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案例分析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4-05-31 11:35: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等教育学》案例分析练习题

“你希望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东西?\ 案例一 :

(资料来源:http://www.zju.edu.cn/zdxw)

近日,浙江大学学生会在网站上公布了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在 学生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你希望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东西”的答案选项 中,选择“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占了6 0.8 5%;机能学院大二的一位男生 认为,大学教师是担当传递人类智慧、知识发展的角色,但是在社会发展多元化 的今天,知识、技术都在频繁地更新换代,在这种前提下教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 生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除此之外,他还提到教师应该具备宽容、博大的 胸怀,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教师本身具备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精神对学生的感召 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你认为老师应该怎样吸引学生?”的答案选项中,选择“扬洒个性,兼 顾应试\的占61.8%,在“你喜欢的上课气氛是怎样的”一题中,选择“自由发 言的轻松形式\占68%有余。外语学院的两位大三的女生也是这次评选活动的直 接参与者。她们说,渊博的学识是优秀教师的首选条件之一,其次是高度的责任 感、注重与学生的平等交流等。相比之下,她们似乎更在意教师扎实的学术功底, 用她们自己的话来说:“只要能真正教给我们有用的东西,其它的我们都不太在乎, 毕竟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参考答案:

这一案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角度一:高校的社会职能以及“大学\对于大学生的意义和价值

高等学校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培养专门的人才的场所,除此之外,它 还负有发展科学、直接服务于社会等多项职能。培养专门的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 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

50

的科研活动上,而直接服务于社会是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上大学对于大学生来讲,不仅仅只是提高学历层次,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人生

的重要阶段学会做人,并获得将来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

其中包括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装备服务等。

角度二:从大学生的需求来分析教师的素质

这一材料也折射出大学生对于大学老师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因为面

对的教育对象是已经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的成年人,所以,大学教师的职业素质

变得尤其重要。一般来说,大学教师的职业素质包括几个方面:渊博的知识、高

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过硬的科研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学术

民主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等。

案例二:英国阿伯瑟里关于大学教师心理压力的调查

(资料节选自潘发勤:《大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特殊性何在——国内外有关大学教师心理压

力研究述评》,《光明观察》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3740)

角色的多样化和要求注意的多因素的存在使学术职业的这种压力具有复杂多 样性。这些压力的特殊性是什么?是否有一些压力的辨认方式以帮助个体和学术 机构明确教师心理压力的问题?英国的阿伯瑟里(Reda Abouserie,1996)对此作 了调查研究。

他调查了英国大学教师的压力源及其相应的压力水平。问卷回收414份,回 收率69%。样本中男性305人,女性109人,其中包括97名研究助理和导师(tutors), 178名讲师,56名高级讲师,53名副教授(readers)和教授。 通过让样本回答两个 开放性问题(请样本指出一般生活中感到压力的五个主要原因和涉及工作中压力 的五个主要原因)以及运用生活压力量表(Life Stress Scale)调查压力水平,通过回 答两个问题评估大学教师的工作满意水平(1.“总的来说,我对我的工作很满意”;

51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教师认为工作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压力原因(74%),其

次是家庭需要(44.6%)、时间限制(29%)、经济困难(22.9%)、与他人关系(1 5.7%)、

健康问题(8.9%)。工作中主要压力源是搞研究(40.3%),其次是时间限制(39.6%)、与

同事关系(26.8%)、教课(18.6%)、领导行为(18.6%)及学生需求(15.2%)。

就压力水平来说,74.1%的大学教师有中等程度的压力,这说明个体有必要探

明怎样合理地降低这种压力水平。14.7%的应答者陷入严重压力的范围,压力对他

们来说显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压力水平中没有显示出性别差异,这意味着男女教师具有同样的压力水平。

大学教师各职称等级之间的压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讲师的心理压力最

大,其次是高级讲师,然后是副教授和教授。

2.“如果我能找到另一份工作,我将放弃现有的工作”)。

参考答案:

这一案例涉及到了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以及高等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的

