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第三讲(公共物品)

更新时间:2023-08-27 15: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讲 公共物品与服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公共物品概述 公共物品的分类 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均衡 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原则与渠道

第一节 公共物品概述

一、私人物品定义 二、公共物品定义 三、公共物品的特征 四、判定公共物品的步骤 五、公共物品理论梳理*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特性的比较 公共物品 效用的非可分割性 Non-divisibility 消费的非竞争性 Non-rivalness 受益的非排他性 Non-excludability

私人物品效用的可分割性 Divisibility 消费的竞争性Rivalness

受益的排他性 Excludability

一、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1、分割性:私人物品是能够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的。 也就是说物品和服务的总量X等于每一个消费者i所拥有或 消费的该物品和服务量数Xi的总和。 2、竞争性:私人物品每增加一单位的消费,其边际成本 不为零。也就是说,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私益物品的消费, 就需要增加生产一个单位私益物品所需要的成本。 3、排他性:私益物品的排他性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从 书店里买下了一本书,店老板就不能再把这本书卖给他人, 而且未经我的同意,他人也无权享用我买下的书籍。这时 我就拥有了对这本书的排他性消费权。对于一个社会来说, 书的消费总量就是整个社会的人所享用的书的算术加总。

二、公共物品的定义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的概念最初由林达尔(E. R. Lindahl)提出的。 1、萨缪尔森定义:1954年萨缪尔森(P. A. Samuelson)给公共物品一个 严格的定义:“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造成任何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 的减少”的物品。 Xn中的任何个人Xi能够消费它,它就不能不被那一集团中的其他人消费。”则 该物品是公共物品。 3、布坎南(J. M. Buchanan)在《民主财政论》一书中指出:“任何集 团或社团因为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都被定义为公共物 品”

2、奥尔森(M. Olson)认为:“任何物品,如果一个集团X1, ,Xi, ,

广泛接受的定义现代经济学中广泛接受的定义,是被后来的经济学

家所发展的萨缪尔森式的定义:公共物品是同时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non-exclusive)和非竞争性 (nonrival)的物品。 排他性和竞争性,成为判断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的两个标准。

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同时满足效用的非可 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 性三个特性的公共物品。 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对全体社会成 员有正的外部效应。

三、公共物品的特征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

特性比较有三个 特点: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消费的非竞争性。 3、受益的非排他性。

(一)生产或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不可分性:指公共物品的效用为一个整体,不 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个个人 或厂商享用。 a、生产具有不可分性,如国防 b、规模效益大,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工程 c、初始投资大,如电信光缆 d、生产具有自然垄断性,如铁路 e、对消费收费不易,或者说收费成本太高 f、消费具有社会文化价值

(二)消费的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指某一个人或厂商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 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厂商对其的同时享用,也不会因 此而减少其他人或厂商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 或质量。 消费的非竞争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边际成本为零。这里的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消 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 第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 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这种产品不但是共同消 费,也不存在消费中的拥挤现象。

区分“分配成本”与“生产成本” 消费的非竞争性,意味着增加一个消费 者的边际成本为零——分配成本 生产任何一个追加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成 本永远是正的——生产成本

成本(元) 200

在一定数量的纯粹公共物品 上增加任何数量的消费者时 的边际成本

O

消费者的数量

图3-1(a) 消费纯粹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

成本(元)

200

MC=AC 生产纯粹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

O

纯粹公共物品的数量

图3-1(b) 生产纯粹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

(三)受益的非排他性产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社会成员共同享用。一个或 者一些人从这种公共产品的消费中受益,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 员同样受益。

有三层含义: 第一,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即使有些人想独占, 但是要么技术上不行,要么排除成本太高。 第二,任何人自己都不得不消费它,即使不想消费,也无法 拒绝。 第三,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

四、判定公共物品的步骤 第一步,看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效用是否具 有非可分割性。如果具有非可分割性,则转 入第二步分析。 第二步,看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是否具 有非竞争性。如果具有非竞争性,则转入第 三步分析。 第三步,看该种物品或服务的受益在技术 上是否具有非排他性。

一个典型的事例:馒头与供暖 馒头——纯粹的私人物品:满足效用的 可分割性、消费的竞争性、收益的排他 性。 供暖——纯粹的公共物品:满足效用的 非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收益的 非排他性。

五、公共

产品理论文献回顾*

公共品理论是政府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现 代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之一。 迈克尔.泰勒:“政府干预经济最有说服力的理 由便是:如果没有国家,人们就不能卓有成效 地相互协作,实现他们的公共利益,尤其不能 为自己提供某些特定的公共物品。”

(一)公共品理论的发展—起源

政治学的开端:英国学者霍布斯(1588-1679)在1657年完成的《利 维坦》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国家的本质“用一个定 义来说,这就是一大群人相互订立信约,每个人都对 它的行为授权,以便使它能按其认为有利于大家的和 平与共同防卫的方式运用全体力量和手段的一个人 格。” 公共品理论的思想源头: 1、政府本身就是一件最重要的为个人提供公共服务的 公共品。 2、它是以个人为基础的。 3、政府收支是公共收支。

公共品理论的发展—起源

政治学的开端:休谟(1711-1776)在《人性论》中提出了“公地 悲剧”。两位邻居可能就在一块平地上排水达成协 议,但在1000人之间却难以达成协议,因为每个人 都企图坐享其成。因此,某些多人有益的事情,只 能通过集体行动或由政府参与来完成。 主要观点: 1、自利人之间存在某些共同消费的产品。 2、人们对提供这些产品存在“搭便车”的心理和可 能性。3、这种心理只有通过政府参与才能有效克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2j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