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新时期诗歌.ppt.Convertor
更新时间:2023-05-08 05: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新时期的诗歌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七章:新时期诗歌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归来诗人的诗
第三节:朦胧诗人、后现代诗人的诗
第四节:余光中的作品
第一节:概述
一、过渡阶段(1976、10—1978、12 )
(一)主题:
揭批四人帮,缅怀、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二)代表作:
贺敬之:《中国的十月》;李瑛:《一月的哀思》;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雷抒雁:《小草在歌唱》;郭沫若:《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等。
(三)特点:
或直抒高唱、或锋利辛辣、或幽默讽刺。
二、第二阶段(1979—1984前后)
(一)?归来者?的诗
1
?归来的诗人?主要指由于政治及其相关的原因,50年代中期以来被迫完全终止创作或根本不能公开发表作品,到70年代末期又陆续回到诗坛的诗人。
(二)朦胧诗潮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称的是以舒婷、顾城、北岛、食指、多多、芒克、江河、杨炼、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这类诗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性与意象化的表现手法,蕴含着感伤情调和反叛精神。
关于朦胧诗的论争:
1、认为朦胧诗是新诗史上的?新的崛起?,代表着诗坛的希望。代表文章有:1980年5月7日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从文学史角度肯定?朦胧?诗人的探索;1981年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概括并肯定了?朦胧?诗人的三个美学原则;1983年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概括新诗潮的性质是?现代倾向?和?现代主义文学?。
2、认为朦胧诗是数典忘祖,是不正之风,是食洋不化的表现。
3、认为可以存在,对青年的创作既要热情鼓励,又要正确引导。
争鸣的结果:讨论使朦胧诗的概念有了比较确定的含义,人们的诗歌观念也得到了积极反思与发展,促进了诗歌新的审美理论的建构。
2
新时期诗歌运动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朦胧诗?的崛起,以谢冕为旗臶的新派批评家把这股应运而生的现代诗潮称为?新诗潮?。
朦胧诗人中影响最大的是号称?新诗三杰?的北岛、顾城和舒婷,此外还有江河、杨炼、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朦胧诗不仅是对艺术一体化的反思,还是对已颓势的传统艺术规范的反抗和革新。
三、第三阶段(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
?新生代?诗,是80年代中期作为朦胧诗的否定和替代而涌起的又一次诗歌浪潮。新生代诗人有很多称谓:?第三代?、?新生代?、?后崛起?、?后新诗潮?诗人等。
四、第三阶段(二十世纪90年代)
诗歌美学形态日趋多元化。后崛起诗群(北方?学院派?和南方?民间派?)、东海诗群、新政治抒情诗群。
第二节:“归来诗人”的诗
一、“归来诗人”的基本划分及创作取向
1、在1955年?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中受到牵连的?七月派?诗人,如牛汉、绿原、曾卓、罗洛等。(精神与意志的写照。)
2、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被错划为?右派?的诗人,其中既有三四十年代成名的艾青、穆旦、唐祈、唐湜等,也有在
3
五十年代初露头角的公刘、邵燕祥、白桦、流沙河、昌耀等。(社会使命与政治激情。)
3、在五六十年代褊狭的艺术观念支配下从诗坛上自觉消失的九叶诗人,如辛笛、郑敏、唐祈、杜运燮、陈敬容等。(心灵的透析与诗艺的追寻。)
二、归来者诗歌的共同特征
1、个人心理情绪的?自白?性质。
2、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向。
三、绿原及其《重读〈圣经〉》
(一)生平与创作简介
绿原(1922—2009),原名刘仁甫,另有笔名刘半九。
