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和音乐中的超低音

更新时间:2023-03-10 11: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先明确一下有关的定义:20Hz~40Hz是超低音,40Hz~80Hz是重低音,这两个频段合起来(20Hz~80Hz)称之为超重低音。而低于20Hz的声音被称为?次声?。

下面所列举声音作品中,有许多场合发出的声音频谱已经处于超低音范围,但却是稍纵即逝,所以我只是把一些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超低音加以描述,以供音响爱好者们参考。

音乐唱片中的超重低音

因为超低音频的难能可贵,导致了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听到过从音箱里发出来这种40 Hz以下,本来应当听到的一个倍频程(乐理上称之为?一个八度?)的声音。

没有听到过,就认为不存在。所以有种说法在一部分发烧友中间流行,并且至今还很有?市场?:对于听音乐来说,根本就不存在超低音,所以低音炮的加入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

那么,音乐唱片里面究竟有没有超重低音存在呢?

这个问题的回答,首先要看乐器,它们是否能够发出相应频率的声音。

从乐器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的乐器制作也体现了对于拓展超低音频的努力:

在木管乐器发展到了低音大管(24.5Hz)和英国管。 在铜管乐器上发展出了低音大号和苏萨大号(30Hz)。 在拉弦乐器上制造出了倍大提琴(32.7Hz)。

在击弦乐器发明了钢琴,现代的标准钢琴能够弹奏出27.5Hz的

超低音。

在簧振乐器更是出现了鼎鼎大名的管风琴,这是所有乐器中能发出最低声音的一个种类。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管风琴坐落在美国新泽西州大西洋城,它的最长音管达到20m,发出的声音低达8.2Hz!

在打击乐器中有直径达到3米的大鼓,它的鼓面振动起来,声音频率也可以低达20 Hz以下。交响音乐演出中,除了定音鼓以外,在舞台的后方位臵上通常都能见到一个大鼓,过不了多一会儿就能见到鼓手站起来,或轻敲、或重锤,擂动这样的大鼓产生出富有弹性的超重低音(50Hz),在乐曲中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气氛烘托作用。

下面就是一些具体的音乐唱片的实例。 1.《黄孩子》

要说唱片里记录的超重低音,人们很容易想到10年前?发烧界?所流行的《黄孩子》(雨田制作,朱哲琴主唱),当时竞相把它作为考察音箱低音的试机碟,尤其是其中的第3曲——?吹箫人?,不知有多少功放和音箱在它面前原形毕露!

这首曲子一开始,背景充满了管风琴发出的声音,感觉已经很低沉了,测试表明,它们的主频率为60Hz。随着歌手吟诵史诗般的歌唱,到了0分57秒,幅度比较大的50Hz超低音开始出现,如果音量开得比较大的话,就该出?问题?了。紧接着在1分02秒,更大的振动幅度,更低的频率(40Hz)出现了,仍然是管风琴,由于声音给得很大,许多的音箱在这个时候的表现,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稀里哗啦。只看见低音单元的振膜强烈地振动,但是除了?拍边?和?碰

底?的声音,几乎什么低音都听不见!这种现象在发烧友们交流的时候被描述为?只见喇叭动,不开低频来?。若是遇上那些功率储备先天不足的功放,这时候还能听见朱哲琴的歌喉被强大的低频信号吸走了能量而出现了剧烈的颤抖。

当然,也有一些产品经受住了这样的磨难,并且的确发出来了可以听见的低音,音箱的主人免不了喜形于色,发烧友聚会的时候可以夸耀:我的音箱能够发出真正的超低音。

且慢,测试表明,这个声音频率只不过40Hz,刚刚跨入超低音的门槛!

再来看看同一张唱片上的另一首曲子,曲名是?大海走了?,测试发现,在这首曲子的背景中大量使用了频率为22Hz的管风琴背景声音!其中也夹杂着40Hz~50Hz的频率。在最后结束的时候3分51秒~3分59秒,持续出现了大约23Hz的超低频。由于这段声音频率太低,可能再也没有音箱能够发出来,所以没有引起注意

2.《阿姐鼓》

这首曲子我就不用多介绍了,不知道有多少宝贝箱子在阿姐鼓的鼓声里?折戟沉沙?,发烧友对其是又喜又怕。

分别在1分59秒、4分31秒出现的那一嗵鼓声,其频率为50Hz,不是想象中那么低,落在了?重低音?的范围。但它?杀手?的本性却集中表现在了其信号强度上,信号振幅高达5V(峰值)!而且在4分至5分这段时间连续敲打了好一会儿,敲得发烧友直揪心。

