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后期三场战争对中国军事理念及装备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3-08-20 18:11:01 阅读量: 高等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场战争——马岛海战、对越自卫反击战和海湾战争的介绍,全面阐述这三场战争对解放军作战理论、军事装备等产生的影响,可作为军事理论课程的参考材料。

20世纪后期三场战争对中国军事理念及装备的影响 在20世纪后期有三场战争对中国的军事理念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分别是1979年开始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含1984年的老山轮战);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1991年的海湾战争。这三场战争从治军理念、诸兵种联合作战、战争形式、技术兵器的应用以及后勤保障的重要性上均使解放军受益匪浅,而且在这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对越自卫反击战:十年浩劫后的第一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以中国的胜利告终,根据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广西、云南参战的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14,800多人,2月17日至2月27日击毙越军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击毙越军37,000人。(中国官方资料)这仅仅是一场持续一个月的战争,解放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场战争暴露出中国军队在十年文革中政治挂帅所造成的恶果:红而不专造成熟悉政治论的指战员领导职业军人,而军衔制的取消又使战场上指挥员无法指挥战斗时整个军队将陷入混乱;毛的游击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使中国军队在正规化的进程上裹足不前;另外由于十年文革的破坏,军队装备落后、训练不足:步兵方面的标准单兵装备是半自动步枪,而越方军队普遍拥有冲锋枪甚至高射机枪:我方许多参战人员训练不足一年就仓促上战场,越方军队经历抗法战争、越南战争,单兵素质极强;技术兵器中,中国军队的59式、62式装甲车防护不足,且不适合在山地作战,越方往往以反坦克火力给予我方重大杀伤;炮兵由于缺乏步炮协同理念,不能发挥最大效用;后勤方面,由于机械装备不足,往往造成后勤补给无法及时运送到前线,造成前线不必要的损失。另外,由于战术理念的落后,空军及海军在战争中未能协同作战,几近未发挥作用,而陆军亦采用落后的“人海战术”造成大量伤亡。

战争结束后,我军方进行了多项改革,其中有:恢复了文革前的军衔制;明显开始重视军队的日常正规化训练,加强基层军官的培养训练,一大批军校生被充实到基层连队;部队基本上停止大量从士兵中选拔军官的做法,而代以从地方高中生选拔军校生,从部队优秀士兵中推荐考试选拔军校生两种途径,军官升任高一级职位必须经过相应军校培训,军官体制的革新带动了军校教育的改革,军事思想研讨空前活跃,军事理论成就众多,战法思想研讨更加贴近实战,开始摆脱文革时期僵化的人民战争理论。同时加快了军队的武器装备的更新升级。经过若干年的锻炼和磨合,军队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改革的成效在后来的历次边境作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第一场现代化立体战争

1982年3—6月英国和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三个群岛主权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南大西洋暴发的一场局部战争。马岛战争被视为自二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海陆空联合战争。这场战争对于世界各国武装力量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国家都对此次战争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就研究的透彻程度而论,我国是排名靠前的。自那以后,中国的空海军军事力量便迈开了迅速实现现代化的步伐。

马岛战争是一场非常典型的两栖登陆作战,囊括了封锁与反封锁、空袭反空袭、登陆反登陆、电子战反电子战等多种作战样式。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而马岛战争对于所有沿海国家的借鉴意义是有目共睹的。

英阿双方在战争中都使用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其数量与种类多、技术程度复杂,造成双方巨大损失,都是以往任何一次海空战所不能比拟的。西方舆论认为马岛战争“是一场新式武器和技术装备的试验场”,是世界上第一场空前规模的导弹及其复杂的电子系统的大海战。

马岛战争中,双方都使用了大量的电子装备,电子战的作用非常突出。英军的“谢菲尔德”号被击沉不是战术上的失误,而是英舰队“没有装备远程雷达所造成的恶果”。而击沉“谢菲尔德号”的“飞鱼”式导弹之所以战绩显著,是因为这种导弹装备有反干扰装置能够吸收对方施放的干扰电波。

