不崇洋媚外、全盘西化。

5、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理解案例中所表达出来的管理学思想。

《现代管理实务》是云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的全院性选修课。总学时教学时, 计个学分。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设想:除要求同学们有必要的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及作业 时间外,课堂教学环节大致分三个阶段使用,每个阶段讨论的内容及重点不同,教学方式也有所差异。

5

第一阶段为管理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讨论,即了解《现代管理学实务》的基 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

第二个阶段应该是本课程的重点,亦即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并以案例分析为 主,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系统讨论现代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三个阶段为管理实践或管理案例的分析。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对上一阶段 案例分析进行总结评析,得出案例中在管理理论上的启发意义。

当然,在确保完成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下,在教学进 程中可根据同学们反馈的意见做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现代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用书为许庆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管 理学》。

2、《现代管理实务》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目: ①《管理学》理孙永正等编著孙清华大学出版社。

②《管理学精要》(第六版),[美安德鲁赖侣杜伯林著,胡左浩等译,电 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③《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等主编。 ④《管理学原理》学吴照云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

第一章徽现代管理观念()——系统观念

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就没有管理。 一、系统论的产生与发展

1、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

6

2、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任何事物都由“四因”构成,即目的因、动力因、形式因、质料因。 3、我国春秋时期的老子就曾阐明自然界的统一性。

4、我国西周时已经提出阴阳学说,产生“五行”观念,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大系统的五种基本物质元素。

5、东汉时期张衡提出了“浑天说”。

6、?97年,奥地利生物学家冯贝塔朗菲创立了普通系统论,为人类走向系统时代奠定了理论基础。 7、系统理论是有关系统的全部理论和方法。包括冯稳贝塔朗菲提出的一般系统理论,也包括维纳的控制论、申农的信息论、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哈肯德协同学、托姆的突变论。

二、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1、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 体。

2、系统的分类

()按系统的自然属性划分,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自然系统就是由自然 物质所自然形成的系统;人造系统是由人工造成的各种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大多数 系统是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的复合系统,或称人—机系统。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划分,分为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当系统与环境有能 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时,称为开放系统;当系统与环境没有能量、物质和信息的 交换时,称为封闭系统。

()按系统的物质属性划分,分为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实体系统的组成要素 是具有实体的物质;概念系统是由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制度、程序、步骤等 非物质实体所组成的系统。概念系统为实体系统提供指导和服务,而实体系统是概 念系统的服务对象。

()按系统的运动属性划分,分为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动态系统就是系统的

7

状态变量是时间的函数,系统状态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静态系统是系统运行 规律的数学模型中不含有时间因素,系统状态变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只是 动态系统的一种极限状态,即处于稳定的系统。

()按系统的反馈属性划分,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开环系统不存在反馈 线路和机制;闭环系统则存在着反馈线路和机制。 3、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概念的精髓。一个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互 相区别的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不是各要素的简单集合。 ()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目的性。又称向性,是系统运动的目标或走向。任何系统都是为了一定的 目标而建立起来的。

()层次性。也称阶层性,是指系统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在功能分布和执行中的 位置和从属关系。一个系统可分为多个层次,以便于管理和控制。

()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他要经常与外部环境进 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三、系统的基本思想 1、整体性思想

()整体性思想是系统理论中最基本的思想。

(è)系统不是若干简单事物的堆砌,而是具有新的性质和功能的整体。 ()ǎ?≠1,1+1>。

(鲸)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部分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

()管理建议: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 化。

8

2、相关性思想

()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 (è)一方面发生变化,会影响到另一方面,并随着发生变化。

()管理建议:①合理安排系统中各部门、各单位的秩序,使之协调配合,减 少内耗;②合理安排系统中各部门、各单位的位置,以利于它们作用的发挥,从而 提高系统的功能。 3、动态性思想

()任何系统都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状态之中的。 (è)绝对静止的系统是不存在的。

()系统内的运动有自动与公动,就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è)管理建议:①预见未来树立前瞻观念;②减少偏差J掌握主动;③注意信 息反馈,保持充分弹性;④对系统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 4、开放型思想

()完全封闭的系统是不存在的。

(è)封闭系统:熵逐渐增大,活力逐渐减小。 ()对外开放是系统的生命之源。

(è)管理建议:①充分估计外部环境对本系统的影响;②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 系统从外部获取能量、物质、信息的能力;③任何试图把本系统封闭起来与外界隔 绝的做法,都将导致管理工作的失败。

四、系统管理对管理的贡献 1、推动了管理观念的创新

()强化了管理工作中的统筹兼顾、综合优化的意识,克服了传统思维易造成 的片面性、局限性。

9

(è)有利于人们既能把事物看成系统整体的一部分,也利于人们把系统整体拆 分为许多互不联系的局部。

()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一个组织的地位、作用、使命、社会责任等。 (è)有助于克服本位主义和目光短浅的行为。 2、提供了解决复杂问题的分析工具

()系统论揭示了宇宙中各类系统具有相似性的特征,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è)由于以上的原因,管理人员在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找到了诸如控制论、可靠性理论、数理统计、运筹学、心理学等有力的管理工具。 3、促成了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

系统理论的发展促成了诸如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等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 案例例1阿波罗登月飞行案例分析

问题:日本的技术实力足以制造出阿波罗登月计划所需要的一切零部件,但是,日本人为什么实现不了登月计划,而美国则可以呢?

