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更新时间:2023-04-26 06:52:01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
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__。《卖炭翁》
(2)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____。(《关雎》)(3)有一位名人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里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优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书写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1)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yùn yù(______)果实的季节。
(2)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打扮得bù xiū biān fú(______),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
三、选择题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项是()
A.2019“全城热练”石家庄首场龙舟赛在行唐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
龙,在颖水河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
....。
B.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
....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C.钱学森有一句名言“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至今读起来,仍是震耳欲聋
....,令人感慨万千、肃然起敬。
D.在当下的中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
四、基础知识综合
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世界需要爱。②没有了爱,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③爱如漆黑长夜里的明灯,为孤寂失路的人指引方向;爱如炎暑烈日夏的树荫,为酷热难当的人提供清凉。④只有在爱的怀抱中,才能幸福快乐地成长。
(1)“孤寂”的“寂”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大写字母是________;用部首检字法应先查
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___画;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寂静;②寂寞。这里应取第
________种解释。
(2)“没有了爱,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这句话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3)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五、综合性学习
5.综合实践活动。
近日,全市各地正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行动,你们学校也在行动。
(1)(老师献爱心)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
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上联已拟好,请你根据上联拟出下联。
上联: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在参与)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校面向全体同学征集活动宣传语,你的同桌写的是“让寂寞的花朵也在春风中微笑”,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也在行动)寒假时,妈妈准备让你用“微课”资源自学下学期的课程,你想邀请留守学生晓华到家里一起学习,你打算怎么和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供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
B.这首诗第一节以描述开篇,运用写实的手法写秋风的威力以及自己的无可索何。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同样都是表现诗人现实关怀的作品,都运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没有直接抒情和议论。
D.这首诗第三节中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穷图苦痛的生活状况。
7.概述这首诗所记叙的事件并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心,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如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注释)①奚:怎么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不知其旨.也旨:____________
(2)教然后知困.困:____________
(3)非问无以广.识广:____________
(4)舍.问,其奚决焉舍:____________
9.下列选项中与“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的“学”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学.必好问B.学.学半C.非学.无以致疑D.时过然后学.10.将下列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11.(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12.(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八、名著阅读
