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泰戈尔飞鸟集中文译本比较

更新时间:2023-12-11 13:10:01 阅读量: 心得体会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言学泰戈尔飞鸟集中文译本比较

毕 业 论 文 (本科生)

中文标题 : 泰戈尔《飞鸟集》三个中文译本的比较 英文标题 :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 学 院 : 专 业 : 年 级 : 诚信责任书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

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目 录

1.中文摘要···························4 2.英文摘要···························5 3.正文·····························6 (1) 翻译目的························6 (2) 翻译方法························7 (3) 语言特色························10 (4) 翻译效果························13 (5) 结语··························14 4.参考文献 ··························15 5.致谢 ····························16

泰戈尔《飞鸟集》三个中文译本的比较 张伟才

(兰州大学 文学院 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1**********]1)

摘要: 本文对泰戈尔《飞鸟集》的三个中文译本作比较,从翻译目的、翻译 方法、语言特色、翻译效果四个方面阐述三个译本各自的特点。翻译目的不同影响翻译方法,译本的语言特色是其翻译效果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飞鸟集》 中文译本 比较

The comparison of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Tagore’s “Stray Birds” Zhang Weicai

(School of Chinese of Lanzhou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Tagore’s “Stray

Birds” and elaborate their respective features in the four sides:skopos, translation method,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translation effect.Different purposes of translation effect the translation method and the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 is a important point of the translation effect. Keywords: “Stray Birds” Chinese version comparison 正文:

自从郑振铎先生在一九二二年把泰戈尔的英文诗集《Stray Birds》译介到中国至今,其中文译本又产生了很多。诗集名称译为《飞鸟集》已较为固定,也为广大读者所认可,不再多做讨论。郑振铎先生的译本(本文称为郑译本)是最早的译本,却又历久弥新,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可见郑译本有其重要地位,更有有其鲜明的特色,是一个高质量的译本。深幻、王立的译本(本文称为深译本)较新,翻译语言,翻译方法等多有自己的特点。陆晋德的译本(本文称为陆译本)附加了翻译过程中的解读,注重表达自己对原作的理解,翻译有许多独到之处。三个译本各有自己的意义和特征,本文选取这三个译本为对象,加以比较,旨在通过比较三个中文译本的,发现其翻译目的、翻译方法、语言特色、翻译效果四个方面的不同,发现语言用词等方面的发展等。 一、翻译目的

翻译目的即译者为什么对原作进行翻译。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也就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以上是翻译目的论的观点,但从中可以看出翻译目的的重要性。

《飞鸟集》的初版于1916年完成,时隔六年郑译本就诞生了,在译本序言中郑振铎先生开篇便说:“近来小诗十分发达。它们的作者大半都是直接或间接受泰戈尔此集的影响的。此集的介绍,对于没有机会得读原文的,至少总有些贡献。”其中“介绍”二字已经明确表达了郑振铎先生的翻译目的就是把《飞鸟集》介绍到中国,介绍给那些还没有读到它的读者。郑先生的另一个翻译目的就是为当时中国的新的小诗的创作贡献一些力量。在译完泰戈尔的这部散文诗集后,郑振铎先生曾深情地称它“包涵着深邃的大道理”,并形象地指出,泰戈尔的这部散文诗集“像山坡草地上的一丛丛的野花,在早晨的太阳光下,纷纷地伸出头来。随你喜爱什么吧,那颜色和香味是多种多样的。”这些进一步说明了他把泰戈尔深邃的思想介绍到中国,以飨中文读者的翻译目的。

深译本出版于2019年,译者在前言中说到,“几十年前,初读泰戈尔先生的诗歌,就是看冰心、郑振铎等诸先生的作品,经久品诵已浸润心田。

这次从原作下手直接翻译,难免会觉得大有挑战。能顺畅进行的主要动力是多年来内心的喜爱、体会和领悟,而且脚下又有那么坚厚的基石。所以虽是高山,仍想攀越。”由此段文字可见,深幻、王立两位译者的翻译目的是希望以多年的心得完成一次挑战,在前人坚厚的基石上继续攀越,以求有所发展。两位译者最后说:“我们暗求自己的努力能化成屡屡清风,飘散开来,为大家的阅读生活添些意趣。”这表达了译者希望译作更贴近读者,满足并适合读者需求,以丰富阅读生活的翻译目的。

