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十二中学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 实施方案

更新时间:2023-07-30 00: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郑州市第十二中学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

实施方案

(2011年—2014年)

郑州市第十二中学 2011年5月

郑州市第十二中学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

(2011年—2014年)

一、 学校基本情况与分析

我校属于郑州市教育局直属省级示范性高中,共有30教学班,学生1952人,学校有三百米树胶田径场一块、标准足球场一块、标准篮球场5个,有力量房一个,综合训练器械一部,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毽球若干,有专门的器材保管员负责保管,学校的器材能够满足日常选项教学需要;我校共有专业体育教师五名,其中高级两名、中级一名、初级两名,无其他兼职教师,从教师德结构比来看,结构比例还可以,但从开展选项教学的角度来看,师资配备力量仍需加强;在体育课的编排上,学校首先编排体育课,每次出来班级的数量为三个班、三个班、四个班,保证每天连续出来一个年级,以便有利于选项教学的开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行方案公布以来,组织全体体育教学人员认真学习,深入研讨,并进行了预实验,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吸取了一些不足的教训。通过预实验的教育教学,感到新的理念和教育目标逐步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知能力,学校围绕“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和发展”的教育目标,注重了三个方面研究和探讨:(1)课改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重要前提,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角色的三个转变:即知识、技能传受者角色的变化;教师应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成为学科的研究者。(2)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弹性选择教学内容,让一些学生望而生厌、多次重复的教材删除或减少教学课时,让新兴项目、传统项目进入课堂。(3)探讨选修课程内容的管理、组合与教法,让学生在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提高爱好项目的运动技能。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社会、家庭、学生对体育的认知能力虽有所改观,但需要在国家大环境的影响下逐步改变。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仍停留在增强体质的层面上,学习兴趣建立在玩和调节学习环境的基础上,体育能力的目标满足于个人爱好和自我表现的状态上,对健康的理解处于无疾病的意识中。因此,实施课程改革应从改变学生认知能力做起,通过课程内容设置、基础知识教学、激发运动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发展特长能力,达到让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体育与健康学习中获得成功和发展。 (一)、实施目标

通过高中阶段的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提高评价能力,增强体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1—2项或更多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力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和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二)、实施步骤

2008年高一新生开始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校制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方案,制定了高中阶段课程目标、内容、要求的教学计划,逐年制定单元模块教学计划,按模块制定课时计划。定期组织研讨,修定各类计划。

1.主要措施

管理及实施原则:

2008年暑期,学校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主任、教研组长、高一年级备课组长参加的实施新课标组织管理与业务培训班子。按学科成立了以教研组长、高一备课组长和任课教师参加的实施新课标研讨小组。

为了使课程改革沿着课程目标的轨道发展,在制定方案和实施过程中注重以下几个实施原则:

(1)注重实施方案和过程的科学性,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遵循生理、心理健康的客观规律,力求目标、内容、方法的实效性,克服盲目性。

(2)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可变性,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不断追求、不断探索,注重课程改革的可发展性。 (3)创新是课程改革的唯一途经,教学中运用科学、艺术的教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4)学生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实施课程标准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一定要克服长期以来养成的惰性心理,全身心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制定周密的实施过程和课时计划,使课程改革具有系统性。

(6)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上应增强与学生间交流,使课程改革具有情感性。 主要措施:

(1)以师资培训为动力,全面引领课程改革:教师的观念、态度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制定一份新课标教学理念、课程理论、实施方法与过程的教学计划,学期结束交一份实施成果小结或专题论文。学校分管领导、高一年

级备课组定期组织听课与交流,推广成功的经验,提出新的要求,使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

