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 63页)

更新时间:2023-03-17 11: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甘 肃 省

武威市凉州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

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凉州目

农录

区牧

第一章 项目概述有实施方案编写依据 1、项目概述 2、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及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2.1项目区基本情况 2.2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2.2.1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2.2.2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2.2.3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健全 2.2.4农业生产环境清洁 2.2.5优质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 第三章项目实施计划 3.1项目实施计划 3.2项目建设目标 3.2.1产业目标 3.2.2科技目标 3.2.3环境目标 3.3项目实施方案

3.3.1优良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繁育应用工程 3.3.2绿色核心示范区建设秸秆加工转化 3.3.3绿色农业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3.3.4农民培训基地建设工程 3.3.5农业信息工程

3.3.6农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工程 第四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1投资估算 4.2资金筹措

第五章项目建设年限及建设计划 5.1项目建设年限 5.2建设计划 第六章效益分析

6.1经济效益 6.2社会效益 6.3生态效益

第七章项目组织管理运行机构及保障措施 7.1项目组织管理

7.1.1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7.1.2完善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和制度 7.1.3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7.2项目建设后的运行管理 7.2.1项目运行机制 7.2.2项目运行管理措施 7.3保障措施 7.3.1加强组织领导

7.3.2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

7.3.3以科技转化为目标,提高农业技术创新能力 7.3.4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7.3.5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为目标,培育专业合作组织 7.3.6加强绿色教育,强化技术培训,让绿色农业深入人心 7.3.7加强环境管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第一章 项目概述及实施方案编写依据

1.1 项目概述 1.1.1 项目名称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 1.1.2 项目主管单位

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政府 1.1.3 项目承担单位

凉州区农业局 1.1.4 项目实施地点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所辖黄羊镇、谢河镇、双城镇、洪祥镇、张义镇、新华乡、高坝镇、发放镇、清源镇、金羊镇、西营镇、康宁乡、东河乡、长城乡、柏树乡、金塔乡、中坝镇、永昌镇18个乡镇。 1.1.5 项目建设期限:

2006年~2010年。 1.1.6 项目建设内容

武威市凉州区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主要凉州区的18个乡镇在开展农业优良品种繁育应用、核心示范区建设、清洁净化、绿色农业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民培训基地、农业信息和市场体系建设等七大工程,带动凉州区绿色农业工

作的全面开展。

1.1.6.1 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繁育应用工程 每年引进小麦、玉米、大麦、马铃薯、葡萄、食用菌、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40个左右, 五年引进200个。引进国内外优质奶、肉牛冻精2.5万粒,奶肉牛胚胎100枚,优质肉用种公羊50只,良种瘦肉种猪80头,良种鸡10万只。

1.1.6.2绿色核心示范区建设工程

建设13500公顷绿色小麦核心示范区、 10000公顷绿色玉米核心示范区、3350公顷精细蔬菜核心示范区、3350公顷马铃薯核心示范区、2000公顷葡萄核心示范区及10万头养牛核心示范区、20万只养羊核心示范区、20万头养猪核心示范区、100万只养鸡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5.3万公顷优质小麦、3万公顷优质玉米、1.3万公顷精细蔬菜、0.4万公顷马铃薯、0.6万公顷优质葡萄标准化生产和50万头肉牛、100万只肉羊、140万头肉猪、1000万只蛋、肉鸡标准化生产。

1.1.6.3 清洁净化工程

新建容积为100立方米的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池200座,加工调制秸秆达100万吨以上。

1.1.6.4 绿色农业质量安全体系工程

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个,修改、实验、示范和完善凉州区主要绿色农产品小麦、玉米、马铃薯、蔬菜、葡萄及绿色畜产品牛、羊、猪、鸡肉、牛奶、鸡蛋等50个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区级农产品、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检验检测站各1

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要求。特别是通过几十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更适宜农牧业生产,农产品产量逐年提高,产品品质优良,是发展“绿色农业”的理想区域。 2.2.5 优质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