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美国人实现了登月计划,关键在于 运用系统方法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建立强有力的管理组织,并明确其职责分工。

(è)用系统方法加强对阿波罗登月计划整体过程的管理工作,将其管理工作的 全过程分为编制计划、分析评价、控制指导及监督检查等阶段。

()创造性地运用了新的管理方法,特别是广泛地使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从 根本上保障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顺利实施。 2、启示: ()“综合即创造”。

(è))1≠1, 1+1>, 1+1<炯。

10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部分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 (è)协调的重要性。

结论:负责阿波罗登月计划实施的总指挥韦伯先生言:阿波罗计划中没有一项 新发明的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全部工作都是现有技术的运用。关键在于综合。

案例例2跨越广告公司的纷争案例分析

1、企业发展必须具备全局观念。该案例中各部门经理都缺乏全局观念。 ()各部门的事各部门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如让总经理帮助解决,说明各部 门经理缺乏全局观念。

(è)由上级领导统一决策的事,应遵照执行。各部门各行其是,也缺乏全局观 念。

()该由甲部门负责的事,乙部门拼命去争,也缺乏全局观念。 (è)各部门经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也缺乏全局观念。 2、在一个系统中,各部门都有自己的功能。

只有充分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才能使苁>+,才能集合共同的优势,促进 整个公司的发展。否则,将出现部门“割据”的现象,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因此,协调工作至关 重要。

握全局,善于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问题,这是高层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全局 观念。作为一个管理者,一方面自己必须服从全局;另一方面必须自己能够驾驭全局。“胸无全局不足谋一域”。 启示:盲人摸象。

案例例3两大可乐的殊死搏斗案例分析

从系统观念的整体性思想来看,两大可乐公司同处一个系统中,两大可乐公

11

司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当公司利益与整体利益冲突时,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 虽然两大公司是竞争的对手,当市场对两家的整体利益产生损害时,两大可乐公司 有必要联合起来为大家的共同利益去奋斗。

从系统观念的相关性思想来看,两大可乐公司之间的关系,既有竞争,也有

合作,但竞争与合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具有相关性。两大可乐公司应该在竞争中谋求发展。 从系统观念的动态性思想来看,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之中,两 大可乐公司有时需要竞争来推动公司的发展,有时需要合作来谋求共同的利益。纵 向的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挖掘和横向的战略性合作成为当今国际性企业确立竞争优势 的一种走势,趋向“竞合”。

启示: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实现“双赢”。

案例例4都江堰水利工程案例分析

1、“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整体性系统思想的成功应用 ()整体性。局部的变动要考虑对整体的影响。

(è)变动性。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动中,我们要从变动中去认识自然。 ()世界上的物质是无限的,但无限只能通过有限而存在。 2、“分水排沙”——动态性系统思想的奥妙

都江堰工程最关键的系统变量就是进水量和排沙量,能成功地控制这两个状态 变量,就标志着水利工程的成功。但这两个变量又相互依存,相互矛盾。都江堰水 利工程成功的秘诀在于:巧妙地利用水势、河势这两个相关因素,利用水流夹沙的 现象,辩证地处理了水沙关系,使引水和排沙在时间上统一,在空间上分开。 3、“深淘滩、低作堰”——相关性系统思想的奇效

都江堰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部分的变动会对整体产生巨大的影响, 为了充分发挥都江堰的效能,工程中总结了六字诀,称为:“深淘滩、低作堰”。

12

第一章徽现代管理观念()——创新观念 一、创新的含义:

1、从心里学的角度来看,创新的实质是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创新包括两 类情况:

①在旧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革新; ②通过创新“灵感”产生的独特的新事物。

2、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熊彼德认为:创新过程就是建 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 合”引入到生产体系中去。他认为创新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引进新产品;

②采用新技术,或者采用新的生产方法; ③开辟新市场;

④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渠道; ⑤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二、企业创新及其内容:

企业创新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各种经济要素进行优化组合的行 为。

企业创新既要求对企业各种经济要素进行新的、科学的组合,又要有利于提 高经济效益,追求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收益最大化。这是企业创新本质,即“新颖性和适用性“的体现。

企业创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就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对企业组织形

13

式进行的相应改革。

企业制度创新的内容包括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企业组织制度创新和企业领导 制度创新。其中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问题。 产权制度的创新是指产权的各项权能在不同的产权主体之间进行重新组合, 以期得到最优组合,发挥更大的效益。

组织制度的创新是指按公司制度改革要求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领导制度的创新是指企业领导方式、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变革。

每一种制度创新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为新旧制度的交替和相互协调是 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 2、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把新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以求获得预期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技术创新是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重新组合生产要素的过程。企业技术 创新的结果,不仅影响企业的发展,还影响着整个经济、科技乃至社会领域。它是创新过程中最为普遍的一个内容。 企业的技术创新包括:

①工艺的创新。就是将一种新的生产技术引入生产过程。 ②新产品开发。包括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新产品、新发明的引入。 ③原有技术的重新组合。 ④新设备的引进。 ⑤先进技术的引进。

企业技术创新的形式包括:首次创新和模仿创新。

首次创新具有独创性,而模仿创新通常发生在企业引进国内外市场现有的 先进技术和设备,以高的起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其创新思维进行创新。

14

3、市场创新

市场创新就是市场营销的创新,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微观的角 度,通过引入各种新市场要素,并使之商品化和市场化,以开拓、占领新的市 场,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的市场研究、开发、组织与管理活动。 4、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将更有效的而尚未被采用的新的管理要素或管理要素新的组合 引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从而使企业管理系统具有更高的管理效能。 管理的创新把各种生产要素“整合”起来,创造一种更新、更有效的资源整 合模式,以此来对企业中的各种组织活动进行合理、协调的指挥。 5、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指对构成企业文化的各种要素,即对企业的价值观、企业行为规 范、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民主、企业风尚及企业风俗习惯进行必要的创 新,使之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企业就像一个人,它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是生理、物质上的发展,而且还有精 神上的更新发展。

企业文化创新能够增强企业职工群体的凝聚力,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 响。

企业创新的过程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多个创新环节的相互配合与协 调的过程。按照企业创新理论(企业创新理论(business process 简称eng), 企业的创新包括:

①面向顾客的创新。即从市场需求、顾客的满意度来分析,从而进行的创 新。

②面向流程的创新。以流程为中心,变职能管理方式为过程管理方式,从 基本流程分析元素,进行创新。面向流程的创新包括了技术创新。

15

③面向员工的创新。人是管理的中心,也是企业动力的源泉。提高员工的 素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面向员工创新的最终目标。面向员工的创新包括企业管 理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

④面向增值的创新。通过企业创新活动,达到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企业 经济效益的目的。

⑤协作愿望创新。打破传统的分工模式,变职能管理为过程管理。

案例例5 T集团的活力之源——不但创新葱 1、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2、企业创新是有序的,是由小到大逐步深化的过程。

3、创新的推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相互渗透的。企业的创新要从技术创 新到文化创新,再到理念的创新,三者结合并深入到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 管理等一系列环节中,形成一套独特的经营管理方式。

在本案例中,TCL的产品开发以技术的创新为基础,结合文化的创新,开

发并推广适合消费者口味的新产品,如宝石手机,把现代科技与艺术欣赏的美学相结合,实现了“科技美学化”,同时,提出了这一时期的创新理念“中国手机新形象”。 5、启示:创新管理必须实现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结合,才能使创新的每一 个分子进入到市场中,为企业实现名利双收。

案例例8科龙成长的秘诀——万龙耕心

1、企业的创新要一步紧接一步地走,适当适时地引进文化创新。 企业成功的关键不仅仅是运用了创新,而是将创新当作一条贯穿企业发展的 线索。

3、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要制定不同的创新战略。 ①初级阶段:技术创新,注重技术的提高和员工素质的培养。

16

②中期阶段:制度创新,注重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及企业机制的创新改革。 ③高级阶段:文化创新,注重企业的形象设计及企业文化的创新。

4、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 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 5、清华大学教授张德把企业管理分为三个阶段: ①经验管理阶段:“人治”,“一把手”的强势领导。 ②科学管理阶段:“法治”,靠制度管理企业。 ③文化管理阶段:“文治”,靠企业文化管理企业。

6、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人,而决定人一切行为的是思维模式和观念,因此,管理 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更新观念,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战略。

②企业文化创新。吸取管理之精华,构建富有独特个性的现代企业文化和企业 形象识别系统,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铸造个性鲜明的管理文化。 7、科龙的“万龙耕心”实现了成功的文化创新。

案例例9广东万和企业集团的创新控股模式

1、企业制度创新造就了万和企业集团新的产权模式。

2、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家族经营与职业经理人的矛盾凸现,继续实施家族式 经营,企业难于发展;引进职业经理人,又恐企业被“外族”控制。 3、万和的解决方案:“核心控股外部参股”。

4、家族式企业的最大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个人决策的失误可能会带来整个 企业的破产倒闭。

17

5、家族式企业的三种模式: ①家族只拥有产权,不参与管理; ②产权是非家族的,但管理却是家族式的; ③既拥有产权又拥有管理的家族式私营企业。

6、万和融合了上O种模式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核心控股外部控股” 的模式,实现了产权的创新,从而解决了产权与管理上的矛盾。 7、“核心控股外部控股”产权模式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家族式企业与非家族式企业特点的融合; ②兼顾了家族持股的安全性与外来持股者的发展性;

③既保持了家庭成员对企业的控制,也为职业经理人的加入和企业未来的发展 预留了空间。

第一章徽现代管理观念()——终身学习观念

一、学习,尤其是终身学习是生命的源泉

1、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过程,学习也 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径。

2、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识,增强竞争力,与时俱进。 3、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4、党和政府也提倡:“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

学习包括个人的学习和组织的学习,学习观念也包括个人的学习观念和组织 的学习观念。

6、端庄学习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古人云“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 7、学习内容要注重知识的运用及能力的提高,达到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18

