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敬老院现状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4-04-07 07: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 年 论 文

题 目 农村敬老院现状及对策 专 业

社会工作

班 级 081班 姓 名 雷 惠 芳 指导教师 陶 意(助教) 所在学院 人文学院

完成时间:2011年9月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始进入了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调查来看,我国已在1999年10月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人达到1.26亿,占全国人口的10%。到200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4亿,占总人口的11.03%①。农村与城市相比,农村的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市。2006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1.47亿,其中农村老龄人口1.08亿,约占总老龄人口的73.7%(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09)。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此外,随着社会、家庭以及观念的变迁,空巢家庭和核心家庭的数量快速增长。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庞大的老年人群对于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这无疑对现存的养老服务体系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压力。

农村养老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关系到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思考如何解决和完善农村养老问题对现实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养老服务方面,我国农村从50年代开始创办敬老院,形成农村机构养老服务的雏形,为农村机构养老服务打了良好的基础。从政策环境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保供养条例 》在供养对象、内容、责任上都作了明确界定,农村敬老院作为集中供养的一种有效形式,在解决好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新的养老模式,既是政策措施的完善,也是实体经济的补充,走社会化代养路子与现行政策并无矛盾和冲突之处;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人才的相互交流,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致使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剧增,这些老人大多面临经济拮据、自身照料困难、扶养第三代的责任等诸多现实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农村敬老院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农村敬老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由此对农村敬老院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最后对农村敬老院的发展空间进行了展望。

一、主要内容

(一)农村敬老院现状分析

1.农村敬老院发展的基本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2006年03月

1

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基础和政策的不同,致使城乡养老形式发展的结果也不一样。目前,市以上的大城市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相对较健全,再加上社区养老服务不断发展,城市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县以下的(含县级)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老人观念等问题制约,大多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有一部份的家庭,如孤寡老人家庭、空巢老人家庭等需要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农村敬老院是机构养老中的一类,也是农村养老方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农村敬老院主要供养五保对象,贯彻集体事业集体办的原则,但却尚未确定机构性质,没有稳定的财政拨款渠道,没有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敬老院设施经费、管理经费主要由财力薄弱的乡镇政府承担,虽然同时也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但还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目前,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以及社会的大力帮助下,农村敬老院的建设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主要体现在:

(1)敬老院数量大幅增加,入住率显著提高

截至2008年底,全国农村敬老院有29452个,床位数为193.1万张,收养158.1万人。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农村敬老院266万张床位收养了大约210万人,入住率达到80%。

(2)建设质量较高,设施较完善

目前,新建的大部分农村敬老院都参照建设部和民政部发布的《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科学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提高了房屋装修设计水平,增加相应的医疗器械,娱乐休闲设施,健身器材等,多方面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3)开始实行推进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

东中部地区的农村敬老院制定并开始实行敬老院的建设项目、资金和内务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和落实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障了敬老院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五保对象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此外,农村敬老院发展还表现地区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在建设数量、档次,入住率,服务管理水平上都存在巨大差异的特点。

③②

2.农村敬老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劣势

通过农村敬老院的运行情况分析,也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直接制约着农村敬老院养老服务的健康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② ③

中国新闻网:08年底中国农村敬老院29452个 收养158.1万人,2009年04月22日 左小蕾:关注老龄产业,2011年03月

2

(1)经费保障问题

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其渠道主要靠财政投入和乡镇自筹。由于大部分乡镇财政是“吃饭”财政,很难安排资金用于敬老院的更新、维修建设。农村敬老院的房子大多是大集体时所建,设施简陋,价值年久失修,有的已属危房,服务功能单一,供养条件落后,没有医疗保障,有限的供养经费与较高的医疗费用的矛盾十分突出[2]。

(2)财务管理不规范

个别敬老院用收款收据等收取入寓费,大额资金长期滞留在个人手中,未上缴镇(乡)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同时,还存在以个人名义将公款存银行和未经领导批准私自白条出借现金等情况。

(3)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敬老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薄弱,存在接受社会捐赠的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和物资未登记、原房产改建为敬老院后未及时办理转户手续、装修费用和新建房产未入账等情况[3]。