陆译本出版于2019年,在序言中译者谈到,40年前买到了一本《飞鸟集》,却因为看不懂而错过了泰戈尔。40年后看着英文原版的《飞鸟集》,自己试译竟发现越译越有趣,对难解的诗句,一想就是几天,又经过多番修改,历时一年多全部译完了。译者又把自己的心得写成“解读”,以使读者更轻松地理解泰戈尔的哲思。译者又把《飞鸟集》的诸多中文译本找来,告诉自己,任何译本比自己译得好,自己的译本即作丢弃处理。该译本的最终出版则说明译者对自己的作品还是满意的。那么陆译本的翻译目的就应该是把自己对《飞鸟集》的理解展现出来,以求把《飞鸟集》译得更好,更加易懂,藉此将泰戈尔的哲思带给众多读者。

综上可见三个译本翻译目的的区别:郑译本以介绍目的为主同时希望为当时小诗的发展做些贡献;深译本希望在前人译本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以更加适应当代读者的需要;陆译本旨在以更易懂的语言表达译者自己对原作的独到见解。 二、 翻译方法

翻译目的不同,译本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这些因素都使得不同译本的翻译方法有所差异。翻译方法的采用也可以从一个角度反映译者的翻译理念。

1. 直译与意译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

《飞鸟集》的每一句都饱含着泰戈尔深刻的哲思,而又以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使得它的翻译工作有很大的难度,想必这也是诸多译本产生的原因。

“You are the big drop of dew under the lotus leaf, I am the smaller one on its upper side,” said the dewdrop to the lake.(第88句)

露珠对湖水说道:“你,是在荷叶下面的大露珠,我是在荷叶上面的较小的露珠。”(郑译本)

“你是莲叶下的一颗大露珠,我是莲叶上的一滴小露珠。”露珠对湖水说道。(深译本)

我是荷叶上的小露珠 你是荷叶下的大露珠 露珠对荷池如是说(陆译本) 郑振铎先生秉持“介绍”的翻译目的,自然是潜心理解原诗的基础上尽量译出简洁、准确、符合原诗的诗句。直译是先生的翻译理念之一,所以郑译本一个很重要的翻译方法就是直译。如以上郑译本对第88句的翻译,把“smaller”译为“较小”这一保留比较级的翻译细节,就很好的体现了其直译的理念。而深译本和陆译本则都只用一个“小”字来翻译此处。同时郑译本把介词译为“在······上面”而深译本和陆译本则译为“······上的”,这一点也可体现郑译本忠实原文的翻译方法。陆译本“如是说”的翻译用词,则表明陆译本的方法更趋于意译。

He who wants to do good knocks at the gate; he who loves finds the gate open.(第83句)

那想做好人的,在门外敲着门;那爱人的看见门敞开着。(郑译本) 想行善的人去叩门,有爱心的人却看见门是开着的。(深译本) 抱着善意去敲门 必见乐意来开门 (陆译本)

郑译本对该句诗中定语从句的翻译更明朗的表现了其以直译为主的翻译方法。并且郑译本把“knocks”一词译为“敲着”是非常忠实于原文的,相比之下,深译本与陆译本则将此处译为了“去叩门”与“去敲门”。深译本体现了对定语从句的翻译,但是“有爱心”一处翻译应属意译。陆译本则很鲜明的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 “How far are you from me , O Fruit?”

“I am hidden in your heart , O Flower.”(第86句) “你离我有多少远呢,果实呀?”

“我是藏在你的心里呢,花呀。”(郑译本) “果实啊,你距我有多远?”

