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资源开发-我国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 吴德刚 pdf

更新时间:2023-09-27 22: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本文出自《人才资源开发》杂志社 投稿邮箱:rczykfyx@163.com

我国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吴德刚 曾天山 邓友超

[摘 要] 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 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和人才资源开发水平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 前,虽然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依然难以满足经 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推进西部人才资源开发,建议采取以国家重点战略项目开发带动人 才资源开发、采用柔性人才管理、借助城镇化建设优化人才结构等措施,逐步提升西部人 才资源开发的整体水

平,增强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服务能力。

[关键词] 西部;人才资源开发;教育 [作者简介] 吴德刚,甘肃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博士 (兰州 730030);曾天山,中

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邓友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北京 100088)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丝绸之路 经“人才辈出、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

①才”,不断提升西部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济带”战略,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西部地 区需要进一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依靠人才 资源开

发上来,践行以人为本、人才优先发 展、人才以用为本的科学理念,从战略的高度 推进西部人才资源开发,把人才强国战略渗 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人才资源指的 是一个国家人力资源中层次较高的那部分。 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和人才资源开发水平是 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人才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优先发展教育,大 力提高国民素质。在继续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的同时,加快形成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实现

——————————

一、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历史性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人才发展取得了显 著成绩,科学人才观逐步确立,以高层次人 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不断 壮大,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 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初步发 挥,初步改变了人才缺乏的局面,西部人才开 发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

(一)人才规模稳步增长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研 究”(课题批准号:AJA070006)的研究成果。课题组组长:吴德刚;副组长:曾天山、邓友超;主要参 与人员:郝志军、吴景松、孙诚、杨红、张彩云、高慧斌、崔吉芳、徐美贞、丁杰、陈贵宝。西部12 省份 子课题组对本文亦有贡献。

①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 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 33 —

人才总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从 1982 年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至 2010 年第六次全国 人口普查,西部地区具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 度的人口总量呈直线增长状态。其中,2000 年“五普”至“六普”期间,西部人才受益于西 部大开发战略和各项优惠支持政策 ,从 2000

年的10 008 284人增长到2010年的27 039

180

人,总量增长了2.7倍。以“六普”与“三普”数 据分析西部各省份人才增长情况,第一梯队 是贵州(13.1倍)、云南(11.62倍)、广西(

11.01

倍)、西藏(9.56 倍);第二梯队是甘肃(7.73 倍)、四川(6.49倍)、陕西(6.31倍)、宁夏(6.15 倍)。甘肃的增长速度居于中等偏上水平。

每 10 万人口中大学生数呈扩张趋势。

国家高度重视西部地区高校发展,快速扩大 西

部高校在校生规模。

(见表1) 表1 西部地区高校数量(所) 年份 1982 1990 2000 2010 高校数量 183 254 249 564 表1显示,1982年至2010年,西部高校的 数量总体上呈加速扩张趋势,校均规模随之 显著扩大。与此相应,西部地区每十万人口 中在校本专科生数呈现同样的发展趋势, 2010年的西部每十万人口中在校普通本专科 生数是 2000 年的 4.18 倍。就西部各省份而 言,2010 年排名前四名的依次是陕西、内蒙 古、

重庆和甘肃。甘肃从“四普”时的第六名 跃居“六

普”时的第四名,每十万人口中在校 普通本专科

生数从 147 人上升到 1 492 人,整 整翻了

10 倍。

(二)人才结构不断优化

人才科类结构不断优化。除了党政人才 呈

负增长外,西部地区其他各类人才都呈增 长态势。

[1]

西部人才科类结构不断优化:一 是到

2004 年底,西部地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 为 798.8 万人,与 1999 年底相比,增加了 30.5