著名诗人、翻译家、外国文学编辑家,?七月诗派?代表诗人,曾被台湾诗评家称为?大陆生命力最强的诗人?。原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绿原1940年开始学习写作,1942年出版诗集《童话》。著有诗集:《童话》、《又一个起点》、《人之诗》、《另一支歌》、《我们走向海》、《绿原自选诗》等十余部;外语译本诗集:《希望》、《访德诗抄》、《手语诗》等;文集:《葱与蜜》、《非花非雾集》、《离魂草》、《未烧书》等。
(二)《重读〈圣经〉》评析
1、主题意蕴
4
1970年,诗人正被下放至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即本诗副标题所谓的?牛棚?——劳动改造,在当时的政治气候和现实处境中,他不可能直接喊出对于那不公正的世道的抗议,甚至连私底下用明白的语言写下这种抗议都会带来危险。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此诗,副标题为?‘牛棚’诗抄第n篇?。
诗作发表于《芳草》1980#9。
2、内容分析
(1)以抒发在狱中重读《圣经》为线索,渲泻了对黑暗现实的愤懑和不满。在干校劳动期间的一个深夜,诗人备感凄清,披衣起床,?点起了公元初年的一盏明灯?,翻开儿时和青年时期就不断有人热心劝导阅读、而自己一直不放在心上的《圣经》,本想聊以排遣愁绪,不料一下沉人联翩的奇想中,想起了为人类受难的?人之子?耶稣和有关的人与事,并用来与当今的处境对照。现实的悖谬和生存的苦难使他?一下子忘乎所以,仿佛变成了但丁?;因为在《神曲》中,诗人但丁走向的?炼狱?之门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到了这里一切希望要放弃?。
(2)表达了作者希望人间公正、人性完善的思想感情。在作者笔下,《圣经》中的英雄都具有值得推崇和敬重的品质,他们都是人间幸福的营造者和人类苦难的拯救者。诸如摩西、沙逊、丹尼尔、约瑟夫、大卫;但诗人更佩服的是耶稣:?他忧郁,他悲伤,他有颗赤子之心/他抚慰、他援助一切流泪者/他宽恕、他拯救一切痛苦的灵魂。?诗人显然是以此呼唤一种美好的人性,这在人性
5
沉沦、黑白颠倒的时代是可以理解的。
在诗中,甚至沦落风尘的玛丽亚,处死耶稣的彼拉多,出卖叛变的犹大,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因为,玛丽亚虽然误落风尘,却敢于在耶稣临刑前用泪水为他洗脚;彼拉多虽然嘲弄真理,但还有勇气宣布耶稣是无罪的人;犹大虽然出卖了耶稣,但还知道忏悔,并悄悄自缢以谢天下。诗人感叹道:
?今天,耶稣不止钉一回十字架/今天,彼拉多绝不会为耶稣讲情/今天,玛丽亚注定永远蒙羞/今天,犹大绝不会想到自尽。?
诗人对人性泯灭、是非混淆的现实的恨之深、痛之切,由此可窥一斑。
(3)表达在蒙昧时代里对人民力量的坚信。
在本诗最后一节,诗人背转身去说:?无论如何,人贵有一点精神。/我始终信奉无神论:/对我开恩的上帝——只能是人民。?在那个年代迷蒙一片的现代造神运动和蒙昧主义的时代气氛中,诗人对历史的主宰力量——人民——依然保持着可贵的、清醒的意识。高度浓缩精练,富于奇想,反讽警策,似漫不经心的句中包蕴了很深的思辨力。
3、艺术特点
(1)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采用了比喻、暗示、反语等多种手段。在本诗的艺术构思上,作者以干校夜读《圣经》的情景作为诗歌的结构主干,本身就体现了比喻和暗示手法的结合。首先,?夜读《圣经》?是一种写实其次,?夜?又是现实世界与鬼魅世界的相
6
互交融的时空,在?夜深人静?时,诗人借助于《圣经》进入?公元初年?的那个?神鬼?共处的世界,在情景的转换上显得自然;再者,深深的?夜?和《圣经》中的世界,也是一种比喻和暗示,它喻指当时社会现实,并借助于这个非现实世界,暗示了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在这里,摩西和沙逊也好,大卫和所罗门也好,都似乎是一个替代的名词,作者分明是用他们来喻指现实当中的各种人物。而从他对基督的评说当中,我们不但能感觉到他对受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还能体味出他的某种隐约的自许,他复述了基督罹难前的那一句低沉的呻吟,这当中显然也流露出诗人自己的一种难以摆脱的迷茫;但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期盼,?且看淡月疏星,且听鸡鸣荒村,/我不禁浮想联翩,惘然期待着黎明……?。
至于接下去他对罗马总督和犹大的佩服和同情,更是在运用反语手法,仿佛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激之情,不说反话就无法再保持那种把被比喻的东西藏在诗后的抒情方式。
随着作者一一历数那些圣经故事中的人物,我们感觉到他对当时现实的批判情绪逐渐强化,到那四行从?今天?起首的诗句,这种批判达到了高潮,虽然用的还是比喻的说法,但那愤激之情已经是溢于言表了。
这种比喻的方式赋予这首诗一种从容的意态,诗人不慌不忙地让思绪进入圣经中的世界,最后又在高潮之后干净利索地返回牛棚中的寂静场面,情感的起伏相当自然。又因为一直用的是暗