近年来,凉州区立足于国内外市场,积极开展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已筛选出适合凉州区种植的优质农作物品种和畜禽养殖品种,优质小麦品种有宁春4号、宁春15号、宁春18号、武春3号、武春5号等;专用玉米品种有豫玉22号、沈单16号、金穗2号、4号等;啤酒大麦品种有:甘啤3号、甘啤4号;肉牛以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辛、西德黄牛、皮埃蒙特牛为主;奶牛以黑白花、荷斯坦奶牛为主;肉羊以无角陶塞特羊、德克塞尔羊、夏洛来羊为主;瘦肉猪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皮特兰为主;肉鸡以艾维茵、AA鸡(艾拔益加,简称双A鸡)、罗斯308为主。丰富的种质资源为武威市凉州区发展绿色农业奠定了基础。 2.2.6 绿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2005年, 凉州区共建成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101.41万亩,其中小麦65.2万亩,玉米16.02万亩,饲草15.49万亩,蔬菜4.7万亩;协议养殖肉牛2万头,协议养殖肉羊17.01万只。共有18家企业的34个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其中面粉企业6家,13个产品;食品加工企业2家,2个产品;农产品运销加工企业7家,

10个产品;畜产品加工企业1家2个产品;酒类酿造企业2家,7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34.6329万吨,环境监测的农田、水域面积达140万亩。 2.2.7政府投入明显加大

近年省委、省政府把凉州区确定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绿色食品工业城,从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在武威黄羊举办了以“绿色武威、生态武威、自然武威、文化武威 ”为主题的第四届天马旅游节,全力推介凉州绿色食品产业,展示凉州食品产业经济发展的全新思维和主要成果。相继出台了《凉州区绿色食品暂行管理办法》、《加快绿色食品发展步伐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区政府每年列支100万元资金用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及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生产大户绿色食品认证补助。

第三章 项目实施计划

3.1、项目建设内容

武威市凉州区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主要凉州区的18个乡镇在开展农业优良品种繁育应用、核心示范区建设、清洁净化、绿色农业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民培训基地、农业信息和市场体系建设等七大工程,带动凉州区绿色农业工作的全面开展。

3.2、项目建设目标 3.2.1 产业目标

项目建成后,总生产绿色小麦8.1万吨、绿色玉米9.75万吨、绿色马铃薯10.05万吨、绿色蔬菜11万吨、绿色葡萄6万吨、绿色畜产品3.36万吨。 3.2.2 科技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全区绿色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广泛推广应用各项绿色农业科技成果,提高绿色农业产量和质量,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探索出河西农业灌溉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农业发展的技术途径和操作规程,为国家、省、市指导绿色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3.2.3 环境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使农业生产投入品自身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秸秆、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土壤肥力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3.3、项目实施方案

3.3.1 优良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繁育应用工程

3.3.1.1 项目实施范围

由凉州区清源良种场、凉州区农作物原种场、林技中心实验基地、畜牧中心、白猪育种场、凉州区养鸡协会实施。

3.3.1.2 实施期限

从2006年至2010年5年完成 3.3.1.3 建设内容

以宁春系、武春系等小麦良种,金穗、沈单、豫玉等玉米良种,陇薯系等马铃薯良种,甘啤系等大麦良种,优质蔬菜新品种主,五年引进示范推广各类优良农作物品种200个,畜禽良种20个。

3.3.1.4 主要指标

各类农作物良种共推广32200公顷,其中小麦良种推广13500公顷,玉米良种推广10000公顷,马铃薯良种推广3350公顷,蔬菜良种推广3350公顷,葡萄良种推广2000公顷;畜禽良种:肉奶牛20000头,生猪50000头,肉羊50000,肉蛋鸡200000只,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3.3.1.5 年度实施计划

2006年—2010年每年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0个,牛冻精2.5万粒,奶肉牛胚胎100枚,肉用种羊50只,种猪80头,良种鸡10万只。推广各类农作物良种6420公顷,肉奶牛20000头,生猪50000头,肉羊50000,肉蛋鸡200000只。

3.3.1.6 主要措施

3.3.1.6.1 加强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 引进优质、高产、抗旱、抗病的优质新品种,在试验、示范成功的基础上,加大推广力度,不断扩大良种示范面积。

3.3.1.6.2加强各类良种的品牌管理工作,实施良种包衣销售,打击各类假冒伪劣种子,防止坑农害农现象发生。

3.1.6.3 加快各类良种的更新换代,防止种子退化,提高产量、品质。

3.3.1.7资金筹措

总投资37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70万元,配套1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 3.3.2、绿色核心示范区建设