13.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他把枪放在膝盖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懦弱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意义而充实。”
选文出自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他”是指
_____________,他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艰难处境下,内心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节选部分表现了他由绝望、动摇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历程。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五月的桑葚
周华诚
①当你觉得自己重新是一个孩子了,或者居然是一只鸭子了,桑葚才会对你格外照
顾。距离你天真无邪的目光二十厘米外,一颗红得发紫,甜到忧伤
.........的桑葚,就会从枝叶间巧妙浮现。
②若有人只是站在田边,背着手像视察军队一样浮皮潦草地巡视桑林,则桑林也就仪仗整齐,团结紧张严肃而不活泼,轻易不肯交出桑葚。
③红到发紫的桑葚一碰就落。瓜熟,蒂落。红色的桑葚有着吸引人的本事,但事实上它并未完成成熟,酸极。紫黑的桑葚则会馈赠给你甜美。即便落到地面,也要毫不犹豫地拾起来,吹一口风,趁机塞入口中。
④这是对桑葚的尊重。
⑤在我们乡下,用嘴吹一吹,是一种比梧桐树还高的礼节。孩子跑着摔了,爬起,母亲对着他的膝盖吹一吹,一吹,就好了。风沙迷了眼,睁不开,恋人对着他的眼睛吹一吹。一吹,就好了。夜里走路,被突然出没的野兔吓着,老人对着他的额头吹一吹。一吹,就好了。
⑥现在,对着一颗落地又捡起来的桑葚吹一吹。一吹,也就好了。
⑦桑叶给蚕吃。蚕结了茧,茧变成丝,丝织成衣;衣穿在身。所以人穿衣,就等于
是穿着桑叶。桑葚是蚕节省下来,留给儿童的礼物。我吃叶子,你吃果实。桑葚在乡下,不过是孩子们的小零嘴,不是什么需要特别郑重的东西。桑田有主,桑葚却是谁家小孩都可以随意去吃。它算不上“水果”。甚至都算不上什么“果”。但是这样反而使桑葚真正成其为桑葚——吃也可,不吃也可,捕也可,不摘也可,落也可,不落也可。
⑧五月底的桑甚与桃子、李子、杨梅、枇杷、杏子一起成熟。不同地方的桃子、李子、扬梅、枇杷、杏子,熟得有早有晚:桃花溪南边的先熟,大山垅的还没有熟;大山垅的熟了,黄村张的还没有热;黄村张的熟了,三亩畈的还没有熟。于是,来自村庄四面八方的孩子,总是会在教室里交流他们一路采集到的果实。于是,孩子们对这个村庄四面八方的果树都了然于胸。
⑨总是要等到实在没有什么好吃的了,他们才会钻进桑林。
⑩桑葚有一枝柄。海棠、樱桃也有柄。枇杷也有柄、枇杷柄毛茸茸,不能吃。桑葚柄可吃。有一年五月廿四日,我在苏州采桑葚。一群中年人模拟儿童呼啦一声钻进桑林。钻进桑林之前,一人发了一个空的饭盒(透明塑料饭盒)。钻出桑林的时候,每个人的饭盒都是满满的。我手上,依旧是一个空饭盒。别人很惊讶:你怎不摘?
?我摘的呀。摘一颗;就塞一颗入口中,十分快活。岂是饭盒可比!
?又,听我说到;紫黑的桑葚集满一掌,一并入四中大嚼,甚美。众皆无法想象。我又说紫黑的桑葚集满一掌,夹一粒红色酸果,味道也甚号。紫黑的桑葚集满一掌,夹两粒红色酸果,味道也不错。
?众皆茫然。而我独醉矣。桑葚紫色汁液落到衣服上,洗不掉。那田桑林里钻进钻出居然一点紫色也没有染上衣服,倒有些遗憾。桑,即故乡也。
14.第①段两个加点的短语各是从哪个角度描写桑葚的?品评一下这两个词语的妙处。15.请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的角,赏析下面的句子。
则桑林也就仪仗整齐,团结紧张严肃而不活泼,轻易不肯交出桑葚。
16.找出文中与第⑦段划线句相呼应的句子。
17.第?段划线句“那天桑林里钻进钻出,居然一点紫色也没有染上衣服”,这本事好事,作者为什么说“倒有些遗憾”?
18.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和主旨。
十、作文
19.按要求作文
正值青春年少的你,虽身处现在,其实未来已然到来。因为你一直心怀梦想,并且一直在积淀知识、经验,你正悄悄打开未来之门。也许你喜欢手工制作,造个铁皮鼓做
个木头人,说不定你就是未来的匠人;也许喜爱昆虫,平时乐于观察、研究,说不定你就是中国的“法布尔”;也许你闲时读书习字,浸染中华传统文化,希望未来能将之传承发扬;也许你读书习字之余,探寻数学奇幻之美,希望未来能有新视野新发现……
请以“我正开启未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参考答案
1.两鬓苍苍十指黑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解析】
【分析】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鬓、苍苍、寤寐、辗转、悄怆、幽邃”等字词容易写错。
2.(1)孕育(2)不修边幅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本题注意“孕”和“边幅”的写法。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络绎不绝: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川流不息,往来不断。与描写的“龙舟赛”的语境不符,使用不正确。
B.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贬义词,褒贬误用。
C.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要把人的耳朵震聋一样,语境中只想表达对人精神上的影响,与语境不符。
D.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D。
4.(1) J 宀8 ②
(2)将“阻塞”改为“阻挡”
(3)示例:爱如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为唇焦口燥的人呈上琼浆。
【解析】
【分析】
【详解】
(1)“寂”字的读音是“jì”,按音序检字法,首先要查找大写字母“J”;用部首检字法
