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剧艺术大观试题

更新时间:2024-02-01 23: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年国剧艺术大观考试题

一、 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请任意选择两个京剧传统剧目(剧中人物在两个以上),说出其中的主要人物和行当。 拾玉镯

孙玉姣:旦 傅朋:小生 刘媒婆:彩旦 《龙凤阁》 徐延昭(老生)、杨波(铜锤花脸)、李艳妃(青衣

2、请说出三种以上京剧乐器的名称。

文戏 多使用京胡、月琴、弦子 俗称文场三大件 武戏 多使用单皮鼓、大锣、小锣 俗称武场三大件

2、请说出两种以上京剧的曲调和板式。 曲调有二黄 :西皮 :.高拨子

二黄的板式有:二黄原板,二黄慢板,二黄回龙,反二黄

西皮的板式有:原版、快板、慢板、流水、导板、散板、滚板、摇板、二六、回龙、快三眼、娃娃调、反西皮等等

二、 论述题(第1、2题每小题20分,第3题30分) 1、试述京剧的由来与定名。

京剧在宣南诞生,在北京成长,在上海定名、在全国发展,京剧属于中华民族! 以魏长生为代表的秦腔走红北京 从徽班进京谈起 乾隆五十五年,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后(班址位于韩家台胡同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春台、和春、三和、嵩祝、金钰、大景和等班,亦在大栅栏地区落脚演出。其中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称。他们扎根宣南。徽剧融合了京腔、秦腔。 徽汉合流 道光年初,先后又有著名汉剧老生李六。王洪贵、余三胜,小生龙德云等入京,分别搭入徽班春台、和春班演唱。汉剧演员搭入徽班后,将声腔曲调,表演技能,演出剧目溶于徽戏之中。徽、秦、汉的合流,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形成期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并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以“同光十三绝”为代表的京剧演员为京剧奠基付出巨大的贡献。(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徐小香、梅巧玲、时小福、余紫云、朱莲芬、郝兰田、刘赶三、杨鸣玉)。 成熟期 1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京剧在宣南诞生,在北京成长,在上海定名、在全国发展,京剧属于中华民族!

定名 在其前后,还有很多其他称呼,如:“时尚黄腔喊似雷”的“黄腔”,除此之外,还有“皮黄”、“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为世人熟知的各种称谓,直至《申报》:“京剧”之名在中国的最早出现处 光绪二年,当大江南北的人们还回味着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之时,是日《申报》的第二版上刊出了一篇《图绘伶伦》的文章。根据笔者的研究,《图绘伶伦》的作者应是我国最早使用“京剧”这一重要名称的学者,也就是说,“京剧”之名初始于1876年3月上海最有影响的报纸上。 “京剧”之名出现以后,并未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一新兴剧种的称谓,依旧是各种称谓并存。大约过了半个世纪,“京剧”之名开始在一些中外学人的著作的题目、内容中被较多使用,受到了社会的重视。此后,又经过二十余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京剧”之名终于以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被广泛使用,如同遍地开花,风行全国,很快传遍世界各地,时至今日,依然受到国内外人们的一致认同,成为这一代表中国国剧剧种的专用词语。

从“京剧”之名的出现到广泛使用,从京剧姓“京”到深受各阶层的喜爱而蓬勃发展。

2、如何认识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的舞台戏剧艺术。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它包含着文学(诗、词、自)、音乐(声乐、器乐)、舞蹈、杂技、武术、美术(舞美、服装、化装、道具、脸谱、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属于以歌舞表演故事的艺术门类,是我国乃至世界戏剧艺林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明程羽文曾说:“曲者歌之变,乐声也;戏者舞之变,乐容也。皆乐也。”程氏这段话说明一个间题,即他认为戏曲艺术是由“乐声”和“曲”和“乐容”的“戏”两部分组成。中国戏曲还充分继承了古典诗歌、绘画的创作传统,十分注重神似,以传神为最高品格。写意性是中国戏曲的突出特征