3.3.2.1 绿色小麦核心示范区 3.3.2.1.1 项目实施范围

主要在黄羊镇、谢河乡等小麦精华地带实施。 3.3.2.1.2 项目建设期限 在2006年至2010年5年内完成 3.3.2.1.3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在黄羊镇、谢河镇、高坝镇、长城乡、永昌镇、发放镇、中坝镇、西营乡、金塔乡、清源镇建立13500公顷小麦核心示范区,主要示范宁春4号、宁春15号、武春5号等高产优质小麦品种。

3.3.2.1.4任务指标

2006-2010年,每年建立2700公顷的小麦示范面积,五年共计完成13500公顷示范任务,生产绿色小麦8.1万吨,亩增值10%以上,即亩增产值80元。亩节约化肥、农药等生

2006-2010年,每年建立670公顷的蔬菜示范面积,五年共计完成3350公顷示范任务,生产绿色蔬菜11万吨,亩增值10%以上,即亩增产值200元。节约化肥、农药等生产投入品可亩增值30元。两者合计亩增值230元。

3.3.2.3.5 年度实施计划(详见附表3) 附表3: 蔬菜年度实施计划表

年度 2006

实施乡镇 双城镇 高坝镇 中坝镇 高坝镇

2007

东河乡 张义镇 发放镇

2008

柏树乡 永昌镇

2009 2010 合计

发放镇 金羊镇 金羊镇

洪祥镇

示范面积 130公顷 340公顷 200公顷 340公顷 130公顷 200公顷 340公顷 130公顷 200公顷 330公顷 340公顷 330公顷 340公顷

670公顷 670公顷 3350公顷 670公顷 670公顷 670公顷 合计

3.3.2.3.6 主要技术措施

3.3.2.3.6.1 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研究 以示范推广反季节韭菜、春提早、秋延后番茄、黄瓜、甘蓝、辣椒、茄子、菜花、架豆等品种为主,通过试验,从中科学筛选出优质抗病良种进行示范推广。开展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开展生物肥、生物农药、防虫膜等试验研究。

3.3.2.3.6.2 狠抓技术培训,培养一批进行该产业开发

的骨干技术力量。在5年内,每年根据基地建设特色,突出重点,分门别类有计划地进行形式多样的县、乡、村三级培训。达到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普及化、群众化、高水平社会化的培训目标。

3.3.2.3.6.3示范推广重点技术,发挥其在该产业开发上的巨大作用。在基地建设区内,着重示范推广农家肥的科学处理和合理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绿色蔬菜管理技术。重点示范:良种与种植类型与科学管理优化,种植模式前后茬种植种类优化;种植模式与配套技术优化,生物肥、有机肥、配方肥技术与土壤特性、蔬菜种类、目标产量化;抗病良种与综合防治技术优化。

3.3.2.3.6.4 建立规模化包装、加工型企业,为绿色蔬菜大幅度获得产品附加值奠定基础。在蔬菜加工上从粗加工向精细菜加工方向发展。加工企业一定要有规模,达到品种类型多样化、系列化、适应人们消费的各种需求。

3.3.2.3.7 资金来源

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801万元,省市配套432万元,地方自筹267万元。主要用于示范基地新品种、新技术及农药、化肥等补助。

3.3.2.3.8 经济效益分析

五年累计完成示范3350公顷,生产绿色蔬菜11万吨,按产品增值和节约成本可亩增值230元,共新增产值1155.8万元。

3.3.2.4 绿色马铃薯核心示范区 3.3.2.4.1 项目实施范围

主要在黄羊镇、张义镇等马铃薯种植精华地带实施。 3.3.2.4.2 项目建设期限 在2006年至2010年5年内完成 3.3.2.4.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到2010年黄羊镇、谢河镇、金塔乡、康宁乡、新华乡、东河乡、永昌镇、张义镇8个乡镇建立3350公顷马铃薯示范基地,集中示范质量优、产量高、抗性强、加工品质好的大西洋、夏波蒂、陇薯3号等品种。

3.3.2.4.4任务指标

2006-2010年,每年建立670公顷的马铃薯示范面积,五年共计完成3350公顷示范任务,生产绿色马铃薯10.05万吨,亩增值10%以上,即亩增产值120元。节约化肥、农药等生产投入品可亩增值23元。两者合计亩增值145元.

