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主义及精明增长之解读 - 唐相龙

更新时间:2023-11-12 06:06: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总第150期

〔文章编号〕 1002-2031(2008)01-0087-04

城市问题2008年第1期 

新城市主义及精明增长之解读

唐相龙

〔摘 要〕 二战后,美国城市向郊区的无序蔓延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针对“城市蔓延”问题,“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论应运而生。首先,深入解读了“新城市主义”及“精明增长”的思想内涵,其次,总结了二者在核心内容上的理论共识以及侧重方向,最后,基于美国与中国城市发展的背景差异,对“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的中国化问题做了探讨。

〔关键词〕 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城市蔓延;城市增长边界;紧凑发展;TOD〔中图分类号〕 F291.1    〔文献标识码〕 A

离、单一功能的土地利用;“蛙跳式”或零散的扩展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的缘起  一 

二战后,伴随着小汽车的普及和公路的大规模建设,美国率先步入了郊区城市化加速阶段。对于崇尚自由的美国人来说,“拥有一辆小汽车、位于郊区并带有花园草地的独立住宅,享受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在当时被称为“美国人的梦想”。在这种梦想的驱动下,大量中产阶级流向郊区。尤其在1970年代之后,以小汽车交通工具为主导的郊区化现象极大地加剧了就业问题和居住的低密度扩散,出现了所谓的“城市蔓延”

[1]

形态;带状商业开发;依赖小汽车交通的土地开发;牺牲城市中心的发展进行城市边缘地区的开发;就业岗位的分散;农业用地和开敞空间的消失

[2]

。针

对城市蔓延带来的诸多问题,“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论应运而生。所以说,这两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论是针对美国几十年来的城市蔓延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而做出的切实回应

[3]

二 新城市主义的主张

“新城市主义”(亦译“新都市主义”)思想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其中1982年由DPZ设计事务所(由新城市主义发起人AndresDuany和Eliz-abethPlater-Zyberk夫妇成立)设计的滨海住宅区项目是一个典型的新城市主义的起点作品,新城市主义的思想在这个项目中得到了诸多体现。而新城

。城市蔓延是指一

种低密度的、依赖交通工具而发展起来的居住模式,即侵入了工作与服务范围以外的乡村及未开发地区的居住模式。Burchell等将“城市蔓延”的诸多解释总结为以下8个方面:低密度的土地开发;空间分

〔作者简介〕 唐相龙(1974—),男,汉族,甘肃合水人,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访问学者,硕士,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

〔收稿日期〕 2007-06-05〔修回日期〕 2007-09-21

外国城市

·87·

《城市问题》2008年第1期新城市主义及精明增长之解读

市主义运动的正式确立和理论体系的成熟则是以1993年在美国亚历山德里亚召开的第一届新城市主义大会为标志。此次大会的主要议题包括:位置不定的现代城市郊区;中心城的衰落;社区日益严重的种族和收入等级隔离;抚养孩子的家庭需要面临父母双份收入来维持这种经济社会模式的挑战;日常活动需依赖汽车的发展模式对环境带来的破坏。在第一届大会之前,公认的新城市主义先锋派人士主要有卡尔索普、杜安尼、穆尔、普拉兹波克、普里佐德斯和索罗门等。

1996年第四届新城市主义大会上形成了《新城市主义宪章》。宪章中的新城市主义核心思想分三个层次:第一,在区域层次上,包括大都市、城市和城镇。主张区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城市和村庄)在设计中要明确地划出边界;城市最好在这些边界以内填充式开发;区域规划要给居民提供多种可选择的交通方式、价格能够承受的住房;区域内的各个城镇间要合理分配资源和收入、建立协调的关系、避免破坏性的竞争。第二,在城市邻里、地区和联络通道层次上。主张邻里紧凑发展;居民的各种活动组织的位置要限定在五分钟的步行距离之内,公交站点的位置也应在步行距离之内;邻里住房要容纳各种收入阶层、年龄、种族的居民;邻里的活动设施和公园等要穿插于邻里内部而不应隔离设置;联系通道的组织要增强邻里结构。第三,在街区、街道和建筑层次上,要求设计师将单体建筑与环境(包括历史、气候、地形等)紧密联系;建筑、街道和广场的设计要增强安全性、舒适性和吸引力,并能够增进邻里交往