8、学习方法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各种先进的学习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9、学习形式要突破传统的学历教育、学校教育的框框,形成学历教育、学校教 育、继续教育与爱好学习、兴趣学习、终身学习相结合。

二、构建与终身学习观念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唯一凭据 1、学习型组织的出现

①随着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学习超出了个人的范围,形成了组织的学 习。

②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企业的竞争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而企业员工的素 质取决于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因此,企业搞好组织的学习,提高员工的素质,更 新员工的知识结构,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

③随着组织学习发展,人们提出了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 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学习 型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④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针对组织存在的深层次结构问题,将组织 化学习和系统思考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本构架,提出了“五 项修炼”Я。“五项修炼”既是建立学习组织的基本方法,也是判断一个组织是不 是真正学习型组织的依据。 2、“五项修炼”的主要内容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鹤晕页剑╬erso)。一个有志向的人,必须有着高于现 状的远大理想,即个人愿景。对理想的追求就成为激励其不断学习和进取的动力, 这就是人的“自我超越”。个人只有具备了自我超越的精神,组织才有了不断学习 与进步的基础。

19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纳菩闹悄J剑╥mproving )。心智模式是一种根植于 人们内心深处的思维方式,他影响着人对社会和事物的认识以及对此采取的行动。 企业必须通过组织团队学习,帮助员工“改善心智模式”,培养员工的开放观念和 贡献精神,在组织中营造真诚帮助、互相学习的环境,让个人真实的想法得以相互 交流。个人需要通过反思和探寻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模式。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埃╞uilding shared vis)。“共同愿景”就是以个人 为单元的组织号召全体组织成员奋斗的共同目标。建立共同愿景就是组织通过成员 的凝集力量使全体成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组织成员萌生出归属感和使命感, 从而使个人的活动融合为一个整体。共同愿景的建立必须以个人愿景为基础,组织 成员的个人愿景趋向一致,才能形成整个组织的共同愿景。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和哦友埃╰e)。团队学习的目标就是把个人的力量整合为强大的组织力量,把个人的才能融会成组织的才能,把个人的智商提升为组织的智商。团队学习可以通过深度会谈和讨论来实现。深度会谈就是自由和创造性地研究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彼此用心去聆听他人对此问题的看法,无拘无束地去交流和沟通,其目的是揭露人们思维的不一致性,让所有个人的真实想法汇集成集体的智慧。讨论则强调说服别人,让某种观点被组织所接受。组织需要用深度会谈来研究问题,用讨论来决定问题。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合低乘伎迹╯yste)。系统思考就是用系统和动态的观 点,来观察相互关联而非单一的事件,从整体上把握复杂背后深层次的结构问题, 消除“见木不见林”的思维模式。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最为重要的部分,因 此,彼德圣吉把其著作命名为《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可见,“学习型组织”有着特定的、广泛的涵义。

①“学习型组织”并非员工培训等鼓励员工不断学习的组织,只有进行“五项 修炼”的组织方可称为“学习型组织”。

②“学习型组织”的学习不只是指吸纳知识、增进技艺,关键在于改变个人的 思维和行为方式,促进个人理解、交流、判断等全面素质的提升,最终自由地积累 和释放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并实现组织的目标。

20

③“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在于改变人们的行为,用“愿景、价值观和心智模式” 为理念的新思想替代“管理、组织和控制”为信条的管理思想。目的在于增强组织 主动适应外部变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案例例13中英中——在危机中学习

中英英在危机中不断学习,利用学习型组织的深度沟通原则,度过了危机, 取得最终的胜利。

①中英杏面对危机,建立了由总经理参与的危机管理领导小组,保证了管理的权威性和全局性。②中英杏面对危机,通过内部的深度沟通,上下形成共识,员工愿与企业共生 存,同患难。“上下同欲者胜”。

③中英杏面对危机,通过与外部的深度沟通,赢得了社会与消费者的信任和理 解,将企业的损失减至最小。

④中英杏面对危机,通过对销售经理的个别深度沟通,保障了整体危机公关措 施的顺利执行。

学习型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建立共同愿景。中英V强调以人为本的管 理,注重在员工中建立共同愿景,增长员工的凝集力的团队精神。所以,当危机来 临时,上下同欲,度过难关。 3、中英杏决策方案的缺陷:

缺乏足够的信息管理,不能及时地获得市场信息反馈;缺乏正确的预测和应 对未来变化的能力,导致大量库存,扩大了企业损失。

②高层决策者怀有侥幸心理,极力寻求政府的宽大处理,贻误良机,增大损失。 4、面临危机,应不断学习,迎接挑战。

案例例14学习型城市——大连

21

大连的学习型城市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学习型城市 的建设,使之具备了下列几个方面的功能:

①认识功能。“建设一个面向国际的城市”使市民的视野从国内转向国外,从 中国转向世界,改变了市民的思维方式。

教化功能。先进的城市文化改变了市民的价值判断标准,提高了市民的整体 素质。

规范功能。先进的城市文化让市民懂得了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应 尽的义务。

凝集功能。先进的城市文化能够使市民热爱自己所在的城市,增强市民的凝 集力。

导向功能。先进的城市文化赋予一个城市发展的特色和方向。把大连建设成

“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方向,使市民意识到:必须增强国际意识,提高国际沟通能力。 信息功能。先进的城市文化可以提高市民从事信息活动的能力,使城市发展 的成果更快、更广泛地得到传播,把城市建设成为信息港。 2、大连学习型城市既有以下的特色:

全员学习。从决策者到管理者,再到控制者;从领导到市民,掀起了全民学 习的热潮。

全程学习。从准备到计划,再到推行,全程学习。边学习边准备,边学习边 计划,边学习边推行。边学习边建设,建设中学习。

团队学习。不仅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重视团队学习和群体智

力的开发,使全体成员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知识,增强快速应变的能力,形成创造未来的能量。

第一章徽现代管理观念()——以人为本观念

22

一、以人为本的含义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思想是在行为科学产生时期,由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梅奥提出的。这一理论对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以新的认识和重视。

2、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管理科学理论、以人为本管理理论。以人为本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最高阶段。 3、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和思想具有以下的特征: ①把人的因素看作是管理各要素中首位的、最重要的因素; 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是围绕人和为了人而进行的; ③管理的质量衡量和收益评估中必须包括人的发展在内;

④企业不是物和钱的堆积,而是其中的人使它们运转起来,成为不断发展的有生命的实体。

4、以人为本的含义:管理者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和核心因素,企业管理围绕如何认识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培养人和为了人这一主线所进行的管理观念和实践。也称为“人本管理”。 ?

二、以人为本的内容

以人为本是一种新的管理观念,也是一种新的管理实践,现代管理理论认

为:任何一种管理实践都应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和具体做法。“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重视的人的地位和作用人是企业首位的和最重要的因素。

企业管理的对象包括了人、财、物三个方面,以泰勒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认为:物是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理财和置物是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人最大限度上是等于物。

梅奥通过“霍桑实验”发现了人的重要作用,肯定了人在知识经济时期的地位,从而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的观念就是把人放在第一位,认为人的因素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性因素,

财和物都是因为人的存在才具有价值,人是企业管理对象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正是人这一因素把财和物结合起来,利用起来。离开了人,这些财和物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就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2、对人的管理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一个积极能动的存在,在合适的环境下,人是愿意承担责任的,是追求自我发展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管理者不能简单

23

地用控制、惩罚和压抑的方法,而是从保护、促进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管理员工。具体来说,调动员工积极性和能动性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管理者应该把员工看作是企业人,树立员工主人翁的意识; ②在工作上创造合适的条件,发挥每一人最大的才能; ③在生活上关心员工及其家庭;

④在管理上注重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让职工有发言和决定的机会; ⑤在利益分配上,让员工享受到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好处。 3、从企业文化的高度塑造人。

企业文化的建设既有制度的硬件方面的建设,也有企业精神层面的软件方面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中,文化人的培养是一种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这种企业文化存在、发展、创新的纽带。所以,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塑造企业人,让人与企业共同发展是现代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以人为本管理观念和实现的本义。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在现代管理中的价值

1、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是管理理论发展的重大突破

以前每一种管理理论的提出都是对前一阶段管理理论的超越和补充,而以人为本管理观念的提出是管理理论的新的突破,它不是单独地看待某一管理因素的作用,也不是孤立地强调某一措施的有效性,而是通过人这一中心因素把各个方面联系起来,全面地看待人在管理中的作用。所以,建立在对人的全面认识基础上的人本管理理论被称之为第四代管理理论——最高阶段的管理理论。 2、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管理实践

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是对管理实践深层次的触动,它改变了原来的管理实践中的管理方法、手段、甚至是管理目的,管理的价值与人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以人为本管理观念在实践中的深刻体现。

案例例17摩托罗拉?a?a肯定个人尊严

1、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正确处理企业与个人的关系

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经历了不平等或不平衡到平等或平衡的过程。 最初,企业只是为了自己的利润目标而进行经营,而员工只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工具和手段企业与个人的关系是不平等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企业的目标拓展了,逐渐重视了个人的目标。特别是到了以

24

人为本的管理阶段,把人看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首要因素,建立在这一认识基础上企业管理,体现了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摩托罗拉公司的管理把企业组织和个人员工看作是平等的关系,彼此负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从而享有相应的权利。在此基础上,肯定了员工的个人尊严,满足了员工高层次的需求。 2、用工作来激励

工作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使对人的束缚与压抑,工作也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摩托罗拉公司的管理就注重用工作来激励员工?a?a员工不只是停留在对物质需求的满足上,更重要的是从员工每天所从事的工作的满意程度,工作对员工能力和人生目标的实现程度等方面来定位工作的价值,从而引导员工在工作中提高和发展自己。 3、情感的纽带作用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企业对员工的激励不仅要有物质方面的,还要有精神方面的,要注重员工的心理感受。摩托罗拉公司对待裁员的问题就非常人性化,所以称为有情裁员,充分体现了人本管理中的肯定个人尊严,这样,员工难道还不会“士为知己者死”吗?

