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各课知识点梳理

更新时间:2023-05-07 20:52:01 阅读量:1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各课知识点梳理

1 北京的春节

—、易错音

吃醋(C U)擦(c d)洗眨(zh?)眼贩(f m)卖水浒(h?)传

二、课文中心:《北京的春节》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用他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娓娓道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三、课文按时间顺序详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的情景,略写了“正月初六” “正月十九”。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更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四、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 的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我们学过他的文章《猫》《养花》。—

五、句子理解。

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

几个饺子。

句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写出老北京人过年吃饺子要就着腊八蒜的习俗,

极富生活气息。

2、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句子运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富足生活的自豪和期盼。

3、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以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 。诱过“除非” “万不得已” “必定”“除了……都……”等词语,体会到人们对除夕夜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风

俗的重视,感受除夕热闹画面中饱含的浓浓亲情和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期盼。*

4、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就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纸上。这个句子与课文首句“照北京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课文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六、春节对联。

①张灯结彩迎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

②花开富贵家家乐灯照吉祥岁岁欢

七、描写节日的名句

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端午节: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七夕: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腊八粥

一、多音字。

咽(y m)喉咽(ym)气哽咽(y e) 汤匙(ch 0 钥匙(shi)

煎熬(do ) 熬(a o)白菜心脏(z mg) 肮脏(z m g)—

二、课文中心: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一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亲情的眷念,留给人无限的回味。—

三、知识要点。

1、本文是沈从文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一部分。沈从文------- 原名沈岳焕,

字崇文,中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等,散文集《湘西散记》《记丁玲》等。

2、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写“等粥”“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的过程写得比较详细,“喝粥”写得比较简略。“等粥”部分又包括“盼粥、分粥、看粥、猜粥”四个场

景。—

3古诗三首

《寒食》

一、中心:《寒食》是一首讽刺诗,表面上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有浓郁情味的

风俗画,实际上讽刺了公侯得宠专权的腐败。

二、作者简介。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翃的诗笔法轻

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三、诗的大意是:幕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城里的

柳枝。夜色降临,宮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四、《寒食》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城的美好春景。诗的后两句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

五、拓展:

1、寒食节是从春秋时期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定的。

2、寒食节习俗:折柳插门、寒食禁火。

《迢迢牵牛星》

一、《迢迢牵牛星》是一首东汉时期的五言诗,选自《古诗十九首》。

中心:《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借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达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或也可认为是一种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

整天也织.大意:牵牛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织女伸出纤纤素手拨弄织机,但一

不成纹样,只有泪如雨下。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远呢?虽然两人之间只隔着这一条银河,却只能相顾无言。*

《十五夜望月》

一、中心:《十五夜望月》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怀远的七言绝句,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诗意、。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

明月当空,世间人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 ?

*

三、赏析。 1、 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

2、 “不知秋思落谁家”,用一种委婉的语气发出疑问,将全诗感情推向高潮。明 明是自己在思念友人,却偏偏说“落谁家”,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达得含蓄 蕴藉。“落”字使这份情思有了动态之美,仿佛与月光一同洒落。

4* 藏戏

一课文中心:本文介绍了藏戏的 形成及艺术特色,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从藏戏 的起源、

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表现了藏戏 浓郁突出的神 奇色彩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

三、藏戏的主要特点是:“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 出三五天”。

三、《藏戏》作者马晨明,体裁:散文。课文采取总一分 总的关系结构全文。 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有600多年的历史,比国粹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 化的“活化石”

5鲁滨逊漂流记

、多音字

、《鲁滨逊漂流记》是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 的经典之作,是一部 回忆录式的冒险小说。 课文中心:本文由 梗概和节选组成。第一部分是梗概,概括地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这 部分的内容。第二部分是节选,教材选取了小说中讲述鲁滨逊初到荒岛的部分,

描写了鲁滨 逊刚刚流落到岛上时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这两部分表现了 正视

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 的精神品质。*

?梗概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通过代表性的事件,记叙了鲁滨逊“ 流落荒岛” “建房定

居” “驯养培育” “救’星期五’” “回到英国”的故事。_

6*骑鹅旅行记

*易错音。

待d 0待会儿d d 等待 犬qu 岔 牙 头晕目眩xu m 二、课文中心:《骑鹅旅行记》又名《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体裁童话,讲述了尼尔斯被小精 灵变成小狐仙,先后遭到 鸡群嘲笑、大黑猫的羞辱、

畜x U 畜养畜牧

圈ju m 圈养羊圈 系x 1系列维系 ch 。畜生牲畜

qu oi 圆圈 、 艺附卅 系鞋带

鲁滨逊不畏艰险、

牛群的控诉以及随着雄鹅飞向蓝天的故事,后来,他逐渐改正了自己的缺点,由原来调皮、贪玩、懒惰,爱欺负小动物蜕变成了

一个懂事、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三、作者简介:塞尔玛?拉格洛芙是瑞典女作家,代表作有《骑鹅旅行记》《古斯泰?贝林的故事》等,1909年凭《骑鹅旅行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女性,为她赢得了与安徒生齐名的声誉。*- *.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一、课文中心: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马克?吐温,体裁小说,选自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讲述了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作品成功塑造了汤姆?索亚这个“顽童”形象,让我们看到他身上所具有的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精神。*

二、作者简介: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竞选州长》,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一一

3.汤姆的人物形象:喜欢冒险、顽皮淘气、乐观勇敢、足智多谋、富有正义感和

同情心。

8 匆匆

一、课文中心:《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

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二、理解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______ 留恋。—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写出了时间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一… 仿写:像

仿写:太阳落了,有再升起的时候;月亮缺了,又再圆的时候;潮水退了,有再涨的时候。

一粒细沙躺在茫茫的沙滩上,我的日子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响,也没法找寻。 ________________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是一句排比句。作者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⑷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露珠,被阳光蒸发了;如脚印,被海水冲淡了。

三、有天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1)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读书。(4)少社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那个星期天

一、课文中心:《那个星期天》是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部分。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课文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细而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作者介绍:

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曾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秋天的怀念》,散文、随笔集《我与地坛》。*

三、课后题

1、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变化?

答: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

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 。?一

2、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

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盼

着什么?作者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答:“我”盼着母亲洗完衣服带“我”出去玩。这里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展示了“我”焦急又执着的心理状态。母亲似乎已经忘了自己的承诺,

“我”为了让母亲知道“我”仍然在等着她带“我”出去,便死守在离她最近的地方,“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用最无声的行动表达最焦急的心情。—

3、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

答:这个片段表现了“我”失望的心情。因为此时的“我”情绪已经郁结到极点,把感情融入到光线和声音之中,能更好地烘托出“我”失望至极的心情,比直接描写心情效果更强烈,更能感染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2fe.html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各课知识点梳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