[4]

2000年,美国规划师协会(APA)联合60家公共团体组成了“美国精明增长联盟”(SmartGrowth

America)。2003年,美国规划师协会在丹佛召开规划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用精明增长来解决城市蔓延问题。指出精明增长有三个主要要素:第一,保护城市周边的乡村土地;第二,鼓励嵌入式开发和城市更新;第三,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

精明增长的10条原则包括:(1)混合式多功能的土地利用;(2)垂直的紧凑式建筑设计;(3)能在尺寸样式上满足不同阶层的住房要求;(4)步行式社区;(5)创造富有个性和吸引力的居住场所感觉;(6)增加交通工具种类选择;(7)保护空地、农田、风景区和生态敏感区;(8)加强利用和发展现有社区;(9)做出可预测、公平和产生效益的发展决定;(10)鼓励公众参与。精明增长的3个目的:第一,城市发展要使每个人受益;第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公平;第三,使新、旧城区均获得投资机会并得到良好发展。因此,精明增长强调对城市外围有所限制,注重发展现有城区

[6]

相对于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是对城市发展问题的全面反思,涉及城市发展的社会与经济、空间与环境、城市规划的设计与管理、法制与实施等各个方面的行动计划,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和全民参与。  四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的理论

共识

1.城市蔓延

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所要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即城市蔓延问题,二者在基本原则上也大同小异,都反映了一种紧凑型的城市空间扩展和规划理念。从起源时间上看,新城市主义比精明增长要早一些,且二者不存在“亲缘关系”,应该是由两条线索分别发展而来的。它们不是纯粹的“主义”或“理念”,而是混合着理念、原则、方法和政策的理论。它们既有理想成分,也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新城市主义侧重于城市空间设计,注重城市发展的意义,属于物质层面;精明增长更像是规划思潮,偏重于发展政策与法规

[7]

基于对美国汽车文化的批判,新城市主义选择

了回归步行和公共交通。他们认为正是私人汽车的泛滥导致了郊区的无序扩张以及城市生活的异化。为了满足步行的需要,主张减少对私人小汽车的依赖,城市的尺度应受到控制。新城市主义的“新”是相对于18、19世纪工业革命浪潮导致的城市主义而言的。新城市主义试图对“城市主义”导向下的都市生活方式提出一种修正。新城市主义作为一种正在城市中创造和复兴城镇社区的设计思想及方法,可以被看作是对战后美国城市状况的一种反思。  三 精明增长策略

精明增长是在欧洲可米尔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可持续导向城市发展观的深化。·88·

[5]

新城市主义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规划的优秀传统,塑造具有生活氛围的、紧凑的社区,取代

现有的城市蔓延发展模式。以TOD模式为例,它将一个社区区域限定在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的2000英尺的步行范围内,周边以开放的空间加以围

外国城市

《城市问题》2008年第1期新城市主义及精明增长之解读

合来防止它的蔓延,同时街区的尺度、道路的尺度也都以步行的距离和舒适度作为参照制定设计原则。精明增长的目标是通过规划建造紧凑型社区,充分发挥已有基础设施的效力,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交通方式和住房选择来努力控制城市蔓延。总之,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均是和城市蔓延问题针锋相对的城市增长理念和政策

2.城市增长边界

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都涉及一个相同的内容,即“不断增长中的大都市地区范围的确定问题”。而设定`城市增长边界'作为一种日益流行和富有成效的方法,可以将开发控制在指定的地区内,因而成为各界的共识。城市蔓延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城乡边界趋于模糊。因此,如何清晰区分城乡边界,保护自然景观和农业区域是控制蔓延的核心内容。实践证明,城市增长边界的作用不仅仅是设置一道屏障和界限以防止城市的无序蔓延,还需要划出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域和市民休闲游憩之所,更重要的是为城市未来的潜在发展提供合理的疏导

[9]