问题。

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群体性的的劳动特点,这些特点决定

了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校教师不仅仅负有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同时也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寻求自

身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在市场经

济的多元冲击之下,高校教师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出现了很多的心理问

题。

也由此显示高校教师的培养和提高问题变得非常重要。高校教师的培养,是

指专门教育机构,为高等学校老师的补充更新而进行的一种专业性的学历教育。

教师的提高,即教师培训,是指为提高在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而进

行的一种继续教育。高校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中,不仅仅应该强化专业知识

和专业技能,还应该注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此外,这也对高等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教师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营

52

造和谐、民主、积极的文化环境,有利于教师群体和个体顺利、健康的成长。

案例三:大学生研究大学生自杀现象三成学生有自杀念头

(资料来源于:http://www.china.org.cn/chinese/news/867291.htm)

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02级学生程小龙对自己的研究结果也很吃惊,他自己

通过调查发现将近1/3的在校大学生曾有过自杀念头。

. 两个多月前,他和同学刘艳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这个课题,他认为大学

生轻生现象比较值得关注,一来是社会热点,‘‘而且真正研究这一方面的论文也很

少”。他们经过两个星期的时间设计问卷,在北京联合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

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发放了200张问卷,最终收回189份。在有效问卷中

有近l/3的被调查者曾有过自杀念头。他的文章认为,家长教育方式不合理、学

校老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变化以及大学生自己对生活没有目标和遇到困难时

缺乏调节的能力是造成大学生产生自杀念头的重要原因。他说,虽然自己的研究 过程和结果未必非常科学和严密,但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在大学生的心理

状况。“据我平时接触到的一些学生,看着他们心理都很正常,但在问他们面对困

难时有没有过自杀念头时,他们都会选择,‘有。’

参考答案:

这一案例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角度一:主要关注的是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答题时应该围绕高校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健康特征、基本的社会特征以及

结合大学生在不同的年级、阶段所面临的不同的任务和特点来进行分析。分析在

今天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可能面临的学习生活、经济生活、和课余生活给

他们带来的思想上的冲击和心理上的压力。

53

——__嘲

角度二:主要关注的是大学教师的角色问题

大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扮演以下几个方面的角色:知识传递者、学生集体的 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咨询者。

案例四: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

(资料节选自:<教育部:要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一文,资料来源; http://www.edu.cn/zong_henews_465/20070702/t20070702—240554.shtml)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 涛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完善帮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学的资 助制度和扶持政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 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 度。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今年5月举行的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要 求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

5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 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决定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起, 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6月,财政部、教育部等 有关部门又连续下发了8个配套实施办法。

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 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切实履 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这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 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具有重大意义。 并且,大幅度扩大受助学生比例,2007年秋季开学实施新资助政策体系,中 央财政支出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2007年下半年的95亿元,加上地方财政的投 入,达到154亿元。2008年全年达到308亿元。随着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全部落实

54

蔼灞溺瀚灞灞渊渤潮懑

到位,每年国家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500 亿元。全国每年将有大约400万大学生和1600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各种形式 的资助。全国平均每1 00名大学生中就有20多人可以获得资助,90%的中等职业 学校一、二年级学生能获得国家资助。

资助强度加大,覆盖范围更广,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具体而 言,在国家助学金方面,资助标准从过去每人每年平均1500元增加到2000元, 每年资助34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资助面相当于过 去的7倍。国家励志奖学金是每人每年奖励资助5000元,每年有5l万名品学兼 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获得资助,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资助面相当于过去 的10倍。国家奖学金是每人每年奖励8000元,每年奖励5万名特别优秀的学生。 在国家助学贷款方面,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 研究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申请并按有关规定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每人 每年最高6000元。

参考答案:

这一案例涉及到了高等教育的平等的问题。

平等与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基本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平等是教育 平等的一个重要组成问题,教育平等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等有着 密切的联系。

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至少应包括以下三方面:(1)进行高等学校的 机会均等;(2)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3)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