7
示,所以作者对现实的批判也显得比较含蓄,能给人回味。
(2)讲究遣词用字和韵律。
全诗以严谨、规范的自由体格式写成,同时具备自由诗的质朴和格律诗的韵律。诗作形式也相当整饬,每节都有长短大致相仿的四句组成;对韵律节奏也刻意讲究,全诗基本上以二四间行押韵。
四、牛汉及其《悼念一棵枫树》
(一)生平与创作简介
牛汉( 1923—),原名史成汉,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出版诗集有:《彩色的生活》、《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沉默的悬崖》、《牛汉诗选》、《蚯蚓和羽毛》等十余部。还有散文集《童年牧歌》、诗话集《学诗手记》、《梦游人说诗》等。
(二)《悼念一棵枫树》简评
诗作是一首托物咏志诗,创作于1973年秋,发表于《长安》1981#1。诗人注重的是一种悲剧性情绪的表达。诗的情感,与作为情感、经验的寄托和映象的自然物之间,超出简单比喻性质的关系。
8
1、思想内容简析
诗作由对一棵被伐的枫树的感慨,暗喻一段沉重的时代际遇。
(1)枫树的被伐令人心痛。先是告知高大的枫树被伐的不祥消息,然后告知它不仅以訇然倒伏之声引起周围一切的震颤,而且以浓郁的清香,使人们为自己长久的疏忽而痛心。痛心来自粗心,也来自一种难境:认识枫树的内在生命价值只能在它丧失生命的时候。
(2)借枫树的被伐对人的自悼。蛮力使枫树失去了与大地的一切关联,飞禽也随之失去了栖息和归宿地。这种生物的连锁反应,隐喻了动乱岁月中人的生存安全感的丧失。这样,对枫树的悼念,实际是特定历史环境下对人的自悼。
2、艺术特点
(1)托物寄情。借对枫树的哀悼咏赞,来寄托诗人对被毁灭的忠魂的衷情,委婉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现实。
(2)感情深沉含蓄。诗句优美隽永,自然流畅,字里行间流淌着诗人的真情。
五、曾卓及其《悬崖边的树》
(一)生平与创作
曾卓(1922—2002),祖籍湖北黄陂,生于武汉。上中学时开始写诗,1939年1月发表第一首诗作《别》。抗战期间辗转重庆、上海等地,出版有诗集《门》(1944),为40年代前后?七月诗派?
9
有影响的诗人之一。1955年起,被划为?胡风集团?分子,遭受到长大20多年的极不公正待遇。先后出版有:童话集:《小鲁滨逊的一天》;诗集:《门》、《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散文集:《痛苦与欢乐》、《美的寻求者》、《让火燃烧》、《听笛人手记》;
评论集:《在现有的基础上向前》等。
(二)《悬崖边的树》评析
1、写作缘由
这首诗写在1970年,正是?十年浩劫?愈演愈烈的时候,曾卓受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牵连,身陷囹圄,在文革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这一段苦难的日子里,诗人在突然袭来的风暴面前,充满韧性的地进行自我审视,保持着内心的自由。因为当时的环境限制,无法陈述内心的情感,诗人便将情感寄托在对自然界?物象?的刻画中。
2、结构层次
(1)极写树的不测遭遇和险恶处境。
(2)以?喧哗的森林?和?欢唱的小溪?喧嚣、热闹的形象,衬托和突出树的孤独、寂寞和倔强的性格。
(3)续写树的艰难境况。
(4)作者以?悬崖边的树?作为一代苦难者的自况。
3、诗中的形象
这是一首自况诗,诗歌的主体意象是一棵位于悬崖边的树,诗人通过对这棵处境危险的书的描绘,塑造了一个有着沉重时代
10
感的形象。它被?奇异的风?吹到悬崖边沿,却始终倔强地进行着这挣扎和奋斗,坚持不跌入悬崖下的深渊。但是,身躯却也因而弯曲变形,惨遭摧残。它由于被抛弃到悬崖的边缘而被感到孤独和寂寞的痛楚,却倔强的在孤独中倾听远方?森林的喧哗?和?小溪的歌唱?。它承受着被遗弃的命运,从来没有放弃过爱和希望。这样的形象,不仅是诗人内心情感和生活信念的寄托,也是建国后二十年间众多知识分子的缩影和写照。
这首诗通过一棵生长在悬崖边上的树的描绘,暗示出了一种不屈于压力的坚强性格,抒发了自己身处逆境时的?沉重的激情?。
4、艺术特点
(1)感情真挚,形象鲜明。诗中借一棵?即将倾跌进深谷的树?来托物寄兴,塑造了一位遭狂风袭击,临近悬崖而顽强生活着的不屈的战士形象。这棵悬崖边的树尽管被?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吹到了?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的身体也弯曲成了?风的形状?,孤寂而痛苦,但它却仍像是?要展翅飞翔?……很显然,这棵树是无数冤屈的革命者形象的象征。
(2)以物寓人,托物言志。以?树?作为切入点,给人以深广的联想与领悟。即在树的恶劣外部环境和树的抗争性格这两者的矛盾中,展示出一种阳刚之美,慷慨悲壮之美。
在这棵树上深深打上诗人自己的思想烙印,带着诗人的人格特征,也是一代人灵魂的形态,很有象征意味。
(3)语言朴实凝练,格调清新,富于哲理性。