应先查其部首“宀”,再查所查字的笔画数减去部首笔画数,“寂”字共11画,减去3画,查8(八)画。“孤寂”的意思是孤独寂寞的意思。所以这里的“寂”应该是寂寞。故选②。(2)修改病句,这个句子用词不当,“人生的风雨”应该用“阻挡”,而不能用“阻塞”。(3)句子的仿写。解答此题首先要观察所给的句子,分析其特点,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仿写句子即可.注意应在结构、字数、句式、修辞等方面一致。本题作答要采用“爱如……,为……”的句式,并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拟写作答。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5.示例:(1)学生认真学习报师恩(2)期待每一位同学都能参加活动,尤其是平时比较孤单、自卑的同学也要绽放自己的美丽。(3)妈妈,我想邀请晓华同学来家里和我一起学习微课,一方面,我们一起学习,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一起讨论,另一方面,晓华的父母不在家,他一个人在家,没有人照顾他,您同意吗?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对对联的基础要求:相同位置词性要相同、句式要相同、内容要相关、字数要相等。本题在内容上要求“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据此可拟写出下联。
(2)本题考查宣传语内容的理解能力。理解一句话,要抓住关键词(寂寞的花朵、春风、微笑),联系中心(关爱留守学生)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或双关意义,说出句子所表现的“手法”、“境”及“情”。同桌拟写的这句话很明显是用比喻,将留守的学生比作“寂寞的花”,老师与同学的关爱比作“春风”。意思就是老师与同学的关爱会让孤独的留守学生快乐起来。(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本题属于“要求型”说话题,答题格式为“称呼+(‘自我介绍’有时要加,比如打电话时、采访时)+理由(‘理由’最好不少于2个,情感品质方面及事理方面或知识能力方面等)+要求+好吗(你认为呢)?”据此填写内容,注意语
句的通顺,理由充分即可。如:妈妈(称呼),我想邀请小华来我家一起学习“泰微课”。(要求)俗话说得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一起学习,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理由一)再说小华是个留守学生,到我家来免得他孤独寂寞。(理由二)所以,我想邀
请小华来我家,好吗?
6.C
7.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因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和孩童的“趁火打劫”而恼羞成怒的窘状,以及终日屋漏,难以入睡的困苦;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博大宽广的胸怀。【解析】
【分析】
6.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供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运用的是直接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故选C。
7.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主旨的理解。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由此可见,这首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孩童却“抱茅入竹”而恼羞成怒的情形,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这可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供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体会出来。
8.(1)味美(2)困惑(3)增加,增长(4)放弃,舍弃
9.B
10.(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11.【甲】教学相长也。【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12.(1)两段文字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2)两段文字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解析】
【分析】
8.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旨”是“味美”;“舍”是古今异义词,“舍弃,放弃”的意思。
9.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平时要归纳整理,作答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选项ACD三项中的“学”与题目中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的“学”的意思一样,都是“学习”意思。B项中的“学学半”的读音是“xiào xué bàn”,第一个“学”的意思是“教人”。故答案为B。
1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虽(即使)、至道(最好的道理)、弗(不)、善(好处)”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好学(喜欢学习)、而(却)、者也(表判断)”几个词是重点词语。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甲】文作者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然后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出“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由此可见其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也。【乙】文作者先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然后从正反两面分析“学”与“问”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文首句即为中心论点。