(4)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低

随着农村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和空巢化,农村老龄人口对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照料与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农村的老年产品和服务专业人员却十分缺乏。在农村,老年人的多种需求与老年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矛盾较为突出。农村敬老院缺乏专业的养老护理员,不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部分护理员几乎没有经过系统的业务培训,缺乏养老护理基本常识,只能应付一般的生活照料和简单服务。目前,亟需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稳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

(5)自身发展能力弱

长期以来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加之人数相应增加,院办经济萎缩,人均财物下降,以院养院的模式受到冲击,敬老院的自我生存能力弱化,发展后劲不足。

(二) 农村敬老院发展对策

1.因地制宜,建立保障机制

实行集中供养,首先要抓好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本着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改建、扩建敬老院。供养经费筹集实行政府主导、村组适当负担、社会资助、个人资产专用等多元化:财政预算安排一部分,农村集体收入经营中安排一部分;各级政府应继续完善鼓励性政策,引导和鼓励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企业及资源管理单位积极捐助善款回报社会,通过慈

3

善总会募捐等方式争取社会资助;大力发展敬老院副业补充供养经费,变现集中供养老人的资产,其收益专项用于五保老人个人费用支出,努力实现农村敬老院设施设备建设资金投入的多元化。供养对象的大病费用,利用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先在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中按比例报销,其余部分在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中解决。规模较大的敬老院可建立由社会捐助、以副补院、供养人员生活经费结余部分组成的大病医疗互助专项资金[2]。

2.加强监督,强化财务财产管理

应设立五保供养财政专户,对五保供养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敬老院财务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财务收支统一由镇(乡)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强化财务监督工作,建立严格的自我约束机制,定期开展财务大检查。要加强对敬老院财产的管理,制定有关管理制度,防止资产流失

[7]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力度

应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敬老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结合各自实际,及时登记接受社会捐赠的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和物资,原房产改建为敬老院后未及时办理转户手续、装修费用和新建房产等及时入账,制定院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建管并重,实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4]。

4.加强工作人员技术,提升服务水平

敬老院管理队伍建设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院长实行聘任制,其他工作人员由向社会招聘的有专业护理技术、技能的人员和年轻体健、素质较好的五保老人担任,推行“院长负责、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以人为本,把入住老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功能作为管理形式。推行“三位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即县(市、区)民政部门建立指导小组,给敬老院提供帮助指导;建立以敬老院所在镇(乡)为主,有关镇(乡)领导、民政干部参加的管理协调小组,对敬老院实施具体领导和管理;建立以院长为主,由院民代表参加的敬老院管理委员会,具体进行敬老院的日常管理[2]。

(1)加强现有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中指出,“社会福利机构中不具备上岗资格的护理人员、特教人

4

员应当接受岗前培训,已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对现有农村敬老院中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学历证书的从业人员进行一次职业技能培训,建议按照《养老护理员围家职业标准》的要求,要求从业人员必须了解老年学、护理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和医学的理论,了解老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老年养生保健等知识[13]。可利用职业学院、技工院校、培训机构等教育资源,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并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经考试合格后,由教育或人保部门发给学业或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持证上岗。成立专门的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学校,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面向城乡具有初中或相当学历的各类求职人员开展养老服务就业培训,引导其从事养老服务业,为发展养老服务业储备人才。重视人员队伍建设,加快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

(2)大力支持和引进专业服务人才

由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05年10月发)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定义为“对老年人生活进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开展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和鉴定,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稳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政府应加强对农村敬老院老年护理人员的管理,推行持证上岗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职业资质。努力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荣誉感,改善人员待遇,稳定老年护理人员队伍。应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教育,鼓励卫生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重视和加强老年医学、老年护理教育,为农村敬老院输送优秀老年护理人才。

5.科学规划,大力发展院办经济,为敬老院发展提供支撑

因地因院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院办经济。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利用闲置土地和现有资源,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自己动手种植蔬菜,喂养禽畜,探索走出一条适合本地特点,体现地方特色的院办经济路子,学习各种实用技术。农村敬老院要主动邀请乡镇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林)牧业“田秀才”、“土专家”、农民技术员和科技助理员等对有劳动能力的院民现场进行现代农(林)牧业技术指导与培训,力求使他们掌握一些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为增加院办经济收入提供技术支撑。各级政府应制定出台一些鼓励、扶持农村敬老院院办经济的优惠政策,使敬老院逐步实现福利型向福利经营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努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不断改善院民生活条件。