对于中国戏曲的这种综合性,许多戏剧家早就反复指出过。如梅兰芳说: “(戏曲)不仅是一般地综合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戏剧形式,而且是歌唱、舞蹈、诗文、武打、音乐伴奏以及人物造型、砌末道具等紧密地、巧妙地综合在一起的特殊的戏剧形式。”欧阳予倩说 “中国戏曲是歌、舞、表演、道白四者同时具备而又结合得很好的特殊的戏剧形式。”张庚说: “(中国戏曲)把曲词、音乐、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这些著名戏剧家的话,其精神都是一致的,都是指出中国戏曲极广阔的“综合性”特征。这种“紧密”的、 “巧妙”的、“同时具备”的, “结合得很好”的、

“达到和谐的统一”的综合性,实即我们反复说明的: “综合性”特征。而各种艺术因素统一在综合性的戏曲艺术中,是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体现的。 这也正是何以演员表演在戏曲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的本质原因之一。所谓“唱、做、念、打”,正是表演的“综合性”。许多戏剧家说是从表演艺术的角度来表述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 的。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是“言必歌,动必舞”。比如舞台上的最简单的台步,也说是走路,都要具备严格的舞蹈规范,并要配合着音乐和锣鼓的伴奏,使其具备鲜明的节奏感。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样的锣鼓,配合什么样的脚步,都是统一的。例如《秋江》中陈妙常要去追赶心上人潘必正,在河边求助于一位老艄翁。热心的艄翁看着少女的心情很急,便一边答应追赶,一边与她逗笑。由于船在江中不稳,因而表演上采取了磋步、捻步等一些步法,同时加上优美的动作、载歌载舞的表演,把船身的摇晃、起伏、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得生动传神。两人谈笑的内容和划船的动作、节奏要各行其是,还要使语言和舞蹈配合默契,把老艄翁的幽默等诙谐和陈妙常的急切心理鲜明生动地传达给观众。正是这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及鲜明、形象化的艺术语汇,使我们的京剧艺术能超越国界和语言的障碍,和世界观众找到交流与沟通的渠道,在国际舞台上获得知音,受到欢迎。因此戏曲动作必须时刻注意其传神,使形神兼备。综上所述,戏曲演员在创造角色时,除了认真分析剧本,把握好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和所处环境外,在设计动作上更要注意动作的目的性、逻辑性、舞蹈性和神韵,只有这样,才能使戏曲艺术动作真正成为戏曲动作艺术。而这种表演的综合性正是体现了中国戏曲综合性的精髓。

3、学习本课程的体会。

刚开始,我抱着“玩一玩”“试一试”的心态上这门课。然而,我逐渐发现,原来有这么多值得骄傲的老师,这么多对京剧持有无比热忱与执着的京剧迷,还有原来京剧真的是一门让你接受–享受–热爱它的艺术。

“在悟道中历练,在品味中享受”,尽管我还没到能真正悟道、品味的人生阶段,但我还是能看到京剧的魅力。一段《苏三离了洪洞县》《三家店》就陪我走过了差不多一个学期的夜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词让我久久品味。一个亮相的动作让我倍感新鲜。老师在课堂上的歌喉展示和动作演示真的是听觉与视觉的极度享受。《拾镯子》中那一段表演真的让我大开眼界,顿时让我觉得,京剧是一种多么完美地将表演与现实融合在一起的艺术,现场感受真的是不一样。

虽然我并没有获得像课上那一个男同学所说的“吼出来”的快感,可是那种一波三折,蜿蜒的美我还是能感受到的,尤其在那老唱不准的“正宫赐绒线,抛球配良缘”的引子上,这真的给我一种舒畅的享受。

但是打动我的还有很多很多。王政尧老师用真诚的嗓音让我相信京剧是一门美轮美奂的艺术,他对京剧是能打动所有人的自信让我也打从心底尊敬、相信、喜爱这门艺术。他的热情与严谨,他“将爱好与专业结合一起,不放弃”的言传身教相信是超越艺术可以带给我的,而这也是艺术的追求者所共有的打动人的品质。孙萍老师对京剧事业的执着追求与享受也是对于我的一个很真切的启发与鼓舞。不断的创新,对多样性与时代性的包容,对传统的尊重与反思,对京剧未来发展的关注,元气满满的人生态度,这些都是我从没想过在一个艺术课上能感受到的。而这些收获我相信是永久地内化为我很珍重的组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2f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