第二章现代管理实务()——战略管理 一、战略管理的含义

1、战略管理是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条件确定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并给予实施的整个管理过程。 2、战略管理的实质:以战略目标为核心,以企业环境为依据,以资源运用和价值创造为手段,以企业发展为目的的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

3、现代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制定一个成功的企业战略。 4、战略管理的思想是由美国管理学者安索夫在美世纪管年代提出的。

二、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1、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要求企业进行战略管理。 ①需求的多样化,使同一功能的产品也多样化; ②消费水平的提高,使消费的个性化倾向更加突出。 2、全球性竞争加剧,要求企业进行战略管理。

3、企业将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进行战略管理。

25

三、战略管理的原则

1、适应环境原则。企业战略管理要求企业重视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其目的是使企业能够适应、利用甚至影响环境的变化。

2、全过程原则。企业战略管理要求企业把战略制定、战略评价与选择、战略实施、战略控制与反馈等,看成是一个完整过程并加以管理,以充分提高战略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3、整体优化原则。企业战略管理要求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把企业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管理,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整体优化程度,达成总体目标。

4、全员参与原则。企业战略管理离不开高层管理,同样也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参与与支持。企业战略的制定、战略评价与选择离不开高层管理者;而企业战略的实施则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理解、支持和努力。 5、反馈控制原则。企业战略管理注重的是企业长远、稳定和高速的发展。实施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不断跟踪反馈,才能提高企业战略管理的适应能力;只有不断地作出控制和评价,才能为新一轮的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依据。

四、战略管理在现代管理中的价值

1、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 2、战略管理是保证现代企业目标管理获得成功的重要措施;

3、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在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保持长期、稳定和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4、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高层管理领导者引领企业走向成功的重要管理方略。 案例例19李嘉诚父子的胜利

李嘉诚家族在网络产业的崛起,是成功应用战略管理的经典案例。通过本案例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灵活应用现代资本运作方式,与社会资本进行广泛融合,在不放弃有利于自己实行有效管理的控股管理基础上,兼并了发展潜力与赢利能力较强的企业。

2、注重虚拟概念向实质经济的转变和升华,行家称之为?°上岸?±。概念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的支持,就只能是昙花一现,不可能长久。

3、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了旧经济向新经济的转型。

()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果断转移战略方向和重心。摆脱了传统型经济发展的空间日渐缩小的束缚,主动出击网络信息产业,大胆向新兴产业进军,促成了企业战略方向与重心的转移,获得以下的利益:

26

①获得了可观的现实利益。(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 ②为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è)实施了管理制度的创新

①由家族式管理向公司制度管理转变,实现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②重用高级管理人才,适应了从传统产业层次向以高科技为主的新型产业转移的需求; ③向社会资本开放,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迅速壮大自己的资本实力。

第二章现代管理实务()——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 一、企业形象

1、企业形象的含义

企业形象是指企业在其全部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各种个性化特征与品质,是企业文明的总体状态,也是社会大众对企业实态的整体性认识和评价。它由硬件和软件两种因素构成,软件因素是企业形象的内核。 2、企业形象的基本特征

①主观性。企业形象是企业实态的主观心理反映,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现象,而不是企业的存在状态。但是,企业形象是公众对企业的价值判断和性质判断的统一,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②概括性。企业形象是以抽象代替具体,以简洁表达复杂,表现了企业形象的概括性。

③整体性。企业形象的实质是通过诸多要素的构成表现出来的,但不是各要素的简单累加,而是各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企业的整体形象。

④可传播性。是指企业形象信息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广泛地传达给外界,使公众对企业产生一定的认识和评价。企业形象传播是企业形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个别性。各个企业经营的产品、所在的行业、历史传统、文化特质以及公众对它的期望、要求、评价标准各不相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形象,这就是企业形象的个别性。

⑥共同性。企业形象的共同性是指企业民族文化、社区文化、行业特色以及社会公众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共同利益要求等因素的制约下,在不同企业中表现出来的一定的共性特征。

⑦稳定性。企业形象一旦形成以后,不易改变,它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稳定而持续地发挥作用。 ⑧可变性。企业形象的可变性是指随着企业实态的不断变化、企业传播重点的转移、公众利益观的变迁及其对企业的期望与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变化而相应改变的特征。正是企业形象具有可变性的特征,企业才能自觉地塑造企业的整体形象。

27

3、企业形象管理在现代管理中的价值 ①良好的形象,对企业的产品销售是一种支持;售 ②良好的形象,使企业信誉的保证; ③良好的形象,可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

④良好的形象,可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理论

? 1、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

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20世纪纪年代,管理哲学在企业管理中得以运用,出现了“企业文化”热潮,产生了企业文化的思想。企业文化所涉及的不是具体的管理方法,而是对管理要素的认识,是“管理哲学”的问题,其实质是对人本主义管理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2、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表现为企业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同一行为的准则、习惯的沉淀、道德规范与文化素质。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3、企业文化的特点

①人本性。企业文化的本质是强调人的价值观、道德、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员工积极性为目的独特的管理思想。

②独特性。各个企业因其历史、类型、性质、规模、人员素质等不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价值观、经营准则、经营作风、道德规范,所以,每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 ③客观性。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积淀,它是企业在其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客观性。

