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考前冲关夺分 第四章 微专题一 审题

更新时间:2024-06-17 18: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章 微专题一 审题规范再强化

温馨寄语 读题是一种能力。的确如此。有人读题粗心,结果答非所问;有人从中读出了命题者的意图,甚至潜在提示;有人竟对题目所问浑然不知??可见读题能力的悬殊。考前,可以专门抽出时间来训练自己读题、审题的能力,以使自己答题答得准,答得清楚。如果能做到正确读题、审题,那么,增加的就不仅仅是几分了??

审题步骤和方法

一、总体要求

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忙动笔希望空。 勾圈画点审题干,咬文嚼字题细看。 不懂题意不下笔,答非所问最讳忌。 题目要求准又全,遗漏信息要扣分。 仔细读题重点抓,隐含信息重点挖。 分转条件明思路,研究问题定格式。 慢审题后快作答,整理思路规范化。

二、具体步骤和方法 1.小声读,读要慢

拿起笔,逐字逐句地小声朗读,读得要慢。 2.明要求,抓关键

用笔在题干中圈出“题眼”(关键词语),用心体会题目要求。 3.挖暗示(提示),定区间

大部分题目的题干都能显示答题区间(尤其是题干中出现的原文词句之所在),故要确定答题区间。另外,也有部分题目的题干有隐含信息,要注意挖掘。

当然,读题的最高境界是与命题人“心神相知”,能知道其考查的“考点”“题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可联系哪些知识储备。

三、小心审题五大雷区 1.字数要求

语文考试中关于字数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作文上,还体现在其他题型中,如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语言表达中的概括归纳题常有字数要求,有整体字数要求,也有每条的字数要求,考生要看清。

2.用语要求

在语文考试中,问答题答案有时在用语上(使用某词语、短语或者句子组织答案)有严格要求,考生要看清。如语言表达中的提取关键信息类题目,有时命题人对关键词并未要求是两个字的词语还是三个字及以上的短语,表明没有字数要求,但有时会有明确要求。

3.角度要求

语文考试简答题中,命题人会对一些常见的题型做一些角度限制,以显示与一般题型的区别。若考生不太注意,一律按照原有的答题样式回答,就会落入命题人的设题陷阱之中。这些限制常出现在阅读鉴赏题中。

4.技巧要求

语文考试中涉及不同的表达技巧时,考生常常会混淆,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手法、艺术表现等说法。其中艺术表现、艺术手法、艺术特色等属于表达技巧的整体要求,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等。考生在解答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类题目时一定要从各个层面考虑。表达方式包括记叙(倒叙、插叙等)、描写、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包括虚实结合、正反对比、烘托铺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这些都不可以混淆。

5.手段要求

高考对考生在阅读和鉴赏的考查要求上有筛选、整合、归纳、概括、分析、鉴赏、探究等,考生一定要看清。筛选只需要从文本中提炼出相关信息即可;整合则要求考生从不同区域提炼出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加工;归纳与概括属于同一层面要求,需要在整合的基础上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分析需要考生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解析;而鉴赏和探究则要带有考生自己的观点。这些都属于不同的要求,马虎不得。

6.分数要求

分值不同,答题要点数量不同。分值越高,赋分点越多。

审题练习

先把题干小声地朗读一遍,然后完成题后要求。 一、现代文阅读

1.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答题要求:

题干关键词语:

答题区间:

提示暗示:

2.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答题要求:

题干关键词语:

答题区间:

提示暗示:

3.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 答题要求:

题干关键词语:

答题区间:

提示暗示:

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

答题要求:

题干关键词语:

答题区间:

提示暗示:

5.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答题要求:

题干关键词语:

答题区间:

提示暗示:

6.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题要求:

题干关键词语:

答题区间:

提示暗示: 二、古诗鉴赏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题要求:

题干关键词语:

答题区间:

提示暗示:

2.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

分)

答题要求:

题干关键词语:

答题区间:

提示暗示:

3.“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题要求:

题干关键词语:

答题区间:

提示暗示:

4.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答题要求:

题干关键词语:

答题区间:

提示暗示:

5.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题要求:

题干关键词语:

答题区间:

提示暗示:

6.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题要求:

题干关键词语:

答题区间:

提示暗示:

7.“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题要求:

题干关键词语:

答题区间:

提示暗示:

8.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 答题要求:

题干关键词语:

答题区间:

提示暗示:

9.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答题要求:

题干关键词语:

答题区间:

提示暗示:

10.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答题要求:

题干关键词语:

答题区间:

提示暗示:

11.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答题要求:

题干关键词语:

答题区间:

提示暗示:

微专题二 答题规范再强化

温馨寄语 对于考试来说,答题无疑是最重要的。经过长时间的做题训练,想必你在答题方面已有了丰富的经验。不过,从考前这个角度说,进行一些答题训练十分必要。下面这些内容将为你提供答题规范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和帮助。

答题基本要求

一、总体要求 1.要点要联系文本

语文考试中不少答案的正确性需要在上下文中得到验证。如对于文言实词的辨析,考生

一定要将选项带入,结合上下文去分析、比较。还有文言文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内容辨析题,考生可将选项中的要点与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对,看是否一致。

2.组织答案要分点,结构清晰不重复

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树立得分点意识。如古代诗歌鉴赏,2分题往往是一个要点,3分题可能是三个小点,4分题应该是两个大点,6分题就是三个大点。现代文阅读同样如此。

3.专业术语很重要

语文考试回答问题时往往有固定的模式,考生不可以想当然地用未经推敲的用语随意回答,因为这样很难答到点子上。所以考生需要对一些专业术语非常熟悉,如主要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情感主旨,文章的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用语等。

4.答案内容要具体

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规范,一般而言,要先明确答案要点,然后联系具体文本内容分析。如回答文章开头一段的作用时,考生要先明确要点,点明题意,引起下文;然后联系文本具体内容加以阐述。

5.语言要简洁通顺,切忌啰唆无要领

不少考生在答题时常常随意性较大,答案前后重复,且语病较多,要点不全。这样,虽然写了不少,但往往只答对一点甚至一点都未涉及。因此,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有简洁精练、杜绝病句的意识,一句话能交代到位就不要再写第二句,具体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条理性。

二、具体规范 1.有效组织语言

(1)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子,选取适宜的角度作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而应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而切合要求的答案。

(2)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答案中涉及的关键词语、句子往往就在原文中,应抓住这些重要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如果弃文中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绝对是不可取的。

(3)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整合文中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它们转换

成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4)最好在草稿上列出答案要点,并反复推敲,仔细润色,再将答案写到答卷上,力求内容完整,卷面整洁,以便获得较高的“印象分”。

2.答案要点化,把答案关键词语写在显要位置上 3.答案要做到三“清”

一“清”:答题要思路清晰,要点分明;分层分点,互不纠缠,答题要点要标出序号。 二“清”:多个问题多个答案,界线清晰。 三“清”:语意清楚,字迹清晰。

重要答题方法

一、“关键词”答题法

阅卷老师阅卷是“采点赋分”,其实是“采关键词赋分”,只要把答案要点中的“关键词”答出来,就能得分。

那么,什么是答案中的“关键词”呢?对于古诗鉴赏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涉及景与情的字词。当然,具体到具体题目,“关键词”不尽相同:

1.情感分析题,“关键词”就是诗歌中能揭示情感的词语。 2.分析技巧题,“关键词”就是所用技巧的名称。 3.形象题,“关键词”就是那些景物。

对于文学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原文中能够揭示小说主题或散文主旨的相关词句。无论答哪类题目,都要尽量利用这些关键词句串联成句,形成答案。

对于实用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原文中出现的能够表明作者观点或情感态度的相关词句。对人物传记来说,这类词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写此传记的目的与意义;对人物访谈来说,这类词句可以捕捉到被访问者关于某些问题的观点或态度问题。至于利用这些“关键词”组织成答案的重要性,则无需多说了。

二、分点作答法

分点作答在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中被广泛运用,以至司空见惯了。可如果仔细一想:分点作答,“点”从何来?这样看来,就有深究的必要了,必须弄清“点从何来”这一关键问题。

1.“点”从文本中来

分出的“点”是否正确、全面,几乎都与阅读原文的深入程度密不可分。可以说,你阅读得越全面、深入,你的答题之“点”就越准确、全面。所以,现在考查特别强调考生对文

本的细读、深读能力。

2.“点”从题目和分值中来

(1)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区间。命题人对题目的答题区间有两种表示。一是指定内容,明确地告诉考生,必须按照指定的内容寻找答案。二是提示答案的范围,考生答题时,先要根据指定内容,寻找有关语句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根据提示的范围寻找答案。

(2)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方向。答题的方向多种多样,有的答题方向是明确的。凡此类题,答案往往比较单一,只要根据方向作答即可。有的则只是笼统地要求“简要赏析”