由于我国军队的现代作战经验严重匮乏,尤其在海空作战领域更是如此。英阿马岛战争给我军高层带来了极大的思想冲击,我军敏锐地意识到空中力量对于现代战争的重要意义,而领土、领海争端等诸多海上问题悬而未决也令军方高层对于提高海军的现代化作战能力极为重视。马岛战争体现了双方实力不对称的特点,而我国在东面一直受制于日本、美国,海上军事力量被封锁于第一岛链之内;北方又仅有俄罗斯这一不可靠的准盟友,西南方又受到印度的牵制,南海又有“六国七方”的领海争端,我国与东方的美日,北方的俄罗斯实力均严重不对称。另外对于中国来说,马岛战争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它对未来可能爆发的

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场战争——马岛海战、对越自卫反击战和海湾战争的介绍,全面阐述这三场战争对解放军作战理论、军事装备等产生的影响,可作为军事理论课程的参考材料。

台海冲突具有借鉴意义。马岛战争和假想中的台海冲突有很强的战略相似性:和台湾岛一样,马岛是一组岛屿,均离大陆海岸线不远,而且冲突发生后都可能面临西方强国的介入。我军方希望藉此评估如果台海发生冲突对美日等国是否会军事干预。

通过对马岛战争的研究,我军方加强了对空军的重视,并且开始注重非对称性作战的理论,并且在96年台海危机以后根据这一理论,我军积极发展潜艇等兵器,在诸兵种上力图建立非对称性优势。使我军实力有了大幅提升,军队加快了现代化步伐,同时开始对注重高科技诸兵种合成条件下的立体战争战术的研究,并力图使解放军向这一方向转型。

三.海湾战争:震动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战争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

海湾战争是冷战结束以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是迄今为止最为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作为现代战争的基本样式登上了世界军事舞台。

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装备上。80年代中国武器大量出口中东,北非,以价格低廉性能适中著称。其中,伊拉克由于两伊战争的高消耗,从中国进口了大量的廉价俄(苏)式武器装备。海湾战争中,以精确制导武器为亮点的美国武器沉重打击了大量装备中苏传统兵器的伊拉克军队。海湾战争直接造成了俄式武器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无人问津,从而导致中国军火贸易受到极大打击。更深层的影响是这场战争使中国军方高层不得不考虑如若中国被卷入这样的一场战争,中国能不能打赢,或者能坚持到什么时候这一严峻问题。

为了尽快赶上世界主要军事请过的步伐,海湾战争后我国加紧了第三代主战坦克、精确制导导弹、第三代战斗机的研制。由于1989年开始的西方对华武器禁运,中国被迫自主研发以及有限制的外购现代化武器。我们今天所许多主战装备:99式主战坦克、红剑系列反坦克导弹、新式自行榴弹炮;红鸟系列空射巡航导弹、鹰击各型号导弹;歼-10、苏-27国产加强版(歼-11B);空警-2000以及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等这些武器及设备的研制,同海湾战争对军方高层的震撼有很大关系。可以说海湾战争,是中国的武器装备真正走向信息化、现代化的起点。

这场战争带个中国军队一个更大的影响表现在对战争形式认识上的变化:现代意义上的战争已经由传统的夺取海陆空三维空间控制权转变为对海陆空天电(磁)五维空间的控制权的争夺。而这一转变能否及时进行与一个国家国防工业技术水准的水平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中国军方高层意识到军事技术的重要性:军事技术、军事谋略和战斗精神同等重要。从而彻底摆脱了长期一直存在于军队中的人的力量决定一切的论调,使装备换代加速进程摆脱了军事思想上的阻力。

对这海湾战争的研究改变了解放军的战术理念,认识到未来战争是系统化的对抗,在高科技条件下,战役的组织必然是各种军兵种的联合行动。现代战争必然要求军队由“各军、兵种协同作战”发展到“多军、兵种联合作战”。从而解放军加强了通讯、指挥和控制系统自动化的进程。并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C3I系统。从而加强了指挥官对军队的指挥控制能力,进而大幅提高了军队的战斗能力。

四、总结

这三场战争对解放军的战术理念、战争方式、装备水平、战斗人员素质等等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极大的改变了中国军队的面貌,极大的提升了我军队的技战术水平,加快了军队装备的更新换代,使解放军能立足于打赢一场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本世纪初,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已经放在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相信这三场战争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会深刻地影响中国军队的发展,使我军队建设朝着现代化、正规化方向不断发展,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及维护地区和平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0uj.html

Top