万人;二是在经营管理人才方面,西部地区私 营

企业投资者 2004 年为 182.65 万人,比 1999

年的 60 万人增长了 204.42%;三是在党政人

才方面,政府公务员总量出现负增长,2003年 底比 1999 年减少了 3 万人;四是在技能人才 方面

,2004 年为 136.5 万人,比 2000 年的 49.6 万人,增长了175.2%;五是在农村实用人才方 面,2004 年达 145.9 万人,占全国总数的 25.19%,超过西部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25.1% 的比例。五大类人才不同的增速,使西部地 区人才科类结构逐步合理化。特别是西部地 区科技人才总量获得长足发展,2010 年总量 是1982年的3.28倍。其中,云南增加4.42倍、 广西增加4.23倍、西藏增加4.16倍、甘肃增加

3.72

倍。(见表2) 表 2 2010 年西部地区有关省份科技人才总量(人)

省份 四川 广西 云南 陕西 科技人才总量 991 047 733 726 697 176 640 644 省份 贵州 内蒙古 甘肃 新疆 科技人才总量 518 088 482 413 465 321 407 651 人才产业分布状况日趋合理。2010 年 与 1999 年相比,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下降 了15.7%,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 分

别增加了 6.6%和 9.1%,尤其是第三产业增

长迅速。但也需要指出,第三产业中的“居民 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的从业人员比重依然较低,1999 年和 2010 年 分别占三类产业就业人员总数的 0.32%和 1.07%

。(见表3)

表3 西部地区拥有大专

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数及人口比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总人数 人数(万人) 11 491.8 2 367.3 4 280.8 18 139.9 1999 人口比(%) 63.4 13.1 23.5 100 人数(万人) 10 148.9 4 198.5 6 940.2 21 287.6 2010 人口比(%) 47.7 19.7 32.6 100

(三)人才素质逐步提高

学历水平不断提高。从“拥有大专及以 上教育程度人数与其所在省份人口的百分 比”指标看,2010年西部省份人才量占人口比 不断上升

,全部呈直线上升趋势。(见表4)

从西部就业人员情况分析,2004 年至

— 34 —

表4

2010 年西部地区拥有大专及以上 教育程度人数与其所在省份人口的百分比(%) 省份 程院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西部拥有

新疆 10.64 陕西 内蒙古 宁夏 9.15 百分比 10.56 10.21 甘肃 第一梯队 科学院院士10人,工程院院士59人。2012年 西部高校共有两院院士 74 名,近七成来自陕 西、四川的高校。

省份 重庆 8.64 青海 8.62 四川 6.68 百分比 7.52 西藏 第二梯队

二、西部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

省份 广西 云南 贵州 第三梯队 百分比 5.98 5.78 5.51 5.29 2010 年期间,大专及其以上受教育程度人数 比例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大专程度人数占 比呈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4.4%下降到2010 年的 4.1%;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程度的人数占 比从2004年的1.8%增长到2010年的2%。这 些表明就业人口素质有所提高。

高级职称人数稳步增长。西部人才资源 的专业技术职务水平,与其学历水平一样,都

保持上升趋势。如贵州省专业技术职务高、 中、初级比,由 1995 年的 1∶ 7∶ 23 调整为 2007 年底的1∶5.3∶12,高级职称的人数及其比例显

著增长。以2006—2010年期间西部普通高校 专任教师为例,高级职称的教师从 2006 年的

86 350 人增长到 2010 年的 113 754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从 36.12%上升到 37.27%。 其中,甘肃高级职称人数从2006年的5 748人 增长到2010年的7 81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比例从 35.69%上升到 37.63%,实现了从 2006 年低于西部平均水平到 2010 年高于西部平

均水平的转变。

特色人才形成团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略以来,西部地区各类人才队伍都不同程度 地获得了发展,产生了一大批适应西部区域

经济发展的特色人才,主要分布在石油化工、

装备制造、有色冶金、航天科技、材料、轻纺、环保、蒙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等行业。截至 2010年,西部采矿业就业人员达138.93万人, 制造业就业人员达545.6万人,电力燃气就业 人员达 86 万人。在此基础上,包括生物工

程、航天科技、核工业、防沙防碱等领域,涌现 出一批专业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

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在总量稳定增长的同

时,存在开发水平偏低,以及高素质人才与东 部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拉大等问题,人才 的数量和质量依然难以满足西部地区经济社 会发展的需求。