(2)以资源整合为支撑,切实保障课程改革:为了使教师的业务专长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在选修课教学中按学生的选修需求和教师的选教能力,重新组合同轨班级的教学班子,以保证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利用校园体育教学网站,分期介绍相关体育信息与知识,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制作教学课件,认真上好每一节室内课;努力挖掘课程内容资源,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兴项目、传统项目、特色项目引进课堂,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制定较为科学的学分考核制度、标准与方法,力争让每一个学生达到或超过11个学分;不断更新和添置运动器材,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中有充足的练习时间与空间;进一步完善课外竞赛制度与方法,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参与和成功的乐趣;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建立校际之间的交往与交流,定期组织公开教学,以保障课程改革的实施质量。

(3)以必修课程内容为基础,突出基础体能与技能训练:《标准》中设置了六个运动技能系列和一个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包含了必修和选修课程内容。根据本地和学校的特点,弹性选择了基础教学内容,将一些学生望而生厌和多次重复使用的教材删除或减少课时数。基础内容教学的主要目标定性为:以增强学生的基本体能与技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潜能,对某些运动项目形成爱好,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了解自身的体能与技能条件,学会自我锻炼。

(4)以选修课程内容为杠杆,提高运动技能和特长能力: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具有终身体育的习惯与能力。没有良好运动习惯形成不了体育能力,缺少体育能力难以养成习惯。新课标实施中感到高中阶段有一半左右的学时用于选修课教学,是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的重大改革,充分体现了体育能力是学生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基础条件。高中阶段应该实实在在地进行选修课的教育教学,以学生所喜爱的自选项目教学为杠杆,努力提高学生爱好项目的特长能力。

2.课程内容设置

在课程目标统领下设置课程内容是《标准》的主体理念。课程内容的设置是课程改革主体工程之一。在设置课程内容时,注重了以下三个方面(具体课程内容见水平五教学计划)。

(1)凸显课程目标教育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能力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如何使学生先天固有的兴趣和后天激发的兴趣引向课程目标的学习是兴趣教育的重点。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发展,学生的需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理、心理需求,二是自我追求与发展,三是适应社会生活需要。因此,学生的需要是课程目标教育重要方面。体育教育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其功能远远超出体育本身。学生体育能力的养成教育是实施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是课程目标教育的重点课题。

(2)弹性选择课程内容

为什么要弹性选择课程内容呢?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教学内容的重复出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基础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有些基础性的教材,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自练完成。三是有些教材不适应本地或本校的发展条件,学生缺少可接受的时间与空间。因此,弹性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课程内容,加强基础能力训练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注重以下环节:注重高一学生必修内容的基础体能与技能训练;结合办学特色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可以删除的学习内容;以大部分学生可接受的、迫切需求的运动项目为技能教学的基本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项目和新兴运动项目教学为辅助内容。

(3).满足个体选择 提供选项菜单

由于受地域、气候、条件、教材和兴趣的限制,学生对自身的运动潜能、选择运动项目的范围缺少自信和目标,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拓展学生选项的视野,提供有价值的选项菜单,应注重以下几个环节:提高对选项练习的认知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爱好和专长;引进有价值便于操作、学生感兴趣并能从事终身活动的新兴运动项目;推荐适合本地条件与环境,便于学生自我发展的常规项目、民族传统项目;通过媒体教育,让学生了解和通过自身努力能进行锻炼的运动项目及练习方法;添置适合学生发展的运动器材,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选择。

(4).满足个性需求 构建选项课程

学生的个性需求往往是以个体发展为特征,以提高自身已经获得的能力为目标。学生在学校教学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以选修内容为主的校本特色课程。在实施选修课程的教学中有以下显著特点:球类、传统兴趣项目成为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中的必修课程内容;主动参与校本特色课程学习的人数远远多于其他学科,充分反映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学生为了满足个性需求与发展,主动上网查看相关资料,主动与教师进行面对面和网上交流的频率明显增加。

(5)自我发展适应生活经验课程

自我发展适应生活经验课程,主要指通过学生的自理、自立、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掌握必需的运动项目技能,重点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特长项目能力,相互组织与合作练习的能力,对体育竞赛的观赏能力,安全活动与自我防卫能力,为自己和他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等。