“花朵啊,我就藏在你的心田里。”(深译本) 果实啊 你跑到哪里去了

花啊 我就躺在你心里 (陆译本)

郑译本对此句的翻译不仅对原文的意思采取直译,语序也是符合原文的。深译本则是对语序做了调整。而陆译本则是按照译者对原诗的体味作意译处理,比如陆译本没有将“hidden”直译为“藏”而是以一个“躺”字将自己体味到的“果实”说话时那种惬意,调皮的感觉融入译文。

由以上的举例可以得出,郑译本多运用直译的翻译方法,深译本对于直译与意译两种翻译方法的使用并没有明确的趋向,陆译本则趋于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 2. 长句的翻译:顺序法、变序法、分译法

顺序法即按照原文的语序进行翻译,变序法即在翻译过程中对语序作调整以适应译本语言的用语习惯,分译法即把原文的长句分开译成几个短句。

由于英语本身的特点,《飞鸟集》中有很多长句,三个译本又会分别以怎样的方法对这些长句作翻译呢?

I think of other ages that floated upon the stream of life and love and death and are forgotten ,and I feel the freedom of passing away.(第97句) 我想起了浮泛在生与爱与死的川流上的许多别的时代,以及这些时代之被遗忘,我便感觉到离开尘世的自由了。(郑译本)

我想起那些曾漂浮在生命和爱情及死亡的溪流之上、而后终被遗忘的年代,于是我便感到了离世的自由。(深译本) 回忆往昔多少的时光 漂流而过的 有生命 有爱情 有死亡 现在都已淡忘 而今 竟感觉 岁月匆匆的自在 (陆译本)

郑译本对该句采取了部分变序,部分分译结合的翻译方法但总体上是顺序翻译,译文将中心语“other ages”置后,将原文前半句分译为两个短句,就全文主句而言,译文语序与原文相符。深译本只作了部分变序法处理,并没有分译,且总体为顺序法,译文也是

将原文的“other ages”置后,总体语序符合原文。陆译本虽然没有采用变序法,但是明确使用了分译法来作翻译,译者将原文的长句译为分开的短句和短语。

My thoughts shimmer with these shimmering leaves and my heart sings with the touch of this sunlight;my life is glad to be floating with all things into the blue of space,into the dark of time.

我的思想随着这些闪耀的绿叶而闪耀着,我的心灵接触着这日光也唱了起来;我的生命因为偕了万物一同浮泛在空间的蔚蓝,时间的墨黑中,正在快乐着呢。(郑译本) 我的思绪与这些闪耀的树叶一道闪耀,我的心儿因触摸着这阳光而欢唱;我的生命愿与世间万物一同飘进那湛蓝的天际,流进那幽黑的时间里。(深译本) 我的思潮 随着明暗的树叶 在闪烁 我的心 随着阳光的抚摸 在欢唱

我的生命 随着万物 在蔚蓝的太空快乐漂航 航向幽冥的时间(陆译本) 在此句诗的翻译上,郑译本前半句部分变序,整体顺序处理;对后半句则作了明显的变序处理。深译本则总体上采取顺序翻译法。但是郑译本与深译本都没有采用分译法。陆译本则是运用分译法对该句作翻译。

可见对《飞鸟集》中长句的翻译,郑译本与深译本多采用顺序与变序结合的翻译方法,较少采用分译法,而陆译本则更倾向于使用分译法来翻译。因此,郑译本与深译本在长句翻译方面更符合原文的语言特征,而陆译本语言精干,读来易懂。 三、 语言特色

三个译本的诞生背景不同,郑译本的译出时间比另两个译本早很多,深译本为中国当代大陆译者所译,陆译本的译者则从6岁以后就成长于中国台湾。以上 这些时代因素,个人因素等都使得三个译本的语言各具特色。

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 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which have no songs,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n.(第一句)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郑译本) 闲荡的夏鸟来到我窗前啼唱又飞去。

枯黄的秋叶没有歌声,随着一声轻叹旋舞坠落。(深译本)

夏日漂泊的鸟 飞到我窗前唱歌 又飞走了

秋天的黄叶 它无歌可唱 抖动着坠落 触地一声叹息 (陆译本)