(一)人才资源开发水平总体偏低

人才总量不足。从 2000 年和 2010 年具 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口的规模来看,除四

川外,其他省份一直处于全国中下游,排名在 第10至20名的有陕西和广西,内蒙古、重

庆、

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 都在第 20 名之后。只有云南、重庆和四川的

排名有所上升,广西、陕西和新疆的排名都有

所下降。甘肃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口规模的 全国排名一直在第26位。 人才结构不尽合理。2010年从事第一产

业的人员过多,平均为47.3%,其中,超过50% 的有广西、云南、西藏、甘肃和新疆等省份,甘 肃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51.1%,比全国平

均水平36.7%高出14.4个百分点。

人才密度偏低。从1982年到2010年,西 部、中部、东部的平均人才密度均呈上升趋 势。西部人才密度从 0.48 增长到 7.51,增长 了 15.65 倍;中部人才密度从 0.46 增长到

7.46,增长了16.22倍;东部人才密度从0.77增 长到 10.46,增长了 13.58 倍。可见,西部人才 密度虽呈增长态势,而且增速高于东部地区, 但由于基数和起点不同,西部人才密度与东 部比明显要低,且差距越来越大。与全国平 均水平相比,西部人才密度 1982 年低于全国

平均水平 0.12 个百分点,1990 年低了 0.32 个 百分点,2000年低了0.71个百分点,2010年

— 35 —

了 1.35 个百分点,差距逐渐扩大。甘肃人才 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甘肃研发人员

密度1982年为0.55%,1990上升到1.1%,2000 的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的全国排名分别为 年达 2.63%,2010 年为 7.52%,纵向看上升趋 23、24、25,明显属于较为落后的省份。从参 势明显,但横向比处在西部平均水平上下,其

中2000年略低于西部平均水平。

人才效能不高。对一个地区而言,人才

与科技研发的人员分布情况看,东部全职研 发人员是西部的4.95倍,东部具有明显优势, 西部则处于明显的劣势。高层次人才差距过 大问题也较为突出,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目 前西部省份工程院院士数量依次为,陕西 23

名,四川 19 名,甘肃 6 名,新疆、云南、重庆各

效能的指数越低,表明同样的产出所耗费的

人才要素越少,表示该区域人才利用水平越 高。分析有关数据,西部人才效能指数 1990 年为 9.24,比全国平均指数高出 0.64 个百分

点;2000年西部人才效能指数为5.92,但仍比 全国平均指数高出1.39个百分点。这一事实 表明西部人才效能呈现出与全国人才效能的 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二)高素质人才与东部和全国平均水 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与东部的差距不断 平的差距拉大

加大。第三次至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 示,以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规模为例,1982 人,西部规模比东部和中部少30万人和11万

人;到2010年,这一差距分别扩大到487万人

3名,青海、西藏、内蒙古、宁夏各1名,合计61

名,占总数 490 名(不含资深院士)的 12.4%, 差距非常明显。

高技能人才发展落后于全国。从技能资 格证书获得状况看,2009 年全国获得高级职 业资格和高级技师的平均规模分别为 48 915 人和2 624人,而在西部地区中,除四川外,其 余 11 个省份的两项指标都偏低,排在全国第 20 名以后的有甘肃、贵州、西藏、青海和宁 夏。其中,甘肃两项指标排名分别为第 25 名

年东中西部分别为 55 万人、36 万人和 25 万 和第24名。

三、影响西部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 在影响人才资源开发的诸多因素中,教 育发展程度、收入水平和城镇化发展进程是 影响西部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

(一)教育发展程度是影响西部人才资 教育是提高西部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西部发展最根本的事 业,是影响西部人才的基础因素。实施西部 大开发战略,首要的和最根本的问题是人才 问题,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 级专门人才。

高等教育对人才开发具有重要价值,主 要表现在:第一,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的占有和递增是经 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人才竞争已是国

和 235 万人,分别扩大了 16.23 倍和 26.11 倍。 以每万人拥有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来

说,1982 年东部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本专科 在校生的比例为14人,西部为9人;2010年东 部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 倍。

