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更新时间:2023-05-06 13: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1 页,共 43 页

目录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

试题(一) .............................................................................................................................. 2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

试题(二) ............................................................................................................................ 11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

试题(三) ............................................................................................................................ 18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

试题(四) ............................................................................................................................ 27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

试题(五) (35)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2 页,共 43 页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

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说明:根据本校该考试科目历年考研命题规律,结合出题侧重点和难度,精心整理编写。基础检测使用。共五套试题,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也是众多专业课辅导机构参考借鉴资料,考研必备。 ——————————————————————————————————————————

一、简答题

1. 心智技能的作用

【答案】(1)心智技能是经验获得的必要条件

心智技能与经验获得的关系十分密切。任何个体的经验,都是在个体活动的基础上获得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发生的。经验的获得,一方面需要有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的作用,同时也需要有作为活动主体的对活动客体的反作用。动作是经验获得的手段,经验是动作的产物。心智动作是获得理性经验的手段,理性经验是心智动作的产物。

(2)心智技能是问题解决的重要前提

心智技能不仅对知识经验的获得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问题解决的重要前提。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问题解决是受目标指引的认知性操作序列。问题解决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心智动作才能实现。这些心智动作,构成了一种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心智技能。它对问题解决活动起着直接的调节与指导作用,是这一活动正确而又顺利进行的保证。

(3)心智技能是能力形成发展的基础之一

能力作为类化了的经验,是概括化与系统化了的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是能力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活动的自我调节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心智技能作为获得理性经验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条件,心智技能可以通过对于知识经验的作用来影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能力作为活动的稳定调节机制是在获得知识、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迁移,不断概括化与系统化而实现的。所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依赖于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获得及类化,同时也依赖于心智技能的获得及类化。心智技能的获得是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

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有效组织教材概括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答案】教材概括是指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贮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一类事物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组织教材概括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的方法有:

(1)明确概括的目的方向性

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与非本质,抽出事物的本质,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研究表明,概括的这种目的方向性越明确,则越有利于避免直观材料的消极影响而提高概括的效果,从而提高概念的领会水平。

(2)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为了抽取事物本质的一面,同时抛弃非本质的一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注意配合使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3 页,共 43 页 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一般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有利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3)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下改造而完成的,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欲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在运用变式时,如果变式不充分,学生在对教材进行概括时,往往容易发生错误;所选用的变式应使那些显著的但非本质的要素得到变异,而突出那些隐蔽的但本质的要素;同时,对象的变式应与词的指示和分析相结合,最好在提出定义的基础卜,再要求学生依据定义所提出的重要的或本质的特征去分辨各种客体。变式的作用在于促进概括,而非取代概括。

(4)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

精细加工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活动,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意义,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建立联系的策略。最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摘录、提要、提问、笔记等。

(5)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比较

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是指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因此,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科学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类比较即关于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通过同类比较,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异类比较即不同类但相似、相近、相关的事物之间的比较。通过异类比较,不仅能使相比客体的本质更清楚,而且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建立网络化的知识结构。

(6)对学习材料进行合理组织

对学习材料的合理组织是有效促进知识理解的一种重要学习策略。组织策略表现为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比较分析的方法。

(7)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国际上流行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两种取向:指导法和发现法。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讨论的时候,不仅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且要鼓励他们主动解答问题。

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对象: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义学科。教育心理学旨在如何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内容: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4 页,共 43 页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 ③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影响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之后的检测和反思。

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4. 什么是社会规范的认同?

【答案】(1)认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在英语中认同有两种表示含义。

①用于表示个体认同(identity )。如自我认同、性别认同等。自我认同是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代表一种人格发展的成熟状态。它是个体综合先前自我、心理特征、社会期待、以往经验、现实环境和未来希望六个方面,统而合之成为一个整体的人格结构。此种自我肯定的感觉,即认同感或统合感,又称自我认同感。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与之相反的现象,即为角色混乱,代表一种发展迟滞或行为偏差的不健康、小成熟状态。

②用于表示社会认同(identification )。如认同人物、双亲交叉认同等。这是指个体向外汲取行为范式、价值观、意念等。社会认同是社会影响内化的心理基础,包括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规范认同属于社会认同。

(2)我国学者认为,认同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指行为主体在认识、情感上与行为上对规范趋于一致,从而产生自愿对规范的遵从现象。

5. 社会规范背离的内涵、分类及其危害是什么?

【答案】(1)社会规范背离的内涵社会规范的背离是对规范遵从现象的逆反,是指对社会规范、准则的偏离、违反、背叛等。由于社会规范本身具有历史性与可变性,社会规范的背离既可能是积极的,又可能是消极的。对陈腐的旧规范的背离是社会进步力量的标志,也是道德发展的动力,是值得积极倡导的。而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服务的合理规范的背离,则是对社会和个人都有害的,是要防止和纠正的。

(2)社会规范背离的分类

社会规范背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5i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