郑译本对该句的翻译体现了其简洁,平易,隽永的语言特色,比如将“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n”译为“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语言比深译本和陆译本更朴实,且“flutter and fall”直接译为“飞落”则凸显了其简洁,而朴实,简洁都使得其译文更耐品味。而且郑译本多采用双音节口语常用词语,句子不长,结构简单,读起来朗朗上口,和谐自然。而深译本句子很长,比如“闲荡的夏鸟来到我窗前啼唱又飞去”,其语言给人一种粘连感,比如将“sing and fly away”译为“啼唱又飞去”,这样将两个动作连在一起译,读来就少了郑译本和陆译本明晰清爽的感觉。陆译本在形式上分开,但读来仍然缺少郑译本的简洁。比如对“stray birds”的翻译,郑译本只是译为“飞鸟”,而深译本与陆译本分别译为“闲荡的(夏)鸟”与“漂泊的鸟”。想必郑振铎先生自然知道“stray”一词有些什么意思,但是译得那样简洁反倒增添了一份隽永,给读者留出了更广阔的品味空间。深译本与陆译本的语言在此处就欠缺了郑译本的那份从容。 God's great power is in the gentle breeze ,not in the storm.(第151句) 上帝的巨大的威权是在柔和的微飔里,而不在狂风暴雨之中。(郑译本) 神的伟力就在那和煦的微风里,而不在暴风雨之中。(深译本) 神的伟大力量 展现在和风中 不在暴风里 (陆译本)

“gentle breeze”,郑译本译为“微飔”带有较浓的文言文气息,反映了那个时代书面用语刚刚脱离文言文,语言特点比较古雅。深译本与陆译本译为“微风”与“和风”,则很有当代的语言气息。

In heart's perspective the distance looms large.(第233句) 在心的远景里,那相隔的距离显得更广阔了。(郑译本) 在心灵的愿景里,距离好像加大了。(深译本) 要用心灵来透视 距离会模糊眼睛 (陆译本)

相对于郑译本中的“远景”,深译本在对此句的翻译中运用“愿景”一词,充分体现了其语言特点的现代性。而陆译本虽并不忠实原文,但在此句的翻译上可略见其精当的语言特点,译者恰当而精确地表达了自己对原诗的理解,他将“looms large”理解为营造出假象即“显得突出”,所以会“模糊眼睛”,而心灵透视可以识破“显得突出”,故陆译本译文为“要用心灵来透视 距离会模糊眼睛”。

God kisses the finite in his love and man the infinite.(第302句) 上帝在他的爱里吻着“有涯”,而人却吻着“无涯”。(郑译本)

神以他的慈爱亲吻着有限,而人却亲吻着无限。(深译本) 上帝怀着爱 亲吻“有限” 而人 要的是“无限” (陆译本)

郑译本在该句的翻译中以“有涯”、“无涯”来译“finite”、“infinite”,再次表明了其语言特点的古雅,同时也展现了其翻译语言的优美。深译本“神以他的慈爱亲吻着有限”读来则感觉平和,且将“finite”、“infinite”译为“有限”、“无限”符合当代的语言风格。陆译本则将诗句分译,并且表现出了分句之

间的关系,比如该句陆译本就将两个分句的转折关系展现了出来,因此陆译本的语言也显得比较直白,犀利。

总之,在语言特色方面,郑译本简洁,隽永,古雅,优美。深译本则充满当代气息,比较符合当代的语言特点。陆译本则精当,恰切,透彻,犀利。 四、 翻译效果

翻译效果即译文从语言特点与语意传达等方面呈现出的综合效果。

It is the tears of the earth that keep here smiles in bloom.(第4句) The music of the far-away summer flutters around the autumn seeking its former nest.(第104句)

是“地”的泪点,使她的微笑保持着青春不谢。(郑译本,第4句)