要说动态大,同一张CD上的那曲?天唱?堪称绝顶,耳语似的

吟唱,信号幅度仅仅0.05V,正当你刚想细细品味的时候, 0分49秒的那种动静(不知使用了什么?兵器?),达到了6V!简直是巨响,听得人心惊肉跳。这还不算完,同样的手法,分别出现在了3分54秒和4分11秒。在这几声巨响中同样混入了大约20Hz的管风琴声,形成了强烈的陪衬效果,感觉到空气都在激荡不已。演唱中伴随的管风琴声频率大约落在了40Hz~80Hz的重低音区。

3.《1812庄严序曲》

由泰拉克公司录制的这首曲子,可以说是老资格的?器材杀手?了。早年的LP黑胶唱片版本,曾经一度脱销。许多的音响发烧友,在自己的器材上,在朋友家的器材上反反覆覆地播放曲目中那一段庆典场面,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听听那几声炮响——真正的礼炮声,而不是由打击乐器模拟出来的声音!

然而那时候的发烧友可没有现在这样的福气,因为模拟电唱机采用的是机械式拾音装臵,有一个尖尖的红宝石(高档的唱机会用到人造钻石)唱针,循着唱片上弯弯曲曲的轨迹前进,产生了振动,同时也就把被记录的振动信息转变成为电信号。为了尽可能地保证炮声的振动幅度,这张唱片在炮声的那个位臵?纹距?比通常的情况增加了10倍,当唱针运行到了记录有炮声的那个位臵,突然摆动得非常厉害,有些电唱机的唱头就会被?甩出?轨道,唱针出现严重的?跳槽?现象,让聆听者心里咯噔一下好难受。

即使不出现跳槽,LP方式的声音还原,在动态上也欠缺了很多,因为,为了减少?轨迹?波动的幅度,在刻制母板的时候对信号的幅

度进行了压缩。所以听到的仍然是一个动态压缩了的炮声。

测试用的是泰拉克公司《施特劳斯庆典》(唱片编号081623)的曲目18,实际上这是?老柴?非常有名的一首序曲。当乐曲演奏到后半部分的时候,经过惊心动魄的战斗,《马赛曲》动机变得有气无力,紧接着(12分35秒),象征胜利的炮声响起,共放了五发,把敌军彻底击溃。硝烟飘去,战场寂静下来,终于赢得了胜利的人们开始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万众欢呼,钟鼓齐鸣,当庆典进行到最高潮的时候,乐队以高昂的情绪奏出了帝俄国歌旋律,就在这时(14分41秒),出现了最为震撼人心的礼炮,一共放了11下。如果你注意听,会发现每一门大炮的炮位和炮口方向都不一样!这些炮声主要低频成分为20Hz。

4.《神秘园》之White stone (白石)(编号314534605-2) 罗尔夫和雪莉,两位才华出众的音乐家制作的《神秘园》,融合了挪威和爱尔兰音乐文化的专辑畅销于世界各地。它的许多曲目至今还在为电台、电视台的配乐诗朗诵或者一些?感人情节?当作背景。

曲目8?Windancer?,这首曲子一开始就给出了电子风琴30Hz的演奏,随后电吉他、双簧管的切入,把人们的思绪带进了一个神秘而梦幻的境界。

曲目9?Appassionata?,乐曲从0分53秒出现了感人的超低音,逐渐加强的贝司力度调动着听众的情绪。2分47秒响起的超低音低达28Hz,同样是由电子风琴演奏,在此处却是那样的沁人心脾!然而许多人却无缘这样的感受,因为许多音箱的频率?下潜深度?不够,

每次放到这里的时候,这样低沉的贝司被表现为?静场?。

5.《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曲目1?日出?,虽然只有短短的1分54秒的音乐,却把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的情景刻画得极为深刻。乐曲一开始,当所有乐器都还没有奏响的时候,背景中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种成分比较复杂,并且不断变化的超低音,显然曲作者是想要表达一种重大事变将要来临之前的不安和躁动情绪。1分18秒开始出现低沉而逐渐增强的管风琴,频率低达20Hz~22Hz,——这可是超低音频的下限!而当到了最高潮(1分38秒),整个乐队奏出了最强音,这个时候超低音反而消失了,代之以信号幅度更大的重低音,频率约在60Hz~80Hz。

聆听这首曲子的时候,注意感受那种强大的超低音所产生的心理张力。

由于这段音乐强大的气势和艺术表现力,常常被音响爱好者作为试机用的片段。

高保真测试唱片中的超重低音

在自然环境中,超重低音是一种普遍的客观存在,只是在有些地方比较强烈,有些地方很微弱。现代的录音技术已经可以很真实地把它们记录下来。

1.《Round-up》(唱片号CD-80141)