11
第三节:朦胧诗人、后现代诗人的诗
一、北岛及其《回答》
(一)生平与创作简介
北岛(1949—),原名赵振开。曾用笔名:北岛,石默。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1969年当建筑工人,后在某公司工作。1978年前后,他和诗人芒克创办《今天》,成为朦胧诗代表性诗人。1989年4月,北岛离开祖国,先后在德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法国、美国等国家居住。有诗集:《陌生的海滩》、《峭壁上的窗户》、《旧雪》、《在天涯》、《零度以上的风景》、《开锁》、《北岛诗选》、《太阳城札记》、《北岛与顾城诗选》,散文集:《失败之书》、《蓝房子》、《午夜之门》、《时间的玫瑰》。小说集:《波动》、《归来的陌生人》,等等。代表诗作:《回答》、《一切》等。北岛是?朦胧诗?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二)北岛诗歌创作特点
1、以十年动乱历史作为凝聚点,进行反思,充满深沉的哲学意识。表现了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深藏着一代人曾经备尝的迷惘和痛苦,但还洋溢着对时代、祖国和人民命运最为关切的感情。
2、诗的旨意隐藏较深,风格冷峻,凝重,深沉。
如诗歌《回答》没有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述,而全部通过?我?的思想意识展示,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抨击社会的荒谬现象,呼唤理想的到来。
12
(三)《回答》简析
这首诗写于1976年4月,是诗人对?四人帮?在?四五?天安门事件中的倒行逆施所作的?回答?,发表于1979年3月号《诗刊》。
1、主题意蕴
《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诗人以惊世骇俗的警句高度概括了一个特定时代被扭曲、颠倒和异化的本质特征;
以悲愤冷峻、决绝的姿态表达了自己对是非颠倒的暴力世界的怀疑、挑战和抗争,体现了一代青年直面现实、怀疑一切的时代心理;以及在民族文化断裂、终极关怀丧失的历史背景下重新寻求人生意义、重建民族生存目标的迫切的使命感。
2、内容分析
全诗七节,每节四行,是半自由体。
(1)斥责是非颠倒的荒谬时代。
(2)暗指人们心灵的阴影。
(3)渲染普罗米修斯式的拯救者形象。
(4)表现无畏的挑战者形象。
(5)表现了否定和怀疑精神。
(6)暗示两种不同命运和自己高尚的情怀。
(7)抒发承担未来重托的情怀,传达对未来的企望。
3、艺术特点
13
(1)悖论性思维。
如开头两句的对比和第二自然段两句设问中体现的悖谬感,以及第五自然段连续四个排比句,都体现了悖论性思考方式。这种思维深刻体现了时代的乖谬性和非逻辑性,成为北岛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一种独特形式,为其诗歌赋予了深厚的美学特质。
(2)象征、隐喻手法的运用。
全诗由两组对立因素构成象征意境,真实传达出重压之下人对苦难现实的心理反叛。通过象征、暗示,诗人的主观境界过渡到了诗的世界。由于心理感受的真实的外象化,令诗作染上了一层阴冷的色彩,给人以冷峻凄怆的感觉。
二、顾城及其《一代人》
(一)作者简介
顾城(1956~1993),北京人,自幼喜欢诗歌,80年代初期走上诗坛,有?童话诗人?之称,是?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有诗集《无名小花》、《白昼的月亮》、《黑眼睛》、《顾城诗全编》、《顾城的诗》等。
另有与人合著长篇小说《英儿》(1993)。
(二)顾城诗歌的创作特点
①善于敏感地把捉细小的感觉,从个人感触中表达对于生命的体验。
②注重意象营造。他采用的意象常常不是人们习以为常的那
14
些意象,而是与他的生命感受相呼应的新奇意象,能够表达新鲜的感受和体验。
③注重表达内在的生命感受,注重艺术上的创新。
(三)《一代人》分析
1、主题意蕴
诗作写于1979年。
诗中概括了从?文革?漫漫长夜中挣扎过来的一代人所赋有的精神特质:历经黑夜后对光明的顽强的渴望与执著的追求。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仅有的两行诗浓缩了丰富的内涵,成为一代追求者的象征。
2、内容简析
诗作以一组单纯的意象构成了对刚刚过去的文革岁月的隐喻。?黑夜?、?光明?和我的?寻找?,在这里的含义都是不言自明的。诗中的意象简约、自然,明白地表达出了诗人心中强烈的感受和意愿。其实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代人?心灵史?的缩影:像顾城和其他?朦胧诗人?所代表的这一代,都是在文革中长大,心灵的成熟包括着对苦难的承担,或者是在不断的受伤害中经历成长;然而苦难却给予了他们超越性的信念和理想,使他们时时企图透过时代的阴暗寻找光明,时时企图在精神的向往与追寻中战胜苦难。
3、艺术特点
