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滥竽充数邯郸学步教案语文S版

更新时间:2023-10-10 07: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3 寓言两则

教材简析:

《寓言两则》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本课是精读课文,包括《滥竽充数》和《邯郸学步》两则寓言。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常叫三百人的乐队一起吹奏给他听。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位,他的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他叫每个人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逃走。

《邯郸学步》讲的是战国时候,燕国寿陵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去学走路的故事。 这两则寓言,都是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之中,具有讽刺意味,给人以启发和教育。《滥竽充数》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进行家里充数的人。后来作为成语来用,指不好的东西混进好的里面凑数。另外,也常常用来表示自谦。《邯郸学步》比喻机械模仿别人,最后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记了。

学习这两则寓言的目的:一是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寓意。二是能够在生活实际中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三是通过续写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滥、竽、郭、腮、腔、雅、彻、械”等8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彻、械、模”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优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能够在生活实际中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 教学准备:

1、 生字,词语卡。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滥、竽、郭、腮、腔、雅、彻、械”等8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彻、械、模”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优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大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优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难点: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大意。

1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寓言故事。谁来说说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的名字?(指名说)

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今天这两则寓言是通过怎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滥竽充数》和《邯郸学步》这两则寓言故事。

2、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两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字音。同桌之间互相自学生字。

2、老师范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

4、检查自学生字情况。(课件出示生字) (1)8个会认字中,“彻”字读翘舌音。“械”“xiè”字不要读成“jiè”。 (2)10个会写字中,重点指导“滥——监”,“竽——芋”,“编——偏”,“腔—— 控”,“混——昆”,“彻——切”,“械——戒”,“模——摸”的区别。 (3)指导书写重点字。(课件出示)

“彻”、“ 械” (“彻”字的第五笔是竖提,不小心就容易写成了“土”字,再来看看“械”字跟“绒”字的区别,一个是“戒”,一个是“戎”。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写这几个字。) 5、读词语:(课件出示)

“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优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理解词语:

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待遇:本课指报酬。

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期赵国的首都,故址在今河北邯郸市。学步:学走路。这个成语比喻机械地模仿别人,最后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记了。

优雅:本文指走路的姿势十分优美,有风度。 三、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再默读课文,想想这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说说这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滥竽充数》讲的是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竽混在乐队里,齐湣王继位后,他因混不下去而偷偷地逃走的事。

《邯郸学步》讲的是燕国寿陵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去学走路,结果,新的走法没有学会,原来的走法倒全忘了,只好爬着回燕国。 四、课堂总结

我们学会了本课生字、新词,了解了寓言大意,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五、作业布置

1、比一比,再组词。

2

滥( ) 竽( ) 宣( ) 超( ) 编( ) 监( ) 芋( ) 旦( ) 起( ) 偏( ) 腔( ) 混( ) 彻( ) 械( ) 模( ) 控( ) 棍( ) 切( ) 戒( ) 摸( ) 2、 读拼音,写词语。

Làn yú chōng shù gāo chāo 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 ) ( )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 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必定会原形毕

露。

3、 能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理解寓意。 难点:能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滥、竽、宣、超、编、腔、混、彻、械、模” 等10个字。 “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优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第一则寓言《滥竽充数》 1、 默读课文。

想想:“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 2、 指名读课文。

质疑:课文写谁“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怎样“滥竽充数”?(随机理解复姓“南郭”)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1、学习1、2自然段。

(1) 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课文中哪句话写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 课件出示重点句:每逢吹竽,南郭先生总是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滥竽充数”? 换词语理解:请给“装腔作势”换个词语(装模作样)

请同学们想象他是怎样装腔作势,怎样充数的?(让学生自己模仿“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这些动作,体验南郭先生怎样滥竽充数的情景。) (3) 思考讨论: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讲排场”:表现在“吹竽的乐队有三百人,而听的人只有齐宣王等极少数人”,“三百人一齐吹竽”说明了乐队声势之大,同时,也点出了南郭先生

3

能混在队伍里的原因。)

(4)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学习3、4自然段

(1)分小组读3、4自然段。

品读:齐湣王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课件出示)

比较:齐湣王与齐宣王的爱好有什么不同? 齐宣王:常常叫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齐湣王: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2)讨论:“这个消息”是指什么? 指名回答。(齐湣王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3)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练习说话:因为( ),所以( )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要以假充真,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进行家里充数的人。)

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5、读写结合。

以“南郭先生逃走后……”续写故事。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结合不同语境,灵活运用“滥竽充数”,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滥竽充数:

A、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有才学的人里欺骗别人。 B、比喻以假冒充真的,以次冒充好的。

C、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的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1)、做买卖要按质论价,讲究信誉,不能以次充好滥竽充数。( ) (2)、不懂就是不懂,不能混在大伙里面滥竽充数。( ) (3)、班长小红谦虚地说:“这次我们被评为文明班级,都是全体同学干出来的,我不过是滥竽充数,挂个名而已。”( ) (4)、农贸市场有一些经营者把烂鱼放到鲜鱼里滥竽充数高价卖掉。( ) 2、总结全文。

板书:

滥竽充数

齐宣王 必三百人 混

齐湣王 一一听之 逃

(虚伪必定原形毕露)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邯郸学步》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10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