二、总结反思

5

对于我国农村敬老院相关文献主要存在了以下的观点,我国农村敬老院发展根据国情发展需求进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难看出我国农村敬老院数量增加,入住率也不断提升,农村敬老院基础建设质量提高,设施相对过往完善,在管理方面也开始尝试推进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从查阅的文献中,也可以发现现下我国农村敬老院的发展存在了经费保障不足、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不够严谨、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低、自身发展能力差等缺陷。由此,各文献也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及建议,例如因地制宜,完善经费保障;加大改革力度,理顺管理体制,形成以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以乡镇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扶持、社会各界资助为补充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管理体制[14];培养专业从业人员,提高服务水平;发展院办经济,提高农村敬老院的自身发展能力等。

我国内地农村敬老院普遍具有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特点,以社会工作理论中的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它属于一种贝壳式运作的院舍体制。在内地农村养老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要想提升机构服务质量,打破呆板的贝壳机制, 就需要有选择性地借鉴和移植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来指导敬老院的工作。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助人自助”、人本主义等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介入,循序渐进地提升农村敬老院服务者的业务水平。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统筹社会资源,加快农村敬老院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敬老院的服务水平,推动农村集中养老延伸。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增大农村敬老院养老服务供给,提高养老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和服务效益,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建设标准化卧室、餐厅、卫生间、文娱活动中心。配备太阳能浴室、医务室、传达室,进一步完善院墙大门,广场道路、环境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以良好的设施和优美的环境让五保老人安度晚年。

就目前存在的观点,农村敬老院将在其生活服务的管理目标实现 “五个转变”,既:从吃得饱向吃得饱并且吃得好转变;从住得暖向住得暖并且住得舒适转变;从穿得整洁向穿得整洁并且穿得得体转变;从有病能医向越来越完善的医疗保障和救助转变;从妥善办理丧葬事宜向体面办理丧葬事宜转变[15]。从长远的角度看,农村敬老院的发展趋势是统筹社会资源,加快农村敬老院设施建设,扩大农村敬老院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率,拓宽服务对象,扩大服务范围,实行“一院两制”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即农村敬老院在继续承担福利养老的同时,腾出多余空间,略加扩建打造,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做商业性的社会养老。各级政府应制定出台一些鼓励、扶持农村敬老院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使敬老院逐步实现福利型向福利经营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以养老为目的,以代养为重点,在做好五保老人养老的同时,积极拓展对社会老人的代养。

6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R].2006-03.

[2] 杜爽.农村敬老院发展对策研究[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04:267.

[3] 李乙.当前农村敬老院建设管理面临的难题与对策[J].中国民政,2008-11:49. [4] 王胜军.对农村敬老院发展的再思考[J].精要导读,2010-05:59.

[5] 陈杰.加强对农村敬老院的建设与管理[N].中国经贸导刊,2009(22):89.

[6] 王宝库.关于农村五保供养事业发展趋势及敬老院整合建设的思考[J].中国民政,2009-12:

36-37.

[7] 刘向东.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敬老院发展之路径[J].中国民政,2010-04:48.

[8] 赵荣华.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农村敬老院建设管理的对策[J].中国民政,2010-09:46. [9] 叶海英.农村敬老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对策[J].中国民政,2009-12:44.

[10] 乔凤岐.农村养老现状及保障机制探讨[J].人文社会研究,2010-03:175-176.

[11] 田奕奕,王军洋.浅析农村集中养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对鲁西南C敬老院的个

案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0-07:18256-18259.

[12] 邱玉函.社会工作理论视野下的农村机构养老[J]. 农村经济,2008-06. [13] 于婕.民办养老机构运行困境分析及政府政策定位[J].管理观察,2010-06. [14] 游涛.农村敬老院管理与建设迈向新台阶[N].常德日报,2009-09-13. [15] 徐丹.切实做好农村敬老院建设、农村低保和优抚安置工作[N]. 驻马店日报,2007-03-20.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2a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