3.3.2.4.5 年度实施计划(详见附表4)

附表4: 马铃薯年度实施计划

3.3.2.4.6 主要技术措施

年度 2006

实施乡镇 黄羊镇 谢河镇 黄羊镇 谢河镇 张义镇 康宁乡 张义镇 新华乡 张义镇

金塔乡

示范面积 330公顷 340公顷 330公顷 340公顷 330公顷 340公顷 530公顷 140公顷 460公顷 210公顷

合计 670公顷

2007 670公顷

2008 670公顷

2009 670公顷

2010 合计

670公顷 3350公顷

3.3.2.4.6.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认真搞好技术示范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依据马铃薯品种的不同用途及各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划分种植区域,合理安排适宜品种、种植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定目标、定措施,扬长避短,合理布局,稳步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各地生产条件,按照当地加工和外销鲜薯状况,分区域建立技术示范基地、加工薯和外销商品薯等生产示范基地。海拔1700米以上地区,以张义镇为中心,在张义镇、康宁乡、新华乡建立专用薯基地,品种以大西洋、夏波蒂为主,在海拔1700米以下的黄羊镇、谢河镇、金塔乡建立优质薯基地,品种以陇薯3号、陇薯6号、渭薯8号品种为主。

3.3.2.4.6.2 抓好良种繁育和试验基地建设,加快良种普及步伐

要加大引育种力度,尽快选育出既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又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高产、高淀粉、高干物质、适应性强的加工型专用型品种。在张义镇、康宁乡、新华乡等乡镇,分乡村、分区域,选择优良品种,建立良薯繁育基地,防止病毒侵染,提高种薯质量。在搞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同时,凉州区要选择适宜地区,做好良种试验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区有良繁基地、乡镇有扩繁基地、村组有生产示范基地的良种繁育体系。

3.3.2.4.6.3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完善栽培技术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一是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引进新技术、新成果,加大试验示范力度,争取在新品种选育、良种快繁、高产种植方式、抗旱播种、立体种植、平衡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二是要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国内外知名马铃薯专家传授新的育种、制种技术、先进的栽培管理经验,促进我市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

3.3.2.4.6.4推广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

着重抓好以脱毒薯为主的丰产栽培、地膜覆盖和设施栽培,以防治环腐病、晚疫病和病毒病为主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一步规范各项栽培技术措施,分门别类,充实完善丰产栽培技术体系。根据不同地域和品种要求,将栽培技术要点,如茬口安排、土地平整、适宜品种、肥料施用、最佳播期、

种植密度、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关键环节及马铃薯套玉米、套西瓜、油菜地复种马铃薯等高效栽培模式,印制成册或明白纸,发放到广大种植户,严格把关、规范操作,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真正将技术措施落实到田间,发挥技术效应,实现增产增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研究

3.3.2.4.6.5 狠抓技术培训,培养一批进行该产业开发的骨干技术力量。在5年内,每年根据基地建设特色,突出重点,分门别类有计划地进行形式多样的县、乡、村三级培训。达到绿色马铃薯生产技术普及化、群众化、高水平社会化的培训目标。

3.3.2.4.6.6 扶持发展农民专业营销组织,通过协会发展订单生产,实施对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的统一组织和管理,走基地+农户+企业的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促进产业化经营。

3.3.2.4.7 资金来源

总投资3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75万元,省市配套85万元,地方自筹40万元。主要用于示范基地新品种、新技术、及农药、化肥等补助。

3.3.2.4.8 经济效益分析

五年累计完成示范3350公顷,生产绿色马铃薯10.05万吨,按产品增值和节约成本可亩增值145元,共新增产值728.6万元。

3.3.2.5 绿色葡萄示范基地 3.3.2.5.1 项目实施范围

主要在黄羊镇、清源镇等葡萄种植精华地带实施。 3.3.2.5.2 项目建设期限 在2006年至2010年5年内完成 3.3.2.5.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到2010年黄羊镇、长城乡、发放镇、清源镇、金羊镇5个乡镇建立2000公顷葡萄示范基地,集中示范质量优、产量高、抗性强的酿造葡萄、鲜食葡萄品种。