高层次人才存量与东部差距大。培养规 模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高层次人才的总 量,西部高层次人才总量与东部存在较大差 距。在全国研发人员中,博士毕业的平均规

平均水平。从研发人员各项指标看,西部地 区排名都非常靠后。研发人员中博士、硕士 3.72 和 3.96 倍,三项指标全国排名全部在第

为 180 人,西部为 139 人,相对差距扩大了 8 源开发的基础因素

模为6 507人,在西部地区仅有四川超过全国

和本科毕业规模,东部分别是西部的 4.60、 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增加社会知识存量。

20 名以后的有内蒙古、贵州、云南、西藏、甘

— 36 —

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 后,为人才开发提供的物质保障不足,吸引力 第二,高等教育依托人才和技术优势服务区 域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是培养未来知识 和信息创造者的摇篮,通过教育思想、教学方 式、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素 质和创新热情,为学生未来的创造和创业活 动奠定坚实基础。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知识和创新的作用 日益凸显,造成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 要素主要是知识技能的创造、扩散和应用状 况。东西部发展的差距首先是知识差距、技 从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东南沿海省市 是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高校最密集、人口综 合素质最高的地区,既集聚了大量人才,又提 供了技术支持,是这些区域经济发展持续领 先的重要动力。相比较而言,西部重点高校 数量少,基础条件较差,规模普遍偏小,博士

有限,使得西部地区人才缺口较大。

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与收入水平成正相 关,高收入工作是吸引人才的传统因子。相 关调查表明,30%的大学生把高收入放在择 业要求的第一位。京、沪、穗三地的职业调查 显示,职业收入高低是人才再择业的主要原 因。31%的人才流失是由于原单位福利待遇 太低。统计分析表明,人才受到高工资吸引, 二者相关系数为0.690,而工资水平与城市化 相关度高达 0.83。显然,收入水平成为吸引 然很多,但经济欠发达,特别是收入水平不高 是根本原因。

(三)城镇化发展进程是影响西部人才 资源开发的动力因素

城镇化发展水平对人才开发有着重要影 响。我国学者姜怀宇等通过对 1990 年以来

术差距和信息差距,其实质就是人才差距。 人才的最重要因素。影响西部人才的因素固

点和硕士点严重不足,高学历教师比例不足, 中国人才分布的空间变动特征、影响因素和 专任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原创能力急需提高, 作用机制,及其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教师队伍质量不高,这些因素影响了西部地 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同时,西部高等职业 教育发展也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其培养的高 级专门人才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

调整的需要。

(二)收入水平是影响西部人才资源开 人才资源的开发与自然资源、经济资源 发的关键因素

有着内在的联系。只有当人才资源、自然资 源、经济资源三个因素的发展相互协调一致 时,才有助于社会稳步而快速地发展。就人 才资源开发与经济资源的关系而言,收入水 平是人才开发的关键因素,经济发展和收入 水平为吸纳人才提供保障条件。

从总体上看,人才资源开发须与经济社 会相协调,西部人才开发也不例外。西部经 济发展水平较低,直接制约了人才的数量和 质量。2013年,西部经济总产值为126 956亿 元,仅为全国的22.3%。西部经济发展长期滞

认为城市化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人才集聚 的主要动力,人才集聚的方向日益趋向于特 大城市、大城市群、大城市带等高度城市化地 区。城市化对人才集聚的影响既包含经济 影响,也包含文化和社会影响。大城市不仅 为人才提供了比较充分的经济机会,还能提 供更为优越的人居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 乐设施。城市越大则城市的极化效应越强, 城市人口的来源地越复杂则越能够形成多元 化及宽容的社会文化环境。沿海地区城市开 放程度较高,外资企业较多,国际交流环境较 好,给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在 沿海发达地区可以创造更多价值并实现个人 价值。正是东部城镇化发展为人才提供了适 宜的引人、用人和育人的人文环境,成为促进 东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相比较 而言,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缓慢使西部 人才资源开发的动力不足,影响了西部人才 资源开发。

[2]

— 37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51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