[8]

义将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模式主要总结为:(1)嵌入式开发,主要指城市内部功能的自我完善,注重紧凑式发展;(2)再开发,主要指城市内部功能的更新,强调城市内部废弃土地的再利用,力图使内城的衰败地区重新焕发活力,同时在现有城市而非郊区集

[11]

中发展。实施新城市主义的理念不仅需要规划设计实践的改革,还需要规划设计管理法规的变革,比如现有的区划法不允许住宅区超过一定的开发密度。

精明增长追求土地功能混合利用,避免城市地区单一化、贫困化,鼓励建设一种将住宅、学校、购物、公共开放空间、图书馆、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场等进行良好设计与结合的新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邻里模式,这种综合性社区的发展模式有助于解决传统的“城市病”。精明增长的“精明”除了体现在用最少的资金来实现最高密度的城市土地开发外,还对原有废弃土地进行再开发和再利用,通过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吸引投资商前来开发,从而达到深层次的挖掘城市土地潜力,真正做到“精明增长”。废弃土地主要是指现有城区内先前受到破坏的、已经不再使用或者使用效率较低的土地。废弃土地的再利用是精明增长内涵的一个新的扩展和延伸,有较大发掘潜力,正如MichaelGreenberg所说:废弃土地的再利用是精明增长政策中最“精明”的。

4.公交导向发展模式(TOD)

公交导向发展模式是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TOD最早由新城市主义代表人之一彼得·卡尔索普倡导,强调在区域层面上整合公共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一般来讲,T0D强调临近站点地区紧凑的城市空间形态、混合的土地使用、较高的开发强度、便捷的、友好的地区街道与步行导向发展(POD:pedestrianori-enteddevelopment)的环境。

TOD分为城市型TOD和邻里型TOD。1997年,RobertCevero在总结以往TOD规划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3D———密度(Density)、设计(Design)、多样性(Diversity)”的规划原则,即通过相对较高强度的开发保证公共交通必要的密度要求与开发的经济需求,同时以基于传统价值观的行人导向的空间设计和土地混合使用满足人的多样化选择。

首先,TOD模式将有效控制小汽车出行,使城市建立合理的出行结构,缓解能源、环境、土地紧缺等一系列问题,并能够缓解中心城区因小汽车出行

·89·

在美国控制城市蔓延的各种对策中,对城市范

围及边界的研究都被置于核心位置。如新城市主义强调“大都市区域是具有地理界限的有限空间。这些地理界限的来源是地形、分水岭、海岸线、农田、区域公园和江河流域等……发展不应使大都市的边界变得模糊或消失。

[10]

精明增长研究在2000年9月发起的一项全美民意调查表明,83%的民众同意“在现有城市和郊区之外建立由绿地系统、农田、森林等构成的空间区域,为开发商设立控制开发的边界”。在它们的研究和实践中,“城市增长边界”都被视作一种严格控制蔓延并引导合理增长的规划途径。作为一种理论模式,“城市增长边界”强调了新的开发方式,即要在适当的地方进行适当的高质量开发。而保护绿色空间既是控制蔓延的目标,也是阻挡城市蔓延的有力屏障。

3.紧凑式发展

“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注重社区、街区、邻里这种中等尺度的设计和规划,这种中等尺度与人的需求尺度是相吻合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新城市主义的批判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上的,但它选择的却是回归传统的对策,反对低密度蔓延,主张紧凑式发展,倡导传统的社区邻里模式,新城市主义试图通过传统社区生活的营造解决郊区功能分区、景观单调以及低密度扩散问题。新城市主

外国城市

《城市问题》2008年第1期新城市主义及精明增长之解读

量过大而产生的交通压力,进而保障中心城区交通系统的机动性,有利于维持一个强大的市中心。其次,通过合理设计公共交通站点,鼓励人们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从而减少汽车的使用,同时修建自行车车道和步行道,且站点临近多用途的核心商业区,可使公共交通站点成为一个多种功能的目的地,从而增强吸引力。再者,开敞空间也可以为人们提供很好的休闲场所,将公共绿地、公园等外部开敞空间组织成与自行车、步行线路结合在一起的网络。总之,TOD以其功能的“多样性”与服务的“多样性”,使“多样性”的人群受益