二.教学模块设置

教学模块是以单元教学的形式出现,是对教学内容有目的地重新组合,是将相近的运动项目和便于搭配教学的运动项目组合成一个教学单元,是为了实施某个或多个教学目标而设置教学模块。

(1)模块组合

依据我校课程内容的设置,在高中阶段前5个学期设置了12个必修教学模块,每学期设置了3个选项模块。高三年级第二学期为水平六教学模块或活动性模块。各学期的模块设置依据学生的体质状况、基础条件,天气条件和运动项目的教学规律排定(见教学计划)。每学期设置二个必修内容的教学模块(14—16学时),设置一个选修内容的教学模块(16学时左右)。必修教学内容中每个模块含3—4个学习内容,选修教学内容中每个模块只含一个学习内容。健康教育专题系列每学期2—4课时。附必修与选修模块设计(见表一)。

(2)组合形式

以2008年我校高一年级教学班级为例:将10个教学班级分为3个组合(1—3班、4—6班、7—10班)的同轨班级教学。在必修内容教学中每个组合实施男女分班教学(男生单独教学,女生两班合上课)。在选修课中依据学生的选项情况,打乱原班级教学建制,将同轨班级的学生按选项重新分班,每个教师负责个选项,每个选项教学班级不少于30人,对于选项人数较多项目,可设置2个选项班级,如篮球项目可自然分班或按技能分班。如果出现少数项目选项人数偏少,则采用学生报选的第二自愿或将几个偏少的选项组合编班。每学期每个学生只能参加一个选修项目的学习,为了满足学生的多项发展需求,每学期可更换选项内容。

(3)教学方法

学生的体能与技能、性格与性别、兴趣与能力的差异,导致课程内容设置的多选择性和教学中的区别对待,在必修和选修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在男、女分班教学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施和课程内容的重新组合,更有利于提高女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发展基础体能与技能的训练;按基础体能与技能的差异性分层教学。如篮球教学,对于已经具有一定基础能力的学生,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和练习方法,在篮球课学习中让他们自主练习和自我发展,定时检查学习效果。对于基础一般和较差的学生,由教师组织学习与练习,对于进步较快的学生采用择优提升的方法,进入上一类学生活动的行列;按兴趣、能力分层教学。如必修内容教学的分组练习,采用按学生锻炼兴趣、能力相近的自由组合分组练习,有利于教师指导和相互促进,活跃课堂练习的气氛。

学生在提高运动技能的自主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缺少原理指导和有效的练习方法与手段,常规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追求和成功感。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在必修课程内容的教学中采用分项教学,如跳高、跳远、三级跳远的模块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给足学生练习的时间与空间,充分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练习方法中发展自我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张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表;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我追求与发展、合作学习与竞争、探究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4.学分设置

(1)依据国家课程改革的实施规定与要求,从2008年开始对高中学段实行学分制,其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修满11个学分。

(2)学生在每个模块的学习中力求完成1个学分。每获得1个学分,必需达到下列要求: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本模块的学习,完成规定的学时,达到规定的标准等。

(3)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参照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学分测试内容,参照体能评分标准的良好级与相关标准制定测试标准,按技评测试的75分确定定性标准。学生在必修和选修的教学内容中自选测试项目,达到或超过11个学分(其中田径类项目系列中至少必修1个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1个学分)。

(4)11个学分分别在三个学年度中完成,高一年级完成4—5学分,高二年级完成4—5个学分。高三年级完成2—3个学分。

(5)健康教育专题系列,每学年组织一次测试,按三次综合成绩评定1个学分。

(5)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前5个学期内未能完成规定的学分,一律在高三年级的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中各组织一次学分补测(假日期间)。

(6)体育与健康学分测试内容与标准(见表二)。

体育与健康学分测试内容与标准(试行)

三、教学计划示例:

(一) 乒乓球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学生学会直、横拍反手推 直、横拍反手推 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学生模仿练习,相互交 挡的动作方法及要领 挡 流;学生自主体会动作要领,合作学习,相 自主了解规则和裁判法 作业:规则和裁 互指导,教师巡回指导推荐“每课一星”。 判 发放作业提纲参考 学生基本掌握反手推挡的 复习反手推挡 学生示范, 相互分析, 教师给予纠错、 评价; 方法,培养自主学习与合 学生在组内根据推挡拍数,竞争“每课一 作学习的能力 星”,教师根据练习的情况逐一纠正学生的 动作。 学生知道正反手平击发球 正反手平击发球 教师讲解、 示范动作, 由学生模仿自主练习, 的动作要领及击球部位, (斜线) 两人一组相互交流,反复练习动作。 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基本掌握发平击球的 正反手平击发球 学生教学比赛, 固定两人一组, 每人发三球, 路线及发球的动作,培养 (直线) 轮换循环练习。 合作学习的能力与勇于拼 搏的精神 学生知道正手攻球的动作 正手攻球 教师播放视频资料形成动作表象,学生根据 要领,了解一推一攻的练 演示及挂图进行徒手挥拍练习,两人一组尝 习方法,发展上肢和腰腹 试一推一攻、两推一攻等练习,教师巡回观 力量以及挥拍动作的整体 察指导,结合设置条件的教学比赛尝试攻球 协调性 技术。 学生基本掌握一推一攻的 一推一攻 学生合作练习,帮助同伴建立良好的动作定 方法和路线,培养自主学 型,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知道正反手发奔球的 正反手发奔球 课前播放视频资料,课的开始教师讲解示 动作要领发展判断力、协 (斜线) 范,学生模仿练习,形成初始的动作概念, 调性 两人一组相互交流,巩固动作,教师巡回指 导。结合有固定条件限制的教学比赛。 学生基本掌握正反手发奔 正反手发奔球 学生示范结合评价,两人一组、自主练习, 球的要领,并有路线的变 (直线) 教师给予指导,观察每位学生练习、纠正

错 化 误动作,形成正确地动作定型 学生知道正手中台攻斜线 正手中台攻斜线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讲解、进行模仿练习, 球的方法与特点 球 建立动作的概念, 两人一组练习、 相互交流, 巩固动作, 教师巡回指导推荐 “每课一星” 。 学生基本掌握正手中台攻 运动损伤与防治 课件展示损伤机理和防治措施。教师适时贯 球的动作要领发展上肢和 对攻 彻科学合理体育观,巡回指导,观察每位学 腰腹力量 生的练习动作,给予肯定地提示与纠错,使 了解乒乓球常见运动损伤 学生形成正确地动作定型,学生体验到成功 与防治 的乐趣。 学生掌握正手中台攻球的 复习对攻 教师提示学生进行比赛,提高学习的积极 动作方法 性,学生在组内按水平找对手,相互比赛、 思考、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知道单打比赛的方法 教学比赛 教师组织、由小组长担任裁判进行教学比 与规则,培养学生自信心 赛,学生按照抽签在编排好的秩序册上添进 与互帮互助的精神 名字,然后进行排名赛。 学生知道双打比赛的方法 教学比赛 方法同上,布置作业“左推右攻”备考。 与规则,并相互鼓励培养 组织能力 学生知道“左推右攻”考 考核 体育骨干协助教师进行考核工作,要求标准 核的方法与标准,培养互 衡量尺度要一致,并能给予同伴评价 帮互助的精神