现实中的平等是相对的,不平等则是绝对的。今天社会上呈现的教育不公平 的现象与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历史地理因素以及教育内部本身的因素有关。案 例中所反应的我们国家这几年加大资助贫困生的力度的政策的变化正是基于对教 育平等的追求和选择。

平等与效率高等教育领域内既矛盾又统一的一对范畴,现实的选择是:效率 优先,兼顾平等。

55

案例五: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女子生育状况的比较

(资料节选自薛涌:《以妇女教育控制人口》,南方周末2006.08—03)

美国在1950年代婴儿潮的高峰,一个妇女平均生3.5个孩子左右,到1970 年代,这个数字跌到了1.7左右,和中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的出生率大致相当, 但人家并没有计划生育政策。为什么呢?一大原因,在于1970年代是女权运动的 高峰。年轻妇女不仅意识到了自己的权利,掌握了避孕技术,而且获得了大量上 学和工作的机会。一系列统计数字表明,学历越高的妇女生孩子越少。比如,1994 年美国平均每个妇女所生的孩子已经回升到两个以上(这和移民的生育行为有关, 但仍低于2.1的人IZl替代水平),但有大学文凭的白人妇女,平均只生1.7个。有 大学文凭的黑人妇女则生得更少。

在中国周边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社会,出生率就更低。以2000到2005年平均 每个妇女一生所生的孩子计,澳门为O.84,是世界最低;香港为O.94,为世界第 二低;韩国为1.23,排世界第七;日本为1.33,排在第21;新加坡为1.35,为世 界第24。这些地区,全无计划生育政策。相反,政府想方设法鼓励大家生育。但 是,人家的生育率比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所创造的低生育率还低得多,乃至促发了 严重的社会危机。原因很简单,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增高,+男女平等的观念越来越 深入人心,社会高度城市化,养育孩子的费用提高,同时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 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妇女选择了自己的事业和经济机会,放弃了生儿育女的传统 职责。

战后各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出生率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妇女的教育程度的 提高而降低到我们目前人口的水准。这一规律几乎放之四海而皆准,还没有一个 主要的国家和地区例外。在中国也将不会例外。特别是韩国,在1 955到1 960年, 每个妇女平均生6个孩予以上,比同期中国的水平还高,但现在下降到了1.23, 比我们计划生育后的生育率低得多。

56

参考答案:

这一案例涉及到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点关注的是高等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教育对人口的影响表现在

1、 教育具有控制人口数量的功能,如教育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2、 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

3、 教育可以促进人口迁移与流动

4、 教育可以调整人口职业结构和文化结构,推动社会变迁。

教育对人口控制和影响,客观上体现在受教育年限长而推迟婚育年龄,或因

受教育后不愿放弃良好的就业机会而推迟婚龄和减少孩子的数量上;主观上是因

为掌握避孕知识而自觉地控制生育。

教育也为妇女带来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收入。同时,女性受教育程度

越高,也越会教育子女。

案例六:学术腐败的多重面孔

(资料节选自高凌风: 《学术腐败的多重面孔》, 来源于:

http://www.e01.cn/yan—iun一1868/20060323/t20060323—145149.shtml)