12.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甲】文主要运用了类比论证、道理论证与正反对比论证;【乙】文主要分析学与问之间的关系,运用了道理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据此,两篇文章在论证方法上的共同点是: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
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13.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是指保尔(保尔·柯察金),节选部分表现了他由绝望、动摇到战胜自我(战胜懦弱__摆脱困境__坚定信念)的心理历程。【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的文学常识。
14.“红得发紫”从视觉角度描写,“甜到忧伤”从味觉角度描写;“红得发紫”表明桑葚已完全成熟,视觉形象美丽,读来令人垂涎,“甜到忧伤”强调桑葚的味道甜到了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地步,故用“忧伤”一词激发读者的想象。
15.“仪仗整齐”“团结紧张严肃而不活泼”化用成语,运用拟人修辞,活画出了桑林的形象、情态,令人忍俊不禁;“轻易不肯交出桑葚”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画出了桑林不喜欢人们一本正经摘桑林的情形。
16.总是要等到实在没有什么好吃的了,他们才会钻进桑林。
17.文章最后说,“桑,即故乡也”,可见作者在桑林里钻进钻出,并不单单是为了摘桑葚、吃桑葚,而是想找回儿时的美好感觉,寻回故乡的味道;儿时在故乡吃桑葚时被紫色染上衣服,是最平常的事了,而现在作者想“染上衣服”,是想带着故乡的色彩和味道回家,可是却未能如愿,自然“有些遗憾”。
18.本文通过儿时和现在摘桑葚、吃桑葚的情境和画面的对比,表现了“我”对桑葚的喜爱、敬重之情,以及儿时有关桑葚的美好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解析】
【分析】
14.考查对描写手法的理解。一般来说,为了生动形象地描写景物,往往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听觉这、触觉、感觉等,从景物的色、形、声、味、态等方面进行描绘,从而突出景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第1段中的“红得发紫”从视觉角度描写桑葚的颜色,形象地桑葚已完全成熟,给人以垂涎的感受;“甜到忧伤”是从味觉角度描写桑葚,重点强调桑葚的味道甜,同时用“忧伤”来形容桑葚甜美到了无法用语来言形容,
从而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理解分析作答。
15.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语句“则桑林也就仪仗整齐,团结紧张严肃而不活泼,轻易不肯交出桑葚”,运用“仪仗整齐”“团结紧张严肃而不活泼”“交出”等词语,将桑林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桑林生长的茂盛,桑叶的繁盛,更加突出了采摘桑葚自然之趣。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6.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呼应”指的是在文章的某一个地方提到一个人、一件事、一种东西或一个问题,可以不作详细叙述,只作简单交代。然后,在后面的适当地方,对于前面的伏笔加以点明或详述。这一伏一应,形成了文章的前呼后应,使全文的内在线索伏而不露、明断暗续、结构严谨、脉络贯通,浑然一体。文章第7段“吃也可,不吃也可,捕也可,不摘也可,落也可,不落也可”讲的是采吃桑葚的情形,这与文章第9段“总是要等到实在没有什么好吃的了,他们才会钻进桑林”所叙写的采摘桑葚相呼应。据此理解作答。17.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结合文章“桑,即故乡也”可知,作者采摘桑葚、吃桑葚,并不只是为了享受美味,更多的是想找回儿时的美好感觉,寻回故乡的味道,而自己的衣服上却少了儿时采摘桑葚时被紫色染上衣服的情况,感觉少好故乡的色彩和味道。因而有了“遗憾”的感受。据此理解作答。
18.考查概括文章内容主旨的能力。文学作品主旨的归纳,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物的言谈举止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即可作答。答题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批判了、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本文叙写的事件是:回忆儿时采摘桑葚、吃桑葚的情境与现在采摘桑葚、吃桑葚的的情形;表达的情感:既有对桑葚的喜爱、赞美之情,结合“桑,即故乡也”可知,更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19.我正开启未来
看脚下路,走未来梦
总有一种生活方法适合自己,何必用今天的自己去为未来的自己埋单呢?随着时间的推
移它终究会来的。有些东西,它该来的时候,自然而然它就来了,如果早知道明天会下雨,我们干吗非得今天讨论它是大雨还是小雨呢?既然明天就会知道的东西,干吗非得今天跟自己过不去呢?结婚真的能改变一个人,它可以使女人变的罗嗦,使男人变的虚荣。难道婚姻真的有这么大的摧毁力,让一个原本善良乖巧的小丫头,变成一个人见人烦的长舌妇。我们的今天,是以前多少个魂牵梦绕的畅想,可是今天,我们想想以前,那些尽乎傻傻的想法。
到今天,也只不过是昨天的楠柯一梦,我们之所以现在后悔,只是因为我们以前,把太多时间浪费在了对未来的规划上,看到那些正在经历我们昨天的人,或许我们会笑,笑他们太天真,可是今天的他们,不就是许久之前的我们吗?那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就叫做未来。它就如同传销一样,永远有一种吸引力,让你不自觉的沉俯于它。它就像一张大网,任你再怎么编织,也达不到你心里的高度。每个人的未来都不一样,但一样是,每个人都等不到未来。无论是什么人,只要你活着,都有一个未来在前面等着你,有时候我们感觉它好像很近,近的好像绰手可得,但永远也抓不住,它就好像汽车的前后轮,明明看起来好近,无论后轮跑的多快,也超不了前轮。我们都想知道未来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可是永远都在想,始终不曾停留过,对于未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始终没有人真正到达过。其实想想,我们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明知道它终究会来,我们何必非得弄清楚它是怎么来呢?