这张唱片也是著名的发烧碟之一,主要用于测试立体声声像定位。由于它采用的是自然环境的录音,其声音的频谱非常丰富,也录制下来了自然界中存在的真正的超低音。

比如在曲目1,43秒~52秒,马蹄践踏地面的声音,就包含有大量10Hz~30Hz的低频!这种超低音(甚至是次声波)的重放,对于再现那种充满了强壮与刚烈对峙的场景,显得是何等的必要。

曲目11,22秒~58秒,虫鸣,此时背景出现了大量10Hz~20Hz的次声!让人隐约觉察到万籁俱寂之背后,隐藏有一种来自于大自然的巨大能量。

我非常欣赏这样的自然录音效果,因为它更体现了高保真的精髓。至于你的设备能够把这些声音还原到什么程度,制片商是不负有任何责任的。

2.《IMPACT》

这是JAS出版的一张专门用于测试和调整音响系统用的CD唱片。 它的曲目2是?雷鸣?,0分53秒处,云际之间反射形成的远方?滚雷?声音,是一些频率大约在45Hz的猝发信号,那声音听上去就像雷雨过后的空气一样清新,绝不是?闷雷?。虽然这个频率的声音,一般落地式音箱、甚至是一些比较大的书架箱都能够发出来,但是要做得干净利落可真是不容易。

曲目4,保时捷汽车发动机(Porsche Turbo),频率为60Hz左右。

曲目8,直径达到3m的大鼓,它的频谱中竟然含有18Hz的成分!若采用普通的音箱来放音,则可能由于它们发不出来那么低的声音,听上去这面大鼓的尺寸可能会?缩小?到1m。

曲目9,波音747起飞,经过头顶的时候,那种带有绝对震慑力

量的声音,其频率成分为15Hz~30Hz!飞机着陆时,频率为20Hz~30Hz,动态非常大。

3.《雨果发烧碟(三)》(编号ASCD992-2036)

雨果(HUGO)公司的录音技术一直为广大发烧友所推崇。这是因为他们多少年来一直在坚持用最为自然的方式,一丝不苟地录制唱片。这一点我认为特别值得国内业内人士学习和借鉴,实际上人工斧凿的痕迹越多,离真实就越远。

这张唱片虽然大部分是收录的音乐曲目,但是这些曲目确非常适合于用来检测音响器材的高保真性能。

曲目13 ?闲云孤鹤?,对于发烧友来说这就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曲子。喜欢它的理由是,它有着一大段由电吉他演奏的拨弦声,这种声音信号不但录制电平高,而且非常的?固执?——,每弹拨一次,都要不紧不慢地依照它自己的规律递减音量,这一招很厉害,不仅能够考察出音箱的低音动态范围够不够,还能让那些控制力比较弱、功率储备不足的放大器现出原形。也有的人认为这一段就是超低音,实际测试表明,它们的频率落在了70Hz~80Hz,甚至有一部分已经高达100Hz,已经远远不是超低音了。这部分声音,即使是最一般的音箱都能发出来的,不能以它为凭据去考核一个音箱的?低频下潜深度?。

曲目18?百鸟交响曲?,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叽叽喳喳的一片鸟叫!

如果你的音响器材频率响应足够好,如果你的听音环境在各个频

段的均衡吸音措施做得足够彻底,你将听到一个非常?活生?的声音场面再现!左右、远近分布着的,各式各样歌喉的鸟儿们仿佛都?历历在目?。其中尤为值得描述的是,背景中竟然存在大量的18Hz~20Hz介于次声波与超低音之间的环境声。没有关于录制现场的介绍,不清楚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出现,但是有了这种声音背景,的确让我们感到了大气层的存在,感觉到了稠密的空气的流动。

7分08秒听到有一辆载重汽车从附近驶过,它的引擎发出的隆隆声被约40Hz的频率所调制,如果这个声音都听不到,那你的音响系统就存在比较大的遗憾。

电影唱片中的超重低音

电影是视听艺术。优秀的电影声音,它的整体感觉是—?真实得不能再真实?,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凡是能够让观众?感到真实?方法全都用上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超重低音,常常在紧张惊险的时刻用来烘托气氛,它的使用能够产生非常强烈的主观感受。并且这样的效果并不需要购臵价格昂贵、体积巨大的乐器,凭借一个电脑软件就可以产生。