(1)以生动的意象,点化意蕴深远的诗境。诗人对知青一代
15
群体心路的概括,没有陷入枯燥的说教与哲理的抽象,而是捕捉到了?黑色的眼睛?这一意象,从而点化了一个意蕴深远的诗境。
(2)对比手法的运用。?黑夜?与?光明?的鲜明对比,使这首诗有一种简捷明快的黑白木刻的效果。
三、舒婷的诗歌
(一)生平与创作简介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龚舒婷。生于福建泉州,长在厦门。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闽西山区插队落户,1972年回城待业,做过各种各样的临时工。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并有散文集多种。
(二)对新时期女性诗歌造成开拓性影响的三首诗歌
《致橡树》:女性人格独立的宣言。
《双桅船》:两性之间的相互依恋又相互独立的关系。
《神女峰》: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
1、《致橡树》
(1)内容简析:
诗作创作于1977年3月。全诗共36行。
①(1—13行)对以一方的压抑、萎缩和牺牲为爱的前提的爱情观作了深刻的否定。
②(14—31行)正面抒写理想的爱情观。
16
③( 32—36行)写真正的爱情应该既爱双方的人品,也爱其理想。
通过木棉与橡树两组意象交错的描绘,暗示出理想的爱情的标志是:独立的人格、平等的地位;深切理解,高度默契,精神上的相通。
诗中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2)艺术特点
①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
②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
2、《双桅船》
(1)意蕴。
诗人把双桅船作为抒情的主体,借双桅船之口,描述了船与岸之间不断相聚又不断分离的特殊关系,歌颂了虽非朝夕相处,
17
却依然心心相印的纯真的爱情。同时,也由船与岸的特殊关系出发推而广之,概括了世间许多事物中都存在的这种永远也无法改变的相互依存的天然联系。?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恰是对这种联系的高度概括。
(2)内容简析
①写对对方的思慕之情。诗人借用一艘双桅船的口气,向那连绵的海岸倾诉自己的思慕。昨天已经和你告别过了,今天却在这里再次分手,而明天又将在另一处地方相遇。今天是海上的风暴促使双桅船寻求这一处港湾的保护,明天又是这同样的风暴把双桅船推进了另一处港湾的怀抱。
②写了分与离的辩证关系。这种和海岸不断分离,却又总是再度结合的特殊联系,使双桅船终于明确意识到了自己和海岸之间有一种永远无法改变的互相依存的天然联系,有海岸,才有船的航程;而离开船,海岸的视线中也就空无所有。
诗的最后两句所以能给人造成深远的意境,就因为它暗含着这样一种独特的悟性。
③船与岸的关系有着多重象征意义。可以说它们象征着祖国、民族,以及其他许多令人起敬的东西。可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一种远比自己更加博大深沉的力量的钦慕呼唤和追求;无论是对一个饱经历史颠簸的民族来说,还是对一个在持续的风浪和动荡时期里成长起来的人来说,这样的钦慕和呼唤都是非常自然的。
18
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双桅船的心境正是我们许多人共同的心境。
(3)艺术上
①以总体的象征来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全诗故意淡化了时代背景、人物和环境,而注重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观照,借内心深处感情的潮汐去折射社会生活。
②具有内涵丰富性和主题多义性。以含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双桅船?和?岸?,不仅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理解和剖白,还蕴含着更为广泛、深刻的内容。
③具有典雅、端丽、温柔的抒情风格。
3、《神女峰》
(1)结构层次
作者在长江上看到神女峰美景后,有感而发创作的。全诗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写了诗人看到神女峰的一系列动作;
第二段:写诗人的情感;
第三段:进一步抒发了澎湃的情感。
(2)内容简析
①社会女性对生命本体自由和解放的追求与宣告。在男权本位的人类社会,女性自古就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男性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标准要求和改造着女性,派定给她们?贤妻良母孝妇?的角色,并且打造和删削出一些?永远的女性?,以此作