可能我在别人眼里就是个异类,好多人都问我,说你有没有想过你自己的未来,我每次的回答都是三个字~不知道,别人就会说,你怎么不去想自己的未来呢?我听到这,我真的想笑。如果未来是想出来的,那么社会怎么会被冠以残酷,现实的名字呢?既然未来是想出来的,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败给自己呢?难道是自己想的太近了,未来貌似应该很远。这些虚假的自我安慰就诞生了,我们总是把生命浪费在这些无聊的事上,所以就错过了沿途中的许多风景。
未来太遥远了,我想不到那么远。我只在乎陪在我身边的现在,对于未来是什么样子,我真的想不到那么远,它貌似看起来比一辈还遥远。难到说我不去想未来,我就会没有未来吗?如果是这样,我宁愿只停留在现在,至少现在我快乐着。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我正开启未来”。题目中的“未来”是理解文题的关键。根据题目中的材料的提示,这里的未来可以理解为“理想或梦想”。“开启”则是为实现“未来”而做的付出和实践。“正”表明行为正在进行。“我”则要求这篇文章用第一人称为写。题目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我正在为实现理解而不断地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实现着开启未来的美好愿望。因此,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表达积极健康
的思想,写一篇记叙文即可。
点睛: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结构文章时,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能写出文章的“波澜”;能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语言上,要准确通顺,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正在阅读: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04-26
银行营业网点火灾安全应急演练方案04-25
仙童社区侨法宣传工作总结08-23
金樱子泡酒的做法07-25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英语 - 水电站与水轮机篇 - 图文06-20
2011年末矿检修计划及措施05-11
经典散文:遗落在墙角的米兰花03-21
小学五年级奥数第一讲走进美妙的数学世界04-13
精品课程试题06-01
- 二甲基甲酰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 南邮计算机网络复习题
- 高分子物理实验指导书 - 图文
- 2009.9.25 莞惠环控专业施工图设计技术要求
- 学生工作简报
- 揭阳市斯瑞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废酸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中撰咨询
- 今日靓汤(佘自强)
- 奥数 - 二年级 - 数学 - 第三讲时间的教师版计算答案 - 图文
- 如何命制一份好的物理试卷
- 数据库开题报告
- 禁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或淘汰技术的制度流程
- 大学英语(二)第2阶段测试题
-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
- (整套)学生顶岗(毕业)实习手册
- 高频 二极管包络检波 - 图文
- 2018届中考英语复习题型四任务型完形填空备考精编含解析 - 186
- 郑煤集团超化煤矿一采区开采设计 - 图文
- 财政学习题
- 摄影摄像复习资料
- SMC D-A93接线方式 - 图文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学年
- 期末
- 试题
- 语文
- 城区
- 学期
- 年级
- 2018
- 2019
- 严歌苓:我可以写电视剧本 不要找人去改我的长篇
- MySQL数据库源代码分析及存储引擎的设计硕士论文
- 2020年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社区专职工作者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
- 《我国的政党制度》学案
-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 小学教育中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 北镇市商业调研报告范本
- 新版冀教版(三起点)三年级英语下册Lesson19 教学设计
- 合金的吸气性--气孔txt
- 38900-2020培训考试试卷
- 职业指导师中级实操(打印版)
- 教育:语文课乡愁教学设计
- 初中化学四川省简阳市禾丰学区级化学.doc
- 大学生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
-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课后习题及标准答案-唐朔飞(完整版)
- 电动托盘堆垛叉车安全操作规程
- 酒店消防疏散演习方案
- 健康保健知识大全【超全收藏】
- 中考试(知识点检测二)试题(扫描版)人教新目标
-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考试题带解析_0.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