远远去了的夏之音乐,翱翔于秋间,寻求它的旧垒。(郑译本,第104句) 仔细品味以上两句诗的翻译,综合郑译本介绍的翻译目的,以直译为主的翻译方法及其当时的时代语言特色,就可感知,郑译本读来简洁,平易,同时又呈现出厚重,古朴,优美的翻译效果,比如将“the earth”只译为一个“‘地’”字,读来古朴,品味起来更感敦厚,而将“The music of the far-away summer”译为“远远去了的夏之音乐”则表现了其语言的优美。此外郑译本的语言将原诗浓厚的哲理意味翻译了出来,耐人寻味,比如第4句的译文,“是“地”的泪点,使她的微笑保持着青春不谢。”如此用一个“使”字揭示了“‘地’”的“泪点”与其“青春”的关系,引人进入思考状态,“‘地’”的“泪点”与“青春”分别代表什么,二者为什么是这种关系?

正是大地的泪水,滋润着它的笑颜绽放。(深译本,第4句)

远逝的夏日的音乐,在秋天里四处飘荡,找寻着它的旧巢。(深译本,第104句) 以上为深译本对相同两句诗的翻译。结合其灵活的翻译方法,当代的语言特色,即可体会到深译本符合当代语言特色,使读者很容易接受。再结合深译本的翻译目的来看,其译句的确给读者带来一种轻松愉快的阅读感觉。同时深译本是

在前辈经典译本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所以其翻译也保持了郑译本哲理意味浓厚的翻译效果。

是大地的泪水 让她的笑容 开成花朵 (陆译本,第4句)

残夏的余音 犹自在秋日振翼 婉转寻找 往日家巢(陆译本,第104句) 通过以上两句诗的翻译可以看出陆译本的确不同于其他两个译本,有其独特的翻译效果,比如“残夏”、“余音”等用词,是融合了译者个人对原诗的理解,这使得陆译本在翻译的同时更注重创作效果,译者在译作中得以表达自己的思想。 结语

郑译本作为《飞鸟集》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加之郑振铎先生严谨的翻译态度,其语言规范,忠实原文,应该是《飞鸟集》中文译本的经典之作。深译本译于当代,为当代中文读者提供了一个更易接受的《飞鸟集》中文译本,加之其以前辈的译本为基础,融合优美的当代语言,比如将第一句中的“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n”译为“随着一声轻叹旋舞坠落”,译出了动感之美,可算是当代译本的成功之作。陆译本独树一帜,译作与创作结合,译者将自己对原作蕴涵哲理的理解恰切的表达出来,可以说是《飞鸟集》众多中文译本中的一朵奇葩。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比较可以说,《飞鸟集》的这三个中文译本对原作的把握角度不同,翻译方法不同,翻译效果有异,比较之下可以发现随着时间推移语言在用词方面的发展以及不同地域语言使用的差异,也可以看出译者个人因素,翻译目的,翻译方法,时代背景等因素对译本翻译效果的影响。但应该说三个译本各有自己的特点,各有自己产生的时代意义和艺术意义。 参考文献:

(1) 泰戈尔著 郑振铎译《泰戈尔散文诗全集》(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0年) (2) 泰戈尔著 深幻 王立译《泰戈尔诗集》(北京出版社 2019年) (3) 泰戈尔著 陆晋德译《飞鸟集》(译林出版社 2019年)

(4) 杨占《差异与永恒_从审美体验看文学翻译的艺术性》(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19年1月)

(5) 朱肖晶《接受修辞学与翻译_兼评郑振铎译与周策纵译》(外语研究 1998年第一期)

(6) 曾晶晶《以诗意入诗_翻译理念的忠诚执行者_从_飞鸟集_看郑振铎的翻译理念》(科教文汇 2019年10月 下旬刊)

(7)蓝杨《认知文化差异视野中的英汉翻译_论归化和异化两种手段的有用性》(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19年1月) 致谢

感谢我的导师邓文靖老师,她在这篇论文的选题、开题、修改等各个阶段给予了我耐心指导,全力支持。她工作过程中的严谨认真,待人接物时的和蔼可亲,我将永远铭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2s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