3.3.2.5.4任务指标

2006-2010年,每年建立400公顷的葡萄示范面积,五年共计完成2000公顷示范任务,生产绿色葡萄6万吨,亩增值10%以上,即亩增产值300元。节约化肥、农药等生产投入品可亩增值10元。两者合计亩增值310元。

3.3.2.5.5 年度实施计划(详见附表5) 附表5: 葡萄年度实施计划表

年度 2006

实施乡镇 清源镇 金羊镇 清源镇 发放镇 黄羊镇 长城乡 黄羊镇 清源镇

示范面积 260公顷 140公顷 260公顷 140公顷 260公顷 140公顷 260公顷 140公顷

合计 400公顷

2007 400公顷

2008 400公顷

2009 400公顷

2010 合计

发放镇

金羊镇 长城乡

140公顷 140公顷 120公顷

400公顷 2000公顷

3.3.2.5.6 主要技术措施

在应用先进的土肥水管理技术,整形修剪技术,疏花疏果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果实套袋技术,改造老基地的技术上,不断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基地,使果品在产量和品质上有较大提高。

3.3.2.5.7 资金来源

总投资36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90万元,省市配套105万元,地方自筹65万元。主要用于示范基地新品种、新技术、及农药、化肥等补助。

3.3.2.5.8 经济效益分析

五年累计完成示范2000公顷,生产绿色葡萄6万吨,按产品增值和节约成本可亩增值310元,共新增产值930万元。

3.3.2.6 绿色畜禽养殖示范区 3.3.2.6.1 建设内容及分布范围

以金羊、发放、金塔、东河、长城、永昌、清源、黄羊、新华、高坝、双城、等乡镇为重点建设2万头的绿色肉牛生产核心示范区,分年度实施计划(详见附表);

以康宁、西营、张义、新华、西营、发放、长城、高坝、谢河、黄羊等乡镇为重点,建设5万只的肉羊生产核心示范区,分年度实施计划(详见附表6);

附表6 养牛、养羊核心示范区分年度计划表

单位:万头、万只

实施乡镇 永昌 清源 黄羊 新华 高坝 东河 金羊 双城 金塔

2010

发放 长城 总计

养殖数1.2 0.8 1.3 0.7 1.4 0.6 1.1 0.9 0.6 0.8 0.6

10 2

合计 实施乡镇 养殖数量 2

康宁 东河 西营 发放 张义 长城 高坝 谢河 新华 黄羊

总计

3 2 3 2 3 2 2.8 2.2 2.2 2.8

20 5 合计 5

年度

2006

2007 2 5

2008 2 5

2009 2 5

以黄羊、谢河、洪祥、清源、双城、新华、永昌、柏树、高坝、金塔等乡镇为重点建设5万头的瘦肉型猪生产核心示范区,分年度实施计划(详见附表7);

以高坝、新华、发放、清源、柏树、黄羊、金羊、金塔、中坝、永昌等乡镇为重点,建设20万只的蛋鸡生产核心示范区,分年度实施计划(详见附表7);

附表7: 养猪、养鸡核心示范区分年度计划表

单位:万头、万只

实施乡镇 养殖数量 合计 实施乡黄羊 谢河 双城 洪祥 新华 清源 永昌 柏树 高坝 金塔 总计

3 2 2.8 2.2 2.2 2.8 3 2 3 2

5

高坝 新华 发放 清源 永昌 柏树 中坝 黄羊 金羊 金塔

总计

鸡 养殖数量 12 8 10 10 15 5 10 10 12 8

合计 20

年度

2006

2007 5 20

2008 5 20

2009 5 20

2010 5 20

20 100

3.3.2.6.2 实施期限 2006年至2010年 3.3.2.6.3 主要指标

肉、蛋、奶产品达到绿色食品A级产品标准;生产绿色畜产品3.36万吨,较项目区2005年平均产量提高10%以上。

3.3.2.6.5 主要措施

3.3.2.6.5.1 优化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合理配臵资源。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和饲用玉米种植面积;调整优化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和布局,按照主导产品,建立优势生产区域。

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3.3.4.3.3 建立农畜产品检测速测点。2006-2007年,在重点基地乡镇中心市场和大型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18个乡级农畜产品速测点,建立以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亚硝酸盐快速检测为重点的农残检测室。配套办公场所、检测仪器,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网络。