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引起了人们生存形态、思想观念、丈化需求和思

维习惯的转变。与校园外纷繁复杂的社会相比,大学是存在于人们往昔记忆中的

圣洁的殿堂,然而在净土中、在象牙塔里,除了知真向善爱美的学人之外,眼下

也出现了造假邪恶的极其丑陋之徒,他们正用学术腐败逐渐侵吞着严肃的学术领

地。形式各异的学术腐败现象正在演化成中国学术界必须直面的最为重要的问题

之一。学术界的警钟已悄然响起。

抄袭剽窃已成风气:在今天的学府里,剽窃已成为屡禁不止、屡打不绝、令

57

人深感无奈的普遍行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年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铭铭所著的 《想象的异邦》与美国人类学家哈维兰的《当代人类学》大约有十万字的内容几 乎是一模一样的;北京某重点大学副校长受到国家高技术863拨款计划资助并发 表的论文有三分之一以上与加拿大生物学家发表在美国《理论与应用遗传》杂志 上的论文相同;合肥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室主任杨敬安抄袭了以色列 Weizmann科学研究所Ro?鄄nen Basri博士199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经审查,杨 只是删除了括号说明和一个逗号,拼错了一个单词,其他字句完全相同。原始论 文中附了几张美国大学的办公室照片用以说明不同的视野模型,杨敬安的论文竟 然也把这些照片全盘复制了过去。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学术交易开始盛行:交易的常规范畴一般是商业行为,但学术交易却扩充了 交易行为的外延。当学术与交易结合在一起,开始增加社会腐败的诸多阴暗画面 时,学术腐败便愈演愈烈。学术领域出现了诸多学术与金钱联姻、学术与权力联 姻的现象:一些赞助商或者政府官员为学校提供所谓的“赞助金”,学校便以学位 作为热情的“回报”;出版书籍购买书号、发表文章购买版面,更有甚者,网络上 出现许多关于论文买卖的专门网站:“论文在线”、“论文天地”、“东方论文库”、 “论文帝国\等等,公然写着:“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交流、 传播、共享”。交易方式也非常方便快捷:银行转帐、购买网站的购物卡。学而优 则仕,仕而优则学。有了一定的学术,才能有一定的官位,有了一定的官位,就 拥有了更多的学术。很多公务繁忙的政府官员因为没有时间去搞学术,而又需要 有一定的业绩作为晋升的砝码,于是就有一些人著书立说,然后署上官员的名字。 当然,如此之举是以利益回报作为前提的。这些默契正在形成新的利益交换与共 生共赢的潜规则,然而潜规则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社会公正与公平将会受到蚕 食。

假冒伪劣变得猖狂: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是对专家学者成就的肯定,故而 高校一般把著作和论文作为评定职称的条件之一,这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很 多人为了评职称而出版著作,为了评职称而发表论文。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愈演 愈烈,甚至到了荒唐的地步。于是,跑关系、用权力,公款出版著作现象应运而

58

每篇文章登多少字需要多少钱,都是明码标价,发表论文得先交“版面费’’,这已

不是秘密,而成为诸多学者默守的“潜规则”。金钱已成为决定论文能否发表的一

个重要因素。不管论文质量如何,只要愿意缴纳“版面费”,便可以发表。原本“高

贵\的学术期刊向金钱“低头\,人们也不禁开始质疑起某些学术期刊的权威性。

中国每年有越来越多的论文发表,难以计数的书籍出版,但中国的学术始终没有

大的起色,倒是填满了出版商期刊社的腰包。

参考答案: 这一案例主要是关注学术腐败的问题,涉及到高校教师的人格修养、学术修

养和社会形象的问题。 -

回答这一问题应该对高校教师的学术腐败问题的根源做一分析,学术腐败是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浮躁、贪婪、虚伪相互交缠扭曲的社会心态在知识界的反映,

除了个人修养缺失,道德滑坡之外,学术腐败与我们今天的高等教育领域内的学

术和教育机制以及学术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学术监督和处罚机制也不够加强等有

关。

高校教师应该是社会的精英,他们的价值取向、人生追求直接影响到大学生

群体,影响教育的方向,影响社会的进步。他们应该抵制住诱惑,少一些商气、

官气、俗气,多几分正气、书卷气。 学术腐败的治理需要几种力量共同作用,一方面是高校教师的个人修养,二

是教育系统内部的制度建设,三是社会层面的法治建设,第四是社会媒体的监督

作用。 .

59

生,注水论文、劣质著作泛滥成灾,各类学术期刊竞相收起“版面费’’、“发表费”。

59

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除此以外,还是工作关系、认知关系、道德关系、情感关系、人际关系、朋友关系、父母子女关系、正式关系、非正式关系,等等。而在本案例中,张老师只是注意了传授书本知识,没有认识到其它关系的重要性,比如:师生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应该有情感的交流等。张老师即便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是“低头讲课\、“经常训斥”“一下课铃声一响就夹包走人\??这些做法都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6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20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