18

巩固所学的技术动作,做 学生自评 好自主评价,找到差距。

分发自评表,参照“每课一星”登记表和自 己的练习情况进行分项记分。

高中乒乓球模块教学计划 2 学 习 1、积极参与乒乓球运动的学习和锻炼。 目 2、初步掌握基本步法:单步、并步、侧身步、交叉步和推、拨球技术,正手攻球 标 技术的同时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3、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遵守乒乓球规则。 重 初步掌握乒乓球基本步法:单步、并步、侧身步、交叉步和基本技术的推、拨球动 点 作,正手攻球动作,并能在比赛中运用。 18 学时的学习内容 课 次 主教材 辅助教材 备注 1 介绍乒乓球的基本技术 教师讲解,学生讨论 2 球拍握法, 基本步法: 单 熟悉球性练习 让学生尝试练习, 教师再指导 步 3 控制性技术:推、拨球 基本步法:单步 教师在讲解和示范基础上让 学生更多地摸索和体会动作 4 基本步法:并步 基本技术:推、拨球 5 基本技术:推、拨球 基本步法:并步 给学生更多自己学习的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 6 基本技术:推、拨球 基本步法:单步、并步 7 8 9 10 11 12 13 14 进攻性技术:正手攻球 基本步法:侧身步 正手攻球 正手攻球 正手攻球 发球技术:正手发奔球 基本步法:交叉步 发球技术:正手发奔球 游戏:

拍球接力 进攻性技术:正手攻球 侧身步 游戏 游戏 发球技术:正手发奔球 推、拨球,正手攻球 教师讲解和示范基础上让学 生更多的摸索动作和更多自 己学习的时间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讲解和示范基础上让学 生摸索和体会动作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认复 习乒乓球基本技术, 测评内容 为:推拨、攻球技术 健康专题学习分散在各学段 结合雨天进行,学满 18 学时 后进行试卷考试评定

15 总复习 16 单元学习测评 17 健康专题教育: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18 健康专题教育:营养与运动

高中乒乓球模块教学计划 3 学 习 1、积极参与乒乓球运动的学习和锻炼。 目 2、初步掌握基本步法:单步、并步、侧身步、交叉步和推、拨球技术,正手攻球 标 技术的同时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3、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遵守乒乓球规则。 重 初步掌握乒乓球基本步法:单步、并步、侧身步、交叉步和基本技术的推、拨球动 点 作,正手攻球动作,并能在比赛中运用。 18 学时的学习内容

1、评价内容:推、拔球,发奔球。

2、测评方法:两人对推、拔球,发奔球。(自由组合)

3、评分标准:对推、拔球,20次为100分,每次为5分。动作技评。 对发奔球,10次为100分,每次为10 分。动作技评。

高中乒乓球模块教学计划4

1、评价内容:快推、快拔球,正手攻球。

2、测评方法:两人快推、快拔球,两人正手攻球。(自由组合)

3、评分标准:快推、快拔球,20次为100分,每次为5分。动作技评。 正手攻球,10次为100分,每次为10 分。动作技评。

高中乒乓球模块教学计划5

1、评价内容:搓球和发上转球。

2、测评方法:两人对搓球、发上转球球。(自由组合)

3、评分标准:搓球,20次为100分,每人为5分。动作技评。 发下转球,10次为100分,每一次为10 分。动作技评。

高中乒乓球模块教学计划6

1、评价内容:反手攻球、发下旋球。

2、测评方法:两人反手攻球、发下旋球。(自由组合)

3、评分标准:反手攻球,10次为100分,每次为10分。动作技评。 发下旋球,10次为100分,每次为10 分。动作技评。

(二)排球

排球教学计划(1)

1.判断与取位 2.用力 3.准球 4.脚步移动练习

1.理论知识(3) 2.移动垫球练习 3.复习正面双手传球技术 4.复习正面上手发球技术 (女生正面下手发球) 5.素质练习 1.专项游戏 2.复习正面双手传球技术 3.复习正面上手发球技术 (女生正面下手发球) 4.学习侧垫球技术 5.素质练习 1.理论知识(4) 2.移动中传球练习 3.复习双手侧垫球技术 4.复习正面上手发球技术 (女生正面下手发球) 5.素质练习 1.专项游戏 2.传垫组合练习 3.复习正面上手发球(女生正面下手发 球)技术 4.素质练习 1.理论知识(5) 2.传垫组合练习 3.发垫组合练习 4.素质练习 1.专项游戏 2.传垫组合练习 3.发垫组合练习 4.学习接发球站位 5.教学比赛 6.素质练习 1.理论知识(6) 2.传垫发组合练习 3.介绍轮转 4.教学比赛 5.素质练习 1.专项游戏 2.复习发球、垫球 3.传垫组合练习 4.教学比赛 5.素质练习