[12]

上讲,新城市主义及精明增长一致主张的核心思想无疑对我国城市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警示意

义,它为我国城市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Abstract】 AfterWorldWartwo,urbansprawlfromcitytosuburbinAmericahasbroughtmanynegativeimpacts.Bythetime,thetheoryofnewurbanismandsmartgrowthcameintobe-ing.Thispaperfirstlyanalyzesdeeplythecoreofnewurbanismandsmartgrowth,andthenconcludestheiridenticalpointsandtheirdifferentaccents.Finally,basedonthedifferencesinur-bandevelopmentbetweenAmericaandChina,thispaperdiscus-sestheapplicationofnewurbanismandsmartgrowthtoChinesecities.

【Keywords】 newurbanism;smartgrowth;urbansprawl;urbangrowthboundary;compactdevelopment;TOD

五 新城市主义及精明增长的中国

植根于美国城市发展现状和特定政治及规划背

景下的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论,若直接用于指导中国现阶段城市发展,既不可能也不现实。主要原因是两国城市发展的背景不同,其具体背景差异体现在:(1)和美国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低密度城市蔓延模式不同,我国城市呈现出相对高密度溢出蔓延的特点,中心城区依然是人们向往的工作和生活地点;(2)美国的城市政策是在私人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由地方政府操作完成的,而我国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政策制定过程也是由中央政府统一调控的,因此土地混合利用的问题并不迫切;(3)美国城市建设的空间尺度和特征建立在为汽车服务的基础上,这使得行人友好的环境得以破坏,而在我国城市中,并不排斥人行道路系统;(4)在美国存在着依据社会阶层、经济收入和种族居住偏好的择居现象,而我国长期执行的社会主义住房单位制使得不同收入阶层人群居住在一起,当然现在随着商品房制度的建立也逐渐出现了择居趋势

[13]

参考文献

[1] 马强,徐循初.“精明增长”策略与我国的城市空间扩展.城市

规划汇刊,2004(3):16-22

[2] RobertW.BurchellandSahanMukherji.ConventionalDevelop-mentVersusManagedGrowth:TheCostsofSpraw1.ResearchandPractice,2003(9):1534-1540

[3] 董爽,袁晓勐.城市蔓延与节约型城市建设.规划师,2006

(5):11-13

[4] 李东.新城市主义(上).北京规划建设,2003(6):90-92[5] 刘铨.关于“新城市主义”的批判性思考.建筑师,2006(6):50

-53

[6] 王朝晖.“精明累进”的概念及其讨论.国外城市规划,2000

(3):33-35

[7] 刘海龙.从无序蔓延到精明增长.城市问题,2005(3):67-72[8] 梁鹤年.精明增长.城市规划,2005(10):65-69

[9] 易华,诸大建,刘东华.城市转型:从线性增长到精明增长.价

格理论与实践,2006(7):66-67

[10] Duany.A,Plater-Zyberk.E.LexiconoftheNewUrbanism.Time

-SaverStandardforUrbanDesign,1998(5):11-12

[11] 刘昌寿,沈清基.“新城市主义”的思想内涵及其启示.现代城

市研究,2002(1):55-58

[12] 张娟,李江风.美国“精明增长”对我国城市空间扩展的启示.

城市管理与科技,2006(5):203-206

[13] 诸大建,刘冬华.管理城市成长:精明增长理论及对中国的启

示.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2-28

因此,我们要明确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的理

论背景和成长环境,避免望文生义、生搬硬套。西方的城市化进程、土地所有制度、城市行政管理及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和中国存在着极大差异,这些差异必将对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的中国化产生影响。笔者认为:美国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念,在中国目前的城市化阶段,还缺乏基本的运用条件。二者的核心理念均不能简单地“移植”到中国的“土壤”上。

虽然中西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存在很大差异,新城市主义及精明增长理论具有很强的“本土性”,但是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90·

(责任编辑:师 爽)

外国城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2n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