④和谐性。企业文化必须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其经营目标、经营作风、经营特色都要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己任。

⑤民族性。每个企业都置身于一定的民族地域内,受各个民族独特的进化途径与文化个性影响,形成了企业文化的民族性。

⑥时代性。企业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内容与形式,都必然要受到一定时代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结构、文化、风尚等的制约。

⑦地域性。企业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即使在同一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的企业文化也有较大的差异性。

28

⑧可塑性。企业要适应管理环境和管理过程的变化,倡导企业新的准则、精神、道德、风尚,扬弃旧的传统,塑造新的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

①导向功能。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表现起着导航的作用,使之符合本企业确定的目标。

②约束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都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这种约束不是硬约束,而是软约束。

③凝聚功能。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把企业的员工力量团结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创造力。企业文化的凝聚力还表现在企业文化的排外性上,对外的排斥加大了员工对群体的依赖性,从而形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

④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效应,激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工作。企业文化的激励不是一种外在的推动,而是一种内在的诱导。

⑤辐射功能。企业文化不仅会在本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的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

案例例26本田启动绿色革命

本田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以下的启示:

1、人文关怀,绿色环保是新世纪倡导的主流文化。

2、本田公司意识到了上面的新形势,着力打造”绿色环保天使”的企业形象,掀起了机动车绿色革命的浪潮。

3、本田公司在实施绿色工程的过程中,把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它对社会、人类的高度责任感,必然会赢得消费者的好感,必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最终获得高经济回报。 4、本田公司的战略思路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和借鉴。 ()提高环保意识;

(è)加速发展环保型工业产业,控制中国城市的大气污染;

()具体措施: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出符合国家法规标准的产品,满足社会及消费者的需要。 (è)”引进、吸收、创新”相结合,生产出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29

()政府对环保型企业要给予大力支持,促进这类企业的发展。ㄒ

第二章现代管理实务()——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1、人是管理中的首要因素或更为根本的因素。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195年,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其《管理与实践》一书中提出了“人力资源”一词。德鲁克认为:人力资源拥有当前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即:协调力、融合力、判断力和想象力

3、?95年,社会学家怀特2巴克在《人力资源功能》一书中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的普通职能。 4、?96年,皮格尔斯、迈尔斯和马姆等人在《人力资源管理:人事行政管理读本》一书中正式提出:管理人是管理的中心,是第一位的。把“人力资源管理”看成是比人事管理更广泛、更全面的概念。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1、人力资源管理可分为宏观人力资源管理和微观人力资源管理。

①宏观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社会人力资源的管理,它是政府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

②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企事业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改善企事业单位的氛围,提高经济效益。本章要讨论的就是微观人力资源管理。 2、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开发和利用两个方面。

①人力资源开发就是通过人力的投资、培训、招聘和选择以及保护等环节,提高人力资源的生产力,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保护人力资源的再生能力。

②人力资源的利用是通过人力资源计划、激励、绩效评估、沟通与核算等环节,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充分有效的使用,避免其浪费与摩擦,并从中形成健康向上的竞争氛围与企业文化。 3、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 ①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 ②人力资源规划; ③员工的招聘与配置;

30

3、管理者的时间一般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被动支配的时间,就是用于应酬、接待等上面的时间;一部分是主动支配的时间,就是管理者主观愿望自行安排的时间。

4、时间管理的品质,对于个人而言,是个人绩效的表现,它显示了个人人格的成熟度;对于组织而言,是整体生产力的状态,它显示的是上下不同层次、左右不同部门之间对时间管理的互动效益与效率。 5、有效的时间管理,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浪费时间的症状

1、疲于奔命,应付电话; 2、文山会海,浪费时间; 3、日理万机,忙于救火。

4、浪费时间常见的表现形式见下表:

三、有效管理时间的步骤

1、设立明确的目标。时间管理的目的是让管理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更多想要实现的目标。 2、按重要性安排工作目标的次序。对管理者来说,最具效率的时间管理是:用最多的时间去做最重要的但并不紧急的事,用?0的时间去做间最重要的事情,善于把重要的

事情变得很紧急。为此,可以把要做的工作按轻重缓急分为:劝(紧急、重要)、(次要)、焙(一般)。 3、列出实现目标所必须进行的活动,进行目标切割,把年度目标切割成季度目标,把季度目标切割成月目标?-?-,并列出目标清单。

4、针对每一个目标,给实现目标所需进行的各种活动分派优先级。按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两个纬度可把要做的工作作如图分级。管理者要做的是第二象限的工作。 紧急 ●

36

不重要要重要 不紧急

5、按分派的优先级安排活动日程。

四、工作时间管理之道 1、压缩工作周

()自愿缩短工作时间。管理者可以根据个人的生活规律,缩短工作时间,选择每天精力充沛、思想集中的时间,去处理最重要的事情。避免疲劳战,做到劳逸结合,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è)压缩工作周。减少员工每周上班的天数,但不减少总工作时间和薪酬。如间和工作制,9:80工作制。这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弹性工作制。弹性工作制是指员工每周工作一定的时数,但在限定范围内可以自由地变更工作时间的一种时间安排方案。这种工作制能使员工按自己的习惯和风格,将工作安排在最具生产率的时间内进行。

