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4-04-14 07: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神奇的种子》说课稿

廊坊市大城县于家务小学 冯莉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能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我感到无比的荣幸。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神奇的种子》。

一、活动背景: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校地处农村,农产品种类繁多,农业资源十分丰富。面对这样的情况,结合省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我开展了题为《神奇的种子》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感受种子的神奇魅力。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和萌发条件,知道种子的传播途径。 (2)通过调查走访,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技巧,积累交流经验。

(3)通过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和调查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调查,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以及相互协调的能力。

(2)通过制作图文资料或短片,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收集资料,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种子在日常生活和农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并做到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

(3)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过程: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整个活动的流程: 第一阶段:分解开题,制定计划 1、激趣、导入

在开题课上,我引导学生畅谈今年秋天家里收获了哪些农产品,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神奇的种子。并引导学生围绕“种子”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学生的兴趣立即被激发起来。

2、问题分类,确立小主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涉及的内容也很宽泛,我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筛选,将相近的问题合并,避免重复研究,以提高活动效率,将不适合农村学生活动的内容去掉,最后确定了8个研究小主题,分别为:

种子的区分;

种子的生长过程(A组 B组); 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的作用; 种子的结构; 种子的来历; 种子的传播方式;

种植的品种对本村农业的影响。 3、建立活动小组,制定实施计划

接下来是按兴趣分组,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小组内讨论推选出小组长,小组长带领组员根据本组研究的小主题群策群力,制定活动计划,明确组员的任务。

计划制定完,各组小组长到讲台上宣读本组活动计划,其他组同学认真倾听,并取长补短,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小组的活动计划。

最后,我提出奖励计划——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同学会得到学校的各种奖励,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同学们的积极性和荣誉感空前高涨。

第二阶段:实践活动,跟踪指导

2

学生活动:各小组按本组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践活动。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认真填写调查表;组长负责协调内部成员的团结,及时反馈信息。

教师活动:跟踪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合理运用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传授沟通技巧,做好资料的记录和整理;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

这个环节是综合实践课程最主要、最重要的环节,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义之所在,同时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我在实施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是我说课的主要环节,要放在最后重点说。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整理归纳

1、指导各小组对已取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准备发言稿,选择最佳表现形式展示成果。

2、对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收获、心得等进行汇总,准备课上交流。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交流评价 1、成果展示

各小组以最佳形式展示自己小组的活动成果。 小组名称 种子的生长过程(A组) 种子的生长过程(B组) 种子的区分 种子的作用 种子的来历 种子的结构 种子的萌发条件 种子的传播方式 种植品种对本村农业的影响 2、交流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要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而活动结束后的总评最能全面的反映孩子们的个性、能力、品质,心理素质等特点,

3

表现形式 图片 资料 实物标本 观察日记 图片 资料 实物 资料 图片 手抄报 绘画 资料 对比试验 实物 资料 板报 调查表 调查报告 视频 我采用了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的多角度评价方式,自评采用自我评价表,互评环节我设计了心形图案的卡片,让学生写下评语送给最想送的人,师评时我以小组为单位,肯定成绩,提出希望,家长评价用家长评价表来完成。

以上是这次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下面我说说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的过程指导及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像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环节都不可缺失,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课下的活动实施环节,这个环节不像开题课和成果展示课那样可以在课上进行,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全盘掌控,它更像是几条奔流的小溪,虽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但却是各自流淌,而且还时而湍急,时而舒缓,有时还会遇到挡路的岩石??因此这个环节教师的指导作用特别重要。在这次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我的指导下,解决了问题,使活动顺利完成,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兴趣与爱好发生冲突时

在分组时,根据学生自己的特长,本来就是板报组的珈言同学加入了“板报组”。她绘画一直很好,字写得也很漂亮。她当时满心欢喜,决心把板报办好。可是活动中她却找到了我,希望调到做能实验的“种子结构组”,原因是她对实验室的仪器非常好奇,也想去做做实验。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的请求。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兴趣和直接经验为主的综合性课程,当兴趣和爱好冲突时,要以兴趣为主,“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有了兴趣就会有动力。可后来发生的事让我感到意外,竟然有十多个孩子要求加入该组,原来他们都对实验感兴趣。但这样一来,实验小组的人就太多了,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目光,我灵机一动,答应他们加入该组,并把这组的同学分成“第一实验小组”、“第二实验小组”。这些调组的同学们心满意足了,可他们原来小组的同学却不高兴了。我让他们自己去协调,当然在他们去之前我悄悄地给他们出了个兼职的主意,回来后他们高兴地跟我汇报:“老师,我们身兼数职,可以多劳多得!”看着他们的样子,我笑了。

2、生发出了新主题时

4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因此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发现新生成的主题,并及时给与肯定和指导。

在分组时收集种子的只有一个组,但活动起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去收集,最后发展成大家一起做的。我想:活动过程中能集体参与的尽量集体参与,这样即保持了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又从中体验到活动带来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活动过程中他们争相问我植物的名字,因为要给种子分类,要注明名字的。我也只知道其中几种,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回到学校,我们一起找资料,上网,可还是有几种没查到,这激起了许多学生的研究欲望,他们对植物,特别是野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承诺他们:明年春夏,一定带他们去研究。

活动中,“玉米种植调查组”也出现了疑问:农民种植的玉米品种单一,许多人依赖老品种,难道没有适合这里气候条件的新品种吗?他们的分析很有道理,这是个很好的主题,我鼓励他们去研究:“说不定我们的这项研究还能为家乡创收呢?”他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更有信心去研究了。

3、当热情慢慢减退时

仅靠开题课上激发起来的兴趣来维持整个活动的过程,我认为是很难的,当学生的活动热情慢慢减退的时候,教师随时激发兴趣,及时帮他们解决困难,鼓励他们坚持到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意志力,注意力也有所提高,但鉴于儿童时期的心理特点,发生兴趣转移或遇到困难不能坚持的情况还是很普遍的。比如,在这次活动中,负责采访的同学在两次碰壁后就心灰意冷,不想再尝试了;还有的同学对本组工作不负责任,总想着“跳组”去研究别的??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就是学生缺乏毅力,不能坚持。坚持是通向成功的道路,同学们不存在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却还坚持不下来是因为承受能力太差,缺乏挫折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太多,大多由爷爷奶奶带着,溺爱程度不亚于城市,学生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导致性格中缺乏一种韧性,不能承受失败,在压力面前往往选择逃避。我认为坚持的力量不能仅靠评价机制中的激励功能,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触及心灵的震撼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是当

5

头棒喝,也可以是你帮他度过难关后他的自我反思,学生反思的意义远远大于教师的反思,教师反思的都是教学层面的问题,学生的反思才真正能促进他们的成长。

负责采访的同学两次碰壁后就泄气了,我并没有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而是用行动来证明,当我顺利完成一次采访后,让他们说说我是怎样做到的,学生经过反思,意识到了自己不够热情、主动,说话声音小,采访前没和被采访者沟通。问题解决了,以后的采访就渐入佳境了。

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面面俱到,正如我们的生活不是十全十美的,问题存在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要去正视它,解决它。所以,问题越多就代表我们离成功越近。活动的实施环节是出问题最多的环节,也是最锻炼人的环节,经历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只有历尽艰辛战胜困难,才能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他们在活动中达到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其实我还有许多问题想和各位专家,老师交流,由于时间有限,就说这些。但我不会停止探索的脚步,要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是一名农村教师,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也很肤浅,说得也很零乱。希望各位专家,领导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1n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