在一部现代电影片中,没有超重低音的出现简直是不可思议。但并不是说这种东西越多越好,而是要把它们用得恰到好处。

一位电影人说过:?在电影中最不好的声音就是你得到的真正的声音。电影并不是真实世界的反映,而是要反映真实世界中最基本的精神与质量,即‘艺术是种能够说出真实的谎言’?。

国内外的大片、大制作很多,下面列出几部比较典型的电影声音

例子。

1.《拯救大兵瑞恩》

这是一部表现战争的残酷、血腥而著名的影片,其中的枪炮声、爆炸声相信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能发烧友会觉得这里面的超低音是非常强大的,许多音响商也是不厌其烦地反复播送其中的战斗场面,当然主要目的是为了向众人介绍它采用的低音炮是何等威猛。

然而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在这部片子里,导演斯皮尔伯格并没有那样慷慨地到处使用超低音!比如那样刺激感官的抢滩登陆,竟然根本没有超低音什么事情。

影片中采用的炮声频率比较单一,大约就是60Hz左右。远处传来的隆隆炮声,其频率也就是60Hz~80Hz。

又如,米勒上尉自作主张攻占雷达站,那几声震得翻译厄本拿望远镜的手直哆嗦的手榴弹爆炸声,也只给出了50Hz的重低音。

影片中出现不多的超低音,被画龙点睛地用在了最紧张的地方:(Disc 2)51分33秒,处于战前放松状态的战士们被一种隐隐约约的声音所警觉,那是远处传来的坦克引擎的轰鸣声,气氛开始变得紧张起来,伴随着这种越来越强的重低音,预示着一场重大厮杀即将开始,士兵迅速展开了各个方面的战斗准备。这一段时间里那坦克的隆隆声不断接近,但声音频率一直是50Hz~80Hz。直到严阵以待的机枪手眼前那垒在掩体边上的石头都被虎式坦克隆隆的行进给震得掉了下来,气氛紧张得连气都快透不过来了的时候,56分19秒,久违的超低音才?千呼万唤始出来?,频率在22Hz~50Hz左右。此后这个

钢铁的庞然大物把这种声音效果一直维持到了57分39秒,被预先埋臵在路边的炸药爆炸所中止,战斗打响了……。

还需要说明的是,这部影片中对声音信号的幅度作了比较严格的控制,一些听起来非常巨大的爆炸声,比如导致米勒上尉临时性耳聋的那一炮,频率为50Hz~30Hz,从LFE通道检测到的信号幅度仅仅为1.5V(峰值)。而?步兵的守护神?强击机投掷的炸弹,也仅仅?掀起?1.1V的振幅,还不如坦克履带发出的噪音大,——这就是电影声音。

2.《龙卷风》

尽管它获第69届奥斯卡最佳音效提名,我仍然感觉,这部电影的声音效果并不像许多媒体宣传的那样好,原因是,它的拟音效果大量使用的是重低音部分的50Hz~80Hz,对于大多音响器材来讲,频率在80Hz左右的声音普遍过重,容易出现?起哄?。

在露天剧场遭龙卷风袭击后,一直有一个80Hz的背景声,制造出一种不安的气氛。后来的油罐车落地爆炸等场面,出现的只不过是50Hz~60Hz的重低音,类似低音鼓的效果。但是音量给得很大,各种奇怪的噪音也都毫不吝啬地加了进去。

看完这样的大片,有一种胸口发闷,耳朵里嗡嗡响的感觉。有些遗憾,龙卷风本来应该是自然界最强烈的气流变化现象,是一种破坏能量非常集中的灾害天气,其过程绝对不应该少了超低音频,从电影声音角度应该利用它做足文章,以使此片的心理震撼力更加强大。然而导演詹〃德〃邦特恰恰没有运用这个重要元素。是忽略了?或是怕

电影院的音箱发不出来?

3.《侏罗纪公园Ⅲ》

1993年6月,第一部DTS故事片《侏罗纪公园》问世,从此DTS以近乎完美的声音效果和强烈的环绕声表现力风靡全球。这电影拍到第三部,音响效果的制作水平已经达到炉火纯青。

22分05秒,飞机坠入原始森林的轰然巨响,声音强大而且频谱复杂,其中就有低于20Hz的次声波成分,充分表达了能量的释放过程。

27分30秒,两只巨大的食肉恐龙进行殊死格斗的场景,声音中出现了大量的20Hz成分,塑造了它们那无可匹敌的重量感和力度感。

41分51秒,一只贪婪而狡猾的速龙被困在铁栅门后,发出凄厉的叫声,其声音频谱竟有很大成分落在了20Hz!剧情显示,这个声音传得很远,很快招来了附近的速龙同伙。看来编剧和导演对于恐龙的发声器官很有研究,并且也知道超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其衰减相对比较小这种规律。