3.4.4 主要指标

3.4.4.1 在凉州区主要农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的基础上,重新完善50个绿色农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在已初步建成凉州区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和畜产品质量检测站的基础上,完善绿色农业检测功能,提高检测质量和水平,在绿色食品示范基地集中的地区建立18个绿色农业速测站。全面开展检测工作,年检样品预计5000个,监控面覆盖项目实施区。

3.3.4.5 年度实施计划

2006年:完善和健全区农产品和畜产品2个质量检测站并开展检测工作;修定完善主要农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制定50个绿色农畜产品标准。

2007年:在主要生产乡镇和重点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速测点18个,并开展检测工作。

3.3.4.6 主要措施

3.3.4.6.1 不断完善仪器配备,提高检验检测手段。结合实际,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检验检测资源的基础上,配备更

新先进的检测检验仪器,满足检测项目的需求。

3.3.4.6.2 加强检测人员培训,提高检测水平。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确保检测质量。

3.3.4.6.3结合本区实际,制定绿色农业生产标准,积极推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实行生产全过程监管。

3.3.4.7 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

总投资214万元,其中,国家投入80万元,省市配套80万元,地方配套54万元。区农产品、畜产品检测站140万元;18个速测点各3万元,合计54万元;农业绿色标准制定20万元。

3.3.4.8 效益分析

全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网络的建成,将有效地对我区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控,确保我市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提升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并保证广大消费者吃上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3.3.5农民培训基地建设工程

3.3.5.1 培训目标

3.3.5.1.1 以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为重点,建设100个中心村的绿色农业科技书屋,新建科技书屋,购臵科技书籍,培训广大农民,帮助农民掌握适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促进农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从而建立起一

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佳、发展前景好的各类产业示范基地,努力做到选定一个项目,培训一批人才,推广一项技术,形成一个产业,吸纳一批劳动力,致富一方农民。

3.3.5.1.2 通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根据要求,对农村主要劳动力进行新一轮农业科技新知识培训,增强其吸收、应用、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使广大农民都能掌握1至2项农业科技实用知识,尽快依靠科技致富。从2006年开始,每年培训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种植技术骨干1万人次,养殖技术骨干1万人次,到2010年末,共培训农民10万人。使在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从事农业生产的骨干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在整体上有明显的提高,使受训农民的思想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在总体上与凉州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适应。

3.3.5.2 培训内容和方式

3.3.5.2.1培训内容。根据“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要求,凉州区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重点内容是: 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的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 提高农民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等知识;

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经济知识与技能;

提高农民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的职业道德、

法律知识和农业、农村有关政策等;

提高农民转岗就业能力的所需知识和技能。 3.3.5.2.2 培训方式。开展培训要因地制宜,形式灵活多样。应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请专家教授讲学,组织参观考察学习,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员、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结对帮扶等形式。将办班授课和分散辅导相结合,定期培训与日常工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现场咨询相结合,同时还要和各项目县区实施的其他培训项目相结合。通过一切有效手段和方式,将农村需要的各种知识送到广大农民手中。

3.3.5.3 保障措施

3.3.5.3.1 加强领导,多方配合。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项目,各项目实施单位要高度重视,建立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管理和统筹协调,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项目承担单位凉州区农牧局要负责提出重点培训项目,提供农业新科技成果信息、专业培训师资和培训资料。各项目实施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培训规划,搞好培训。同时要积极探索和研究制定有利于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政策措施,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良好环境。

3.3.5.3.2 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必须根据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选定具有地方特色,有较大潜力,有可能形成产业带的项目,

针对这些项目重点培训,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讲究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注重带动性。要善于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和远程教育手段,努力扩大农民科技培训的覆盖面。农民科技培训单位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凉要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管理、督促与检查,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度,把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绩效作为农业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估办法,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上质量、上水平。

3.3.5.3.3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民科技培训投入体制,解决农民科技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要研究切实可行的经济补偿机制,减轻农民接受科技培训的经济负担,为农民接受科技培训创造条件,要保证各级配套资金的及时落实。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智力投入保障机制。对农民科技培训资金,要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并实行项目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3.3.5.4 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

总投资4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60万元,省市配套 140万元,自筹 100万元。每个中心村科技书屋2万元,共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56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