19
为妇道妇德的标准和典范,使女性不但认同着这些规范和界定,而且逐渐将其内化为自我道德律令。?巫山神女峰?就是这样一个?典范?。在诗人看来,在悬崖上展览千年,虽然可作为守贞的典范而为人礼赞,却不能享受生存的快乐,经历真实的生命过程和情感体验,只能是被风干的一个虚幻祭品。?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种基于生命本真的向往和呼唤,是对传统道德训诫的背叛,也是对被男权文化异化扭曲了的女性自我的背叛。
②对男权意识作出了颠覆性的改写。千百年来,传统道德和男权文化为?渔妇?搭起无形的祭台,现在,舒婷将她从落寞凄清、空洞无声的漫长岁月中解救出来,大胆解放出她的生命意识,第一个从女性生命的角度揭示出这个爱情传说的悲剧性质,对男权意识作出了颠覆性的改写。
诗作多愁善感,作者以婉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由神女峰而联想到的忧愁。最后以?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的全新的观念,颠覆了千百年来的关于忠贞与背叛的古老诠释,是血肉之躯的女性对于被顶礼膜拜的残酷荣耀的清醒弃臵。
(3)艺术特点
①观察角度的新奇和剪裁生活的精当。对于一个困扰人们几千年的老问题,诗人让一个自然奇景和文化胜迹来承载,可谓独具法眼、另辟蹊径。而问题的展现,又是凭借游船上一个刹那间的生活片段。诗人一按灵感快门,便摄取了巨大的时空,使一
20
瞬间的情景,回荡着一串千年浩叹,映照出旧道德的黯淡与新道德的闪光。
②善于把鲜明反差的意象有机组合。如众人狂热的欢呼与一人忧伤的思索,对远天梦想的眺望与对眼前幸福的错过,悬崖上可笑的千年展览与俯在爱人肩头上痛哭的酣畅淋漓。这种组合,使形象更加鲜明,更能突出问题的悲哀与沉重。
③映衬手法与象征手法的运用。衣裙在风中飘动,既是以动衬静,突现思索者雕塑一般的伫立,又是以动衬动,暗示她心灵的激烈颤抖。?浪涛高一声低一声?,象征着悲剧故事的?代代相传?。而?金光菊与女贞子的洪流?既映衬贞节主义的陈陋,又象征着新道德的觉醒。
四、海子的诗歌
(一)生平与创作简介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县人。
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杀。
从1984年到1989年自杀前,海子创造了数量惊人的诗歌作品,包括短诗、长诗、诗剧和一些札记。其中影响最大是他的短诗,著名的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麦地》、《以梦为马》《亚洲铜》等。出版作品有长诗《土地》,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等。
21
正在阅读:
“国有”和“民营”共生共荣共进退05-17
钢厂环保 - 焦化污水深度处理技术10-07
病理试题03-27
2021年Be(am,is and are)动词的用法08-11
租赁合同大全_合同范本03-25
藤竹制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6-16
党章网02-16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第七章
- Convertor
- 诗歌
- 时期
- ppt
- 制订年度策略性营销规划的程序和方法2
- 建行借款合同(标准版)
- 美国晚间脱口秀笑话一周精选
- 信息商品定价策略的研究
- 青岛地区房地产分析报告
- 全套土建工程施工技术交底_secret
-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
- 2017年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18分子生物学考研题库
- 全国整流管行业知名企业大全-整流管供应商及品牌介绍2018.07
- 学习任务三课后习题答案.doc
- 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主题班会料
- 201x版九年级数学暑期作业数据的分析测试2平均数二鲁教版五四制
- 毕赤酵母表达操作手册(PDF精译版)
- 【化学】湖北省沙市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七次周练试题04
- 打破常规议论文五篇
- 如何提高初中女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高中数学要点
- 2004.3运行规程考试试题B卷(锅炉部分)
- 城市规划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 【精编完整版】某污水处理工程可研报告(氧化沟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