加强预判对提高技

术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 的轨迹进行判断并及时取位。

1.传球技术动作的稳定性 2.打满掌 3.手臂迎击面 4.移动练习

传球的练习要反复进行,对学生手型的纠

1.判断与取位 2.掌握控球能力 3.手腕的推压动作 4.移动练习

侧垫球技术在比赛中较常应用,主要是要

1.脚步移动、对正来球 2.发球的成功率 3.下肢力量

发球的练习要注意落点。

1.控球能力 2.发球的准确性接发球的判断取位 3.下肢力量 1.控球能力 2.控球能力 3.W 型站位 4.明确接一传分工 5.下肢力量 1.配合能力 2.明确轮转后各自的位置 3.建立保护意识 4.下肢力量 1.发球的成功率和垫球的到位率 2.控球能力 3.相互间的保护 4.移动练习

接发球时要强调学生的到位率,为比赛打

接发站位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战术阵形, 所 位置的区别。

排球比赛中的位置轮转是比赛的关键, 很 位置进行的,所以学生一定要了解各位置

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对排球技术的学习兴 低球网高度,放松持球、连击等技术的执 能比的起来。

排球教学计划(2)

1.控球能力 2.手腕动作 3.抛球与挥臂 4.脚步移动练习

1.专项游戏 2.复习正面双手垫球技术 3.复习正面双手传球技术 4.复习正面上手发球技术 (女生正面下手发球) 5.素质练习 1.理论知识(3) 2.移动垫球练习 3.复习正面双手传球技术 4.复习正面上手发球技术 (女生正面下手发球) 5.素质练习 1.专项游戏 2.复习正面双手传球技术 3.复习正面上手发球技术 (女生正面下手发球) 4.学习侧垫球技术 5.素质练习 1.理论知识(4) 2.移动中传球练习 3.复习双手侧垫球技术 4.复习正面上手发球技术 (女生正面下手发球) 5.素质练习 1.专项游戏 2.传垫组合练习 3.复习正面上手发球(女生正面下手发 球)技术 4.素质练习 1.理论知识(5) 2.传垫组合练习 3.发垫组合练习 4.素质练习 1.专项游戏 2.传垫组合练习 3.发垫组合练习 4.学习接发球站位 5.教学比赛 6.素质练习 1.理论知识(6) 2.传垫发组合练习 3.介绍轮转 4.教学比赛 5.素质练习

发球对女生而言要注意挥臂的速度和力量 球要注意控制好击球点。

1.判断与取位 2.用力 3.准球 4.脚步移动练习

加强预判对提高技术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 的轨迹进行判断并及时取位。

1.传球技术动作的稳定性 2.打满掌 3.手臂迎击面 4.移动练习

传球的练习要反复进行,对学生手型的纠

1.判断与取位 2.掌握控球能力 3.手腕的推压动作 4.移动练习

侧垫球技术在比赛中较常应用,主要是要

1.脚步移动、对正来球 2.发球的成功率 3.下肢力量

发球的练习要注意落点。

1.控球能力 2.发球的准确性接发球的判断取位 3.下肢力量 1.控球能力 2.控球能力 3.W 型站位 4.明确接一传分工 5.下肢力量 1.配合能力 2.明确轮转后各自的位置 3.建立保护意识 4.下肢力量

接发球时要强调学生的到位率,为比赛打

接发站位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战术阵形, 所 位置的区别。

排球比赛中的位置轮转是比赛的关键, 很 位置进行的,所以学生一定要了解各位置

排球教学模块教学(3)