“谈谈看法”“说出好处”等。此类题答案往往包括“本身”“内容”“主题”等若干个方面,需要全面回答。

(3)看清题目中蕴涵的答题重点。如诗歌鉴赏题有一小题的答题要求为:“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题中蕴涵的答题要求是对每一句诗歌都要赏析,不可遗漏。

(4)要揣摩题中“点”的数量。有的题目“点”的数量比较明确,如果题中的表述是“哪种”“何种”,那就说明只有一种,不可答两种以上。如是“哪两层”,那就只能答两层,既不能多答,也不能少答。还有的是要求答“哪些”“有什么”“哪几件”,或者干脆没有任何具体要求,只是笼统地要求答“作用”“理由”“好处”等,那就要根据该题的赋分并结合文本内容来揣摩有几点。

(5)因分赋点。一般而言,分值越高,分点越多。6分题至少有3个答题点,4分题至少有2个答题点。如果是4分概括题,则可能有4个答题点。

3.“点”从思考深入和全面中来

现在不少题目都是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看思维品质是否全面、深刻。有时同一小题,有的考生会高出一两分,就是这一两分,说明他在思考时比别人向前多“思考”了那么一点。我们特别提倡考生答题时“思维”往前多走一点,这样就可以多得一“点”。而且,如果养成了深入、全面思考的习惯,对你以后的人生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点面”式答题法

“点面”式答题法有两种,一种是分点(面)作答,使用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分点(面)的角度要有变化,不能只是相同内容的简单相加。

2.不能随意分点,或者滥分。有的考生为了得分,把所有能写出的点都写出来,6分题写了8个点,似乎在让阅卷老师做选择题。虽说老师阅卷“认对不认错”,但这样的答题方式会让阅卷老师产生反感,认为你缺乏基本的概括能力,因而扣分。

另一种是点面结合式,多用于概括题,题干常有“哪些方面”等字眼,一般要先“面”后“点”:先写出大的方向,再在“面”后列出要点。

四、“总分”式答题法

此法先总体说明,再具体展开,多用在对文本的整体分析说明上,有时探究题也采用这种答题法。

五、“由实到虚”式答题法

此法多用于分析词语、句子的丰富含意上,先答出其实指意思,后答出其包含的思想情感。有时意蕴探究题也采用这种方法:具体事件所含意蕴→事件中的人所体现的意蕴→事件中的物所体现的意蕴。

答案精析

第四章 强化审题答题规范 微专题一 审题规范再强化

审题练习 一、现代文阅读

1.①具体分析三次流泪的不同表现和心情,②这样写的效果 流泪 表现 心情 分析 这样写 效果 文中三次写流泪的文字 这样写(怎么写)

2.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戴安澜将军受人爱戴的内在原因 内在原因 具体分析 全文

内在(非外在的、客观的) 3.说出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对周围人的描写 特点 作用 第六段

①“描写”之“特点”,意谓答的是“描写”艺术或技巧;②“特点和作用”,暗含两问、两答,一答“描写特点”,二答“描写作用”

4.探究叙述风格对表现内容的作用 叙述 内容 作用 全文

“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 5.就小说人物形象进行个性化解读 你的 具体理由 全文

肯定否定均可,但要言之有据,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6.简要分析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 一步步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全文

“一步步”暗示要答出卢作孚成为“中国船王”的过程 二、古诗鉴赏

1.分析两首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的不同 描写 景物 角度 不同 两首诗全诗 描写角度

2.赏析颔联巧妙之处 巧 赏析 颔联

巧(巧妙),暗示了赏析方向:艺术手法 3.分析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分析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两句 无

4.分析描写琵琶演奏角度的差异 描写 角度 差异 上片 下片 描写 角度

5.分析表现感情的方法 分析 方法 感情 全诗

①“全诗”之“方法”,宜优先从表现手法(抒情方式)角度考虑;②“分析”,意谓既要具体指出方法,又要说出表达的情感

6.什么样的心情,简要分析 心情 简要分析 最后一联 无

7.理解前后词句间的关系 鉴赏语言 关系 原因 分析 词的下阕

注意关键词以及句子间的关系 8.赏析对比艺术的特色 赏析 对比 特色 全诗

①“赏析”,意谓必须有表达效果的分析;②“特色”,意谓该诗在使用对比手法的独特写法,不应理解为“这首诗对比艺术的作用或效果”

9.概括(分析)怎样借景抒情 怎样 借景抒情 上片

“借景抒情”暗示了答案必须包含这些内容:借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 10.赏析结句 赏析 结句 无

11.说出构思脉络 构思脉络 全诗

“脉络”暗示了要答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之类的文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3k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