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桃花心木》 之一

更新时间:2023-09-11 03: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6《桃花心木》 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

1.教师动情地讲述《一个大学生的故事)。

同学们,当你有那么一天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刻,你会是什么心情?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高兴、激动、兴奋……)

是啊!的确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时刻,然而有这样一位大哥哥,在接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却忧心重重,不知所措。(学生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

他是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姐姐为了照顾他,辍学工作,赚钱供他上学,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呵护得无可挑剔,从小到大十几年不让他干任何家务活,只要求他努力学习。读到高三毕业,他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方便面都不会煮,更不愿与人交流,正常必要的人际交往都很少很少,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无奈,又喜又忧的姐姐只好陪他一起去大学报到,但学校不允许这种情况的陪读,姐姐千叮咛万嘱咐后担心地离开了。他坚持不到3天便哭着打电话要姐姐来接他。因为他根本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除了埋头学习,他一切都不会做。结局是遗憾而又令人无奈的,他退学了,与已经实现的大学梦想做了最后的告别。 2.请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

3.小结:同学们,我们这位可悲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结局?是他的错?是爱他的姐姐的错?还是谁的错?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整体感知观其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教师请举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学串读课文。

(师生共同正音,并对他们积极读书的态度予以表扬。) 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1.教师:同学们,读书只做到正确流利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书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么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2.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反馈学生画出的句子及不懂的地方。 4.抓住重点句段,感悟育人真谛。 学习12、13自然段。

①指名读。想一想: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②逐句品读。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相机指导朗读。 (学生之间互动竞争,进行朗读比赛。) ③全班交流自己从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教师小结。 学习14自然段。

①投影出示此段课文,全班齐读。 ②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③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④学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15、16自然段

①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

②小组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

③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四、展读,联系实际话育人

1.分角色表演,种树人与“我”之间的交流。 ①同桌组合练习。

②推荐上台表演。要求: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可以自由发挥。 2.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

同学们,成长为一棵抵御风雪,顽强生存的参天大树的确要付诸于不懈的努力。在挫折与逆境中锻炼、成长,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成才之路。

6《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广玉兰》

作者:宗阳春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321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中的12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清作者是从哪机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段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1、亲自去观察广玉兰。

2、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 3、文中的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2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弄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广玉兰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广玉兰。 板书 10 广玉兰 说说作者会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赞美广玉兰的词语。如 幽香、洁净、高雅、皎洁、清丽。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自学情况。(1)生字词。(2)读书,纠错。 5、默读课文,质疑解疑。 6、浏览课文,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抽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这一段。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1、 观察路边的广玉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清作者是从哪机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师有感情地描述第一小节,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读第二段,感受一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你最喜欢作者描写广玉兰的哪一段?

(1)学习第二小节。

(2)默读第二小节,主要写什么?

(3)从哪可看出,它的花儿洁净、高雅。读读,划划。

(4)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结合图片或食物感受一下广玉兰花儿的洁净、高雅。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读读第三小节,说说这一小节说什么。

(1)默读,划一划,广玉兰花开放时有哪几种形态? (2)你觉得哪种形态最可爱或你最喜欢哪种形态? (3)生说,相机出示图片。 (4)指导感情朗读。

(5)再读读这一小节,说说这一小节的结构。 过渡:广玉兰的花无论是含苞欲放还是全部绽开的都显得那么高雅,同学们你们喜欢广玉兰的叶子吗?

3、读读四、五自然段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广玉兰的叶子,可结合观察实物。

2、 指导感情朗读。

过渡:无论是广玉兰的花还是它的叶,都给人们带来勃勃生机,怎能不令作者大加赞美。 5、齐读最后一小节。 三:.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学完了,其实广玉兰在我们南京也广泛种植,你注意到了吗,在许多公园里、马路边都有广玉兰的身影,你留意过它们吗,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话要说吗? 四:作业。

1、在课文里找出三组意思相近的词语。

凋谢(凋落) 纯洁(洁净) 洁白(纯洁) 2、摘抄你喜欢的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背诵课文。

2、观察一种植物,仿照课文第三段,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感受了广玉兰那纯洁、高雅的花儿,那散发着勃勃生机的绿叶,这堂课我们就再来,读一读背一背。 二:朗读背诵。

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为什么喜欢。 相机指导背诵。 三:仿写。

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从哪几方面来写花儿的形态的? 说说这一段的结构。

观察一种花,说说准备从哪几方面来写。 学生练习写。 交流。 四:作业。

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写一篇观察日记。 教后手记:

《广玉兰》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理解本课重点词语,积累要求“读读写写”的词语,学会用“非……不可”、“不是……也不是……而是……”造句。

2.能按情节的发展给课文分段。学习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合并起来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3.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这

种策略不仅能用于战争,也能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学重点:运用段意合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二课时 课前预习:

一、自学词语,读通课文,标小节序号; 二、完成书面练习:

1.写出“惯”与“率”的笔顺。 2.读准下列各字:

火硝 拴住 东汉 末年 率领 3.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未( ) 住( ) 滔( ) 幔( ) 硫( ) 末( ) 肚( ) 恐( ) 漫( ) 流( ) 4.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自不量力( ) 投降( ) 无心应战( ) 穿着( ) 测量( ) 降级( ) 应该( ) 着火( ) 5.解释词语:

调兵遣将:调:调动。谴:派遣。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自不量力: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毫不防备:毫:一点儿。一点儿也没有做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 不计其数:计:计算。没法计算它的数量。形容很多。 三、读熟课文

四、同学之间互相检查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东汉末年,曹操率领80万大军南下,周瑜调兵遣将,与曹军隔江相对,拉开了赤壁之战的序幕。

2.齐读课题,说说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本文的课题告诉我们两点:一是地点(赤壁),二是事情(战)。 二、整体进入

1.我们知道课文中出现了三个人物,指名回答—— 出示:曹操周瑜黄盖

哪一个在这场战争中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黄盖)为什么? 因为黄盖想出了火攻的计策。

2.要想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就要——知己知彼: 课文从三个方面写了黄盖“知己知彼”。

板书: 兵力 地理位置 水战经验 知

己 (周瑜) 3万 南 熟水战 知

彼 (曹操) 80万 北 不善水战 |

战船相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3e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