12 13 14 15 16 17 18

复习双人传、垫球技术;复习扣球技术。 学习扣球、垫球组合技术;专项素质练习。 学习上网扣球技术;专项素质练习。 排球技战术学习(场上位置与轮转);教学比赛。 排球基本战术介绍;教学比赛。 教学比赛。 考试与测评 排球模块教学计划 4

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初步了解和掌握运用排球技术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原理;提高对排球运动的认识和参与兴趣;

.通过分层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排球的传、垫、扣、拦、发等基本技术,并在比赛中运用;通过多

种练习的方法及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

质;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参与运动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友好相处;提高相互配合的能力,并在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

5.通过媒体了解有关重大赛事和知识信息,学会欣赏和评价排球比赛。 教学内容

达成目标

. 了解排球项目需要的体能和具备的心理素质, 1. 台阶实验法; 2. 急性扭伤、挫伤的处理方法; 3. 趣味练习。

掌握健康体质测试的方法;

. 能以友好合作的方式积极参与运动;

. 了解常见排球运动急救和创伤的处理方法。 制定出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并有带动他人 传球:对墙传、自传、趣味传球、两人传球; 垫球:徒手练习、对墙垫、自垫、两人对垫等。

.

的意识; 掌握传、垫球技术; 学会下手发球技术; 能够理解裁判规则并能初步用于实践。 具有参与个人简单评价的意识; 提高运用媒体了解知识的能力; 初步掌握扣球技术; 了解排球的有关战术、内容; 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建立排球主要技术的知识体系; 学习排球裁判法; 初步了解掌握拦网技术; 学会合作、学会比赛。

.

.

.

.

1. 2.

评价方法介绍; 徒手练习,扣树叶,扣吊球,扣“四号位”

.

.

“二号位”球。 3. “中一二”演练

.

.

.

拦网:徒手练习,有球练习。

.

.

.

.

初步运用各种技术进行比赛; 懂得站位及分工合作; 提高正确分析评价自我的能力。

1. 2.

简单的战术配合; 有具体要求的教学比赛;

.

.

3. 裁判实践。 排球模块教学计划 5

总计 15 课时 1.通过分层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排球的传、垫、扣、拦、发等基本技术,并在比赛中运用;通 过多种练习的方法及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参与运动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友好相处;提高相互配合的能力,并在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 达成目标 教学内容

1. 了解排球项目需要的体能和具备的心理素 质,掌握健康体质测试的方法; 2. 能以友好合作的方式积极参与运动; 3 . 了解常见排球运动急救和创伤的处理方 法。 1. 制定出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并有带动

1. 台阶实验法; 2. 急性扭伤、挫伤的处理方法; 3. 趣味练习。

传球:对墙传、自传、趣味传球、两人传球; 垫球:徒手练习、对墙垫、自垫、两人对垫等。

他人的意识; 2. 3. 4. 1. 2. 3. 4. 5. 1. 2. 3. 4. 1. 2. 3. 掌握传、垫球技术; 学会下手发球技术; 能够理解裁判规则并能初步用于实践。 具有参与个人简单评价的意识; 提高运用媒体了解知识的能力; 初步掌握扣球技术; 了

解排球的有关战术、内容; 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建立排球主要技术的知识体系; 学习排球裁判法; 初步了解掌握拦网技术; 学会合作、学会比赛。 初步运用各种技术进行比赛; 懂得站位及分工合作; 提高正确分析评价自我的能力。

1. 2.

评价方法介绍; 徒手练习,扣树叶,扣吊球,扣“四号位”

“二号位”球。 3. “中一二”演练

拦网:徒手练习,有球练习。

1. 2.

简单的战术配合; 有具体要求的教学比赛;

3. 裁判实践。

总计 15 课时

排球模块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陈巧英 授课班级:高一年级一、二、三、四班(女) 人数:平均4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22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