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灾害性大风过程分析

更新时间:2024-06-21 23: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次灾害性大风过程分析

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对2009年4月15日发生在德州市的剧烈大风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形势为前倾槽结构,强冷空气沿偏北气流南下,地面为北高南低型,冷高压前部等压线呈东西向,3 h正变压值≥10.0 hPa,涡度场和垂直速度场上500 hPa强的动力作用和下沉作用是此次大风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大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山东德州

2009年4月15日5:00—7:00,德州市出现短时雷雨或阵雨天气,同时伴有8~10级的东北大风,其中夏津风速最大为26.4 m/s。由于大风来势猛、风力大,部分蔬菜大棚、养殖大棚被毁,刮倒树木逾10万棵,还使部分输电线路受损,烧毁变压器2台,对全市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寻找此次灾害性大风过程产生的原因,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分析强冷空气的堆积和暴发的过程,以及强冷空气导致大风产生的物理量场特征,以为类似气候灾害的预防提供参考。

1天气形势分析

1.1高空形势演变

2009年4月9日,500 hPa西西伯利亚上空有一低涡,低涡后部有一-48 ℃的冷中心配合,4月10日这一低涡东移到中西伯利亚,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基本形成,阻高南部到里海为一东西向横槽,且在里海北部切断出一低涡。4月11—13日低涡、阻高和其南部的横槽低涡形成后,稳定少动,阻高前部为较强的西北气流,引导强冷空气向东南方向移动,不断侵入到西伯利亚地区,致使冷空气在此地区堆积。

4月14日8:00,500 hPa冷空气与低涡中心重叠,形成深厚冷涡,位于贝湖东部(60°N,128°E)附近,中心温度达 -45 ℃,涡后有明显的横槽,其后部的偏北风速达24 m/s以上,前部的西北风速达20 m/s以上,一直输送到华北南部上空。700、850 hPa冷中心位于(60°N,120°E)附近,中心温度分别达-32、-24 ℃,涡南部中纬度等温线比较密集(锋区),温差分别达24 ℃/10纬距(45°N以北)和28 ℃/10纬距(43°N以北),冷空气很强。4月14日20:00冷涡继续南掉,贝湖地区发展为高压脊,涡后脊前偏北气流继续加强,携带强冷空气南下,同时横槽南压到46°N附近,锋区南压到40°N附近。4月15日8:00前横槽转竖,华北南部500 hPa低槽明显超前于700、850 hPa,表现为前倾槽结构(图1),使高层冷空气先到达地面,产生剧烈大风,然后冷空气又由低层向高层暴发,气温全面下降[1]。

1.2地面形势演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1h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