3、职务分担。职务分担就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员工分担原来的工作总时数。它是工作时间安排上的一种创新方案。作为管理者,要善于职务分担,有的事情秘书做起来比自己做得更好。

4、电子通信。电子通信就是管理者利用互联网与其他工作伙伴联系并完成工作,新兴的说腟就是这一工作方式的代表。电子通信办公有以下好处: ()减少了因交通堵塞而产生时间浪费和心理压力; (è)提高管理者的时间利用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高了处理私事的灵活性,做到工作生活两不误。

五、时间管理的注意事项

37

1、实现时间管理二八率法则,就是用怯的时间完成檬奔最重要工作; 2、严禁事必躬亲,要善于授权;

3、要有?°集腋成裘?±的时间利用艺术,珍惜一分一秒的时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利用“三余”,把时间积少成多; 4、保持时间上的弹性,注意劳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

5、对时间耗费进行记录,定期检查分析,并对薄弱环节进行改进和提高, 6、提倡?°三短一准?±,即开短会、讲短话、写短文;准时开会。

时间管理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感情借着理性而发挥,每天夜深人静时,人们对当天的感受就是最好的指标。

案例例35王经理该怎么办

问题:在该案例中,王经理的时间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有哪些?

在该案例中,王经理就象高速公路上全面瘫痪的交通状况,被不得不做的事压得喘不过气,却又没有时间去做该做的事,浪费了时间,时间管理效率极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时间成本观念,不重视时间管理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免费的,这容易造成人们不珍惜时间的通病。王经理就是这样的人。不珍惜时间,不计算时间成本,没有时间和时间管理的观念。

(è)“忙碌”是工作有成就的表现,这是错误的观念。王经理一直认为 “工作太多,时间紧张”,他没有意识到要进行时间管理,没有意识到时间管理 的效益。

2、没有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计划

王经理的每天工作没有一个时间计划,凭印象处理工作,并处于临时应付的状态中,导致效率低下,为此,一个管理者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周密计划,把周计划、日计划持之以恒地实施下去。 3、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王经理处理工作不分轻重缓急,事必躬亲。处理工作没有优先顺序,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4、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38

王经理没有养成充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的习惯;不善于拒绝,结果帮了下属,帮了上司,也帮了同事,就是没干自己的事。 5、外部的打扰

外部的打扰一方面来自下属,一方面来自于上司、同事和客户,对于下属,要指导下属进行时间管理;对于上司、同事和客户,要善于通过拒绝多给自己留下时间。

第二章现代管理实务()——市场营销 一、市场营销的概念

1、世界著名的管理学专家彼德?¤德鲁克指出:现代企业管理最重要的职能有两个:一个是创新,一个是营销。

2、市场营销是指以满足消费者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的交换为现实的交换的活动。

3、以市场营销为导向的管理理念是现代企业管理所必备的观念。

二、市场营销的作用

1、市场营销在生产与消费之间起着桥梁作用

通过市场营销可以联系生产与消费,指导影响、生产,引导、激发消费。

()通过市场营销可以把消费者的信息传递给生产企业,让企业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è)市场营销可以有效地解决生产与消费在空间上的矛盾,使产品的使用跨越地域的限制; ()市场营销可以及时地消除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时间差;

(è)市场营销可以促使生产者、经销商与消费者对商品价值认识的统一,促进市场交易的完成。 2、市场营销是现代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经途径

市场营销的核心是交换,通过市场营销向消费者提供信息和产品,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实现消费者的现实购买,提高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9

3、市场营销是确保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需要

市场营销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生产资料的获得,产品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市场营销环节。

三、市场营销管理的内容

市场营销管理就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旨在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购买者之间有益的交换关系的设计方案所做的分析、计划、实施与控制。市场营销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市 场营销的战略和战术:

市场营销战略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市场调研与预测,通过市场调研与预测,分析企业的营销环境涯。(销环境)

2、市场细分化。(分化。(part)细分方式有: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和行为细分。 3、目标市场选择。(择。(priori)目标市场选择的策略有:无差异市场营销、差异性市场营销和集中市场营销。

4、市场定位。(ㄎ弧#╬osi)市场定位策略有四种: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市场补缺者。

()市场领导者策略:扩大市场需求总量;保护现有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

(è)市场挑战者策略:进攻型策略,包括:正面进攻、侧翼进攻、迂回进攻、包围进攻、游击进攻; ()市场追随者策略:指追随市场领导者,有紧紧追随、保持距离追随、有选择追随。

(è)市场补缺者策略:指寻找市场空缺,求得生存,有创造空缺市场、扩大空缺市场、保护空缺市场。 市场营销战术就是指市场营销组合,它包括个: 1、产品(品(pro),就是产品的研制、开发与推广; 2、价格(格(p),就是对产品定价; 3、渠道(道(p),就是产品的销售渠道;

4、促销(销(promo),促销组合有:人员推销、广告推销、营业推广、公关营销。 随着市场营销的发展,出现了权力营销、关系营销、服务营销、绿色营销等新的市场营销理论。

案例例43 REEB在中国市场的促销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5r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