4.《U-571》

提到这部大片,都会联想到?深水炸弹?一词。的确,影片中一枚一枚的深水炸弹,不仅?潜得深?,而且威力大,非常考验器材。

(Disc 2)6分50秒以后,深水炸弹的爆炸,产生了大量的超低音,甚至有大量的次声波出现,频率在10Hz~30Hz。

25分11秒~26分25秒,一连串的深水炸弹的爆炸声中,夹杂有许多20Hz附近的超低音和次声波。

30分45秒,潜艇为了躲避深水炸弹下潜到海面以下200米的时候,因为海水压力过大,造成管路破裂,情形十分危急,这时候的电影声音有50Hz的低音鼓不断加入,制造了更多的?紧张空气?。

41分20秒,正当严重受损的潜艇失去控制浮出水面,完全暴露在敌舰炮口下的危急关头,勇敢的士兵用生命最后一秒钟,排除了故障,艇长抓住机会让?U-571?孤注一掷地发射出了最后一枚鱼雷,击中了德军驱逐舰,引起了剧烈的爆炸,声浪中出现频谱复杂的声波,其中主要的成分为20Hz。

5.《珍珠港》

(Disc 1)22分00秒,日本海军的舰载轰炸机和攻击机编队开始行动,在疯狂的鼓点伴奏下,飞机飞临目标,这时出现类似心跳节奏的鼓点又掺进了大量的超低音频,配合了一幅幅的画面切换:美海军基地雷达站的观测室、外交谈判中止、截获日军绝密电文、日机编队飞越海岸……在这种声音和画面的共同作用下,观众心理上已经感到非常紧张。

26分15秒,夸张了的飞机引擎声,强烈跳动的低音鼓声,都加进了相当纯净的20Hz的超低频进行渲染。

随后,鱼雷击中目标,爆炸声,攻击机扫射声,子弹打中甲板声,惨叫声等等都在超低音频的推波助澜下,效果得到了极大强化。炸弹击中亚利桑那号以后,在巨大的气浪引起的空气脉动里面,又有20Hz的魔影出现!在这之后,频繁出现的轰炸、扫射、爆炸以及燃烧场景,都含有大量的20Hz超低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20Hz的超低频并没有产生轰隆隆不绝于耳的感觉,而是相当清晰地衬托着别的声音素材,所以除了心跳加快、手心出汗以外,并不让听众的耳朵难受。

(Disc 2)残酷的战争已经过去,42分20秒开始,画面上出现的是亚里桑那号战舰的残骸静静地躺在了深蓝色的海底,这里的超低音却是作为?音符?而出现的,非常纯,几乎是正弦波,20Hz~25Hz,甚至低达18Hz,迫人耳鼓。画外音:对我们来说,二战始于珍珠港。1117名官兵,至今长眠在亚利桑那号战舰中……。随后的画面是天真的儿童,晚霞,野菊花,情人的拥抱。直至那个中央10频道《讲述》节目中经常引用的主旋律出现……这效果真可谓感人至深!

以上涉及到的听感描述,是在一个实验音响系统上进行的,其超低音部分、重低音部分以及低音部分,各个频段做得相当均衡,从18Hz开始的频率响应偏差不超过3dB。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音响器材,超重低音的重放能力也不同,这受制于器材本身的电声学指标。必须避免那种靠提高音量的方法去勉强放出超低音的做法,那种情况会造成低音过于?肥大?、?臃肿?,并且中高音区也因为音量过大而产生了失真,对于有些音响来说,那样做法的后果,对于人的耳朵简直就是?灾难?,嘈杂声、轰隆声一片,严重背离了音乐作品的原义。

还是老问题——音响产品频率响应的低端做不好,就是所谓?系统下潜深度不够?。这个问题一直制约了音乐和电影等声音作品的正确演绎。

所以,要能够完整地欣赏到唱片中的所有内容,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频带(20Hz~20KHz)?音响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必须能够均衡地发出以前常常被忽视或者曲解的,频率为20Hz~80Hz的超重低音来。这是音响科技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难题。

音乐和电影艺术的发展,正在热切地呼唤着超重低音。值得欣慰的是,高新科技成果不断地注入,更主要是由于音响爱好者多少年以来的不懈追求,造成?市场拉动?,超重低音作为音频的重要成分,已经威风堂堂地步入我们的听觉世界。它也正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消除着人们对于它的一个个误会和成见。

而随着电声学科技的飞速进步,能够发出所有声音的?全频带?音响系统也正像《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所描述的那一轮红日一样,即将石破天惊,喷薄而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4x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